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例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为例齐振远;张晗蕊;王凯【摘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中小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支撑体系,是推动区域化整体发展的根本保障.本文通过对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思路与发展趋势的总结分析,就强化和深入政府在平台建设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推进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企业化运营、彰显平台在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的核心支撑作用作了初步探索.【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5(028)019【总页数】4页(P14-17)【关键词】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政府主导;企业化运营;光谷生物城【作者】齐振远;张晗蕊;王凯【作者单位】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1;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08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基于开放性和资源共享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检测分析、设备共享等产业共性技术服务的机构,是集合社会技术服务资源、弥补中小企业单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重要路径和基础性工程,也是产业内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建设由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组织等多元主体投入、市场化机制运作、面向社会开放、服务中小企业、研究开发产业共性与关键性技术、提高本地区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高层人才聚集度、研发设备先进性、政策支持力度、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等方面从分散竞争走向协同联合的必经之路。
1 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建设思路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09年,位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光谷生物城),是由湖北省委省政府整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单位优势资源组建而成,主要从事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开发、专业服务和成果转化,为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提供技术支撑,为光谷生物城和湖北省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是湖北武汉生物产业的中央研究院。
美国顶尖医疗科研机构实践对构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启示

美国顶尖医疗科研机构实践对构建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国家技术
创新中心的启示
李明穗;王卓然;程晟;杨俊涛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24(21)9
【摘要】截至2023年9月,我国成立3家综合类及21家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生物医药领域,仅有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动物模型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顶尖医疗研究机构支持医学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具体实践,针对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类创新中心缺乏独立规划、组织运营模式处于探索阶段、孵化初创企业和产出创新成果能力仍需强化等问题,提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各类创新中心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制度保障,建立多渠道筹资投入机制,赋予战略科学家充分学术自主权的建议。
【总页数】5页(P205-208)
【作者】李明穗;王卓然;程晟;杨俊涛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规划发展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浅谈美国政府绩效法与国家科研机构兼论对我国科技政策的启示
2.融通创新模式及其支撑体系构建
——荷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对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启示3.生物医药领域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的启示4.国外顶尖国家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经验与启示5.国家科研机构推进开放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与启示--以美国航空航天局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促进中医药行业科研成果转化实施方案

促进中医药行业科研成果转化实施方案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遵循辨证论治原创思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推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中医药发展成果惠及人民,以维护人民健康和人人享有中医药健康服务为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高质量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坚持遵循发展规律。
遵循中医药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律,遵循辨证论治原创思维,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深入发掘中医药精华,推进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
找准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改革完善中医药发展体制机制,细化完善中医药发展措施,统筹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中医药发展水平。
坚持统筹协调推进。
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统筹中西医协调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提升中西医结合能力,促进优势互补。
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各领域各环节,不断增强中医药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全面深化中医药改革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中医医疗机构、特色人才、临床疗效、科研成果等评价体系。
常态化开展三级和二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加大对考核结果的应用。
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职称评审标准,建立中医药优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省、州市、县级名中医评选制度。
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的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和各级名中医评选的主要评价内容。
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评选中,探索中医药人才计划单列、单独评价。
研究优化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探索制定符合中医药规律的评价指标。
突出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求,探索建立科技部门与卫生健康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管理机制。
中医药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评审单列并采取同行评议方式。
27178514_以科学思维_领军转化医学——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抗体工程高级专家李翀

2022年5月 科学中国人 25以科学思维 领军转化医学——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抗体工程高级专家李翀 王 芳 户 万北京燕山南麓,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的怀柔科学城中,李翀创建的中科健兰集团(以下简称“中科健兰”)在这里诞生和发展。
2018年,在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怀柔科学城科技创新专项”的支持下,中科健兰依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医学组织样本数据库,深入开展基础医学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
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在李翀的带领下,中科健兰通过一系列的医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秉承让科学问题“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医学转化理念,构建从科研理论到成果创新的高效传导迭代循环新模式,为中国转化医学践行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创新之路。
4年来,无数次深夜复盘和推演,也让李翀从一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抗体工程高级专家成长为集科研、临床、管理、运营于一身的大型科学集团董事长,成为跨领域的中国转化医学领军者。
科研导师: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用科学的方法引领科技成果转化,是李翀有别于企业经营者、科技工作者和行政管理者的独特思维。
在李翀看来,科学研究、产业落地、临床应用之间存在着现实脱节,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再用实践检验理论,才能弥合差距、实现共赢。
在医学领域,李翀发现临床专家和科学家的思维完全不一样。
“科学家喜欢简单问题复杂化,一个问题出现了,要提出科学假说、探究发生机理、剖析致病机制,不断进行发问和求证,这是科学家看待问题的方式。
”而临床专家刚好相反,“在与临床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临床专家喜欢复杂问题简单化。
他们更看重结果是否有用,是否能治病,对患者来说有多大的好处,这是他们更看重的地方。
”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差距,李翀和他的团队作为科研“国家队”的一分子,通过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指导临床机构进行基础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启了多个研究计划,让科学问题从临床研究中来、到临床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解决重大临床问题,解释重要生理意义。
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

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摘要:尽管中国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已逐步形成体系,但通过查阅文献,结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际情况,研究发现,现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转化质量较低。
分析了公立医院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探讨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途径,促进其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总结了公立医院等医疗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的经验,梳理总结了我国医疗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特点和内涵,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和症结,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科技成果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药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对策1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1.1有效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多年来,三级医院和其他科研机构一样,一直受到“四只”评论导向的伤害。
在项目立项、产品研发、项目验收、科研评议、自主创新等阶段,产业链需求导向性较差,研发成熟度不足,技术成熟度较低,销售市场和产业链应用相对有限,导致提供的合理业绩不足。
1.2成果转化体系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系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效益的主要保障。
众所周知,三级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许多科研模块没有建立研发、专利运营服务项目等关键子系统,严重制约了成果转化的高效性和经济效益。
1.3成果转化团队建设落后一支系统性较强的人才队伍是确保医药科技成果与销售市场准确对接的重要保障。
现阶段,前三名医院缺乏既了解医药科研规律又了解市场需求的优秀转化人才。
即使一些医院诊所设立了专业转化部门,也无法合理地为医院诊所和科技人员提供高质量的成果转化服务,其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
1.4成果转化取得的资产难以使用如果公司按照技术转让的方式一次性订购三级医院的科技成果,那么在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就等于把所有的可变性风险都压在了自己身上,这让公司在三级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面前感到恐惧。
上海知名转化医学中心,你知道几个

上海知名转化医学中心,你知道几个?2 0 1 4 年终盘点8上海知名转化医学中心导读在今年的10月份,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在瑞金医院正式揭牌成立,转化医学网有幸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时间的脚步即将走过2014年,转化医学网对上海的转化医学中心进行了盘点,结果显示:交大、复旦和同济三大系加起来占据了上海转化医学中心的半壁江山,二军大设立的转化医学研究院也颇具特色,下面是详细情况:1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依托于瑞金医院,是为数不多的国家级转化医学中心之一。
2013年11月获得建设批复,2014年10月建成并正式运营,整体投资10个亿,中心主任为陈赛娟院士。
同期它将整合上海交大、复旦、二军大、中科院等上海高校、附属医院,以及科研院所、生物医药企业等开展临床难题联合攻关,推进技术转化应用进程。
首轮将重点建设肿瘤、代谢病、心血管疾病的三大技术平台。
上海国家转化医学中心将有4个姐妹机构,分别是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疑难病研究中心、第四军医大学分子医学研究中心和华西医院再生医学中心。
同期,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成立,陈赛娟院士任理事长,基金会支持具创新性的转化医学研究项目,重点支持领域为肿瘤、代谢性、心脑血管、感染与免疫性疾病。
2中国-哈佛医学院转化医学联合中心依托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成立于2012年5月10号;四大依托机构将共同开展癌症、糖尿病和免疫性疾病等疾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并组建跨机构、跨学科的协作团队进行转化医学研究以提高对上述重大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认识。
3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医学转化基地2009年11月18日在上海解放军四五五医院正式成立,由国家干细胞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韩忠朝院士领衔,王振义等8名中外院士组成专家委员会。
?4转化医学合作中心依托于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国家化合物样品库和美国(PerkinElmer)珀金埃尔默公司,成立于2013年4月9日,中美双方将在个性化药物研究领域开展在基因组水平验证反映药物疗效标志物和相关生物信息学的合作研究,并以代谢性疾病为主攻方向,针对亚洲人群研究一套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药效评估手段。
《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及其评价指标体系》1. 引言1.1 概述研究型医院建设作为医疗行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动医学科研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诊疗需求和治疗效果的要求。
因此,建立符合现代医学水平和科技发展要求的研究型医院成为当前众多国家抓紧推进的重点任务。
本文旨在针对研究型医院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以期提供参考与借鉴。
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以及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从目标、原则、设施技术要求、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对研究型医院建设进行全面论述。
1.2 研究型医院的意义传统医院主要以医疗为主导,研究型医院则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临床科研和人才培养。
其意义在于,通过不断推动医学科研和创新,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和效果,并实现从被动诊治向主动预防、优化健康管理的转变。
同时,研究型医院还能吸引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1.3 目的和重要性本文旨在探索建设具备较高科研能力的研究型医院所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明确建设目标与原则,确定合理的设施及技术要求以及人力资源配置方案。
同时,构建适用于评价研究型医院发展水平、质量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指标体系,实现对建设成果进行全面监测与评估。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在总结成功案例经验和发展前景展望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并指出未来研究型医院发展的方向,以期为相关决策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可行性建议和借鉴。
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结合,为推动研究型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做出积极贡献。
2. 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2.1 建设目标与原则:研究型医院的建设目标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并推动医学科研和创新。
该指南旨在为建设研究型医院提供明确的指导原则,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实现这些目标。
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研究—以中部地区某新型研发机构为例
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研究—以中部地区某新型研发机构为例发布时间:2023-01-04T07:23:35.456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张德崇1 滕飞2 [导读] 新型研发机构是一种新的科技创新主体,当前,其以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成熟的案例,特别是在运行机制方面缺少制度规范,主要依赖各机构自行探索。
张德崇1 滕飞2 1河南省科学院2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摘要:新型研发机构是一种新的科技创新主体,当前,其以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规模普遍偏小,缺少成熟的案例,特别是在运行机制方面缺少制度规范,主要依赖各机构自行探索。
本文对中部地区某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剖析,旨在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在运行机制设计方面提出建设策略。
关键词: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一、引言为高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完善科技创新全链条,国家在十八大以后多次提出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新型研发机构作为近年出现的新型科技创新主体,其具备的体制机制优势正在被广泛认可,各省市近年来也组建了数量众多的新型研发机构,据统计,到2020年底各省市现有新型研发机构已达到2100多家。
但作为新生事物,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尚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各新组建的机构也在初探阶段。
本文以中部地区某新型研发机构为例,尝试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机制进行研究,希望对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建立运行提供参考借鉴。
二、新型研发机构运行机制探索中面临的问题1.普遍规模偏小,规范运营能力不足当前,两千多家新型研发机构中平均从业人员仅有100人左右,500人以上的仅占3%,且多数是在三年内成立或认定,真正成熟的案例并不多。
特别是在2019年之后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小规模机构更是成为主体,成立了很多但运营良好的较少,在运营机制、管理体制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
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对策孙文莺歌,李艺影∗(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科研办公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㊀100070)[摘㊀要]㊀目的㊀总结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问题和相关建议㊂方法㊀通过文献阅读法结合工作实践,了解并思考我国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问题情况㊂结果㊀医学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工作的关键点在于成果定型和推广环节㊂目前成果定型方面存在成果形式单一㊁市场导向作用弱化㊁成果缺乏中小试熟化且不满足工业化标准等壁垒;而推广环节因转化模式低效㊁管理队伍知识储备不足㊁成果宣传总结不到位等原因而受到阻碍㊂结论㊀需要针对成果定型及市场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工作上的布局与改革,持续推动知识产权管理效能,加大对成果熟化的支持,从而保证成果转化工作顺利进行㊂[关键词]㊀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管理DOI:10.16770/J.cnki.1008-9985.2021.03.022[中图分类号]㊀R197.3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8-9985(2021)03-0279-04[作者简介]㊀孙文莺歌,女,硕士,研究实习员,科员;电话:010-59976708[通信作者]㊀李艺影,电话:010-59976708Countermeasuresfor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inMedicalResearchIn⁃stitutesSUNWenyingge,LIYiying∗(ScienceandResearchOffice,BeijingNeurosurgeryInstitute,BeijingTian⁃tan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㊀100070)[Abstract]㊀Objective㊀Tosummarizetheproblemsinth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ofmedicalresearchinstitutesandprovidesuggestions.Methods㊀Throughtheliteraturereadingmeth⁃odandthesummaryofworkpractices,theproblemsinth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ofmedicalresearchinstituteswereexploredandanalyzed.Results㊀Thekeypointin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workliesinthelinkofachievementfinalizationandpromotion.Atpresent,thereweresomebarriersintheachievementfinalization,suchasthesingleformofachievement,theweakeningofmarket-orientedrole,thelackofproficiencyofachievementsinsmallandmedium-sizedtrialsandthefailuretomeettheindustrializationstand⁃ards,whilethepromotionlinkwashinderedbythelowefficiencyoftransformationmode,thelackofknowledgere⁃serveofmanagementteam,andthelackofachievementpublicityandsummary.Conclusion㊀Itisnecessarytore⁃formtheexistingproblemsintheachievementsfinalizationdesignandmarketing,continuouslypromotetheefficien⁃cyof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andincreasesupportforachievements,soastoensurethesmoothprogressofthetransformationofachievements.[Keywords]㊀medicalresearchinstitute;transformationof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achievements;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intellectualpropertymanagementHospAdminJChinPLA,2021,28(3):279-281,289.㊀㊀经过几十年科技创新发展,我国在引进吸收外国先进技术和自力更生创发展双重引擎的驱动下[1],实现科技能力的崛起,现如今我国科技论文产出率和专利申请量,均跃居世界第一[2-3]㊂但是当下国内95%大型医疗设备,如核磁㊁CT㊁手术机器人等均由国外进口,95%临床药物最初专利来自国外[4]㊂由此可见,仅仅只是引进吸收国外技术并不能满足我国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㊂尤其是在医药等高科技领域,如果仅作为全球供应链的最后一环,能获得的利润只能是低廉劳动力所提供的较低附加值,所以只有拥有技术过硬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才能逐步向产品价值链的上游移动[2]㊂但是我国存在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的问题,这也是阻碍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㊂据资料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比美国80%的转化率低了70个百分点[5]㊂尤其是在医药领域,科技成果应用率较其他行业处于较低水平[6]㊂由此可见,医疗领域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两个战略之间存在着割裂状态,需要对这两者间的 矛盾 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对医学领域成果转化工作提出一些建议㊂1㊀对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1.1㊀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㊀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源于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修正)“中的第二条,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㊁开发㊁应用㊁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㊁新工艺㊁新材料㊁新产品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㊂成果转化并不是简单的发明创造,需要的是从兴趣到试验再到培育,然后是转化,最终融进整个社会生态链的一种社会整体科技行为,它既是一个发明创造的终点,又可以反作用促进下一次科技成果的发明创造,因此,把握住成果转化这个重要环节,即是把握住国家科技发展的引擎和原动力㊂1.2㊀医学科研院所在医学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地位㊀科研院所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第一排头兵[7],是能够引领我国医学科技创新发展㊁转化产生重大创新产品的关键所在㊂原因在于,医药产业上游的产品所对应的一定是具有更高水平创新性的成果,而基础研究是策源高水平创新的根本㊂再者我国医学科研院所建制多依托一家临床医院,科研人员具有临床㊁基础两个编制类型,从人力资源上为成果实现转化提供便利㊂正是由于医学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中的关键地位,就需要找到其在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医学领域成果转化工作㊂1.3㊀科技成果转化过程的关键点㊀科技成果从发明到成为产品或服务存在4个步骤,即创意㊁创意的试验修正㊁生产工艺的完备与推广[8]㊂而其中的试验修正与生产工艺的完备过程则是通常所说的成果定型过程,可细分为论证阶段 研制阶段 设计定型阶段 工艺生产定型阶段四个步骤[9]㊂推广则意味着成果成为生产力的过程㊂在笔者看来,成果定型及推广环节是成果转化工作的关键点㊂原因在于实验室产生的成果针对的是一个具体的发明,但是投入到市场中的产品可能包含配套的专利布局,并且实验室产生的成果仅仅只是数据上的成功,在定型产品的设计和工业生产质量上的数据是空白的,因此,成果定型环节尤为重要㊂而推广是学术与商业模式的转变,对科研人员甚至管理人员意味着工作思路的转变,是科技创新工作的一大挑战,因此在成果转化中也是至关重要的㊂2㊀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存在的问题2.1㊀成果定型阶段的问题2.1.1㊀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㊀成果推广上市,需要其具有足够的市场价值㊂而医学科研院所绝大多数研究属于应用性和基础研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救治患者㊁服务临床㊂因此,成果在初始阶段更多的是具有 医疗属性 ㊂但是在政策的刺激下,科研人员想要快速实现转化的愿望持续放大,其企图直接跳过中间的定型阶段,直接实现市场推广㊂而成果定型是发挥市场对科技成果的技术方向㊁路线等导向作用的阶段㊂由于市场导向作用的缺失导致科研人员缺乏对科研成果如何成为一件产品的全过程认识,使得现有创新成果尚不足以成为可以转化的产品,致使市场主体保持谨慎态度,成果转化工作也变得尤为困难㊂2.1.2㊀成果形式单一缺乏专利布局㊀医学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出发点不以获得利润为导向㊂多数情况下,研究者会将创新点集中在一项专利内申请,由于专利的公开性,容易被他人突破㊁仿照㊂而企业则是以利润为出发点,其会围绕一个发明申请多个专利,甚至对核心技术以技术秘密的形式进行保护,这就使得企业的专利布局符合市场规律㊂由此可见,出发点的不同导致医学科研院所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和企业有差距㊂再加上成果定型阶段的缺失,科研人员缺乏对基础成果的再修正和完善,也缺乏对其更多层面㊁更广范围的价值创造,使得医学科研院所一直在产出很多成果,但是从技术到产品再到市场,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㊂2.1.3㊀中、小试熟化过程断档㊀在成果定型阶段怎么成为产品㊁成为什么样的产品是需要考虑的㊂因此,小试和中试是成果转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㊂小试需要将科技成果变成少量的产品,并对这些产品的外观进行修饰㊁材质进行调试㊁功能进行测试,或对产品进行其他方面的局部化处理和试点,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修正㊂而中试是在小试的基础上,产出一定数量的样品,交予用户进行使用,并进行实时的追踪考察以获取各种反馈信息,最后形成可行的实用性生产报告[10]㊂目前,医学科研院所拥有的科技成果多源于课题的结题成果,由于课题支持年限与资金的限制,产出的科研成果很难开展中小试孵化㊂即使科研院所在成果转化分成比例中规定可留归单位用于成果开发的金额比例,但是在前期没有转化成果或获得收益较少的情况下,不能形成资金流支持成果的孵化㊂再者,目前虽涌现出一批成果转化项目的专项基金㊁举办各种转化大赛和项目路演活动,让市场机制推动成果转化进一步发展,但是其更多的是瞄准已经达到中试进程的项目㊂因此在小试基金覆盖有限,而中试成果难以达到的当下,中㊁小试断档问题成为阻碍成果转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因素㊂2.1.4㊀成果生产和设计过程不能满足工业标准化㊀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是由研究科室独自安排进行的,而受我国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影响,实验室科研人员能够进行的研究多为实验室的验证性实验,不能满足中试放大㊁工业生产的标准[11]㊂加之研究所科研人员的教育背景多为生物医学相关专业,而成果应用性的工艺生产,需要的是多专业的人才配合,这就使得科研人员缺乏工业生产意识,从而加剧对成果转化进程理解的固步自封㊂并且大多数医学科研院所不具备专门的中㊁小试实验室,无法满足工业定型条件和操作工艺,使得成果的生产很难进行市场核算,向企业推广成果时处于不利地位[5]㊂2.2㊀市场推广阶段的问题2.2.1㊀转化模式低效㊀目前,成果转化的模式大致有三种,分别是单位自创企业投资开发㊁与企业合作投资开发以及技术转让㊂自创企业模式受其内部管理制度及人员构成的制约,和传统企业相比,制度受限不灵活㊁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维系日益增多的潜在重大科技项目的转化需求㊂合作转化模式受成果成熟度的影响,企业投资风险加大导致其对合同签署的顾虑增加,医方也很难占据主动地位㊂而技术转让模式因周期短㊁手续简单,比较受科研人员喜爱,但是由于现有成果形式单一㊁成熟度低,且很难核算生产成本等导致成果难以获得评估,最终获益难以得到保障㊂2.2.2㊀缺乏知识技能完备的管理队伍㊀由于科技成果转化需求的增加以及国家政策的要求,医学科研院所基本都成立主管成果转化的部门,但是多数情况下科技处是一个部门两套牌子,负责转化工作的为科技处的管理人员㊂但实际中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和科研管理工作需要截然不同的工作思路和知识储备㊂转化工作需要的是企业管理㊁市场政策㊁知识产权管理和运营相关的知识㊂知识技能不足加上事业单位职称晋升和人员编制的制约,目前医学科研院所尚缺乏知识技能完备的成果转化管理队伍㊂2.2.3㊀缺乏对现有转化成果的总结推广与宣传㊀科技成果实现转化应该能够为科研院所实现3个层面的推广㊂首先是经济收入上的获得,这一点在合同履行中可以得到保护㊂其次是市场产业链的推广,在成果转化市场中医学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相比,企业熟识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其通过一次次成果转化向企业推广 自我品牌 ㊂但在实践中,科研人员对与企业打交道存在畏难情绪,很难主动提高其自身市场熟识度㊂最后成果转化应该能够为科研院所带来机构文化的推广㊂成果转化只有深入到机构文化中,才能促进更多的转化㊂但是,现有医学科研院所对成果转化的宣传多仅限在公告栏或院所新闻栏目中,宣传的广度与时效性不够㊂同时也缺乏对现有转化工作经验总结的推广,一次成果转化流程的实现仅能对实现转化的科室人员进行工作上的教育,而其他科室成员对转化的认识仍然仅限于机构规章中的条目内容,不够具体,很难促进转化工作开展㊂3㊀对医学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建议3.1㊀成果定型方面的建议3.1.1㊀对医学科研院所现有专利进行盘点分析㊀专利布局意识是获得高价值专利的一个重要手段㊂医学科研院所可以委托知识产权公司对机构内的专利进行评估,按级分类管理,对具有高价值的专利进行技术的全景分析,包括技术路线的未来规划㊁存在的潜在威胁等,从而帮助高价值专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市场前景㊂低价值专利则探讨是否存在增加市场价值的改进手段,如无增值空间,可考虑转让或停止专利维护,保证资金投入到更具有价值的专利开发上㊂3.1.2㊀为成果中㊁小试熟化提供更多的支持㊀科研院所层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设工业小试实验室,保证科技成果能够快速填补初级阶段的生产数据空白,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研人员到中试基地进行产品的工艺开发㊂国家层面可以联合政府㊁高校㊁科研院所㊁企业四方主体设立专门针对医学成果开发的中试基地,一方面,政府主导的中试基地在质量监管㊁条件建设㊁管理制度上最严格,能够满足国家的要求并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多方主体联合将会形成最具优势的中试集成产业链,降低转化中间过程的成本,使成果能够快速辐射市场[12]㊂3.1.3㊀加大对研究者科技成果转化流程以及工业生产标准化的培训㊀传统成果转化培训多集中在概念㊁理念上的介绍,针对性不足㊂因此,培训内容需要对医疗器械㊁药品研发㊁生物制剂等内容进行划分,让研究者能够最直接地获取知识㊂再者,培训形式可以多样化,如采用类似医学教育中的PBL(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基于现实情景进行讨论学习,也可以设立每日微信课堂㊁建立成果转化讨论网络社区㊁热帖等,将转化流程与政策传播给科研人员,强化成果保护意识,加深对转化流程的了解㊂同时需要加强科研人员对质量控制以及工程标准化的实践能力,可以将生产工艺标准化的课程纳入继续教育课程作为通识内容进行学习,并培养技术过硬㊁操作标准的示范群体,通过传帮带形式,加强不同专业人员的协同合作,以保证整体水平的提高㊂3.2㊀市场推广阶段的建议3.2.1㊀加强与政府㊁企业的深度交流㊀实践表明,光靠 一只手 发挥作用或片面强调 一只手 的作用都是不行的,必须做到 两手抓 ㊂因此成果转化需要同时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深度交流,可以邀请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和企业家来参加研究所的成果推广报告会㊁相关讲座等,达到互通信息㊁交流思想的目的㊂同时科研院所的成果需要更多地在政府设立的中介机构进行挂牌推广㊂这样可以通过政府的调控作用,帮助研究所的重大成果找到更加合适㊁可靠的承接企业㊂3.2.2㊀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的建设㊀需要加大对医学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的建设㊂一方面可以加快推进科研院所对‘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学习,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开发的知识产权贯标认证学习平台上,上线科研组织贯(下转第289页)等保障机制㊀院长负责制实行已经超过30年,产生影响深远㊂领导机制的突然转变,可能会造成公立医院领导层短时间的不适应㊁不习惯,按照既定的固化思维去延续原有的决策机制, 换汤不换药 ,也就违背公立医院领导机制变革的初衷㊂因此,建议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培训,从党委书记到院长再到班子成员,分层分类㊁全面覆盖,通过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政治站位㊂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和院长的绩效考核机制,如建立健全党建目标责任制㊁量化考评评价办法等,通过考核约束,确保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的有效实施㊂4.3㊀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在医院科级层面决策机制中的作用㊀大型公立医院一般为院科两级管理,医院层面实行党委领导下院长负责制,而科室层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㊂科主任权力过大㊁决策不受监督的风险仍然存在,民主集中制在科室层面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㊁国家卫健委党组精神,要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功能,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㊁抓好党建促发展,参与促进科室业务发展㊁人才引进㊁薪酬分配㊁职称晋升㊁评优评先㊁设备配置等重大问题决策㊂因此,建议制度层面上也要保障基层党支部书记参与到科室管理决策中去,进一步明确科级层面的决策机制中党支部书记的责权利,理顺科主任负责制下的科室管理与支部建设的关系㊂ʌ参考文献ɔ[1]㊀陈清江,姚冰洋.新时代高校附属医院领导体制核心内涵与实施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18,38(12):1-3.[2]㊀李华.关于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9,39(6):1-2.[3]㊀吴佳男.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回归 [J].中国医院院长,2018(16):27-29.[4]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Z].2017-07-25.[5]㊀邹渝.逻辑视域下的群体科学决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15-16.[6]㊀何李煜,彭显彪.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实现科学决策的根本途径[J].领导科学论坛,2012(2):8-9.[7]㊀井晶.关于落实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几点思考[J].山西青年,2019(4):208-210.(2020-12-22收稿㊀2021-03-06修回)(本文编辑㊀戴志鑫)(上接第281页)标学习课程,组织机构人员进行学习㊂再者可以通过逐步试点㊁自愿申请相结合的方式,有序组织医学科研院所进行知识产权管理贯标认证,使知识产权管理与机构内部制度进行融合,达到升级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的目的㊂3.2.3㊀加强对成果转化的宣传及经验的总结㊀科研院所可以加强和政府转化宣传部门的合作,以该部门为桥梁向企业进行成果的推广㊂同时可以通过公众平台推送㊁举办成果路演展示等方式对成果进行宣传,达到对外树立 自我品牌 ㊁对内加强转化文化传播的效应㊂科研院所同时还需定期对成果转化现存问题及已有转化经验进行总结,可以通过自制手册等方式将总结下发到每一个研究者手中,使其能够随时跟进政策㊁学习他人转化经验来促进自身科技成果转化㊂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从国家到社会的共同行动,要在整个成果转化生态链中进行政策的落实㊁制度的创新㊁方法的改善以及人员的培训,只有不断突破壁垒,转化工作才能够顺畅进行,从而促进科技创新,让其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有力抓手㊂ʌ参考文献ɔ[1]㊀贺俊,陶思宇.创新体系与技术能力协同演进:中国工业技术进步70年[J].经济纵横,2019(10):64-73.[2]㊀梁偲.解读美国科学基金会‘2018科学与工程指标“[EB/OL].https://www.sohu.com/a/270124677_465915,2018-10-19/2020-04-20.[3]㊀熊丙奇.国际专利申请全球第一,专利数量和质量已经齐飞?[EB/OL].http://edu.qingdaonews.com/content/2020-04/17/content_21592372.htm,2020-04-17/2020-04-20.[4]㊀詹启敏.健康中国发展背景下的科技创新[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8,4(4):193-196.[5]㊀任玉岭.对改变科技成果转化率过低的认识与建议[N].企业家日报,2014-08-24(1).[6]㊀周静平.七十年档案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定量分析[J].档案管理,2020(2):86-88.[7]㊀郭艳君.激发科研院所创新活力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21):56-57.[8]㊀方竹兰.中国实现原始型创新的体制改革重点[J].区域经济评论,2019(6):43-49.[9]㊀杨立,马越,徐红瑞.海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标准化研究[J].海洋技术,2013,32(1):93-96.[10]王欣,李萍萍,吴言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增值的模拟仿真[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4,31(10):69-70.[11]王群,彭加平,韦平和,等. 小试试验与中试生产相融合 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9):88-89.[12]申轶男.我国中试基地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J].科技与创新,2018(8):11-14.(2020-12-29收稿㊀2021-03-03修回)(本文编辑㊀丁㊀陶)。
研究中心前期工作计划范文
研究中心前期工作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中心,我们面临着众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因此,我们需要着重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有前瞻性、有影响力的研究中心,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将制定一个全面的前期工作计划,以确保我们可以顺利地建立和运行研究中心。
二、目标和任务1. 确立研究方向和重点在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
我们计划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开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具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2. 确立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研究中心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直接关系到其长远发展和运作效率。
我们计划在前期制定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研究中心的顺利运行。
3. 确定研究方案和项目计划在确定研究方案和项目计划时,我们将根据研究方向和重点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和项目方案。
我们计划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多方面的工作,以全面推动研究中心的发展。
4. 确立研究中心的合作和交流机制研究中心的合作和交流机制是其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
我们计划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合作。
5. 确定研究中心的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研究中心的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直接关系到其长远发展和研究能力。
我们将在前期明确研究中心的资金来源和使用方向,并制定资金管理规定,以确保研究中心的正常运行和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工作计划1. 研究方向和重点的确定在前期,我们将进行市场调研和科研前沿分析,了解市场需求、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战略,以确定研究中心的方向和重点。
2. 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的确定在前期,我们将制定研究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确保研究中心的顺利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的医疗
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是将基础研究与转化
研究相结合,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将理论结果应用于临床,从
而提升医学实践的水平。
本文将详细探讨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建
设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一、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建设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是一个大型科研机构,它需要一个良好的组
织结构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在建设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时,应该遵
循一定的规划和建设标准,确保其运作的顺畅性和高效性。
1.确定研究领域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建设需要明确研究领域,即研究方向和目标。
针对目标,应明确定义研究的范围,建立合理的研究网络和
协作机制,实现不同研究领域间的整合和交流。
2.组建研究团队
研究团队是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应当由
多学科领域的专家组成,从而确保研究成果的全面性和多样性。
建立合适的人才选拔机制,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优厚的福利和待遇,以激发其创造性和工作热情。
3.建立适应的硬件设施
医学转化研究比起基础研究更加实践化和应用化,因此必须建立适应的硬件设施,包括实验室、临床医学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等。
这些设施应当符合国际标准,配备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研究工作提供最优质的技术支持。
4.建立良好的管理制度
必须建立科学、适宜的管理制度。
统一的规章制度,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的研究伦理管理制度,以及透明、公正的工作评价机制,是医学转化研究中心顺利运行的保障。
二、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运营模式研究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运营模式是决定其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
成功的运营模式不仅能够为医学转化研究中心带来更多的资金、人才、技术支持,而且还能为其提高科研的质量和效率。
1.学术共建模式
通过和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机构联合,建立学术共建模式。
在学术共建模式下,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形成更加有利于创新的研究环境,从而增强研究团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能力。
2.产学研合作模式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模式。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
可以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
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将研究成果应
用到生产实践中,为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平台共享模式
医学转化研究中心需要面对的是极其复杂的、高标准的、高成
本的数据处理系统。
大部分机构都无法承受如此高昂的费用,因此,平台共享模式的出现,可以让学术机构和企业共享运行成本,并且共同利用这些技术平台,提升研究能力与转化能力。
总之,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模式的选择是相互补充的。
在建设医学转化研究中心时,应该紧密联系其预期成果和目标,并采取更加合适的运营模式。
我们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可
以为大家提供有关医学转化研究中心的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涉
及运营模式,也为医学转化研究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