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封包法操作评分标准

合集下载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提问
1、中药封包的适应症、禁忌症有哪些?2、中药封包的注意事项?
10分
总分
100分
8分
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4分
操作后
协助患者取下封包、清洁皮肤,观察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8分
操作后处置
处置
协助病人衣着,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
4分
用物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4分
记录
洗手、取口罩,记录治疗部位、反应情况、疗效评价、签名
6分
评价
手法熟练,治疗部位正确,关爱病人
4分
2分
病人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过敏史、心理状态、局部皮肤有无破损、炎症及知觉的敏感度等
10分
沟通病人,解释操作目的,告知注意事项
2分




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再次解释,洗手,戴口罩,合理体位,充分暴露针刺部位,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4分
中药封包过程
根据患者疾症,遵医嘱选择正确的治疗部位
4分
再次确认治疗部位:清洁皮肤,将药包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封包初,先轻提药包,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包平摊于患处,绷带固定,松紧度适宜
20分
封包时间约4-6小时,每日1-2次。交代相关注意事项。留置期间定时巡视患者
告知患者封包过程中,若皮肤出现烧灼感、疼痛、瘙痒、水
泡等不适,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处理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者考核时间分数
项目
操作流程、质量要求
标准分
扣分
扣分原因


人员:着装规范,举止端庄,洗手,戴口罩
4分

中药封包治疗考核标准

中药封包治疗考核标准

中药封包治疗考核标准中药封包治疗是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考核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封包操作技术。

封包操作技术是中药封包治疗的基础,考核标准应包括封包的准备工作、药材的选择和准备、封包器具的准备、封包药材的切割和研磨、封包的操作步骤等。

操作时应做到操作规范、流程严密,避免操作中的交叉污染和混乱。

二、药材配比准确。

封包治疗中,药材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中药组合和配比。

考核标准应包括对病症的辨识能力,根据病人的症状进行合理的中药配比和组合,确保药材的配比准确无误。

三、药材选择严谨。

中药封包治疗的药材选择应符合中医药理论的要求,考核标准应包括对药材的性味、功效、归经、特点和适应病症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对于不同病症,药材的选择也应考虑患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

四、封包材料卫生合格。

中药封包治疗中所使用的封包材料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且干净无菌。

考核标准应包括对封包材料的外观质量、清洁度、无菌状况等的检查,以及对包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的合理性。

五、封包操作标准化。

中药封包治疗的操作应符合标准化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考核标准应包括操作过程中的手法、动作、力度等方面的合理合规程度,操作的步骤和流程的正确性,以及对封包药材进行固定、封闭的效果。

六、封包药材保存合理。

中药封包治疗后的药材保存应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保持药材的干燥和清洁,防止霉变和虫蛀,保证药材的有效成分不受损失。

考核标准应包括对封包药材保存状态的检查和药材保存环境的合理性评估。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治疗考核标准应包括封包操作技术、药材配比准确性、药材选择严谨性、封包材料卫生合格性、封包操作标准化程度和封包药材保存合理性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各个方面都达到相应的要求,才能确保中药封包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8
4、洗手(1),戴口罩(1)。
2
5、备齐用物:布袋、中草药、陶瓷治疗碗、盛水杯、漏斗、微波炉、隔热手套,用物放置合理。(少一样扣1分)。
4
实施
60分
1、携用物至床旁(1),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2),关窗帘(或屏风)(2)。
5
2、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充分暴露治疗部位(2),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2),再次查看局部皮肤情况(2)
中药封包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得分: 考核人: 考核日期:
项 目
操作程序
标准分
扣分及原因
准备
20分
1、仪表端庄(1),着装整洁(1)修剪指甲(1)。
3
2、按医嘱打印或转抄治疗单(1),双人核对无误后签名(1),洗手(1)。
3
3、评估环境(1)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1),评估患者:主要临床症状(1分),是否妊娠(0.5分),既往史、过敏史(0.5分)、检查操作皮肤情况(1)、对热的耐受程度(0.5)、询问患者心理状况及配合意愿(0.5),向患者解释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原理(1),询问并协助患者的需要(1)。
8
3、再次检查操作部位皮肤(2),手背测试药包温度(2)。
4
4、药包揉搓时力度适中,速度根据热度和患者主诉进行调整(6)。
6
4、随时询问患者对热感反应(2),观察皮肤情况,有无皮 疹、红疹、瘙痒、水泡等(8),及时调整或停止治疗(4)。
14
5、治疗完毕撤去封包(2),再次检查患者局部皮肤(4)
6
6、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2),整理床单位(2)。
4
7、两种方式核对患者信息(2)。
2
8、洗手(1)、脱口罩(1),交待患者注意事项(5),开窗帘(或撤屏风)(1)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
一、概念
中药封包疗法就是将加热好得中药药包置于身体得患病部位或身体得某一特定位置如穴位上。

通过奄包得热蒸气使局部得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与气血、祛湿驱寒为目得得一种外治方法。

二、作用
行气活血温经驱寒通络止痛
三、操作方法
1、辨证选药、
2。

将备好得药物稍打碎,装入棉布袋内,扎好袋口。

袋分:
特大(15X15cm)
大( 10X10cm )
中(5X5cm)
小( <5X5cm)四种型号。

3。

将药袋置于蒸锅或微波炉中加热至50°左右。

4、敷药初,先轻提药袋,使其间断接触皮肤,至温度适宜时将药袋
热敷患处、
5、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可重复加热使用,用后晾干、
四、适应证
颈椎病、落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
关节炎、胃痛、腹胀、痛经、滑囊炎、肋软骨炎、狭窄性腱鞘炎、强制性脊柱炎、尿潴留等、
五、禁忌证
1。

皮肤对该药物过敏者、局部皮肤病损禁用。

2。

妊娠期禁用,哺乳期、经期父女慎用。

3、不明肿块、出血倾向慎用。

4.24小时急性期内用冷敷禁止热敷
六、注意事项
1。

此治疗有内病外治得效果,但许多疾病仍需内外兼治。

2。

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治疗,严重者需积极对症治疗、
3.注意观察,避免皮肤烫伤。

中药封包操作流程图
考核者签名:ﻩ考核时间:ﻩ年月。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操作评分标准评分标准:中药封包操作科室:护理部项目要求:评分标准工号姓名:____________应得分扣分得分5 说明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服装、鞋帽整洁。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洗手,戴口罩。

治疗盘,中药封包,盐包,布套,抹手液 10 5护士操作前准备。

核对床号、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配合。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热敷部位;观察局部皮肤情况,注意保暖。

再次核对热敷部位。

盐袋温度适宜。

中药封包大小合适。

6 25作流程:热敷将盐包铺平,然后将中药包平铺于上面,将两者装入布套里,抚平,置于热敷部位敷药的时间、部位正确。

5观察。

观察局部皮肤反应,收回盐包。

观察用药后效果。

5操整理作后评价。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敷药部位准确、无烫伤、患者感受、目标达到的程度。

3 15记录: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技能:熟练操作正确、熟练,轻巧。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

5 15合计。

10 100以上是中药封包操作的评分标准。

在进行操作前,护士需要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诊断,并介绍并解释操作过程,确保患者理解并配合。

在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舒适和保暖,并再次核对热敷部位和盐袋温度。

在敷药后,护士需要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和用药效果,并整理床位和清理用物。

最后,护士需要按要求记录操作过程并签名,确保技能熟练和理论全面正确。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针灸封包的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以确保操作
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
- 检查所需材料是否齐全,包括针灸针、灭菌器、封包材料等。

- 清洁工作区,确保无尘、无污染。

2. 洗手和穿戴:
- 彻底洗手并消毒双手。

- 穿戴手套和口罩,保证操作的卫生。

3. 准备封包材料:
- 打开封包材料,确保无损坏和杂质。

- 将针灸针放入封包中,并注意避免交叉感染。

4. 封包操作:
- 将封包材料轻轻折叠,确保针灸针完全被封包覆盖。

- 使用封口器或胶带密封封包,确保封口牢固。

5. 清理工作区:
- 将使用过的材料和废弃物丢弃到相应的中。

- 清洁工作区,并进行必要的消毒措施。

评分标准
为了评估针灸封包操作的质量,可采用以下评分标准:
- 封包完整性(10分):封包是否完整、无损坏和杂质。

- 封口牢固性(10分):封口是否牢固,无松动和漏气现象。

- 操作卫生(10分):操作人员是否洗手并穿戴手套和口罩。

- 工作区清洁(10分):工作区是否清洁,无尘、无污染。

- 材料使用恰当(10分):是否使用了适当的针灸针和封包材料。

- 安全操作(10分):操作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避免交叉感染和伤害。

评分范围为0-10分,总分为60分。

总结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针灸封包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操作人员可以准确地进行针灸封包操作,并进行质量评估。

这有助于确保针灸过程的安全性、卫生性和有效性。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

中药封包疗法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中药封包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其通过制成中药袋,贴于患者身体的特定位置上,从而发挥中药的治疗功效。

中药封包疗法具有简便易行、药效持久、副作用小等优点,在现代医疗领域逐渐受到重视。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初次接触中药封包疗法的医生或患者,其操作可能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制定考核标准对于确保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流程图操作评分标准1. 制作药包1.1 按照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中药材及其比例,制作药包。

- 评分标准: - 选用的中药品种符合相关标准 - 中药比例合理1.2 在药包中加入适量的承载物(如黄酒、蜜糖等)。

- 评分标准: - 加入的承载物适量,不过量不欠量1.3 学会如何将中药材均匀地填充到药包中。

- 评分标准: - 填充均匀,无明显空隙2. 贴敷药包2.1 清洁患者的皮肤,并消毒。

- 评分标准: - 消毒方法正确- 消毒不影响皮肤健康 - 没有皮肤破损或红肿等不适症状2.2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位置。

- 评分标准: - 贴敷位置符合相关标准 - 位置稳妥,不影响患者肌肉和骨骼运动2.3 确定药包数量及大小,并决定药包的摆放顺序。

- 评分标准:- 药包数量及大小符合本病病情 - 摆放顺序合理2.4 将药包逐一敷贴,按照预定的时间拆除,并进行相关护理。

- 评分标准: - 药包贴敷准确无误 - 拆除时间准确 - 相关护理得当总结中药封包疗法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于其操作规范性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通过流程图操作的评分标准,我们可以对操作规范性进行评分,从而保障治疗效果的发挥。

同时,也应该注意对于中药材的选择及比例,以及药包的摆放位置等要素,来确保中药封包疗法的效果。

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评分

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评分

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评分一、引言中药封包操作是中医针灸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和疗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对针灸科中药封包操作进行评分,以指导临床实践和改进中药封包的质量。

二、评分指标1.卫生操作要求(300字)中药封包操作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操作要求,包括洁净的操作环境、干燥的操作台面、清洁的操作器具等。

操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和洁净的手套,避免将细菌和污染物带入药材中。

操作过程中应勤洗手,避免操作台面上的杂物和污渍。

操作人员应定期洗消器具和操作台面,并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

2.药材选择和准备(300字)药材的选择和准备对于中药封包操作的质量至关重要。

评分指标包括药材的种类和质量、选取适量的药材以及给药材足够的时间进行晾晒和清洁。

运用良好的材料选择和准备技术,可以提高封包操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疗效。

3.封包技术和工具(300字)封包技术和工具是中药封包操作的重要部分。

评分指标包括封包方法的准确性、封包工具的卫生性和易用性。

操作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封包方法,确保封包的严密性和效果。

封包工具应干净、卫生,易于操作。

操作人员应具备使用和维护封包工具的技能,确保工具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4.封包记录和标注(300字)封包记录和标注是中药封包操作的重要环节。

评分指标包括记录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标注的清晰和统一性。

操作人员应准确记录药材的名称、重量、封包日期等信息,并用统一的标记方式进行标注。

记录和标注的准确性和统一性可以提高中药封包操作的追踪和管理效果,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5.质量控制和改进(300字)质量控制和改进是中药封包操作的关键环节。

评分指标包括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以及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持久性。

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以及定期评估和改进操作质量,可以提高中药封包操作的质量和疗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表
中药封包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
姓名:
项目
要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素质要求
服装、鞋帽整齐
5 10
5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护士

洗手,戴口罩
2
作 前 物品
治疗盘、卵圆钳、橡胶手套、胶单、中单、 大毛巾、温度计、煮沸或蒸好的中药包数个
6
25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 患者 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熨部位,保暖
6
定位 再次核对;清洁皮肤,测试药包温度
5
戴手套拧干60-70℃药包,直接对疼痛部位

进行烫熨,并回旋转动及以推拿手法边烫边 手法 按摩
15
作 流
用力均匀,禁用暴力,封包时间合理
5 35

观察
随时询问对热感反应,观察皮肤情况,有无 皮疹、瘙痒、水泡等,及时调整或停止操作
5
封包毕 撤离封包袋,抹干部位皮肤
5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Hale Waihona Puke 3操 整理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作 后 评价
药布袋处理符合要求
治疗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无烫伤,患 者感觉舒适,症状改善,目标达到的程度
5 5
15
记录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
2
技 能
操作熟练;运用手法正确,用力均匀,热烫 包温度适宜
5
15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0
合计 注 : 专家签名:
100
检查时间:2012年 月
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