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实验内容补充说明和要点提示

合集下载

基础电路实验报告

基础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常用电子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2. 掌握基本电路分析方法,如串联、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的计算。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对电路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器材1. 实验电路板:1块2. 电阻:10kΩ、1kΩ、100Ω各1个3. 电容:0.1μF、10μF各1个4. 电感:100μH、10μH各1个5. 信号发生器:1台6. 示波器:1台7. 直流稳压电源:1台8. 万用表:1台9. 连接线:若干三、实验原理1. 串联电路: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2. 并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压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四、实验内容1. 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参数(1)将电阻、电容、电感分别接入电路,使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电容、电感值。

(2)将测量结果与元件标签上的标称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 分析串联电路(1)搭建串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

(2)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3)计算等效电阻,验证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

3. 分析并联电路(1)搭建并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

(2)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3)计算等效电阻,验证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

4.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1)搭建串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

(2)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中的电压、电流波形,分析电压、电流的分布情况。

(3)计算等效电阻,验证串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分配规律。

五、实验步骤1. 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参数(1)将电阻、电容、电感分别接入电路,使用万用表测量其电阻、电容、电感值。

(2)记录测量结果,与元件标签上的标称值进行比较。

2. 分析串联电路(1)搭建串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

基础电路实验报告问题

基础电路实验报告问题

一、实验背景在物理学科中,电路知识是基础且重要的部分。

为了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我们开展了基础电路实验。

本次实验主要针对电路的串并联规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探究。

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路串并联的基本规律,掌握电路的等效变换方法。

2. 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学会正确读取电表的示数。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1. 电路的串并联规律: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

2. 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注意电流表量程的选择。

3. 电压表的使用: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注意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电路的串并联规律(1)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路的串并联规律。

2. 实验二:电流表的使用(1)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

(2)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3. 实验三:电压表的使用(1)搭建一个简单的电路,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2)使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3)分析实验数据,验证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电路的串并联规律。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压相等。

2. 实验二: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电流表的使用方法。

电流表应串联在电路中,注意电流表量程的选择。

3. 实验三: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电压表应并联在电路中,注意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基础电路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并掌握了电路的串并联规律。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的重要性。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一、实验目的1.用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 2.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3.熟练掌握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规定了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间和各支路电压之间必须服从的约束关系,即应能分别满足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在集总参数电路中,任何时刻,对任一节点,所有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I=0通常约定:流出节点的支路电流取正号,流入节点的支路电流取负号。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在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何时刻,沿任一回路内所有支路或元件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即∑U=0通常约定:凡支路电压或元件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回路绕行方向一致者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三、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1.1所示。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的电 流参考方向,如图中的I 1、I 2、I 3所示。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 路,令u 1=6V ,u 2 =12V ,实验中调好后保 持不变。

3.用数字万用表测量R 1 ~R 5 电阻元 图 1.1基尔霍夫定律线路图 件的参数取50~300Ω之间。

4.将直流毫安表分别串入三条支路中,记录电流值填入表中,注意方向。

5.用直流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电压值填入表中。

四、实验注意事项1.防止在实验过程中,电源两端碰线造成短路。

2.用指针式电流表进行测量时,要识别电流插头所接电流表的“+、-”极性。

倘若不换接极性,则电表指针可能反偏(电流为负值时),此时必须调换电流表极性,重新测量,R 4R 5u 1u 2此时指针正偏,但读得的电流值必须冠以负号。

五、实验报告内容1、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验证KCL的正确性。

2、根据实验数据,选定实验电路中的任一个闭合回路,验证KVL的正确性。

3、实测值与计算结果进行比较,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

六、预习思考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选定毫安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基础电路实验的实验报告

基础电路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基础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包括串联、并联、分压、分流等。

3. 学会使用万用表等常用电子仪器进行电路测量。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阻、电容、电感是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它们在电路中分别起到限制电流、储存电荷和储存磁能的作用。

2.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压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电流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3. 分压、分流是电路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分别指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分配。

三、实验设备及器材1. 实验线路板1块2. 万用表1块3.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若干4. 电池1节5.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特性实验(1)将电阻元件按照要求连接在实验线路板上。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元件的阻值,记录数据。

(3)分析电阻元件的阻值与温度、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2. 电容特性实验(1)将电容元件按照要求连接在实验线路板上。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容元件的电容值,记录数据。

(3)分析电容元件的电容值与材料、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3. 电感特性实验(1)将电感元件按照要求连接在实验线路板上。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感元件的电感值,记录数据。

(3)分析电感元件的电感值与材料、形状等因素的关系。

4. 串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元件按照串联方式连接在实验线路板上。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记录数据。

(3)分析串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情况。

5. 并联电路实验(1)将电阻元件按照并联方式连接在实验线路板上。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记录数据。

(3)分析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情况。

6. 分压、分流实验(1)将电阻元件按照分压、分流方式连接在实验线路板上。

(2)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记录数据。

(3)分析分压、分流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情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电阻特性实验数据:电阻元件编号:R1阻值:X1 Ω温度:T1℃2. 电容特性实验数据:电容元件编号:C1电容值:X2 F温度:T2℃3. 电感特性实验数据:电感元件编号:L1电感值:X3 H温度:T3℃4. 串联电路实验数据:电阻元件编号:R2电流:I2 A电压:U2 V5. 并联电路实验数据:电阻元件编号:R3电流:I3 A电压:U3 V6. 分压、分流实验数据:电阻元件编号:R4电流:I4 A电压:U4 V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分配情况,验证分压、分流等基本概念。

电路实验实验内容提要

电路实验实验内容提要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实验目的1. 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

2. 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逐点测试法。

3. 掌握实验装置上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原理说明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来表示,即用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这条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设备实验内容1. 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2.测定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3.测定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思考题1. 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是什么?电阻器与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有何区别?2. 设某器件伏安特性曲线的函数式为I=f(U),试问在逐点绘制曲线时,其坐标变量应如何放置?3. 稳压二极管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区别,其用途如何?实验目的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实验内容和步骤1、在储存板上取出相应的电阻元件盒和电流插座元件盒,在九孔实验板上按照图8-1联接好电路,E1、E2电源按表8-1要求调整。

图12、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翻开稳压电源开关,观察E1和E2电流表有无异常现象。

无异常后,按实验步骤用数字电流表插入电流插座,分别测量各支路电流。

3、分别读出三个电流表数值I1、I2、I3,记入表8-1。

4、用电压表分别测量三个电阻上的电压U AB、U BD、I CB记入表8-1。

5、以上实验步骤按表8-1中E1、E2条件重复测量,并将测量数据记入表8-1。

表8-1实验报告1、根据图1先计算各支路电流I1、I2、I3,与电流表读数比拟,核对在节点B是否∑I入=∑I出,验证第一定律的正确性。

2、根据回路电压定律,对回路BADB和回路BCDB进展计算,并与实测量比拟,验证第二定律的正确性,即∑IR=∑E。

3、上述验证中假设有误差,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验证戴维南定理,加深对等效电路概念的理解。

2、学习用补偿法测量开路电压。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要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要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路实验要点总结电路实验是物理学科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电路实验一直都是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是初中物理电路实验的要点总结:一、实验目的电路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坚持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电路实验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仪器:1. 电源:常用的有干电池、干电池组和直流电源等。

2. 导线:选择导电性好的金属导线,如铜导线。

3. 电阻:可以使用可变电阻器和固定电阻器。

4. 电流表和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

5. 开关:用于控制电路的开关状态。

6. 实验板:用于搭建电路,便于连接各组件。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1. 简单串联电路实验:学生需要理解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电流大小。

a. 搭建串联电路:将电源、电阻和电流表连接成串联电路。

b. 测量电流:将电流表连接到串联电路中,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进行电流的测量。

c. 计算电流: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流大小。

2. 简单并联电路实验:学生需要理解电压在并联电路中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电压大小。

a. 搭建并联电路:将电源、电阻和电压表连接成并联电路。

b. 测量电压:将电压表连接到并联电路中,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进行电压的测量。

c. 计算电压: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压大小。

3. 混合电路实验:学生需要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并能够分析和解决混合电路实验中的问题。

a. 搭建混合电路: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成混合电路。

b. 测量电流和电压:根据实验电路的特点,通过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分别测量电流和电压。

c. 计算电流和电压: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电路的搭建要符合实验要求,避免短路和失控等危险情况。

2.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仪器和设备,以免产生误差或造成安全问题。

电路实验报告及总结(3篇)

电路实验报告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和测试电路,加深对基本电路理论的理解,掌握电路分析和实验操作技能,包括电路元件的识别、电路连接、电路参数测量以及电路故障排查等。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涉及的基本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串联、并联和组合电路,以及基本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振荡电路。

通过这些基本电路的学习和实验,可以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数字万用表2. 示波器3. 信号发生器4.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5. 电路板6. 连接线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基本元件识别与测量- 识别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规格和参数。

- 使用数字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的实际值。

2. 串联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3. 并联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并联电路,包括电阻、电容和电感。

-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路的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4. 放大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共射极放大电路,使用三极管作为放大元件。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分析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5. 滤波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低通滤波电路,使用RC网络。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滤波效果,分析电路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6. 振荡电路- 搭建一个简单的RC振荡电路,使用运算放大器作为振荡元件。

- 调整电路参数,观察振荡波形,分析电路的振荡频率和稳定性。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基本元件测量- 电阻、电容、电感的实际值与标称值对比,分析误差来源。

2. 串联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理论值对比。

3. 并联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理论值对比。

4. 放大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关系,分析电路的放大倍数和频率响应。

5. 滤波电路- 通过示波器观察滤波效果,分析电路的截止频率和滤波特性。

大学基础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基础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大学基础电路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大学基础电路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电路元件的基本特性和工作原理;2. 掌握基础电路的搭建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电路定律和电路特性。

实验材料:1. 电源2. 电阻3. 电容4. 电感5. 示波器6. 万用表7. 导线等实验原理:电路是由电源、电路元件和连接导线构成的闭合路径。

电阻、电容和电感是常见的电路元件。

实验步骤:1. 搭建串联电阻电路:将两个电阻依次连接起来,接入电源。

2. 测量电压: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之间的电压。

3. 搭建并联电阻电路:将两个电阻连接在一起,接入电源。

4.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并联电阻电路的电流。

5. 搭建电容充放电电路:将电容器与电源相连接,并接入电阻。

6. 观察电压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

7. 搭建RL串联电路:将电感与电阻串联连接,并接入电源。

8. 测量电流:使用万用表测量RL串联电路的电流。

9. 观察电感电流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电感电流的变化。

10. 搭建LC并联电路:将电容与电感并联连接,并接入电源。

11. 观察电压变化:使用示波器观察LC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串联电阻电路:通过测量电压可以得到两个电阻的电压值,根据欧姆定律可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值。

2. 并联电阻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可以得到电路的总电流,根据并联电阻电路的特性可以计算出各个电阻上的电压。

3. 电容充放电电路: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容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压的变化曲线。

充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上升,放电过程中电压逐渐下降。

4. RL串联电路:通过测量电流可以得到电路中的电流值,使用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感电流的变化曲线。

电感对电流的变化有一定的滞后性。

5. LC并联电路:通过示波器可以观察到电压的周期性变化曲线,这是由于电容和电感的特性所致。

实验结论:1. 串联电路中电阻之间的电压等于各个电阻的电压之和。

2. 并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上的电压相等,电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基础实验”内容补充说明和要点提示
《实验一 手工焊接训练》
一.实验过程
1. 从PCB 正面(一般是有字的一面)插器件,用烙铁从PCB 板反面焊接焊点。

如图所示。

2. 焊接器件后,多余的管腿要剪掉,以免发生短路。

3. 实验室数字多用表的欧姆档的读数说明:选择某一档位,比如10k Ω,表示该档位的量程为10k Ω,即可以测量<10k Ω的电阻值,显示的测量读数的单位是k Ω
4. 电路图中Vcc
和接地符号的说明:Vcc 代表供电电压,这里就是电源的正极;在直流电路中,接地就是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5. 电路图最右边的b 点是一个测试点,另外,图中三极管的基极也用b 表示,这两个点在电路中是不同的点,请注意区分。

5. 三极管管脚辨认方法如图示:
6. 二极管正负极辨认,需要使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注意本实验室的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红表笔是高电位,是正极,黑表笔是低电位,是负极。

二.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不要求写实验报告。

《实验二 焊接技术训练;表面贴装流水线工艺》
一.实验过程
1. 焊接粗导线最好先上锡。

2. 焊接粗导线不要用烙铁尖端焊,要用烙铁尖端后面的部位焊接,才能给足热量,如图示:
3.表面贴装流水线操作时要注意,不要随便用手去摸PCB板,否则会蹭掉焊锡
膏。

4.贴片元件安装位置要注意,一般的元件(比如电阻、电容)
有两个引出端,但不区分正负极,左右两端要分别贴在焊盘
上,如图所示。

注意有文字的一面向上。

二.实验报告
1.本次实验报告内容要求重点在于总结手工焊接的方法,叙述实验中的手工焊
接的过程,遇到了那些问题,如何解决的问题。

2.本次实验报告是课程的第一个实验报告,报告形式要认真,报告整体结构完
整,书写要认真,篇幅得当,不要抄教材。

《实验三、简单电路测量和仪器使用》
一.实验过程
1.教材中的“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节实验要求较多,部分内容略去不做,
电阻473表示阻值47×103Ω,电容104表示电容值10×104 pf,注意其单位是pf,第二是直标法,例如2n2表示2.2nf,其中的n表示nf的缩写,n的位
置表示小数点的位置。

3.内容修改:94页,2.(2)只测10V;2.(5)“50V交流电
压档”改为“20V交流电压档”。

4.接地的说明:接地,就是连接到电路中的电位的参考点;
数字信号发生器需要接地;特别注意示波器也需要接地,即每个探头的上的夹子要接地,如图示。

5.注意示波器探头上的衰减倍数的设置必须要与示波器相
应chanel的衰减倍数设置一致。

6.
校准信号的频率是仪器本身特有的,无需调节。

7.理解波形的各种参数的含义。

8.信号发生器输出波形的大小以示波器实际测量结果为准。

9.pp95关于信号发生器输出阻抗50欧姆的内容不适用于RIGOL的设备。

二.实验报告
1.本次实验开始有数据记录,在本次和以后的实验报告正文要写数据分析。


要用原始记录代替正式报告,也不要在正式报告中写“参见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也要附在正式报告后面上交。

2.画波形图要注意图中的各个要素是否齐全,不能只画简图或者示意图。

3.实验中的原始数据不得用铅笔记录,且经教师签字后,必须与实验报告一并
上交。

4.思考题3改为:解释什么是上升沿触发和下降沿触发。

《实验四、RC串并联网络的相频和幅频特性测试》
一.实验过程
1. P.96, 阻抗2即Z2公式有误,需纠正:2
2122C R j R Z ω+= 2. 要注意检查焊接是否牢固,电路是否正确。

3. 注意理解示波器的触发的概念。

4. 相移的概念:就是相位差,这里是V out 对Vin 正弦波信号的相位差。

需要提前预习正弦波相位差的概念。

5. 教材内容修改:
四. -2. 修改“设Ch2为触发信源”
四. -3.-(2), 改为“画出f=1kHz 时的Vin 和V out 的波形图”
四. -4.-(3), 改为“画出f=300Hz 时的Vin 和V out 的波形图”
二.实验报告
1. 讲义中第97页中的特性曲线均为示意图,请勿模仿,要根据自己实际测量的结果来作图。

2. 画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要使用对数坐标纸。

3. 输入波形与输出波形即Vin 与V out 必须画在同一个坐标系里,且图中的名称及数据的标注要完整,各个要素要齐全,不能只画简图或者示意图。

4. 注意物理单位的英文字母大小写: kHz , MHz
5. 实验中的原始数据不得用铅笔记录,且经教师签字后,必须与实验报告一并上交。

《实验五、典型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的测量》
一.实验过程
1. 各种运算关系验证:要求画一个输入波形图以及加法、减法、加减法的输出波形图。

2. 低通和高通滤波器的输入信号修改为Vpp=2V ;低通滤波器测试范围改为:10Hz ~200Hz 。

3. 注意, LM741集成电路不要焊接在电路板上,正确的安装方法是焊接8脚的管座,然后将LM741集成电路插在管座上。

并且,在实验结束时,请把LM741集成电路拔下来放在实验台上的元件盒里,不要带走。

4. PCB 板上标识为C1和C2的插孔无效,忽略。

5. PCB 板上的GND 表示“地线”的意思。

6. 要注意区分PCB 板的元件面和焊接面。

7. 注意运算放大器的指示缺口与电路板一致。

8. 焊接的导线要留足够的长度,便于各个仪器上的夹子能够夹住。

9. 注意正负电源的接线方式。

10. 注意不同测量短路子插接位置不同.
11. Ch1接输入信号,Ch2接输出信号。

12. 根据测试的幅频特性,确定半功率点。

半功率点,即功率为最大功率的一半时的频率,这里以电压信号的平方表征其功率,则半功率点的电压为信号电压最大值的0.707倍。

13. 低通滤波器的带宽:等于高截至频率f H
二.实验报告
1. 画幅频特性曲线,使用对数坐标纸。

2. 画图要素要齐全,不能只画简图或者示意图。

3.注意物理单位的英文字母大小写: kHz , mV
《实验六、用六反相器组成的脉冲电路的安装和测试》
一.实验过程
1.注意理解面包板的内部连接结构。

2.面包板插线要横平竖直,不许从芯片上方跨线连接。

3.面包板分上、中、下三个区:(1)上下两区用于信号连接,常规一边用作接
信号,另一边用作接地;(2)中间区域用于插接器件,注意反相器芯片不要插在面包板中央,而应该中间区域偏左或者偏右部分,以方便器件与上下两区连线。

4.信号发生器的信号输出要设置offset值,注意教材4.所述不准确,要求实际
的输入信号为Vpp=10V,低电平为0V即可。

5.示波器探测要设置为直流耦合方式。

6.教材pp.113,5. ⑥,微分波形求反整形,测量负脉冲的宽度。

7.教材pp.113,7. 其中的f=5kΩ改为f=5kHz
8.教材pp.113,7.,所谓不能有波形输出,是指g测试点不能输出电压脉冲信
号。

二.实验报告
1.画波形图的要素要齐全,不能只画简图或者示意图。

2.本次实验要求画六个波形图,要求按照教材上的示例,纵轴对齐,以表示出
各个信号之间的相位关系。

《实验七、收音机的安装调试》
一.实验过程
1.二极管正负极辨认,需要使用数字万用表的欧姆档,注意本实验室的数字万
用表的欧姆档的红表笔是高电位,是正极,黑表笔是低电位,是负极。

2.电位器不要焊反了,也不要焊错了位置,请参考说明书的图
3.3.1。

3.用直流稳压电源测试整机时,一定要先检查电压设置,再加电测试。

二.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不写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