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优】饲料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PPT资料

二:甜味剂的作用机理
味蕾味觉 大脑皮层 消化 食欲刺激 2,糖都是甜的,但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
条件反射
5)新桔皮苷二氢查耳酮(NHDC) 甜度1500~2000 分子式基团复杂 耐高酸不耐热,甜味持续时间长,与蔗糖复合产生协同作用,理论
系统 胃肠蠕动加快 上所可以以 甜把味甜剂度的提甜高度越40唾与%蔗,液糖所接,以近得肠甜到感了液越广,好泛。的胆应汁用。分泌
饲料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 势
一:前言:
随着养殖业的集约化,畜产品的国际化,追求效 益最大化,饲料工业已经迈上了规模化的步伐。配 合饲料的品质要求更加高档、明细、绿色无残留, 然而一些新的饲料原的(棉粕、菜子饼、羽毛粉、酵 母粉……)使用,使饲料本身适口性降低,同时添加 的维生素、矿物质、药物、抗氧化剂也有特殊不良 气味均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和动物的采食量。因此, 改善饲料适口性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甜味剂能 有效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是调味剂重要组成部分。 甜味剂在动物生产中可以提高采食量、改善饲料利 用率的效果,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甜味剂的加 工工艺和制造技术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
c,有利与幼畜开食时间提前!
a,保证采食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泌乳的稳定性;
三:甜味剂的功能 1,提高饲料总体适口性。 2,有效掩盖或者减缓适口性较差的饲料组分(如:
蛋白质、维生素、抗生素)的不良气味。 3,提高动物在应激状态下的采食量(应激;天气
突变,运输,饲料突然改变,噪声,陌生人进入而 受到惊吓……)。
5)个体差异(人的心情,动物的味觉)味觉与味蕾数目成正相关 单位:个/平方厘米
不同动物
牛
猪
人
味蕾数目
25000
15000
900
6)糖的环式构成有α-型和β-型两种异构体 eg:(葡萄糖α-型比β-型甜,果糖则 与之相反。
2024年功能性甜味剂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功能性甜味剂市场发展现状引言功能性甜味剂是一类可以提供甜味的化学物质,同时具有具有多种功能性的特点。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美味的不断追求,功能性甜味剂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功能性甜味剂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功能性甜味剂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2019年全球功能性甜味剂市场规模达到XX亿美元,并且预计在2025年达到XX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功能性甜味剂的多种用途,如代替传统糖分、增加食品的口感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等。
市场驱动因素健康意识的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功能性甜味剂作为一种低热量、低卡路里的替代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它们可以用于不含糖的食品、饮料和药品,帮助控制体重、管理血糖水平和防止龋齿等。
口感改善需求功能性甜味剂在食品和饮料中起到了改善口感的作用。
它们可以增加食品和饮料的甜味,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糖分摄入。
功能性甜味剂还可以增加食品的顺滑度、口感柔软度和保持食品新鲜的时间等。
技术创新和产品种类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功能性甜味剂的种类越来越多。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功能性甜味剂主要包括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素和葡萄糖酸钠等)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如阿斯巴甜和赤藓糖醇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功能性甜味剂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功能性甜味剂市场的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和饮料的需求不断增加,功能性甜味剂有望继续获得市场份额的增长。
另外,功能性甜味剂还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食品、饮料、医药和化妆品等。
这些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将对功能性甜味剂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风险和挑战功能性甜味剂市场虽然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某些功能性甜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要经过严格的监管和评估。
其次,功能性甜味剂的价格较高,这可能限制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力。
此外,一些消费者对功能性甜味剂存在偏见,担心其安全性和真实性。
高倍甜味剂市场简析

高倍甜味剂市场简析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高倍甜味剂市场简析目前,我国甜味剂市场已形成高、中、低倍共存的局面,高倍甜味剂生产和应用较成熟的产品主要包括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等.糖精钠是甜味剂的老品种,生产工艺虽日趋成熟,但对其安全性一直有争议.部分国家限制其使用量,我国规定最大使用量为0.5g/kg,同时还规定了每年的生产量和内销量.我国是世界上糖精钠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甜蜜素已在8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目前也是我国应用最多的高倍甜味剂之一.其生产能力约3万吨/年,实际用量每年有2万吨.阿斯巴甜目前已被应用于600多种商品,无砂糖糖果、压片甜食和胶姆糖等最多可占到约40%,以下依次为饮料约占25%、冷饮约10%以及乳制品、餐桌甜味料、药品、保健食品、冷餐后甜点和咸菜等.美国是全球阿斯巴甜最大的生产国和使用国,我国近年来开始生产阿斯巴甜.甜菊苷作为甜味菊的提取物,其甜味并不好,但经过改进在饮料、糕点和冷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当酸奶产品以低糖型为主流时,所添加的甜菊苷其粗涩的甜味恰好与酸奶的味道达到一致.在无砂糖胶姆糖和糖果中甜菊苷与糖醇复配使用,其甜味得到相互补充,因而增加了使用量.而甜菊苷与糖醇的组合复配添加在饮料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低热量和改良甜味.三氯蔗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由蔗糖经氯化衍生合成的,甜度约为砂糖的600倍,味质与砂糖相近,对热和酸有很好的稳定性,是一种无热量,无任何异味,无后苦味,不致龋齿的一种强力甜味剂.上世纪中后期由英国的泰特·莱尔公司将其开发出来,目前已获得美国等三十多个国家的批准使用.其在日本应用比较多,迄今为止已有370多种食品添加使用.由于三氯蔗糖的甜味稳定性好,在焙烤及贮存期味道保持不变,因而引起食品和饮料生产商用其取代蔗糖和高糖浆的特殊兴趣.其用途最初以饮料为主,现在已经扩大到要求有热稳定的面包等焙烤制品生产中.我国已批准使用三氯蔗糖,但由于价格原因,在国内应用市场一般,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安赛蜜是一种新的高倍甜味剂,迄今为止已经在欧美国家取得了实际应用的好成绩.甜度是砂糖3%砂糖溶液的200倍左右.它具有极优的耐酸、耐热和耐酶分解性,在口腔中不分解,不会引起龋齿,摄入人体后不吸收,24小时内可以从尿排出,对人体安全无害,因此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安全性甚高.这种甜味剂目前已在美国、欧盟和加拿大等100多个国家获准在食品中添加使用.阿力甜是一种口感良好的甜味剂,现在由丹尼斯克公司商业化生产,其甜度约为蔗糖的2000倍,甜味与蔗糖近似,已有部分国家包括中国获准使用,但其不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纽甜具有甜度高,甜味纯正的特点,约为蔗糖的10,000倍,阿斯巴甜的50倍,稳定性好,是所有高倍甜味剂中最甜的甜味剂.2001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早批准使用,2002年美国也开始准许使用,现已进入我国市场.其高甜度已引起食品业的特别关注,用其作甜味剂,生产成本比其他甜味剂要低.双甜实际上是用两种已知的甜味剂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以特定形式组合而成的化合物.双甜在溶液中能完全解离成阿斯巴甜和安赛蜜,两者若以等量混合,即可确定其所需的甜度,不吸湿,易溶.荷兰一家公司新发现了一种名为TBGD的超级甜味剂,其甜度为糖精钠的500倍、蔗糖的20万倍,目前可被称作世界上最甜的物质.据报道,该甜味剂已处于大规模人工合成实验阶段,其相当于1磅蔗糖甜度时的用量,成本不到1美分.摘自中国食品信息港2005年1月。
2023年甜味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甜味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甜味剂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糖类甜味剂,使食品更加甜美。
目前甜味剂的市场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产品,下面将从市场规模、品种、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规模据市场研究机构报告指出,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是不断扩大的。
2019年全球甜味剂市场规模超过30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增长势头。
主要是因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更多的人开始追求低热量,低糖的食品。
甜味剂作为一种有效替代糖的产品,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此外,全球肥胖率不断上升,也促进了甜味剂市场的发展。
二、品种1. 蔗糖醇类:主要包括山梨糖醇、甘露糖醇等。
蔗糖醇类甜味剂具有低热值、低GI值等优点,适用于糖尿病人群。
2. 高强度甜味剂:高强度甜味剂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萃取两类。
如阿斯巴甜、糖精、麦芽糖酐等是化学合成甜味剂,而甜菊糖是天然萃取甜味剂。
3. 新型甜味剂:近年来,新型甜味剂不断涌现,如自然甜味剂——单宁酸类的甜味剂,不仅可以增加食品的美味,还有保健的功效。
三、发展趋势1. 低脂、低糖饮食需求不断增加,将推动甜味剂市场发展。
2. 天然、健康、安全成为甜味剂市场的新趋势。
消费者对甜味剂的安全性,天然性,健康性等方面更加关注。
3. 食品行业日趋国际化,跨国企业在甜味剂市场的份额不断扩大。
由于跨国企业具有品牌效应和技术优势等优势,对国内企业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
4. 甜味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目前全球甜味剂市场存在许多企业,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竞争加剧是必然趋势。
总之,甜味剂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机会的市场,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将推动该市场更快的发展。
同时厂家也需要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开拓新的市场份额。
2023年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分析现状新型甜味剂是指能够替代传统糖类,提供甜味的化学物质。
它们具有甜味强、热量低、耐加热、稳定性好等特点,可以应用于食品、饮料、保健品等行业,满足人们对甜味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食品行业的发展。
当前,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推动了新型甜味剂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食品行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新型甜味剂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市场。
例如,现在市场上的饮料、酸奶、果蔬汁等都有低糖或无糖的选择,其中新型甜味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问题。
虽然新型甜味剂的研发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例如,一些新型甜味剂在高温下容易分解,限制了它们的应用范围。
其次是监管层面的问题。
新型甜味剂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检测。
此外,新型甜味剂的生产成本较高,也会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仍然广阔。
首先,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低糖、无糖食品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推动新型甜味剂市场的需求。
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病不断增加,也为新型甜味剂的市场提供了机遇。
其次,食品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将为新型甜味剂提供更广阔的应用市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甜味剂的研发和应用将会不断推进,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机遇。
针对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的发展,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研发投入,提高新型甜味剂的品质和性能,解决技术难题。
其次,加强与食品行业的合作,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推动新型甜味剂的应用。
此外,加强监管和检测,确保新型甜味剂的安全性和质量。
最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推动市场的发展。
总之,新型甜味剂行业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新型甜味剂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2024年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格局及发展前景分析安赛蜜三氯蔗糖成中高端市场主流「图」_

一、2023中国甜味剂行业市场格局
1、行业发展概况
中国甜味剂市场迅速发展,增长速度快于世界平均水平,持续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2023年,中国甜味剂行业总规模达到74.5亿元,同比增长7.3%。
2023年以来,中国甜味剂行业由于高档产品的兴起,私人定制的发展,行业整体规模进一步拓宽,行业市场总量预计将持续增长。
2、主要类别
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中国甜味剂行业主要分为三类:碳水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多糖)、合成甜味剂类、天然甜味剂类。
碳水糖类产品包括蔗糖、蜂蜜、糖浆、葡萄糖、果糖、液体糖浆、果汁糖浆,对人体有提供能量作用,是中国甜味剂行业的主流产品,市场占有量达60%以上。
合成甜味剂类产品以安赛蜜、三氯蔗糖、哆啦A梦亲和X食糖为主,具有千倍以上的甜度,市场占有率仅占8%,但由于其稳定性和无热量的优势,在口味、口感和安全上受到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开发景况眺望

我国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开发景况眺望
蒲露
【期刊名称】《技术与市场》
【年(卷),期】2008(000)009
【摘要】近20年来,随着人类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高发病症的日益增多,以及人们对健康食品需求意识相继增强,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研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高倍甜味剂,更是各国科学家重点研究的领域。
直至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安赛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总页数】1页(P4)
【作者】蒲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3
【相关文献】
1.我国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J], 胡国华
2.我国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J], 胡国华;马正智
3.我国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J], 胡国华;马正智
4.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研究现状及复配注意事项 [J], 苏海霞
5.我国是亚太区最大的高倍甜味剂出口国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
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
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
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
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
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
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
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高倍甜味剂产品的性价比分析从甜度与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各种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比较如表1。
表1. 各种常见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分析名称目前大致价格(元/kg)甜度倍数价/甜比备注蔗糖414葡萄糖(无水) 4.80.86糖精604000.15甜蜜素13450.29阿斯巴甜1202000.6AK糖702000.35纽甜350085000.44三氯蔗糖1100650 1.7甜菊糖220200 1.1阿力甜50002000 2.5口感上基本上是蔗糖>葡萄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
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
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
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
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
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
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
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高倍甜味剂产品的性价比分析从甜度与成本方面进行比较,各种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比较如表1。
表1. 各种常见高倍甜味剂的性价比分析口感上基本上是蔗糖>葡萄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纽甜。
糖精、甜蜜素、甜菊糖都稍微有一些不良口感。
至于阿力甜,由于其分子带硫元素,口感也受些影响。
三、高倍甜味剂的安全性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吃到甜味食品,有些食品中添加的人工合成甜味剂是否安全?目前被广泛接受的一致结论是:在我国,只要按照国家标准正确使用甜味剂,就不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为了保证甜味剂的使用安全,国际、国内都制定了严格标准成立已40多年的JECFA是国际上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价的最高权威机构。
该委员会的专家要对所有的甜味剂进行毒性试验(包括急性、亚慢性、致突变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慢性毒性)、代谢途径和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ADI值(每人每天每公斤使用毫克量)。
为安全起见,在制定ADI值时已将人种、性别、年龄等各种因素考虑进去,可以说按照ADI值正常摄入甜味剂,不存在安全问题。
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参照国际标准,明确规定了我国允许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
如对糖精的规定,婴幼儿食品不得使用糖精;果酒、露酒、黄酒、啤酒、白酒和肉类、水产类、水果蔬菜类罐头中也禁止使用糖精。
值得消费者注意的是,高强度天然甜味剂甜菊糖是惟一没有国际标准的甜味剂,虽然甜菊糖是天然的,但由于它的纯度不高,还有一些杂质无法分析,到目前它还没有明确的ADI值。
总之,甜味剂本身无所谓有害或无害,也不能说天然甜味剂就比合成的甜味剂安全,关键在于合理使用。
无论是单独或复合使用甜味剂时都应严格遵守我国卫生法规中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规定,这样使用甜味剂肯定是安全的。
四、我国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目前,新一代安全性更高、性能更好的高倍甜味剂发展较快,市场应用不断增大。
如阿斯巴甜、甜叶菊苷(300倍)等。
除了应用较好以外,现在正处于开发利用阶段的高倍甜味剂有甜蛋白(如苏甜蛋白3000倍)、非洲竹芋(以克分子水平计,其甜度是蔗糖的104倍)、糖醇再加工甜味剂、超级甜味剂紫苏葶(紫苏精2000倍)等。
开发的新型高倍甜味剂要求包括:(1)甜度更高;(2)安全性更高;(3)性质更稳定;(4)生产方法更简单、成本更低等。
近年来我国陆续批准使用一些高倍甜味剂,由于其甜度高,用量少,成本低等优点,因此高倍甜味剂的使用量和生产量日益增多,目前我国高倍甜味剂在2004年的产量为9.9万吨,2006年已经达到为14万吨,年涨幅高达约20%。
目前通过人工合成或天然产物提取非营养性,无热量的高倍甜味剂已成为我国甜味剂研究应用发展的重点。
糖精钠,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但其安全性受到一些争议,我国有可能会逐步稳定或减少糖精钠的产销量,促进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发展。
我国目前是甜蜜素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生产能力约3万吨,出口主要去向是东南亚和西欧,今后国内甜蜜素不宜再建新装置,而要继续改造现有装置,增加出口的同时,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并开拓其应用领域,促进我国甜蜜素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加快甜叶菊糖行业结构调整、产品技术水平及安全论证;有条件地适度发展甘草甜素;加快阿斯巴甜和AK糖的生产步伐。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糖精生产国和出口国,约80%的产量供应国外市场。
2006年,国内糖精的实际产量约为3.0万吨,占世界糖精产量的80%以上;国家早在几年前就提出限产规定,而且力度越来越大,近两年国内的糖精钠价格还算很平稳,区间存在动荡,但近来糖精价格大副走高,今后我国可能还会逐步减少糖精钠的产量。
我国也是甜蜜素的生产大国,国内的生产能力约在5.5~6.0万吨/年左右,约有1.5~2.0万吨左右出口。
目前的生产企业大部分分布在广东和江苏两地,当前我国的甜蜜素产品与苯甲酸钠的经历与境况很相似。
价格受原料影响较大,所以近来的石油风波,导致甜蜜素的价格稳步攀升。
销售量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目前全世界安赛蜜用量约1万吨,我国安赛蜜产量约为6000吨,但产能已达约1.5万吨。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意大利、法国、丹麦、德国、埃及、澳大利亚、巴西、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这种甜味剂。
在我国,安塞蜜在这三年里,价格波动较大,虽有区间的上浮,但总体平稳,今后很可能成为甜味剂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之一。
阿斯巴甜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
我国的阿斯巴甜约90% 都出口到欧洲和日本等国。
这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产量在不断提高,价格2003 年里有所下降,2004年价格回升可能是由于出口增加,造成国内市场供小于求而引起的价格上扬。
近一两年价格总体呈走低趋势。
目前,三氯蔗糖在我国年需求量在100吨左右,只用于一些相对较高档的食品中,在我国还没有能够广泛使用。
且待批准的使用食品将会逐年增多,现最多的国家已经批准在数百种食品中使用,而中国才二十几个品种,还有较大的应用拓展空间,预计至今后若干年内在中国的需求量很有可能会有所突破。
到目前为止,我国现在已经有近10家三氯蔗糖的生产厂家,但注意不能盲目上马,蜂拥投资三氯蔗糖,以前只靠进口的局面已被打破,被专家们认为是到目前为止蔗糖理想的替代品,但价格上并不具有竞争力。
如何降低其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展的研究课题。
我国甜菊糖的年产量约2000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主要销往日本、韩国。
我国是甜菊糖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大多集中在北方,"公司+基地"的经营模式。
如分布在黑龙江、山东和江西等少数生产厂家,甜叶菊的产量和品质会影响到甜菊糖的次年全年价格走势。
目前发现的天然甜味剂约有四十多种,天然甜味剂存在甜度低、有后苦、稳定性不够和价格高等缺点,使其在食品工业以及保健食品工业中应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酶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必将有更多新型的天然甜味剂问世。
其中研究较多也较有发展前途的是通过酶改性而获得的各种改性天然甜味剂,如改性甜菊苷和改性甘草酸,前者改变了普通甜菊苷存在的不良口感,甜感基本接近蔗糖、代糖比例可大大提高。
我国复合甜味剂发展现状与前景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复合食品添加剂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经物理混匀的食品添加剂。
其产品以物理状态划分主要包括粉剂产品与水剂产品两大类,各类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基本相似。
不同的物质,由于其化学组成和结构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当不同物质同时存在时,往往因为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而使其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食品添加剂的复合,正是利用物质的这一性质,改良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和功能,使之可以更经济、更有效地应用于更广泛的范围。
复合食品添加剂由于其十分显著的优势已成为食品添加剂发展的方向之一,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应用工业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议在《关于复合食品添加剂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复合食品添加剂是一种符合国际潮流发展方向的生产应用技术。
一般情况下它会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
同时为食品企业的应用提供了方便,也为应用企业按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创造了条件”。
随着人们对食品品种多样化、营养保健化、质量高档化日益增长的需求,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应用日趋广泛,复合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生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崭新的门类。
通过实践和市场分析,使食品添加剂业内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复合食品添加剂的重要作用。
复合食品添加剂将是食品添加剂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和潮流。
甜味剂是一类十分重要的食品添加剂。
当前,无论对全球还是我国而言食品添加剂中甜味剂销售额都排在前列。
理想的甜味剂要求是:安全无毒、甜味纯正与蔗糖相似、高甜度、低热值或无热值;稳定性高、不致龋和价格合理(至少等甜度条件下不能超过蔗糖的价格)。
完全能达到这些要求的甜味剂目前还不存在。
但因为各种甜味剂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复合甜味剂具有使用方便、甜度高、甜味纯正、生产成本降低的特点,从而成为甜味剂开发、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合成甜味剂、天然甜味剂在甜度、甜味、稳定性诸方面各有其优缺点,因此如何发挥甜味剂的最佳功效,降低成本,其发展的方向就是复合。
随着食品工业以及保健食品工业的发展,复合型甜味剂的开发与应用是21世纪甜味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甜味剂复合的优势复合甜味剂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甜味剂复合后使用,以达到综合甜味效果的一类甜味剂.甜味剂的复合是利用各种甜味剂之间的协同效应和味觉的生理特点达到的。
它可(1)减少不良口味,增加风味;(2)缩短味觉开始的味觉差;(3)提高甜味的稳定性;(4)减少甜味剂总使用量,降低成本。
例如:阿斯巴甜与AK糖混合具有协同效应,其用量只有单独使用的1/3,而甜度可达蔗糖的300倍,口感近似蔗糖,且使食品热量降低很多。
甜味剂与甜味增强剂(如甘草酸铵)复配具有协同效应。
单一的甜味剂各有所长短,如甜蜜素价格相对较低但口味微苦,耐酸性稍差;安赛蜜虽价格相对较贵,甜味爽快,持续时间长,没有异味,对酸、热较稳定,且甜度高,为蔗糖的200倍,但它限制添加量;阿斯巴甜甜度为蔗糖的150-200倍,具有清爽,类似蔗糖一样的甜感,但对热稳定性稍差;甜菊糖为一种比较好的天然甜味剂,甜度为200倍,但价格稍贵,后味稍带苦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