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总复习之阅读专项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最新第九讲小升初语文阅读总复习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第九讲小升初语文阅读总复习教学讲义ppt课件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 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
• 分别写了哪些景 色?
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
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 • 月光、淡淡的云、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 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
树、灌木、杨柳、 塘中
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 • 写景的顺序是什
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
么?
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 • 由上到下
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 • 什么思想感情?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 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对荷塘月色的喜 爱
• 腼腆的春
春像一位腼腆的少女,悄悄的来临,她轻轻 一挥手,大地便春意盎然,生气勃勃. 瞧,大地
第九讲小升初语文阅读总复 习
考点分析:
• 1.记叙文常见考点: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指定句子的 理解或体会句子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赏析句 子、常见写作手法的考查、主观意来自表达等。2. 考点解析:
(1)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基 本考点,学校的课堂上也经常用到,主 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总结能力。
二.写景、状物、说明类文章
• 1.如何阅读写景文章 (1)抓住题眼,着眼景点,弄清作者的描写顺序。 • 空间顺序: • 观察的先后顺序: • 时间推移的顺序: • 景物的不同类别: (2)理清文章的层次 • 总分结构:分总,总分,总分总 (3)品读重点词句和段落,抓住景物的特点,领悟作
者借景抒情的思想感情。
2.记事类文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六大要素)
写作意图和感情抒发,概括文章的中心思 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总复习之阅读专项复习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小升初总复习之阅读专项复习课件
人教语文小升初复习 阅读篇
三大文体:

1、记叙文 2、说明文
文 四大文学体裁:
3、议论文

1、散文 2、小说 3、诗歌 4、戏剧
读 有
五种表达方式:

1、记叙(叙述.叙事) 2、描写

3、抒情 4、说明 5、议论


记叙文的六要素: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起因 5、经过 6、结果


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 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 事情发展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2、倒叙:先把结果(或者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 前面叙述,然后再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倒叙提前 的只是某个部分,其余的内容还是要按照顺叙来写。
3、插叙:在顺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插入 另外一件与之有关的事,并在插入的故事结束以后, 再继续原来的故事。
描写时常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反复 对比 对偶 设问 反问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修 辞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
• 1、为下文写 作铺垫(作伏笔) •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 9、点明中心 • 10、开门见山,点题 • 11、总领全文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PPT文档共27页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六·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PPT文档共27页

1
0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 六·阅读之分段与归纳段意
6



无பைடு நூலகம்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专题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小升初语文《阅读技巧专题总复习》精品教学课件PPT优秀课件

阅读模式
(1)看看句子写的是什么?
(2)其中表现了什么?
二、句子在内容上 的作用(答题思路)
(3)和上下文有何联系?
(4)和中心有何联系?
阅读模式
一般要是问那句写得好,就是文中采纳的那句好!所以问 题就变成了:这句话为什么好,为什么比那句好。 你可以试用以下几个答题要点: 1发现这句话语上下文的联系(比如承上启下、画龙点睛、 首尾照应)从而发现它的重要性 2观察词句所用的修辞:拟人、排比(使句子更有力度、更 恢宏)、对偶、夸张~~等等 这句话突出说明了什么: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最重要 的是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他总不会哪一句无关紧要的话 来考你吧?!)所以问题就变成了:这句话是怎样体现中 心的? 修辞手法:一般无非是比喻(更生动,贴近读者)、拟人 (是所描写物更生动,或者是借物喻人!)、排比(突出 表现重要性,气势恢宏)~~
三、修辞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说 明、议论
象征、对比、烘托、设 置悬念、前后呼应、欲
扬先抑、托物言志、借 物抒情、 联想、想象、
衬托(正衬、反衬)
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对偶、引用、设问、 反问、反复、互文、对
比、借代、反语
阅读模式
四、记叙文六要素
五、记叙顺序
六、描写角度
时间、地点、人物、 事情的起因、经过、 结果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 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 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
3.设问:引起读者对……注意和思 考; (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九:阅读之理解词语课件(共18张PPT)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九:阅读之理解词语课件(共18张PPT)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九·阅 读之理解词语
语文统编版 六年级下
❃专题解说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是阅读的基础, 阅读文章,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所使用 的词语。理解词语主要是理解词语的 意义、词语所蕴含的感情以及词语所 指代的内容。
❃专题解说
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分为两个 内容:一是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课后作业
本课达标练习第 2题、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 获呢?希望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语言, 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感受,好 吗?
你是最棒的! 加油!
好好读书
词语的指代往往是指前居多,要 特别重视词语所在句子的上文,在 “往上看”的过程,可“由近及远”地 “寻找”到指代内容代入具体的句子 中。
❃例题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3.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 4.根据上下文,理解句子。文中的某字指的是什么?
课堂小结
答题格式:词语本来 指……,在这里的意思 是……
三、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把握词语感情色彩有利于准确理解词语的作用,体 会表达效果。
这类题主要考查描写人物动作或事物情态 的动词、形容词,它们往往表现人或物的 特点或情感特征。作答时要答出这些词语 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明了什么态度。
❃常考题型
1、解释词语的意思。 2、为词语选择正确的释义。 3.某个词语在文中有什么特殊含 义? 4.词语的指代内容。
一、词语本身来理解
根据词语的每个字的意思来理解整个 词语的意思。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ppt课件

“中心思想”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的核心 内容,说的更简单就是写作目的。
这个目的可以是说明一个问题,讲解一个道理, 表彰一个人物,抒发一种情感等等。
概括中心思想的要求:
概括中心思想的三点原则:【确切、完整、简要。】 确切,就是概括要准确、恰当,能概括出这篇文章所特有的思想 意义。 完整,就是把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完整地概括出来。 简要,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表达。但是它必须以确切、完整 为前提。
(2)叙事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事情发生的时间 、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如《金色的鱼钩》一文的主要内容是在红军长征途中,一 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3)写景的课文。阅读这类课文要抓住:写的是什么景 物?它有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写的?然后再进行概括。 如《草原》一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 描绘了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 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方法五:取主舍次法
对叙事复杂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 主次,再根据事件主要部分概括文章内 容。
• 步骤一:通览全文,确定中心。 • 步骤二:认真分析文章,从词、句、段、写作特点等
多方面找出文章的主要信息,然后选用合适的方法进 行概括。 • 步骤三:检查是否抓住了主要内容。 • 步骤四:读一读句子是否通顺。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
如《最后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在文中出现三次类似的话,每一次都伴 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
体现了台湾岛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方法五:分析课文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小升初语文阅读复习ppt课件
的哲理,给人启迪或教育。
5.文章主要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 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 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6.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7.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 得体,详略得当。
8.划分层次题
• 一是对语段的划分,首先要理清段落中有几个句群,概 括每一句话表达的意思,把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合并在一 起。概括句意时,可找主干,也可找中心句或主要词。
• 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19、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 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 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 的作用;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 和议论。
(5)对比: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 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 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 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 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 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 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 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 严谨、中心突出。
点题,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点明中心,赞扬了鲁迅自己想得少, 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15.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原则: 一般不能换,要结合语境分析原因词的表达效果如
何好,而换后不能达到这一效果。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ppt课件

人教统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阅读之体会文章思想感情+阅读之理解重点句子含义)ppt课件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 思想感情
如《最后一课》中“我是中国人,我爱中 国!”在文中出现三次类似的话,每一次都伴 着一段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方法四:从课文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文章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感情
体现了台湾岛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
方法五:分析课文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重新回 到冷酷的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
方法一:从文章题目入手
有的课文题目本身就表明了作者的写作目 的,只要围绕课题分析,就能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
如《慈母情深》,文章歌颂了平凡母亲的伟大, 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方法二:从重点句子入手
1、有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已通过中心句点明了。 有的文章中心句在开头。 有的文章中心句在篇末。
❃专题解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句子的 阅读和理解,应贯穿整个小学语文 学习的始终。理解句子是听懂说话、 读懂文章的重要技能之一。
❃常考题型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某某句的理解。 3、抓住关键词理解全句的意思 4、划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什么 感情?
“可爱”是形容人的外表或者行为的,用“可爱”来形容地球是 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万物;而“破碎”一般形容玻璃、 陶瓷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对地球的伤害。与 生活实际联系,这种的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 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方法四:通过修辞理解句子的含义。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专题十四·阅读 之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对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
(4)第4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本段是插叙,交代了拮据的经济背景, 解释了“我”的心“一阵阵战栗”的原因,有利于更好地展 开故事情节,描写人物。 (5)你是怎样理解“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 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这句话的?
①“我”为女儿对“我”的关心所感动。②为委屈孩子 而愧疚。③有感于“我”为了梦想而艰辛生活。④“我”被 女儿的乐观感动。⑤“我”为女儿的优秀而感动。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感人故事的内容。
一对母女在风雨中撑伞骑车回家。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关
爱女儿、细心体贴
的妈妈;女儿两次回答都是“响
亮而干脆”的“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关心妈妈、乖
巧懂事 的女儿。
(3)第1自然段中加点的字“砸”换成“落”好不好?为
什么?
不好。“砸”形象地写出了雨大、猛,与“嘭嘭直响”
1.(江苏南京)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用“√”画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解释加点字。 ①屡见不鲜(xiǎn xiān) 新鲜。
· · √√ ②娓娓而谈(wēi wěi) 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2)齐白石先生的人格魅力在于他的傲、痴、谦,每一个特点都用了具体 事例来加以证明,请简要概括这些事例。 傲:求赐印被拒而不复再求,自己苦练,竟成了治印高手。 痴: 吃蟹时敛气凝神盯着盘中螃蟹,观察细微之处。 谦:先生怒斥记者,表明自己对晚辈画家徐悲鸿的敬佩之意(
(1)诗中的“绿”字可以换成 过 和 满 等字,但 用“绿”字显然更加传神,“绿”让我们想到了 春意盎 然 、 生机勃勃 等描写春天的词语。 (2)请具体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色:
小草悄悄地钻出土层,它们嫩生生、绿油油的,像一个 个刚刚睡醒的小娃娃。树木也在不声不响地抽出新的枝条, 长出了像小草一样的新芽。放眼望去,两岸尽是一片新绿。 是从什么时候绿起来的呢?是刚刚暖暖的春风吹过的时候吗?
(4)文中画“——”的句子中“乐池”与“乐声”具体 指什么?“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什么意思?
“乐池”指黄果树瀑布泻落的山谷;“乐声”指水
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是指人们被那美景所迷惑, 所吸引。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印度人眼中的”奇迹”是指: 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
•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 思念故乡
的感情,
表达这种情感的诗句我还积累了一句: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2.(湖北武汉)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1)写出加点词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通国:全国。善: 善于,擅长。
弈:下棋。 ②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 教导。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引, 拉。 (2)写出“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助词,的。 ②一人虽听之 指弈秋的教导。
1.第一句在文中起
承上启下(过渡)
作者采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
的作用。
2.作者摸着的门道具体是指 有的喜阴,就别放在太阳地里; 有的喜干,就别多浇水 。
3.文段中,作者体会到养花的乐趣是 养花能长知识 。
4.请用“——”画出作者精心照管花草的句子。
第2节 课内阅读(古诗词、文言文)
1.(江西南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 3)本文结构严整,层次分明。其中第( 1 )自然段 为总起段;第(12)自然段为总结段;第(2)、( 5)、( 8 )自然段为过渡段。
• (4)作者在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在后 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 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 自强;说他“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 。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 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
第4节 课外阅读(写景、状物)
1.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用“\”将下面加点字的错误读音划掉。
瀑·布(bào pù\ pu\ò) 拂过· (fó fú \fù)\
(2)漂·给浮下(列biā句o 子pi\中āo加pi点à\o的)字选缝择隙·正(·确xì的xī解x\i释ē)\。(填序号)
1.请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这段话主要运用了 举例子 的说明方法。
3.引用的对联中,“承”的意思是 继承 ,与“承” 对应的是 启 。这副对联表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希望后 人 继承祖辈勤俭节约的好品德,引导后代子孙好好读书、 务农,和睦相处、勤俭持家 的愿望。
(二)(江西九江)养 花(节选)
着银光
。用文中的语句解释“熟视无睹”: 越是
看惯了的东西,越是视而不见,美丑都难看出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指天鹅。
④虽与之俱学 指前一个人。
• (3)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
•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一个 专心致志 ,
一个 三心二意 ,告诉我们学习时应专心致志,不可
三心二意

第3节 课外阅读(写人、记事)
(5)请根据内容提示,将下面三个词分别还原到第12自然
段的横线处,依次为( C )→( B )→( A )。
A.博采众家
B.精益求精
C.卓然不群
(6)中国很多文人都有一身铮铮傲骨,你能列举一二吗?
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陶
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练:①白绢;②练习,训练;③经验多,纯熟。
Hale Waihona Puke A.瀑布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 ① )
B.经过苦练,她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技工。
(②)
C.别看他只有十多岁,可操起胡琴来却十分老练。 ( ③ )
(3)本文是按 由远及近 水声 ,再写近观 水形
感受到瀑布的 形态 与
的顺序写的。先写远听 ,接着写到谷底,真切地 声音 。
人教语文小升初复习 阅读篇
阅读理解
第1节 第2节 第3节 第4节
课内阅读(现代文) 课内阅读(古诗词、文言文) 课外阅读(写人、记事) 课外阅读(写景、状物)
第5节 第6节 第7节
课外阅读(明理导行) 课外阅读(经典名著) 非连续性文本
第1节 课内阅读(现代文)
(一)(广西桂林)各具特色的民居(节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