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部分复习要点(8)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背诵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概念和作用1.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成分及其含量、结构、性质和质量进行检验、分析以及质量控制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旨在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2.药物分析的作用(1)保障药品的质量,确保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2)科学研究与技术指导,为新药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持;(3)药物质量控制,保证药品的生产质量达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4)药品监管,对市场上的药品进行检验、监测和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二、药品分析的方法1.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药品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分析方法、化学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方法和痕量元素分析方法等。
(1)物理性分析方法:包括折光测定法、比色法、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通过分析药品的物理特性来鉴定其成分。
(2)化学性分析方法:包括酸碱中和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成分进行化学反应,判断其性质和结构。
(3)光谱分析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通过分析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发射等光学特性,来鉴定其成分和结构。
(4)痕量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等,通过检测药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和种类,来判断其来源和质量。
2.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药品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度测定法、色度测定等。
(1)重量分析法:包括称量法、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中特定成分的重量进行测定,来确定其质量和含量。
(2)容量分析法:包括滴定法、废液滴定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对药品和试剂之间的滴定反应进行测定,来确定药品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3)光度测定法:包括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法、发光光度法等,通过测试药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发光度等光学特性,来定量分析其成分和含量。
三、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概念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是指对药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严格的监控和检验,确保药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
药物分析复习重点

第一章 绪论1、中国药典的内容:凡例 解释和适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并把与正文品种、附录及质量检定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复说明。
⏹ 正文 所收载的每种原料药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主要包括药品名称、分子结构式、分 子式、分子量、含量限度、形状、鉴别、含量测定等等多方面内容⏹ 附录 制剂通则,生物制品通则,光学、色谱学检查方法,一般杂质检查方法,特属杂质检查方法,试药、各种试剂的配制等等。
⏹ 索引 一部:中文索引、拉丁文索引 二部:中文索引、英文索引2、中国药典(2010年版) 最新组成:一部:药材及饮片 植物油酯和提取物 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二部: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等 三部:生物制品3、生物药物的质量的科学管理⏹ 研制: 《良好药物实验研究规范》GLP 《良好药品临床试验规范》GCP⏹ 生产: 《良好药品生产规范》GMP⏹ 供应: 《良好药品供应规范》GSP4、生物药物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取样、鉴别、检查、含量(生物效价)测定、书写检查报告第二章 生物药物的杂质检查(20分)1、生物药物的杂质及其来源:杂质 是指药物中存在的无治疗作用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甚至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
杂质的来源:①生产过程中引入 ②贮存过程中药物理化性质的变化而产生2、生物药物杂质限量计算 如果供试品(S )中所含杂质的量是通过容量法测定的,杂质限量在数值上应是标准溶液的体积(V )与其浓度(C )的乘积。
L 杂质限量 S 供试品量 C 标准溶液的浓度 V 标准溶液的体积例1.对乙酰基酚中的氯化物的检查:已知:S = 2.0g ×25/100;C = 10μg/ml ;V =5.0ml 求: L = ?解:L = C ×V/S ×100% = 10×5.0/2.0×10-6×25/100×100% = 0.01%例2.葡萄糖中砷盐的检查已知葡萄糖中砷的限量为0.0004%,测定时量取浓度为1μg/ml 的标准溶液2.0ml 。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通用6篇)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1篇P440溶出度:系指活性药物成分从片剂(或胶囊剂等普通制剂)中的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在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及肠溶制剂等中也称为释放度第三节注射剂分析1 溶液型注射液应澄清 2乳状液型注射液(不得用于椎管内注射)不得有相分离现象静脉用乳状液型注射液中,90%的乳滴粒径应小于1um,且不得有粒径大于5um的乳滴。
3除另有规定外,混悬剂注射液(不得用于静脉注射或椎管内注射)中,原料药物的粒径应小于15um,粒径为15~20um者不应超过10%;若有可见沉淀,振摇时应容易分散均匀。
药物分析重点总结第2篇一般鉴别实验: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哪一种药物)1有机氟化物的鉴别经氧瓶燃烧法破坏,被碱性溶液吸收成无机氟化物,与茜素氟蓝、硝酸亚铈在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2有机酸盐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生成配位化合物,中性红色,弱酸紫色。
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水杨酸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盐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水浴加热,试管内壁成银镜。
3芳伯氨基反应加稀盐酸煮沸,加等体积的亚硝酸钠和脲溶液数滴,振摇1分钟,滴加碱性B-萘酚试液数滴,生成由粉色到猩红色沉淀。
4托烷生物碱类发烟硝酸5滴,水浴蒸干,得黄色残渣,放冷,加乙醇2-3滴湿润,加固体氢氧化钾一粒,显深紫色。
5无机金属盐焰色反应钠盐鲜黄色钾盐紫色钙离子砖红色钡离子黄绿色绿色玻璃中透视蓝色铵盐加过量的氢氧化钠试液后,加热,即分解,发生氨臭;遇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润湿的滤纸显黑色。
6无机酸根氯化物法一:用稀硝酸酸化后,滴加硝酸银,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后,沉淀再次生成。
法二:加与供试品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慢加热,即产生氯气,能使润湿的碘化钾试纸变蓝。
硫酸盐法一:加氯化钡试液,产生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硝酸或盐酸中均不溶解。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药典的知识章节复习资料

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药典的知识章节复习资料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药典的知识章节复习资料作为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药典是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学科,在理论知识、分析技术和实验操作等方面要求都较高,而复习知识章节则是提高药师水平的必经之路。
以下是执业药师《药物分析》药典的知识章节复习资料。
一. 药理学药理学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主要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作用等过程。
药理学与药物分析有着密切联系,只有了解了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过程,才能更好地进行药物分析实验。
因此,执业药师在复习药物分析的时候,要深入学习药物的性质、作用机制、剂型特点等内容。
二. 基础仪器药物分析实验是需要借助各种仪器设备进行的,因此在复习药物分析的时候,对基础仪器设备的了解也是很有必要的。
执业药师要熟悉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质谱仪、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度计、荧光光度计、电化学分析仪等仪器的原理、操作方法、操作技巧以及仪器维护等方面的知识。
三. 药物分析方法药物分析方法是药物分析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药物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电泳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领域和特点,执业药师要深入学习不同的药物分析方法的原理、优缺点、技术流程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实验中能够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四. 药物分析质量控制药物分析质量控制是保证药物分析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所在。
执业药师在复习药物分析的时候,要掌握药物分析质量控制中的样品的制备、试剂的选择和制备、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在实验中能够准确地控制药物分析质量。
五. 药品分析的实验室管理药品分析实验室管理是保证药物分析实验准确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所在。
执业药师在复习药物分析的时候,要了解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包括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建设、实验室环境的控制、药品管理的规范化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药物分析的复习知识章节是执业药师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除了以上所列出的重点知识以外,还需掌握一些其他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如药物的稳定性和分解规律、药物的纯度和杂质分析等。
药物分析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确度药典规定取样量的准确度和试验精密度。
2、美国药典usp 英国药典 BP 日本药局方 JP 欧洲药典 Ph.Eup 国际药典 Ph.Int3.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4、药品的鉴别试验来判断已知药物的真伪药品5.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6.红外光谱鉴别法:在用红外光谱进行鉴别试验时,中国药典和BP均采用标准图谱对照法7.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是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理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8.药物的专属鉴别实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9.反应的灵敏度(sensitivity):在一定条件下,能在尽可能稀的溶液中观测出尽可能少量的供试品,反应对这一要求所能满足的程度.10.空白试验,就是在与供试品鉴别试验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除不加供试品外,其它试剂均同样加入而进行的试验。
11.对照试验:用已知溶液代替试液同样进行的试验。
对照试验用于检查试剂是否变质或反映条件是否控制正常12.zhi(火只)灼残渣定义:有机药物经炭化或挥发性无机药物加热分解后,高温(火只)灼,所产生的非挥发性无机杂质的硫酸盐。
13.干燥失重系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量,以百分率表示。
14.杂质的来源1、生产过程引入的杂质。
2、贮藏过程引入的杂质。
15.杂质按来源可分为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
16.杂质按其性质还可以分为信号杂质和有害杂质。
信号杂质本身一般无害,但其含量的多少可以反映出药物的纯度水平,如含量过多,表明药物的纯度差,提示药物的生产工艺不合理或生产控制存在问题。
17.L=C*V/S*100% (计算)18.中国药典和USP均采用硫氰酸盐法检查铁盐。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

药物分析学知识点药物分析学是药学领域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涉及到药物的分离、鉴定和定量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分析学知识点,供参考:1. 药物分析的概念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等分析方法的研究。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确定药物的质量、纯度、稳定性等关键参数,以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的样品处理在药物分析过程中,样品处理是一个重要的步骤。
常用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提取、稀释、过滤等。
提取是将药物中的目标物质分离出来,常用的提取方法有溶剂提取、固相萃取等。
稀释是指调整样品浓度,以适应后续分析的要求。
过滤是为了去除样品中的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3. 色谱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其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最常用的色谱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利用固定相和液相的相互作用来分离混合物中的化合物。
气相色谱(GC)则是利用气体载气将混合物中的化合物分离开来。
色谱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药物质量控制、药代动力学研究等领域。
4. 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技术是药物分析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可用于鉴定和定量药物。
质谱分析技术通过测量样品中化合物的质荷比,确定其分子式和结构。
常用的质谱仪器包括质谱-质谱联用技术(MS-MS)、气相质谱(GC-MS)等。
5. 荧光分析技术荧光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的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
荧光分析技术利用化合物在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特性进行分析。
通过测量样品中的荧光强度,可以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和浓度。
6.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紫外-可见光谱(UV-Vis)、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光谱(NMR)等。
这些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7. 药物定量分析方法药物定量分析是药物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常用的定量方法包括滴定法、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用于测定药物样品中的活性成分的浓度。
8. 药物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学在药物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药物分析考试复习要点

题型:选择、是非、名解、计算、设计主要考查六、七、八、十四、十五章,重点考查六和十五章,十九章之后不考。
选择:不考计算,大部分为结构分析性质是非:多为陈述名解:GLP、GCP、GMP、GSP、GAP、恒重、百分吸收系数、指纹图谱(知道概念)、比移值、杂志限量、滴定度、LOD、LOQ、标准曲线、标准品、 质控样品、溶出度、含量均匀度计算:杂质监测、含量测定设计:根据结构官能团判断性质进行方法鉴别重点有:阿司匹林(三颗星)、肾上腺素、对乙酰氨基酚、普鲁卡因(原料药、制剂)、甾体(官能团反应)、抗生素(青霉素鉴别、茚三酮、麦芽酚等专属性强反应)、滴定原理(条件、注意事项)、还有实验内容:测uv、HPLC原理,部件、四指标定法、非水溶液滴定NaNo2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国家药品标准是《中国药典》(缩写Ch.P)和局颁标准。
药品质量标准:是药品现代化生产和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和行政、技术监督管理各部门应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
药典内容分: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药品质量管理规范(5个G)《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定GL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标准品: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
对照品除另有规定外,均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质)进行计算后使用。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写出检验报告。
杂质两个来源:一是由生产过程中引入,二是贮藏过程中引入。
杂质按照来源分:一般杂质和特殊杂质;按毒性分:毒性杂质和信号杂质;按理化性质分: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和残留杂质。
杂质限量:药物中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
杂质限量%=杂质最大允许量/供试品量*100% 杂质限量%=标准溶液的浓度*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试品量*100%即L=CV/S*100% 1.氯化物检查,在硝酸酸性条件下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胶体微粒而显白色浑浊,与一定量的标准氯化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氯化银浑浊程度比较,浊度不得更大。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

最全药物分析知识点总结一、药物分析的原理1. 药物分析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药物分析是指对药物及其原料进行定性、定量、鉴别和评价的过程。
其基本原则包括准确性、可靠性、灵敏性和专属性。
2. 药物分析的性质:药物分析的主要性质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药理毒理学性质等。
3. 药物分析的方法与手段:药物分析的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鉴别分析、评价分析等,其手段包括化学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等。
4. 药物分析的实验方法:药物分析的实验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5. 药物分析的仪器设备:药物分析所需的仪器设备包括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质谱仪等。
6. 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药物分析的质量控制包括标准品的制备、测定方法的验证、质量标准的建立等。
二、药物分析的方法和技术1. 色谱分析:色谱分析是一种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分离成分的方法,其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两种。
2. 光谱分析:光谱分析是一种利用光的吸收、发射、散射等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
3. 质谱分析: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物质分子进行碎裂和离子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质子化质谱、电子轰击质谱等。
4. 电化学分析:电化学分析是一种利用电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电位法、电导法、极谱法等。
5. 核磁共振分析:核磁共振分析是一种利用原子核的磁共振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成像等。
6. 生物分析:生物分析是一种利用生物学技术进行药物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标记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等。
7. 灵敏度和选择性:药物分析的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对目标物质的检测限,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对干扰物质的抗干扰能力。
8.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是指确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含量,定性分析是指确定药物中某种成分的种类。
9. 验证方法和质量控制:验证方法是指对药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验证,质量控制是对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控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非水溶液滴定法
非水滴定:在非水溶剂(有机溶剂与不含水的无机溶剂)中进行的滴定分析法。
包括非水碱量法和非水酸量法。
非水碱量法:以冰醋酸为溶剂、高氯酸为滴定剂、结晶紫为指示剂、测定弱碱性药物及其盐类非水酸量法:通常以甲醇钠为滴定剂、麝香草酚蓝作指示剂、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测定弱酸性物质
表观碱度−溶于酸性溶剂−弱碱性物质
表观酸度−溶于碱性溶剂−弱酸性物质
滴定碱选酸性溶剂,滴定酸选碱性溶剂
♣♣♣一、非水碱量法
(一)基本原理
1.溶剂:选酸性溶剂—冰醋酸(加入酸酐除水分)
2.滴定液——高氯酸HClO4 的冰醋酸溶液
3. 终点指示
(1)指示剂法——最常用结晶紫、喹哪啶红、a-萘酚苯甲醇
(2)电位法(硝酸士的宁)
4.测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二) 高氯酸滴定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
间接法配制:无水冰醋酸+高氯酸+计算量的醋酐。
标定: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结晶紫指示液、测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三) 非水碱量法应用:含氮碱性有机药物及其氢卤酸盐、磷酸盐、硫酸盐或有机酸盐的测定
(1) 有机弱碱:胺类、生物碱类等有肾上腺素、地西泮、盐酸利多卡因、奋乃静(注射液)
(2) 有机酸碱金属盐
(3) 有机碱氢卤酸盐:盐酸麻黄碱(注射液)、盐酸吗啡、氢溴酸东莨宕碱、盐酸氯丙嗪
l 需加入的特殊试剂: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卤化汞消除氢卤酸的干扰
l 非水碱量法进行有机碱的氢卤酸盐的含量测定时需用的试剂有:
冰醋酸、结晶紫指示液、醋酸汞的冰醋酸溶液、高氯酸滴定液
(4) 有机碱的硫酸盐:只能滴定至HSO4- ; 摩尔比为1:1 ——如硫酸阿托品、硫酸奎宁
(5) 有机碱的硝酸盐:只能用电位法指示终点——硝酸士的宁的含量测定
(6) 有机碱的有机酸盐:扑尔敏、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枸橼酸维静宁
二、非水酸量法
(一)基本原理
1.溶剂:选碱性溶剂,增强弱酸性物质的酸性二甲基甲酰胺(DMF)、乙二胺
2. 滴定液:常用甲醇钠、氢氧化四丁基胺为滴定剂
常用滴定液为甲醇钠的苯-甲醇溶液、氢氧化四丁基胺的甲苯-甲醇溶液。
3. 指示剂:麝香草酚蓝(百里酚蓝)、偶氮紫、溴酚蓝
4. 测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二)甲醇钠滴定液(0.1mol/L)的配制与标定
间接法配制:无水甲醇与新切的金属钠反应,全溶后加无水苯
所用试剂:无水甲醇、金属钠、无水苯
标定:基准物质为苯甲酸,麝香草酚蓝为指示剂,测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三) 非水酸量法的应用:极弱的酸如酚类、酰亚胺类药物如乙琥胺的含量测定
乙琥胺具有二酰亚胺结构呈弱酸性;DMF溶剂、偶氮紫指示剂、甲醇钠滴定液滴定;在氮气流中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公式:
[NextPage]
§5. 沉淀滴定法——以沉淀反应为基础
银量法-------以AgNO3为滴定液生成难溶性银盐的沉淀滴定法
按指示剂不同银量法分类:铬酸钾指示剂法、铁铵矾指示剂法、吸附指示剂法
一、铬酸钾指示剂法
(一)原理:以铬酸钾为指示剂,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氯化物或溴化物的方法
SP前:Ag+ + Cl- AgCl ↓(白色)
SP: 2Ag+ + CrO42- Ag2CrO4 ↓ (砖红色)
(二)滴定条件:
1. 指示剂用量过高—终点提前; 过低—终点推迟,正误差
50~100ml溶液中加入5% K2CrO4指示剂1~2ml
2. 溶液酸度:控制中性或弱碱性( pH 6.5 ~ 10.5)
3. 滴定时剧烈振摇,防止AgCl胶体沉淀吸附Cl-导致终点提前
4.不宜测定I- 和SCN-
二、铁铵钒指示剂法
(一)基本原理
1.直接滴定法: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4SCN或KSCN滴定液直接滴定Ag+的方法。
SP前:Ag+ + SCN- AgSCN↓(白色)
2.剩余滴定法:在含卤离子的HNO3溶液中,加入定量过量的AgNO3,以铁铵矾为指示剂,用NH4SCN或KSCN滴定液回滴剩余Ag+
SP前:Ag+ (定量过量)+ X- AgX↓(白色)+ Ag+ (剩余)
Ag+ (剩余)+ SCN- AgSCN↓ (白色)
★★(二)滴定条件:
(1) 测Cl- 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
可采取的措施:
①过滤:将已生成的AgCl沉淀滤去
②滴定前加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包裹AgCl 沉淀防接触
③用高浓度的Fe3+作指示剂[Fe3+]=0.2 mol/L,TE%<0.1%
(2)酸度:稀HNO3溶液强酸介质防止Fe(OH)3红棕色沉淀
(3)测I-时,先加入过量的AgNO3反应完全后,再加入Fe3+
三、吸附指示剂法★★
吸附指示剂法: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以吸附指示剂确定终点的沉淀滴定方法。
吸附指示剂:一种有色有机染料,被带电沉淀胶粒吸附时因结构改变而导致颜色变化而指示终点
(一)基本原理
例:用硝酸银滴定液滴定Cl-,以吸附指示剂荧光黄为指示剂
终点前:溶液中Cl-过量,AgCl胶态沉淀优先吸附Cl-,生成(AgCl·Cl-)胶团,整个胶团带负电荷,不能再吸附指示剂的阴离子FI-,而显游离指示剂的颜色。
终点后:溶液中Ag+过量,AgCl胶态沉淀吸附Ag+,生成(AgCl·Ag+)胶团,整个胶团带正电荷,可吸附指示剂的阴离子FI-,生成[(AgCl↓)·Ag+]·FI- ,此时整个吸附指示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颜色发生了变化,从而指示终点。
(二) 滴定条件
(1)防止卤化银沉淀凝聚,保持胶体状态—加入糊精或淀粉等保护胶体
(2)卤化银胶体对指示剂阴离子的吸附能力略小于对被测离子的吸附能力
吸附顺序:I->二甲基二碘荧光黄>Br ->曙红>Cl->荧光黄
(3)溶液酸度应利于指示剂主要以阴离子形式存在:pH>pKa
(4)指示剂吸附前后应有明显的颜色差别
四、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标定:基准氯化钠荧光黄指示液为指示剂
硫氰酸铵滴定液(0.1mol/L)标定:硝酸银滴定液比较法铁铵矾指示剂法
五、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可用于无机卤化物以及能与Ag+和SCN-形成沉淀的离子的测定。
如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及其制剂、碘酊中碘化钾的含量测定等。
CP中苯巴比妥的含量测定—银量法,电位法指示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