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运行标准化计算公式
CRRT-计算公式的运用说明

CRRT 计算公式的运用一、基本透析概念Q B = 血流量 (ml/min)Q D = 透析率 (ml/hr)Q UF =超滤率 (ml/hr)Q R = 更换液率(ml/hr)Q E = 废水率 (ml/hr)二、CRRT 剂量:建议的最小污水剂量是 20-25 ml/kg/hr (目标 25-30 ml/kg/hr ——考虑停机时间)剂量 = 废水率 (ml/hr) / 患者体重 (kg)每种 CRRT 模式的出水率 (ml/hr) 定义:CVVH: 超滤率(UF)总率 (ml/hr) = 过滤前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过滤后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流体去除率 (ml/hr) + Pre-Blood Pump (PBP) 流体速率 (ml/hr)*CVVHD: 透析率 (ml/hr) + 流体去除率 (ml/hr)CVVHDF: 总 UF 率 (ml/hr) + 透析率 (ml/hr) = 过滤前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过滤后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流体去除率 (ml/hr)+ Pre-Blood 泵 (PBP) 流体速率 (ml/hr)* + 透析率 (ml/hr)CRRT 剂量稀释因子:当使用预过滤替代流体和/或预血泵(PBP)流体时,CRRT 剂量被稀释,因此会减少。
CRRT 流出率乘以稀释因子,然后按患者体重除以以ml/kg/hr反映实际 CRRT 剂量:这考虑到了稀释效应.稀释因子 = 等离子流速 (ml/hr) / [等离子流速 (ml/hr) + 预过滤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PBP 流体速率(ml/hr)*]等离子流速 (ml/hr) = 血流量 (ml/min) X 60 (min/hr) X (1-HCT)CRRT 过滤分数 (FF):过滤凝固发生在 FF > 20-25%时.过滤分数 (FF) = 超滤率总 / (等离子流速 + 预过滤更换流体速率 + Pre-Blood 泵 (PBP) 流体速率*)总超滤率(ml/hr) = 预过滤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过滤后更换流体速率 (ml/hr) + 流体去除率 (ml/hr) + Pre-Blood 泵 (PBP) 流体速率 (ml/hr)*等离子流速 (ml/hr) = 血流量 (ml/min) X 60 (min/hr) X (1-HCT)注意: 透析速率不计入 FF 公式。
超滤量的名词解释

超滤量的名词解释超滤量是水处理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通过超滤膜对水进行过滤时,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水量。
下面将对超滤量进行详细解释,并探讨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超滤工艺简介超滤是一种利用孔径大小在纳米级范围内的膜分离技术,其操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高压或低压作用下,将溶液中的溶质、胶体颗粒等截留在膜表面,而水分子则顺利通过膜孔径,从而实现水质的提升和净化。
超滤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使水变得更加清澈,适合多种应用场景。
二、超滤量的计算方法超滤量一般通过单位时间处理的水量来衡量,其计算方法为:超滤量=过滤产水量/工作时间。
过滤产水量指的是超滤设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纯净水量,而工作时间则是超滤设备实际工作的时间。
超滤量的大小与超滤膜的孔径、操作压力、水质状况以及超滤设备的规格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孔径较大的超滤膜具有较大的通量,即单位时间内可处理较多的水量。
此外,较高的操作压力以及优质的水源也能提高超滤量。
三、超滤量的影响因素1. 超滤膜孔径:超滤膜的孔径越大,可以通过的水分子数量就越多,从而提高超滤量。
2. 操作压力:超滤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压力来实现水的通过,较高的操作压力能够增加水的流速,从而提高超滤量。
3. 水质状况:水中悬浮固体、胶体、微生物等的浓度越高,超滤膜的孔径就容易被堵塞,影响超滤量。
4. 超滤设备的规格:超滤设备的规格也会影响超滤量,规格越大的设备通常拥有更多的超滤膜单元,能够处理更多的水量。
四、超滤量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超滤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超滤设备的处理能力,因此在水处理领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 饮用水处理:超滤技术可以用于饮用水的净化,通过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
2. 工业废水处理:超滤技术可以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和回用,通过去除废水中的胶体颗粒、有机物等有害物质,降低水体污染,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海水淡化:超滤技术在海水淡化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超滤计算

54
A=n*A1 2057.4 S2=S1 55 Q1=n*A1*s2 113.157 t 30 t1 0.5 t2 1.5 N1=24*60/(t1+t2) 45.71428571 t3=N1*t2 68.57142857 N2 2 t4 10 t5=24*60-t3-N2*t4 1351.428571 Q2=Q1*t1*N1/(24*60) 1.796142857 Q3=Q*24*60/t5+Q2108.3500541 S3 8000 Q风 7.2 Q5 3 Q6 162
单位 t/h / lmh m2 支 m2 lmh m3 min/次 min min 次 min 次 min min m3/h m3 l/h.mod m3/min t/h t/h
公式 计算结果 实际结果 Q 100 凯发 K600ER S1 50 A1 60 n=Q3/S1/A1 36.57511326 A=n*A1 2220 S2=S1 90 Q1=n*A1*s2 199.8 t 30 t1 0.5 t2 1.5 N1=24*60/(t1+t2) 45.71428571 t3=N1*t2 68.57142857 N2 2 t4 10 t5=24*60-t3-N2*t4 1351.428571 Q2=Q1*t1*N1/(24*60) 3.171428571 Q3=Q*24*60/t5+Q2109.7253398 S3 8000 Q风 4.933333333 Q5 3 Q6 111
计算结果 100 L20V 55 38.1 51.70606254
实际结果
5 系统所需膜支数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总过滤面积 反洗设计通量 水反洗流量 反洗频率 每次反冲时间 每次反洗总耗时 每天反洗总次数 每天反洗总耗时 每天加强反洗次数 每次加强反洗时间 每天实际制水时间 反洗耗水量 超滤实际产水量 单只膜反洗进气量 罗茨风机风量 单只膜化学清洗流量 清洗水泵流量
(完整word版)超滤设计计算

超滤膜计算一、设计产水量的计算:选定每29min进行一次反洗。
反洗时间t2=40s,反洗前后各一次正洗,正洗时间t3=10s即一个运行周期为:30min每天正、反洗次数为M=24*60/30=48次每天冲洗(包括正洗及反洗)时间为t冲洗=(t2+2t3)*M=2880s每天真正的产水时间t=24*3600-t冲洗=83520s=1392min客户需要连续产水量为Q=10m³/h,而实际产水时间为1392min故每小时需产出需要的产水量为Qx=Q*24*60/t=10.3m³/h本工艺采用超滤产水进行反冲洗,考虑反洗水量为产水水量的2倍,正洗水用原水。
故小时反洗水量QF=2Qx*t2/3600=0.2m³/h每小时的真正产水量及设计产水量为:Qs=Qx+QF=10.6m³/h取整后:11m³/h二、超滤膜组件数量的计算:设计通量按设计导则取50l/m³*h所需膜面积S为:S=Qs/V=211.5㎡本工艺采用陶氏SFP-2640超滤膜组件,组件膜面积为20㎡组件长度1356mm组件直径165mm组件数N=10.6支取整后:12.0支三、超滤原水泵的选择:设计回收率取90%按每套产水量及回收率的计算,每套超滤原水泵的流量为:Q原=11.7m³/h原水泵的扬程选择约为:30米(选用恒流控制)四、反冲洗设计:单套系统反冲洗水量为:2*Q原=23.5m³/h原水泵的扬程选择约为:20米(选用恒流控制)五、正洗设计:正洗与原水泵共用六、化学清洗设计:清洗管道直径为DN100mm长约为:20m化学清洗水量取100l/m³*h水泵流量Q化=24.0m³/h化学清洗水泵扬程:20m选择50μm的精密过滤器清洗水箱体积:V洗=(膜组件体积×膜组件数量+管路体积)×1.2=0.6m³取整后1m³。
crrt实际超滤量计算公式

crrt实际超滤量计算公式
CRRT(连续肾脏替代治疗)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肾衰竭的技术。
它通过模拟肾脏的功能,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分离,以去除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在CRRT过程中,超滤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表示每小时从患者的血液中移除的液体量。
CRRT实际超滤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际超滤量(ml/h)= (入口液体流量(ml/h)- 出口液体流量(ml/h))+ 液体摄入量(ml/h)
在这个公式中,入口液体流量是指进入CRRT系统的液体流量,包括患者的血液和输注的药物液体。
出口液体流量是指从CRRT系统中排出的液体流量,包括废物和多余的液体。
液体摄入量是指通过口服或输液途径输入的液体量。
实际超滤量的计算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如果超滤量过小,可能导致体内废物和多余液体无法有效清除,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而超滤量过大,则可能导致患者失血和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因此,在CRRT治疗中,严密监测和计算实际超滤量是十分必要的。
医护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目标,合理调整入口液体流量和液体摄入量,以确保实际超滤量在安全范围内。
CRRT实际超滤量的计算公式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帮助医护人员
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合理监测和计算实际超滤量,可以提高CRRT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超滤膜包载量计算公式

超滤膜包载量计算公式
超滤膜包载量是指超滤膜表面负载物质的浓度,通常以质量或体积浓度来表示。
以下是超滤膜包载量计算的公式和解释:
1. 质量浓度计算公式:
包载量= (质量浓度×超滤膜面积×包载时间) / 包载物质量
其中,质量浓度是指包载物质的质量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单位通常为g/L;超滤膜面积是指超滤膜的总表面积,单位为m²;包载时间是指包载物质与超滤膜接触的时间,单位为h;包载物质量是指包载物质的质量,单位通常为g。
2. 体积浓度计算公式:
包载量= (体积浓度×超滤膜面积×包载时间) / 包载物体积
其中,体积浓度是指包载物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单位通常为mL/L;超滤膜面积、包载时间和包载物质量的含义与质量浓度计算公式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过程中需要保证单位的一致性,同时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损失和测量误差,计算结果也应该有所保留。
腹透超滤量的计算方法

腹透超滤量的计算方法
腹透是一种透析治疗方式,通过将透析液注入腹腔,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排出体外。
腹透超滤量是指在腹透过程中,透析液从腹膜进入腹腔的量,它是评估腹透治疗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下面是腹透超滤量的计算方法和相关知识。
腹透超滤量是由透析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透析时间、腹透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和腹腔内压力等多个因素影响的,因此,计算腹透超滤量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腹透超滤量:
超滤量 = (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 - 腹腔液中葡萄糖浓度) ×
腹膜透析面积×腹膜透析时间× (1 - 腹腔内压力/100) 其中,腹膜透析面积和腹膜透析时间是固定值,分别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设定。
透析液中葡萄糖浓度和腹腔液中葡萄糖浓度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测来获取。
腹腔内压力是指在腹透过程中测得的腹腔内压力,通常为0-10mmHg。
在进行腹透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治疗目的设置合适的腹透超滤量。
如果超滤量过大,可能会导致腹膜损伤和腹腔内压力升高等问题;如果超滤量过小,则可能无法有效清除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除了计算腹透超滤量,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腹膜状态、腹腔内压力、透析液中的电解质和葡萄糖浓度等指标,以确保腹透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透析器的超滤系数

透析器的超滤系数
超系数(kuf):是指在单位跨膜压下,水通过透析膜的流量,反映了透析器的水通过能力。
不同超滤系数数值的透析器在相同跨膜压下水的清除量不同。
计算公式UF=kuf *TMP*h
UF:超滤量:H:超滤时间:TMP:跨膜压力mmHg KFU:超滤系效ml/mmHg
超滤系数是透析器的重要参数,一般意义上超滤系数越大,透析器就越贵。
通透性的分类:
高通量:kuf>20ml/(h.mmHg)一般用于HDF和HF;
中通量:10<kuf<20ml/(h.mmHg)用于维持性血透,中分子毒素清除好,可以清除β2微球蛋白
低通量:kuf<10ml/(h.mmHg)
透析器选择的个体化
首次透析患者,选择面积小,低通量滤器。
有失衡表现的患者,选择面积小,低通量滤器。
血液透析滤过患者,选择高通量滤器。
透析间体重增加较多,心血管系统稳定者先用同通透析器对合成膜有过敏的患者,选择纤维素膜
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生物相容性好的透析膜可减少肝素用量。
注缺点:Y射线灭菌对高分子材料有变性和变形的可能性;优点:无灭菌残余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滤运行标准化计算
膜渗透性:渗透性又称为比滤液通量、比渗透通量。
要判断膜或膜技术的性能、确定过滤定量的水所需要的膜内外压差,就要用到渗透性这个值。
狭隘的可理解为1m 2膜面积上、1h 内、在1bar 的过膜压差下透过渗透液的体积。
p
J A ∆=
A : 膜渗透性(l/m 2/h/bar )
J : 膜通量(l/m 2/h )
Δp : 膜内外压差(bar )
由于膜渗透性和温度相关,所以要用于比较,需要借助温度校正因数,将它转化成常温(20°C )下的膜渗透性。
)
(20,20T T A A C K C ︒︒=
A 20°C :常温(20°C )下的膜渗透性(l/m 2/h/bar )
T k,20°C : 温度校正系数
微滤和超滤时膜渗透性的变化通常是由于水的粘度的变化。
因为粘度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是已知的,所以可以确定出温度校正因数。
)
()20(20,T C T C K ηη︒=︒ η(20℃):20℃时水的粘度
η(T ℃):T ℃时水的粘度
η= (17.91-0.60∙T+0.013∙T 2-0.00013∙T 3)∙10-4
温度校正系数可按如下近似计算公式计算:
T k,20°C = e 0.019∙( T – 20 ) (T 为摄氏温度)
温度校正系数(T k,20°C)还可参照下表计算:
J= 1000·Q产
S
J:膜通量(l/m2/h)
Q产:产水流量(m3/h)
S: 膜面积(m2)
1000: 换算系数(1m3 = 1000 l)转化成20℃时膜渗透性计算公式为:
A20°C = 1000Q产·(17.91-0.60∙T+0.013∙T2-0.00013∙T3)
10.07·S·△p
可近似写成:
A20°C =
1000Q产S·△p·e 0.019∙( T – 20 )
式中
A20°C:常温(20°C)下的膜渗透性(l/m2/h/bar)
Q产:产水流量(m3/h)
S:膜面积(m2)
△p:过膜压差(bar)
T:进水温度(℃)
将超滤运行数据全部转换成20℃时膜渗透性数据后,可直观的看出目前超滤系统的运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