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看花的姿态迟子建①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
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
我刚好也在那里讲课,得以相识。
白先生初来青岛,可他似乎并没特别的兴致看风景,他喜欢呆在屋子里,请他出来参加活动时,他才会下楼。
天凉时,他披着一件大衣,天暖时,则是一件中式便服。
他闲闲的,淡淡的,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
②我曾经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文章中,他多次写到花和树。
王国祥离去了,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之枯死,花园荒芜了。
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为“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
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
③但他还是爱花的。
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那天我们去报告厅,路过一树又一树的樱花,他一再驻足观赏,叹息着:“太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怜惜的。
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宫去,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朝霞般鲜润的花朵。
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
”白先生走过去,大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芍药和牡丹虽然在花朵上相近,但叶片却是不一样的。
我仔细一看,哦,确实是牡丹。
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
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
那丛牡丹姿态灼灼,开得恰到好处,飘洒,浓艳,馥郁,蓬蓬勃勃的,没有一朵呈凋敝之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④今年的夏天酷热难当。
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
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的。
⑤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的诗集取下阅读。
愁予先生的诗,韵律优美,婉约惆怅。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哲理小文古代有一位得道的高僧,法力无边,能把阻挡自己行进的大山移动,令世人惊诧不已。
一日,有人问高僧:“如果把山移不过来,怎么办?”众人皆仰视倾听,高僧淡淡一笑:“____!”这是何等旷达乐观的姿态!其实,成功并非只有唯一的诠释,条条道路通罗马,偏拗地坚持只会无端地浪费时间,是过分的迂腐拘泥,调整一下心态和思路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态度决定高度,一条路走到黑摔得遍体鳞伤却不思变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白《长歌行》中有“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诗句,说一男子为等约会的女子,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也不愿离开约定的地点。
诚信精神固然可嘉,但失去了生命,纵然有美好的意愿又有什么意义?改变不了世界,那就要试着去改变自己,当前的社会依然遵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个人作为小气候不可能改变大环境,成功无坦途,但我们可先融入其中去适应它,再逐渐地去影响、改变它。
对于棘手的困难,台湾的成功实业家严长寿说:“怕它,就要研究它。
”对任何艰难险阻永不妥协,另辟蹊径,然后再竭尽全力求其完美,这才是成功人生的标记。
(1)结合上下文内容,补充第一段高僧淡淡一笑之后的内容。
众人皆仰视倾听,高僧淡淡一笑:“山不过来,我过去!”(2)选文结尾写道“对任何艰难险阻永不妥协,另辟蹊径,然后再竭尽全力求其完美,这才是成功人生的标记。
”小字同学对此深表认同。
小雯同学则认为,“成功人生的标记”的在于始终对自己的追求充满热情和期待。
你认为“成功人生的标记”是什么呢?请你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分析】分析:这是一篇哲理小散文。
文章讲了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成功的途径并非只有一种,条条道路通罗马。
态度决定高度,有时候要学会变通,改变不了世界,就要试着去改变自己。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二十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与答案一、寂静除夕夜(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
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
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
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
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
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
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
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

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共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味道①今年冬天特别冷,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
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
②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
”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撇撇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年轻人喜欢嚼口香糖,他们要谈恋爱、要应酬,得保持口气清新,他一个老头子嚼啥口香糖?”③听媳妇这么一说,李明觉得还真有点道理。
李明旁敲侧击地问父亲,是不是瞧上小区哪个老太太了,要不要帮忙牵个线。
父亲啐了李明一口,说:“瞎说啥?我一把年纪找什么老太太。
你妈走了十几年,要找早找了……”④父亲不承认,李明也没办法。
为了搞清楚父亲到底有没有找老太太,这天李明请了假,上班时间照常出门,下了楼,李明找了个能看到门洞的地方躲了起来。
没多大一会儿,父亲从门洞走了出来,扭头从绿化带的小道穿了过去,李明离得远,看不清,他只能跟了过去。
⑤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只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
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吗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吗……”中年妇女眼睛一翻,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父亲站了起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
”接着,父亲躬身收拾好布包,在小区里像没头苍蝇似的转来转去,转了半天,来到了小区垃圾存放点,李明也紧紧地跟了过去。
⑥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
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旱烟叶子!”只见父亲两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
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
父亲吸烟时的神情,就像贪吃的人在享受一顿饕餮大餐。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章节:[1-1-1]00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黄河的重量徐勋国①出黄陵,去壶口,想看看黄河。
②这一程有160多公里,车行两小时多一点。
穿行在黄土高原,远近一个个山坡、一眼眼窑洞闪过。
山对山,沟绕山,人隔着山头互相看得见,但要走到一起,得走上大半天。
陕北情歌唱得好:“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呀招一招手。
”这几句歌词,当是真实情境的写照。
③车驶入蜿蜒的晋陕大峡谷。
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长三十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两壁陡峭,犹如斧劈。
深褐的崖壁满是层层叠叠书页一般的横纹,这是一部厚重的天书——大地的历史、岩石的年轮。
侧望深壑,五六十米宽,河水清清,缓缓而泻;斜阳穿过山垭,洒落河东,点点金光。
④这是黄河?.....⑤这是黄河!.....⑥远远看见,两边大山之间,雪白的水柱挟带雨雾直冲云天。
那是壶口!⑦早已从影视里看过无数遍壶口瀑布:奔腾咆哮,浊浪滔天。
泥黄、汹涌,已深深嵌在心里。
⑧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
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碎石如斗,沟沟坎坎积了一泓泓浑水。
右边是深渊,水声隆隆。
迎着冲天水柱和阵阵雨雾,我们跳着蹦着,越过巨石,绕过水洼。
再往上走,沙洲尽头,壮阔的黄河扑面入怀。
⑨这是壶口,黄河的中游。
这里,黄河二百多米宽的河面,像一幅绢帛立轴,从巍峨的大山上铺展下来。
浅处,碧波把青山映在画里,让人产生一种走进画境的冲动。
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
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黄河,我来了!”回想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曾有过九次坐车越过黄河,都只是张望一下浑浊的河水,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它。
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
⑩回身,但见连着崖壁,一方巨石突兀,直抵河心。
壮阔的河面因它而突然收缩,巨石底下几乎掏空,汹涌的激流还在摔打、磨蚀、撕咬,激起阵阵几丈高的雪白水柱。
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在烈日和暴雨下老舍①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一点风也没有。
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②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③祥子有些胆怯了。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从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
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
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
一跑,就喘不上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
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
④坐下了好久,他心里腻烦了。
既不敢出去,又没事可作,他觉得天气仿佛成心跟他过不去。
想出去,可是腿真懒得动,身上非常软,好像洗澡没洗痛快那样,汗虽然出了不少,心里还是不舒畅。
⑤一阵风过去,天暗起来。
北面的天边出现了墨似的乌云。
祥子把车停住,上了雨布,他晓得夏天的雨就要来了。
⑥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起,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了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⑦祥子的衣服早已湿透。
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他像要立定在水里,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
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茫茫地觉得心有点热气,耳边有一片雨声。
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
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防弹衣①儿子去买菜了,一个多小时还没回来。
②妻子开始埋怨我了,说,锻炼孩子,也不是这个法子啊?十一二岁的孩子,能独自买菜吗?去那个菜市场,要穿过一条车来车往的马路,况且,外面的雨下得哗哗的,瓢泼一般。
③起初,我对妻子的话不以为意,琢磨了一会,竟也有了担心,而且这担心随着琢磨的深入愈来愈烈。
终于,我坐不住了,关掉电视,拿把雨伞,匆匆下了楼。
④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盏茶的工夫,终于来到菜市场。
收好雨伞一回头,发现妻子也跟了来,她在家里放心不下。
⑤可能是下雨的原因,平时人山人海的菜市场,今天竟然冷冷清清,买菜的比卖菜的人还少。
在靠近肉市的水果摊前,我们发现了儿子,要不是我把食指竖在嘴前,妻子肯定会大叫起来。
儿子很狼狈,身上满是泥水,显然在路上滑倒过。
不知为什么,他蹲在过道上,正在捡拾橘子。
他的前面,是散落一地的黄橘,有些橘子已经烂了,白色的地板上粘有星星点点的黄色汁液,不远处还有个蓝色的塑料筐,倒扣在地上。
我牵着妻子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⑥”小家伙,这筐橘子就是你撞倒的。
眼睛长哪儿去了?走路怎么这样莽撞!”声音来自苹果、橘子、香蕉等围成的半圆形摊位内,里面站着一位穿着蓝色围裙的中年男人,年纪约摸三十一二岁,中等身材,四方脸庞,可能是卖水果需要熬夜的原因,眼袋很大,眼圈略微发黑。
白衬衫的领口微微敞开,袖口撸到手臂中间,露出古铜色的皮肤,他双手按在摊位上,伸着脖子,瞪着通红的眼睛冲儿子吼道。
⑦“叔叔,真不是我撞倒的,我根本就没碰到橘子筐,我经过的时候,它恰巧歪倒了。
”儿子说。
⑧”不是你撞倒的,那你干吗捡拾啊?”⑨“我是帮你啊。
”儿子站了起来,他不想继续捡拾橘子了。
⑩”橘子难道长腿了?它自己会跑到地上吗?你这个小家伙不但很笨,而且还很不诚实。
”⑪妻子有点沉不住气了,想过去和胖男人争论,被我一把拉住。
她疑惑地看着我,似乎觉得我太窝囊。
我压低声音解释说:“小孩顺风顺水的长大,承受能力会很差,遇到点委屈和挫折便会受不了。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答案20篇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含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团佚名①家乡湖州小镇的新年总是丰润的。
家家户户、邻里邻坊早早备起了琳琅满目的年货,爆鱼、粉蒸肉、猪头糕、腊鸡……阿姆(祖母)用她的一双巧手,硬是将碗橱变成了“美食柜”,将阳台变成了“腊肉铺”。
小时候,我最喜下雪了。
每每天空飘起雪花,横陈的枝丫、青黑的屋瓦、蜿蜒的小路已然银装素裹。
屋顶的烟囱炊烟袅袅,屋内的阿姆撸起袖管,在为全家人制作一种特别的美食—汤团。
②在家乡,素有“冬至团子年节糕,清明粽子稳牢牢”的说法。
曾几何时,冬至吃团子成了我家的保留“节目”,一直延续到正月。
团者,圆而大也。
有别于我们在元宵节吃的汤圆,汤团的个头足有小孩的拳头般大,是名正言顺的汤圆“金刚版”。
年幼稚嫩的我曾将它称之为“团子”,汤团和团子除了汤煮和清蒸这一吃法上的差异外,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汤团是用水磨粉经过成百上千次揉捏制成皮子,因而显得更加香软细腻。
在我看来,诸如吃青团子、白团子,真正欠缺的是汤团的“灵魂”—汤料的加持。
③记忆中,阿爹(祖父)坐在土灶前,手持铁钳在灶膛里拨弄着,时不时地往里边添加柴火。
一团团火焰撺掇着,映着阿爹的脸庞红艳艳的,映着整个屋子暖烘烘的,更映着一家人的心田乐滋滋的。
锅子里,不停地发出“咕噜咕噜”水煮开的声响。
最爱打雪仗的我,早已丢下手中的雪团,围在锅前,等待舌尖上的美味。
“吃汤团喽!”阿姆一声吆喝,掀起锅盖,一个个滚圆可爱的汤团浮出水面。
扑鼻而来的香味,引得我直咽口水。
吃大汤团,我自然要吃三个的。
阿姆担心我吃坏肚子,只允许我吃两个。
只见那静静躺在大碗里的汤团,露出汤面半个身子,晶莹白润,透着白玉般的光泽。
吃汤团是离不开汤的。
经过十几分钟的熬煮,汤水悄然变成了乳白色。
阿姆曾不止一次将我揽入怀里,指着大碗说:“做人呵,也要跟这汤一样,一团清白!”“一团清白”四个字,就这样流淌进我懵懂的心田……④关于汤团的吃法,我自幼便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攻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20篇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味道①今年冬天特别冷,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
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
②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
”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撇撇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年轻人喜欢嚼口香糖,他们要谈恋爱、要应酬,得保持口气清新,他一个老头子嚼啥口香糖?”③听媳妇这么一说,李明觉得还真有点道理。
李明旁敲侧击地问父亲,是不是瞧上小区哪个老太太了,要不要帮忙牵个线。
父亲啐了李明一口,说:“瞎说啥?我一把年纪找什么老太太。
你妈走了十几年,要找早找了……”④父亲不承认,李明也没办法。
为了搞清楚父亲到底有没有找老太太,这天李明请了假,上班时间照常出门,下了楼,李明找了个能看到门洞的地方躲了起来。
没多大一会儿,父亲从门洞走了出来,扭头从绿化带的小道穿了过去,李明离得远,看不清,他只能跟了过去。
⑤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只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
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吗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吗……”中年妇女眼睛一翻,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父亲站了起来,尴尬地说:“不好意思,我不是故意吓唬你的。
”接着,父亲躬身收拾好布包,在小区里像没头苍蝇似的转来转去,转了半天,来到了小区垃圾存放点,李明也紧紧地跟了过去。
⑥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
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旱烟叶子!”只见父亲两只手飞快地搓了起来,很快把烟叶搓成了烟棒,用舌头把烟叶边舔了一遍,然后又搓了搓,把两头不整齐的地方用手掐掉。
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
父亲吸烟时的神情,就像贪吃的人在享受一顿饕餮大餐。
父亲把一根烟抽得快烫到手了,这才心满意足地收起布包。
⑦就在父亲想起身时,一包垃圾从天而降,砸在父亲身上。
原来是一个骑电动车的小年轻,拎着包垃圾看也没看就远远地扔了过来,砸到了父亲。
垃圾袋散开了,父亲身上被撒了一身的瓜子壳、橘子皮……父亲手忙脚乱地拍打衣裤,接着他低下头,不断地在衣袖上嗅来嗅去。
李明这才明白,父亲是在扑打身上的早烟味。
⑧拍了半天身子,父亲又从身上掏出口香糖,倒了两粒,嚼了起来,时不时往手上吐口气,放在鼻子底下嗅一嗅。
⑨看到这里,李明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曾经告诉父亲:“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千万别在家里抽烟。
”从那以后,李明再也没闻到过父亲身上有烟味,他以为父亲戒烟了,可没想到……李明在心里反省:父亲从不干涉自己和媳妇的生活,只想抽根烟,自己也不允许;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⑩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阿明,过几天,爸想回老家。
你说今年冬天冷,其实也没多冷,你小时候,天比这冷多了,那时候,房檐上的冰溜子一个冬天都化不了……”⑪李明把头扭到一边,揉了揉眼睛,说不出话来。
睡觉前,李明把今天的发现告诉杨芳,她沉默了。
⑫第二天傍晚,父亲说是要“散步”,拎着他的布包又要出门。
杨芳叫住了他,关切地说:“爸,你今天就别出门了,外面天气大冷了。
”父亲听了这话,眼睛里闪过一丝失落。
⑬谁知杨芳把父亲拉到了家里那个放杂物的小房间,推开门,对父亲说:“爸,我们给这间房装了排气扇,以后你抽烟呀,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出门了……”李明也笑眯眯地望着父亲,把一张写有“抽烟室”的纸片,贴到了门上。
⑭父亲愣住了,他眨眨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知道儿媳妇不喜欢烟味,也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
我尽量少抽,实在憋不住了,就来这‘抽烟室’过过瘾!”⑮自从有了抽烟室,父亲再没有说过要回乡下了。
⑯偶尔,李明会闻到父亲身上有一股淡淡的烟味,总觉得特别安心。
他想起小时候,自己骑在父亲肩头,就能闻到这股淡淡的烟味,这是父亲的味道呀……(选自《青年文摘》)(1)文中对父亲有几次误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选文第⑥段划线句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给选文第⑪段划线句补写一段心理活动。
50字左右。
(4)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5)分析选文标题“父亲的味道”的作用。
(6)选出下列选项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A.文中通过记叙父亲抽烟的风波,意在告诉读者,作为儿女要关注父母的晚年生活。
B.第⑩段父亲说的话是因为他想家了,想赶紧回去。
C.文中李明的媳妇杨芳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D.文章的结尾照应了标题,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分析】本文以“父亲的味道”为线索,记叙了对父亲的几次误会:看到父亲每天身上收拾的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嚼口香糖,儿媳妇杨芳就认为,父亲找了新老伴儿;父亲去到小道一头的拐角处蹲着准备抽烟,一个中年妇女认为她没在干好事儿;父亲在小区垃圾桶旁蹲着抽烟,被一包垃圾洒了一身的瓜子壳,橘子皮,父亲手忙脚乱拍打一阵,李明误认为他是在拍打垃圾。
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表达了“我”对父爱的赞美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②段“有一天,媳妇杨芳偷偷地告诉李明:‘你爸可能找新老伴儿了’李明诧异地说:‘怎么可能?你看见了’杨芳撇撇嘴,说:‘你不见他最近身上总是收拾得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口里还嚼个口香糖?年轻人喜欢嚼口香糖,他们要谈恋爱要应酬,得保持口气清新,他一个老头子嚼啥口香糖’”,归纳答案:看到父亲每天身上收拾的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嚼口香糖,儿媳妇杨芳就认为,父亲找了新老伴儿;结合第⑤段“小道那一头是一个拐角,见父亲蹲在拐角处,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
父亲刚想打开地上的布包,一个拐弯过来的中年妇女嚷了起来:你这老头,蹲在这儿干吗呢?吓我一跳!父亲讪讪地笑了,说:‘没,没干吗……’中年妇女眼睛一大声说道:‘鬼鬼祟祟的,一看就没在干好事儿’”,归纳答案:父亲去到小道一头的拐角处蹲着准备抽烟,一个中年妇女认为她没在干好事儿;结合第⑥段“一切规整好了,他把烟棒含在嘴里,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第⑦段就在父亲想起身时,一包垃圾从天而降。
垃圾袋散开了,父亲身上被撒了一身的瓜子壳……父亲手忙脚乱地拍打衣裤,接着他低下头,不断地在衣袖上嗅来嗅去。
李明这才明白,父亲是在扑打身上的早烟味”,归纳答案:父亲在小区垃圾桶旁蹲着抽烟,被一包垃圾洒了一身的瓜子壳,橘子皮,父亲手忙脚乱拍打一阵,李明误认为他是在拍打垃圾。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搓、掐掉、含、点着火,使劲地抽了起来”,这是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卷烟动作的熟练。
突出父亲爱抽烟的特点。
结合第⑨段“看到这里,李明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曾经告诉父亲: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千万别在家里抽烟”,表现父亲不想在家里抽烟影响孩子的心理,突出父爱的伟大。
(3)本题考查心理活动揣摩。
结合第⑪段“李明把头扭到一边,揉了揉眼睛,说不出话来”,可见李明觉得愧对父亲,对不起父亲。
结合“她沉默了”,再结合第⑫段“杨芳叫住了他,关切地说:爸,你今天就别出门了,外面天气大冷了”,第⑬段“爸,我们给这间房装了排气扇,以后你抽烟呀,再也不用偷偷摸摸地出门了”可见儿媳妇也觉得对不起父亲。
所以,拟写答案时突出理解父亲的行为、觉得对不起父亲,并且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示例:父亲啊,你为了不影响我们,为照顾子女的生活习惯,不顾天冷,天天外出抽烟,我们真是对不起你呀。
您的善解人意真是让我无地自容,请原谅我们吧。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
结合第⑥段“父亲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蹲下来,掏出布包打开来,从布包里拿出了一张叶子。
李明差点喊了出来:是旱烟叶子”,可见父亲喜欢抽烟;结合第①段“今年冬天特别冷,李明打算把父亲从乡下接进城过冬。
父亲来了,和李明夫妻俩处得也还不错”,可见父亲朴实善良;结合父亲外出抽烟,可见处处为孩子着想;结合第⑨段“他管经告诉父亲: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千万别在家里抽烟”可见父亲外出抽烟是因为能体谅家人,能体现父亲善解人意;结合第⑩段“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阿明,过几天,想回老家。
你说今年冬天冷,其实也没多冷’”,可见父亲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他想回乡下去。
这是爱孩子的表现。
(5)本题考查题目作用分析。
父亲为了不影响家人,通过到外面抽烟,掸烟味,吃口香糖的办法掩饰烟味,父亲的这些行为体现了父爱的伟大,从而表达了“我”对父爱的赞美之情,点明和主旨;文围绕烟味展开行文,所以题目是文章的线索;“父亲的烟味”会让人联想烟味背后的故事,所以标题新颖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
ACD.正确;B.有误,结合第⑩段“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说:‘阿明,过几天,爸想回老家。
你说今年冬天冷,其实也没多冷’”,可见父亲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他想回乡下去。
这是爱孩子的表现。
并非想家。
故选:B。
答案:(1)看到父亲每天身上收拾的利利索索,牙也刷得勤,动不动嚼口香糖,儿媳妇杨芳就认为,父亲找了新老伴儿;父亲去到小道一头的拐角处蹲着准备抽烟,一个中年妇女认为她没在干好事儿;父亲在小区垃圾桶旁蹲着抽烟,被一包垃圾洒了一身的瓜子壳,橘子皮,父亲手忙脚乱拍打一阵,李明误认为他是在拍打垃圾。
(2)动作描写。
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准确传神地写出父亲卷烟动作的熟练,突出父亲爱抽烟的特点。
表现父亲不想在家里抽烟影响孩子的心理,突出父爱的伟大。
(3)示例:父亲啊,我终于明白了,你为什么总夹个布包外出了。
我真不该跟你说“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儿,千万别在家里抽烟”那样的话。
父亲,对不起!(4)喜欢抽烟:父亲每天假装出去散步,其实是找地方抽烟。
朴实善良:跟李明夫妻俩相处得很好,处处为孩子着想。
善解人意:儿子说儿媳妇不喜欢闻烟味儿,父亲就不在家里抽烟。
爱孩子:为了不给孩子添麻烦,他想回乡下去。
(5)父亲的味道既指父亲身.上淡淡的烟味儿,也指父亲体谅理解孩子的爱的味道。
表达了“我”对父爱的赞美之情。
含蓄的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充当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新颖生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B【点评】人物形象分析的答题方法:1、结合对人物描写的分析。
人物描写细分为: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结合人物所做的事。
3、关注作者对人物的评价,褒贬应与作者一致。
4、概括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本着全面、客观的原则。
在概括人物性格时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尽量用到三个以上,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概括。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草有本心彭根成①春天里,我最喜爱的就是小草。
出去散步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丛丛青草,我都禁不住俯下身观察它的模样,嗅它散发的清香,赞叹它的生机与旺盛。
就是这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小草,也有人们难知难懂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