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高一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2.5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Word版缺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Word版缺答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体会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以及诗意的语言。

3、学生懂得阅读经典作品应有的态度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知识链接与巩固】1、作者及作品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

第一部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先后发表了多部小说。

1927年发表的《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黑塞出于人道与理性,接连撰写反战文章。

战后 1923年,黑塞加入瑞士国籍,这一决定使黑塞后来逃脱了德国的纳粹政权对他必然的迫害,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相对和平的瑞士使黑塞用艺术家的方式去建造一个精神空间,以此抵御战争对世界的毒化。

1943年,他的巨著《玻璃球游戏》问世,这又是一部充满了自由与人道精神的作品。

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

2、写作背景赫尔曼·黑塞作为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一生喜欢读书,喜欢经典的作品。

在这篇作品里,作者赞美了读书的作用,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

3、名人说读书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

三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习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

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习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习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2.3 获得教养的途径 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精品教案:2.3 获得教养的途径 导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时,可设计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

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思想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理解重要语句,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经典的魅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难点】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延伸一、识记字音跋.()涉狭隘.()慰藉.()斑斓.()闲暇.()戕.()害麻痹.()符箓.()锁钥.()二、知人论世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

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

爱好音乐与绘画。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

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

这期间他游历过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

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高一必修一)「篇一」[学习目标]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设想]1.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

因此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

对于学习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

2.通过学习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使用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讨论: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明确:问题1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读文章。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

苏教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教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苏教必修一《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苏教版语文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苏教版语文高一《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预习内容1、重点词语:教(jiào)养、狭隘(ài)、共振、沉溺(nì)、丰盈、息息相通、慰藉(jiè)、望洋兴叹、积累(lěi)——罪行累累(lěi)——果实累累(léi)——累(léi)赘——劳累(lèi)戕(qiāng)害、痴迷、气象万千、象牙海岸、宝藏(zàng)举一反三、不计其数(shù)——数(shǔ)典忘祖——数(shuò)见不鲜瞬(shùn)间——刹(chà)那——霎(shà)时2、资料链接作者介绍: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德国作家。

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

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一八九一至一八九九年这一段独立谋生时期读遍了祖父和父亲的丰富藏书和他当学徒的书店里的新旧文学和哲学书籍。

黑塞自称那几年的学习“较之正规学堂学习收获更大”。

黑塞十三岁便已决心当诗人,二十一岁的黑塞自费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浪漫主义之歌》,接着又发表了散文集《午夜后一小时》,却都未获得公众承认。

直至一九零四年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问世,一下子轰动德国。

一九零四年,黑塞和出身瑞士书香门第的玛利亚•贝诺利结婚,婚后移居在瑞士农村的巴登湖畔,专事写作。

一九零四——一九一四年是黑塞创作的鼎盛时期,其中长篇小说《在轮下》(1906年)、《盖特露德》(1910年)、《罗斯哈尔特》(1914年)、《克诺尔普》(1915年)都是作者早期重要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解放的途径。

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席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专题概述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求学之道”,探讨重点是读书学习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从质疑到创新”,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本专题教学目标和重点,一是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习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二是让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四是让学生在学习议论文不同的论证方法后,能够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证、引言论证等手法。

第一板块经典的力量获得教养的途径赫尔曼·黑塞【学习目标】1.把握主旨,深入思考、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随笔,内容与形式相比较,内容显得尤有新意。

文章强调读书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很有现实意义,对青年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2.本文在论述阅读对获得教养的重要作用的过程中,触及了不少现实性的问题,像年轻人对书籍的轻视,只读快餐式的书报而不肯在名著上下工夫,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为我们平时的阅读欣赏提供了借鉴。

3.本文在形式上是一篇议论文,开头明确概念,接着提出论点,从第二段开始逐层深入地展开论证,思路活泼但不失严谨。

语言准确谨严,也有不乏生动新颖的语段,六、七两段可作为赏析的关键语段。

【内容详解】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3)

苏教版-高一-语文-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3)

苏教必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一方面,鉴于相当大比例的高一学生对于“教养”的认识存在误区,应当重视本专题学习的“反拨性”功能;另一方面,教学应当首先立足于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1.《教学参考书》P38。

2.“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劝学》《师说》。

【学习方法】研读基础上的“问题探讨”。

一、课前预习要求: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问题或观点?(勾画关键词)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获得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通过读书获得教养为什么要和“个性”、“人格”联系起来。

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什么?(读杰作。

)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实现阅读目的?夏复阅读同一本书会读成“另一本书”。

二.将自己初中阶段的“借书证”复制一份,同桌交换,请同桌为你做个“阅读类型分析”,自己完成”自我阅读建议”。

导入参考:“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则尘俗生其间。

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

”(黄山谷)“阅读它必须是一个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阅读,才可能是一个理想的阅读。

-----我想,一个孩子理想的阅读应该从这个地方开始。

”(曹文轩)二、学习过程1.第1段中,作者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如何理解这种矛盾?2.如何理解“世界文学”?(读书不是为了“散心消遣”)3.通过读书获得教养和“个性”、“人格”联系起来,作者倡导怎样的读书观?4.如何理解“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中“自己的价值”是什么,“杰作的真正价值”是什么?5.作者用什么例子证明“唤起新的共鸣”这种体验?(例证法)你是否有“经典重读”的经历,说说你的体会。

6.结合同桌为你做的“阅读类型分析”,看看你是否拥有自己的“文化偶像”?阅读完全文,你是否理解“经典的力量”,是否感受过这种力量?(请写在书眉处)(①根本的理由也许是,你的生命与他的生命,有某种同构关系,他是你精神血缘上的前辈姻亲。

“读书需痛痒相关”。

②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讲解与例题导学案 苏教必修1

获得教养的途径问题导学1.作者认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条途径有什么特点?这条途径对人生有什么作用?2.文章在阐述阅读经典杰作的作用时,为什么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3.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有怎样的内涵?自主探究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文法导析1.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多方法论证。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

作者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

又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采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把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

再如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以过程和结果的对比,形象地说明阅读能使心智成长,能使读者面前的世界变得宽广。

全文还有多处文字运用比喻说理,如:“并非朝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金钥匙”“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人类的容颜”“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等等。

这些比喻的运用,使语言形象生动,说理通俗易懂。

2.严谨的结构。

本文从大的方面看,前后两部分采用了层进式结构。

第一部分呼应题目,指出真正的教养所追求的目的;第二部分紧承第一部分,明确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

两个部分层层深入,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小的方面看,即第二部分,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

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经典著作;后分说:点明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提出正确的读书观,明确阅读经典著作的好处。

由总到分,层次分明。

3.准确、鲜明、生动的论述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必须是准确的。

文中将阅读经典著作作为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之一”说得极有分寸;“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一句,“沉溺”在前,“领略”在后,符合思维的发展逻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获得教养的途径导学案.扎实掌握文中基础知识,提高筛选信息、概括归纳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研读世界文学作品的方法。

3.激情投入,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自身修养。

读经典作品要反复阅读,要带着敬重之心和爱心去阅读。

、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此该如何理解?2、为什么说通过阅读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作前提?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研读课文,借助“教材助读”,基本理解文章大意,能准确诵读。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书面完成。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书写认真规范。

Ⅰ教材助读一、走近作者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诗人,小说家。

出生于德国,后入瑞士籍。

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有《荒原狼》、《彼得·卡门青》。

本文是他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

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受精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

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了解背景赫尔曼·黑塞的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法籍瑞士人。

其外祖父、父亲都曾当过传教士,母亲也曾从事过传教工作。

黑塞曾在神学院学习,而神学院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压制和扼杀人的个性。

1912年黑塞定居瑞士后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也深深地陷入了与德国民族主义冲突的境地。

战争无疑是毁灭人性的,但也促进了他对人性的思考和探讨。

他试图从教育和修养方面来探索人性,提倡通过读书提高修养,达到心灵和个性的自我完善。

他为此写下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就是一篇激励人们读书的杰作。

三、整体感知1.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2.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试着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

3.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一条途径是什么?Ⅱ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狭隘.()麻痹.()戕.害()符禄.()慰藉.()钥.匙()沉溺.()给.予()消遣.()2.选择合适的字填空。

共耳欲聋聋发聩(震振)激再接再(厉励)磨时光开烟云散(消销)亲力睦盘托出(和合)斑波(澜斓)书狼贯(籍藉)3.辨析下列词语。

(1)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存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思考:“积累”和“积存”怎样区别?(2)一切民族和时代的精神都聚集其中,都等待着新的召唤和。

(复苏复元)思考:“复苏”和“复元”怎样区别?(3)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举足轻重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校给予自己的这把金钥匙感到惊讶和(痴心痴迷),并不断加以使用。

思考:“举足轻重”和“无足轻重”怎样区别?“痴心”和“痴迷”怎样区别?我的疑问: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

探究点1:精句赏析1.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提示:这句话是从什么角度谈阅读的?2.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提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探究点2:文本理解1.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2.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探究点3:综合探究1.本文作者提倡读书要“重复阅读”,可以说是主张“精”读,而也有人强调开卷有益,也就是所谓的“博”读,二者是否矛盾?2.关于我们是否一定要阅读经典这个问题,你有怎样的困惑呢?文本拓展【阅读提示:“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你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吗?请认真阅读本文,你会从中找到答案。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是全世界读书人共同的节日。

阅读的重要性首先是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

有位文学家讲:“我们读书,书里面并没有直接讲修养、讲哲学,但是,一种美妙的修养和哲学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痕迹地渗入你的身体,渗入你的生命的深处,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

”比如著名作家邓友梅,他几乎没有上过学,但是,这丝毫不妨碍他成为了不起的作家,因为他读了大量的书,是阅读改变了他。

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

二战期间,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财富、人口、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

然而,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此言令人深思。

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美国人讲,全世界的钱在美国人的口袋里,因为美国人的财富差不多占了世界财富的1/3以上;而美国人的口袋呢?在犹太人的脑袋里。

每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当中几乎都有犹太人。

犹太人生下小孩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圣经》上涂上蜂蜜,让婴儿亲口去舔,让他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

犹太人对书的崇拜,差不多近乎对宗教的崇拜。

犹太人不允许把书踩在脚下,不允许把书放在脚边,而是放在枕边。

再有中国文人袁枚“补读平生未见书”,陆游“闭户遍读家藏书”,苏轼“发奋读尽人间书”……无不体现阅读的重要。

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是一个民族提高素质,增长才干的必需!面对当今社会的诱惑,面对浮躁的世事,静心阅读,也是修心修身怡情的策略,再加上读好书,悟经典,更不虚为修身之道!历史学者雷颐在《中学人文读本》座谈会上发言:一个人在中学阶段所读到的东西,会溶进生命,化为血液,到了大学阶段,成年以后读的,往往只能作为知识存在。

大学者的话足以证明中学阶段阅读的重要性。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生命之花得以绚烂地绽开,他们健全的心智得以定型,独立思考的习惯得以养成,翔社会的品格得以塑造。

当堂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狭隘.(ài)解.数(xiè)恪.守(gě)B.戕.害(qiāng)徘徊.(huái)贮.藏(zhù)C.魅.力(mèi)包庇.(pì)包扎.(zā)D.慰藉.(jí)谄.媚(chǎn)解剖.(pōu)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跋涉共震时髦望洋兴叹B.竟争沉溺斑斓永无止境C.消遣麻痹敞开震耳欲聋D.窠臼部署曙光甘败下风3.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1)我们相信读者能够全书总的精神,而不以辞害意。

(2)自我意识的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了A.领略增强轻蔑B.领会增强轻视C.领会增大轻视D.领略增大轻蔑有错必改【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答案:整体感知:1、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无功利目的,读书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目的。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假的慰藉”。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整体思路: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要阅读经典,获得教养要反复读经典。

2、精神和心灵完善。

3、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预习自测:1、ài bìqiāng lùjièyào nìjǐqiǎn2、振、震、振励、厉消、销、消和、和、和斓、澜籍、藉、籍3、(1)积累。

区别:积累:资金、材料、经验等方面逐渐聚集。

积存:积聚储存。

(2)复苏。

区别:复苏:苏醒过来。

复元:病后恢复健康。

(3)无足轻重、痴迷。

区别: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

无足轻重:形容事情无关紧要。

痴迷:指深深地迷恋。

痴心:指沉迷于某人或某事的心思;也形容沉迷于某人或某事。

探究案:探究点1:1、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2、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探究点2:1、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2、掌握作品里的鲜活的意识和人类巨大的意识财富;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使自己与整个人类建立起息息相关的联系;使生活更有意义。

探究点3:1、观点一:读书求知要求既要“精”又要“博”。

如果没有“精”的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

学习需要“博”、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

所以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博览群书,又要有所侧重,对一些与我们学习、生活有益的书籍作深入研究。

观点二:作者所主张的“精”读,是指对待经典作品而言,这样的作品往往历久弥新。

但经典是需要筛选的,书海茫茫,不是每一本书都适合自己,只有读过了它才能明确它的价值,才能确定它能否对自己修养的提升有所裨益。

所以“博”读还是很重要的。

2、示例: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读感到痛苦。

当堂检测:1、B.2、C3、B。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

增大和意识不搭配。

轻蔑不能带宾语,轻视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