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案例 成年晚期)

合集下载

成年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成年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成年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概述该文档旨在分析一位成年人的心理咨询案例。

这个案例提供了深入了解成年人心理问题和咨询的机会。

案例背景该案例涉及一位名叫张雪的成年女性。

张雪来自一个繁忙的家庭,她的父母在她成长过程中非常忙碌,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她。

这导致张雪在成长过程中感到孤立和缺乏关爱。

问题描述张雪在近期感到焦虑和孤独。

她发现自己很难与他人建立深层连接,并且对未来感到迷茫。

这些问题对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咨询过程张雪决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来解决她的问题。

她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预约了会面。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张雪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模式。

他们共同探索了张雪童年时期的经历以及她对未来的期望。

在几个咨询会话后,张雪逐渐开始理解自己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面对的挑战。

咨询师引导她探索自我认知和建立自尊心、自信心的方式。

解决方案与结果在咨询过程中,张雪逐渐学会了与他人建立更深层的连接。

她通过逐渐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提高了自己的情绪稳定性。

她学会放下对过去的固执,关注当前的幸福和未来的目标。

通过心理咨询的帮助,张雪逐渐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心和生活动力。

她开始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取得了积极变化。

结论以上是一份成年人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展示了心理咨询对于帮助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生活的重要性。

通过合适的咨询过程和解决方案,成年人可以找到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的平衡,从而在个人和职业生活中获得成功和满足。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苏大-发展心理学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苏大-发展心理学
(三)记忆减退的个体差异
(四)记忆减退的机制或原因 1.加工速度减慢 2.工作记忆容量变小
.
三、思维的变化
(一)概念学习、解决问题效能减退 (二)完成皮亚杰任务的特点 (三)更多地运用后形式运算思维
.
四、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
(一)智力有所减退 (二)智力并非全部减退
.
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
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个性和社会性 一、成年晚期的个性及其适应性类型 二、成年晚期的自我概念及其某些维
度的变化 三、成年晚期的人际关系与社会支持
第五节 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和长寿 心理
一、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与适应 二、成年晚期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人类的自然寿命与长寿心理 四、生命的最后阶段
.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老龄、老化与发展 一、老龄与老化 二、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二、记忆随增龄而减退 三、思维的变化 四、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
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 一、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
因素
内容提要 一、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
.
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老龄、老化与发展 一、老龄与老化 二、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第二节 成年晚期的认知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二、记忆随增龄而减退 三、思维的变化 四、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
(一)视觉减退 (二)听觉减退 (三)味觉、嗅觉和皮肤觉迟钝
.
二、记忆随增龄而减退
(一)记忆与年龄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CMS课程资源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CMS课程资源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内容提要】成年晚期即老年期,一般指从60岁到衰亡这段时期。

本章首先概括叙述老龄、老化及其理论以及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继而分别阐述成年晚期的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变化,最后讨论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发展任务、心理卫生问题,以及长寿心理特点、面临死亡的情绪反应。

【学习目标】1.了解老龄、老化及其理论以及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

2.掌握成年晚期认知、情绪情感、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或特点。

3.了解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发展任务、主要的心理卫生问题及长寿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4.了解人类对死亡态度的历史演变、个体对死亡的认知发展以及濒临死亡的情绪反应。

【关键词】成年晚期老龄老化濒死情绪反应第一节老龄、老化与发展成年晚期,亦称成人晚期、老年期,一般指从60岁到衰亡这段时期。

成年晚期个体身心变化的基本特点是:尽管个别差异很大,但其总的趋势是逐渐表现出退行性变化。

从生理上而言,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以及骨骼等系统,均趋于衰退,功能减弱。

由于生理上的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退休后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和非规范事件的发生,导致心理上的种种变化:认知活动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易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但生活满意度一般较高;个性有所变化,但持续稳定多于变化。

可见,老年期是一个在退行性变化的总趋势下仍保持诸多优势的时期,是衰退与获得性发展并行的时期。

研究老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关爱老年人,服务于社会。

一、老龄与老化(一)老龄与人口老化老龄指进人老年期的年龄。

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研究老龄问题,所使用的年龄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分别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等概念。

但历龄(历法年龄)或时序年龄,即按出生年月计算的年龄,是各学科一致通用的。

发展心理学所说的心理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这里的年龄指历龄。

人到多大年龄算是老年呢?各个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划分标准不一。

发展心理学成年晚期心理健康

发展心理学成年晚期心理健康

成年晚期是一个人生命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们晚年生活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身体逐渐衰老,健康状况开始变差,这对心理健康产生了一
定的影响。

为了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有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

首先,保持积极的心态对于成年晚期的心理健康非常关键。

身体逐渐
衰老,可能会伴随一些身体不适和功能衰退,但是可以通过调整心态来应
对这些变化。

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人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对生活充满信心
和希望,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的变化。

此外,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身体健
康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心理健康也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老年人在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面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
进行体检和健康检查,及时治疗和管理健康问题。

此外,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也是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重要策略。


会资源包括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居住条件等,这些资源的利用可以帮助
老年人减轻生活负担,提供支持和保障。

因此,老年人应该积极了解和利
用社会资源,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社交和人际交往,保持身体健康,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积极寻求心理健康的帮助是保持成年晚期心理健康的
关键。

通过这些措施,老年人可以保持心理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享受
晚年的幸福和安宁。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 成人晚期的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 成人晚期的心理发展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的衣服上,当我忘记怎样系鞋 带,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地教你。 当我一遍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听 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 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入梦。 当我需要你帮我洗澡时,请不要责备我。还记得小 时候我千方百计哄你洗澡吗? 当我对新科技新事物不知所措时,请不要嘲笑我。 想一想我当初怎样耐心地回答你的每一个“为什 么”。
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的路,如今请你陪伴我走 完最后的路。当你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 感激的微笑。 ——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第Leabharlann 节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 心理
一、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与适应 (一)成年人面临的挑战与发展任务 三大挑战:(1)适应生理上的变化;(2) 重新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3)形成新 的生活结构。 四项发展任务:(1)接受自己的(退休) 生活;(2)促进智力发展;(3)将精力 投入到新的角色和活动中;(4)形成科学 的死亡观。 (二)老年期的适应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心理研究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特点 成年晚期的个性心理特点 成年晚期的心理卫生与长寿
心理
成人晚期的划分及一般心理特点

成人晚期,也称老年期, 一般指60岁至死亡这段时期。 和儿童、青少年、成年前、 中期相比,成年晚期心理的 一般特点是:认识活动发生 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生 消极的情绪情感,情感体验 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 而又有所变化。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和睦需求:老年人都希望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不 管家庭经济条件如何,只要全家和睦,邻居关系融 洽,互敬互爱,互相帮助,就会感到温暖和幸福。 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 支配需求: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 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 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影响。这也可能 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 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甚至不愿出 门,长期下去,则会引起抑郁和消沉,为疾病埋下 祸根。 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 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发展心理学案例 成年晚期)

发展心理学案例   成年晚期)

在随后的生活中,泽支的祖父和祖母渐渐地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匆忙地 上班、思考工作上的问题 。他们都报名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大学,学习 绘画和书法。 这是因为祖父、祖母已经度过了退休生活过程中的适应期,只要退休 的老年人正视和认真对待这一时期,以积极的态度和振奋的精神培养 多方面的兴趣,以新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退休生活,一般经过一年 左右的时间便能逐渐习惯,转向稳定而有新的生活秩序的时期。这时 泽支的祖父、祖母已经到了稳定期,在思想认识和情感上都能比较冷 静而客观地对待退休。与此同时,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生活秩序,形 成了一套与退休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模式。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味觉嗅觉和皮肤觉迟钝二记忆随增龄而减退三思维的年老变化四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心理孤独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
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
第六小组 李潇依 胡银平
成年晚期,亦即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人到成年晚期,身心都有逐渐衰退的表现。由于生理上的 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尤其是离 退休后角色地位的改变),导致心理上的种种变化。和儿 童、青少年、成年前、中期相比,成年晚期心理的一般特 点是:认识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生消极的情 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 化。
针对案例中泽支的祖父刚退休时感到十分焦躁不安,内心 充满失落感;而祖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却又一种解脱 感。但是当他们面对空室,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和寂寞。 这是因为泽支的祖父、祖母正处于退休生活过程的第二时 期——退休期,老年人在这个时期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十 分复杂,个别差异也较大。愿意退休的人(如泽支的祖 母),心情舒畅;不愿退休而又不得不退休的人(如泽支 的祖父),心情比较沉闷,易动肝火。但是不管哪种类型 的老人,一旦真要退休,告别朝夕相处的伙伴,留恋、惜 别、痛楚等各种心情,就会错综复杂难以言状。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11章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认为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减退是由于不能有效地抑制无关信息所致是()的观点。

A.感觉功能理论B.加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工作记忆理论【答案】C【解析】抑制衰退理论由Hasher和Zacks提出,认为抑制主要负责控制工作记忆并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是防止无关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干扰有关信息的加工;二是防止那些不再相关的信息继续留在工作记忆中,二者一起影响着有关信息的编码和提取。

随着个体的衰老,这两种抑制机制的效率逐渐下降,干扰因素更容易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减少其有效工作容量,降低活动效率,从而导致整个认知过程的衰退。

2.老年人采用一些助记方法,其记忆力可能表现并不差,这说明老年人()。

[2007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再认能力下降B.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C.记忆力没有减退D.信息加工速度慢【答案】B【解析】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的减退或下降。

从编码过程而言,老年人不善于运用记忆策略。

如果提醒他们使用记忆策略,其记忆力表现得并不是很差。

从提取过程而言,和回忆相比,老年人的再认能力下降得不是太多。

因此,老年人“知道”很多事情,只是不能很快地把这些事情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3.老年丧失期观认为()。

[2005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B.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做“发展”【答案】C【解析】老年丧失期观认为从出生到成年,心理机能是不断发展的,而到老年期以后便开始衰退。

这种变化只能称作“老化”,不能称做“发展”。

这种观点把人作为生物有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并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的。

4.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

[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A.再认能力减退B.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C.回忆能力明显减退D.理解性加工能力减退【答案】B【解析】在长时记忆的组织加工方面,老年人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对材料的加工缺乏主动性;组织性加工的效率降低。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发展

发展心理学第十章 成年晚期心理的发展
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依据,而且是普遍适 用的。
(二)毕生发展观——巴尔特斯(德 国心理学家)p47
1、心理发展贯穿一生,儿童和老年都不例外。 2、发展包含了得与失,发展是多维度、多方向的 3、生物学和文化的相对影响在生命全程中会发生变化。发展较早者(如
感知觉),减退也早,发展较迟者(如逻辑推理),衰退也晚。 4、发展包含了资源的不断再分配。个体会把时间、精力、天赋、金钱
影响因素:身体健康状况、社会支持、控 制感、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体育活动、 子女状况、生活事件、亲子关系、婚姻满 意度、应对方式等
第四节 成年晚期的个性和社会性
一、成年晚期个性变化特点 1、个性有所变化
——老年期的个性有如下十大变化或特点: 自我中心性;内向性;保守性;容易胡乱猜疑; 嫉妒心强;办事刻板,灵活性、应变性差;适 应能力下降;不耐烦,爱发牢骚;好管闲事;
身心健康的更新丧失----使人有“老朽感”。
权力、地位、经济的丧失---使人有“失落感”、 自卑感、被遗弃感。
社会联系的丧失_-----使人有“孤寂感“。
生存目的的丧失
4、我国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较高
二、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
研究表明,总体来说,我国老年人主观幸 福感在中上水平以上,也就是说,大多数 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较高
四、智力有此减退,但并非全部退化
流体智力----与生物过程相联系的动力成分。 如注意、警觉,反应等,有所下降。
晶体智力----指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经 验、专长等则比较牢固。
第三节 成年晚期的情绪、情感
一、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1、比较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与情感
由于生理、心理的退行性变化,以及社会地位、 角色地位的变化,老年人易产生失落感、抑郁感、 孤独感、衰老感和不满感等消极情绪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孤独 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 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 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 示怀疑、抑郁、绝望。
2、心理空虚 这种问题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 够思想准备的老人 。伴随“空虚感”而导 致的问题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 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旷日持久,甚易加速 衰老,有时可以达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对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胁很大。
在随后的生活中,泽支的祖父和祖母渐渐地都不再像过去那样匆忙地 上班、思考工作上的问题 。他们都报名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大学,学习 绘画和书法。 这是因为祖父、祖母已经度过了退休生活过程中的适应期,只要退休 的老年人正视和认真对待这一时期,以积极的态度和振奋的精神培养 多方面的兴趣,以新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实退休生活,一般经过一年 左右的时间便能逐渐习惯,转向稳定而有新的生活秩序的时期。这时 泽支的祖父、祖母已经到了稳定期,在思想认识和情感上都能比较冷 静而客观地对待退休。与此同时,他们逐渐建立了新的生活秩序,形 成了一套与退休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模式。
成年晚期的心理发展
第六小组 李潇依 胡银平
成年晚期,亦即老年期,一般是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人到成年晚期,身心都有逐渐衰退的表现。由于生理上的 退行性变化、年龄的增长以及生活条件的改变(尤其是离 退休后角色地位的改变),导致心理上的种种变化。和儿 童、青少年、成年前、中期相比,成年晚期心理的一般特 点是:认识活动发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易生消极的情 绪情感,情感体验深刻而持久;个性持续稳定而又有所变 化。
随着岁数增大,祖父不再像以前那样反应敏捷,说话侃侃而谈,不再耳聪目 明。而且泽支说的话他常常听不清楚,需要重复。他还经常忘记老朋友的邀 请、自己承诺要做的事情。 这是因为成年晚期的认识活动,尤其是感知觉和记忆,其总的发展趋势是发 生了一系列退行性变化。 一、感知觉发生显著的退行性变化 1、视觉减退 2、听力下降 3、味觉、嗅觉和皮肤觉迟钝 二、记忆随增龄而减退 三、思维的年老变化 四、智力有所减退,但并非全部减退
针对案例中泽支的祖父刚退休时感到十分焦躁不安,内心 充满失落感;而祖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却又一种解脱 感。但是当他们面对空室,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空虚和寂寞。 这是因为泽支的祖父、祖母正处于退休生活过程的第二时 期——退休期,老年人在这个时期的心理活动及其表现十 分复杂,个别差异也较大。愿意退休的人(如泽支的祖 母),心情舒畅;不愿退休而又不得不退休的人(如泽支 的祖父),心情比较沉闷,易动肝火。但是不管哪种类型 的老人,一旦真要退休,告别朝夕相处的伙伴,留恋、惜 别、痛楚等各种心情,就会错综复杂难以言状。
3、情绪变化 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往往 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 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老年人的性情 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 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如何帮助老年人顺利地度过晚年?
一、热爱生活 二、心情愉快 三、性格开朗 四、乐于交往 五、关系适应 六、注意饮食、锻炼身体 七、保持家庭的和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