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合集下载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2 1 年第 3 00 期
内 蒙 古石 油4 r L_ - -

川 口油 田川 4 区 长 6油 层 组 精 细 地 层 划 分 与 对 比 6井
张 云 姿 , 生 强 杨
( 西安石油 大学 油气资源学 院 , 陕西 西 安 706) 1 0 5
摘 要 : 油 田开发 中后期 中高含水 阶 段精 细 地质 研 究基 本单 元是 单 油砂 体 , 在 因此 要求 对地 层 进行 精 细 划分 与 对比 。 而精 细地层 划分 与对 比 为研 究储 层微 构造 、 层 沉积 微相 、 层 流 动单 元 、 储 储 剩余 油分 布 特 征 以及 最 终预 测有 利含 油 区块 提 供基 础数 据 。本 文通 过 利 用测 井 曲线 和岩 心 资料 , 分析 了研 究 区 2 0 0 余 口井 长6油层 组 的 岩 、 电特征 , 对川 口油 田延 长组 长6油层 组进 行 了精 细 划分 与对 比 。 长 6油层 组 自 将 上 而下 划分 为 长 6 、 6 、 6 、 6_ 、 6~、 6~ 、 6- 长 6- 长 和长 6 卜 长 卜。 长 卜 长 。 。长 。 长 。 长 32 33 ‘等9个 不 同级 别 的 小 层 , 小层 厚度 不等 ; 中 , 6 、 6 、 6 等 小层砂 体 发育 , 水 下分 流 河道 微相 , 各 其 长 卜 长 卜 长 。 属 为川 口油 田川
2 标 志 层特 征 在对 川 口油 田长6油 层组 2 0余 口探 井 、 0 开发 井 岩、 电特 征研 究 的基 础 上 , 为 B , 。B , B 标 志 认 B , B , 层 ( 图 1 对 于 延长 组 长 6油 层 组 的精 细 划 分 与 对 见 ) 比至关 重 要 L , 特 征表 现 如下 。 4其 ] B 标 志层 , 4 5油层 组 的底 部 的两 个 高阻 尖 长 + 子 组 成 , 者 相 距 2 m 左 右 , 们 对 应 的岩 性 多 为 两 0 他 碳 质 泥 岩 和 含 碳 泥 岩 , 中 下 部 高 阻 尖 子 作 为 长 其 6 的顶 界 。 卜 B 标志层 , 以长 6 部 的 斑 脱 岩 为 标 志 , 度 顶 厚 大约 2 左 右 。相 应 的 电性 特 征表 现 为 : m 自然 伽 马 呈 高值 , 电阻 率呈 中一 高值 , 自然 电位接 近 泥岩 基 线 。 B 标志 层 , 长 6-顶 部 的斑 脱 岩 为 标志 , 度 以 31 厚 约1 2 , ~ m 该层 分 布稳 定 。相 应 的 电性 特 征表 现 为 :

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精细油层划分对比与堆积相研讨
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 2.油层划分原那么 3.精细油层对比技术 4.精细地层对比方法和流程 二、砂岩储层堆积相研讨 1.研讨堆积相的主要目的 2.堆积体系的根本概念 3.堆积相常规研讨方法 三、堆积微相研讨
一、精细油层划分与对比技术
1.油层划分对比主要目的
标标志志层 层的越作多用,越—c典—.小型起,着层分对布层规越位稳归模定属,的要对控比制顺精造应度用也。单就越层可靠厚,因度此精分心布选定概标志率层是,对比目任务的的重有要两内容个之一:。 一是使 ①在确砂定 层小规电范性层井规:范内参未照制所区定含域之地前砂层可分有层层两数种数据做并法最经弥三补少维:,地震二资料是初步减检验少,找对出厚地层层延续砂、完岩好的的井作劈为规分范。井。坚持小层
但应留意到有些动态分析资料的不确定性,因此需反复 ②钻井分层与地震解释相结合
根底预备:在众多单层中要坚持等时关系,实现全区的一致闭合,最根本的方法是编制小层砂体分布典型剖面图。 以规范井为出发井,采用邻井对比,井点幅射,逐渐蔓延的方法,实现骨干剖面本身、剖面之间以及全区的一致划分闭合,并应与断
层 某模些型小反 层复 的交 、“互 单编 层动辑 数, 能静对够矛 会结盾 添井 加合点 。做〞必要,调整综。 合判别,才有能够得到正确的结论。
b.注采井组动态反映与单层对比的一致
标志层:在反复对比实际中,应留意发现对比标志层。
单层是一独立的流体运动单元,并以其为边境条件,彼此 留意,典型剖面不是独一不变的,而是随单层对比任务的不断进展,一定会有调整,完善。
二是堆积旋回的多级次性,级次越高旋回性越明显,分布也越稳定。 是控制油水运动自成体系的流动单元;
小层划分

牛居油田牛12块东营组小层对比研究

牛居油田牛12块东营组小层对比研究
[ 收稿 日期]2 0 1 3—0 3—1 2 [ 作 者 简介 ]舒 曼 ( 1 9 8 7 一 ) ,女 ,硕 士 生 ,现 主 要 从 事 油 气 地 质 工 程 方 面 的 研 究 工作 。 [ 通讯作者 ]许 晓宏 ( 1 9 6 5一 ) ,男 ,教 授 ,现 主要从 事油藏 描述 、数学 地质 、GI S应用 、计 算机 软件 等方 面的研 究工作 。E ma i l
x u x h 6 5 2 3@ s i n a .c n o
第 1 O卷 第 2 6期
蔡 晓 亮 等 :得 妥断 裂 带 断层 泥 中 石 英 碎 砾 表 面 S E M 特 征 分 析
势 ,在 Q 早 期 为最 强烈 时期 ,而 后 一直处 于减弱 趋势 。最新 活 动时期 主要 是在 Q 晚期 到 Q 期 间 ,Q。 以来无 活 动性 ,或 有 过微 弱活 动 ,活 动性 不 明显 。
等 资料 ,同时考 虑生 产 中 的实用 性 ,建 立合 理 的地 层格 架 。针 对 牛 1 2块 东 营组 东 部 凹陷湖 盆 窄 、块 断
活动 强烈 、断层 多 、岩性 粗 、相 变快 、地层 复杂 的特 点 ,研究 采用 “ 旋 回控 制 、分 级对 比” 的方 法 。首
先在 单井 剖 面 中识别 较 大规模 的沉 积旋 回和 相应 标 志层 ,划分 地层 界 面并标 定地震 层 位 ;其 次通 过地 质
长江大 学学报 ( 自科版) 2 0 1 3 年9 月号石 油中旬刊 第 1 o 卷 第2 6 期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g t z e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S c i E d i t ) S e p . 2 0 1 3 ,Vo 1 . 1 0 No . 2 6

古龙南地区茂15-1区块葡萄花油层划分对比研究

古龙南地区茂15-1区块葡萄花油层划分对比研究

作 为精 细油 藏描 述 的一 项 重 要基 础 工作 , 已 成 为 确 定 挖 掘 潜 力 和 提 高 采 收 率 等 措 施 的 重 要 途 径 。 所 谓 “ 小层” , 通 常是指 单 砂体 或单 砂层 , 属 于 油 田最 低 级 别 的储 层单 元 , 为油 气开 发 的基本 单元 。 只 有 建 立 正 确 的等 时对 比, 才 能 在 油 田范 围 内统 一 层 组 的 划 分 , 才 能 将 砂 体 确 定 在 同 一 个 时 间 单 元 之 内 。其 划 分 与 对 比的可靠 程度 直接 关 系到油 藏描 述 的成败 。 划 分 与 对 比 依 据 :小 层 划 分 与 对 比是 相 辅 相 成 的, 合 理 的 层 组 划 分 是 正 确 对 比 的基 础 。 层 组 划 分 的 基 本 原 则 是 沉 积 层 序 旋 回 性 与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相 结 合 , 各 级 次 的 层 组 应 体 现 层 组 内 储 层 开 发 地 质 特 征 的相 对 近 似 性 、 层 组 间的差 异性 和 相对稳 定性 。 在 油 田开发 中 、 后期 , 随 着 开 发 的深 入 和井 点 的 增加 , 测 井 曲 线 对 比在 地 层 对 比 中 占有 绝 对 优 势 。测 井 曲线 的形 态特 征是 岩性 、 物 性和 所含 流体 的综 合反 映 。 因 此 , 测 井 曲线 对 比实质 上就 是岩 性对 比 , 根 据 油 层 组 岩性 、 岩 相 变 化 的 旋 回 性 及 其 反 映 在 电 测 曲 线 形 态 上 的组合 特征 , 总 结 区域 沉 积 地 层 演 变 规 律 , 建立沉 积 地 层 对 比概 念 , 利 用 油 层 组 顶 底 自然 电 位 基 线 变 化 、 声 波 时差 变 化 及 电阻率 突 变 点划 分 油 层顶 底界 限[ 1 ] 。分析 油 层组 内部旋 回的性 质 、 岩 性组 合 类 型、 演变 规律 、 厚 度 变 化 及 电 测 曲线 组 合 特 征 , 在 同一 局 部 构 造 和 同 一 岩 相 带 内旋 回 间 一 般 有 相 对 稳 定 分 布 的泥 岩 层 , 用 来 作 为 对 比时确 定 层位 关 系 的具 体界 限, 在 每 一 个 旋 回 顶 界 面 往 往 出 现 薄 层 标 志 层 。利 用 薄 层 标 志 层 或 者 辅 助 标 志 层 来 控 制 小 层 界 线[ 2 ] 。 在 地 层 精 细 划 分 与 对 比 过 程 中 ,遵 循 “ 先寻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

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小层划分X姜官波(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15) 摘 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藏地质特征研究工作的基础,是描述储层形态及其参数空间分布特征的前提,其对比精度和准确性关系到是否能发现以前漏掉的一些储集层。

王家岗油田断裂复杂,钻遇断点多,单砂体较薄,划分对比较困难,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储量和产量来自薄储层,本文就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小层进行了划分和对比,共划分5个砂层组,24个小层,此划分及对比在油田开发上更加趋于可观合理。

关键词:王家岗油田;沉积旋回;层序地层学;小层划分;小层对比 中图分类号:P618.1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3—0151—02 所谓“小层”,通常是指单砂体或单砂层,属于油田最低级别的储层单元,为油气开发的基本单元。

小层对比划分工作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砂体研究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需要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是一项大工作量、高度细致的工作,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的效果[1]。

因而,合理地划分小层,对于油田注水开发分析、油藏数值模拟、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方案的编制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研究区王家岗油田王14断块地层的实际对比中主要存在以下难点:该区块断裂系统复杂,钻井钻遇断点较多,地层对比与地震解释存在矛盾比较突出;工区范围大,断层多,钻遇目的层不完整,可选取的标准井比较少。

由于滩坝砂沉积,砂体发育为薄互层,单砂体对比较困难。

对此,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本文充分利用了油田开发资料,以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及石油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强调等时对比,应用地震、测井、钻井录井资料,以正确的对比模式、沉积相模型作宏观控制,综合考虑构造、沉积旋回、油水关系、沉积微相和油藏动态信息等多种因素,开展全区砂层组和小层的对比,为进一步油田开发工作奠定基础。

1 区域地质概况王14断块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油田主体部位,地理位置处于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以南,广饶县东北。

辽河油田锦45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辽河油田锦45块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Ⅱ兴1 ~ 分界: 漏斗泥岩 , 高感应, 高时差 , 自然电 布 ,局部还是发育 的,用感应去找还是可以发现 位平直 , 感应曲线多数井区见漏斗状 ;兴 I Ⅱ 的。通过翻阅所有 的 , d 井 按着识别标志层的方法 , 分界 : 灰色泥岩 , 高感应 , 高时差 , 然 电位平直, 先确定可能出现的标志层 , 自 然后再对 比 证实 , 一般 感应曲 线兴 I 段底部呈明显指状薄层 ;1 .古生 地说, 1. .2 2 通过完井图可找到特殊岩性标志层 、 砂岩标 物。 虽然古生物不能为油层组 , 砂岩组及小层细分 志层、 油顶标志层, 泥岩标志层在后期油层对比是 带来可靠依据 , 但对于划分于楼 、 兴隆台油层顶底 通过曲线再去落实。通过大量分析研究区测井曲 及于楼油层 , 兴隆台油层之间的界线还是可靠 的。 线特征,发现在东营组 的底部存在—层厚度 1  ̄ o 东营底广泛地分布拱背河北介及弯脊东营介 ; 于 2m, 5 测井曲线表现为高电阻率, 低时差、 然电位 自 义。 楼油层发育大西营介、 仲玻璃介等沙一中的 化石 ; 平直特点的一段 比较好的标志层 。1 . .3 1 3对比阶 兴隆台油层发育金星介小个体( ) 成层 及丰富丽星 段。 本次分层思路是以基准井, 基准区块分析为起 1地层特征 锦4 5块地处欢喜岭油 田西南端 的大有地 介、 椭园拱星介等 s 及 s 的化石 ; 1 2 确定 s ( 2兴隆 点,以骨干剖面为基础 ,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渐推 的 通 进, 全区闭合。具体方法如下 : 立标准单井柱状剖 区, 隶属辽宁省凌海市。 开发 目的 层为下第三系沙 台油层底界) 化石有立皱锥藻及华北介化石。 且 地层要全 , 不能有断点 ;砂体要全 h 河街组沙一中吨 二段, 即自下而上分布为兴隆台 过古生物资料确定大层为下步划油层组砂岩组 及 面的要求是 - 油层及于楼油层。 小层带来方便 , 即可达到三级对比、 逐级控制的目 ( 旋回清楚) , 便于追索对比;标志层尽量的多 , c . 有 的。I . .2 I 3旋回性 。 虽然在沉积 E 属于扇三角洲沉 利于控制层位 ; 不整合面清楚 , 1 地层 的划 分与对 比 . 1 d . 有利确定对 比原 每个小层不同相带存在着辫状河道 , 口 河 砂坝 则;尽可能在地震测线上 , e 有利于层位标定。 前人根据地层及油层基本对 比原则方法和 积 , 盆地的沉积特征, 在湖相沉积理论指导下 , 探索总 等正反旋回不同类型的沉积,但在对比中发现总 1 2地层划分对比的结果及分析 于楼 和兴隆台油层在沉积上同属于扇三角 结出了陆相碎屑岩油层对 比方法, 旋 回对 比 体来说上部粗 ,下部细 的反旋 回为主的特征 。 即” 子 1 5块内虽然断层较多 ( 4 洲沉积类型 , 有 3 为西八千扇三角洲砂体的前缘部分。 级控制不 同沉积相带区 别对待”” 、 以旋回为基础 , 1 . 厚度。在锦 4 . 断块为单元, 标志层控制 , 古生物划界限” 在这次 条)但无论是断层的时期 , 。 , 断距及延伸长度上看, 根据地层对 比标志,两套油层沉积剖面的旋回组 不控制沉积 , 因此对比中可参考厚 合特点 , 隔层发育状况和原油性质变化等规律, 将 对比中, 除了考虑该方法外, 由于研究区油层属于 规模都比较小 , 扇三角洲沉积,垂向上旋回性明显、平面相变较 度。 . . 1 . 油水关系。 15 2 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于楼油层 两套油层划分为于 1于 2兴 1兴 2四个油层组 , 、 、 、 快, 经过反复对 比分析 , 区油层 的对比中, 油水界面为一 0 0 ~0 0 在于楼油层底界及兴 1 在本 以 1 3 m 15 m, 2个砂岩组 ,4个小层, 2 各油层组、 砂岩组问均有 测井曲线为手段 , 标志层为控制, 按沉积旋 回 所反 隆台油层顶部之间划分时, 上部为水层 、 下部为油 较稳定泥岩隔层。 界线应该划在水层的底部、 油层的顶部 , 不至 于I 油层组总体厚度一般为 8 m左右, 1 可划 映出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相似性,同时还考虑到 层 , 岩性组合、 地层厚度变化的连续性 、 油水组合的合 于把于楼油层底界划人兴隆台油层或把兴隆台油 分为 6 个小层 , Ⅱ 于 油层组总厚度—般为 6 m 也 5, 可划 分为 6个小层 ,兴 I 油层组总厚度一般为 理性 , 应用电测 曲线特征 、 志层 、 标 沉积旋回与厚 层划人于楼油层 。 13 . 地层划分对比的 1 方法 4 m左右, 9 可划分为 6个小层。兴 Ⅱ油层组总 度 度四 结合的原则方法进行地层划分对比,以区域 统层和化石资料为依据确定地层组合,优选对比 13 曲 . . 线的优选。 于取芯井十分有限 , 11 由 地 般为 6 m左右 , 4 也划分为 6个小层。 2结论 标志层 , 进行油层组、 砂岩组地层划分对 比; 以高 层划分与对 比 工作主要是利用测井 曲线进行的 , 它的优点是可以比较方便地取得大量资料 , 便于 21 根据标志层及沉积旋回将于楼和兴隆台 精度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划分小层。 1. .1 1 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 快捷直观地进行单井的追溯对比。但测井曲线特 两套油层划分为于 1于 2兴 1 2 、 、 、 四个油层组 , 兴 m 断块位于西八千砂体 的中上部 , 比时考 征由于测井系列、时间、 对 地质条件等都会引起不 l 个砂岩组 ,4 2 2 个小层 , 各油层组、 砂岩组间均有 虑砂体的连续性 尽量与临块地层对比相连接 . 同, b . 故必须对其 , 厅 优选。 优选原则如下:垂向具 较稳定泥岩隔层。 a 细微对比特征明显 ; 不同批次井网 h 2 于I _ 2 油层组总体厚度一般为 8 m左右 , 1 用标志层( 顶部及底部标志层 ) 控制含油层段的顶 有高分辨率, 和底 。 沉积旋回( 中间辅助标志层) 划分油层组 、 砂 曲线特征稳定 ; 曲线具有井井普通性 ; 。 基于上述 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于 Ⅱ油层组总厚度一般为 岩组 , 沉积韵律划分小层, 小层之间尽可能具有泥 原则 , 本次划分对比优选了电阻、 然电位与感应 6 m, 自 5 也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 I 兴 油层组总厚度一 9 可划分为 6 个小层。 Ⅱ油层组总 兴 岩隔层,电性标志明显 , 在一定范围内可连续追 曲线及时差 ,同时参考 了其它 曲线组 合曲线 。 般为 4 m左右 , .. 12 3 岩l特征 厚度一般为 6 m左右, 4 也划分为 6 个小层。 踪;在旋回性不明显 的层段 , 0 利用厚度变化规律 1 . 寻找标志层。标志层是沉积稳定、 生 参考 文献 辅助划分层组界线 ;对于厚砂体劈分 , d 应尊重相 突出, 分布广泛 , 容易识别 目 最好不重复出现的特 序原则, 并于微电极、 双侧向、 自然电位、 感应曲 线 殊地层。 地层和油层的对比首 先是标志层的对 比。 【 王光付, 1 1 战春光. 刘显大.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 等. 石油勘探与开发 ,0 02 2 0 ,7 或声波时差曲线上有明显标志;充分尊重油田现 在地层剖面上标志层越多, e 平面上分布越普遍 , 对 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叨. 1)5 -7 5 已使用的 划分方案 , 本次划分按照油 田 要求 , 采 比 以 越准确。 然 , 当 对比的准确性和认识程度还取决 (2 :6- . 2 1 美国层序地层学中的新学派一 高分辨 用辽河油田研究院对锦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对比赵翰卿 - 副本解析
Cross所谓的界面与界面对比、岩石与岩石对比,以及有时 是岩石与界面的对比等具体操作方法,其实,在小层对比中 早已这样做了,之所以出现岩石与界面的对比,这是由于旋 回数目的变化造成的。
(四)在名词、概念和表述方法方面:
1、基准面旋回与沉积旋回
Cross采用的基准面旋回与小层比中采用的 沉积旋回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基准 面旋回指的是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动力成因,而 沉积旋回指的是基准面旋回在地层中的物质表 现或遗迹,二者只是出发点不同,反映了基准 面旋回对比更加强调对地层旋回形成过程的动 力分析,而沉积旋回对比则更加注重对地层旋 回特征的描述。
1、基准面旋回与可容纳空间变化原理
T. A.Cross等人认为基准面是一个相对于地表波状起 伏且略向盆地方向下倾的抽象等势面,是沉积物搬运或 沉积的能量平衡面。
基准面的变化描述的是可容纳空间的产生和消失作用,
A/S值实质上是对可容纳空间变化(沉积条件)的综合
表征。
基准面旋回是地层沉积旋回的动力学成因,沉积旋回 是基准面旋回的地层记录,基准面旋回要由地层的沉积 旋回来识别。
短期旋回或较长期旋回的识别都是通过A/S值变化趋势分析进 行的。
开展基准面旋回对比工作,同样也首先需要以区域性标准层和 Ⅲ级层序边界作为大的层段控制。
三、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与我国的小层比
九十年代中期,T. A.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 地层学(或高分辨率成因地层学)传入我国后, 作为大庆油田的地质工作者,我们对这一学科 及其核心技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技术 (基准面旋回对比) ”总的感觉是似曾相识。经 过反复的学习、研究,以及专门的技术调查, 发现它与我国的“小层对比技术”(沉积旋回 对比)虽然所用的概念、原理和分析问题的方 法不尽相同,但其结果却是完全一致的,大有 “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认定二者实属没有 任何本质区别的同一种技术。具体对比分析如 下:

小层对比划分研究——以欢喜岭油田锦16块为例

小层对比划分研究——以欢喜岭油田锦16块为例

镇 组L3。欢 喜 岭油 田锦 1 块 于楼 油 层处 于 辽河 坳 陷西 部 凹陷南 部 ,是 被南 、北 2条断 层夹 持 的背 斜 构 2] _ 6
造 ,轴 向呈 NE S 的 长条 状 。沙一 段沉 积 时期 ,盆地 基底 断 裂活 动相 对 较 弱 ,处 于裂 陷衰 减 的地 质 时 —W
是一 项 大工作 量 、高 度细 致 的工 作 ,其 划 分 结 果 的合 理 与 否 ,直 接影 响 到 开发 方 案 的部 署 与实 施 的效 果 。因 而 ,合 理 地划 分小 层对 于 油 田注水 开发 分 析 、油 藏数 值模 拟 、油 田开 发方 案 、调 整方 案 的编制 等 具 有 重要 的指 导 意义 [ 。为此 ,笔 者根 据辽 河 盆地 锦 1 】 ] 6块 油藏 研 究 ,从 原 则 和 方 法 上 对小 层 对 比划 分
2 2 连 井骨 架 剖面对 比 .
选择 剖 面时 ,应 选择 在 全 区均 匀 分 布 、主力 开发 区块 重 点 加 密 、可 全 面 反 映 研 究 区 地 层 及 砂 体 展 布 、满足 控制 砂体 研究 精 度需 求 的剖 面 ,并且 要 求剖 面 的延 伸方 向与物 源水 流 方 向平行 或垂 直 ,尽 量远
[ 收稿 日期] 2 1 —1 0 1 1—2 3 [ 基金项 目] 中国石 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重点攻关项目 (S 0 2 ) J155。 [ 作者简介] 许晓 宏 ( 9 5 ) 1 6 一 ,男,1 8 年 大学毕业 ,博士 ,教授 ,现主要从 事油 藏描述 、数学地质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 95
期 ,主 干断 裂 活动 降低 ,下降 幅度 较小 ,主要发 育 冲积 扇 和扇 三角 洲 沉积 - 。据现 有勘 探成 果 表 明 ,沙 4 ] 河街 组 为辽 河盆 地 主要 油气 富集 层 位 ,沙一 段 为该 区 主要 油气 富集 层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
油田开发中的小层划分对比研究,生产一线,
柏涛约3193字
摘要: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常用的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在大分层的基础上,针对各油组的地质条件采用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及等高程法对JIV及JIII6+7油组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提出了在油田开发地质工作中,针对地质条件不同的综合性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关键词: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等时法;切片法
一、引言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油田地质研究,特别是油水关系及油砂体研究及开发方案实施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目前,常用的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有:岩性法、沉积旋回法、韵律层法、重砂组份法、生物地层法、等厚切片法、等高程切片法等[1]-[3],但由于陆相地层在纵横向相变快,常用的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往往不能客观地反映地层的“等时”关系,因而不能真实地展现井间砂体的分布和连通情况,从而影响开发方案的制定、实施。

为了克服这一缺陷,本文针对该区的地质条件和资料条件,根据层序地层学的观点,采用准层序组法、准层序法,并结合等时法、切片法对轮南油田2,3井区JIII5-JIV油组的小层进行了划分与对比。

轮南油田2,3井区JV—JIII5沉积了一套砂泥岩组合地层,地层颜色以浅灰色和浅绿灰色为主。

作为储集体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砂岩至中粗砂岩,其次为粉砂岩和砂砾岩。

整个轮南地区JV—JIII5由下而上经历了河流、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河流环境的变化。

JIII5,JIV8为河流相沉积、JIII6+7至JIV1+2以三角洲相
沉积为主、JIV3以湖泊相沉积为主,整套地层沉积经历了2个水体先变深后变浅;物源供给由大至减小再增大;地壳由先下降再上升的过程,构成两个完整的旋回。

[图片]
二、小层划分与对比
小层划分与对比是在大分层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划分结果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开发方案的部署与实施。

而大分层的首要工作是建立标准剖面。

标准剖面建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适应于全区对比的各层识别标准,并以此标准层对研究区各井进行大分层,以便进一步作好小层对比工作。

大分层的工作程序是在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选择典型井作为标准剖面,以此在全区展开对比解释。

由于轮南2,3井区存在多条断层 ,断层附近的井因构造影响不宜选作标准剖面。

经过筛选轮南X井可作为本区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图1)。

在大分层的基础之上,利用测井与岩芯资料,采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并结合其它的一些方法进行小层划分与对比。

[图片]
(一)准层序法
准层序是层序的基本组成单元[4],是以湖泛面或相应界面作为边界的一组有内在联系的相对整合的岩层或岩组序列。

一般在滨浅海(湖)相、近岸平原、三角洲、海滩、河口湾等环境中,因沉积水体浅、水深变化对沉积物影响显著而易于识别,而在河流沉积中准层序难以鉴别,并且在不能反映水深突然增加的较深水陆坡和深海盆地中也难以识别[5]。

尽管准层序边界是一个时间—地层面,但它分布范围一般较局限[6]。

准层序法是基于地层岩性在纵向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情况下采用的一种方法,而岩性变化的规律性是由于湖平面的相对周期性变化造成的,这种规律可从湖盆边缘追踪到湖盆中心,可用于小层对比。

但这种方法对于河流相沉积及因构造
作用而破碎严重的地层,其适应性较差,因而,主要针对有旋回性特征的地层而采用这种方法。

轮南油田2,3井区JIV1+2油组旋回特征明显,主要采用此种方法。

(二)准层序组法
准层序组是一组具清晰叠加模式的、有成因联系的准层序序列。

其界面也是以湖泛面或
与之相对应的界面作为边界,但规模明显大于准层序,与层序的其它边界面关系密切:1、与准层序边界对应;2、与体系域边界一致;3、与层序边界一致。

准层序组的界面则为更大的湖泛面及与之对应的界面。

常见的准层序组叠加样式有加积、退积和进积。

准层序组的叠加样式既受沉积物补给条件的影响,又与基准面有关[7]。

目前,由于层序地层学采用了地震、地质、测井等综合分析法,因而,其研究结果精度高。

按照层序地层学的解释原则,对轮南地区的测井资料进行了仔细地分析,考虑到轮南2,3井区JIV油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及其过渡带沉积,小层在纵、横向变化相对较大,因而,在层位标定大分层的基础上,采用了准层序组对比方法,避免了准层序对比因地层单位太小而易串层的问题。

并通过对比,共划分出准层序组3个(图3)。

[图片]
(三)等时法
等时法是指将同一时间沉积的地层划作同一小层的方法。

这种同一时间形成的地层叫年代地层单元。

实际上,前面采用的用地震、测井资料解释的准层序组、准层序均是年代地层单元,均是等时法划分的结果。

这里之所以将其单独列出,是由于前述的地层单元,其厚度均较大,往往由多个岩层所组成,而这里等时法划分的是单层,相当于层序地层学中的岩层。

并且,这一单层常是具有一定特征、容易在钻井和测井资料上识别的广泛分布的标志层以及凝缩层[7-8]。

凝缩层在陆相盆地中,主要为陆源碎屑补给不足时所形成的一套准层序向陆推进的、薄而连续的远离陆岸的较
深水沉积。

由于其厚度小、相对连续,基本上可看作是同时沉积,因而它代表的是一个“等时线”。

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稳定、地层连续且分布稳定的层。

因而,JIV3层主要采用了这种方法,分为JIV3-1、JIV3-2、JIV3-3,其中JIV3-1和JIV3-3均为这样的等时泥岩层,因此其中间的JIV3-2也应为一套等时的砂岩沉积。

[图片]
(四)切片法
切片法是把两个标准层之间的地层带有一定任意性地等分或不等分地按地层总厚度变化趋势切成若干片(即小层段砂组),切片界线就是对比的“等时线”,然后再进一步细分小层。

这种方法适合于沉积环境不稳定的层段,如河流相或因后期构造运动破碎严重的层段[9-10]。

本次研究针对JIII5油组为一套河流相沉积的特点,采用切片法对JIII5的砂体进行了划分对比研究(图5),共划分出3套砂体。

[图片]
三、结论
(一)充分利用研究区的各种资料。

建立了研究区JIII5-JIV的层序地层格架及地层对比格架,地层对比格架的建立是区内小层划分和对比的基础。

(二)分别采用了准层序法、准层序组法、切片法和等时法等对轮南油田JIII5-JIV层进行了小层划分与对比,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

(三)提出了在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方法的综合性小层划分与对比方法。

参考文献
[1]宋荣彩,李仲东等,八屋气田早白垩系登娄库组小层对比研究,矿物岩石,2002,98-102
[2]吴瑞堂,张守信.现代地层学[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61-100.
[3]裘亦楠,薛叔浩.油气储层评价技术.第二版[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21-140
[4]郭秀蓉,程守田,油藏描述中的小层对比,地质科技情报,2001,
20(2):55-58
[5]Van Wagoner J C,Posamentier H W,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s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key definations[J]. SEPM special
publication,1988,42:39-45
[6]刘招君,董清水等.陆相层序地层学导论与应用[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22-30.
[7]Shanley K W. Alluvial architecture 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yic framework[J].Journal of Geology ,1994,102(2):105-109
[8]雍世和,张超谟.测井数据处理与综合解释[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58-70.
[9]Shanley K W. Aluvial architecture in a sequence stratigraphyic frame work[J].Journal of Geology ,1994,102(2):105-109
[10]吕晓光,赵汉卿等,河流相储层平面连续性精细描述[J].石油学报,1997,(2):66-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