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知识点 1-1种群的数量特征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全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所形成的集合。
例:大明湖里所有的鱼不是一个种群;大明湖里所有的鲤鱼是一个种群(填“是”或“不是”)。
2.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
3.种群密度: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①调查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②估算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等距离取样法,对于狭长的峡谷、河流一般采用等距取样法,而一般比较方正的样地常选用五点取样法。
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样方,计算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每个样方的计数原则: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计右(即相邻两边及其夹角)③估算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测量方法: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计算公式:N=M×n/m。
(N代表个体总数,M代表初次捕获标记数,n代表再次捕获个体数,m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
③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④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采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⑤微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抽样检测法4.与种群数量有关的其他因素①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②迁入率和迁出率:!1!2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种群密度)起直接决定作用。
③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 )、稳定型(B)、衰退型(C);c.意义: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④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2种群数量的变化(共22张ppt)

K
K/2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6、两种曲线的比较: 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也可表示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中被淘汰的部分;
7、曲线中K值与K/2值的分析:
出>死 出=死 出<死 K/2 K
出=死 出>死
出<死
K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8、指导意义:
(1)为了持续获得较多的生物资源:
= ②计算方法:增长速率
现有个体数 - 原有个体数 时间
③“J”型曲线增长速率: ●持续增加;
(看斜率)
课堂练习:
关于λ值的考查
D
λ>1,数量增加; λ=1,数量不变; λ<1,数量减少;
第10年
增加
减少 λ-1=0
知识点三、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原因:
思考1:自然界中大部分种群的 增长模式是否都是“J”型曲线呢?
一、实验原理: 2、培养基种类: (1)固体培养基:
(2)估算法:
初捕标志数
①黑光灯诱捕法: 适用于有趋光性的昆虫; 个体总数(N)
②样方法: 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
= 重捕标志数 重捕个体总数
③标记重捕法: 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④抽样检测法: 用于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藻类等体积微小生物数量;
(3)其他方法: 适用于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的动物,特别是猛兽和猛禽; ①照片重复取样法;
K/2
①设法增大K值;
②捕捞、采伐应在种群数量达到K/2以上时进行,且
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K/2; (2)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思考:合时收获能获得最大收获量?
①设法减小K值; ②防治时间越早越好,应在K/2以前进行;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答案】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答案】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旁栏思考题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思考•讨论讨论1. 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答案】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答案】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 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
人教(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2.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区域的总 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进行 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表所示(单 位:只)。
项目 初捕 重捕
捕获个体 50 50
雌性个体 28 32
雄性个体 22 18
标记个体 50 10
2.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_单__位__面__积___或__单__位__体__积__中的个体数。它是种群最 基本的数量特征。 (2)表示方式:
个体数 种群密度=空间大小面积或体积。
(3)概念分析: ① 一 亩 水 稻 的 年 产 量 _不__属__于___( 填 “ 属 于 ” 或 “ 不 属 于 ”) 种 群 密 度,理由是__种__群__密__度__不__是__指__年__产__量_____。 ②一个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___属__于___(填“属于”或“不 属于”)种群密度,理由是__鲢__鱼__是__一__个__物__种__,__单__位__体__积___中__的__鲢__鱼__的__数__ _量__是__种__群__密__度__。
[对点精练]
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 000 m2的草地上某种常见双子叶草本
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4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统计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 m2的样方,统计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
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的样方若干,统计每个样方中该种
3.样方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提示:为了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应做到随机取 样。调查时若样方的数量太少,其统计结果的误差可能就较大;一般而 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太多,整 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从统计学上看,一定数量的样方即可 以保证统计结果的真实性。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23张ppt)

(2)种群密度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3)意义: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捕捞强度的确定等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阅读教材P2页相关内容完成填空!
(1)在调查分布范围较_小__、个体较_大__的种群时,可以逐__个__计数,如调查 某山坡上的珙桐密度。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__估__算__ 的方法。例如,对于有趋__光__性__的昆虫,可以用_黑__光__灯__进行灯光诱捕来估算 它们的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2.种群密度的方法 (1)逐个计数法: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逐个计数,如调查某山坡上的珙桐(湖北神农架 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密度。
因其花形酷似展翅飞翔的 白鸽而被西方植物学家命 名为“中国鸽子树”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2)黑光灯诱捕法:
原理: 黑光灯是一种发射人眼看不见的、波长在365 nm左右的紫外线的 电光源。 黑光灯具有很强的诱虫作用,是杀虫用灯的理想光源。
适用范围: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来 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3)样方法:
适用范围: 一般适用于植物, 也可以用于昆虫卵的数量调查及一些活 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如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学习任务单】
1.种群密度(概念)(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等) 3.出生率和死亡率 4.迁入率和迁出率 5.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6.探究.实践—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情景导入】
选择性必修一我们学习了稳态和调节,它立足于个体生命活动(稳态)的 调节,高一我们学习了分子与细胞,以及遗传和变异,这反映了生物学研 究的一个方向—微观方向,即:个体-细胞-分子,现代科技早已进入了分 子水平,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科技成果令人眼花缭乱, 叹为观止。体现了人类的聪明才智,改造自然能力让人不感相信,但科技 发展也让人担忧,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 !因为它也 带来一些潜在生态环境问题,这也是生物学研究的另外一个方向,宏观方 向,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最大生态系统—生物圈,生物圈不仅是其 他生物的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的家园,所以习主席才说,绿水青山才是金 山银山…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32张ppt)

SZ-LWH
目标一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目 录
CONTENTS
目标二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及其关系
目标三
课堂小结
SZ-LWH
SZ-LW一H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 种群密度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1)含义: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SZ-LWH
SZ-LW一H 、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3.确定样方
不同样方大小的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大小
样方1 样方2 样方3 样方4 样方5
种群密度 (株/m2)
0.3 m×0.3 m
0
0
0
0
0
0
0.6 m×0.6 m
0
0
0
1
0
0.56
1 m×1 m
0
0
1
1
0
0.40
1.5 m×1.5 m
0
1
2
1
0
0.36
N=
在被标记个体密集处被捕获
⑥标记物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活动,使其被再次捕获的机会增大
以上_①__②___③__④_估算吲等偏大, __⑤__⑥___估算值将偏小。
m =n
Mn m
SZ-LWH
SZ-LWH
核心●归纳
①标志物不能过分醒目; 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 生理活动; ③标志物不易脱落; ④标志个体需与未标志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 保证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 ⑤确保调查期间没有个体的出生入死;
2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任务一:为了研究某地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密度,研究人员随机选取了研究样地。
人教版(2019)生物 选择性必修二教案:1.1种群的数量特征

1.1种群的数量特征
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几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
分析种群数量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的数量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种群数量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2、难点:种群数量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三、教学过程:。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1种群的数量特征(共47张ppt)

取样的关键是要作到 ,不能参入主观因素
随机取样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5
3.计数原则
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正好在边界线上,应“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即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个体。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5
4.数据取舍
假设我们所调查的一块地里的蒲公英的分布比较均匀,10个小组各自统计的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
以上各组所报的数值中,经实际询问有1个组是不真实的。最可能是第_______组。
组别
1
2
3
4
5
6
7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2
1.定义:种群在_________或_______ _中的个体数。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
例:每立方米水体内非洲鲫鱼的数量。例:每立方米草地中蚯蚓的数量例: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是种群密度吗?
陆地
88.4只/hm2
88.4只
初次捕获并标志数(M)
个体总数(N)
重捕获的标志个体数(m)
再次捕获的个体数(n)
=
=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3
制定调查方案
实施调查方案
样方
样方大小
样方多少
取样方法
样方内计数
随机取样
根据调查对象的大小和密度适当调整,一般不小于1m2
边角上的个体,固定选两邻边和夹角进行计数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P3
4.估算法—标记重捕法
如何调查某区域内鸟的种群密度?
1.1 种群的数量特征
知识回顾——复习生命系统的层次
细胞
种群
微观
宏观
知识回顾——种群 P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种群的数量特征
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
1. 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种群。
2. 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3. 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
4. 调查种群密度可以采取逐个计数或估算的方法。
※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1. 逐个计数法
✓调查对象: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2.估算法
(1)样方法
✓调查对象:草地上蒲公英的密度,农田中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
✓方法步骤: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②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
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算值。
(2)标记重捕法
✓调查对象: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等。
✓方法步骤:
①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
环境。
①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
比例来估算种群密度。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
1.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
如鼠、蝗虫等。
2. 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三、迁入率和迁出率
1. 近些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对东北虎、东北豹等濒危动物的保护,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全面禁猎,禁止商业性采伐林木,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
随着环境的大大改善,东北豹逐渐回归、迁入我国东北地区。
2. 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四、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1. 种群的年龄结构: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 性别比例(又称性比)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种群密度有一定的影响。
(3)实例: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
五、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应用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是影响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密度。
2.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21.2,严重偏离了世界人口性别比例的正常值102~107。
对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例如,通过法律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等等。
六、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1. 调查对象的选取
(1)单子叶草本植物多为丛生或蔓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双子叶草本植物则易于辨别个体数目。
(2)单子叶植物的叶片一般呈条形或披针形,叶脉一般是平行脉;双子叶植物的叶脉一般是网状脉。
2. 样方的确定
(1)样方的大小一般以1m2的正方形为宜。
如果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扩大。
(2)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3)常用的取样方法是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