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两课时)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

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让学生了解到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学习到一些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文化遗产等知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图片等多元素进行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国历史、文化和伟人事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明。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难点:让学生综合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思考和判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世界名胜”和“中国名胜”两个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在世界上有哪些名胜古迹,并让学生自主发表意见和见解。

2、提高(15分钟)通过介绍中国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来让学生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接受能力和凝聚力。

可以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素进行呈现,让学生参与其中。

3、讨论(20分钟)通过提出“东方神秘”的话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东方神秘”的说法。

然后教师可以再次引入刚刚介绍的中国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等知识,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性的问题和讨论,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的作业,让学生用书面方式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和精神文明。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入学习口,并增强学习的兴趣。

2、讲解法:在介绍重要名胜古迹等知识点的时候,理性分析与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3、讨论法:针对“东方神秘”等话题或其他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的主题。

本课教材通过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介绍,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学生对于国家、民族的概念有一定的认知,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3.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教育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自豪自信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文章、图片等教学素材,用于情境创设和讨论。

3.课堂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课堂活动道具和材料,如地图、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和教学素材,呈现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中国对世界发展的贡献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11 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11 课《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主题,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通过展示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辉煌成果,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坚定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具体成就,以及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还需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辉煌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到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关注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的辉煌成就。

2.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3.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2.设计好讨论话题和问题,准备好相关案例。

3.制作好课件,确保教学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辉煌成就,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现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重大事件有所了解。

但在具体问题上,如我国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还需要通过教材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的成就往往带有民族自豪感,但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去认识和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领域去认识和理解祖国的伟大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的发展成就。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认识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对比教学法:通过国内外对比,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我国的发展优势和潜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在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收集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在各领域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准备相关问题,以便课堂上讨论。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如解放战争、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
-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包括结束百年屈辱、实现民族独立等
2. 政治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3. 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成就
- 计划经济时期的探索与实践
- 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和举措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国旗、国徽等方面的知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世界东方屹立的原因。通过对比新旧中国的发展,帮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伟大成就,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历程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伟大成就,使学生能够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在面对国家发展中的挑战时,能够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法治、关爱社会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化了对国家发展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课堂时间分配上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案例分析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的时间相对紧张。
2. 教学方法上,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仍显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辅助讲解。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说课(01)

人教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说课(01)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2课时说课Megan 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进行编写。

同时,本课主要聚焦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领域中的“国家认同”要点。

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本单元第五课,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爱国热情和爱国精神。

《保家卫国独立自主》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

这一课时重点学习建国初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以及新中国如何在西方帝国主义的阻力下成功开展外交的历史史实。

新中国凭借捍卫和平、保家卫国的决心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何赢得更多国家对新中国的尊重与认可,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中国的建立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的困难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不多,更多的是借助影视作品知道了一些历史故事,对于新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以及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也缺乏了解。

所以,通过本课时的教学要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通过分析史实资料,有更深入而真实的了解,从而感受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国际舞台,展露头角,建立威望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体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以及重返联合国时人民的喜悦心情。

2.通过中美双方物资设备对比,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克服困难、英勇奋战的英雄事迹,学习英雄人物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阅读相关链接播放有关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后期战况,感受志愿军浴血奋战的感人场景和抗美援朝战争后的喜悦
【板块三】导学
一.从“贫油”到产油国变化故事:
3、这种局面是怎么扭转的呢?阅读p95活动园。
4、交流:王进喜、李四光的事迹
二、第一颗原子弹的故事
1、什么是原子弹?
2、为什么需要研制原子弹?
3、默读邓稼先的故事
交流:什么地方最令你感动?
4、相关链接:结合航天特色,讲述航天方面从无到有的成就。
1、什么石油?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稠液体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
靠着这些英雄们,我们到1965年实现了石油自给。
【板块四】用学
小结本课
1、齐读p97第1-2节。
在这严峻的考验面前,年轻的共和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板块二】互学
1.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2、中缅、中印联合声明。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2、万隆会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出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包容尊重。
4、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高。
2、结合上学期的学雷锋活动,召开故事汇,交流模范人物的故事。
3、齐读p97结语4、
小结本课:我们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吃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2.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资源
课件
预习作业设计
(自学)
教师活动方式、内容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两课时)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设计(两课时)

第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 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社频播放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开国典礼的视频片段。

2.师:从这个视频,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这一刻你有怎样的感受?3.1949年10月1日15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中国4.揭示课题: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课件出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图片,了解政治协商会议。

2.师: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那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说说你的理解。

3.师: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下面我们便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学生自学P76页的阅读角的内容,说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哪些关乎中国大局的事情。

5.学生汇报。

(1)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

(3)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1. 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 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新中国成立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社频播放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开国典礼的视频片段。

2.师:从这个视频,你们知道了些什么?作为一名中国人,在这一刻你有怎样的感受?3.1949年10月1日15时,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中国4.揭示课题: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课件出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图片,了解政治协商会议。

2.师:新中国成立了,这个国家由谁来领导呢,当时在中国有许许多多的党派,这些党派非常支持革命,可以说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于是中国共产党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那什么叫政治协商会议?说说你的理解。

3.师: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下面我们便来了解我国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学生自学P76页的阅读角的内容,说说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都确定了哪些关乎中国大局的事情。

5.学生汇报。

(1)确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人为副主席。

(3)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以五星红旗为国旗,暂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6.欣赏:(1)欣赏我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2)欣赏国旗、国徽图案,了解国旗、国徽。

(1) 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国旗样子: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国旗制作者:1949年7月,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征求国旗图案的启事,立即得到公众的响应。

在上海现代经济通讯社工作的青年曾联松,看到启事后,设计了一面国旗,他的定稿是:红色的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里含镰刀斧头,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这幅图案寄到了北京。

筹备会从许多国旗方案中,注意到了曾联松的图案,后来将大五星中的镰刀斧头去掉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

1949 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面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天安门广场的上空。

(2) 国徽:样子、象征意样子:中央是国旗下的天安门,周围是齿轮和谷象征意义:(天安门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民族传统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是首都北京的象征;齿轮和谷穗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

)它鲜明地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标志着中国人民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义革命斗争的胜利和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尊严。

(3) 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

1935年,中国遭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华民族危亡的关头,他们创作了这首歌曲,激励人民奋起抗战,保卫我们的国家和民族。

数十年来;这首歌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激发我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全国会议上,把这首歌曲定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

1982 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会议通过决议,确定为正式国歌。

总结:国旗、国歌、国徽都是祖国的象征,热爱、尊重国旗、国歌和国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

我们每一个小朋友从小就要树立热爱国旗、国歌、国徽的思想,在这种爱国主义思想的激励下努力学习,顽强拼搏,长大后要报效祖国,力争为国旗添彩、为国徽争光。

(二)开国大典1.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课文《开国大典》吗?还记得开国大典的画面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

2.在文字中重温开国大典,重温那庄严而隆重的时刻。

1949年10月1日,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

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这时乐队高奏《义勇军进行曲》,礼炮齐鸣。

之后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活动,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3.庆祝新中国的成立(1)新中国成立了,10月1日,是新中国的生日,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纪念日。

人们不仅在1949年的这一天欢呼庆祝,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国庆。

同学们知道哪些纪念国庆的方式呢?写一写,说一说。

(2)学生交流。

(3)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小结:方式一:很多出生在10月1日的人取名叫“国庆”。

方式二:看阅兵式……4.师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挺直腰杆站起来了!(三)中国人民当家作主1.师: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2.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的生活,说一说:看看新中国人民的生活有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3.西藏人民当家作主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西藏最终废除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西藏人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的历史画卷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2009年,确定每年的3月28日为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如今的西藏,经过多年的沧桑巨变,经济发展,家园秀美,人民安居乐业。

活动二:保家卫国独立自主(一)抗美援朝1.学生欣赏《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2.学生说说:你从这首歌里边听到了些什么?3.了解抗美援朝。

新中国成立不久,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乘机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民共和国,捍卫了世界和平。

4.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再见了,亲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和谁的故事吗?对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被朝鲜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

你们知道这些最可爱的人与朝鲜人民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吗?在小组内讲一讲抗美援朝时的故事4.师补充:(1)邱少云在一次攻击391高地的任务中,邱少云所在部队遭遇美军发射燃烧弹,他潜伏地点的草丛被点燃了,火焰迅速烧到他的身上。

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邱少云咬紧牙关,一动不动,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了30多分钟,最终壮烈牺牲。

(2)黄继光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

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

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

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5.相关链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后,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战役,狠狠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

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后,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在整个战争期间,人民群众给予了极大支持,或踊跃参军,或捐献飞机大炮,或加紧生产以支援朝鲜前线。

抗美援朝的胜利,向世界证明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说明一个觉醒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1.师: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几件大事件,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历史看一看。

2.学生自由阅读P80页的内容,说说中国实行哪些外交政策。

3.学生汇报交流。

(1)中缅、中印联合声明。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万隆会议。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出对其他民族和文化的包容尊重。

(3)中国重返联合国。

1971 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并成为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这意味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越来越高。

4.师讲解:(1)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同印度总理一起发表了两国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倡仪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

(2)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会议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也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理解与信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3)1971年10月25日,这是一个值得中国和世界纪念的日子。

联合国大会经过投票,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5.学生完成:(1)查一查,说一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

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当看到联合国总部大楼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6.师小结: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成缺的国家,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支持。

三、总结:中国重返联合国大舞台,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并为中国后来的开放政策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天,在联合国的各个机构里几乎都可以看到中国代表的身影,中国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强力量。

四、拓展:你听说过“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故事吗?收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外交故事,和同学讲讲。

查查资料,看看到目前我国已经同多少个国家建交。

板书设计:第11 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国大典中国屹立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世界东方保家卫国独立自主:抗美援朝、外交政策当堂检测:一、填空。

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

2、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首都是(),我国的国旗是(),国歌是()。

3、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上翻了身, 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

4.新中国的生日是()。

5.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