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文言补充阅读材料
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古文·世说新语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撒盐空中差可拟.③俄.而雪骤④与儿女..讲论文义(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初一语文_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课内阅读总复习练习第五课童趣(一)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项()为之强()徐()喷以()烟2.翻译下列句子。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2)昂首观之()(3)为之()怡然称快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二)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②私拟作群鹤舞空()③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④怡然称快()⑤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⑥鞭数十,驱之别院()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3.翻译句子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常蹲其身,使与合齐,定目细视。
4.第1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5.文中叙述了哪些“物外之趣”?6.文中出现了好几个成语,请写出三个来。
7.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8.文中所写的都是平常之物,而“我”却产生了“物外之趣”,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三)1.写出作者体会到“物外之趣”的句子。
2.试概括第一段的意思。
3.第二段中,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请用横线画出来。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找出文中写作者心情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学习本文,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第十课《论语》十则(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罔()殆()2.填空:《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部编版初一语文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诫子书+文章思路类型题解题指导+叙事思路要清晰

(3)寻找内容和线索关键词的联系, 形成语句
《我的空中楼阁》:小屋/楼阁(线索中心词) ① 花园云霞--写小屋的花园与山上的云霞; ② 空气和光线--写小屋的空气和光线。 《雾》: 雾(线索中心词)- ③思考生活与科学– ③由
雾引发对生活与科学的思考
文章布局的方法
纵式:按时间推移、作者认识的发展、人 物情感的变化来安排内容
横式:按空间转移、材料归类的方式来安 排文章内容
阅读例文《牵手》《闻一多先生的说和 做》:说说两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 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a. 《牵手》按时间推移的方法来写,思路非 常清晰;这一安排也能清晰地展现人物情感 的变化,从而体现出小作者的成长旅程。
那是一天早晨,我刚刚吃完早饭,正准备上网打游戏时,爸爸把我叫住了, 生气的对我说:“你每天就知道玩,也不把书摸一下,再这样下去,我就把 电脑从你房中搬出去。”我刚听完,说:“搬就搬。”于是我就坐上去,父 亲听我这语气,说了一句就走了,一天就这样被我玩过去了,等爸爸下班回 来后,看到我依然在玩电脑时,一下子火就上来了,砰,把键盘一摔,把我 踢了一脚说:“还玩,都说了别玩,是不是要我把电脑都摔了。”我悠悠然 地躺在床上,一边停着电脑的游戏,砰的一声拉掉了电源,随着关门的声音, 我的电脑被搬了下去,我躺在床上看着窗外的星星睡着了。清晨的来到使我 变得很无聊,虽然没有人批评我,但依然没有趣味,于是只好迫不得已拿起 一本书,躺在床上翻来翻去,东看看西看看,我渐渐被这本叫《探索大自然》 的书所诱惑,看着大自然的千奇百变,沙漠的形成,绿洲的故事等,这本书 给我消磨了那些无聊的时间,也给我带来了快乐,我渐渐喜欢上了看书,甚 至喜欢到了连睡觉前也要把书拿在手上,因为它给我带来了在游戏里得不到 的知识,也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所不知道的东西。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初一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止增笑耳________ ②意暇甚________ ③苫蔽成丘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2.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献马贾祸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①之。
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
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
②哓(xiāo):吵嚷,争吵。
此指进谗言。
③谮:诬陷,中伤。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③意暇甚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叙述屠户遇狼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屠户处境的危急,扣人心弦。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在年少学习的日子里,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1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一语文的课外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2(一)齐人偷金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①被衣冠,往鬻②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③而夺之。
吏搏④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殊⑤不见人,徒⑥见金耳。
” ——《吕氏春秋》[补充] ①清旦——清早。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

初一语文上学期文言文综合检测试卷附解析1一、文言文1.对比阅读(古文阅读)(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家中来营①者,多称尔②举止大方,余为少慰。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③,此君子也。
余服官④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
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⑤。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注释)①营:军营。
②尔:你。
③处约:处在困顿之中。
④服官:为官。
⑤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不要丢掉从我高祖、曾祖、祖父、父亲一贯相传的家风。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②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3)阅读(甲)文,谈一谈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及感悟对后辈的谆谆告诫。
(乙)文中曾国藩认为年轻人要有所作为,应该做到哪些方面?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鶱,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精品解析: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4答案卷尾

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上)初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统一收取答题卡。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经典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伴随我们的成长。
一路走一路采撷,在七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高尚纯_______(cuì),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白求恩;走访了见异思迁却又热_______(chén)慷慨的牧羊人;零距离接触了为探求科学真理,行为怪诞不经的康拉德·劳伦兹……他们脱离了狭隘和低级,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借助想象的翅膀,我们目睹愚蠢滑_______(jī)的皇帝,闲游缥缈繁华的天街,见识神通广大的女娲,了解杞人忧天的寓意……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狭隘.(ài)B.缥缈.(miǎo)C.女娲.(wā)D.杞.(qí)人忧天2.根据文段中加粗词语的拼音写汉字。
纯(cuì)热(chén)滑(jī)3.文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精益求精B.见异思迁C.怪诞不经D.神通广大4.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面前,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①另取一张纸条,顺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①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写在纸条上。
关须说的各点一齐丢开,把应该说的选择出来,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
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5.请根据下列关键词,围绕“感谢”的主题,仿例句拟写句子,要求句式相近,语言得体。
例句:春天与花朵花朵感谢春天,是你的温暖让我尽情绽放;春天感谢花朵,是你点缀了我的多彩春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城区(南)初一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补充阅读材料2012/9/5一、《吕氏春秋·孟春纪·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雠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雠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雠,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现在我知道在南阳这个地方正好缺一个行政长官,那我想问一问你,有什么人可以当此重任呢?”祁黄羊回答说:“我认为解狐这个人可以当此重任。
”晋平公十分惊奇:“解狐这个人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大王你只是问我哪一个人可以当此重任,而没有问我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赞叹道:“好胸襟。
”于是就任用了解狐为南阳令。
举国上下的百姓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又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国家缺少正缺少一个校尉,那我想问一问你,有什么人可以当此重任呢?”祁黄羊回答说:“我认为祁午这个人可以当此重任。
”晋平公十分惊奇:“祁午这个人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大王你只是问我哪一个人可以当此重任,而没有问我谁是我的儿子。
”晋平公赞叹道:“好胸襟。
”于是就任用了祁午为校尉。
举国上下的百姓没有一个不说好的。
孔子听见这件事之后说:“好胸襟啊!祁黄羊说得好,在举荐人才的时候,他对外并不忌讳任用自己的仇人,对内又并不忌讳任用自己的儿子。
”祁黄羊真的可以称得上是公正无私。
附录:《左传·襄公三年·祁奚举荐》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
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
二、《吕氏春秋·季秋纪·审己》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於关尹子。
关尹子曰:“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圣人不察存亡、贤不肖、而察其所以也。
【译文】子列子曾经射中目标,于是向关尹子请教射箭的事。
关尹子说:“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答说:“不知道。
”关尹子说:“现在还不可以和你谈论大道。
”子列子回去后,练习射箭三年,又向关尹子请教关于射箭的事。
关尹子说:“你知道你能射中的原因吗?”子列子说:“知道了。
”关尹子说:“可以啦,你要奉守它而不要失掉。
”不只是射箭,国家的生存、国家的衰亡、人的贤与人的不肖,都有它的原因。
所以圣人不考察存与亡、贤与不肖,而考察造成这样的原因。
三、《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晋平公铸为大钟,使工听之,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不调,请更铸之。
”平公曰:“工皆以为调矣。
”师旷曰:“后世有知音者,将知钟之不调也,臣窃为君耻之。
”至於师涓而果知钟之不调也。
是师旷欲善调钟,以为后世之知音者也。
【译文】晋平公铸造了一口大的乐钟,命令乐工前去检查,他们都认为乐钟的发声很合调,乐师旷说:“乐钟不合调,请重新铸造它。
”平公说:“乐工们都说很合调啊。
”乐师旷说:“后代有精通乐调的人,将会知道这钟声不合调,我私下为您感到羞耻。
”到了乐师师涓这一代,果然听出钟声不合调。
这说明乐师师旷想调好乐钟的声调,他认为后代有精通音乐的人。
四、《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非独琴若此也,贤者亦然。
虽有贤者,而无礼以接之,贤奚由尽忠?犹御之不善,骥不自千里也。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着它。
当弹琴表现出攀登高峰的志向,钟子期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像高山样巍峨。
”过了一会儿,琴声表现出像流水奔腾一样的志向,钟子期又说:“弹琴弹得太好了!就像流水一样浩荡。
”钟子期死后,伯牙摔断了琴,扯断了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不仅弹琴是这样,寻求贤德的人也是这样。
即使有了贤德的人,如果不以礼相待,贤德的人怎样尽忠呢?这就如同御车的人不好,良马也不能跟随他跑千里远一样。
五、《吕氏春秋·审分览·任数》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
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
选间,食熟,谒孔子而进食。
孔子佯为不见之。
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颜回对曰:“不可。
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
”故知非难也,孔子之所以知人难也。
【译文】孔子被困在陈国、蔡国之间,只能吃些没有米粒的野菜,七天没有吃粮食。
孔子白天躺着睡觉。
颜回去讨米,讨到米后烧火做饭,饭快要熟了,孔子望见颜回抓取锅里的饭吃。
过了一会,饭熟了,颜回谒见孔子并且献上饭食。
孔子假装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起身说:“今天我梦见了先君,把饭食弄干净了然后祭祀先君。
”颜回回答说:“不行。
刚才烟尘掉到锅里,扔掉沾着烟尘的食物不吉利,所以我抓出来吃掉了。
”孔子叹息着说:“所相信的是眼睛,可是眼睛看到的还是不可以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可是心里揣度的还不足以依靠。
学生们记住: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呀。
”所以,对一个人有所知并不难,掌握知人之术就难了。
六、《吕氏春秋·离俗览·高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译文】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送给他廪丘作为食邑。
孔子谢绝了,不肯接受,出来以后对学生们说:“我听说君子因有功而接受俸禄。
现在我劝说景公听从我的主张,景公还没有实行,却要赏赐我廪丘,他太不了解我了!”他让学生们赶快套好车,告辞以后就走了。
孔子这时是平民,他在鲁国只当过司寇的官,然而拥有万乘的大国君主难以跟他相提并论,三王的辅佐之臣不比他显赫,就是因为他取舍不苟且的品质啊!七、《战国策·齐三·齐欲伐魏》齐欲伐魏。
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
”齐王惧,谢将休士也。
【译文】齐王想发兵攻打魏国。
淳于髡对他说:“韩国有条黑狗名叫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有只兔子名叫逡,则是世上数得着的狡兔。
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绕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疲惫不堪,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活活累死。
有个老农夫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
与此相同,要是齐、魏两国相持不下,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臣担忧秦、楚两个强敌会抄我们后路,以博取农夫之利。
”齐王听后很是害怕,就下令休养将士,不再出兵。
八、《战国策·魏一·西门豹为邺令》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
文侯曰:“子往矣,必就子之功,而成子之名。
”西门豹曰:“敢问就功成名,亦有术乎?”文侯曰:“有之。
夫乡邑老者而先受坐之士,子入而问其贤良之士而师事之,求其好掩人之美而扬人之丑者,而参验之。
夫物多相类而非也,幽莠之幼也似禾,骊牛之黄也似虎,白骨疑象,武夫类玉,此皆似之而非者也。
”【译文】西门豹出任邺令,向魏文侯辞行。
魏文侯说:“你去吧,一定使你成功、成名。
”西门豹说:“请问成功、成名也有方法吗?”文侯说:“有方法啊。
对乡邑中的老年人,就先让他们承办诉讼之事;入境之的人,就聘请德才兼备的尊他们为老师;对那些喜好掩盖别人优点、宣扬别人缺点的人,要根据事实进行考察。
事物总是似是而非的,莠草的幼苗像禾苗,黧牛的毛色像老虎,白骨好似象牙,武夫好似玉石。
这些都是所谓似是而非的事物啊!”九、《战国策·燕二·赵且伐燕》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
”乃止。
【译文】赵国准备讨伐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我这次来,经过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鸟飞来啄住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鸟的嘴。
鹬鸟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变成肉干了。
’河蚌也对鹬鸟说:‘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你就成了死鹬。
’它们俩谁也不肯放开对方,一个渔夫走过来,把它们俩一块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弊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
所以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吧。
”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十、《战国策·秦二·医扁鹊见秦武王》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
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听,目不明。
”君以告扁鹊。
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
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译文】医生扁鹊去见秦武王,武王把他的病情告诉了扁鹊,扁鹊请求为他医治。
左右大臣说:“君王的病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未必能治好,弄不好反而会使耳朵听不清,眼睛看不明。
”武王把这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把治病的砭石一丢,说:“君王同聪明的人商量,又同不聪明的人一道来败坏。
就凭这,可以了解到秦国的内政,如此下去,君王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
”——选自《左传·吕氏春秋·战国策》(左丘明等著,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2006年7月第1版,2006年8月第2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