《纪念白求恩》作业设计
9《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白求恩的生平和事迹,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2.1 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2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难点3.1 课文中一些专业术语的理解。
3.2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白求恩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
4.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4.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a. 简介白求恩的生平和事迹。
b. 引导学生关注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5.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掌握生字词。
b. 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5.3 课堂讲解:a. 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白求恩的事迹。
b. 分析白求恩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学习其国际主义精神。
5.4 合作探讨: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
b.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5 课堂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奉献精神。
5.6 课后作业:a.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b.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白求恩精神的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6.1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课文,正确书写生字词。
6.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简要描述白求恩的事迹。
6.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分析白求恩的精神世界,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七、教学准备7.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的相关资料,如白求恩的生平介绍、相关历史背景等。
7.2 教师准备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
7.3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心得和体会。
八、教学拓展8.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白求恩的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白求恩事迹的了解。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疑难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初步感知白求恩的形象。
2.理解议论与记叙的区别,能准确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熟练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梳理课文结构。
3.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可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本文叙议结合、对比的写作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白求恩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投影出示:白求恩大夫在前线抢救伤员的图片。
1938 年,日军疯狂入侵中国,许多外国人纷纷逃离战火纷飞的中华大地,但却有一个人率领一支医疗队“逆行” 前来,他技术精湛,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最后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感受白求恩这位平凡英雄的伟大精神!二、字词积累1.投影出示以下词语,学生朗读:派遣(qiǎn)殉职(xùn)狭隘(ài)晋察冀(jì)热忱(chén)纯粹(cuì)鄙薄(bǐ)拈轻怕重(niān)2.教师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狭隘”“热忱”“拈轻怕重” 等。
三、初读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对文章圈点勾画,理清文章的思路。
2.提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的哪些事迹?明确:文章主要写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医疗援助,不幸以身殉职的事迹。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
明确: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白求恩同志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崇高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
2.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重要词语(尤其是成语);本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有力,应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的说理力量。
【教学重难点】1.对白求恩同志共产主义精神的理解。
2.对文章雄辩说服力的理解。
具体表现为:事和理、情与理的高度融合;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表达方式;用对比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概括而有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纪念白求恩》是一篇议论文,可以用形象的方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激情朗诵现代诗人朱子奇先生写的诗歌《白求恩纪念歌》导入。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
/从遥远的五台山,/传来了悲痛的消息。
/我们用无边的哀悼,/来纪念您!/这里——/河边的石头,/山上的野草,/也在为您流泪。
/但是,亲爱的白求恩大夫。
/您静静地安息吧!/在您的后面,全世界被压迫的兄弟,/已经起来了,/我们将追随您的光辉,/高举新医学的旗帜,/向白求恩开辟的道路,/勇往直前!/……”有条件也可以用多媒体放映电影《白求恩大夫》中白求恩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而遭敌机袭击的场景来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扫清障碍,积累词汇,进行语言训练1.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熟悉的或者认为有价值的字词。
教师帮助整理重点字词音形义:以身殉(xùn)职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niān)轻怕重纯粹(cuì)鄙薄(bó)漠(mò)不关心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窄小,也形容心胸、见识不宽广。
鄙薄:轻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2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纪念白求恩》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大夫而作的。
本文记叙了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幸以身殉职的感人事迹,高度评价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号召大家都要向白求恩同志学习。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纪念文章,观点鲜明,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关于白求恩同志的事迹及背景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白求恩大夫的小故事,组织学生观看影片《白求恩大夫》。
这样,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在头脑里会对白求恩大夫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当学生真正理解了白求恩,再来学习本文,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殉职、热忱、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见异思迁、鄙薄”等词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毛泽东、白求恩及时代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重点是从朗读文章入手,学习夹叙夹议的写法,体会对比的作用以及白求恩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难点是如何培养学生这种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教学类型】新授课,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1.小组竞读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2.情境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营造氛围,给学生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练习题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教案学案练习题2. 学科领域:语文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纪念白求恩》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白求恩的精神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纪念白求恩》的基本内容及其论证方法。
(2)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1. 导入新课:(1)介绍白求恩的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纪念白求恩?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纪念白求恩》,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总结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是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的?(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
4. 写作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纪念白求恩的短文。
(2)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总结写作成果。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纪念白求恩》,总结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写作练习中的积极参与程度,以及他们的课堂表现。
2.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讨论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论证方法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通过学生的心得体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白求恩精神的认同和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参与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等。
《纪念白求恩》教案

《纪念白求恩》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白求恩生平事迹,认识到他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是中加友好交往的杰出代表。
2. 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学习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极端热忱的精神。
3. 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
二、教学重点:1. 白求恩的生平事迹。
2. 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和赞扬。
2. 如何将白求恩的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和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如何体现在现实生活中。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白求恩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重点解析作者对白求恩的评价和赞扬。
3.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白求恩的精神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以及如何向他学习。
4. 案例分析:分析白求恩的事迹,让学生深刻理解他的精神。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将白求恩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2. 检查学生作业,评估他们如何将白求恩精神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通过课后访谈或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收获。
七、教学资源:1. 白求恩生平事迹的资料:包括书籍、文章、视频等,用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
2. 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插图: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网络资源:如白求恩纪念馆网站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信息和视角。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讲解课文内容。
2. 第二课时:讨论白求恩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第三课时:案例分析,深入学习白求恩的事迹和精神。
九、教学反思:1. 课后回顾学生的表现和反应,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有效性。
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纪念白求恩》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
2.了解白求恩的事迹,学习白求恩的优秀品德。
【前置学习】1.搜集资料,了解白求恩的主要事迹。
2.通读课文,查找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
派遣.( ) 狭隘.()鄙.视()晋察冀.()拈.轻怕重()以身殉.职()满腔热忱.()【学习过程】导学活动一:理清文脉,认识人物1.默读课文,用“ ”划出相关语句,概括各段要点,完成思维导图。
2.根据思维导图,说说各段落之间的关系。
预设:第一段概述白求恩事迹,号召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第2、第3段分别号召学习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叙述往事,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要意义。
导学活动二:品味词句,学习表达1.这篇课文中,毛主席对白求恩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圈画下列句子中的关键词,说说他是如何表达这种态度的?A.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提示:如果改成“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很佩服,都很感动”效果怎样?)预设:双重否定句叙述了反映白求恩毫无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实例,比一般肯定句语意更强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B.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追问:这里连用五个“一个……人”有何效果?)预设: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和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共产主义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共产党人的殷切希望,给人巨大的鼓舞力量。
从语言形式看,这组排比句短语一气呵成,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
2. 请尝试仿写一个句子,用上以上句子的关键词增强表达效果。
3. 你还能从文中找到类似的充分表达作者态度的句子吗?预设:①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学案

《纪念白求恩》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白求恩的生平事迹,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3、品味本文简洁有力的语言,感受其表现力。
4、培养自己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白求恩精神的内涵,学习白求恩的伟大品格。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其作用。
2、难点(1)品味本文简洁有力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将白求恩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在新时代践行这种精神。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 年 12 月 26 日-1976 年 9 月 9 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2、白求恩简介诺尔曼·白求恩(1890 年 3 月 4 日—1939 年 11 月 12 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935 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 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 年因病逝世。
他在中国工作的一年半时间里,为中国抗日革命呕心沥血,毛泽东称其为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四、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派遣(qiǎn)狭隘(ài)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纯粹(cuì)鄙薄(bǐ bó)以身殉职(xùn)晋察冀(jì)2、理解词义(1)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3)热忱:热情。
(4)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