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题】工业工程考试复习资料(20190421151814)

【计算题】工业工程考试复习资料(20190421151814)
【计算题】工业工程考试复习资料(20190421151814)

数据为:通过200次观察,其中正在作业的有160次,1.为了解某设备的工作情况,对该设备进行工作抽样。经过200 次的抽样观测,得到该设备的停机率为20%,按其它为停工与非作业活动。试计算该车间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如果事先设定容许的抽样相对误差为95%的可靠度和±5%的相对精度,该抽样观测是否有

效?

±5%,问已有的抽样观察次数是否足够?若不够还需n 4(1 P)/ S 400 次

2P

2P

追加多少次观测?(可靠性为95%时,Z=2)

故需追加200 次

解:①根据抽样结果,计算操作工人工时利用率P 2.根据下表的观测数据制定该操作单元的标准时间。假设

该单元的评定系数为110%,宽放率为15%。

工时利用率P=160/200=80% 周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操作时间(秒) 16 15 17 14 12 17 16 18 15 17 17 14 17 16 14

47

观测时间15.67s

X

3

T X 110% (1 15%) 19.82s 标准时间

±5%,可靠性为95%时,抽样观察次

2 2

n=(1-P)Z /PS =400

3.某操作单元需手工操作,双手同时动作,左手动作M3G3M3P5 ,右手动作M4G1M4P5 ,当两手均需要注意400-200=200次

2.通过测时已掌握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 2.4min,力时左手先做。试用进行MOD 分析,并计算该操作单元的正常时间。(1MOD=0.129s )

工作评比系数为120%。另外从标准资料中获得,该

工序的作业宽放率为15%,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5%,工序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为50min。该工序的加M3G3M3P5M2P5

工批量为50件。试计算该工序单件时间及一批零件MOD 数:21

操作时间值:21*0.129=2.709s 的时间定额。

解(1)工序单件时间T = 2.4

min×1.2(1+O.15+O.05) min = 3.46 min 4.某产品连续生产100 件时,平均单件工时消耗正好满足该产品的单件标准工时要求。已知生产第 1 件产品的工时

(2)一批零件的时间定额T = 3.46 min 5×0 + 50 消耗为50 小时,如果该产品的学习率是80%,则该产品

min = 223 min 的单件标准工时是多少?

3.某班组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表中各要素的静态生

-a

Y KX ; -a

C 2 =0.8 ;- a log 0.8

log 2 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数。第一个月第二个月

产量(件)400 500

a

Y100 50 100 =11.353 小时投入工时(h)800 800

投入材料(元)100 000 125 000

解:①计算各要素静态生产率。资料给出的生产要素只有两项,即投入人工和材料,故应分别计算此两项

五.计算题:

生产要素的静态生产率

第一个月:

1.某车间通过工作抽样调查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

人工生产率=400 件/800h=0.5 件/h

材料生产率=400 件/100 000元=0.004 件/元事先设定的抽样可靠性为95%,工作抽样获得的抽样

第二个月:=1.55 (MIN)

人工生产率=500 件/800h=0.625件/h 单件核准时间=单件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每

材料生产率=500 件/125 000元=0.004 件/元

批产品的数量

②计算两要素动态生产率=1.55+60/100

工时生产率指

数=2.15 (MIN)

=(0.625件/h)/(0.5件/h)=125% 6.已知某大量生产工序单件作业时间为 1.2min,工作数班内规定的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25min,作业

单位材料生产率动态

=(0.004件/元)/(0.004件/元)=100% 宽放时间为40min,工作班制度工作时间为8h。试根4.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工件的时

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的产量定额。

。试根据实测数解总的宽放率=(25+40) /8*60

间和零件重量之间关系资料如表所示

据,用最小平方法建立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卸工件=13.5% 时间标准数学

。标准时间=作业时间*(1+ 宽放率)

模型

=1.2*(1+13.5%) 测时编号032 004 054 103 007 018 123 026 084 099 =1.36 (MIN)

产量定额

=8*60/1.36

工件重量W/kg (x) 0.5 1.0 2.0 3.0 4.0 7.0 8.0 10.0 12.0 15.0 ∑x=62.5

=352

装卸时间T/min(y) 0.30 0.32 0.38 0.42 0.48 0.62 0.66 0.75 0.86 1.00 ∑y=5.79

7. 某车间采用工作抽样方法观测某班组的工作情况。

该班组有10名人,他们的工作比率为70%,规定的解首先利用实测数据在直角等分坐标图中描

可靠度为95%,绝对精度为±3%,准备每日观测8 次。

直线(作

点作图,判别函数线形。经判别函数线形呈

试计算实际的观测次数和所需要的观测日数。

)。

图从略

解观测次数:n=[4×0.7×(1-0.7)]/(0.03)直线函数方程为y=ax+b 由最小平方法建立的标

2=933(次)

准方程求解系数 a 和常数b,即:

实际应观测次数:k=933/10=93(次)

观测日数:r=93/8=12(天)

式中x——工件重量;

y——实测装卸时间;

a——测定次数,本例n=10。。

将表中有关数据代人标准方程,分别求得 a 和

b.即:

a=(10 ×46.86—62.5 ×5.79)/10×612.25一(62.5) 操作时间值

:13×0.129=1.68 (s)

=O.048

b=5.79/10 一0.048 ×62.5/10=O.28

由此得到车床上装卸工件标准时间数学模型

为:9.某企业现已生产 A 产品300台,根据过去资料得知,第300台的工时消耗为100h,同时已知学习率为80% 时,学习系数为-0.322,现打算再生产150 台。试预

T=(O.048P+0.28)

式中P——装卸工件的重量,单位kg。5.根据实测资料已知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测这150台的平均工时为多少?

m(系数m 是产品的学解根据教材公式y=ax

习率,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获得)已知,累计生产到 1.42min,经过工作评比,该工序的工作评比系数为

第x 台时的单台产品工时y 是累计产量的函数。若已

90%。通过标准资料查得该工序的作业宽放率为16%,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5%,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为60min,零件加工批量为100 件。试根据上知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为a,则第x 台的工时为a=y/x m=100/300-0.322=627.5h

m=100/300-0.322=627.5h

①在第300 台工时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推算出生产第述资料计算该工序的单件时间与单件核算时间。

加生产150台的平均工

一台产品的工时;②预测追

时。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从第301到450台(即解单件时间=作业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

300+150)各个产量上的工时,即可算出这150台的=1.42*90%*(1+16%+5%)

m

平均工时。该计算方法太笨,可以用y=ax在301~450区段上积分,相当于从301~450台各个产量的工时

累计,然后再被150台产量相除,便得到平均工时

三、计算题

4.已知如下资料,计算多要素生产率及生产率指数。

生产率要素元月二月

产值(万元)100 120

耗材(元)8000 10000 消耗人工(时)1000 1100

人工单价(元/时20 20

解:多要素生产率计算如下:

人工工时消耗=消耗工时×人工单价

元月份多要素生产率=产值÷(耗材+人工工时消耗)=1000000÷(8000+1000×20)=35.71

2 月份多要素生产率=产值÷(耗材+人工工时消耗)=1200000÷(10000+1100 ×20)=37.5

2月份多要素生产率

37.5

生产率指数: 1.05

P

元月份多要素生产率.71

35

所以2 月份生产率比元月份生产率提高5%。

2.对完成某项工作的四个动作进行观测,得平均观测值如下:

动作代号观测时间(秒)

A 15

B 8

C 7

D 15

若评比系数为110%,宽放率为12%,试确定完成该工作的标准时间。解:四个动作观测总时间=45 秒

正常时间=45*1.1=49.5 秒完成该工作的标准时

间T=49.5*1.2=59.4 秒。

3.对某工人进行观察,已知其工作比率为90%,若取相对精度为0.05,每日观测10 次,试求观察次数和观察日数。(可靠度取95%)

解:当工作抽样的相对精度定为0.05,可靠度定为95%时,计算应观测的次数为:

n 4(1

S

P)

2 P

4(1

0 .05 2

0. 90)

0.90

178(

次)

若每日观测10 次则需观察178/10=18天。

4.某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试计算这两个月的生产率及生产率指标。

11 月12 月

产量(台)1000 1200

工时(小时)10000 10900

解:计算这两个月的生产率及生产率指标

11 月生产率=1000/10000=0.10(台/小时)

12 月生产率=1200/10900=0.11(台/小时)

12 月对11 月生产率指标=0.11/0.10=1.1

即12 月对11 月生产率提高了10%

5.对某作业组中的某台设备观测80 次,其中68 次处于开动状态。如

果工作抽样的相对精度为5% ,可靠度为95%,试求应观测的次数N。解:设备观测80 次,其中68 次处于开动状态则:设备开动率

P =68/80=85%

当工作抽样的相对精度为5% ,可靠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是:

n 4(1

P

S 2

P

2 P

) 4(1

0 .05 2

4.85)

1.

282 (

次)

又题知已观测80 次还应观测202 次。

0.91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16 次,所观测的数据如下:10、9、8、8、9、11、8、9、11、15、10、9、10、8、9、8,试用三倍标准偏差法判断

有无异常值。

解:计算观测16 次记录的时间值的平均值为:

X 10 9 8 8 9 11 8 9 11 15 10 9 8 9 8

16

10 152

16

5

计算观测8 次记录的时间值的标准差为:

(x i X

8

2

) 1.732

按照三倍标准差法计算界限值如下:

UCL X 3 9.5 3 1. 732 14. 7

LCL X 3 9.5 3 1. 731 4.3

所以从观测16 次记录的时间值中有一个15 超出界限值。即判断存在异常值。

7.某一操作的MOD 式为M3G1M3P5,试求该操作的时间值(秒)。解:该操作的时间值=0.129*12=1.548 秒

8.某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

98 年99 年生产率指标

产量(台)100000 150000

投入工时(小

时)

8000 10000

投入材料(元)250000 300000

劳动生产率12.5 15 1.2

材料生产率0.4 0.5 1.25

试计算表中的各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标。

解:静态生产率=产出/投入

动态生产率指标=99 年静态生产率/98 年静态生产率。

所以生产率指标99 年优于98 年。

6.某车间采用工作抽样方法观测某班组的工作情况。该班组有10 名工人,他们的工作比率是70%。规定的可靠度为95%,绝对精度为3 ,准备每日观测8 次。试计算实际的观测次数和所需要的观测日

%

数。

解:在规定的可靠度为95%,

4 P(1 P) 4 0.7 0.3

933(

N 次)

绝对精度为3% 的条件下,计

2 2

E 0 .03

算应观测次数为:

若每日观测8 次,则需观测933/8=117天。

7.某操作需要两手同时动作,且左手需要注意力,其操作的模特表

达式分别为M4G3M4P2(左手)、M4G1M3P0(右手)。试进行模特分析,并计算MOD 数及操作的时间值(S)。

解:根据左手操作需要注意力,则模特分析为:M4G3 M4P2

计算MOD 数:13

操作的时间值:13×0.129=1.677秒四、计算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1、2 小题各8 分,第3 小题10 分,共26 分)

41.某班组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表中各要素的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数。

第一个月第二个月产量(件)

400 500 投入工时(h)800 800

投入材料(元)100 000 125 000

解:①计算各要素静态生产率。资料给出的生产要素只有两项,即投入人工和材料,故应分别计算此两项生产要素的静态生产率

第一个月:

人工生产率=400 件/800h=0.5 件/h 材料生产

率=400 件/100 000元=0.004 件/元

第二个月:

人工生产率=500 件/800h=0.625件/h

材料生产率=500 件/125 000元=0.004 件/元

②计算两要素动态生产率

工时生产率指数

=(0.625 件/h)/(0.5 件/h)=125%

单位材料生产率动态指数

=(0.004 件/元)/(0.004件/元)=100%

42.某车间通过工作抽样调查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事先设定的抽样可靠性为5.%,工作抽样获得的抽样数据为:通过200 次观察,其中正在作业的有160 次,其他为停工与非作业活动。试计算该车间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如果事先设定容许的抽样相对误差为±5%,问已有的抽样观察次数是否足够?若不够还

需追加多少次观测?

解:①根据抽样结果,计算操作工人工时利用率P

工时利用率P=160/200=80%

②计算需要的抽样观察次数n。当抽样相对误差s为±5%,可靠性为95%时,抽样观察次数

③需要追加的观察次数为

400-200=200次

43.某企业现已生产 A 产品300 台,根据过去资料得知,第300 台的工时消耗为100h,同时已知学习率为80%时,学习系数为-0.322,现打算再生产150台。试预测这150 台的平均工时为多少?

解:根据教材公式(6-17)y=axm(系数m 是产品的学习率,可以通过查表或计

算获得)已知,累计生产到第x 台时的单台产品工时y 是累计产量的函数。若已知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为a,则第x 台的工时为

a=y/xm=100/300-0.322=627.5h

①在第300 台工时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推算出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②预测追加生产150 台的平均工时。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从第301 到450 台(即300+150)各个产量上的工时,即可算出这150台的平均工时。该计算方法太笨,可以用y=axm 在301~450 区段上积分,相当于从301~450 台各个产量的工时

累计,然后再被150 台产量相除,便得到平均工时

8.某车间通过工作抽样调查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事先设定的抽样可靠性为95%,工作抽样获得的抽样数据为:通过200 次观察,其中正在作业的有160 次,其它为停工与非作业活动。试计算该车间操作工人的工时利用率。如果事先设定容许的抽样相对误差为±5%,问已有的抽样观察次数是否足够?若不够还需追加多少次观测?( 可靠性为95%时,Z=2)

解:①根据抽样结果,计算操作工人工时利用率P

工时利用率P=160/200=80%

②计算需要的抽样观察次数n。当抽样相对误差s 为±5%,可靠性为95%时,抽样观察次数

n=(1-P)Z 2 2

/PS =400

③需要追加的观察次数为

400-200=200 次

2.通过测时已掌握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 2.4min ,工作评比系数为120%。另外从标准资料中获得,该工序的作业宽放率为15%,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5%,工序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为50min。该工序的加工批量为50 件。试计算该工序单件时间及一批零件的时间定额。

解(1) 工序单件时间T = 2.4 min × 1.2(1+O.15+O.05) min = 3.46 min

(2) 一批零件的时间定额T = 3.46 min ×50 + 50 mi n = 223 min

6.某班组有关资料如下:试计算表中各要素的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数。

第一个月第二个月

产量(件)400 500

投入工时(h)800 800

投入材料(元)100 000 125 000

解:①计算各要素静态生产率。资料给出的生产要素只有两项,即投入人工和材料,故应

分别计算此两项生产要素的静态生产率

第一个月:

人工生产率=400 件/800h=0.5 件/h

材料生产率=400 件/100 000 元=0.004 件/ 元

第二个月:

人工生产率=500 件/800h=0.625 件/h

材料生产率=500 件/125 000 元=0.004 件/ 元

②计算两要素动态生产率

工时生产率指

=(0.625 件/h )/ (0.5 件/h )=125%

单位材料生产率动态指

=(0.004 件/ 元)/ (0.004 件/ 元)=100%

4.通过现场实测获得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工件的时间和零件重量之间关系资料如表所示。

试根据实测数据,用最小平方法建立在车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卸工件时间标准数学

模型号032 004 054 103 007 018 123 026 084 099

测时编

工件重量W/kg (x) 0.5 1.0 2.0 3.0 4.0 7.0 8.0 10.0 12.0 15.0 ∑x=62.5 装卸时间T/min(y) 0.30 0.32 0.38 0.42 0.48 0.62 0.66 0.75 0.86 1.00 ∑y=5.79 解首先利用实测数据在直角等分坐标图中描点作图,判别函数线形。经判别函数线

形呈直线( 作图从略)。

直线函数方程为y=ax+b 由最小平方法建立的标准方程求解系数 a 和常数b,即:

式中x——工件重量;

y ——实测装卸时间;

a ——测定次数,本例n=10。。

将表中有关数据代人标准方程,分别求得 a 和b. 即:

a=(10×46.86—62.5 ×5.79) /10×612.25 一(62.5) =O.048

b=5.79 /10 一0.048×62.5 /10=O.28

由此得到车床上装卸工件标准时间数学模型

T=(O.048P+0.28)

式中P——装卸工件的重量,单位kg。

5.根据实测资料已知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1.42min ,经过工作评比,该工序的工作评

宽放率为16%,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

比系数为

90%。通过标准资料查得该工序的作业

5%,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为60min,零件加工批量为100 件。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

的单件时间与单件核算时间。

时间*评比系数*(1+ 宽放率)

解单件时间=作业

=1.42*90%*(1+16%+5%)

=1.55 (MIN)

的数量

单件核准时间=单件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每批产品

=1.55+60 /100

=2.15 (MIN)

9.已知某大量生产工序单件作业时间为 1.2min ,工作班内规定的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

为25min,作业宽放时间为40min,工作班制度工作时间为8h。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

的产量定额。

解总的宽放率=(25+40) /8*60

=13.5%

标准时间=作业时间*(1+ 宽放率)

=1.2*(1+13.5%)

=1.36 (MIN)

产量定额=8*60 /1.36

=352

10.某车间采用工作抽样方法观测某班组的工作情况。该班组有10 名人,他们的工作比率为70%,规定的可靠度为95%,绝对精度为±3%,准备每日观测8 次。试计算实际的观测次数

和所需要的观测日数。

解观测次数:n=[4×0.7 ×(1-0.7 )]/ (0.03 )2=933(次)

实际应观测次数:k=933/10=93 (次)

观测日数:r=93/8=12 (天)

11.某操作需要两手同时动作,且左手需要集中注意力,其操作的模特表达式分别为M4G3M4P2 (左手)、M4G1M3P(0 右手)。试进行模特分析,并计算MOD数及操作的时间值(S)解模特分析:M4G3M4P2

MOD数:13

操作时间值:13×0.129=1.68 (s)

12.某企业现已生产A产品300 台,根据过去资料得知,第300 台的工时消耗为100h,同时

已知学习率为80%时,学习系数为-0.322 ,现打算再生产150 台。试预测这150 台的平均工

时为多少?

m

解根据教材公式y=ax (系数m是产品的学习率,可以通过查表或计算获得)已知,

累计生产到第x 台时的单台产品工时y 是累计产量的函数。若已知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

为a,则第x 台的工时为

a=y/x m=100/300 -0.322=627.5h

①在第300 台工时已知的情况下,可以推算出生产第一台产品的工时;②预测追加生产150

台的平均工时。根据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从第301 到450 台(即300+150)各个产量上的工

m

时,即可算出这150 台的平均工时。该计算方法太笨,可以用y=ax 在301~450 区段上积

分,相当于从301~450 台各个产量的工时

累计,然后再被150 台产量相除,便得到平均工时

7.对某作业组中的某台设备观测80 次,其中68 次处于开动状态。如果工作抽样的相对精度

为5% ,可靠度为95%,试求应观测的次数N。

解:设备观测80 次,其中68 次处于开动状态则:设备开动率P =68/80=85%

当工作抽样的相对精度为5% ,可靠度为95%,则应观测的次数是:

n 4(1

P

S 2

P

2 P

) 4(1

0 .05 2

2. 85)

0.92

282 (

次)

又题知已观测80 次还应观测202 次。

6.对某一操作单元观测16 次,所观测的数据如下:10、9、8、8、9、11、8、9、11、15、10、9、10、8、9、8,试用三倍标准偏差法判断有无异常值。

解:计算观测16 次记录的时间值的平均值为:

X 10 9 8 8 9 11 8 9 11 15 10 9 8 9 8

16

10 152

16

13.

计算观测8 次记录的时间值的标准差为:

(x i X ) 2

1.732

8

按照三倍标准差法计算界限值如下:

UCL X 3 9.5 3 1.732 14.7

LCL X 3 9.5 3 1.731 4.3

所以从观测16 次记录的时间值中有一个15 超出界限值。即判断存在异常值。

8.某一操作的MOD式为M3G1M3P,5 试求该操作的时间值(秒)。

解:该操作的时间值=0.129*12=1.548 秒

9.某车间有关资料如下表

98 年99 年生产率指标

产量(台)100000 150000

投入工时(小时)8000 10000

投入材料(元)250000 300000

劳动生产率12.5 15 1.2

材料生产率0.4 0.5 1.25

试计算表中的各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指标。

解:静态生产率=产出/ 投入

动态生产率指标=99 年静态生产率/98 年静态生产率。

所以生产率指标99 年优于98 年。

10.某车间采用工作抽样方法观测某班组的工作情况。该班组有10 名工人,他们的工作比率是70%。规定的可靠度为95%,绝对精度为3% ,准备每日观测8 次。试计算实际的观测次数和所需要的观测日数。

解:在规定的可靠度为95%,绝对精度为3% 的条件下,计算应观测次数为:

N 4P (1

E 2

P) 4 3.

2

0.93

7.

933(

次)

若每日观测8 次,则需观测933/8=117 天。

11.某操作需要两手同时动作,且左手需要注意力,其操作的模特表达式分别为M4G3M4(P2左手)、M4G1M3P(0右手)。试进行模特分析,并计算MOD数及操作的时间值(S)。

解:根据左手操作需要注意力,则模特分析为:M4G3 M4P2

计算MOD数:13

** 操作的时间值:13×0.129=1.677秒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精

工业工程基础复习 IE 工业工程基础测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合格为 90分,满分 160分班组:员工姓名:测试成绩: 一、填空题 : (共 50题,每题 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正常评比 *(1+放宽率 2、 1MOD =0.129 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 (ECRS取消 , 合并 , 重排 , 简化 . 6、人体的动作分为 5等级 . 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 7、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 17种 .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 9、工业工程 -… IE ?是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 , 机械设备 , 原材料和方法 ;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 ---(加工◇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 (AIIE于 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 IE 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 IE 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 (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 PTS 法。 MOD 法中 M4G3=0.903 。 22、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 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23、 IE 的最高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 24、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的组 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25、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和影片分析。 26、吉尔布雷斯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 他也是一名工程师,其夫人是心理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与时间研究密切相关的动作研究。

工业工程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工业工程综合科目研究生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工业工程综合》是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工业工程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专业基础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工业工程及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能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工业工程专门人才。-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于工业工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方式、分值与试题类型 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 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简述题和论述题。 四、考试内容-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1. 工业工程的发展和作用 1)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及应用 3)工业工程的作用 2. 工业工程的概念和内容 1)工业工程的概念 2)工业工程的学科特点 3)工业工程的内容体系 3. 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和时代特征 1)制造生产系统概述 2)生产系统及环境条件的新特点 3)现代工业工程发展的显著特征 4. 工业工程方法论 1)工业工程方法与方法论 2)工业工程的思想与原则

3)工业工程的基本方法 5. 生产率及人力资源管理 1)生产率及其管理 2)生产率测定与评价 3)生产率的提高 4)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6. 工作研究方法 1)概述 2)方法研究原理 3)方法研究分析技术 4)作业测定及模特法 7. 现代生产系统管理 1)灵捷制造战略 2)并行工程 3)基于先进制造的生产组织方式 4)现代物流系统管理 5)企业过程再造 8. 工业工程中的信息系统技术 1)概述 2)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3)现代管理信息系统 4)电子商务 9. 工业工程的组织实施 1)工业工程的组织沿革 2)企业组织结构及工业工程部门的地位 3)工业工程的组织方式-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

基础工业工程试卷A卷

基础工业工程学 课程试卷 2009 ~2010 学年 第 1 学期 开课学院: 机械学院 课程号:11008820 考试日期:2009-11-22 考试方式: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注:1.大标题用四号宋体、小标题及正文推荐用小四号宋体;2.按A4纸缩小打印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目视管理是( )的生产活动: A. 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 B. 采用与现场工作状况相适应的信息传导信号,以便能及时地控制生产作业 C. 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 D. 将与现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时间标准公布于众,展示清楚 2. 在进行作业测定时,选择一个( )是很重要的。 A.标准速度 B.标准动作 C. 合格工人 D. 熟练工人 3. 制定标准时间最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方法是( ) A.经验判断法 B.统计分析法 C.作业测定法 D.工作衡量法 4. 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的动素名称为( )。 A 伸手 B. 移物 C. 握取 D. 持住 5. 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称为( )。 A.握取 B.装配 C.拆卸 D.使用 6. 动素握取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 7. 动素装配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8. 动素移动工件的形象符号为( ) A. B. C. D. 9. 消耗性动素为( ) A. 伸手、移物、持住 B. 计划、休息、延迟、故延 C. 装配、检查、使用 D. 检查、寻找、预定位 10. 双手的动作应该( ) A.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B.不同时空闲 C.反向并同时进行 D.同时而对称 11. 工具、物料应( ) A. 放在固定的位置 B.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 C. 依最佳之顺序排列 D. 置于固定处所及工作者前面近处,并依最佳的工作顺序排列 12. 在机器加工的过程中,( )的工作是为了保证机器加工得以实现的辅助操作,对 工件本身的变化不直接起作用,因此应尽量减少这部分工作所占的时间。 A. 开机 B.停机 C. 手动 D. 装卸工件 13. 经济学家用( )来衡量生产系统这种转换功能。 A.经济效益 B.效率 C. 生产率 D. 效率 14. 生产就是( ) A.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 B.一种转换功能 C. 创造物质和经济财富 D. 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活动 命题人: 组 题人: 审题人: 命 题时间: 教务处制 学院 专业、班 年级 学号 姓名 公平竞争、诚实守信、严肃考纪、拒绝作弊 封 线 密

(IE工业工程)工业工程试题与分析

2002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基础工业工程》试题题解与分析2002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基础工业工程》试题题解与分析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IE的萌芽和奠基时间,首先应用于(B)。 A.建筑业B.制造业 C.冶金业D.服务业 2.工业工程的首要任务是(C)。 A.供应系统的设计 B.服务系统的设计 C.生产系统的设计 D.管理系统的设计 3.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是(D)。 A.资本生产率B.总生产率 C.全要素生产率D.静态生产率 4.工艺流程分析的分析改进对象只包括加工和(B)。 A.装配B.检验 C.包装D.储存 5.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C)。 A.21个B.15个 C.17个D.24个 6.工作评比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D)。 A.计算公式B.作业时间 C.作业方法D.评比系数 7.工作抽样需要对操作者或机器进行(D)。 A.连续观察B.规律性观察 C.间断观察D.随机瞬时观察 8.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的事物和(A)。 A.概念B.产品 C.服务D.工作 9.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机和(D)。 A.产品B.质量 C.服务D.环境

10.人由暗环境转入明环境的明适应过程一般需要(C)。 A.2min B.1.5min C.1min D.0.5min 11.以视中心线为基准,误读概率最小的区域是(B)。 A.上下各20°B.上下各15° C.上下各12°D.上下各10° 12.通常情况下安静代谢量为常温条件下基础代谢量的(C)。 A.80%B.100% C.120%D.150% 13.为尽量避免光线直接射入眼睛,照明灯应当设置在人的左上方,与人眼呈(B)。 A.30°角B.45°角 C.60°角D.90°角 14.噪声不单纯是由声音的物理性质决定的,而主要取决于(A)。 A.人的主观心理感觉 B.人所处的环境 C.人的生理条件 D.人的承受能力 15.直线职能制这种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是(B)。 A.分权式管理B.集权式管理 C.民主型管理D.放任型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人们为提高生产率所做的努力集中表现在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 题析:人们常说,企业的发展靠两个轮子,一是技术,一是管理,缺一不可。两方面对于提高生产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17.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题析:IE的中心任务是提高生产率,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18.工作研究的目标偏重于人力资源的节约。 题析: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活劳动的节约。工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以及作业测定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 19.基本生产过程包括加工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题析:存储过程是实现生产过程连续性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包括在基本生产过程之中。 20.作业空间设计一般包括空间布置、座椅设计、地面设计和环境设计等几方面内容。

重大工业工程硕士生复试试题

2009年工业工程专业推免硕士生复试试题 英语翻译 一篇设施布置的英语短文要求翻译成汉语。 基础工业工程部分 1、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 2、一个工人操作一台机床的时间是15s,机器工作时间是30s,则一个工人可以操作几台机 器() 3、以下哪个属于辅助性动素() 4、经过100次观测,求得某设备的开动率为75%,若取绝对精度为±3%,求观察次数() 5、伸手向50cm处取M20的螺栓,MOD值为() 6、工作抽样需要对操作者或机器进行() 7、以下哪个不属于动作经济原则() 8、以下哪个不属基础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 9、把物品分门别类放置,属于5s中的() 10、 工程经济 1、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些产品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项目的真实投入和产出,在这种情况 下,要进行工程经济分析,需采用() 2、差额投资内部收益率小于基准收益率,则说明() 3、常用的不确定分析方法有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 4、价值工程的目的在于提高产品的() 5、从利润总额中扣除的税属于() 6、利息支出属于()费用 7、生产成本控制必须实行() 8、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 9、15年中每年年末应为设备支付350元维修费,年利率为12%,现应存入多少钱?应用哪 个公式求解() 10、 系统工程 1、控制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以下选项中不属于控制论范畴的选项() 2、系统工程方法的特征包括:先总体后详细的设计程序、综合即创造的思想以及() 3、切克兰德系统工程方法论的核心是:() 4、不确定型决策分析的一般解决方法有:乐观法、悲观法以及,() 5、霍尔的三维体系结构指包含了知识维、时间维,还包括:() 6、系统工程的特点包括() 7、系统的特性包括() 8、系统生命周期的阶段可以划分为发展期、实现期以及() 9、以下哪个说法正确(全部都正确)

重庆大学基础工业工程试卷(完整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的加工,使其发生变化,最终 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2.IE的目标是、、,获得。 3.IE的功能是对生产系统进行、、和。 4.标准资料按标准资料的内容分类,可分为(1) ,(2) , (3) 。 5.动作经济的四条基本原则(1) ,(2) ,(3) , (4) 。 6.动作分析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1) ,(2) 。 7.程序分析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1) ,(2) ,(3) ,(4) , (5) ,(6) ,等六大步骤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请将答案填在下列的方框内。) 1.目视管理是()的生产活动: A. 以清晰的、标准化的视觉显示信息,落实定置设计 B. 采用与现场工作状况相适应的信息传导信号,以便能及时地控制生产作业 C. 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 D. 将与现场密切相关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时间标准公布于众,展示清楚 2.在进行作业测定时,选择一个()是很重要的。 A.标准速度 B.标准动作 C. 合格工人 D. 熟练工人 3.制定标准时间最科学、客观、令人信服的方法是() A.经验判断法 B.统计分析法 C.作业测定法 D.工作衡量法 4.利用手指充分控制物体的动素名称为()。 A伸手 B. 移物 C. 握取 D. 持住 5.利用器具或装置所做的动作,称为()。 A.握取 B.装配 C.拆卸 D.使用 6.动素握取的形象符号为() A B. C. D. 7.动素装配的形象符号为() A. B. C. D. 8.动素移动工件的形象符号为() A. B. C. D. 9.消耗性动素为() A. 伸手、移物、持住 B. 计划、休息、延迟、故延 C. 装配、检查、使用 D. 检查、寻找、预定位 10.双手的动作应该() A.同时开始并同时完成其动作 B.不同时空闲 C.反向并同时进行 D.同时而对称

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

下面是由托普仕留学(中国首家高端精品留学机构)专家对工业工程师资格考试的介绍,希望对准备去留学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中国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 一.基本条件 1. 目前已取得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 2. 工业工程硕士,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 3. 已获得工业工程专业大专及本科毕业证书,具备5年以上工程工作经历,并且近二年一直从事工业工程工作。 二.其他技能要求 1.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工作,最低达到会绘制车间平面布置图。 2.掌握一门外语,最低达到能够阅读外文技术资料。. 对实践能力的要求 1. 能独立完成工业工程的重点工作和课题或在其中起主要作用。达到能熟练使用单项或综合应用多项技术方法参与工业工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工作。 2. 工作或课题的覆盖范围、创造性及实施效果。至少是在单一系统中得到应用,并能严格遵照工业工程的标准程序开展工作,得到实施并取得量化效果(例如有生产率提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等的证据)。 三.申请时间及费用 1.申请人于每年5月、11月底前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暨中国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中心或各地分中心办理申请。于每年8月、次年2月底工业工程专家评审结束后,书面通知本人评审结果;审核合格,颁发《工业工程师水平资格证书》。 2.申请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人员,须交认证审核费400元(含报名费、审查,审核费、登记、证书制作工本费等)。 四.认证后的管理 1.已取得工业工程师资格证书的人员纳入计算机动态管理,并通过媒体(互联网)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公布合格人员名单,便于查询和社会监督。 2.已取得工业工程师水平资格认证的人员,每三年复核一次。在此期间,重点考察其技术

最新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50题,每题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_______ 2、1M0D =_0.129 _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6、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7、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9、工业工程-IE '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O---(加工)?----(质量检查); □---(数量检查)▽----(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_所组成 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_和_ 社会科学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MOD法中M4G3 = 0.903 。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

制造过程 (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生产率实际上就是衡量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尺度。衡量生产率主要是为了 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生产率测评的种类静态生产率即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 即一个测定期的绝对生产率。动态生产率一个时期(测量期的静态生产率与以前 某个时期(基准期静态生产率相除得到的商,能反映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单要素生产率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多 要素生产率 :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 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总生产率或全要素生产率 :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 部生产要素的真实投入量之比狭义生产率只考虑直接的资源 (要素投入产出结果的各种要素生产率。广义生产率指生产系统从投入到产出转换过程的总绩效或效能。提高企业生产率的途径可归纳为两类①企业外部要素 /方法:企业提高生产率的条件和基础,是间接作用的要素。②企业内部方法:提高生产率的直接方法和途径,主要是 IE 范畴的方法 IE 的定义 IE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配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IE 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 获得最佳效益。 工业工程的产生与发展产生动因?科学技术:20世纪初进入电动机时代?生 产力:福特生产线经济形态:18-19世纪完成工业资本积累?代表人物:泰勒吉尔布雷斯甘特依次经过三个阶段 :科学管理、传统 IE 、现代管理泰勒的时间研究进行了铁锹实验吉尔布雷斯的动作研究进行了砌砖实验 工作研究以生产系统为研究对象。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成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工作研究的特点只需很少的投资或不需要投资的情况下, 通过改进作业流程和操作方法, 实行先进合理的工作定额, 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降低成本,

工业工程面试题目参考

1.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的; 2. 工业工程-‘IE’是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3. 标准时间由和组成; 4. 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 5. 生产效率指的是在单位时间内实际生产的与的比值; 6. 作业周期指的是加工对象从至所需要的总时间; 7. 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 ◇---------- ; □----------- ; ▽---------- ; 8.影响生产质量的因素有 , , , 及等 9.质量改善循环‘PDCA’指的是 , , , 10.‘5S’管理中,5S指的是 , , , , 二.选择题;(每题2分) 1. 以下哪些是组成标准时间的宽放时间; A.现场宽放; B.作业宽放; C.方便宽放; D.疲劳宽放; 2. 以下哪些属于工厂布置改善的手法; A.P-Q分析法; B.物品流程分析法; C.改善对象物品的分析法 D.PTS分析法; 3.‘PTS’指的是 ; A.动作经济分析法; B.标准动作标准法; C.基本动作时间分析法; D.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4. 生产作业时, 决定流水线的下线速度; A.流水节拍; B.标准时间; C.作业周期; D.作业周期; 5. 以下哪些现象可以判断流水线不平衡? ; A.连续堆机; B.工位等待; C.不良品增加; D.工具损坏;

三.综合问答题(40分) 1. 请写出IE七大手法?(10分) 2. 简述什么叫生产线平衡?(10分) 3. 通常在解决现场问题时,会使用到‘5W1H’管理方法,试问其所指的是什么(10分)? 4.请说说作为一名IE工程师应具备哪些条件? (10分) 四.附加题(每一题10分) 1.作为一名IE工程师,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工作? 2.如果本公司给妳机会做位工程师,你将如何展示你的工作能力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 2、1MOD=0、129秒 3、平准化法: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与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 4、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5、MOST就是Management Operation Standard Technique的缩写,即动作分析方法、 6、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7、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 8、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9、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 10、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11,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就是美国,国的泰勒; 12, 工业工程-‘IE’就是INDUSTRIAL E 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3, 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与宽放时间组成; 14, 生产的四要素指的就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与方法; 15, 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加工) ◇----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 (储存) 16.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就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与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与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与技术,以及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与评价。” 17、IE的核心就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与生产率。 18、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与创新等四个方面。 19、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简称_MRP_系统。 20、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就是移动动作与终结动作。 21、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 22、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与双手操作分析。 21.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22.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23、作业宽放包括组织性宽放与技朮性宽放。 24、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5、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6、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MOD法中M4G3=0、903。 27.所谓标准资料就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库.doc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库 一?单选题 1. 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是( D )。 A. 资本生产率 B. 总生产率 C. 全要素生产率 D. 静态生产率 2. 工艺流程分析的分析改进物件只包括加工和( B )。 A. 装配 B. 检验 C. 包装 D. 储存 3. 工作评比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 D )。 A. 计算公式 B. 作业时间 C. 作业方法 D. 评比系數 4. 标准的物件是重复性的事物和( A )。 A. 概念 B. 产品 C. 服务 D. 工作 5. 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物件包括人?机和( D )。 A. 产品 B. 品质 C. 服务 D. 环境 6.直线职能制这种组织管理形式的特点是( B )。 A. 分权式管理 B. 集权式管理 C. 民主型管理 D. 放任型管理 7.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物件应该是( B ) A. 生产工艺 B. 整个系统 C.主要生产设备 D. 产品 8. 手持物品,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动作,称为( A ) A. 运输 B. 移动 C. 移物 D. 手动 9. 对制品制造过程进行分析改进的技术是( B )。 A. 操作分析 B. 工艺流程分析 C. 作业流程分析 D. 动作分析 10. 以操作者为物件开展程式分析适宜采用( D )。 A. 人一机操作分析 B. 人型流程图分析 C. 物型流程图分析 D. 双手操作分析 11. ‘不必要的动作要减少’是动作经济原则的( B )之一点。 A. 著眼点 B. 基本思想 C. 基本方法 D. 基本动作 12. 以下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A ) A. 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毫无关系 B. 质量方针可以提供制定质量目标

工业工程基础期末试卷及答案汇编

一.选择题(单选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 1.工业工程的最终目的是(D)。 A.改善工作环境B.减轻劳动强度C.提高产量D.提高生产率 2.工业工程技术人员主要从事生产系统的设计和()。 A.管理B.实施C.再设计(p31) D.维护 3.工业工程的功能是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 A.改善B.实施C.维护D.创新(p29) 4.某一给定时期的产出量与投入量之比是(D)。 A.单要素生产率B.多要素生产率 C.全要素生产率D.静态生产率(p14) 5.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它包括()两大技术。 A.方法研究和作业测定(p36) B.人因工程和动作分析 C.工作分析和工作设计D.运筹学和系统工程技术 6.工艺程序分析的分析改进对象包括加工和()。 A.等待B.搬运C.检验(p55) D.储存 7.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储存、等待等隐藏成本进行分析时,通常选用()。 A.布置和经路分析B.作业分析C.流程程序分析 D.工艺程序分析 (p67) 8.作业分析研究的最小单位是()。 A.程序B.工序C.操作(p109) D.动作 9.程序分析的符号“D”表示()。 A.搬运B.检验C.等待(p98 停滞) D.储存 10.()可用于分析一名操作者同时操作多台机器的情况。 A.流程程序分析B.人-机作业分析 C.联合作业分析D.双手作业分析 (p110) 11.()可用于发现作业现场的工具、物料、设备等的不合适的放置情况。 A.布置和经路分析B.动作分析C.双手作业分析D.流程程序分析12.为了了解共同作业时每个作业人员的作业率,一般可采用()。 A.人-机作业分析B.联合作业分析C.闲余能力分析D.流程程序分析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教学提纲

基础工业工程-期末全套复习资料-易树平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 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 (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 (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 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 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 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 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

《工业工程》试题库(终)

《工业工程》答案库 填空题 1、TPS是丰田生产模式,精益生产管理方法上的特点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全面质量管理、 团队工作法、并行工程。 2、精益生产简称LP,其子目标为零库存、零缺陷、高柔性。 3、精益生产终极目标零浪费,精益生产基本目标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4、IE中文意思即工业工程,其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量、提高生产效率,以人为本是IE区别与其他工程学科的特点之一。 5、IE面向微观管理,注重三化工业简化、专业化、标准化,是IE重要原则。 6、改善四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7、5W1H提问是WHEN、WHAT、WHY、WHO、WHERE、HOW。 8、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动作研究奠基人:吉尔布雷斯。 9、作业流程四种工序分别是作业、移动、检查、等待。 10、精益生产子目标零库存、零缺陷、高柔性。 11、精益生产终极目标零浪费,精益生产基本目标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12、动作分析钟常见的有十八种动素。 13、IE面向微观管理,注重三化工业简化、专业化、标准化,是IE重要原则。 14、模特法的单位时间即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1MOD=0.129S 。 15、5W1H提问是WHEN、WHAT、WHY、WHO、WHERE、HOW。 16、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他创立了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奠基人:吉尔布雷斯。 17表示作业,符号表示等待,符号表示检查。18、PDCA循环中PDCA分别表示计划、执行、检查、总结。 19、标准时间是在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速度下完成符合质量工作要求的作业时间。 20、IE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21、精益生产终极目标零浪费,精益生产基本目标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 22、PQCDISM即七个零为零转产工时浪费、零库存、零浪费、零不良、零故障、零停滞、零灾害。 23、IE面向微观管理,注重三化工业简化、专业化、标准化,是IE重要原则。 24、模特法的单位时间即手指动作的时间消耗值,1MOD=0.129S ,即手指的动作时间为 1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

IE工业工程基础测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合格为90分,满分160分) 一、填空题: (共50题,每题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 2、1MOD=0.129 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 6、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7、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7种.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9、工业工程-…IE?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 原材料和方法;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加工)◇----(质量检查)﹔ □---(数量检查)▽----(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工业工程导论》试题 AB卷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工业工程是一门( C )。 A.专业工程学科 B.管理学科 C.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D.企业管理 2、吉尔布雷斯夫妇的主要贡献是进行了( B )。 A.时间研究 B.动作研究 C.甘特图 D.统计质量控制 3、按照动作经济原则,在作业现场工具和物料应放置在( A )。 A.固定位置 B.随手放置 C.高处 D.最近处 4、( D )运用工业工程相对较少。 A.东部沿海地区企业 B.外资企业 C.合资企业 D.内地企 业

5、为了平衡双手操作,可以开展( A )。 A.双手操作分析 B.单手操作分析 C.工组联合操作分析 D.人-机操作分析 6、5W1H中的5W不包括( B ) A. What B、Which C、When D、Where 7、宾馆里门把手的高度设计属于人因工程里面的( C ) A. 双限值设计 B. 单限值设计 C. 平均尺寸设计 D.和人因工程无关的设计 8、粗能力计划主要是对( A )进行负荷平衡分析。 A. 主生产计划 B. 综合生产计划 C. 物料需求计划 D.车间作业计划 9、某工厂要进行设施选址,下面哪个起点不适合该工厂选作厂址。( D ) A. 住宅区下风方向 B. 靠近水源 C. 靠近运输枢纽 D. 窝风的盆地 10、( C )是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在它们之间用箭头联系起来,表示因果关系的图形.

A. 控制图 B.排列图 C. 因果图 D.直方图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IE的核心目标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2、对现有的工作方法的改进应该遵循的四项原则是取消、、重排、。 3、方法研究的三类分析技术在通常情况下,程序分析适用于的层次,操作分析适用于的层次,动作分析适用于的层次。 4、工作研究主要包括和两大部分。 5、综合生产计划决策通常有、与混合策略三种 6、田口玄一博士提出的质量的三次设计法指的是系数设计、和; 7、根据产品的原材料性质、结构特征、使用功能、制造工艺和生产流程等特点可以将制造系统分为和连续型制造系统。 8、是SPC的最大特点。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工业工程

基础工业工程复习题 含答案 下载后可见

一. 填空题: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正常评比*(1+放宽率) 2.1MOD= 0.129秒 3.平准化法:将熟练,努力,工作环境和一致性四者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评比因素,每个评比因素再分为超佳﹑优﹑良﹑平均﹑可﹑欠佳六个高低程度的等级. 4.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5. MOST是Management Operation Standard Technique的缩写,即动作分析方法. 6.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7.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ECRS)取消, 合并,重排,简化. 8.人体的动作分为5等级.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9. 动素分析(Therblig)的基本动作元素有18种. 10. 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11, 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国的泰勒; 12, 工业工程-‘IE’是INDUSTRIAL ENGINEERING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13, 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14, 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和方法; 15, 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加工) ◇----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 (储存) 16.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7.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8.IE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9.物料需求计划系统,简称_MRP_系统。 20. 模特法(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21.模特法将动作归纳为21种。 22.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21.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22.工作抽样中获得记录结果的概率分布为正态分布。 23. 作业宽放包括组织性宽放和技朮性宽放。 24.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5.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6. 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PTS法。MOD法中M4G3=0.903。 27.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工业工程试题

1、某人操作两台半自动车床,程序为:进料0.5min,车削1min,退料0.25min,此两台机床加工同一零件,能自动车削和自动停止。试绘出此操作的人机程序图。 作业名称:车削零件编号: 研究者:日期: 人车床1#车床2# 装车床1# 0.5空闲0.5车削0.5 卸车床2# 0.25车削1空闲0.75 装车床2# 0.5 空闲0.25车削0.5 卸车床1# 0.25空闲0.25 统计周程工作时间空闲时间利用率 人1.751.50.251.75/1.5=86% 1#机床1.7510.751.75/1=57% 2#机床1.7510.751.75/1=57% 2、根据下列资料,试求一个工人操作几台机器最为适宜。 (1)装卸零件时间为每台为1.41min/次。(2)从一台机器走到另一台机器的时间为0.08 min。(3)机器的自动切削时间为4.34 min(不需工人看管)。 解:工人将零件装卸及走到相邻两个机床的周程为:1.41min+0.08min=1.49min 而机器自动切削的时间为:4.34min(不需要工人看管)。 所以机器装动的时间是工人周程的4.3/1.49=3倍,因此工人最适宜操控4台机床。 3、试以双手操作程序图记录用开瓶器开启瓶盖的双手基本动作。其动作为:双手同时伸出,左手伸至桌面取瓶,右手伸至桌面取开瓶器。双手各将所取之物移至瓶顶,打开瓶盖。 解:依题意得,双手操作程序图为: 左手说明时间/min 时间/min右手说明 伸至桌面 伸至桌面

取瓶 取开瓶器 移至瓶顶 移至瓶顶 握住瓶子 打开瓶盖 4、根据实测资料已知某工序的实测作业时间为1.42min,该工序的比率系数为90%.通过标准资料法查得该工序的作业宽放率为16%,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率为5%,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为60min,零件加工批量为100件.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的单件时间与单件核算时间. 解:依题意得: 该工序的单件时间T=工序正常时间+单件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 =1.42+60/100 =2.02(min) 单件核算时间:T=单件正常时间+单件宽放时间+单件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 =1.42/90%x(1+16%+5%)+60/100 =2.51(min) 5、已知某工序的作业宽放时间为1.8 min,相应的宽放率为15%,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0.6 min,相应的宽放率为5%.工序的准备与结束时间为30 min,零件加工批量为50件.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的单件时间和单件核算时间. 解:依题意得: 该工序的正常时间为T1=宽放时间/宽放率=1.8/15%=12 min 所以该工序的单件时间T=该工序的正常时间+单件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 =12+30/50 =12.6 min 单件核算时间T=单件正常时间+单件宽放时间+单件工序准备与结束时间 =12+1.8+0.6+30/50 =15 min 6、已知某大量生产工序单件作业时间为1.2 min,工作班内规定的个人需要与休息宽放时间为25min,作业宽放时间为40 min,工作班制度工作时间为8H.试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工序的产量定额. 解:设该工序的产量定额为X; 依题意得1.2X+25+40=8x60 所以X=346(件)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 #1.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 的定义。 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IE 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 答: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提高质量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生产率是IE 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联系起来综合研究,追求生产系统的最佳整 体效益,是反映IE内涵的重要特点。 2.IE 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IE 是一个包括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庞大体系,实际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科学。 3.IE 应用注重人的因素。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和不确定性大的因素。 4.IE 是系统优化技术。 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如何理解经典IE 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 答:经典IE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知道) 4.如何理解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 答: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师生产率工程的基础; 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的发展; 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 5.IE学科的性质如何,怎样理解这一性质? 答:IE 是一门工程学科;为使生产系统有效运行,IE 技术人员要不断对其加以改善,因而必须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选择最好的改进方案。所以,IE 是一门工程学科。 6.IE 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答:1.IE 与管理。IE 与管理的目的一致,只是做法不同 2.IE 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现代IE 的技术基础和方法学。 7.IE 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主要知识领域?企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哪些? 答: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应用数学;组织规划与理论;实用心理学;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IE 的学科范畴: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运筹学、工效学。应用领域: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销售航空金融医院公共卫生军事后勤政府部门等 8.企业工业工程师要求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 答:1.具备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或其他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 2.理解机械工程、电子工程、信息工程或其他工程的产品开发与设计技术、和行为科学等 3.具备工业工程学科基础理论 4.掌握工业工程的专业知识 5.掌握现代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声场公益、企业管理方面比较系统的知识 6.掌握计算机应用、仿真和计算机处理知识 7.掌握会计、统计、经济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 8.掌握我国经济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熟悉有关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规范。 9.什么是IE 意识?为什么说“掌握IE 方法和技术是必要的,而树立IE 意识更重要”? 答:所谓IE 的意识,就是IE 实践的产物,是对IE 应用有指导作用的原则和思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