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而艺术创造作为人文素质的最高标志之一,成为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能力过程的首

要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注重相关学科知识

的整合渗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的情景中轻松活泼地感受学习带来地乐趣。教师主动创设

教学情境。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展示,变以往

课堂气氛沉闷为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逐步

达到教学目标。如"色彩口头快速表达",教师根据学生学号安排20

人进行练习,力图让学生释放情感,展开创造的联想,加之音乐烘

托背景辅助教学,促使学生全身心体验设计教学的愉悦性,在实践

中表现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或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及内容:本课通过欣赏与评述,研究与讨论,实践与

体验,评价与总结四个方面去研究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并试着

从中寻求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美术再现了现实生活并通过欣赏

与评述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可以表达主观情感,不同画家用不同的表

现方式、表现风格,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2。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色

彩关系,通过欣赏与讨论及列举大量的作品,使学生感受色彩的主

观情感及表现情感、情绪的形式。

3。通过实践体验表现色彩的主观情感,让学生掌握一些色彩知识,掌握色彩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统一。在实践中表现自己

对色彩的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

或不像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4。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愿望。

教学重点:能理解色彩结构在塑造作品中的主观表达,培养学

生借助色彩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真实生活和表现主观情感,能理解

色调对情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方法表现内心对生

活真实的感受,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水粉画颜料、挂图、不同的照片、评价表、评价星图、教学。

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挂图、不同的照片。

教学过程:

苏少版美术七上第三课情感的记录word教案

第三课情感的记录(一) 一、教学目标: A、懂得色彩的协调与对比关系,对表现人物的情感中所起的作用。 B、能尝试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及绘画工具,来表现自己喜欢的物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 用于创新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色彩与情感的关系 2、学习色彩在素描作品中的表现方法。 3、如何运用色彩,主观的恰当的传达个人情感。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梵高《向日葵》、《星月夜》等代表作以及多幅以淡彩手法表现的绘画作品。 学生:自己喜欢的色彩静物、毛笔、铅笔、颜料等。 二、教学过程 1、导入:a、请学生就平时自己的感受,谈一谈自对色彩的感觉(比如:看到红色感 觉热,看到蓝色感觉凉)b、展示优秀绘画,请同学讨论分析,绘画是借助哪些表 现语言来反映画家情感的。C、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说明,分析画面色彩组成,介 绍色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 深入教学:a、欣赏多张不同表现内容和表现方法的淡彩绘画作品,请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画面的效果讨论组品和风格特点。B、讲一讲色彩心理学。色彩心理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科,在自然欣赏、社会活动方面,色彩在客观上是对人们的一种刺激和象征;在主观上又是一种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透过视觉开始,从知觉、感情而到记忆、思想、意志、象征等,其反应与变化是极为复杂的。色彩的应用,很重视这种因果关系,即由对色彩的经验积累而变成对色彩的心理规范,当受到什么刺激后能产生什么反应,都是色彩心理所要探讨的内容。 色彩具有精神的价值!人常常感受到色彩对自己的影响,这些影响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作用,左右我们的情绪。色彩的心理效应发生在不同层次中,有些属直接的, 有些要通过间接的,更高层次则涉及到人的观念与信仰。 三、知识拓展 色彩的物质性心理错觉 日常生活中观察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即形成视觉。颜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色相,明度,纯度,主波长等。然而在生产中则习惯用桃红、金黄、翠绿、天蓝、亮不亮、浓淡、鲜不鲜等来表示颜色,这些通俗的表达方法,不如色度学的命名准确,名称也不统一。根据这些名称的共同特征,大致可分为三组。将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归纳为一组;明度、亮度、深浅度、明暗度、层次表示的归纳为一组;饱和度、鲜度、

美术作品中色调与情感表现关系分析

美术作品中色调与情感表现关系分析 【内容摘要】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由多个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其中,作品的色调和情感表现就是重要的组成因素之一。在美术作品中,色调对艺术情感的传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件作品没有与主题思想相一致的色调,也就不能很好地传达画家的思想情感了,据此,本文围绕色调与情感在作品中的一些基本表现关系及重要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情感色调关系 一、色调与情感的涵义 1、色调的涵义: 色调最初并非运用于绘画,而是运用在音乐当中,是指音的高低、长短、起伏与昂扬,随后引用于绘画之中并在绘画中得到了飞速发展。在绘画中,色调是指画面色彩的效果及色彩强弱,也就是两色或两色以上色彩经过艺术的特殊加工,从而形成的总体色彩倾向。色调在画面中起着建立画面色彩效果的作用。 色调在画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表现作品主题和意境的创造上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能通俗而又直观地诉诸观众的视觉,从而产生联想,所以,掌握好色调是控制画面情感表现的有力保证。 2、情感的涵义: 情感是人在生活中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在美术创作中,由于画家对生活体验与感受的个性差异,因此,情感在作品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在美术创作中,色调与情感的关系是互为一体的,色调是表现画家艺术情感的重要载体。 不同的色调给人不同的体验:有些色调使人高兴欢乐;有些色调使人忧愁悲伤;有些色调使人赞叹欢喜;有些色调使人惊恐、厌恶。而美术作品中的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是画家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观的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的情感体验,凡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或符合人们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能符合人们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烦恼、厌恶等否定的情绪或情感体验。 二、作品中的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美术作品中情感与色调的关系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也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因此,美术创作中情感表现同作品色调是一个无法分割的问题。现以两幅作品为例,简要分析画家如何应用色调表达自己的艺术情感。 1、《王老二的幸福生活》中色调与情感的关系

浅谈中国画笔墨(精)

浅谈中国画笔墨 王千 中国画能够独秀于世界画坛,除了它的收敛众景、计白为黑的构图法则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通过丰富多彩、诡谲变幻的笔墨语言表达出独有的画面效果。笔墨,是中国画技法和理论上的术语,亦可作为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单从技法方面来说,“笔”是指勾勒、皴点等笔法,“墨”是指破、积、烘、染等墨法。本文认为笔墨主要有技法和精神气韵两个层面,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对于笔墨来讲,意象是第一位的,笔墨从属于意象。笔墨是中国式的绘画语言,也是中国写意画独特风格的命脉。无论是写意花鸟画笔墨发展的历程或是中国画家个人笔墨的修炼过程,也都体现着笔墨精神的重要性。经过历代画家对中国画的研究,尤其是笔墨书法化、绘画的终极境界便不再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展现逼真的造型对象,而是以优秀的笔墨创造去抒写适意的主体精神。 笔墨是传统水墨画的主要技巧方式。它原出于对媒介材料的把握,在历史过程中积淀为高度成熟的视觉“语言”。它具有灵活的结构性,稳定的程式性,丰富的表现力和独特的文化符号意义。笔墨不同于“肌理”。笔墨受制于造型又超乎造型之外,是手段亦是目的。画史上,笔墨高于并重于色彩。笔墨有高下优劣之分,其衡量标准是有传统共识的。不同的笔墨形态、风格与不同的艺术品位和精神(人格)品位相关联。由这种关联体现的笔墨品质被称为“格调”。它是一种价值判断,也是对笔墨的最高要求。笔墨对于绘画者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一种表现主题的媒材,更重要的是一种带有观念和文化指向的语言,中国画借助线、墨、色等手段,在绘画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从王原祁传统文人笔墨重性情化到现代实验水墨画家徐冰笔墨中的表现性和抽象性的呈显,笔墨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从而使绘画的抽象性与具象性之间存在着"似与不似"的美学观念。“游”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人格力量以及审美情操之间的一个中介,艺术的魅力也全在一个“游”字上。游则动,动则灵,则有生命力,中国艺术的最本质的因素就在于表现人的生命精神、哲学精神。正是在“游”这种美感心态和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渊源下,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才那么韵味无穷,那么轻松、自然、豪放。“观万象达于心而后立象”,“游心”于笔墨,表现出来的才是画家所要塑造的艺术

2020八年级美术下册 第一单元 1《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教案3 新人教版

《情感的抒发和理念的表达》教案 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的美术需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塑造的视觉视觉艺术形象,大都有有着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本课,我们将通过视觉感知去领悟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以更好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导。 欣赏作品现代画家于宝俭的年画《年年有余》,和欣赏歌曲《好日子》。 绘画和歌曲都能表达情感和理念。 二、方法展示。 我们应该怎样欣赏美术名作?优秀的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所塑造的视觉艺术形象中,大都有这一些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表达。 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有: 1、对作品造型的直观描述; 2、对作品形式特点的分析; 3、对作品内容意义的解释; 4、对作品价值的判断评价。 三、作品介绍《星月夜》、《在激流中前进》、《狼牙山五壮士》和《洪荒风雪》。 1、《星月夜》。 这是凡?高晚期的代表作。画家以奔放的类似火焰般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奇特的月亮和星星。那一大片陷入蓝色和黄色的漩涡之中的天空,好像已经变成一束反复游荡的光线的一种扩散,使人头晕目眩。这是凡?高的躁动不安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其中也包含着画家深受精神创伤后的某种非理性的成分。凡?高的这种强调主观情感的表现,充分发挥了色彩的情感因素,这与印象主义绘画只是停留在描绘客观世界外表的光与色的美有着根本的区别。 2、《在激流中前进》。 这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翻腾着层层巨浪急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年轻船夫,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总结

《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肖力强 一、教学内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1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感知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面部情感及动态表现; 2、了解中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表现的形式美。 过程与方法: 1、在欣赏评述中,充分感受中国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历史再现;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绘画、雕塑的形式美与创造美; 3、在细节描绘中体会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思想品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品的情感力量。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从作品的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2、难点: 如何解决作品的丰富内涵(历史、文化、艺术手法)与学生的生活阅历及审美经验的差距。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直观感受法、活动教学法。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直观感受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表现方法与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中国美术作品图片等等。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如画面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能猜出画中人物是什么角色吗?他们在干什么?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体现在哪里?能模拟画中情境,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吗? 6、在欣赏学习中尝试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初中美术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xxxx中学原群教材分析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新课标指出:“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应强调感受、体验和游戏性。本课时主要是在再现性美术教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及其语言进行进行感知,使学生对创作思维过程和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的体验。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作品欣赏,初步了解表现性美术语言的特点,走近表现性美术作品。 2.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尝试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3.情感:感受活动及学习的乐趣,体验绘画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艺术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可以表达情感并能通过线条、色彩等手段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体会美术作品中情感心绪的表现并学会用自己的表现形式来表达主观情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水粉笔、水彩笔调色盒卡纸剪刀等。 一、导入,讨论 创设情景,启发引导

师:展现两组美术作品(侧重再现生活真实的作品和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两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第一组作品:希施金的《黑麦田》,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和王军的《不再哭泣》。第二组作品凡高的《麦田群鸦》,梵高的《星空》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 生:讨论这两组作品的不同(第一组作品真实侧重再现生活,第二组作品手法夸张抽象,突出情感表现)。 师生共同总结:美术不仅可以再现生活真实,还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总结:美术可以表现情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比较相同表现内容的具象美术作品和抽象美术作品,直观感受抽象绘画语言的情感表达。 师生共同欣赏两幅相同表现内容的作品:青年画家王军的《不再哭泣》和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语言(哭泣的女人当中扭曲的脸和线条色彩等) 生:比较两幅画面的情感哪幅更强烈并总结:抽象绘画表现的情感更强烈。 师生共同欣赏吴冠中的作品《春如线》和《春酣》以及马瑟维尔《西班牙共和国哀歌100号》。 生:感受作品的语言方式:点线面色的表现。 师生共同欣赏抽象绘画,并感受抽象绘画通过点线面色所表达的情感。 生:对画面的情感进行感受,给绘画搭配上相对应的情境。师生分析绘画从哪些方面去表达情感(线条色彩等) 2.文化交流,进行多感官的感知、体验和领悟,感受抽象美术语言的情感表达。 师生共同欣赏闻一多的诗《色彩》,感受色彩的情感。

浅析中国画的情感表达

浅析中国画的情感表达 摘要 中国画历经千年的发展,融入了诸多画家的心血,是画家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它不但具有丰富的绘画技法,更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感。文章概括了中国画的定义,并从多个角度探究了“情感”在创造中国画过程中的表达与传递。 关键词:中国画;情感表达;传递情感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画家对自然物象与社会百态的感受、并通过对笔墨的探讨与研究来表达这些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呈献给我们的,是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一种思想感悟。中国画以特有的毛笔、墨汁、颜料为工具材料,以水调和,作于绢帛或宣纸上,是一种特有的、中国的绘画表现形式。它凝聚着画家的智慧、性情、心理、气质,是画家文化素养、审美视野、哲学思想的综合体现,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情感表达。 一、中国画的情感表达分析 大多数中国画,在技术表现上,主观色彩都比较浓烈,并且集中注重绘画中的情感表达,是人类情感表达的精华。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可以充分提升中国画的艺术价值。同时,观赏者们在心中产生共鸣,创造出新的内心情感,展现了中国画的整体艺术审美价值。 (一)艺术情感的内涵 人类通过艺术,表达和交流某种独特的情感,同时创造相应的精神生活。创作者的主观体验,和观赏者能感受到的情感,都与绘画作品息息相关。当绘画和情感彼此分离时,绘画就不是艺术。因此,艺术涉及到情感的方方面面。每位绘画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征,完美融合了艺术家自己的个人技能和丰富情感。 (二)中国画艺术中的三种情感 (1)生活的情感。当创作者创作中国画时,都会表达出对生活的感受。在生活中,人有各种各样的情感情绪:幸福、憎恨,好感、厌恶;喜悦、愤怒,悲伤、沮丧。创作者通过各自独特的技术和艺术,表达了这些情感情绪,反映了自己的感受。艺术成为媒介,观众可以通过它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变化,体现人类的生活情境。对于中国画的创作,如果创作者不注意观察、感受和表现生活中产生的情感,那么作品就没有灵魂,就难以展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 (2)现实主义情感。今日的中国画创作者,必须维护和继承传统,并注重现实主义因素。中国画在早期开始就注重于“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画面上表达的情感,都是现实生活的折射。那么,如果仅继承和追求传统,中国画的艺术

情感绘画艺术生命的所在

情感绘画艺术生命的所在 石聚荣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为:情感对绘画的重要作用。情感是绘画艺术生命的所在,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本文从艺术起源的“情感说”谈起,到绘画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及两种不同形式的情感影响的绘画现象 和风格,最后从毕加索,梵高和蒙克的几幅作品论述情感是绘画艺术的生命。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tent of the important role of emotion in painting. Emotion is the art of painting where life, feelings and thoughts are joined together, without emotion is the art of preaching, not the art of thinking is dream. This article from the origin of art of " emotion ", 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ainting creation and two different forms of the emotional impact of the phenomenon and the style of painting, the last from Pablo Picasso, Vincent Van Gogh and several of Edvard Munch's works on emotion is the soul of painting. 关键词:情感审美情感常态情感非常态情感 : emotional aesthetic feeling normal emotional state of emotion 引言: 情感在艺术活动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①。 ①《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1月第2版,第120页

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2812358.html, 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 作者:刘宇阳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8年第04期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艺术文化气息浓厚,蕴含着深切的情感表达。 中国画创作利用奇特的艺术手法,营造强烈的情感氛围,引发观众的共鸣。文章对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进行了研究,旨在提高绘画创作艺术水平。 关键词:中国画;情感;创作 中国画创作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其不仅仅是一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更多的强调思想文化的感染。中国画创作实质上是一种无形的语言表达,运用具体的画面进行思想情感的传递。环境、对象等是中国画创作的主要内容,其情感交流也随着时间的交替而变化。中国画创作对创作者的要求是较高的,作者需要将艺术表现与思想情感完美融合在一起。因此,加强对中国画创作中“情感”表达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更好地展现绘画作品中的精髓。 一、中国画创作“情感”表达的理解 (一)创作中“情景交融”的主观融合 情感是中国画创作与表现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中国画创作的基本要求。“情景交融”是中国画创作中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其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绘,而是借助景物绘制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中国画创作中,情感表达实质上是作品的灵魂,以达到“活灵活现”的效果。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景交融”是物象到意象的转变过程,也是思想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融合。首先,创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了解事物的特性。其次,在客观事物中加入主观思想,赋予事物以情感。在中国画创作中,情感表达也是一种艺术形象,创作者通过浓厚的艺术底蕴,将物象、意象进行融合统一。例如,著名的画家郑板桥对于竹的描绘有着独特的见解。郑板桥对窗前之竹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然后将竹的形态特征刻入自己的心中,进而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到竹的形象特征上。在郑板桥的心中,风中摇摆的竹更多的是一种坚忍不拔、刚正不阿的象征。中国画创作还具有浓浓的民族特点,创作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体现生活,进而高于生活。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不同的画家笔下的事物描绘存在较大的差异。元朝画家王冕的梅花生意盎然,矫健有力,而金农的梅花有一种清新脱俗之感,是一种洁白的象征。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将事物艺术与情感艺术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呈现别具一格的表现风格。 (二)中国画“动之以情”的意境表达 中国画创作是事物、思想情感的融合,通过两者的结合进行意境的渲染、烘托。艺术境界的创造是绘画创作中的最高追求,同时也是最高的艺术表达。意境表达追求一种艺术语言的传

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作者: ————————————————————————————————日期:

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色彩表现音乐的情感 姓名:李静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地质大学附中 课题名称:色彩的情感与表现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第4课时 授课班级:初一5班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造型·表现),第4课时。本课时是在前三课时中已学过的相关色彩知识上,通过色彩实践活动,进一步学习色彩与情感的关系,提高学生对色彩情感的表现能力。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学会用色彩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学情分析: 在小学,学生应该已经学过一些色彩知识。如三原色、三间色、冷暖色、对比色,对这些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本校学生在这方面基础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对色彩的运用,色彩效果感受还不是很好,特别是不敢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练习体会。因此在教学内容上选择了适合本校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内容进行训练。在选用材料时,应注意运用学生感兴趣、有新奇感的艺术作品,创造适宜的情景,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2)感受音乐中的色彩情感。 (3)能以色彩表现聆听音乐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1)识别、感受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意义。 (2)用色彩表现音乐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审美联觉。 (2)丰富色彩想象力。 (3)增强艺术创造力。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的情感与象征意义,能以色彩表现聆听音乐的感受。 教学难点: 运用色彩表现聆听音乐的感受。 教学用具: 1、教具:多媒体课件、视频、音乐。

绘画表现与情感的反应

绘画表现与情感的反应 K100940713 周志远 关键词:绘画视觉形象情感 绘画是通过色彩、线条、构图创造视觉形象表现情感的,绘画具有造型美,客观物象经过画家的情感熔铸,创造出比自然物象更美的艺术形象,中国历代画家常把诗与画联系起来。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画面与情感的交汇融合。现代画家潘天寿说:“绘画,不能离形与色,离形与色,即无绘画矣。”但是,只有形与色,一般实物挂图也具备,还不能说明绘画的本质特征,所以潘老又补充说:“画者,画也,笔为骨,墨与色彩为血肉,气色神情为灵魂,风韵格趣为意志,能见此,活矣。”可见要成为真正的绘画艺术,是离不开“气息神情”的。因此,绘画作为造型艺术,表现情感上,有其自己的特色。 1、绘画以视觉形象传情。 在绘画理论上,西方有所谓再现表现说,中国有所谓形似神似说,但是,不论是再现或表现,形似或神似,都不能离开线条、色彩、构图所显示的视觉形象,没有视觉形象就没有绘画,也不可能传达画家的情感,线条、色彩、构图,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亦或称为美术语言,是艺术家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的升华、点化,是艺术家一方面表现客观世界规律,另一方面表现复杂内在情感的符号,那怕是西方现代派绘画,不着重客观世界的再现,只着眼于主观意象的表现,许多抽象的画面甚至很难从客观事物中找到它的影子。但终究不能不用特定的色彩、构图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意象。比如印象派画家,光影产生的强烈色彩,成印象派表现激情的重

要手段。 在绘画中,色彩是情感表现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实验心理学通过实验证明各种色彩与特定情感反应的对应关系,如:红色:热烈、庄严、兴奋;黄色:明朗、欢快、活跃;绿色:自然、大方、生命力……等。在艺术家笔下的色彩表现的情感,更为复杂、微妙,如梵高的《向日葵》,金黄的颜色,流动的笔触,代表画家无比强烈的兴奋心情,而蒙克的《呐喊》作品里的红色,扭曲的人物,使人感到画面的沉闷、恐怖与不安,不同的艺术家所处的心境不同运用同样的色彩表现千差万别的复杂情感。 另外,绘画表现情感在于姿势和动作,而透过人的姿势表现情感莫过于表现人的眼神了,黑格尔曾指出:“绘画通过眼神,可以传出精神焕发与精神凝聚的状态。”我们可以通过眼神看出列宾笔下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艰苦生活,也可以通过眼神看出拉斐尔的《圣母子》所表现的圣母玛丽亚那伟大的母亲的博爱之情。 由于绘画以视觉形象传达情感,故不论有文化,或无文化的,不论老人或小孩都喜欢欣赏,并且易于为画中的情感所感染。在画家笔下,任何视觉形象都传出了某种情感,如清代画家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是情。” 2、绘画情感的静态表现。 绘画只能运用在空间中的形状和色彩表情达意,而不能在时间的推移中表现情感的变化,文学作品可以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人的波澜曲折的情感变化历程;音乐作品是情感在旋律、节奏中运行的,绘画没有这种特长,因此它只能抓住一瞬间的人物动作神态。突出地把情感表现出

论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论绘画创作中的情感表现 姓名:何林张大千美术学院2007级5班学号:20071040067 摘要: 绘画属于精神文明范畴,其主要功用在于释放和洗涤人类的精神,传达人类的情感。情感是绘画要表现的主要内容,是绘画存在的根本。本文从创作情感对绘画的影响及其具体表现,着重强调了绘画中自由表达情感的重要性。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提高人类对自身的关注,体现人本主义的精神,使绘画的发展空间得以更加广阔的拓展。无论是艺术创作,还是艺术鉴赏,审美知觉都将是我们获得审美经验的起点和基础,但真正的核心是审美情感。这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创作者以感性的知觉开始,却不以此结束。一旦艺术家进入艺术构思过程,那么他们活动主要就在情感和想象的领域展开,从而得出“尊重画家感受,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关键词: 绘画,情感,生命力 情感是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的价值,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包含一个时代,一个画者。。。所代表的情感。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浏览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伦勃朗、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师的作品,会感到那些艺术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东西不可比的,因为它们包含着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及个人的情感。无论是一首歌、一首诗、一幅画,它们的创作都包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情感都将是我们获得灵感和表现的基础。这是因为艺术创作需要作者以感性开始,但不以此结束。一旦艺术家进入构思过程,那么他们活动就在情感和想象领域展开,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一、绘画创作与生活。 1、绘画创作要立足于本。 从远古岩画受伤的野牛,至今青海玉树大地震。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催人泪下。最打动人心的艺术创作题材往往都是那些最平凡的,与生活最切近的事物,并且这些被艺术家拿来表现的题材并非是特定的,而是这些事物发生了一系列有感情的行为后,才会在对生活有感受的艺术家面前脱颖而出,与此同时这种情感也是最先被那些对生活有感悟的人所发现的。因此,对生活的感悟积累的越深厚的艺术家,越能创作出感动观众的有生命力的作品。 2、解放思想,发挥想象。 创作一旦成为一种模式,实际上就开始僵化,失去它的生命意义。绘画作品应该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创造而不是制作产品。产品是制作的,但是作品是创造的。重复的东西永远是产品,是没有生命力。因此我们在绘画创作中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那么在创作中除了与生活接近之外,我们还需要解放思想,发挥自己的想象。让自己的作品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去诠释生活,去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3、关注时代,关注生活。 绘画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对绘画痴迷的人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而他们的绘画总是跟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民族息息相关。例如《格尔尼卡》的创作者毕加索,他的作品就与他的民族受到法西斯侵略息息相关。程丛林的《华工船》就是文化大革命伤痕派的代表。罗中立的《父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活动三教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理念: 新时代对人的素质要求在不断提高,而艺术创造作为人文素质的最高标志之一,成为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能力过程的首 要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这一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带到课堂教学中去。同时注重相关学科知识 的整合渗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愉快学习的情景中轻松活泼地感受学习带来地乐趣。教师主动创设 教学情境。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展示,变以往 课堂气氛沉闷为活跃,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学活动,逐步 达到教学目标。如"色彩口头快速表达",教师根据学生学号安排20 人进行练习,力图让学生释放情感,展开创造的联想,加之音乐烘 托背景辅助教学,促使学生全身心体验设计教学的愉悦性,在实践 中表现自己对色彩的独特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或不像作为评价的标准。 教学目标及内容:本课通过欣赏与评述,研究与讨论,实践与 体验,评价与总结四个方面去研究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并试着 从中寻求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1。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美术再现了现实生活并通过欣赏 与评述使学生感受到美术可以表达主观情感,不同画家用不同的表 现方式、表现风格,表达不同的主观情感。 2。每一种色彩现象的背后都体现着不同的色彩搭配、不同的色 彩关系,通过欣赏与讨论及列举大量的作品,使学生感受色彩的主 观情感及表现情感、情绪的形式。

3。通过实践体验表现色彩的主观情感,让学生掌握一些色彩知识,掌握色彩对情感的影响,色彩的对比统一。在实践中表现自己 对色彩的感受和对色彩的理解,不以具象绘画为目标,更不能以像 或不像来作为评价的标准。 4。通过欣赏和实践,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 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愿望。 教学重点:能理解色彩结构在塑造作品中的主观表达,培养学 生借助色彩等多种艺术形式再现真实生活和表现主观情感,能理解 色调对情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方法表现内心对生 活真实的感受,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水粉画颜料、挂图、不同的照片、评价表、评价星图、教学。 学生准备:水粉画颜料、水粉笔、调色盒、挂图、不同的照片。 教学过程: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

《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教学难点: 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教材分析: 本节课课堂节奏应由“松”渐“紧”,再由“紧”入“松”,环环相扣。在讲授的过程中,应注意从学生兴趣入手,大胆设疑,不断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赏析一些优秀作品,分析其艺术特色,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节课内容较多,应采用“以点带面”的教学形式,着重从《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这些作品入手,深入挖掘其主要的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及思想内涵,并将古代中国画的历史沿革贯穿其中。通过对典型画家的代表作品的讲授,使学生对古代中国画和文人画家有一个既较为深刻,又较为全面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提问:什么是中国画? 回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样式。 小知识:按技法分:工笔画,写意画。按题材分: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三、新课传授: 传神写照——人物画 1、通过多媒体,师生共同鉴赏人物画作品。

2、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种类。 人物画按题材分类的种类:人物(表现现实人物或历史故事);风俗画(表现社会风俗);仕女图(表现妇女形象);写真(人物肖像)。 鉴赏作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全方面进行鉴赏,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艺术特点。)人物画欣赏,要看它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1)、唐代阎立本《步辇图》 提问: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 回答:历史故事画。 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题材:人物历史画。 表现手法:工笔画。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提问: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 回答:眼神、面容、姿态、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 (2)、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提问: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 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 回答:其他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咫尺千里-山水画 1、首先由学生读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播放诗歌配乐的山水画。 3、屏幕显示图片: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 后人评价他的画风“峰峦雄厚,势状雄强”。画面取景高远。

线条和色彩的情感表现

线条和色彩的情感表现 抽象艺术的世界是缥缈的世界,是游离的捉摸不定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的语言和生命深处的灵魂里的语言更为接近。世界上只有两种东西有生命力,一个是线条、一个是色彩。线条是意志,色彩是情感,二者包含节奏,表达情感,线条有形而无实,色彩有实而无形。抽象艺术是形式的,结构的,抽象艺术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作画,强调的是对线条和色彩的感受,表达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抽象,是指艺术家将现实自然物象的描写予以简化,或者完全抽离的艺术。此种艺术的美感成份表现在线条与色彩的形式组合。 抽象艺术(Abstract Painting)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抽象艺术是无主题无逻辑的艺术,是经验之外的生命感受,是通过抽象的线条、色彩来表达和叙述人性的艺术方式。它追求独创性,并把创新作为唯一的艺术。 1.线条

线条是什么呢?客观世界中并没有主观的线。线是人对物象的再加工结果,是人的主观臆造,是画家从客观对象中提炼出来的。线条原本是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中的线是指点在平面上或空间中沿着一定规律和方向运动所形成 的轨迹。而作为绘画中的对象而言,线条是构成绘画语言的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绘画中,线条是最简单、直接、简练,最容易掌握的基本造型语言。它的适用范围和表现范围极其广泛。在抽象绘画中,线的功能并不局限于“塑造形象”,因而成为表达作者思想、观念、意念和情感的手段。此时的线条,是画家情感波动的记录,是画家反映在画面中的心境,是画家对客观反映的视觉表现。 线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摹写客观事物的轮廓、体面与质地,表现有形的具象事物,其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它还可以表现无形的意象世界、抽象的精神、观念与情感。线条在画面中承担了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作用,不论形象,我们都可以根据其特点,从中选出直、曲、横、斜等线条形式,在画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线条也能描绘出不同的质感,体积感和空间感。在抽象绘画中处处都能找到线条的踪影。抽象画派赋予线条的含义,很大程度上是画家自我情结的反映。 2.色彩 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色彩始终焕发着神奇的魅力。色彩

论绘画色彩的情感表现

第20卷第4期 安康学院学报 Vol 120№42008年8月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Aug 12008 论绘画色彩的情感表现 原春鸣 (安康学院艺术系,陕西安康725000) 摘 要: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色彩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艺术语言,从后期印象派开始逐渐摆脱了对素描的依附,更多地是作为画家情感表现的物质载体,它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思路,给了画家更自由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绘画;色彩;情感;表现性;象征性;音乐性;装饰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 (2008)04-0072-03①The Ana lysis on the Sen si b ility Represen t a ti on of Colors Y UAN Chun m ing (The Fine -A rt D epart m ent,A nkang U niversity,A nkang 725000,Shaanxi,China ) Abstract:C o lo r is the fo r m of p a in ting language is an i m p o rtan t rep resen t m eans of a rt,and is necessa ry tas te e le 2m en t of a rt 1A s p e rsona lity language of a rt,co lo r b reaks aw ay from ske tch from p os t -i m p ress ion ism ,and becom es subs tance ca rrie r of sens ib ility of a rtis t m o re 1C o lo r deve lop s cons ide r of a rt and p resen ts m o re freedom rep resen ta 2tion sp ace to a rtis t 1 Key words:p a in ting;co lo r;sens ib ility;rep resen ta tion;sym bo liza tion;m us ica l ;deco ra tion 黑格尔在《美学》中写道:“颜色感应该是艺术家所特有的一种品质,是他们所特有的掌握色调和就色调构图的一种能力,所以也是再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个基本因素。”〔1〕 色彩是绘画的基本要素之一,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段,是美学中不可或缺的审美元素。人类自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认识色彩、运用色彩。色彩在绘画中独特的意蕴,是形体、线条、明暗等绘画语言所无法代替的。色彩是绘画艺术传达情感的重要手段,色彩的独立运用可以反映人们心灵深处的秘密,又是为观赏者理解、接受并产生共鸣的基本手段。 色彩作为画家情感表现的物质载体,拓展了艺术表现的思路,给了画家更自由的表现空间。现将色彩在绘画中的情感表现总结为以下四点进行论述。 一、表现性 表现是指创作主体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情绪化的把握,它是一种内在的、主观的方法。它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性,要求人的内心世界外化。画家通过材料,运用不同的表现性语言、手段,表达出个人的主观世界以及审美体验。由于色彩所具有的独特的情感特点,它成为画家在绘画中表情达意的首选。色彩具有冷暖的性质。冷色是紫色,以及近于紫色的蓝、青、绿等色彩。所谓暖色,一般是指从绿到黄至红的色彩。但冷暖的感 觉,又因个人的知觉而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紫色,如果是淡淡的紫色,感觉上倒是偏于暖色了。又如绿色,若是很鲜艳的黄绿色,也会同样使人产生出近于暖色的感觉。由色彩感觉的冷暖所引起的色彩感情,也有种种不同。暖色给人的感觉,是激烈、兴奋、紧张、烦闷等。而冷色所产生的感觉是平和、镇静、松弛、消沉、悲凉等。“歌德把色彩分为积极的(或主动)的色彩〔黄、红黄(橙)、黄红(铅丹、朱红)〕和消极(或被动)的色彩(蓝、红蓝、蓝红)。主动的色彩能够产生一种‘积极的、有生命力的和努力进取的态度’。被动的色彩,则‘适合表现那种不安的、温柔的和向往的情 绪。’” 〔2〕 凡?高的绘画充满了炽热情感。他认为,传达自己的印象仅是画家的一个任务,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在绘画中注入情感。凡?高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特性,无论什么事物都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很少细节的表现,而主要看到他对事物形象特征的总体把握,以及较为单纯的色彩与独特的笔触。他的笔触多为短促、有力、弯曲的线条,具有一种流动的感觉。不论是向日葵、柏树、教堂,还是肖像等等,都呈现出一种类似火焰升腾或漩涡般的效果,他运用具有运动感的 2 7①收稿日期:2008-01-10 作者简介:原春鸣(1974-),女,陕西西安人,安康学院艺术系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当代油画语言艺术。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说明

《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教学设计 市板芙镇新联小学肖力强 一、教学容: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欣赏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造型及情感表现; 2、初步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相关历史知识及艺术美。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欣赏,充分感受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丰富情感及精神状态; 2、在欣赏感受中发现美、创造美、体验美。 情感目标: 1、通过欣赏、感受,从中了解美术语言的巨大表现力和艺术是无国界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能与同学互助合作,共享成功。 四、教学要点 1、重点: 从欣赏感受中了解外国美术作品的情感表现,主要通过人物造型、动态、表情,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 2、难点: 人物丰富的情感在艺术作品中是如何造型表现的。 五、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景教学法、视听法、操作演示法、活动教学法。创设情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更快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采用操作演示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容,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外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的制作方法与步骤;采用视听法、活动教学法以及游戏教学法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积极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外国美术作品图片等等。希望通过多样化的辅

助手段,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3、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选择学生较易接受的作品进行欣赏。 4、关注画面的比较分析能力和美术语汇训练,教师提供“喜、怒、哀、乐”四组词汇,提示学生欣赏评述。 5、创设审美体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以增强审美体验的有效性。如画面表现了什么故事情节?能猜出画中人物是什么角色吗?他们在干什么?表达人物情感的细节体现在哪里?能模拟画中情境,体验不同人物角色的情感表现吗? 6、在欣赏学习中尝试探索一些表现技法,掌握一些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师:同学们!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用神奇的画笔描绘了无数优秀的作品,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类各种各样的情感,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生的喜……,还有什么啊? 生:喜、怒、哀、乐! 师:嗯,同学们说的非常对。今天就让我们看看外国的艺术家是怎样用独特的美术语言来表达人类情感的。好不好? 生:好! 师:现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带着思考去欣赏外国艺术家的作品,看看这些作品当中表达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是喜、乐,还是哀、怒。大家愿意吗? 生:愿意!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