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

合集下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对常见并发症有充分的了解,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

以下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1.静脉穿刺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面过大或过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和清洁;正确握针、扎针;注意穿刺角度和速度等。

-处理:如果发生出血,应立即用无菌纱布进行轻压止血;如果发生血肿,可以轻揉局部,促进吸收,若较大,可采取热敷或冷敷。

2.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全程采用无菌操作;输液前应检查输液器材和药物;掌握适当的输液速度和时间;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处理:如果发生静脉炎症,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静脉通路;如果发生药液外渗,应迅速停止输液,用生理盐水或冷敷局部,及时更换输液部位。

3.导尿并发症:-预防:导尿前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选择合适的导尿管规格、常规消毒等;注意导尿时的角度和深度;注意尿袋的位置和固定。

-处理:如果导尿困难,应换招或更换导尿管;如果导尿后有出血,应及时用无菌纱布进行轻压止血;如果导尿管脱落,应立即停止膀胱灌注,及时处理脱落的导尿管。

4.高压氧治疗并发症:-预防:对患者进行适当的评估,了解基础疾病和其他相关情况;保持适当的氧气浓度和压力;做好体位调整,避免呕吐等情况。

-处理:如果发生氧中毒,应立即停止高压氧治疗,观察患者情况,进行氧气吸入或其他处理;如果发生氧气中断,应立即排除氧气管路的堵塞或泄漏。

以上只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的一部分,不同操作还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注意的地方。

因此,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操作的要点和技巧,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院管理者也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意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操作技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护理操作时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需要了解并熟悉这些常见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和预防工作。

一、常见并发症:1.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导管相关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可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

2.出血:在手术操作中,可能会因手术切口出血或血管穿刺操作不当而导致出血。

3.呼吸困难:在插管、拔管、气管切开等操作中,可能会因误吸、气管痉挛或器械阻塞等原因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4.疼痛:在手术、穿刺、换药等操作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术后并发症而导致患者疼痛。

5.误吸:在插管、拔管、气道湿化等操作中,可能会因操作不当或患者状态异常而导致误吸,引起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二、处理及预防规范:1.感染处理及预防规范:-手术切口感染:护士需要注意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消毒规范,做好手术切口的清洁和护理。

-导管相关感染:护士需要定期更换导管,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滑动或移位。

并注意皮肤消毒,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泌尿道感染:护士需要定期更换尿管,保持尿袋通畅。

避免尿液反流,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

-呼吸道感染:护士需要定期进行护理口腔和气道湿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交叉感染,保持良好的手卫生。

2.出血处理及预防规范:-手术切口出血:护士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操作规范,避免手术切口破裂或出血。

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切口出血。

-血管穿刺出血:护士需要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和穿刺器械,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

避免穿刺点出血。

3.呼吸困难处理及预防规范:-插管、拔管操作时,护士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保证插管准确,避免误吸。

拔管时需要逐步减压,以保证气道通畅。

-气管切开操作时,护士需要定期对切口进行护理,保持切口通畅。

避免创伤感染和气道阻塞。

4.疼痛处理及预防规范:-对于手术、穿刺等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引起的疼痛,护士需要提前使用麻醉药物,做好疼痛控制。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临床护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并发症。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常见护理技术操作的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下面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及其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方法:1.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预防:-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不同的静脉通路,如周围静脉、中心静脉或外周动脉等;-注射液体要过滤:使用过滤器可以预防微粒进入血液;-输液速度适中: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定期更换输液管路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并发症处理:-漏液处理:如果出现漏液,及时检查输液管路是否松动或破损,重新固定或更换管路;-感染处理:观察局部红肿、温度增高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静脉炎处理:如果发现局部炎症、肿胀或有红线症状,应及时拔除输液针头,给予局部冷敷、局部药物点滴等治疗。

2.尿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按时清洗尿袋和输尿管,避免尿液积存导致感染;-选择尺寸合适的尿管: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尺寸的尿管,避免压迫尿道引起损伤;-保持尿袋连接牢固:尿袋与尿管连接要牢固,避免尿液外泄;-注意封闭尿袋:定期更换封闭环、封闭贴或封闭装置,避免尿液倒流引起感染。

-并发症处理:-尿液外渗处理:检查尿袋与尿管连接是否松动,重新连接尿袋和尿管,如果尿袋损坏则更换新的尿袋;-尿路感染处理:观察患者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感染症状,如有感染症状应及时收集尿液进行细菌培养,并给予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尿结石处理:如果患者出现腰背痛、血尿等尿路结石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进一步处理。

3.造口护理:-并发症预防:-保持造口通畅:定期冲洗和引流造口,避免分泌物积存导致感染;-贴实皮肤垫片:贴实皮肤垫片可以减少摩擦和皮肤损伤;-注意保护周围皮肤:定期检查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溃疡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感染处理: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症状,应及时使用适当的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皮肤损伤处理:如果发现周围皮肤有红肿、破损或溃疡等情况,应做好局部清洁并使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1.静脉输液操作的并发症:静脉炎:预防静脉炎的关键是采用无菌操作,确保插管点干燥清洁,并注意静脉畅通。

如果出现静脉炎,应将患者的静脉通路重新选择,给予正确的抗生素治疗。

漏、溢液:在进行输液操作时要检查输液设备的连接是否紧密,输液器是否正确悬挂,避免引起漏、溢液。

如发现漏、溢液应及时更换输液器,并保持插管清洁干燥。

显微血管破裂:输液过程中应轻柔握持输液针头,避免过度压力,并密切观察输液部位是否有血管破裂迹象。

如发现血管破裂,应停止输液,更换输液点。

2.导尿操作的并发症:导尿困难:预防导尿困难的关键是保持导尿管的通畅。

在导尿前要注意洗手并选择适当的导尿器材。

如遇到导尿困难,应仔细检查导尿器材是否正确插入,以及是否有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尿管滑脱:导尿管滑脱的预防包括正确固定导尿管,定期检查尿管的贴合程度,并确保导尿袋的连接紧密。

如发现导尿管滑脱,应及时重新固定导尿管,并密切观察尿液流量是否正常。

导尿感染:预防导尿感染的关键是保持导尿器材的无菌状态,并遵循正确的插管和更换导尿管的时间规范。

如发现导尿感染,应进行尿液培养和抗生素治疗。

3.气管插管操作的并发症:喉痉挛:预防喉痉挛的关键是充分麻醉患者咽喉部位。

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要使用适当的喉罩和喉镜,并确保插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发生喉痉挛,应停止插管操作并给予适宜的药物治疗。

栓塞:气管插管过程中应注意插管的深度和角度,避免栓塞的发生。

如发生栓塞,应立即停止气管插管并进行紧急处理。

计划外气管拔管:预防计划外气管拔管的关键是监测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管导管的稳定性。

如发生计划外气管拔管,应立即重新插管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以上是对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的一些介绍。

护士在进行这些操作时,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加强对操作技术的学习和培训,以提高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规范
时向医生汇报。 (3)2岁以下的婴幼儿选择臀中肌、臀小肌注射。 4.处理流程 患者主诉注射区麻木或放射痛立即拔针→停止注射→通知医生→遵医嘱局部理疗、
热敷,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严密观察肢体运动功能状态→记录
三、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三)针头堵塞
1.发生原因 (1)抽吸瓶装药品时瓶塞橡胶造成针头堵塞。 (2)注射药物过于黏稠、药液未充分溶解、悬浊药液、针头过细等均可造成针
头堵塞。 2.临床表现 注射推药时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注入体内。 3.预防 (1)抽吸瓶装药物时,以45°的角度穿刺进入橡胶塞,可减少橡胶塞堵塞针头。 (2)根据药液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针头,对黏稠药液、悬浊液应充分溶解,并选
择合适的针头抽吸药液。 4.处理流程 拔针更换针头→向患者说明原因并致歉→重新选择注射部位→另行注射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皮内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一)疼痛
1.发生原因 (1)患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 (2)药液浓度过高,推注速度快且不均匀。 (3)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操作者手法不熟练。 (4)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 2.临床表现 (1)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疼痛。 (2)患者紧张、烦躁。 3.预防 (1)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配合。 (2)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酶对药进行溶解。 (3)应选择4至4号半锐利皮试针头进行注射。部位:前臂掌侧中断。 (4)待皮肤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针注射。 (5)熟练掌握注射技巧,做到准而快地进针,缩短刺皮时疼痛的持续时间。 4.处理流程 安慰患者→分散注意力→进行熟练的注射
行直、清晰易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2)对于躁动不安患者、儿童穿刺成功后对穿刺肢体妥善固定。 (3)选择合适型号的针头进行穿刺。 4.处理流程 立即将针头拔出→局部按压止血→向患者表示歉意→按操作流程再行穿刺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和不良反应。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损害,因此,及时和正确地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1.导尿并发症:导尿时可能发生尿道创伤、尿道感染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尿道创伤:立即停止操作,使用无菌纱布按压创伤部位,给予必要的止痛药物,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尿道感染: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导尿,定期更换导尿管,保持导尿处的清洁,鼓励患者多饮水,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静脉输液并发症:静脉输液时可能发生静脉炎、皮下渗漏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静脉炎:当出现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炎症症状时,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输液部位,给予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和局部处理。

-皮下渗漏:当发生渗漏时,立即停止输液,将渗漏液用无菌纱布吸干,更换输液部位,必要时给予局部处理。

3.气管插管并发症:气管插管时可能发生误吸、气胸、喉头水肿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误吸:立即停止操作,保持气道通畅,及时拍背、吸痰,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的重新操作或采取其他气道管理措施。

-气胸:当发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操作,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可能需要进行胸腔穿刺抽气。

-喉头水肿:当喉头水肿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可能需要给予激素、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

4.呼吸机操作并发症:呼吸机操作时可能发生感染、气道压力损伤、吸痰困难等并发症。

-感染:严格执行呼吸机操作的无菌原则,注意呼吸机管道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呼吸机周围环境的洁净,必要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气道压力损伤: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避免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定期检查气道黏膜和口腔,及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

-吸痰困难:定期吸痰,注意吸痰的方法和时间,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可给予吸痰刺激物或药物。

在处理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时,护士需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护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指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技术操作,包括插管、导尿、换药等。

这些操作都存在一定风险,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医护人员需要了解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规范。

一、静脉输液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感染:保持操作环境清洁,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定期更换输液器和输液管,及时观察病人的输液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2.静脉炎:遵循静脉输液操作原则,及时观察注射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更换输液部位,预防炎症的扩散。

3.液体超负荷:严格按照医嘱执行输液速度,注意观察患者的尿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4.气栓:注射液体时,移除注射器内的气泡,注意静脉畅通,避免气栓的发生;快速插管时,注射液体前先引流空气。

二、导管置入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感染:操作者需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技术,切忌过度解剖皮肤,避免导管污染。

2.出血:应用化验检测,了解患者的血液凝血机制情况,避免在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的情况下进行导管置入。

3.导管脱落或外拔:注重固定导管,并定期检查导管的固定情况,如发现松动应及时重新固定,防止导管脱落或外拔。

4.空气栓塞:在导管插入前,引流空气,防止气体进入导管。

三、机械通气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1.气压损伤:严密监护患者的气道阻力和压力,避免过度充气,选择适当的气压和潮气量。

2.气胸:定期观察患者的胸部X线片,了解肺脏情况,同时留意患者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3.气管插管误吸:保持导管通畅,避免导管脱出,及时清洗患者的口腔,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误吸。

以上只是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规范的一部分,具体操作中还会涉及更多的并发症。

医护人员要定期接受职业培训,了解相关操作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严格遵循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安全。

同时,在操作中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按时更换胃管,每日三次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湿 润、清洁。
(5)鼻粘膜损伤引起的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冷敷 鼻部或用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粘膜 损伤可雾化吸入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每日两次,每次 20分钟,以减轻粘膜充血水肿;食管粘膜损伤出血可给 予抑酸、保护胃粘膜药物。
(二)误吸1.发生原因:胃管未置到位或胃管未固定好有脱出,病 人自行拔管。
2.临床表现:鼻饲时推注的食物有阻力感,病人主诉不适。 3.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于鼻翼、脸颊
部,别针固定鼻饲管远端于枕边。 (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带约束两上
肢,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 (3)搬动或翻动患者时做好管道管理,防止胃管脱出。 (4)做好患者及家属指导使其配合,避免自行拔管。 (5)加强巡视,认真交接鼻饲管留置情况。 (6)鼻饲管部分脱出,患者无禁忌症时可酌情进行续管。 (7)鼻饲管全部脱出时应重新插管。 (8)对于食道等手术患者留置鼻饲管,胃管脱出后及时
(三)鼻饲管堵塞
1.发生原因: 一次鼻饲量过多或两次鼻饲间隔时间太短, 鼻饲后未冲洗胃管,导致管内容物过多堵塞。
2、临床表现:鼻饲时鼻饲食物不能注入胃管内,推注时有 阻力感。
3、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
2.临床表现 (1)口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炎症反应、溃疡形成,患者主诉口
腔疼痛,颌下可触及淋巴结肿大。
3.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动作要轻柔,避 免止血钳的尖端直接触及患者口腔黏膜。
(2)对凝血功能机制差、有出血倾向的患者, 擦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防止碰上黏膜及牙龈。
过稠时加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服用,牛奶不要与果汁 同时喂。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洗管道,避免堵塞。 (4)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已发生堵塞鼻饲管, 可用温水冲洗,使之再通。 (5)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6)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
(四)鼻饲管脱出
(二)窒息 棉球遗留在口腔

义齿脱落



掉入气管
(1)医护人员为神志不清或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由于粗心大意,将棉球遗留在口腔,导致窒
息。
(2)有义齿的患者,操作前未将义齿取出,操作时义齿脱落,造成窒息。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因患者不配合造成擦洗棉球松脱,掉入气管,导致窒息。 2.临床表现 口护过程中患者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面色发绀,端坐呼吸,三凹症阳性,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尿便失
3.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均匀限速滴入。 (2)在鼻饲前进行,以免胃受到机械性刺激导致食物
反流引起误吸。 (3)对于危重患者,进行鼻饲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痰液,
鼻饲前和鼻饲后取半卧位,防止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4)误吸发生后,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头低右侧卧位,
吸出气管内误吸物,气管切开者可经气管套管内吸引; 有肺部感染迹象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3)对需要使用开口器协助张口的患者,应将 开口器包上纱布从臼齿处放入,以防损伤患者口腔 黏膜或牙齿,牙关紧闭者不可使用暴力使其开口。
(4)根据口腔具体情况选择温度、浓度适宜的 漱口液。
(5)在口腔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 情况。如发生口腔黏膜损伤,应用朵贝尔氏液、呋 喃西林液或0.1%-0.2%双氧水含漱;如有口腔溃疡疼 痛时,溃疡面用西瓜霜,必要时可用利多卡因喷雾 止痛或洗必泰漱口液直接喷于溃疡面,每日3~4次 抗感染。
禁,抽搐,昏迷,甚至呼吸停止。
3.(预1)严防格措按照施口腔及护理处的理操作方规范法进行操作,一次
只能夹取一个棉球,防止棉球遗漏在口腔。
(2)认真检查牙齿情况。操作前看牙齿有无松动, 义齿有无松动,如有活动性义齿,应于操作前取下。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患者尽量在其较 安静的情况下进行口腔护理。
3.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1)对需要长期留置胃管者选用聚氯酯或硅胶胃管,该 种胃管质地软,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粘膜的损伤。对 需要手术的患者,可采取手术麻醉后插管,以减少对患 者的刺激。
(2)向患者做好解释说明,取得患者的合作。操作时动 作要轻稳、快捷。
(3)长期留置胃管,可用石腊油滴鼻,防止鼻粘膜干燥 糜烂。
1.发生原因 (1)年老、体弱或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反应差,贲门括
约肌松驰造成食物反流引起误吸。
(2)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 留过多,腹压增高,引起食物反流导致误吸。
(3)吞咽功能障碍导致分泌物或食物误吸。 2.临床表现
鼻饲过程中,患者突然出现呛咳、气喘、呼吸困难、 心动过速、咳出或经气管切开处呛出鼻饲液。吸入性 肺炎患者还可出现体温升高、咳嗽等症状。
(4)患者出现窒息后应立即进行处理,迅速清除吸 入异物,恢复有效通气;如异物已进入气管或支气管, 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立即用大号穿刺针行环甲 膜穿刺,以改善通气,争取时间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 开。
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 及处理
(一)鼻、咽、食管粘膜损伤和出血 1.发生原因 (1)反复插管或因患者烦躁不安自行拔除胃管损伤 鼻、咽、食管粘膜。 (2)长期留置胃管对粘膜的刺激引起口、鼻粘膜糜 烂及食管炎。 2.临床表现 咽喉部不适、疼痛、吞咽困难,鼻腔流出血性液, 部分患者出现感染症状。
主要内容
一、口腔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二、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三、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 四、常用注射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五、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
六、静脉输血操作并发症 七、血标本采集法操作并发症 八、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 九、雾化吸入技术操作并发症 十、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 十一、导尿技术操作并发症
一预、防及口处腔理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 (一)口腔损伤
1.发生原因 (1)由于护理人员动作粗暴,裸露的止血钳 尖端碰伤口腔黏膜及牙龈。 (2)为昏迷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使用开口 器协助张口方法不正确或力量不当,造成患者口 腔、牙龈或口腔黏膜损伤。 (3)漱口液温度或浓度不当,造成口腔黏膜 灼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