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文献综述

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文献综述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文献综述作者:刘亚飞0990202035一、行政体制改革的定义行政体制改革是国家行政机关为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变化,提高行政效率,对其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调整和优化的过程.(摘自《“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从制度变迁视阈看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作者:方堃、杨毅2006年9月)二、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史1、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七次行政体制改革。

按照经济体制改革逻辑,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路径大致可以划分为调试、转型和创新三个阶段。

调试阶段为1952年、1958年和1960年三次.转型阶段为1982年、1988年和1993年三次。

创新阶段是1998年开始的最大一次改革,被称为“第七次革命”。

(摘自《“路径依赖”与“范式转换”——从制度变迁视阈看当代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作者:方堃、杨毅2006年9月)2、从建国到现在, 已经过去了的机构改革有六次,加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共七次.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从1998 年开始, 舆论称之为“第七次革命"。

总起来看, 以前的六次行政机构改革尽管力度各不相同,裁员、缩编和机构撤并情况不大一样, 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那些改革不是旨在通过精简机构和裁减人员来达到调整行政机构整体功能和职能的过程,而仅仅停留在对机构和人员数量的简单减少上, 人们称之为“机械式”改革。

因为没有改革政府运行机制和职能, 因而就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和“越精简越膨胀”的逆向恶性循环现象。

(摘自《“第七次革命":政府机构改革进展态势及问题》作者:张湛彬2000年7月)三、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1、第一,目标明确。

改革瞄准为“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第二,重点突出.强调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第三,程序规范.融入依法治国理念,制定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关于地方机构改革的意见》等法律文件。

2024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总结

2024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总结

2024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总结____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总结引言本篇毕业论文旨在研究____年行政管理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关键问题,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证研究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和改进建议,为行政管理领域的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行政管理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政府机构的运行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行政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政府机构的腐败问题、公共服务的滞后和创新能力的不足等。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____年行政管理领域的新问题和趋势,以探讨未来的改进方向。

二、文献综述在对相关文献的综述中,本文发现了一些与____年行政管理相关的重要问题和趋势。

首先,政府机构的数据驱动决策能力成为研究的热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开始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决策分析和政策制定。

其次,政府机构的效率和透明度成为关注的焦点。

公众对政府机构的运行效率和行为透明度有着越来越高的期望,因此,提升政府机构的绩效和加强信息公开成为重要任务。

此外,创新和协同治理也是行政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政府机构需要提升创新能力,同时积极与社会各界进行协同合作。

三、实证研究通过对实证研究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关于____年行政管理的重要结论。

首先,政府机构应加强数据驱动决策能力的建设。

政府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规范,培养专业人才,并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数据驱动决策的应用。

其次,提升政府机构的效率和透明度是当务之急。

政府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作流程,增加信息公开和参与机制,提高公众满意度和信任度。

最后,政府机构应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协同治理的实践。

政府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创新激励机制和合作平台,积极吸纳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推动政府与社会的深度互动。

四、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对____年行政管理领域的改进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综述:从历史到现状

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综述:从历史到现状

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综述:从历史到现状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综述:从历史到现状2023年,随着全球数字化的不断推进,行政管理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如此快速的发展与变化中,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相关的参考文献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历史到现状来梳理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的发展与变化。

一、历史回顾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其文献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500年斯巴达塔利斯所著的《国家原则》。

但是,对于真正意义上的行政管理参考文献,则要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

当时,约翰·洛克(John Locke)提出了“理性主义”的思想,主张政府应该遵循理性的规则来管理公共事务。

他所著的《政府论》中,阐述了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被视为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奠基之作。

18世纪,德国的、法国的和美国的行政管理理论先后诞生。

其中,普鲁士的弗里德里希一世(Frederick the Great)提倡中央集权,高度重视行政管理组织体系建设,他的治理思想成为德国行政管理思想的基石;同时,蒙台域的蒙特斯基(Baron de Montesquieu)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强调政治权力的制衡,进一步规范了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与权力;同时,美国的领袖们为了防止政府的腐败和滥权,特别是在权力分配和对个人自由保障方面,创建了美国共和制。

以上理论都在各自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管理的兴起,行政管理理论逐渐由管理学的一部分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其中以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顾拜旦(Lyndall Urwick)、特勒(Chester I. Barnard)等人为代表的管理学家在行政管理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也成为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的重要来源。

二、现状分析当前,行政管理参考文献的种类与数量相较于历史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资源,从而推动了行政管理文献的全球化和数字化。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综述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综述□王团李林【内容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协调,对我国来说意义重大。

本文首先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初步的定义,纵向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的行政体制改革历程,然后横向分析了西方国家的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理论,随之分析了我国当前政府体制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和进行体制改革的动因,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对策和目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行政体制;发展历程;目标定位【作者简介】王团(1988.1 ),男,河南郑州人;广东海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李林(1963.3 ),男,山东汶上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关于行政体制定义的研究关于行政体制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的解释见仁见智,综观其界定,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种学说:(一)边界说。

有学者认为,行政体制是相对于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而言,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政府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各种制度的总结。

[1](二)权力说。

有学者认为行政体制是指行政权力物化的结果,是合理划分行政权力、优化行政组织结构、健全行政制度和理顺行政关系的活动,[2]是政府系统内进行权力机构设置和运行的一种机制。

[3]也有学者认为是国家行政系统的权力划分等方面的关系模式,其核心是行政权力的划分和行政职能的配置。

[4](三)关系说。

有学者十分明确地指出行政体制是一种行政关系[5],是行政关系的调整和安排。

[6](四)结构说。

有学者基于张康之在对行政体系进行解读时将行政体系划分为客观结构、主观结构和价值结构[7],认为行政体制也适用于这三种结构。

二、关于行政体制发展的横向对比研究(一)当代西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各国开始了一场以摈弃官僚制为突破口,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新公共管理改革大量采用工商企业的管理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顾客和结果为导向对政府组织进行全面再造,从而实现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改革目标。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全文)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全文)

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全文)摘要:本文以行政管理学为研究对象,从理论框架、实践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

通过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梳理,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本文还对我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管理在国家和地方治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行政效率低下、行政成本过高等。

因此,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行政管理学的系统研究,揭示其基本概念、核心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我国行政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我国行政管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对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核心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并结合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第二章行政管理学的基本概念2.1 行政管理的定义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国家职能,依法对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服务的活动。

2.2 行政管理学的内涵行政管理学是研究行政管理的规律、方法和技巧的科学,主要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职能、行政过程、行政决策、行政监督等方面。

第三章行政管理学的核心理论3.1 行政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主要研究行政组织的结构、功能、运行机制等方面,包括韦伯的官僚制理论、西蒙的组织决策理论等。

3.2 行政职能理论行政职能理论主要研究行政职能的内涵、分类、特点等方面,包括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理论、古立克的行政过程理论等。

3.3 行政过程理论行政过程理论主要研究行政过程的阶段、环节、方法等方面,包括怀特的行政行为理论、罗斯福的行政程序理论等。

关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献综述

关于现代国家治理的文献综述近年来,现代国家治理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复杂化,各国政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对现代国家治理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文献。

本文将就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些重要文献进行综述和总结。

首先,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政府与市民社会的关系。

在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中,政府通常是权力的集中者,而市民社会则被动地接受政府的决策和管理。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市民社会逐渐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The New Public Governance: Emerging Perspectives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Public Governance》一书对这一转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新公共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政府应当更加关注市民社会的需求和意见,与市民社会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理。

这种基于合作与协商的治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政府的效能和市民的参与。

其次,现代国家治理还需要面对全球性挑战和跨国问题。

《Global Governance: Why What Whither》一书深入探讨了全球治理的难题和前景。

作者指出,全球化给国家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已经超越了单个国家的能力范围,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因此,全球治理需要建立在多边主义基础上,通过国际组织和跨国合作机制来解决全球性问题。

只有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协调和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全球性挑战。

另外,现代国家治理还需要关注公共管理的创新和发展。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一书详细论述了公共管理的演变和转型。

传统的公共管理模式注重行政效能和规范性,而现代公共管理则更加注重公民参与和社会责任。

作者认为,公共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借鉴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服务的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600字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概述Santanu Mitra, Bikki Jaggi, and Talal Al-Hayale(2017)利用Compustat北美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的数据,建立了2006年至2012年期间的一阶自回归模型。

研究发现,顾客与员工对财务绩效的影响受第三方审阅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有效内部控制的影响,同时,第三方审阅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及有效内部控制使得财务绩效能够长久存在。

[1]Dr.Marus Eton(2020)研究了内部控制系统对于预算执行的影响,研究表明卡巴拉地区政府内部控制对于内部风险防范和和腐败管理的作用较弱,建议地方政府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系统,提高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敏感性,以确保遵守现有控制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欺诈或腐败[2]。

2国内研究概述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研究相比于国外,开展得较晚,但至今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国内关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研究可以划分以下几种模式,目标导向评价模式:陈艳(2015)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在掌握公共权力的情况下,应通过目标的控制程度进行评价,由此她设计构建了一套内部控制评价体系[3]。

要素导向评价模式:俞园芳(2014)基于COSO框架建立了一以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模式,其中包括目标层指标、标准层指标、指标层指标[4]。

陈文川(2015)构建一个包括八个方面的针对政府部门的评价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内部控制的中的体现[5]。

基于整合观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唐大鹏(2015)整合了以上两种评价模式,并提出基于整合观的评价模式,他认为两者的整合对于评价对象以及利益主体都有更为重要的意义[6]。

卜婷(2018)基于对目标要素的整合模式从目标评价、总体层面和业务层面,结合具体对象进行模型建立,构建评价体系[7]。

相比于国外,我国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开展得较晚,但目前来看,我国也已经开展了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

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研究背景、意义及文献综述1.研究的背景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化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一方面,城市人口的增加、外来务工人口的涌入、城市环境的破坏等都给城市管理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另一方面,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还不够完善,导致现实中出现较多问题。

与发达国家较高的城市化水平相比,我国的城化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城市管理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与机遇,我国当下城市管理和执法系统的建设,还处在发展而有待逐渐完善的阶段。

2.研究的意义研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关问题,需要分析其中的问题所在及矛盾点。

通过研究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矛盾,分析其根源和本质,有利于把握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及其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较为可行的有益对策。

再者,一方面,从宏观上有利于我国整体城市的发展,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的政策方针;另一方面,从微观上则有利于城市管理内涵的发展,最终有助于促进一个城市的整体竞争力及其生活品质的改善。

3、文献综述3.1国外文献美国有专门的法律《纽约市摊贩管理条例》和《摊贩保护第一修正案》,对城市管理方面明确规定了相关内容。

例如,从法源上,美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相关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执法程序,为其依法行政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而能有效缓解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这样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具有较好、充分的执行力,而对美国城市发展有极大的益处。

另一方面,美国的法律规定,也积极鼓励公众参与其中,从而也极大提升城市的民主管理机制,而在一定意义上落实了“当家作主”的理念。

再者,我们的邻近国家新加坡,也因其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方面有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强大的民众支持以及相对严格的罚款体系,从而能较好地对城市管理进行执法,从而也使其成为众多国家的效仿对象。

3.2国内文献客观来说,由于我国当下的城市管理和执法水平相对较低,在一些城管执法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管理文献综述
行政管理文献综述是对行政管理领域内已发表研究成果的整理与评析。

这一领域的研究通常关注于政府组织的管理实践、政策制定过程、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行政效率和效能的提升。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学者们会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比如新公共管理(NPM)、治理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等,来探讨行政管理的多元化问题。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创新、政府透明度和问责制等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文献综述不仅总结了现有研究的共识和分歧,还指出了未来研究可能的方向。

例如,当前的研究可能集中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政府服务质量,或者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跨域治理。

此外,对于公共行政伦理、领导力发展、以及多元文化管理等议题的探讨也日益增多。

通过对行政管理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该领域内的研究正朝着更加综合、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更加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结合,以期为公共管理的实际问题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