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

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
10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

一、选择题

1、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时,正确的是( D )

A 接种对象是新生儿

B 初种次数为1次

C 用热水送服

D 需要复种加强

E 接种方法为肌内注射

2、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C )

A 葡萄球菌

B 肺炎双球菌

C 脑膜炎奈瑟菌

D 溶血性链球菌

E 绿脓杆菌

3 引起病毒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毒是(B )

A 脑病毒

B 肠道病毒

C 腮腺炎病毒

D 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

4 下列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C )

A 鼠疫

B 霍乱

C 麻疹

D 风疹

E 丝虫病

5 水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C )

A 食虫传播

B 虫媒传播

C 飞沫传播

D 消化道传播

E 血液传播

6 小儿初次感染结核菌是否发展为结核病取决于(A )

A 细菌的毒力

B 年龄

C 居住环境

D 性别

E 家族史

7 下列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 )

A 霍乱

B 艾滋病

C 狂犬病

D 梅毒

E 麻风病

8 小儿肺结核最常见的类型( A )

A 原发型肺结核

B 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C 浸润型肺结核

D 结核性胸膜炎

E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9 原发型肺结核的转归最常见的是( A )

A 钙化

B 产生空洞

C 干酪性肺炎

D 结核性胸膜炎

E 支气管淋巴周围炎

10 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型是( B )

A 粟粒性肺结核

B 结核性脑膜炎

C 浸润性肺结核

D 纤维空洞肺结核

E 原发型肺结核

11 患儿,6个月,接触水痘后,注射丙种球蛋白的主要作用是( D )

A 水痘病毒的特异性抗体

B 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C 机体被动免疫,阻止发病

D 若发病可减轻症状

E 活化补体,促进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释放

12 患儿,8岁,因低热盗汗前来就诊。为明确诊断需做OT试验,一般使用OT稀释液的浓度是(E )

A 1:100

B 1:200

C 1:500

D 1:1000

E 1:2000

13 做结核菌素试验后多长时间看结果( B )

A24~36h

B 48~72h

C 33~4周

D 5~8周

E 20min

14 患儿,1岁,间断发热,伴痉挛性咳嗽半月余,夜间多汗,出生后未种卡介苗,体温38.2℃,X线胸片:可见“哑铃状”双极阴影,何种检查对诊断最有帮助( E )

A 胸部CT

B 血培养

C 支原体抗体

D 血沉

E 结核菌素试验

15 患儿,3岁,出生时曾接种卡介苗,2岁半时PPD试验为6mm×6mm,最近PPD试验为15mm×16mm,下列情况哪种可能性较大( C )

A 卡介苗接种后反应

B 曾经有结核感染

C 新近有结核感染

D 假阳性反应

E 免疫力低下

16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3个因素是( A )

A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 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C 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

D 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

E 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

17 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依据是( A )

A 潜伏期

B 传染期

C 症状明显期

D 恢复期

E 前驱期

18 麻疹早期诊断的依据是( A )

A 麻疹黏膜斑

B 未按时接种麻疹疫苗

C 发热3~4d后耳后出疹

D 接触麻疹患儿10~12d后发热

E 高热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

19 麻疹的传播途径是( A )

A 飞沫呼吸道传染

C 血液传播

D 皮肤接触传播

E 消化道传播

20 水痘的传染期是( E )

A 发热至痂脱落

B 出疹期至痂脱落为止

C 潜伏期至结痂

D 前驱期至结痂

E 自出疹前1~2d至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21 猩红热的主要传染源是( E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携带者

B 链球菌引起咽峡炎患儿

C 伤口感染患儿

D 猩红热患儿

E 猩红热患儿和带菌者

22 流行性腮腺炎的传播途径是( A )

A 呼吸道传播

B 消化道传播

D 接触传播

E 虫媒传播

23 结核性脑膜炎多由下列哪种结核播散所致( A )

A 肺部粟型结核经血行传播

B 脑膜结核干酪病变破溃

C 中耳及乳突结核灶

D 脑实质结核灶

E 支气管结核播散

24 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是( B )

A 阿-斯综合征

B 脑膜炎

C 脑肿瘤

D 肝性脑病

E 休克

25 传染过程有5种表现形式,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最少见的表现形式( C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26 传染过程的表现形式中病原体侵入机体后,最多见的表现形式( B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27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但不引起人体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为( D )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潜伏性感染

28 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属于志贺菌属

B 对人具有致病性的主要牛型结核杆菌

C 焚烧是最简单的灭菌方法

D 在阴湿处不能生存

E 痰液内结核杆菌用5%苯酚处理需经12小时才能被杀灭

29 最易诱发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是( E )

A 麻疹

B 百日咳

C 猩红热

D 营养不良

E HIV感染

30 关于麻疹的流行病学正确的是( A )

A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B 以消化道传播为主

C 病后可获暂时性免疫力

D 恢复期病人存在携带病毒现象

E 发病以夏季为主

二、填空题

1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草莓舌、全身弥散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片壮脱皮为特征。

2 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要点:主要有两个重点环节,一是(抗结核治疗),二是(降低颅内高压)。

3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较强的儿童期传染性疾病。临床以轻度发热、全身性分批出现的皮肤黏膜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并存为特点,全身中毒症状轻。

4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都是传染源,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病原菌为痢疾杆菌,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2~7岁小儿。

5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以腮腺非化脓性肿瘤为特征,大多有发热、咀嚼受限,并可累及其他腺体组织或脏器的全身性的疾病。

三、名词解释

1 苯丙酮尿症

答: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谢过程中酶缺陷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而得名,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21-三体综合征

答: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常染色体畸变疾病,也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临床特征是特殊面容、身体和智力发育差,并可伴发多发畸形。

3隐性感染

答:是指人体被病原体入侵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

4麻疹

答: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

5脊髓灰质炎

答: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为发热、咽痛、肢体疼痛,少数病例出现肢体弛缓性瘫痪。因本病多发于小儿,故又称“小儿麻痹症”。

四简答题

1 简述结核性脑膜炎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答:1)潜在并发症颅内高压症。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多有关。

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排泄物刺激有关。

4)焦虑(家长)与患儿病程较长、疾病预后较差有关。

2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方法。

答:常用的结核菌素试验为皮内注射0.1ml含结核菌素5个单位的纯蛋白衍生物(PPD)。一般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界处作皮内注射,使之形成6~10mm的皮丘。

3简述结核病的治疗原则

答:1)早期治疗2)适量剂量3)联合用药4)规律用药5)坚持全程6)分段治疗。

4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要点。

答:主要是全面支持和对症治疗。其中,处理好“三关”即高热、惊劂、呼吸衰竭是抢救乙脑患者的关键。

5麻疹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五、问答题

1、流行性腮腺炎的护理措施。

答案要点:

1)减轻疼痛(保持清洁,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局部冷敷或中药湿敷)

2)减低体温(保证休息,防止过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热者给予降温措施,多喝水)3)观察病情变化(有无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临床征象,并以相应治疗和护理)

4)预防感染传播(隔离措施,加强晨检,居室空气流通,消毒措施,对易感儿接种减毒腮腺炎活疫苗)

5)健康教育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及处理原则 目的:探讨分析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方法:选择我院计免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的80例患者,总结分析发生异常反应的情况,并探讨处理原则。结果:所有80例患者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无任何反应患儿70例,7例出现轻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2例伴轻度腹泻,且大便色黄,持续2天后均缓解,推测可能与疫苗辅料(奶油、奶粉)相关,另有3例发生异常反应,包括1例过敏性皮疹、1例荨麻疹和1例过敏性紫癜。结论: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较少,但是仍有少量异常反应发生,应及时按照处理原则给予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事件发生。 标签: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原则 脊髓灰质炎疫苗(Poliovaccines,OPV)又称小儿麻痹疫苗,为减毒灭活疫苗,专门用于对抗脊髓灰质炎,常见的四种剂型包括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我国最主要通用类型为糖丸类[1]。由于本疫苗为口服疫苗,与注射类疫苗相比,副作用较低,避免了注射发生的局部皮疹、红肿等现象[2]。然而,仍会出现部分副反应,临床经验显示,服用后极少数患者可导致腹痛、呕吐、皮肤水包甚至是紫癜等严重副反应发生,因此在接种时应特别引起注意[3]。本文通过分析本院计免科近三年来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异常反应,旨在探讨处理原则,从而为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计免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接种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6个月~3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所有患者注射疫苗后反应进行分析,对异常反应的状况进行描述性总结和统计。 2 结果 所有80例患者中,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后,无任何反应患儿70例,7例出现轻度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中2例伴轻度腹泻,且大便色黄,持续2天后,均缓解,推测可能与疫苗辅料(奶油、奶粉)相关,另有3例发生异常反应(见表1)。

尚义县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尚义县年度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一、背景 年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生了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这是我国乃至西太区自年实现无脊灰目标后首次出现脊灰野病毒输入病例,并造成传播,为Ⅱ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不同地域间人员流动和物资流动日益频繁,输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的危险性也日益增加。面对目前的严峻形势,结合我县实际,决定继续在全县范围开展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防止脊灰野病毒输入和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的发生和传播,确保维持无脊灰状态。 二、服苗对象、时间 .服苗对象:满月龄岁儿童,即年月日出生至现场接种日满月龄的儿童,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不论其既往免疫史如何,无接种禁忌症者,均免费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但在接种日前月内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者,本次不接种。 .服苗时间:第轮:年月日;第轮:年月日。 三、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做好本次强化免疫活动的组织工作,积极落实接种工作经费。脊髓灰质炎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共同负担,接种补助经费纳入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接种

过程中不得向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收取任何费用。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做好疫苗的计划、储存、运输、分发、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数据、资料统计上报工作。 .每个乡镇、街道至少保证有一名县级卫生人员,每个行政村至少保证有一名乡级卫生工作人员参加服苗活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突出重点区域:各乡、镇要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列出辖区免疫规划工作薄弱村,对免疫规划工作薄弱的村,乡级要抽调专人督导、协助完成摸底调查和服苗工作;对免疫规划工作薄弱的乡(镇),县级要抽调专人协助完成儿童的摸底调查和服苗工作;对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流动人口流入流出地(如长途汽车站等)和农民工聚居地等地区要设立临时服苗点,确保流动儿童服苗工作的落实。 四、宣传发动 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动员活动,宣传活动要求在免疫活动开始前天开始,持续至活动结束。 五、培训 各单位要在月日前,完成对所有参与服苗活动的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每个人都明白活动的意义、要求、职责、任务等。培训内容包括:活动的组织安排、措施与时间进度要求;各级各类人员各自的职责、任务、负责地区;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等。

脊髓灰质炎疫苗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3405049.html, 脊髓灰质炎疫苗 作者:邱五七 来源:《大众健康》2002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儿麻痹症,是继天花之后又一种在全球即将消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婴幼儿,主要在五岁以下的儿童中传播。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咽和肠壁生长繁殖。此病毒分为Ⅰ、Ⅱ、Ⅲ型,均可以引起脊髓灰质炎的发病和流行,其中Ⅰ型最为多见。该病毒在人体外生活力很强,污水及粪便中可存活4~6个月,低温下可长期存活,但对高温及干燥甚敏感,煮沸立即死亡。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为多,世界各国都有发病。肠道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易感者可通过与患者及带毒者(携带脊髓灰质炎病毒但未患病)的密切生活接触被传染,如接触了被患者粪便污染的水、食物、双手、玩具、衣物等,再经口传染。在发病的早期,也可经飞沫传播。 人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绝大部分表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一部分人可以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有少数感染者因病毒毒力强或机体抵抗力低,导致肌肉特别是肢体肌肉发生不对称弛缓性麻痹。个别重症病例病变累及脑干或大脑,危及生命。此病麻痹后最初6个月恢复较快,1~2年内可有不断的改进。若长期肌 力不能恢复,则可能留下肌肉萎缩、肢体畸形等后遗症。 预防此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接种。接种方法为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我国现在使用的疫苗均为三价(含Ⅰ、Ⅱ、Ⅲ型)疫苗,糖丸剂型每剂1丸,液体剂型每剂2滴。由于脊髓灰质炎发病主要在婴幼儿,故服用疫苗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2月龄开始服用,连续服用3剂三价疫苗,每次至少间隔4周;4周岁时加强免疫1次;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1.5周岁时加强免疫1次。强化免疫是指在一个相当大的范围内(全国、一个省或一个省的一部分)、在同一时间内,对规定年龄组人群不管是否有服苗史一律投服疫苗。应急免疫主要针对一些常规免疫工作薄弱地区。这些地区一旦发生可疑脊髓灰质炎病例,可迅速在一个大的范围内(一个县及其邻近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免疫。婴幼儿服用脊灰疫苗后只有极少数发生一过性腹泻,可不治自愈。该疫苗只供口服,切勿加在热开水或热的食物内服用。凡发热、腹泻(一日大便>4次)、患急性传染病期间、妊娠期间或有免疫缺陷症或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者均禁止使用。对牛乳及牛乳制品过敏者禁服糖丸剂型疫苗,可服液体疫苗。 我国对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接种非常重视,国家领导、卫生部长、各级领导亲自到街道、基层给幼儿喂服脊髓灰质炎糖丸,提高了幼儿对脊髓灰质炎的免疫力。此外,对于此病的预防应

脊髓灰质炎疫苗(ipv、bopv)接种知情同意书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第2-4剂)接种告知书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和肢体疼痛等,部分病人可发生肢体迟缓性瘫痪甚至死亡。本病多发于小儿,故称“小儿麻痹症”。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手段。 【接种对象】》3月龄儿童。 【接种程序】当前我省实行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和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序贯接种程序:满2月龄时免费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第 1 剂次(IPV),满3、4月龄和4周岁时免费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bOPV 各1剂次。【常见不良反应】个别人接种后会出现一过性发热,烦躁、嗜睡、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并到医院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已知对疫苗中的任何组分,包括辅料及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禁用;发热或急性疾病期患者应推迟接种;严重慢性疾病、过敏体质者禁用;患任何神经系统性疾病者禁用。 【注意事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品后可能会引起出血;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接种本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可能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未控制的癫痫患者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慎用。 以下内容由儿童家长或监护人填写: 儿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联系电话: 详细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本人已阅读该疫苗接种告知书,该儿童(有□、无□)接种禁忌,并了解了该疫苗接种相关注意事项,同意接种(签名:),或不同意接种该疫苗(签名:)。 以下内容由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填写: 接种日期:年月日 接种单位:告知人员签名:

中卫市迎水桥镇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简报

中卫市迎水桥镇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简报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简报 中卫市迎水桥卫生院第 15 期 2011年10月19日 迎水桥镇卫生院四项措施 确保2011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完成摸底工作为保持我区无脊灰状态,确保2011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顺利进行,按照市卫生局总体安排布署,我院自2011年10月12日至2011年10月19日,陆续完成了强化免疫活动宣传动员、组织培训工作后,采取逐家逐户宣传摸底的方式、共摸底适龄儿童应种对象2105人,其中:本县区常住儿童应种1954人,流动儿童应种151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安排布署。一是及时成立了迎水桥镇脊灰疫苗强化免疫领导小组、强化技术指导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处理小组及巡回督导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和实施技术方案。二是积极召开培训动员会。安排布署了迎水桥镇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各项工作,培训后进行了相关考试。三是及时对接种点、接种人员资质进行的核查,保证了接种点和接种人员资质、资格合法。四是卫生院克服人员紧张的不足,积极抽调11名督导人员,分片包块,参与负责各接种点的相关工作。 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接种氛围。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我院辖区镇村两级共悬挂横幅5条、出黑板报30期,张贴宣传画85张,标语200条、发放通知单3000份,广播宣传150期,在村部、集市、路口等地张贴《通知》100张,卫生院设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咨询点一个,在全镇范围内制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挨家逐户摸底、侧重流动儿童。我院采取挨家逐户的摸底方式,对目标儿童进行登记,并告知其家长或监护人本次强免活动的意义、地点和时间。主要对流动儿童进行详细登记与告知。截止10月19日,共计摸底应种对象2105人,其中流动儿童151人。 四、强化前期督导、及时纠正不足。一是加强接种点的基础建设。为接种点统一制作了脊灰疫苗强化活动接种点标示、接种告知内容及接种流程图。还为各接种点统一配备急救药品,包括1:1000肾上腺素30支,地塞米松注射液50支,异丙嗪注射液10支,洛贝林注射液10支,为及时处置接种反应提供了保障。同时督促各接种点配齐了相关的接种器械,保证了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的顺利实施。二是实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日报告,监测上报脊灰疫苗接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 (供稿人:徐宁浩)

脊灰灭活疫苗通知书

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接种通知及知情同意书 _________________(家长姓名):村(居)您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一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适龄儿童必须接种的疫苗,其它疫苗家长可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性接种。 根据卫生部《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要求,请于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上午/下午)带您的孩子_________ __(儿童姓名)到(单位)接种 脊髓灰质灭活疫苗1. 脊髓灰质灭活疫苗2. 脊髓灰质灭活疫苗3. 脊髓灰质灭活疫苗4。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本产品属于第二类疫苗,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因接种第二类疫苗引起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要对受种者予以补偿的,补偿费用由相关的疫苗生产企业承担。 一、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 【疫苗作用与用途】 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 【不良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局部反应(疼痛、红斑(皮肤发红)、硬结);中度、一过性发热。极罕见不良反应:肿胀:一般接种后48小时出现,持续1-2天;淋巴结肿大;疫苗任一组引起的过敏反应(风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可能出现中度、一过性关节痛和肌痛;可能出惊厥(伴或不伴发热);接种后两周可能出现头痛、中度和一过性的感觉异常(主要位于下肢);接种后最初几小时或几天可能出现兴奋、嗜睡和易激惹,但很快会自然消失;广泛分布的皮疹;极早早产儿(胎龄不超过28周)可能出现呼吸暂停。 【禁忌】 1. 对本品种的活性物质、任何一种非活性物质或生产工艺中使用物质,如新霉素、链霉素和多粘菌素B过敏者,或以前接种本品过敏者。已知对该疫苗的任何成分,包括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 【注意事项】 以下情况者慎用:1.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者出血性疾病者,肌肉注射本品后可能引起出血;2.免疫功能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接种本品后产生的反应可能减弱。接种应推迟到治疗结束后或确保其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对慢性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例如HIV 感染者,即使基础疾病可能会导致有限的免疫反应,也推荐接种本品。3极早早产儿(胎龄不超过28周),特别是有呼吸不成熟的既往史的,进行基础免疫时可能有呼吸暂停的风险,应考虑进行48-72小时的呼吸监测。由于这类婴儿接种疫苗的益处大,因此不应取消或推迟接种;可能出现呼吸暂停。 同任何疫苗一样,预防接种本品有可能不能保护100%的个体; 为减少疫苗接种反应,避免偶合或加重其他疾病,医务人员在接种前需了解您孩子的健康状况,请您务必如实、完整地填写以下内容。请您携带《儿童预防接种证》、儿童免疫接种卡(IC卡)及本通知书按时前来接种。接种前请仔细阅读门诊内的接种告知。 保护儿童健康,关注疫苗预防——让我们共同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 通知人:咨询电话:年月日 ------------------------------------------家长填写以下内容-----------------------------------------------

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XXX卫生院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卫生厅及隆阳区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通知要求,组织开展一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接种,为保持我乡儿童维持无脊灰状态,决定在全乡0-4岁儿童范围内开展一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为保证强化免疫活动顺利进行,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时间和目标人群 (一)实施范围:在全乡范围内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二)实施时间: 2012年8月底。 (三)目标人群: 0-4岁的人群无论以往是否服过糖丸,无论现居住地是否是其户籍所在地或出生地,一律口服一次脊灰疫苗,接种间隔一个月。 二、工作指标 辖区内所有接种目标人群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率达90%。 三、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 成立脊灰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强化免

疫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我院负责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协调、监督和评价工作,包括业务指导、技术培训、疫苗的分发、现场监督及副反应处理、辖区接种率调查等,同时做好人力、物资、车辆等方面的后勤保障工作。 在乡内主要道路、车站、等人口密集地悬挂宣传标语,同时开展广播,宣传单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直至本次活动结束。 2.各村:各村卫生室做好辖区内常住、流动人口的摸底登记工作,将未入托、入学的散居儿童资料填写到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登记情况统计表,同时,要告知家长接种时间、地点和接种的注意事项。 四、技术措施 (一)人员培训 1、我院在8月11日完成对参与强化免疫活动的工作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活动的组织安排、措施和时间进度要求、任务、程序、规范及负责辖区;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服苗规范等,真正做到带冰接种,看服到肚,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能吃热食物和不能喂奶。 (二)疫苗运输和后勤保障

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进入中国

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进入xx 搜狐健康2011-04-22 10:37:56 在我国,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俗称的脊灰糖丸)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计划免疫的第一类疫苗,新生儿出生后均需接种。 2009年9月我国正式引进了注射型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作为脊灰口服糖丸的补充。专家建议,存在免疫缺陷和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注射型灭活疫苗。 中国本土已无脊灰野毒株为何仍需使用疫苗? 脊髓灰质炎(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病毒常侵袭神经系统,可在数小时内造成机能完全瘫痪。主要经粪口传播,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其主要流行季节。5岁以下儿童容易发病,在感染的病例中,每200例就有一例导致终身残疾,5%-10%的患者会因为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由于脊髓灰质炎的高传染性和患病后的高危害性,世界各国一直致力于消灭脊灰病毒。 自全球根除忌讳行动启动以来的20年来,病例数减少了99%以上,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也就是俗称的口服糖丸做出了巨大贡献。多年的实践证明,口服糖丸是安全有效的,对儿童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从1995年至今我国已没有本土脊灰野毒株病例发生。目前,我国处于维持无脊灰状态。 但是为何新生儿还需要继续口服脊灰糖丸?世界卫生组织称,“只要有一名儿童还感染有脊髓灰质炎病毒,所有国家的儿童就仍有感染该疾病的危险,脊髓灰质炎病毒很容易进入无脊髓灰质炎国家,并且会迅速在未免疫人口中传播。”2003至2005年期间,25个先前无脊髓灰质炎国家因输入病毒而再次发生感染病例。截止到2008年,世界上仍流行脊髓灰质炎的国家只剩下4个: 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邻国的疾病流行,也对我国的免疫规划产生了一定影响。

2019年脊髓灰质炎疫苗“2+2”免疫程序接种方案

XX省2019年脊髓灰质炎疫苗“2+2”免疫程 序接种方案 根据全球及我国消灭脊灰进展,为巩固我省无脊灰状态,筑牢人群免疫屏障,结合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调整脊灰疫苗使用策略的建议,经研究,我省定于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即“2剂三价脊灰灭活疫苗(IPV)+2剂二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免疫接种程序。为保证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的 筑牢全省脊灰免疫屏障,保持全省无脊灰状态。 二、工作指标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脊灰疫苗各剂次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三、工作内容 (一)实施时间。 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 (二)接种对象与免疫程序。 1.2019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按照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接种4剂次,即2月龄、3月龄分别接种1剂IPV,4月龄、4周岁分别接种1剂bOPV。

2.2019年9月1日以前出生儿童的接种原则。 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脊灰疫苗补种时两剂次间隔≥28天。 (1)既往无脊灰疫苗免疫史或只接种1剂脊灰疫苗的儿童,按照脊灰疫苗“2+2”免疫程序接种。 (2)已接种2剂及以上脊灰疫苗的儿童。 ①既往已有IPV或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免疫史的儿童,使用bOPV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 ②既往仅有bOPV接种史的儿童尽快补种1剂IPV,与前1剂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 3.以下适龄儿童提供相关诊疗记录或证明可全程免费接种4剂次IPV,即2月龄、3月龄、4月龄和4周岁分别接种1剂IPV:原发性免疫缺陷、胸腺疾病、HIV感染、正在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近期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正在使用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例如大剂量全身皮质类固醇激素、烷化剂、抗代谢药物、TNF-α抑制剂、IL-1阻滞剂或其他免疫细胞靶向单克隆抗体治疗)、目前或近期曾接受免疫细胞靶向放射治疗。 (三)接种方式。 IPV接种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或大腿前外侧中部,接种方式为肌肉注射,接种剂量0.5ml。bOPV接种方式为口服接种,接种剂量为每次2滴,约0.1ml。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文章编号:1001-7658(2004)10-0293-04 =论著> 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的研究 王炜红 陈微娜 葛 洪 侯延文 林 玲 宋长江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 150036) 提要 为研究含氯消毒剂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试验方法,依照2002年版5消毒技术规范6规定的试验程序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含有效氯800mg/L 的次氯酸钠、10mg/L 的优氯净和50mg/L 二氧化氯对Vero 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0.01mol/L PBS 配制的5g/L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Vero 细胞生存率无影响。用含5g/L 硫代硫酸钠中和剂对含有效氯400mg/L 的次氯酸钠设计的6组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用该方法检测证明,以含有效氯400mg/L 次氯酸钠消毒剂,作用30min,对脊髓灰质炎病毒平均灭活对数值\4.0。试验发现,0.03mol/L 的PBS 、卵磷脂以及吐温80对Vero 细胞生存率均有影响。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剂;有效氯;灭活试验中图分类号:R187.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EST METHOD FOR INAC TIVATION OF POLIOVIRUS BY C HLOR INE -C ONTAIN -ING DISINFECTANTS WANG Wei -hong,C HE N Wei -na,GE Hong ,HOU Yan -wen,LIN Ling ,SO NG Chang -jiang (Heilongjian g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 trol,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test method for inactivation of poliovirus by chlorine-containing disinfectants,laboratory obser -vation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est procedures specified in 5Disinfection T echnical Guidelines 6,2002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diu m hypochlochlorite containing available chlorine 800mg/L,10mg/L You-L -Ji ng ,50mg/L chlorine diox ide and 5g/L sodi um thiosulfate neutralizer reconsti tuted with 0.01mol/L PBS had no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 of Vero cells.The results of neu tralizer identification test,in which 6groups were designed using 5g/L sodium thiosulfate as the neutralizer for 400mg/L sodiu m hypochlori te disinfectant,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 of https://www.360docs.net/doc/373405049.html,ing this method,it was proved that sodium hypochlori te containi ng available chlorine 400mg/L with a 30min con tact time could inactivate polivirus wi th an average inacti va -tion logarithm \4.0.It was found by test that 0.03mg/L PBS,lecithin and tween 80had influence on survival rate of Vero cells.Key words p oliovirus ;neutralizer ;available chlorine;inactivation test 1作者简介2 王炜红(1958-),女,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大学,副主任 医师,从事病毒防治、消毒学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002年版5消毒技术规范6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作为病毒灭活试验代表,并规定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脊髓灰质炎病毒属无包膜小RNA 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抗力比较强,培养制备方法比较简单,在很多细胞内均可生长,用其作为评价消毒理化因子灭活指标国内外都有应用11,22。但在体外灭活试验中,很多试剂对细胞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如消毒试验中的消毒剂、中和剂及稀释液等,给试验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科学评价消毒剂对该病毒的灭活效果,依据5消毒技术规范6规定的试验程序,以含氯消毒剂为对象,在实验室研究了脊髓灰质 炎病毒的灭活试验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方法 1.1病毒滴定方法 用Vero 细胞培养制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1型疫苗株(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提供)悬液,再用细胞维持液进行10倍系列稀释,每个稀释度接种(96孔培养板)4孔,置于37e 二氧化碳培养箱内培养。逐日观察结果,连续观察5d,记录细胞病变情况,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 50)。1.2中和剂鉴定试验132 1.2.1预备试验 分别测定消毒剂、中和剂、中和产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1取次氯酸钠、优氯净和二氧化氯系列稀释液,分别接种于已经形成单层细胞 # 293#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年第21卷第4期

脊灰糖丸疫苗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一、脊灰糖丸疫苗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口服后一般无副反应,个别情况有发烧、恶心、呕吐、腹泻和皮疹,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2.禁忌症:发烧、患急性传染病、免疫缺陷症、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严重佝偻病,活动性结核或其他严重疾病及最近1周内每日腹泻4次者禁用。 3.注意事项:婴幼儿服苗时须碾压碎,用凉开水溶化后送下,禁用热开水;服苗前后半小时内不要喂奶,以免失效;若发现儿童吐出疫苗要及时告知医生并补服;脊灰糖丸疫苗需冷藏保存,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食,切忌带回家自行喂服。 二、麻风联合减毒活疫苗不良反应、禁忌 症和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 (1)常见不良反应有: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轻度发热反应(大多数):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时间超过48小时: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进行对症处理;接种疫苗后12天内,少数儿童可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2)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3)极罕见不良反应有: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过敏性休克应及时采取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 2.禁忌:已知对麻风联合减毒活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期;妊娠期妇女;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3.注意事项: (1)疫苗的储存、运输应按照《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执行; (2)启开疫苗小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常者均不得使用。 (4)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 (5)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6)接种疫苗时,应使用自毁性或一次性注射器,防止交叉感染,使用后的注射器要集中毁形作无害化处理。

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还是针剂

脊髓灰质炎疫苗: 免费糖丸和自费针剂 (转) 刚看了一个帖子,一个孩子因为服用了糖丸结果双腿瘫痪 https://www.360docs.net/doc/373405049.html,/post/21915400.html 因为本身对这个疫苗的知识不太清楚,就去翻网上的资料,找 到一篇比较详尽的文字,原来疫苗分两种,糖丸的是国产的叫减活 疫苗(OPV),针剂的是进口的叫灭活疫苗(IPV),我先转贴一下,请注意最后一段,之后我再说亮点 脊灰疫苗有两种工艺,一种是减活工艺,即将脊灰病毒的致病 力减弱,做成活的脊灰疫苗病毒(称为脊灰减活疫苗,OPV);一种 是灭活工艺,即将脊灰病毒灭活后做成疫苗(称为脊灰灭活疫苗,IPV)。 我国使用减活工艺生产脊灰疫苗,并将其做成糖丸状,儿童口 服起来比较方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糖丸”。虽然糖丸疫苗为我 国实现无脊灰目标以及扑灭新疆脊灰疫情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其有 一个严重的不良反应日益显现——极少数人接种后会发生类似小儿 麻痹症的肢体瘫痪。(另外还有一个不良反应,看下文)。这种接 种脊灰减活疫苗后发生的肢体瘫痪,被称为疫苗相关麻痹。据世界

卫生组织估计,接种脊灰减活疫苗后发生疫苗相关麻痹的概率是 1/25万左右。脊灰减活疫苗一般要接种4剂次,疫苗相关麻痹主要 发生在第1次接种时,1/25万的概率是指第1次接种的风险。有时候,人们在计算这个概率时,以全部4剂次作为分母,得出的结果 就是1/100万左右。 疫苗相关麻痹是脊灰减活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其绝对发生率 很低,但一旦发生,患者的肢体瘫痪几乎是终生的。脊灰灭活疫苗 则完全可以解决疫苗相关麻痹的问题,按理各国都应该立即停用减 活疫苗而改用灭活疫苗,但世界上仍有很多国家在继续使用脊灰减 活疫苗。原因在于脊灰减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生产成本低廉。脊灰减活疫苗利用活的疫苗病毒在人体内 繁殖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力,因此只需要很小数量的疫苗病毒作为种 子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脊灰灭活疫苗则需要靠这些被灭活的脊灰 病毒尸体刺激机体的免疫力,这种刺激强度和逼真程度当然不如活 病毒,其刺激免疫系统的效率也不如减活疫苗,所以需要很多脊灰 病毒尸体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一般来说,生产100剂脊灰减活疫 苗的病毒量只够1剂脊灰灭活疫苗。也就是说,脊灰灭活疫苗的生 产成本至少是减活疫苗的100倍。即使不从生产成本而是从生产能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识 【导读】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活疫苗是由人工进行组织培养而制成,它作为脊髓灰质炎的自动免疫剂,服后血液中产生抗体,在肠道组织也产生局部抵抗力。第一个成功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出现在1953年。 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索尔克医生(Dr. Jonas Salk)在实验室里成功地培育出了全部三种脊髓灰质炎毒株。索尔克把病毒杀死制成疫苗,并于1952年在患脊髓灰质炎康复的儿童身上进行了实验,结果被实验者血液中脊髓灰质炎抗体增加了。接着,索尔克在自己、妻子和孩子身上进行了接种实验,结果他们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并且没有患上脊髓灰质炎。 1954年,美国有200万儿童接受了索尔克的疫苗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疫苗保护儿童免受脊髓灰质炎侵害的有效率在80%到90%左右。随后,这种所谓的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成为了对脊髓灰质炎标准的预防手段。

索尔克的疫苗效果很好,但还不是足够好,它还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1950年代,辛辛那提大学的萨宾(Albert Sabin)同样也在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的支持下进行疫苗的研究。与索尔克的疫苗不同,萨宾把脊髓灰质炎病毒在猴子的肾脏细胞中一代又一代的培养,直到筛选出不能致病的毒株。得到的疫苗称为口服(减毒)脊髓灰质炎疫苗(OPV)。 1960年代,萨宾的疫苗得到了许可证。这种疫苗采用口服滴剂的形式,比索尔克的疫苗的针剂注射方式简单,并且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它很快取代了索尔克的疫苗,成为了预防脊髓灰质炎的主要手段。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剂型有哪些? 脊髓灰质炎疫苗剂型有糖丸、液体、糖浆和胶囊4种剂型。常见的有糖丸和液体疫苗,但以糖丸疫苗应用最为广泛。每剂疫苗中都含有脊髓灰质炎疫苗Ⅰ型、Ⅱ型、Ⅲ型减毒活病毒抗原。 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对象有哪些? 主要是小于5岁的儿童、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服用。 脊髓灰质炎疫苗为什么要连续服3次? 在初次免疫脊髓灰质炎疫苗时,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服1次,连服3次是因为每剂疫苗中都含有Ⅰ、Ⅱ、Ⅲ型病毒,尽管在制造的过程中,三个型之间的病毒量配比已考虑到它们在肠道中的竞争感染能力,但仍存在着一定的型间的干扰作用。尤其是Ⅱ型对Ⅰ、Ⅲ型的干扰作用更为明显。所以在服用3次TOPV后,中和抗体阳转率和抗体滴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 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后一般无任何不良反应,它是一种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但极个别儿童服用可能出现发热、呕吐、皮疹或轻度腹泻等反应。一般持续时间都很短,症状便可消失。

双河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总结

双河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总结 在2011/2012年两轮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工作中,在市县疾控中心、卫生局、双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相互配合,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狠抓落实,做到扎实,高效开展两轮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并按照随县卫生局《关于在全县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通知的工作精神制定了《双河镇2011/2012年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现就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领导, 各级领导对强化免疫活动工作都非常重视,组织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强调抓好宣传发动工作,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特别是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外生育儿童的预防接种问题,一定要宣传到位,通知到人。在这次强化免疫活动中,各部门给予了人力、物力的大力支持,确保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殷店镇中心卫生院成立了以李阳院长为组长,吴会副院长为副组长相关人员参加的双河镇2011/2012脊髓灰

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组。并成立了有镇政府相关人员参加的殷店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督导组。并从镇卫生院抽调15名卫生院医生分赴各村(每人2村)督导并亲自参与服苗工作。并由潘院长带队成立了督导组在2011年12月5~6日、2012年1月5~6日到各村巡回督导服苗工作。 二、加大宣传力度,在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前,各村都抽出乡村医生分头入村入户搜索适龄对象,通知接种疫苗,发放宣传资料。各村按照卫生院计免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置,出了一版墙报或者板报,全镇共制作横幅6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张,在服苗期间请广播站不间断广播广播稿。使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家喻户晓,增强了广大群众的健康需求意识,从而积极自觉参与到免疫规范工作中。 三、责任明确,任务落实到位,两轮强化活动,全镇共设立了28个服苗点,各村按各卫生室管理原则,分片包干,各负其责。每个点按照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挨家挨户上门发放糖丸相结合,对外出未归儿童第三天再进行一次搜索补漏,这样减少漏服,全面提高了强化免疫活动的服苗率。 四、人员充足,技术力量雄厚,卫生院在医务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能够抽调医务人员15人充实到村各服苗点包干,

脊髓灰质炎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工作总结

脊髓灰质炎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工作总结篇一:XX年脊灰补充免疫第一轮活动总结 XX年147团第一轮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总结 为巩固我团脊髓疫苗补充免疫成果,保护易感人群,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根据上级卫生部门的要求,我团于XX 年3月12日-16日在全团范围内开展了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部门协作 此次补充免疫活动,得到团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3月7日成立脊髓灰质炎补充免疫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分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保障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顺利进行。 二、宣传培训情况 1、为了让所有的服苗对象都得到免疫接种,我中心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进行广泛的社会宣传和动员。在活动前五天,团广播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放了本次补充免疫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及目标儿童、接种时间和接种地点,动员适龄儿童家长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并在疾控中心悬挂横幅2副,并在重点场所张贴接种通知40余张,通过大力宣传,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3月7日下午,在疾控中心会议室,对参与此次脊髓灰质炎补充免疫活动人员,进行了相关知识培训,首先由站

长讲对本次强化活动做宣传动员,并要求各卫生员一定要按照三不、四到位来做。三不: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1 人。随后由免疫规划专干对参与此次补充免疫活动的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主要内容为:(1)要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做到儿童家长知道本次接种的信息。(2)活动的组织安排、措施和时间进度要求;(3)各人员的职责、任务、程序、规范及责任区域;(4)补充免疫服苗的技术要求、目标儿童、服苗时间、地点;(5)脊灰疫苗不良反应、禁忌症和注意事项;(4)接种表填写要求及上报时间等。 3、在全团建立了1个固定点,1个临时接种点,20个流动接种点,使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三、工作开展情况 1、按照师市《XX年兵团脊髓灰质炎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活动实施的对象、时间、疫苗接种方式,人员培训、宣传发动等做了严格细致的要求。 2、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团主管卫生的领导为组长,医院院长、疾控中心主任以及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脊髓灰质炎补充免疫活动领导小组。 3、加强了对此次脊灰应急补充免疫活动的宣传摸底活动,保证补充免疫活动顺利开展。 4在开展活动的前三天,各单位卫生员对辖区内的住户进行入户摸底,第一轮摸底283人, 基本确保了不漏掉一名目标儿童。

2012年1月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2012年1月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维持我县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根据《2011/2012年度**市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方案》、《**教育局/**卫生局关于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通知》要求,我中心于2012年1月5日~6日对**镇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0月4日期间出生的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进一步巩固无脊灰工作取得成果的有效措施,直接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了提高社会各界对此相关工作的关心支持,上级文件通知后,及时召开村医例会,并成立了城关镇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领导小组,确保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科学性、安全性、真实性。 二、强化免疫工作业务培训。 为了使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有序、高质地开展,我们及时召开**会议,并对相关人员作了详细的培训,对报表的填写作了严格的要求,培训人数共**人,确保了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 三、开展宣传活动 我中心大力开展宣传活动,通过张贴宣传画**余张,墙报**版次,发放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余张等各种方式进行脊灰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社会动员,宣传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让广大人

民群众了解脊灰的危害、普及脊灰知识防治知识,动员按时到指定的接种点进行服苗。 四、提高了责任感 此次强化免疫活动工作,做到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完成,各位参加人员都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工作积极负责。对未能到点服苗的儿童,工作人员能够亲自到家发放糖丸。乡村医生挨家挨户搜索适龄儿童,发放糖丸。通过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我镇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五、抓好督导检查,确保辖区适龄儿童人人服苗。 为了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由社区医生组成的督导小组巡回**个接种点,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确保应服儿童人人服苗。此次活动中应强化免疫*人,实际强化免疫*人,强化免疫接种率*,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回顾本次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宣传广泛,在县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本次强化免疫活动,达到了预定的效果和目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2 年 1 月 8 日

脊髓灰质炎病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脊髓灰质炎病毒 导语:病毒是种很可怕的东西,它能直接的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常说得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得病,不但要花钱看病还折磨人的身体,一些小感冒还好,在 病毒是种很可怕的东西,它能直接的损害人的身体健康。人们常说得什么都好就是不要得病,不但要花钱看病还折磨人的身体,一些小感冒还好,在一些重大的疾病面前不管你有多少钱,你身份有多么珍贵,你都显得那么渺小。有些病甚至还可能会留下后遗症,让受害者一生都活在它的阴影下。 脊髓灰质炎病毒,光说这几个字可能大多数都不知道这是什么,其实这是小儿麻痹症的专业的叫法。也许有些人小的时候也曾经患过这种病,有的可能完全治好了,有的可能就没那么幸运,从而留下这种病的后遗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肠道病毒属(enterovirus)。脊髓灰质炎病毒侵犯人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此类病毒具有某些相同的理化生物特征,在电镜下呈球形颗粒相对较小,直径20~30nm,呈立体对称12面体。病毒颗粒中心为单股正链核糖核酸,外围32个衣壳微粒,形成外层衣壳,此种病毒核衣壳体裸露无囊膜。核衣壳含4种结构蛋白VP1、VP3和由VP0分裂而成的VP2和VP4。VP1为主要的外露蛋白至少含2个表位(epitope),可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VP1对人体细胞膜上受体(可能位于染色体19上)有特殊亲和力,与病毒的致病性和毒性有关。VP0最终分裂为VP2与VP4,为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2020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小结

2017年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总结 **区医院根据区疾控中心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安排,积极开展好此项工作,领导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通过共同的努力,较好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将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布署关于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在此项活动实施过程中,领导深入疫苗强化现场进行指导和监督。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精心组织,为开展好此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活动顺利开展根据**区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保障宣传培训、冷链运转、摸底调查、督导与评估及接种。 三、强化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参加强化免疫活动相关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强化免疫目标人群,时间工作指标,宣传动员方法,目标人群摸底登记疫苗及相关物资的分发和储存运输,接种现场的安排、人员配置、组织管理,接种禁忌症和接种技术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反应的处理等。 四、加强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我院高度重视此项活动的疫苗质量,本次强化免疫所需的脊灰疫苗由区疾控中心统一供应,配备了各种冷藏设备,以保证疫苗在-4—-20℃的条件下运输和储存。按照要求做好疫苗保存记录和领发记录,全部疫苗必须保证按规定贮运,保证了疫苗的质量。

五、宣传形式各样化,提高公众参与意识针对此项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宣传活动,如告家长通知书、宣传单、横幅、墙报及其他。各级领导亲自参加此项宣传活动,积极向公众宣传强化免疫的目的和意义,使公众了解脊灰的危害与预防。 六、认真贯彻落实《20**黑龙江省脊灰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开展逐门逐户进行调查接种对象,并登记入册,并填写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通知单,全辖区内目标应接种人群摸底数人,现将完成实接种人数人,拒绝接种0人,禁忌症0人,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9%。 七、督导疾控中心对我院的接种分别派督导员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强化免疫活动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立即解决。 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报告,并制定脊灰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方案,及时发现、及时报告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 九、接种率快速评估对**辖区内的20**年1月1日后出生的儿童进行快速评估,抽取90名儿童,接种率达100%,未有发现漏种儿童。 十、主要存在问题 1、流动儿童不定期外出和返回,给这次强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十一、下一步工作建议继续进行对辖区内的适龄儿童进行查漏补种,对流动儿童有漏种的进行及时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建立人群免疫屏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