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的太空探索——地球轨道

NASA的太空探索——地球轨道
NASA的太空探索——地球轨道

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形的人是谁

[转载]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形的人是谁 跟这个地球的另一半拉拉家常。前段时间,某地接连出现了两次行人倒在地铁里的事件,大家关注的是“扶不扶”,我却注意到这两位都是不再年轻的女性。现代女性不仅扛起家里的多半边天,职业女性还要在外面扛起小半边天,双重的压力下才有了短暂的“被动休息”。希望男士们能经常给你身边的女性一个拥抱,你们比我幸福,我母亲去世了,本人又是一根光荣的棍子,所以我是想抱也没得抱,那就用这篇围脖给全天下的女性一个拥抱吧。 我之前曾经有过一个人生模型理论,认为人的健康寿命是生命的长度,人的破万卷行万里是人生的宽度,高度则是见仁见智……我认为能到达一定高度的人一定是凤毛麟角,我给网友的建议是注重增加长度和宽度,这样向高处发展的基础会更稳固。其实为了长的高一点儿,我们在增加长度宽度的同时,还可以努力探索思考增加深度将根扎牢,这样向上的耐力才更加持久。 我的考证都是利用工作之余的零碎时间,我的一些考证成果可以证明只要坚持努力,平平常常的人如我者也可以创造惊喜,而我给今后的人生业余空隙已经安排了可以干几十年的

考证任务并能甘之如饴。人认识文物是高手, 让文物记住人是……我这样做的最初出发点其实是为了玩儿,叫旅游也行,人可以傻点儿,但不能傻玩儿。跟我去旅游,无论老人女性还是孩子都能跟我玩得不亦乐乎。 我骨子里其实是个会玩儿且并不柔弱的野性书生,希望能有个人能和我一起享受考证古籍、考古旅游、开发旅游……也许能做更多,我喜欢梁鸿举案齐眉典故,至于谁举案倒可商榷。带着考古任务到世界著名古迹深度旅游,然后告诉讲解员哪个地方其实可能是这样的,然后看着他张开能飞进苍蝇的大嘴,这才是够个性够酷的旅游,只看风景吃美食的旅游弱爆了,对天性爱玩儿的年轻人而言,很多创作创造创业都是从玩儿”酷”开始的。So,趁着年轻干吗不干点酷的事儿呢? 第一个发现地球是圆形的人是谁 ------《山海经.海外北经》试解(节选连载)

月亮与地球的对话

月亮与地球的对话 有一天,月亮对地球说:“地球哥哥,我真羡慕你有庞大的身躯和那哺育动植物的资源。你身上住满了人类,到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可我呢,唉!只有荒芜的山谷和渺无人烟的平原。有时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外地客人’,可没多久就走了,我又孤独了。”月亮苦着脸,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地球见了,连忙安慰说:“月亮妹妹,你别难过,我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人类在我身上做了许多坏事。他们( )了覆盖我的山林,( )了滋润我的河流,( )了保护我的大气层。现在,我已是遍体鳞伤了!唉—”说着说着,地球摇摇头,也难过起来。 月亮听了,大吃一惊,问:“真的吗?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也如此吗?” 地球叹口气说:“别提了。长江和黄河是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历来是中国的骄傲。可是近些年来,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长江常发洪水。黄河上游,因为缺少防护林,泥沙流失严重,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经超过了两岸的地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河’。” 月亮轻声说:“没想到,你也有这么多的烦恼,哎!” 1.把后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破坏毁坏污染 2.月亮和地球分别为什么而难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长江和黄河是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历来是中国的骄傲。”还有什么也是中国的骄傲?请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请依照这两个成语的构词方式再写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名副其实”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用“名副其实”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月亮所说的“外地客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提两条你认为有价值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地球同步卫星

专题、地球同步卫星 【方法归纳】:卫星绕地球的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平面一定过地心,轨道半径等于卫星与地心的距离。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一定与赤道共面,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卫星问题是高考热点,解决地球同步卫星问题的方法是,根据题述条件及物理情景,利用卫星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应用卫星相关规律列出相应方程联立解得。 例49.(2010全国理综2)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若某行星的平均密度为地球平均密度的一半,它的同步卫星距其表面的高度是其半径的2.5倍,则该行星的自转周期约为 A .6小时 B. 12小时 C. 24小时 D. 36小时 【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 1,某行星的半径为R 2,则地球的同步卫星的周期为T 1=24小时,轨道半径为r 1=7R 1,密度ρ1。某行星的同步卫星周期为T 2,轨道半径为 r 2=3.5R 2,密度ρ2=ρ1/2。地球质量M 1=ρ1·34πR 13,某行星的质量M 2=ρ2·3 4 πR 23,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分别有 1211 2 13 111)2(34 r T m r R Gm ππρ=?, 2222 2 232 2 2)2(34r T m r R Gm ππρ=? 两式化简得T 2= T 1/2=12小时,选项B 正确。 【答案】B 【点评】要注意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地球半径R 。 衍生题1。地球上空有人造地球同步通讯卫星,它们向地球发射微波。但无论同步卫星的数目增加到多少个,地球表面总有一部分面积不能直接收到它们发射的微波,求这个面积的大小。已知地球半径为0R ==6.4?610m 半径为R 、高为h 的球冠的表面积为1S =2πRh 球的表面积2S =4π2R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析】如图所示,因为同步卫星总是在赤道上空,其高度一定,由同步卫星所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地球是个美丽的圆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充满活力、欢乐的情绪特征,能找到相同的乐句和段落。 2.能用亲切和欢快的声音演唱《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表达和平共进的友谊之爱。 3.唱出歌曲情绪上的变化,并能背唱歌曲。 教学重点:能用亲切和欢快的声音演唱,表达和平共进的友谊之爱。 教学难点:唱好切分音、大跳,唱出歌曲情绪上的变化。 教具学具:多媒体、钢琴 设计理念:视觉和听觉的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歌曲段落的理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粉色部分与黄色部分的重复,旋律相同调不同,情绪也产生变化,并了解到这是流行曲常用的创作手法。鼓励学生用耳朵、用内心去聆听歌曲,感受旋律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图介绍歌曲背景:1999年首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节歌,充满时代气息,由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和流行歌手倪睿思演唱。 (二)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主题。 1.设问:“地球是个美丽的圆”的这个圆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2.引导学生从歌词中歌曲所表达的“友谊、和平和共进”的主题。 (三)再听歌曲听出相同的乐句和段落。 问:想想歌曲是几段体?哪些乐句和段落相同?2段体,每段4个乐句;第一段12和34一样。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粉色部分与黄色部分的重复,旋律相同调不同,情绪也产生变化,这是流行曲常用的创作手法。 (四)识谱视唱 1.随琴声视唱歌曲前面的八小节旋律。 自主学唱旋律,师指导学生唱好切分节奏和大跳音准 2.随琴声视唱第2乐段旋律。 指导移调后的旋律音准、休止符和8拍半尾音。

(五)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乐段 ⑴生跟琴心中默唱 ⑵生跟琴轻声哼唱,师指导切分节奏,高音地方轻声高位。 ⑶引导学生用轻松自如的声音来演唱,尾句的八度大跳要注意音准和气息。 ⑷用由衷的赞美之情来演唱第一乐段。 2.学唱第二乐段 ⑴跟琴填词,轻声高位唱词。 ⑵认真聆听移调过渡的旋律,确保音准准确。 ⑶思考情绪上的变化,重点指导学生用声音表现出两段的不同情绪。 (六)拓展表演 1.欣赏艺术节歌曲表演作品 2.加入简单的动作、造型和队形。 鼓励学生创作,表现友谊、和平、共进的主题 指导学生一起练习 3.集体表演唱。 小结下课

月亮变化规律

此人称上弦月。这张弓一天天拉满,就叫凸月了。凸月到每月十五就变成了满月。初八、初九以后,月亮升起的高度也在向东天边降低,每天降低的弧度是15°左右。月落的时间也继续向后半夜推迟。到农历每月十五,月亮降低从东方农历大月30天,小月29天。如果是大月,初二天黑以后,一弯孤形新月就开始在天西边出现了。那新月活像是飞蛾的眉,所以人称蛾眉月,蛾眉月那淡淡的昏黄的光线是不足以把夜空照亮的。它在天边逗留不到一个小时就渐渐消失了。如果是小月,那就是等到初三晚上,才能看到那纤细的蛾眉新月升落。农谚说:“大二,小三儿,月出,一杆儿。”就是讲的每月上旬蛾眉月首次出现的时间。 从蛾眉月出现头一天算起,每过一天,月亮升起的弧度较前一天大约增加1 5°,而它落下的时间也就随之推迟一个小时左右。到每月的初八或初九,天黑时月亮就会升高到中天,落下时间也就推迟到深夜零点左右了。就是说,这时候仅前半夜有月光,后半夜就是月黑天了。农谚说:“初八、初九照半夜。”就是这个意思,这时候月亮活像一张弓,因天边升起,如果是晴朗的仲秋之暮,十五前两天你会看到:太阳还未落下,东方的圆月已经显现了。所以农谚又说:“十五,十六,月亮太阳两头露。”这期间,通夜都会有月光朗照。第二天早晨,太阳也从东方升起了。西边还挂着一银盘似的圆月。“月亮、太阳两头露”,也有这个含义。 “十七、十八,天黑摸瞎。”这句农谚是说,过了十五、十六,到了十七,十八以后,天黑时就不见月亮了,月亮到什么时候才出来呢?农谚说:“二十整整,月出一更。”十五日以后,每推进一天,月亮晚出来又约一小时,到每月的二十月,月亮要等到晚上一更才能出来(古时没有钟表,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

地球同步卫星轨 卫星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4秒)相同的轨道称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简称同步轨道),而在无数条同步轨道中,有一条圆形轨道,它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在这个轨道上的所有卫星,从地面上看都像是悬在赤道上空静止不动,这样的卫星称为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简称静止卫星,这条轨道就称为地球静止卫星轨道,简称静止卫星轨道,高度大约是35800公里. 人们通常简称的同步轨道卫星一般指的是静止卫星.静止卫星的发射要比低轨道卫星难得多.其一,需要大推力运载火箭;其二,卫星的发射过程比较复杂,需要有高超的测控技术. 发射静止卫星一般用三级火箭,卫星本身还装有远地点发动机,整个发射过程要经过三次轨道变换,卫星才能到达预定的位置.运载火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首先把卫星连同第三级火箭送入100~200公里高的圆形轨道,称为停泊轨道.然后第三级火箭分两次点火,把卫星送入远地点在赤道上空约35800公里的大椭圆轨道,称为转移轨道. 卫星在转移轨道上运行过程中,由地面测控中心控制,调整卫星姿态,在到达远地点时,指令远地点发动机点火,把卫星送入准静止轨道.卫星由地面控制,经过一段时间飘移,最后定点在预定位置.这个位置可用经度表示,例如我国的“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是定位在东经125°. 从以上可以看出,没有高超的火箭技术和遥测控制技术,发射不了静止卫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和日本等几个国家能独立发射这种卫星.因为静止卫星位于赤道上空,所以它的发射场越靠近赤道越好,以便节省发射卫星所消耗的能量.例如在我国,静止卫星都是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而不在太原或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法国的卫星发射场建在赤道附近的法属圭亚那而不在法国本土,道理就在于此.

谁发现地球是圆的

谁发现地球是圆的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这是一个既有趣也很重要的问题。 古时候的人,由于活动的范围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区的一小块地方,因此单凭直觉,就产生了种种有关“天圆地方”的说法。例如,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棋盘)”的盖天说。古代埃及人认识,天像一块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个方盒。俄罗斯人则认为,大地像一块盾牌,由三条巨鲸用背驮着,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类似的传说,不过他们认为驮着这块大地的,不是巨鲸,而是站在海龟背上的三头大象。大象动一动,便引起地震。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各种知识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坦的,而应该是弯曲呈弧形的。因为在海边看离岸的船,先是船身隐没,然后才是桅帆。在陆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会在南方的地平线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却在北方的地平线上出现。如果向南走去,情况就相反。这些现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释。 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和他的弟子们,首先提出了大地是球形的设想。他们主张用数学来解释宇宙,认为在所有立体图形中,球形是最美好的。宇宙的外形应该是球形的,宇宙中包括地球在内的所有天体都应该是球形的。过了100多年,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对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论证。他观察天象,从月食时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现象中,推断大地的形状为球形。当时,一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便提出:如果大

地真是圆球状的,为什么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没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那时候,由于人们还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这个问题是很难的。 我国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曾有“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的说法,他把宇宙比作鸡蛋,地就像鸡蛋中的蛋黄。这种学说叫浑天说,比过去的盖天说有了很大进步。 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来到我国,介绍了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知识,我国才出现“地球”这个译名。 那么,地球是不是一个滚圆的正球体呢?17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根据他所发现的万有引力的理论,由于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上的物质向赤道方向移动,因此他断定地球应是一个赤道半径要比极半径大一些的扁球体。但是,以巴黎天文台台长卡西尼为首的一派,根据他们测量子午线所得的不准确数据,说地球绕太阳旋转,应该向两极伸长,是个长球,而不是扁球。这个争论延续了有半世纪之久。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地球形状之争,曾说:“在伦敦认为是橘子,而在巴黎却把它想象成为一个西瓜。”直到18世纪30年代,法国科学院派出两个远征队,一队到北极圈附近的拉普兰,一队到南美洲赤道附近的秘鲁,分别测量两地子午线的长度,才发现卡西尼的测量有错误,而牛顿的推论是正确。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造地球卫星的利用,现在测得的地球赤道半径为6378140米,极半径为6356755米,两者相差为21385米,它的扁率为1/298.2。从这方面讲,地球要比橘子圆得多。

关于月亮的文章(精选20篇)_情感文章

《关于月亮的文章》 关于月亮的文章(一): 天空上月圆,人间月半。今夜无眠。 融融的月光透过窗台,痴痴的、柔柔的漫进小屋,漫到她能够去的地方,不留一丝丝缝隙我的眼前。她,带着神秘,带着浪漫,带着忧伤,带着哀怨;把我,带进悠远。 自从床前明月光惹出思乡之愁,这愁,便一向绵绵不绝。背井离乡的人望着那圆圆的月儿,看着她的淡淡的清辉,乡愁,便浓浓的散发开来,弥漫他的整个思绪。想起弄儿床前戏,看妇机边织的天伦之乐,便生出月是故乡圆的感叹......于是,以月为主题的诗歌散文便屡见于文史;以月光为主题的歌曲更让人耳熟能详;还有,还有,以月圆为引子而盼望团圆的人生悲喜剧...... 月,伴随了人类礼貌历史,见证了人类文化的盛衰,装点了普通人的生活,走进了寻常人的家庭。 你不信么就请你翻翻文学作品吧!久远的也许不可考,那就看看此刻的、你身边的这论坛上就有很多。再不然请你费心查一查我们论坛注册的名字:月色如画、荷塘月色、蓝月亮、小盈月...... 而月,并不理会人们赞赏与否,一如既往的圆着,缺着,来着,走着;静静照耀着,冷冷旁观着,真真见证着...... 想起一句至理名言: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以前照古人。 关于月亮的文章(二): 皎洁的月亮 皎洁的月亮倒映在水中,清晰可见,微风拂过泛起玲珑剔透的水珠,霎时间便掉落水中,流向东去,带着我的思念流向我儿时的回忆。 童年,是我们一生中最纯真,无知,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们在草坪上抬头看着天空,看着那可望不可及的星星与月亮,看着月亮星星那一闪一闪的笑着,看着月光普照大地,在草坪中嬉戏,聊天,玩游戏的完美时光。二、剧本式构思。随着中考作文文体要求的放开,有的考生机智地运用剧本这一众多考生尚感陌生的体裁构思成文,体现出强烈的创新意识。南京市考生的剧本《错?对!》抓住初三学生爱好写作究竟对还是错构思剧情,具备独幕剧的各种要素,序幕交代背景,学生涵静和李老师这两个人物的对话个性鲜明,涵静的内心独白声情并茂,舞台场景的转换自然流畅,不语,扯衣角、抬头、站起、向右走两步,灯光变白些等舞台说明准确得当。剧本透过紧凑而集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当代教育体制给人们

地球同步卫星原理及用途

地球同步卫星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又称对地静止卫星,是运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星距离地球的高度约为36000 km,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 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即23时56分4 秒,卫星在轨道上的绕行速度约为3.1公里/秒,其运行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布设3颗通讯卫星,即可实现除两极外的全球通讯。 同步卫星分类 地球同步卫星分为同步轨道静止卫星、倾斜轨道同步卫星和极地轨道同步卫星。 原理及用途 当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面的倾角为零度,即卫星在地球赤道上空运行时, 由于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周期又与地球同步,因此,人们从地球上仰望卫星,仿佛悬挂在太空静止不动,所以,把零倾角的同步轨道称作静止轨道,在静止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称作静止卫星。 静止卫星上的天线所辐射的电波,对地球的覆盖区域基本是稳定的, 在这个覆盖区内,任何地球站之间可以实现23.56小时不间断通信。因此,同步轨道静止卫星主要用于陆地固定通信,如电话通信、电视节目的转播 等,但也用于海上移动通信,不过,它不象陆上蜂窝移动通信那样有那么 多的基站,只有卫星是一座大的基站,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依然设在岸上(称为岸站),海上移动终端之间(即船舶与船舶之间)的通信,需经卫星两

跳后才能实现,例如,如果甲船需同乙船联系,那么,甲船将信号发至卫星,经卫星一跳到达岸站上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然后,岸站又将信号发至卫星,再经卫星一跳到达乙船。 倾斜轨道和极地轨道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是移动的,但却每天可以经过特定的地区,因此,通常用于科研、气象或军事情报的搜集,以及两极地区和高纬度地区的通信。 地球同步卫星常用于通讯、气象、广播电视、导弹预警、数据中继等方面,以实现对同一地区的连续工作。在遥感应用中,除了气象卫星外,一个突出的应用就是通过地球同步轨道上的4颗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 高速率地传送中低轨道地球观测卫星或航天飞机所获取的地球资源与环境遥感数据。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是1964年8月19日美国发射的“辛康” (syncom)3号。中国于1984年4月8日、1986年2月1日和1988 年3月7日分别发射3颗用于通信广播的地球同步卫星。 同步卫星的数据特点 ①周期、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T=23时56分4秒)、角速度 相同; ②轨道平面在赤道平面上; ③距离地心的距离一定:h=4.225 X 10A4km 距离地面的高度为 3.6 X 10A4km ④环绕速度一定:v=3.08km/s,环绕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⑤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a=0.23m/(sA2

月亮和星星的童话故事_作文

月亮和星星的童话故事 1、月亮和星星 太阳哥哥工作了一天,他都西山后面去休息了。月亮姐姐说:“星星妹妹我们去帮太阳哥哥把大地照亮。”星星妹妹说:“好吧!我让迷失方向的人回到家。” 她们来到小河边,星星向鱼儿眨眨眼睛,鱼儿向星星眨眨眼睛,眨着眨着鱼儿就睡着了。 她们来到森林里。星星向小鸟眨眨眼睛,小鸟向星星眨眨眼睛,眨着眨着小鸟就睡着了。 星星和月亮看见小明在认认真真的写字,月亮说:“星星妹妹,你们别打扰他。”星星说:“我们陪陪他吧。”月亮说:“好吧。” 2、月亮和星星的对话 一天晚上,月亮和星星又碰面了。 星星说:“几天不见,你怎么长胖了?” 月亮说:“是呀,每个月的十五是我长得最胖的时候,看我的脸都变圆了。你怎么一点都没有变化呢?” 星星说:“我们星星的样子是永远不会变的。但我们会眨眼睛。” 月亮说:“哦!我知道了。哇!天要亮了,明天再聊吧!” 星星说:“好的,明天见。” 3、月亮和星星 天黑了,到了晚上,晴朗的空中搭起了亮丽的舞台。月亮和星星出现啦!月亮金光闪闪像金子一样,散发出迷人的光彩。调皮的月亮还拉来一朵云戴在头上,就像戴了一顶帽子。一颗颗星

星闪闪发亮就像一颗颗耀眼的宝石。许多星星聚在一起,铺成一条银河。月亮就像一个“大明星”在广阔的“舞台”上尽情歌舞,星星是她忠实的“粉丝”围绕在她的身边,为她欢呼,为她喝彩。夜晚的天空真是太美了。 4、月亮和星星 夜深了,小星星和月亮还没睡着。 天上,星星一眨一眨像眼睛,月亮弯弯像香蕉,他们在聊天呢。星星说:“你瞧,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美丽的花园,多美啊!”月亮听了对星星说“要不我们到人间走一遭。” 说完他们就来到地球,月亮变成香蕉挂在了树上,被一个饥饿交加的行人吃了。 星星变成了小猴光光的眼睛,原来小猴爱看书,用眼过度,眼睛看不见东西了,星星为了光光,再也不能眨眼了。后来他俩被太阳公公叫醒了,原来是一场梦。 5、月亮和星星 八月十五晚上,又圆又亮的月亮高高挂在天上,大家都说:“月亮大大的,高高的,亮亮的,真好看。”月亮听了,骄傲极了。它看了看小星星,笑道:“你们星星那么暗,要不是有我在你的旁边,人们一定看不到你们!”星星听了笑着说:“月亮姐姐,你这话就错了,你很好看是因为太阳公公……”可不等星星说完,月亮就仰着它又圆又亮的脸往西边去了,过了几天,月亮的脸一点点的瘦了,最后成了钩子,它伤心极了。这时,银河伯伯笑了:“你脸上光本来就是太阳反射给你的,现在太阳躲起来了,你自然没光了,这是自然规律,每个月都会如此变化。”月亮有些不相信。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地球公转轨道图的判读技巧 一、专题讲解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的判读要注意看以下五个信息: (1)看太阳位置:太阳位于椭圆右焦点,最右侧为近日点,最左侧为远日点。 (2)看地球极点:地球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地球南极点在图中上端,或者俯视南极,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 (3)看自转方向:地球自转与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若地球逆时针自转,公转方向也是逆时针,相反则皆为顺时针。 (4)看地轴倾向:地轴北端“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端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 (5)看直射点纬度:直射地球的太阳光线沿黄道平面穿过地心,将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相连,与地面的交点即为太阳直射点,可以判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从而区分冬季与夏季。 二、同步训练 北京时间2018年6月5日21时7分,中国风云二号H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7月28日,风云二号H星顺利到达79°E。据此完成1~3题。 1.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地球公转速度( ) A.先变快后变慢B.一直变慢 C.先变慢后变快D.一直变快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7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慢。6月5日到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7月初到7月28日,地球公转速度变快,故

C项正确。 2.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状况是( ) A.一直向北移B.先向北移后向南移 C.一直向南移D.先向南移后向北移 答案 B 解析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到顺利到达79°E期间是6月5日到7月28日。6月5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夏至日到7月28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3.风云二号H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图中四个地球位置表示二分二至日)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左侧位置的地球,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说明该位置表示夏至日。6月5日位于夏至日之前,故丁位置符合题意,D项正确。 读甲乙两图回答4~5题。 4.下列有关甲、乙两图中时间对应正确的是( ) A.①-c B.②-b C.③-a D.④-b

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地球为什么不是圆的 准确的讲,题目应该是地球为什么不是标准球体.说起这个问题,时间还要回到高中的一节物理课上.老师讲万有引力和重力不是重合的一节课。这让我陷入了思考.我在想这能不能解释地球为什么不是圆的.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星球都会自传,这与星球的形成有关,从诞生起,那些组成行星的物质有相对运动,这样形成的行星至少必须有一个小的角动量,当他们因为引力作用逐渐集中缩小时角速度就会增加,再加上小行星的撞击.自转就会更加明显,所以行星都会有自转.也可以用现在所学的角动量守恒去解释,只是或快或慢.地球的自传其实能解释好多物理现象.比如地球为什么不是圆的,重力加速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地球的昼夜变换等等. 万有引力支配着宇宙的各个星球的运动.万有引力提供重力和向心力,如图…见附录1….在地球表面的物体应该是受力平衡,向心力指向地轴,万有引力指向球心在两力之间,重力和万有引力有一个较小的夹角a……..见附录2….利用余弦定理,代入数据得a=。。。 可见星球的质量越大,自转角速度越快,纬度越小,角度a 就越小,星球就越接近于圆.这也是为什么说重力加速度g是垂

直与水平面向下的而不是指向圆心的. 我们从物理知识解释的地球不是圆的.那么为什么地球不是圆的呢?地球的质量很大为6*10^24kg.在宇宙中还属于小星体。在开始我们讲了行星的自传,正是因为时刻的自传,在绕地轴做圆周运动的时候承受着离心力地球就向赤道膨胀.赤道的速度最大,所受到的离心力也越大。地壳中间就被‘甩’的向外突出.形成现在的椭球体.所以地球为中间圆两头‘尖’。不知道我这个理论和400年前的牛顿扁球理论相差几何。 宇宙是神奇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有时候我就在想我们的交通系统也能像星球运行的那样和谐就好了.宇宙就一个原则万有引力就把所有问题解决. 如果地球不是圆的,恐怕我们只有去赤道上生活了.由最初的天圆地方到后来麦哲伦绕地球一周证明地球是圆的,再到认识到地球是不规则椭圆。认识由浅入深.但是我们所认识的是有限的,神秘的宇宙都在吸引着我们去探索。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现象都蕴含有物理原理,只要你想去发现。

月亮和地球的对话_四年级作文

月亮和地球的对话 有一天,月亮对地球说:“地球哥哥,我真羡慕你有庞大的身躯和哺育动物的资源。你身上住满了人类,到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可我呢,唉!荒芜的山谷和渺无人迹的平原,有时,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外地客人’,可没多久就走了,我又独自一人了。”月亮苦着脸,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了。 地球连忙安慰月亮妹妹说:“月亮妹妹,你别难过,我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人类在我身上做了许多的坏事,他们覆盖了我的山林,污染了滋润我的河流,破坏了保护我的大气层,现在,我已遍体鳞伤了!唉——”说着说着,地球摇摇头,也难过起来了。 月亮听了,大吃一惊,问:“真的吗?中国和长江、黄河也如此吗?” 地球叹了一口气说:“是呀!虽然中国的长江和黄河,历来是中国的骄傲。但是近些年来由于人类乱砍滥伐,长江发洪水,黄黑因缺少防护林,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的泥土沉积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经超过两岸的地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河’。” 月亮轻声的说:“真实不敢想。地球哥哥,你得想办法救救它们呀!” 地球认真地说:“我培育着一种小生物,它们叫小泥神,只吃河底的泥沙。我要把这些生物放入河中,河底的沙就积不高了。我还要培育一种叫‘蓄水树’,它的根有巨大的吸附力,它能紧紧抓住泥土, 1 /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将水分保存在根里,到了干旱季节,就把雨水从根里源源不断的释放出来,流入江河,灌溉田地。要是将来真有了这种树,大地就不会发洪水,也不会闹旱灾了。” 地球绘声绘色的描述,把月亮妹妹也带进一个全新的梦境:人类运用高科技,全面开发月球,把荒芜和渺无人烟的平原改造成了“人间天堂”。 2 /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若卫星轨道倾角为0°,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重合,则卫星在赤道上空,并且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其旋转方向相同,这样的轨道称做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从地面上看,这种轨道上的卫地球赤道上某一点不动,故又称静止卫星轨道。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②轨道倾角为0°; ③轨道偏心率为0,即轨道是圆形的; ④轨道周期等于23小时56分04秒,即等于地球自转周期。静止卫星的高度为35860公里。 事实上,静止卫星轨道不完全是圆形,带有一点椭圆形,在一天当中轨道半径时大时小,轨道半径偏大时,卫星速度减小,其相对地

球就要向西漂移,否则要向东漂移。另外卫星的轨道倾角也不正好为0°,这时卫星作南北漂移。若卫星轨道有点椭圆形,又有一点倾角,则卫星星下点轨迹是上面两种结果的合成,使得每天星下点轨迹为“8”字形。五颗静止气象卫星 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基本上有三个要求。一个要求是卫星悬在宇宙中间,即不能掉下来(落到地球上),也不能远离地球飞向宇宙。这就要求卫星所运行的轨道,每处都恰能使卫星对地球的离心力和地球对卫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二要求是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卫星围绕地球的转动为公转,其轨道在赤道上空35800km高的圆形(或近似圆形,因为典型的静止卫星轨道的参数是:远地点距离为35900公里,近地点距离是35885公里,所以近似为圆。)轨道上。地球自南极至北极连接一直线为轴的旋转为自转。卫星公转周期的时间和方向同地球自转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相同,方向同样是自西向东即为同步。第三要求从地球上看,卫星是静止不动的。是停留在地球上空的某一个点、不动的一个

五年级语文阅读之月亮与地球的对话

月亮与地球的对话 有一天,月亮对地球说:?地球哥哥,我真羡慕你有庞大的身躯和那哺育动植物的资源。你身上住满了人类,到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可我呢,唉!只有荒芜的山谷和渺无人烟的平原。有时好不容易来了几个‘外地客人’,可没多久就走了,我又孤独了。?月亮苦着脸,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 地球见了,连忙安慰说:?月亮妹妹,你别难过,我并不像你说的那样十全十美。人类在我身上做了许多坏事。他们()了覆盖我的山林,()了滋润我的河流,()了保护我的大气层。现在,我已是遍体鳞伤了!唉—?说着说着,地球摇摇头,也难过起来。 月亮听了,大吃一惊,问:?真的吗?中国的长江和黄河也如此吗?? 地球叹口气说:?别提了。长江和黄河是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历来是中国的骄傲。可是近些年来,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长江常发洪水。黄河上游,因为缺少防护林,泥沙流失严重,黄河下游泥沙沉积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经超过了两岸的地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河’。? 月亮轻声说:?没想到,你也有这么多的烦恼,哎!? 1.把后面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破坏毁坏污染 2.月亮和地球分别为什么而难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 3. “长江和黄河是贯穿中国东西部的大动脉,历来是中国的骄傲。”还有什么也是中国的骄傲? 请再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请依照这两个成语的构词方式再写出两个成语。__ _____、______ __。 “名副其实”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_。 用“名副其实”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5. 月亮所说的“外地客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提两条你认为有价值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索月球奥秘

《探索月球奥秘》教案 ○活动目标 ①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索奥秘的能力。 ②了解月亮文化,提高语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重点 进一步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①学生自行收集关于月的亮诗、词、文,传说、寓言、歌曲、图片等。 ②每人将所收集资料装在资料袋里,带到班里交换、欣赏,互通有无,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再次丰富和整理。 ③把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再进行一次专题活动课。 ○活动过程 男女擂台,男女生各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学生先装饰黑板,在黑板正中写上“明月千里寄相思——探索月球奥秘”几个字,黑板的右上方画一个散着清辉的满月,黑色的天幕上有几颗星星散布在各处,有几艘飞船正向月球飞去,同时VCD放出《水调歌头,中秋》这首歌,上课了,主持人宣布主题,活动开始。 导入语: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孩提时代,我们唱着“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的儿歌,不知不觉中长大了。读了《月亮上的足迹》,可能引发你对这颗星球产生更大的兴趣,想揭开它更多的秘密,了解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现在,让我们对这颗神秘星球,也进行一番追问。 第一课时科学探索 第一轮 男女同学各选一名代表陈述对月球某个方面知识的了解,各自说五个问题,一个问题一分,说不出和说错的就不给分。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首次登上月球的?(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 ②哪个国家的哪三个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美国、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③)此次登月探险来回经历多少小时,路程多远?(195小时,76公里) (4)时任总统是谁?(尼克松) (5),美国宇航员首次登月乘坐的飞船名称是什么?(阿波罗11号) ⑥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38万多公里) ⑦月海是海吗?(不是,是平原) ⑧最大的月海叫什么?(风暴洋) ⑨月球与地球的年龄哪个大?(月球大) ⑩月球的半径是多少?(1738公里) 第二轮 分别请五人上台接龙,也是谈关于月球的科学知识,这五人的问题可以独立成题,只要是关于月球的知识就行。每人限说一分钟,超出时间和说错就不给分,在规定的时间内答一个问题给一分。男女各10分。 ①你知道哪些天文仪器?(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

高一物理有关地球同步卫星的七个问题

同步卫星要讲清的七个问题 来源:物理通报同步卫星运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有关同步卫星的知识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成为考查的热点之一,很多学生对它的理解较为模糊.为使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以下七个问题. 1 同步卫星轨道为什么是圆而不是椭圆 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是它绕地轴运转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是/静止0在赤道上空某处相对于地球不动的卫星,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轨道只能是圆.因为如果它的轨道是椭圆,则地球应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卫星在绕地球运转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近地点和远地点,当卫星向近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半径将减小,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就变大,卫星的角速度也变大;反之,当卫星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半径将变大,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就减小,卫星的角速度也减小,这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恒定不变相矛盾,所以同步卫星轨道不是椭圆,而只能是圆. 2 为什么同步卫星的轨道与地球赤道共面 假设卫星发射在北纬某地的上空的B点,其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由于该卫星绕地轴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只能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F1提供,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F2就会使该卫星离开B点向赤道运动,除非另有一个力F'恰好与F2平衡(但因F'没有施力物体,所以F'是不存在的),所以卫星若发射在赤道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某处,则卫星在绕地轴做圆周运动的同时,也向赤道平面运动,它的运动就不会稳定,从而使卫星不能与地球同步,所以要使卫星与地球同步运行,必须要求卫星的轨道与地球赤道共面. 如果将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的A点,则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F全部用来提供卫星绕地轴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此时卫星在该轨道上就能够以与地球相同的角速度绕地轴旋转,此时该卫星才能够“停留”在赤道上空的某点,实现与地球的自转同步,卫星就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中. 3 为什么所有同步卫星的高度都是一样的 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它受到的唯一的力——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轴运转所需的向心力.当卫星的轨道半径r(或离地面的高度h)取某一定值时,卫星绕地轴运转就可以与地球自转同步,两者的周期均为T=24h. 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0,卫星质量为m,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有

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5·地球静止卫星轨道 若卫星轨道倾角为0°,赤道平面与轨道平面重合,则卫星在赤道上空,并且卫星的轨道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其旋转方向相同,这样的轨道称做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从地面上看,这种轨道上的卫地球赤道上某一点不动,故又称静止卫星轨道。实现地球同步轨道,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①卫星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②轨道倾角为0°; ③轨道偏心率为0,即轨道是圆形的; ④轨道周期等于23小时56分04秒,即等于地球自转周期。静止卫星的高度为35860 公里。 事实上,静止卫星轨道不完全是圆形,带有一点椭圆形,在一天当中轨道半径时大时小,轨道半径偏大时,卫星速度减小,其相对地球就要向西漂移,否则要向东漂移。另外卫星的轨道倾角也不正好为0°,这时卫星作南北漂移。若卫星轨道有点椭圆形,又有一点倾角,则卫星星下点轨迹是上面两种结果的合成,使得每天星下点轨迹为“8” 字形。 五颗静止气象卫星 卫星在赤道上空运行,基本上有三个要求。一个要求是卫星悬在宇宙中间,即不能掉下来(落到地球上),也不能远离地球飞向宇宙。这就要求卫星所运行的轨道,每处都恰能使卫星对地球的离心力和地球对卫星的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第二要求是卫星与地球同步。卫星的公转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卫星围绕地球的转动为公转,其轨道在赤道上空35800km高的圆形(或近似圆形,因为典型的静止卫星轨道的参数是:远地点距离为35900公里,近地点距离是35885公里,所以近似为圆。)轨道上。地球自南极至北极连接一直线为轴的旋转为自转。卫星公转周期的时间和方向同地球自转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相同,方向同样是自西向东即为同步。第三要求从地球上看,卫星是静止不动的。是停留在地球上空的某一个点、不动的一个点。要满足这三条只要卫星运行的轨道与赤道面重合时,从地球上看卫星是静止不动的称为静止卫星,称这样运行的轨道为静止轨道。

中国古人为何没能发现地球是圆的

中国古人为何没能发现地球是圆的 2016-10-23 聂建松导读 他设计并制造了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机械,绝对可以算是当时的“黑科技”,可能是这些作品太过震撼,以至于在人们心中留下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一、“浑天仪”与地心说——大学霸张衡一句话带来的误解近来开始为腾讯·大家专栏写作“这不科学”这个栏目,又把以前读过的一些科学史的相关书籍拿出来翻一翻,加之头二日与友人闲谈,才发现有些误解直到今天也还存在着。其中之一便跟东汉著名的大学者张衡有关。张衡,字平子,东汉南阳西鄂人,他与同时代的著名书法家崔瑗是一对好朋友。崔瑗评价他的治学态度是“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而其为人性格则是“体性温良,仁爱笃密,与世无伤”。这样看来,张衡不仅是个好学生,而且为人也堪称是谦谦君子的典范。印有张衡像的邮票他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当时的文人都喜欢作赋,抒发自己情怀和政治理想,像司马相如写过的《子虚赋》,班固写过的《两都赋》,扬雄的《幽通赋》都

非常的有名。张衡自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下了《二京赋》,也仿照扬雄写过《玄思赋》。正因如此出色的文采,他被后人尊为“汉赋四大家”之一。按照如今的观点来看,张衡 妥妥地可算是一个文科大学霸了,然而他的才华远不止如此,因为他还是一个理工科大学霸!他设计并制造了一系列非 常有趣的机械,绝对可以算是当时的“黑科技”,可能是这些 作品太过震撼,以至于留下很多“传说”。他能够制造飞翔的 木鸟,“假以羽翮,腹中施机,能飞数里”,这也就是说,这 种机械装上机翼和驱动装置,便能够飞出好几里地之外。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玩意绝不仅仅是凭借风力的风筝。他还将当时久已不见的“指南车”给制造出来。《宋书·礼志五》记载,指南车据传说是始于周公,制造出来以便使节或者军队在旷野中辨认方向所用,然而“至于秦、汉,其制无闻。后汉张衡始复创造”。可惜的是,张衡自己也没有把他的设计图流传下来,以供后人学习。故而,两晋时期的著名道士葛洪,在其作品《抱朴子·辨问》一篇中,对张衡如是评价道:“善 刻削之尤巧者,则谓之木圣,故张衡、马钧于今有木圣之名焉。”由此可见,张衡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大概是鲁班再世了吧!当然,张衡制造的最为著名的一件机械大概便是浑天 仪了。其实,浑天仪并不是张衡独创。在此之前,便有关 于浑天仪的神话流传,传说在上古时期,尧登基为王的时候,封羲和为掌管天象的官员,而羲和则建造了一台浑天仪以便

同步卫星要弄清的七个问题

同步卫星要弄清的七个问题 同步卫星运转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相对于地球静止不动.有关同步卫星的知识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成为考查的热点之一,很多学生对它的理解较为模糊.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在教学中要向学生讲清以下七个问题. 1 同步卫星轨道为什么是圆而不是椭圆 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是它绕地轴运转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是/静止0在赤道上空某处相对于地球不动的卫星,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的轨道只能是圆.因为如果它的轨道是椭圆,则地球应处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卫星在绕地球运转的过程中就必然会出现近地点和远地点,当卫星向近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半径将减小,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就变大,卫星的角速度也变大;反之,当卫星向远地点运行时,卫星的轨道半径将变大,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就减小,卫星的角速度也减小,这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恒定不变相矛盾,所以同步卫星轨道不是椭圆,而只能是圆. 2 .为什么同步卫星的轨道与地球赤道共面 假设卫星发射在北纬某地的上空的B点,其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由于该卫星绕地轴做圆周运 F就会使该卫星离开动所需的向心力只能由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F1提供,而万有引力的另一个分力2 F平衡(但因F'没有施力物体,所以F'是不存在的),所以B点向赤道运动,除非另有一个力F'恰好与2 卫星若发射在赤道平面的上方(或下方)某处,则卫星在绕地轴做圆周运动的同时,也向赤道平面运动,它的运动就不会稳定,从而使卫星不能与地球同步,所以要使卫星与地球同步运行,必须要求卫星的轨 道与地球赤道共面. 如果将卫星发射到赤道上空的A点,则地球对它 的万有引力F全部用来提供卫星绕地轴做圆周运动所 需要的向心力,此时卫星在该轨道上就能够以与地球相 同的角速度绕地轴旋转,此时该卫星才能够“停留”在 赤道上空的某点,实现与地球的自转同步,卫星就处于 一种相对静止状态中. 3 为什么所有同步卫星的高度都是一样的 在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它受到的唯一的力——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绕地轴运转所需的向心力.当卫星的轨道半径r(或离地面的高度h)取某一定值时,卫星绕地轴运转就可以与地球自转同步,两者的周期均为T=24h. 设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0,卫星质量为m,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