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构念与变量

其次,任何管理问题都是情境依赖的,管理研究离不开具体的情境。
3
第一节 概论
三、管理研究的类型 按照论证的途径,管理研究可分为两大类: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
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是将研究分为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和定性 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二者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9
5
第二节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二、假设、命题和理论 1. 假设 假设亦称假说,它是对未知的客观事物所作的尚未经过实践检验的假定性 设想或说明。换言之,假设是有待检验的尝试性判断。 2. 命题 假设是有待验证的命题,而命题是人们对观察资料经过思考做出判断的结 果。命题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命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是 一个非真即伪的陈述句。 3. 理论 理论是一组结构化的概念、定义和命题,用来解释和预测现实世界的现象。 理论由三个要素组成:1)概念框架;2)说明各种特性或变量之间关系的 一组命题;3)相关的实践和理论背景。
7
第二节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四、分类 分类规则主要有四种。 1. 完备性 2. 准则唯一性 3. 种的独立性 4. 分类中不得跳跃逻辑等级
8
第三节 管理研究过程
一、选择研究主题 二、聚焦研究问题 三、研究设计 1. 变量设计 2. 抽样 四、收集数据 五、分析数据 1. 数据处理 2. 描述统计 3. 统计推断 六、解释发现 七、撰写报告/论文
第二章 管理学研究方法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2020年2月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概论 管理研究管的理基者本要素
第三节 管理的职能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

管理学研究方法论阅读报告一、阅读初衷用时两个星期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谈不上是精读。
因为阅读时间零散,这种间续性的阅读方式导致着我的收获不大,这是遗憾的地方。
本书一共是6个章节,主要是讲述了论题提出,数据收集与观测方法和数据分析与处理最后撰写论文的过程。
记得我是放假前在图书馆借阅的这本书,因为是导师推荐的这本书当时做了很多计划,现如今想起就如李怀祖教授所说,计划容易实施难。
二、阅读内容书名:《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二版作者:李怀祖,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U Of Alberat)商学院兼职教授(Adjunct professor)。
江西临川人,编著有《决策理论导引》(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及应用》(参编)、《生产计划与控制》(主编)、《管理研究方法论》(编著)等。
1990年至今发表有关管理学科的论文100余篇。
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管理研究方法论》探讨管理研究工作过程的规范和结构,亦即研究逻辑问题旨在提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第一章绪论1.科学研究在讲述科学研究之前作者先是从研究方法论的角度解释了科学是一种求知方式。
或间接或直接地列举了以下这几种求知方式:因袭方法、权威法、常识法、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
针对科学方法和思辨方法相反的特点,重点解释了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科学研究是用科学方法来获取知识,代表的是逻辑思维;思辨研究是直接运用形象思维而非逻辑思维获取知识,但因为研究方法论的本质,研究方法论更钟情于科学研究。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人文科学:逻辑思维处理抽象的概念信息,形象思维则是处理具体的形象信息。
科学研究以逻辑思维为主,思辨研究以形象思维为主。
自然学科运用科学研究和逻辑思维的分量最重,人文学科运用思辨研究方法和直觉判断最多,这两个学科应是分于两极,而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科对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则是交叉运用有强有弱应属于中间。
2.管理研究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第二章 管理研究问题定义

可对调研提问再做细化
例如:怎样度量商店的信用?
思考题:
1、为什么说管理研究问题定义是重要的?你
有没有定么说管理研究的思路开发工作是重要 的?你有没有开发管理研究思路的经历?你是 怎样做工作的? 3、你目前正在思考什么管理研究问题或你准 备做什么管理研究项目?请为这个研究问题或 项目做出定义,并做出研究思路开发? 4、阅读分析案例3,并对其研究问题定义和思 路开发工作做出评价。
可按以下方式细化: ①X商店的顾客是否拥有X商店的信用卡? ②X商店的顾客是否使用X商店的信用卡? ③X商店的顾客在一特定期间里使用X商店信用卡 的次数是多少? ④X商店的顾客在一特定期间里使用X商店信用卡 消费的金额是多少?
4、有关假设
——是对研究人员感兴趣的现象或因素间关 系所做出的待要证实的陈述。 例:百货商店惠顾研究项目举例——假设
基本要求:
(1)定义应该使研究者能够获得解决管理决 策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2)定义应该能指引研究人员顺利的进行研究 活动。
第二节 研究思路的开发
一、研究思路开发的含义及重要性
二、研究思路的表现形式
一、研究思路开发的含义及重要性
总括性陈述:确定x商店与其它主要竞争商店相比较,在 影响顾客惠顾诸方面的相对优势与弱势。 具体组成内容包括:
与研究提问—商店忠诚相对应提出了如下假设: H1=对商店忠诚的顾客对采购环境的了解较少。
H2=对商店忠诚的顾客与非忠诚的顾客相比 ,更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研究报告

§1 概念
2 、概念“公用”,概念化过程“私有”
总之,概念是对所观测事物本质的抽象表 达,目的是简化思考,便于沟通,在一个 名词下对事物的各种形态作一素描。
有些概念与事实或对象很接近;有些概念 直接表达有困难,可从其他领域的语言中 借用;多数情况是:需要自己定义概念, 给出专门用语。
你我他定理:我是立场坚定的,你是不轻易为他 人折服的,他是花岗岩式的顽固脑袋。
将情绪语言还原为中性语言的简单但不精确的方 法是:删除形容词
中性语言和情绪语言各有不同的适用范围:文学 作品中缺少情绪语言可能导致毫无美感可言;科 技论文的美感则在于它严谨的逻辑性和精练的中 性语言。
第二章 第14张
第二章 第8张ຫໍສະໝຸດ §2 名词、术语名词乃为一个概念正名,名词要贴切表达概念。 象形文字和拉丁语系文字在唤起人们对概念联想
方面的作用不同。 概念一旦形成并有了名词之后,人们便暂时抛开
概念化过程的心象,而用名词、术语进行沟通但 不要忽视了人们对同一概念赋予不同心象的客观 事实。 心象因人而异,科学方法强调实证性,势必要为 概念设置一组规范的可观测的心象(可测的指 标),以反映此概念的特征。
由于概念本身并非实物,因此概念从本质上 说是不可观测的。事实上,所谓概念的可测 性是指反映与概念相关联事件的心象集合是 可观测的。
第二章 第5张
§1 概念
2 、概念“公用”,概念化过程“私有”
研究中观测的对象可概括为三类:可直接观 测的;可间接观测的;需推测的。
清晰概念的最终参照点必须依托于可直接观 测的事实和清晰的属性。
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 ( 体现了主次关系) CEO(执行长,首席执行官) Meta-stable(次稳态,亚稳态,元稳态?)
第二章:人性化的服务与人性化的管理

(二)人性管理中注意的因素
1 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 2 以学习激励为目标 3 组织虚拟实践社团 4 网络式组织形式 5 以企业再造为手段
02
服务、优质服务与人性化服务
✓服务的内涵 ✓服务质量与优质服务的内涵 ✓饭店优质服务的一般要求 ✓人性化服务的内涵
一、 服务的内涵
(一) 服务的定义
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 协会(AMA)最先给服 务下的定义为:“用于 出售或者是同产品连在 一起进行出售的活动、 利益或满足感。”这一 定义在此后的很多年里 一直被人们广泛采用。
优质服务可以根据服务体验与要求的差别,由低到高进一步细分为满意度服务、舒 适度服务、惬意度服务。不同层级的服务,对服务的要求不同。满意度服务一般是要 求能够满足服务对象提出的要求,以服务对象的合理要求基本满足,不产生或增加新 的负面情绪为基本要求;舒适度服务是在满足服务对象要求的基础上,从多方面使服 务更臻完善,以最小化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并获得服务对象一定好评为基本要求; 惬意度服务则是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和利益出发,既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也能够周到 细致地考虑到客户所未考虑到的当下需求和将来时需求,并预见性地提供相应的服务, 以赢得服务对象的信赖、忠诚度和高度评价为要求。
性。
三、 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与方法
(一) 人性化 管理的过程
• 人际权力管理 阶段
• 人际沟通阶段 • 合作管理阶段 • 奉献管理阶段
(二) 人性化 管理的方法
• 1 情感化管 理
• 2 民主化管 理
• 3 自我管理 • 4 文化管理
项目小结:
——核心概念 人性化、人性管理、服务、服务质量、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
1983年,莱特 南(Lehtinen) 认为:“服务 是与某个中介
管理学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管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导论1.思考过程:本质上是将让人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2.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的显在知识的过程。
3.纯理论研究:华莱士模型的上半部循环,T-H-E-T,即从理论出发,通过文献回顾和主观臆测提出假设,再通过经验数据进行概括,然后推导出理论。
具备良好的理论研究功底或思辨能力,可以得出相当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4.理论的去向:继续今后的研究,推出新的成果;发表落实著作权,为同行提供继续研究的前提;应用于实践实现知识的价值。
5.知识的分类:事实类知识、原理类知识、技能类知识、人际类知识。
内容性知识:指我们人类知识库里存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
包括事实类知识和原理类知识。
方法类知识:指我们发现和处理内容类知识的方法、技能或工具等。
包括技能类知识和人际类知识。
规则类知识:包括制度类知识和伦理性知识。
6.认知方法:传承知识方法(因袭法、权威法、常识法)- 李怀祖分类发现知识方法(科学法、思辨法、直觉法)7.好思考:有意义的假说(研究有三种: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即提出又验证假说)有创造性的假说好表述:易于理解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表述(有说服力的论文具备三点:一是证据充分、资料确凿这是事实说服力;二是论点正确、立论妥当,这是内容说服力;三是逻辑正确,结构明晰,这是形式说服力)8.科学方法的四特性:客观性、实证性、规范性、普遍性非科学方法四特性:主观性、思辨性、直觉性、普遍性人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科学、哲学、宗教第二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要1.管理人与经济人:西蒙提出,管理人是指遵循满意原则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
阿罗提出,有限理性是人的行为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有限理性和满意原则是管理人假说的两个基本要素)管理人追求满意解,经济人追求最优解。
2.经济学是力图用“一套方法解释所有”社会经济现象,而管理学则似乎是在用“各种方法处理一种”管理现象。
《管理学基础》教学教案—02管理的基本原理

2.动力原则
动力原则是指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促使各种管理要素有效地发挥作用,产生强大的合力,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
现代管理的动力包括以下三种。
(1)物质动力。
(2)精神动力。
(3)信息动力。
现代管理运用动力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三种动力要综合协调运用。
(2)要处理好集体动力与个体动力的关系。
(4)按其反馈属性,系统可以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两大类。开环系统是指系统内不存在反馈通道和机制系统,而闭环系统是指系统内存在反馈通道和机制的系统。
(5)按其运动属性,系统可以分为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两大类。
(二)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2)结构性。
(3)层次性。
(4)相关性。
(5)目的性。
(6)开放性。
系统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符合下列三个条件:①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②系统有一定的结构;③系统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说系统有一定的目的性。
(一)系统的分类
(1)按其自然属性,系统可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两大类。
(2)按自然界进化程度,系统可以分为无机系统、生物机体系统及社会系统三大类。
(3)按系统与环境的联系,系统可以分为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两大类。
三、实现管理效益应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全局效益观
2.要处理好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
3.要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第四节 管理的责任原理
一、责任原理的概念
责任原理是指管理工作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部门和每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相应责任。责任原理的核心是责任,必须在数量、质量、速度、效益上有明确规定,并通过一定的条例、规定等形式表现出来。
(2)马工程版《管理学》电子书_44-71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管理理论是在思考和总结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对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抽象和总结。
管理理论研究的视角也必然因时代背景以及实践特征而有所不同。
本章分别从古典、现代以及当代三个阶段回顾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是随着工厂制度和工厂管理实践的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系统形成的。
其主要标志是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和法约尔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分别于1911年和1916年的出版。
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通常被称为古典管理理论,主要研究问题涉及科学管理、一般管理以及科层组织。
一、科学管理研究科学管理是20世纪初在西方工业国家影响最大、推广最普遍的一种管理理论。
它包括一系列关于生产组织合理化和生产作业标准化的科学方法及理论依据,是由美国的机械工程师泰勒首先提出并极力推广的,因此通常也被称作泰勒制(Tay-lorism)。
泰勒制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有着非常深刻的历史背景。
科学管理的产生既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也是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实现资本对劳动的完全控制的需要。
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数量的增加与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逐渐要求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在工厂制度建立的初期,资本所有者也是企业管理者。
由于企业规模有限,资本家只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便可进行相对有效的管理。
工厂制度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情况发生了变化。
由于机器和机器体系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企业的数量越来越多,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对企业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凭经验和判断来进行的传统管理方式不再适应,迫切要求人们把过去在企业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加以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用科学的管理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
另一方面,资本对劳动的控制从不完全到完全也要求改进企业管理的方法。
根据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分析,劳动者自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企业的那一天起,就把自己完全置于资本家的控制之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定义
2、定义设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 下定义不要改变大家已经接受的定义。 • 只要语句够用不必另造新名。 • 如果尚无现成名词以命名所需命名之事物, 则立定义以明之。如英文管理文献中近几年 出现 “guanxi " 一词。 • 不可以将同一个名词重复界定,也不可以把 定义弹性化。 名词的定义并非绝对或唯一,最能反映该名词 在某情境下的内涵才是最适当的定义。
Friday, March 11, 2011
§3 定义
逻辑学家和科学家常应用多种方式来建立定义: 同义词界定。界定端包含与被界定端同义的名 词。 指明法。一般来说名词有外延和内涵,外延即 此名词可应用之范围或使用之一切对象。指明 法就是通过指明概念的外延来说明其内涵的方 法。 数学表达式。通常也叫做名目定义。这种定义 建立之目的纯粹是在介绍新名词,尤其是新记 号。如 n ! = 1× 2 × 3 × L × (n − 1) × n
犹如建造房屋离不开砖块、基石、支柱 和连接件等基本构件一样,反映管理研究 成果也需要一些基本概念,它们是 概念 名词 定义 变量 假设 分类
研究者的水平和功底就体现在这些要素 层次的细节中。 因此,要求大家能规范、准确无误的运 用以上各要素。
Friday, March 11, 2011
§1 概念
0 、定义: 定义: 概念(concept)是人们将现实生活中观测和感 受到的, 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一群相关联现象 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得到的思维产物。 1 、概念化和思维心象 当人们听到某类概念时,大脑中自觉不自觉 地会涌现出与此概念相关的一组具体现象, 心理学称之为思维心象(mental image) 。 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经历和经验,接触的事 物不同,各个人脑海中就某一概念蕴含的思 维心象也不相同。
名词乃为一个概念正名,名词要贴切表达概念。 象形文字和拉丁语系文字在唤起人们对概念联想 方面的作用不同。 概念一旦形成并有了名词之后,人们便暂时抛开 概念化过程的心象,而用名词、术语进行沟通但 不要忽视了人们对同一概念赋予不同心象的客观 事实。 心象因人而异,科学方法强调实证性,势必要为 概念设置一组规范的可观测的心象(可测的指 标),以反映此概念的特征。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管理研究方法论
编著:西安交通大学 李怀祖教授
Friday, March 11, 2011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1 概念 §3 定义 §5 命题和假设 §7 推
名词、 §2 名词、术语 §4 变量 §6 理论 §8 分类
第二章 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
Friday, March 11, 2011
名词、 §2 名词、术语
1 、翻译名词
W1 S1 原著文本
一级 偏差
W2 S2 译文文本
二级 偏差
W3 S3 读者感受文本
图2-2 翻译的情境
举例来说: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英语课 堂故事接龙。
Friday, March 11, 2011
名词、 §2 名词、术语
Friday, March 11, 2011
名词、 §2 名词、术语
概念化过程: 概念化过程: 观察→形成心象→将共同属性归组→构 成概念的结构化信息→心象的共性冠之 一名词→概念,见图 2 — 1 。
Friday, March 11, 2011
名词、 §2 名词、术语
心象a A 心象c A 心象b A 心象d A 名 A 词
1 、翻译名词 人们往往轻率地仅凭翻译名词的中文名词按习惯解 释来理解其概念。 举例来说 finance: corporate finance,international finance, public finance The same “virtual” with different meaning ~组织,~制造,~资本 Economy based on knowledge ( 体现了主次关系) CEO(执行长,首席执行官) Meta-stable(次稳态,亚稳态,元稳态?)
(a)观察阶段
心象a’ 心象c’
(b)甲关于概念A的一组心象
名 A 词
心象a” 心象c”
A A
心象b’ 心象d’
A A
A A
心象b” 心象d”
A A
名 A 词
(c)乙关于概念A的一组心象
(d) 概念A的一组规范心象
图2—1
Friday, March 11, 2011
概念化过程
名词、 §2 名词、术语
Friday, March 11, 2011
§3 定义
1、种差界定法 ( 语义定义 semantical definition,属 加种差定义) 定义项由属(genus)加种差 (differentia) 组成, 即 种(species)概念 = 种差+ 属概念 甲是乙(丙、丁)的属,乙(丙、丁)是甲的种, 乙具有的那些不同于其他种(丙、丁)的属性, 就叫做乙的种差。 界定一个名词,首先要弄清楚与之相关的种属关 系,然后再弄清楚它在同类中的个性。
Friday, March 11, 2011
§4 变量
变量是按逻辑归类的一组属性,其属性在幅度上和 强度上的变化强度可以度量(可观测性)。 变量和属性的概念密不可分,但属于两个层次:变 量包含若干属性,属性总是依附某个变量而言的。 见p.55表 2-1 。 对变量属性的结构性描述,在研究工作中占据相当 大的份量。 人们往往期望变量的某种属性而不是另一种属性出 现。如期望其利润率高而不希望利润率低等。 在管理研究的各种基本要素中变量处于中心地位, 概念、名词等对于变量起到铺垫作用,而后续的假 设、理论、分类等要素,都是以变量为出发点,表 述变量之间的各类关系。
Friday, March 11, 2011
名词、 §2 名词、术语
1 、翻译名词
研究论文总是要参考外文文献的,因此对翻译 名词的正名、理解和运用要慎重。 举例来说 context(上下文, 来龙去脉? 情境) pay-off(支付? 得失,类似的trade-off) function(函数,功能? ) Proletarian(无产者?城市无产者) 翻译的情景见图2—2(see the next slide show)
Friday, March 11, 2011
名词、 §2 名词、术语
规范心象并非是绝对的、任何场合都适用,但 在一项研究中要保持前后一致。 论文写作中常见的问题:概念和名词的表述随 意,以为自己对某概念的理解别人一定认同, 忽视了概念化过程的差异。 具体表现为: 具体表现为: 同一概念前后用不同名词表示,或同一名词 前后属性不同(说明规范心象未明确)。 推出新名词而无后续内容(后续未用到)。 内容创新变成“名词”创新。
Friday, March 11, 2011
§3 定义
2、定义设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是不把清晰地设定定义当一回事儿; 二是由于不了解定义设定的规范而引发的错误,这 类错误可概括为: 以例代定义。 种差被忽视,或者描述范围不恰当。如教科书中 对人的界定。 属被忽视,或者选择不当。 采用否定词。 冗长啰嗦。定义用词以简练为贵,不需要无谓的 修饰词,忌冗长、啰嗦。有时可在简练定义语句 之后加以解释,描述其更具体的属性。
Friday, March 11, 2011
§1 概念
概念形成要经过一个概括相关事件(心象) 共性的过程人们通过一组心象形成概念的过 程称作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 2 、概念“公用”,概念化过程“私有” 概念“公用” 概念化过程“私有” 指人们对某个概念(如豪爽、精明)具有共 同知识,可以沟通但人们的概念化过程各异。 研究者要对自己使用的概念进行清晰地界 定(不一定要读者同意),并具有清晰的 “心象”,以便沟通和理解。
Friday, March 11, 2011
§3 定义
定义(definition)亦称界说,是提示概念和名词所 表达的共同属性(即内涵)的逻辑方法。 研究论文中关键名词的界定反映研究者的基本功。 研究者只需就一些关键的概念和名词赋予定义,因 为它们总是和论文的创新点或贡献之处相联系。对 于大部分名词则可以借助于辞海、辞典中的定义。 关键名词的定义要清晰,以便人们消除歧义, 进行 沟通,而不管读者是否完全赞同研究者的定义。 e.g. 殷海光曾举过的两人辩论钞票的例子(pp.5051)。
Friday, March 11, 2011
§3 定义
1、种差界定法 ( 语义定义 semantical definition,属
加种差定义) 定义的语法结构为: 被定义之物 = 种差+ 属名 如: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英文语法结构为: things to be defined + verb + general class word + that clause or “wh”“ word +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e.g. Tariff is a tax on imported goods. The forward exchange rate is the rate that contracted today for exchange of currencies at a specified date in future.
Friday, March 11, 2011
§4 变量
1、变量反映出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研究的差异 学术刊物(journal) 和普通杂志( magazine )上所 载的文章有重要差别。 学术刊物所载文章必须使用变量语言而不是抽象 的概念,必须具备对变量与变量之间关联及变化 规律的假说和论证,并要有新发现。 普通杂志的文章,创新并非必要,一般也不需要 实证的支持。 e.g. 国有企业主管关于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总结: 统揽不包揽,敢断不武断,关心不买心,传帮不 拉帮,大度不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