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脂代谢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生物化学脂代谢优秀课件

6,9,12,15 ,18)
2021/3/29
7
三、脂类的主要功能
1.细胞的结构成分:膜脂 2.能量的贮存形式:脂肪 In vertebrates:adipocytes store large amounts
of triacylglycerols as fat droplets that nearly fill the cell.
Hale Waihona Puke 2021/3/2920
2、脂肪链的合成
脂肪酸合酶(二聚体): 多功能酶( 哺乳类-7种 酶活性)
2021/3/29
21
乙酰转移酶(AT)
转酰基酶(MT)
β-酮脂酰合成酶(KS)
△(delta)编码体系:从羧基端编号
亚油酸(盐):C18:2, △9,12
ω或n编码体系:从甲基碳编号
亚油酸(盐):C18:2, ω-6,9
2021/3/29
6
软油酸( C16:1, ω-7 ) 油酸(C18:1, ω-9) 亚油酸 (C18:2, ω-6,9) : α-亚麻酸 (C18:3, ω-3,6,9) 花生四烯酸(C20:4, ω-6,9,12,15 ) DHA:甘二碳六烯酸(C22:6, ω-3,
Triacylglycerols are also stored as oils in the seeds of many types of plants,providing energy and biosynthetic precursor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发芽).
第六章 脂肪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第六节 脂类在体内的转运
2021/3/29
7
三、脂类的主要功能
1.细胞的结构成分:膜脂 2.能量的贮存形式:脂肪 In vertebrates:adipocytes store large amounts
of triacylglycerols as fat droplets that nearly fill the cell.
Hale Waihona Puke 2021/3/2920
2、脂肪链的合成
脂肪酸合酶(二聚体): 多功能酶( 哺乳类-7种 酶活性)
2021/3/29
21
乙酰转移酶(AT)
转酰基酶(MT)
β-酮脂酰合成酶(KS)
△(delta)编码体系:从羧基端编号
亚油酸(盐):C18:2, △9,12
ω或n编码体系:从甲基碳编号
亚油酸(盐):C18:2, ω-6,9
2021/3/29
6
软油酸( C16:1, ω-7 ) 油酸(C18:1, ω-9) 亚油酸 (C18:2, ω-6,9) : α-亚麻酸 (C18:3, ω-3,6,9) 花生四烯酸(C20:4, ω-6,9,12,15 ) DHA:甘二碳六烯酸(C22:6, ω-3,
Triacylglycerols are also stored as oils in the seeds of many types of plants,providing energy and biosynthetic precursors during seed germination(发芽).
第六章 脂肪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 第四节 磷脂的代谢 第五节 胆固醇的代谢 第六节 脂类在体内的转运
生化CH脂质代谢课件ppt

(3)再氧化 (再脫氫)
OH RCH2 CH CH2 CO~SCoA
L-β-羥脂醯CoA
(4)硫解
L-β-羥脂醯CoA脫氫酶 O
NAD+ NADH+H+
2.5ATP 呼吸鏈
RCH2C CH2CO~SCoA β-酮脂醯CoA
β-酮脂醯CoA硫解酶
CH3CO~SCoA 乙醯CoA
CoA-SH
RCH2CO~SCoA 脂醯CoA(14C)
返回
飽和偶數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
脂肪酸活化 脂醯~SCoA進入線粒體 β-氧化反應過程 乙醯~SCoA的徹底氧化 β-氧化的生化歷程
返回
脂肪酸活化成脂醯~SCoA
位於內質網和線粒體外膜的脂醯CoA合成酶催化脂肪酸與 CoA-SH生成活化的脂醯CoA。
RCOOH + CoA—SH 脂肪酸
脂醯CoA合成酶 Mg2+
(1)(2)(3)(4)
重複反應
返回
乙醯~SCoA的徹底氧化
脂肪酸β-氧化產生乙醯~SCoA,可與來自糖代謝中丙酮 酸氧化脫羧生成的乙醯~SCoA一样進入三羧酸循环,可 徹底被氧化生成CO2,同時產生NADH+H+和FADH2。 在β-氧化生成乙醯~SCoA過程中產生的NADH+H+和 FADH2,與三羧酸迴圈中乙醯基氧化產生的NADH+H+和 FADH2一樣,都能經氧化呼吸鏈將氫原子傳遞給氧,通過 呼吸鏈氧化與磷酸化偶聯產生ATP。
返回
9.2脂類的消化、吸收、運輸和貯存
(一)脂類的消化
小腸上段是主要的消化場所
脂類(TG、PL、Ch等)
膽汁酸鹽乳化
微團
胰脂肪酶、磷脂酶等水解
生化-第07章 脂质代谢共176页PPT资料

33 目录
(二)磷脂是重要的结构成分和信号分子
1.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在水溶液中可聚集 成脂质双层,是生物膜的基础结构。 细胞膜中能发现几乎所有的磷脂,甘油磷脂中以磷 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含量最高, 而鞘磷酯中以神经鞘磷酯为主。 各种磷脂在不同生物膜中所占比例不同。磷脂酰胆 碱(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心磷脂是线粒体膜 的主要脂质。
14
目录
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
甘油
脂肪酸
C| H2-O-CO-R' R"-CO-O-CH
| CH2-O-PO3H-X
磷酸 含氮化合物
15 目录
机 体 内 几 类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16 目录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
动物胆固醇(27碳)
23 目录
植物(29碳)
酵母(28碳)
24 目录
二、脂质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功能
(一)甘油三酯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首先,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能多。 第二,甘油三酯疏水,储存时不带水分子,占体积小。 第三,机体有专门的储存组织——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是脂肪酸的重要储存库。 甘油二酯还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
-9
油酸
9-18:1
-6
亚油酸
9,12-18:2
-3
亚麻酸
9,12,15-18:3
同簇的不饱和脂酸可由其母体代谢产生,如花 生四烯酸可由-6簇母体亚油酸产生。但-3、-6 和-9簇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相互转化。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 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
(二)磷脂是重要的结构成分和信号分子
1.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端和疏水端,在水溶液中可聚集 成脂质双层,是生物膜的基础结构。 细胞膜中能发现几乎所有的磷脂,甘油磷脂中以磷 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含量最高, 而鞘磷酯中以神经鞘磷酯为主。 各种磷脂在不同生物膜中所占比例不同。磷脂酰胆 碱(卵磷脂)存在于细胞膜中,心磷脂是线粒体膜 的主要脂质。
14
目录
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
甘油
脂肪酸
C| H2-O-CO-R' R"-CO-O-CH
| CH2-O-PO3H-X
磷酸 含氮化合物
15 目录
机 体 内 几 类 重 要 的 甘 油 磷 脂
16 目录
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 inositol) 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tidyl serine)
动物胆固醇(27碳)
23 目录
植物(29碳)
酵母(28碳)
24 目录
二、脂质具有多种复杂的生物学功能
(一)甘油三酯是机体重要的能源物质
首先,甘油三酯氧化分解产能多。 第二,甘油三酯疏水,储存时不带水分子,占体积小。 第三,机体有专门的储存组织——脂肪组织。 甘油三酯是脂肪酸的重要储存库。 甘油二酯还是重要的细胞信号分子。
-9
油酸
9-18:1
-6
亚油酸
9,12-18:2
-3
亚麻酸
9,12,15-18:3
同簇的不饱和脂酸可由其母体代谢产生,如花 生四烯酸可由-6簇母体亚油酸产生。但-3、-6 和-9簇多不饱和脂酸在体内彼此不能相互转化。 动物只能合成ω-9及ω-7系的多不饱和脂酸,不能 合成ω-6及ω-3系多不饱和脂酸。
生物化学第七章脂类代谢(共82张PPT)

乙 醛 酸 体
线
粒 体
三酰甘油
甘油
脂肪酸
3-磷酸甘油
氧
合
化
成
乙酰 CoA
三羧酸 循环
丙酮酸
植物和 微生物
乙醛酸 循环
糖原(或淀粉) 1,6-二磷酸果糖
磷酸二羟丙酮 PEP
草酰乙酸
苹果酸
延胡索酸
琥珀酸
第二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 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三、三酰甘油的生物合成
一、甘油的生物合成(细胞质中)
OO
H-C-C~ OH 乙醛酸
异柠檬酸 裂解酶
COOCH2 CH2 COO-
琥珀酸
2乙酰 CoA + NAD+ 琥珀酸+ 2CoASH + NADH +
H+
草酰乙酸
糖异生
对于一些细菌和藻 类,乙醛酸循环使它们 能够仅以乙酸盐作为能 源和碳源生长。
在脂肪转变为糖的 过程中,乙醛酸循环 起着关键的作用,它 是连结糖代谢和脂代 谢的枢纽。
β-羟脂酰CoA
NAD +
脱氢酶
O || R-C~ScoA
+
O || CH3C~SCoA
脂酰CoA
乙酰CoA
NADH 硫解酶
CoASH
OO ||
RβC-C酮H酯2C酰-SCCooAA
如:软脂酸(棕搁酸,C15H31COOH)的β-氧化过程
4、β-氧化过程中能量的释放及转换效率
例:软脂酸
CH3(CH2)14COOH
磷酸甘油酯酰转移酶
三、三酰甘油的 生物合成
磷酸酶
二酰甘油酯酰转移酶
溶血磷脂酸 磷脂酸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ppt)PPT优选课件

12
三、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
血脂的转运形式:
apolipoprotein
血脂 + 载脂蛋白质
(疏水) (亲水)
脂蛋白
(亲水)
游离脂肪酸 + 清蛋白 (albumin)
复合体
2020/10/18
13
(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 电泳法 • 超速离心法
2020/10/18
14
1、电泳法
β-lipoprotein
α-脂蛋白(α-LP)
α-lipoprotein
2020/10/18
18
(二)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组成:蛋白质( protein )——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甘油三酯(triaeylglycerol ) 磷脂(phospholipide ) 胆固醇(cholester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高密度脂蛋白(HDL)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密度
2020/10/18
17
两种分类法的对应关系
密度分类法
电泳分类法
乳糜微粒( CM)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低密度脂蛋白(LDL) 高密度脂蛋白(HDL)
前β脂蛋白(preβ-LP)
preβ-lipoprotein
β脂蛋白(β-LP)
第十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第一课件网在线网站
2020/10/18
1
2020/10/18
本章主要内容
脂类的分布与生理功能 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血脂 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 类脂代谢 脂类代谢紊乱
《生物化学》脂类代谢 ppt课件

甘 油 三 酯 10~160mg/dl (0.11 ~ 1.69 mmol/L)
总 磷 脂 150~250mg/dl (1.94 ~ 3.23 mmol/L)
总 胆 固 醇 100~250mg/dl (2.59 ~ 6.47 mmol/L)
胆 固 醇 酯 70~200mg/dl (1.81 ~ 5.17 mmol/L)
磷脂 (phospholipid, PL)
鞘脂 ppt课件 (sphingolipids)
1
第一节
一、脂类的主要功能
概述
(Outline)
功能
储脂供能:1克甘油三酯氧化释放38.9KJ能量。 提供必需脂肪酸。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保护内脏和防止体温散失。 构成血浆脂蛋白成分。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转变成多种活性物质,如类固醇激素、胆汁酸等。 磷脂可作为第二信使参与代谢调节。
O
H3C (CH2)7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H2 C S CoA O
H3C C S CoA O
H3C (CH2)7 CH2 CH2 CH2 CH2 CH2 C S CoA O
O
H3C C S CoA
H3C (CH2)7 CH2 CH2 CH2 C CoA
O
O
H3C C CoA
clupanodonic
cervonic
系统名
碳原子 及双键
数
双键位置
△系
n系
族 分布
十六碳一烯酸 16:1
9
7
ω-7 广泛
十八碳一烯酸 18:1
9
9
ω-9 广泛
十八碳二烯酸 18:2
9,12
6,9
ω-6 植物油
脂类代谢(生物化学课件)

脂肪酸、甘油、磷酸盐、胆碱、丝氨酸、 肌醇、ATP、CTP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
脂类代谢
① 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
CH2CHCOOH OH NH2
丝氨酸
丝氨酸脱羧酶 CO2
HOCH2CH2NH23S-腺苷蛋氨酸
乙醇胺
HOCH2CH2N+(CH3)3
胆碱
ATP
ATP
乙醇胺激酶
ADP
胆碱激酶
ADP
P -O-CH2CH2NH2 磷酸乙醇胺
脂类代谢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 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
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 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
脂类代谢
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其限速酶
生活小常识
脂肪酸如果在碱的作用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钠盐或者钾盐 (肥皂,一般为C18硬脂酸) 化妆品中乳膏、霜剂之类,之所以形成乳状,就 是因为是油(含脂肪酸)/水双相体系,大部分是 水包油,少部分为油包水。化妆品中的油性成分 主要是起到对皮肤保湿作用——涂抹后形成油膜 阻滞皮肤的水分蒸发。用作油相的主要有硬脂酸、 石蜡、凡士林、液态石蜡等
粒
AMP PPi
ATP柠檬酸裂解酶
体 膜
ATP HS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H2O
柠檬酸
HSCoA
脂类代谢
脂肪酸合成过程
脂肪酸合成酶系
➢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肪酸合成的 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催化丙二酰CoA的合成
R3COCoA HSCoA
CH2O -C-R3 甘油三酯
脑磷脂和卵磷脂的合成
脂类代谢
① 胆碱和乙醇胺的活化
CH2CHCOOH OH NH2
丝氨酸
丝氨酸脱羧酶 CO2
HOCH2CH2NH23S-腺苷蛋氨酸
乙醇胺
HOCH2CH2N+(CH3)3
胆碱
ATP
ATP
乙醇胺激酶
ADP
胆碱激酶
ADP
P -O-CH2CH2NH2 磷酸乙醇胺
脂类代谢
长链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在肠道分解为长链脂肪 酸和甘油一酯,再吸收
肠粘膜细胞内再合成甘油三酯,与载脂 蛋白、胆固醇等结合成乳糜微粒
脂类代谢
生成1分子甘油和3分子脂肪酸
其中甘油三酯脂肪酶是其限速酶
生活小常识
脂肪酸如果在碱的作用下水解,可生成脂肪酸钠盐或者钾盐 (肥皂,一般为C18硬脂酸) 化妆品中乳膏、霜剂之类,之所以形成乳状,就 是因为是油(含脂肪酸)/水双相体系,大部分是 水包油,少部分为油包水。化妆品中的油性成分 主要是起到对皮肤保湿作用——涂抹后形成油膜 阻滞皮肤的水分蒸发。用作油相的主要有硬脂酸、 石蜡、凡士林、液态石蜡等
粒
AMP PPi
ATP柠檬酸裂解酶
体 膜
ATP HSCoA
柠檬酸
草酰乙酸 柠檬酸合酶
H2O
柠檬酸
HSCoA
脂类代谢
脂肪酸合成过程
脂肪酸合成酶系
➢ 乙酰CoA羧化酶 (acetyl CoA carboxylase)是脂肪酸合成的 限速酶,存在于胞液中,其辅基是生物素,Mn2+是其激活剂 催化丙二酰CoA的合成
R3COCoA HSCoA
CH2O -C-R3 甘油三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DL
HDL
1.006~1.063
1.063~1.210
含胆固醇及其酯 含脂类50% 最多,
40%~50%
20%~25%
最多,约50%
apoB100
apo AⅠ、 AⅡ
载脂蛋白
定义: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 apo) 指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种类:(20多种)
apo A: AⅠ、AⅡ、AⅣ 、AV apo B: B100、B48 apo C: CⅠ、CⅡ、CⅢ、CⅣ apo D apo E
生化脂代谢
本章要求
1. 熟悉各类血浆脂蛋白的合成部位、组成特点、代 谢途径和主要生理功能 。 2. 熟悉脂肪动员的概念和调节因素;掌握脂肪酸β 氧化的基本过程和能量生成。 3. 掌握酮体的组成、生成和利用。 4. 熟悉脂肪酸合成的特征和代谢调节。 5. 熟悉磷脂的分类、磷脂酶的水解部位和主要产物。 6. 熟悉胆固醇的结构、分类和生理功能; 掌握机体 胆固醇内源性合成的原料、受调节的酶。
淋巴管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第二节
血浆脂蛋白
Lipoprotein
一、血脂
定义:
血浆所含脂类统称血脂,包括:三酰甘 油、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肪酸。
来源:
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脂库中三酰甘油动员释放
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 放入血
去路: ➢氧化分解
➢构成生物膜 ➢进入脂库储存 ➢转变为其他物质
(HDL)
➢电泳法
图注:缓冲液pH=8.6,↑表示血浆加样位置
三、血浆脂蛋白的组成
密度
脂类 组 成 蛋白
质
载脂蛋白 组成
CM
<0.95 含TG最多, 80%~90%
最少, 1%
apoB48、E AⅠ、AⅡ AⅣ、CⅠ CⅡ、CⅢ
VLDL
0.95~1.006 含TG 50%~70%
5%~10%
apoB100、 CⅠ、CⅡ CⅢ、 E
脂类物质的基本构成:
三酰甘油
甘 FA 油 FA
FA
甘油磷脂
甘
(phosphoglyceride) 油
FA FA Pi X
胆固醇酯
胆固醇 FA
X= 胆 碱 、 水 、 乙 醇胺、丝氨酸、 甘油、肌醇、 磷脂酰甘油等。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1.供能与储能
1g 脂肪 = 38kJ 1g 蛋白质 = 17kJ 1g 葡萄糖 = 17kJ 三酰甘油疏水,储存时不带水分子,体积小。
四、脂蛋白的结构
脂蛋白的结构 一般为球状,可分 为极性(亲水)的 表面和非极性(疏 水)的核心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一、脂类的概念与组成
定义: 不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醚、氯仿、苯等
脂溶性溶剂。
分类:
脂肪 (fat) 三酰甘油 (triacylglycerol, TAG) 类脂(lipoid)
胆固醇 (cholesterol, CHOL) 胆固醇酯 (cholesterol ester, CE) 磷脂 (phospholipid, PL) 糖脂 (glycolipid)
5~20(15)
空腹时主 要来源
肝 肝
肝 肝 肝 肝 脂肪组织
注:括号内为均值
二、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血脂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 (lipoprotein)形式而运输。
各种血浆脂蛋白所含脂类及蛋白质不同,故其 理化性质(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速 率及免疫性)也不同,利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可 将血浆脂蛋白分为若干类.
吸收方式:
中链及短链脂酸构成的TG 乳化 吸收
甘油 + FFA
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酶
肠黏膜 细胞
门静脉
血循环
长链脂酸及2-单酰甘油
肠黏膜细胞 (酯化成TG)
胆固醇及游离脂酸
肠黏膜细胞 (酯化成CE)
溶血磷脂及游离脂酸
肠黏膜细胞 (酯化成PL)
TG、CE、PL + 载脂蛋白(apo) B48、C、A-Ⅰ、AⅣ
血循环
功能:
① 结合和转运脂质,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② 载脂蛋白可参与脂蛋白受体的识别: AⅠ识别HDL受体; B100、E 识别LDL受 体
③ 载脂蛋白可调节脂蛋白代谢关键酶活性: AⅠ激活LCAT (卵磷酯胆固醇脂转移酶) CⅡ激活LPL (脂蛋白脂肪酶) AⅣ辅助激活LPL; CⅢ抑制LPL AⅡ激活HL (肝脂肪酶)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
➢超速离心法:CM、VLDL、LDL、HDL
乳糜微粒 chylomicron (CM)
极低密度脂蛋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
低密度脂蛋白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高密度脂蛋白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2.维持生物膜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构成生物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糖脂和胆固 醇,以磷脂最多。
3.脂肪组织是内分泌器官
瘦蛋白、脂联素和抵抗素为脂肪源性
4.脂类是机体众多信号分子的前体
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和类固醇激素; PIP2分解为IP3和DAG,作为第二信使。
5.其他功能
胆固醇转化生成胆汁酸,促进脂类消化吸收;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和运转; 肺表面活性物质和血小板活化因子
测定:
血脂含量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及代谢 等的影响,波动范围很大,故临床抽取空腹血进 行血脂检测
正常成人空腹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组成
总脂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胆固醇酯 游离胆固醇 总磷脂 卵磷脂 神经磷脂 脑磷脂 游离脂酸
血浆含量
mg/ml 400~700(500) 10~150(100) 100~250(200) 70~250(200)
三、脂类的消化吸收
条件: ① 乳化剂如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 ② 酶的催化作用
部位: 胃及小肠上段
胆盐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
消化脂类的酶:
食物中的脂类 乳化
微团 (micelles) 消化酶
三酰甘油 胰脂酶 辅脂酶
2-单酰甘油+ 2 FFA
磷脂 磷脂酶A2 溶血磷脂 + FFA
胆固醇酯 胆固醇酯酶 胆固醇 + FFA
mmol/L
0.11~1.69(1.13) 2.59~6.47(5.17) 1.81~5.17(3.75)
40~70(55) 150~250(200) 50~200(100) 50~130(70) 15~35(20)
1.03~1.81(1.42) 48.44~80.73(64.58) 16.1~64.6(32.3) 16.1~42.0(22.6) 4.8~1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