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层析法

合集下载

纸层析法原理

纸层析法原理

纸层析法原理纸层析法是一种用来分离混合物中成分的方法,它基于不同物质在纸上移动速度不同的原理。

在这种方法中,混合物被放置在纸的一端,然后用溶剂沿着纸的一端滴入,溶剂会随着纸的毛细管作用向上移动,带动混合物中的各成分一起移动,但不同成分由于与纸或溶剂的亲和力不同而移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了成分的分离。

纸层析法的原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毛细管作用,二是亲和力的差异。

首先,纸层析法利用了纸张的毛细管作用,毛细管作用是指当细管的直径很小时,液体在其中上升的现象。

在纸层析法中,纸张的纤维构成了许多微小的毛细管,当溶剂被滴入纸上时,由于纸张的毛细管作用,溶剂会被吸附并沿着纸的纤维上升。

其次,纸层析法利用了不同物质与纸张或溶剂的亲和力不同这一原理。

在纸层析过程中,混合物中的各成分会随着溶剂一起在纸上移动,但由于不同成分与纸张或溶剂的亲和力不同,它们在纸上移动的速度也不同。

亲和力较大的成分会与纸张或溶剂结合得更紧密,移动得更慢;而亲和力较小的成分则会移动得更快。

通过这种方式,不同成分最终会在纸上分离出来,形成不同的斑点或带状图案。

纸层析法的原理简单而有效,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等领域。

它不仅可以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学成分,还可以用来检测物质的纯度、鉴定物质的成分等。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纸张和溶剂,以实现对特定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总的来说,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方法,它基于毛细管作用和亲和力差异的原理,可以对混合物中的成分进行有效分离和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纸层析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纸层析法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

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包含胡萝卜素、叶黄素、[1]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

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

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符合我国的资源友好型社会。

化学纸层析法操作方法

化学纸层析法操作方法

化学纸层析法操作方法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检测化合物的方法,它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差异分配和迁移速率。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下纸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纸层析法的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工作:(1) 准备所需试剂和仪器设备,例如纸层析板、移动相溶液、样品溶液等。

(2) 根据需要,将纸层析板切割成一定大小,一般为2-3 cm宽。

(3) 在纸层析板上标记样品斑点的位置,并在远离样品斑点的两端划线作为溶质运动的终点。

2. 预处理纸层析板:(1) 在纸层析板的一端或两端绘制一条线,此线必须保持离样品斑点一段距离。

(2) 将纸层析板悬挂在层析槽中,使其下端浸入移动相溶液中,上端停留在层析槽外。

(3) 等待纸层析板吸湿,待移动相离开水平线10-15mm,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3. 田口滚动开发(1) 将纸层析板处理好的一端固定在杠杆上,将另一端固定在滚轴上,并将样品斑点保持在离滚轴一段距离处。

(2) 逐渐滚动滚轴,将纸层析板从滚轴上解下滚开,样品斑点不要滚到滚轴上。

(3) 样品迁移的速度和纸层析的长度、迁移剂的多少、滚动速度等因素有关,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 分析结果与数据处理(1) 滚开一段后,停下来,记住结束时的高度位置,这个高度位置应该大于样品离消失高度,以免样品被冲掉。

(2) 用铅笔圈出槽内的运行液面,让其完全干燥,重复此滚动放缓或停留数次,直到样品斑点在2cm处为止。

(3) 在样品斑点变得不可见后,将纸层析板取出,使其在室温下干燥。

(4) 经过干燥后,观察纸板上色素分布的情况,并使用紫外光灯和其他辅助光源照射纸板,如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纸层析法的注意事项:(1) 实验中应避免手触摸纸层析板介质,以免留下指纹。

(2) 需要做好实验室的通风防护措施,避免有害气体和蒸气的损害。

(3) 在操作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样品斑点和彼此之间的接触,以免相互污染。

(4) 在纸层析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什么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化学物质的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化学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和在固定相上的吸附性质的差异,通过这种差异来实现化合物的分离。

纸层析法一般采用纤维纸作为固定相,纸上的水分和纤维结构可以为化合物提供吸附和扩散的条件。

当化合物溶解在流动相(一般是溶液或气体)中时,它们可以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

在溶剂前进的过程中,根据化合物在两相之间的平衡态的差异,不同的化合物会因为吸附和解吸的反复发生而分离。

纸层析法的步骤如下:1. 准备试样:将待测物质与合适的溶剂混合,使其溶解,并制备成适量的溶液。

2. 预制纸层析片:选择适合的纸张,如滤纸,将其切成适当大小的片,然后将其浸泡在合适的溶剂中,待纸张充分湿润后,取出晾干。

3. 试样施加:在纸层析片的一个端点上用小滴的方式将试样溶液滴到纸上,稍等片刻让其吸附。

4. 试样处理:可以用吹风机迅速吹干涂在纸上的试样,以避免液滴扩散过多,影响分离效果。

5. 试样展开:将纸层析片的另一端浸泡在合适的溶剂缸中,使溶液深度超过初始液面,在纸层析片上施加一定程度的张力,以提供持续的流动相。

6. 等待分析:待溶剂上升至足够高度后,停止纸层析片的展开并取出。

7. 开发剂检测:将纸层析片放在透明的平板上进行干燥,然后用检测荧光剂或染色剂喷洒或倾倒在纸上,以可视化显示分离出的化合物。

纸层析法的原理是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行为。

当化合物溶解在流动相中时,它们可以在固定相上发生吸附。

吸附取决于化合物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力可能包括静电吸引力、范德华力、氢键等。

由于不同化合物之间的吸附力不同,它们在固定相上的停留时间也不同,因此会导致分离。

此外,溶剂的选择也是纸层析法中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溶剂的极性可以影响化合物的溶解度和吸附能力。

根据实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极性的溶剂作为流动相,以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离和分析方法,通过纸的吸附作用和溶液的上升作用,将混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从而达到分析和鉴定物质的目的。

纸层析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吸附作用和上升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纸的吸附作用。

纸是由纤维构成的多孔性材料,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当溶液中的成分进入纸的孔隙时,会与纸的表面发生吸附作用,使得溶质停留在纸上,而溶剂则继续向上移动。

不同成分在纸上的吸附作用力不同,因而会在纸上形成不同的斑点或色带,从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

其次,我们来讨论溶液的上升作用。

当溶液进入纸的时候,由于毛细管作用和表面张力的作用,溶液会向上移动,同时携带着溶质。

不同成分在纸上的上升速度也不同,因而会在纸上形成不同的分离带,最终实现混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纸层析法的原理简单易懂,操作方便,因此在实验室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有机物,还可以用于分离和鉴定无机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总之,纸层析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化学分离和分析方法,其原理主要包括纸的吸附作用和溶液的上升作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成分,为化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希望本文对纸层析法的原理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纸层析法注意事项

纸层析法注意事项

纸层析法注意事项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和分析方法,它的原理是依据溶剂对溶质的吸附性差异,通过纸的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

在进行纸层析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室安全:在进行任何化学实验时,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使用有机溶剂时要注意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和实验室造成损害。

同时要注意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佩戴实验室所需的个人防护装备。

2. 选用适当的溶剂:纸层析法中涉及到溶剂的选择,溶剂应能在纸上迅速上升,同时对分离物要有一定的选择性。

通常使用无色、透明、纯净的有机溶剂,如乙醇、甲醇等。

在选择溶剂时,还要考虑到溶剂与纸的相容性,避免溶剂能使纸发生变形、脱胶或破损。

3. 准备好纸层析设备:进行纸层析实验需要准备好纸层析仪、滤纸、量筒、吸管等实验仪器和试剂。

纸层析仪要保持清洁,在使用前用溶剂洗净,确保无杂质。

同时,滤纸要选用适当的孔径和过滤速度,以便满足实验要求。

4. 正确涂样和定位:涂样是纸层析实验中十分关键的一步,涂样要均匀、干燥、不脱落。

在涂样前,要保持纸层析仪的水平,避免样品在纸上扩散。

在定位时要准确,在纸的一端标记涂样的位置,方便后续观察。

5. 仔细观察结果:纸层析实验后需要仔细观察结果,根据溶质的位置和迁移程度进行解析。

可以使用有机染料或紫外线灯辅助观察分离结果。

观察时要注意光线的条件,保持适合观察的亮度。

6. 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在纸层析实验中,及时、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和各组分的迁移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数据将用于结果分析和定量计算,记录要详细,并注意数据的准确性。

总之,进行纸层析实验需要注意实验室安全、选用适当的溶剂、准备好纸层析设备、正确涂样和定位、仔细观察结果以及记录实验结果和数据。

只有在小心谨慎的操作下,才能确保纸层析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的原理
纸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物质分离和分析技术,它基于物质在不
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纸张的吸附作用和毛细管作用,将混
合物中的成分分离出来,从而实现对混合物的分析和鉴定。

纸层析
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溶解度差异原理、吸附作用原理和毛细管作用原理。

首先,溶解度差异原理是纸层析法能够实现物质分离的基础。

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溶解度越大
的物质在给定的溶剂中溶解越多。

当混合物被加入到纸层析法中时,不同成分会根据其溶解度的差异在纸张上表现出不同的迁移速度,
从而实现分离。

其次,纸层析法的原理还涉及到纸张的吸附作用。

纸张具有一
定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混合物中的成分,并随着溶剂的上升而迁移。

由于不同成分在纸张上的吸附性能不同,因此它们会在纸张上
表现出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此外,毛细管作用也是纸层析法实现分离的重要原理。

毛细管
作用是指当溶剂在纸张上升迁时,由于纸张的毛细管作用,溶剂会
在纸张的毛细管中上升,而不同成分会随着溶剂的上升而迁移。

由于不同成分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速度不同,因此它们会在纸张上表现出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实现分离。

综上所述,纸层析法的原理主要包括溶解度差异原理、吸附作用原理和毛细管作用原理。

通过这些原理的作用,纸层析法能够实现对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分离和分析,为化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同时,纸层析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因此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
纸层析法(Paper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它
是指利用水溶液剥离出离子或分子物质元素时就具有特定形状、颜色、性质的物质,利用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离出来。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
的原理是通过利用不同色素在固定溶剂中的浮选性而将它们分离出来。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首先需要把待测样本放在纸上,然后用溶剂(如乙醇、水等)洗遍,使色素在纸上“渗出”,因为色素和溶剂的极性不同,色素能以“电磁保持”的形式渗透到纸的表面,因此当溶剂沿着
纸的表面渗透时,色素会随着溶剂而沿着纸的表面渗透,从而形成了
一条色带。

接着,将纸上形成的色带置于溶剂中(如水乙醇混合物),溶剂会沿
着纸的表面吸收,而色素则受此剥离,随溶剂沿着纸的表面运动,因此,当溶剂沿着纸表面前进时,色素会在某一位置沉淀,从而形成新
的组分,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移,以此实现色素的分离。

简言之,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把待测样本放在纸上,再用溶剂(如乙醇、水等)洗遍,使色素渗出,因为色素和溶剂的极性不同,
色素能以“电磁保持”的形式渗透到纸的表面,当溶剂沿着纸的表面
渗透时,色素会随着溶剂而沿着纸的表面渗透,从而形成了一条色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平移,以此实现色素的分离。

纸层析法不仅操作
简便,而且成本低廉,能够快速、准确的分离出复杂的物质,因此在
分析色素等物质上被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纸层析法
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用具:剪刀一把、干燥的定性滤纸、50ml的烧杯及100ml的烧杯各3个、白纸3张、试管架一个、研钵一个、玻璃漏斗一个、尼龙布或纱布、毛细血管一只、药勺一个、10ml量筒一只,天平一只,试管3支、纸板一块、棉塞3个、培养皿3个、刻度尺、注射器一只、盖玻片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丙酮、1份苯配置而成)、二氧化硅、碳酸钙(或碳酸钠)
材料:新鲜的菠菜叶、青菜叶、大叶黄杨叶片
背景资料:
1、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

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而不用水。

2、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层,使色素溶解于无水乙醇等溶剂中。

即,加入少许二氧化硅(石英砂)是为了使磨碎充分,释放出色素。

3、破碎的细胞中含有草酸等有机酸,叶绿素分子中含有的Mg元素处于不稳定化合态,镁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将导致叶绿素分子破坏。

加入少许碳酸钙使得钙离子与有机酸结合,减少镁离子的转移,防止研磨时叶绿体色素的破坏。

所以在研磨时加入适量的碳酸钙保护色素(叶绿素),同时加入碳酸钠的道理亦如此。

4、在过滤时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

原因主要有下:(1)色素分子比较大,不容易透过滤纸;(2)滤纸有较强的吸附性而使色素吸附在滤纸上,从而降低色素浓度,影响实验效果;(3)叶绿素是脂溶性,根据相似相容的原理,脱脂棉可以减少实验过程中色素的流失,增强实验效果。

5、根据物理学中的毛细现象,画滤液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干燥处理,是为了阻止水分子堵塞滤纸中的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但如果用火烤的话,会使滤纸纤维变形同时破坏啦毛细管,而影响层析液的扩散。

要自然阴干。

为了使滤液细线处的色素足够,画滤液细线要重复多次,以积累足够的色素。

否则,色素带颜色浅。

6、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纸条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

故而,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要剪去两个角。

7、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层析液要低于滤液细线。

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8、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

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就有一次的分配。

结果分配比(溶解度)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这样,试样中各组分就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位置,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纸层析法相关链接:
概念
纸层析法又称纸色谱法。

以纸为载体的色谱法。

固定相一般为纸纤维上吸附的水分,流动相为不与水相溶的有机溶剂;也可使纸吸留其他物质作为固定相,如缓冲液,甲酰胺等。

将试样点在纸条的一端,然后在密闭的槽中用适宜溶剂进行展开。

当组分移动一定距离后,各组分移动距离不同,最后形成互相分离的斑点。

将纸取出,待溶剂挥发后,用显色剂或其他适宜方法确定斑点位置。

根据组分移动距离(Rf值)与已知样比较,进行定性。

用斑点扫描仪或将组分点取下,以溶剂溶出组分,用适宜方法定量(如光度法、比色法等)。

用途
通常可用于叶绿素的色素成分检验,氨基酸的鉴定及测定,橘皮精油成分检验及一些特定细胞筛查等实验。

原理
纸层析法依据极性相似相溶原理,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而以有机溶剂作为流动相。

由于样品中各物质分配系数不同,因而扩散速度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试样经层析后可用比移值(Rf)表示各组成成分的位置(比移值=原点中心至色谱斑点中心的距离与原点中心至流动相前沿的距离之比),由于影响比移值的因素较多,因此一般采用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照物质对比以确定其异同。

作为单体鉴别时,试样所显主色谱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供置,应与对照(标准)样所显主色的谱斑点或供试品-对照品(1∶1)混合所显的主色谱斑点相同。

作为质量指标(纯度)检查时,可取一定量的试样,经展开后,按各单体的规定,检视其所显杂质色谱斑点的个数或呈色(或荧光)的强度。

作为含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剪下洗脱后,再用适宜的方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测定。

应用
应用及实例介绍
在环境分析测试中,有时用纸层析法分离试样组分,它用于一些精度不高的分析,如3,4-苯并芘。

但不如GC、HPLC应用普遍。

在做叶绿体色素分离时用到,将叶片碾碎,浸出绿色
液体,将液体与层析液(石油醚)混合,将滤纸一段进入混合液体,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

由此观查出各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和种类。

纸层析法一般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叶绿体中色素主要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地快,反之则慢;含量较多者色素带也较宽。

最后在滤纸上留下4条色素带,所以利用纸层析法能清楚地将叶绿体中的色素分离。

注意事项
纸层析法中所用的有机溶剂如丙酮等,一般有挥发性、并有一定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密封层析,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挥发物。

实验
仪器药品
大试管台天平研钵(配带孔纸板,防止丙酮挥发) 量筒烧杯漏斗软木塞滤纸丙酮(可用无水乙醇替代)四氯化碳无水硫酸钠碳酸钙石英砂
操作步骤
1.称取新鲜叶子2g,放入研钵中加丙酮5ml,少许碳酸钙(防止叶绿素被破坏)和石英砂(帮助研磨),研磨成匀浆,再加丙酮5ml,然后以漏斗过滤之,即为色素提取液。

2.取准备好的滤纸条(2×20cm),将其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的窄条,并在滤纸剪口上方折叠出一条直线,作为画滤液细线的基准线。

3.用毛细吸管沾少许滤液在折线上描绘4~5次,注意要画得匀、直、细,每次画完细线要等其自然变干后再画第二根线。

4.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梍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即层析液)。

然后将滤纸条固定于软木塞上,插入试管内,使窄端浸入溶剂中(色素点要略高于液面,滤纸条边缘不可碰到试管壁),盖紧软木塞,直立于阴暗处进行层析。

经过0.5—1小时后,观察分离后色素带的分布。

最上端橙黄色为胡萝卜素,其次黄色为叶黄素,再下面蓝绿色为叶绿素a,最后的黄绿色为叶绿素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