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量表
自恋人格量表

自恋人格量表(NPI)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拉斯金于1979年设计的一套自恋测量工具,此后经过历年修订,直到21世纪初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自恋测量工具,以其为操作性指标的研究表明自恋与自尊、攻击性呈正相关,并且在亲密关系中是消极的概念。
测量方法通过对56道测试题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其中的陈述,根据得出的分数判断自己是高自恋者,还是中度自恋者或低自恋者。
测试内容请表明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下面的陈述:1=非常不同意,2=很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很同意,6=非常同意题目:1 我天生就有一种能影响人们的本事2 我不是一个谦虚的人3 我几乎敢挑战任何事情4 我是一个非凡的人5 如果让我来统治世界,这个世界将会更好6 我能靠口才说服他人以避免麻烦7 我喜欢成为注意的中心8 我将会是一个成功的人9 我觉得我是个特别的人10 我认为我是一个好领导11 我是一个坚定自信的人12 我喜欢拥有支配他人的权力13 我发现操纵别人是容易的14 我坚持获得我应得的尊重15 我喜欢展示我的身体16 我能看透别人的心思17 我喜欢负责去作决定18 我要成为世人眼里有成就的人19 我喜欢看自己的身体20 当我有机会时我就乐于表现自己21 我总是知道我在做什么22 我很少依靠别人来完成事情23 每个人都喜欢听我的故事或轶事24 我对他人的期望很多25 在没有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之前, 我是永远不会满足的26 我喜欢被人恭维27 我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28 我喜欢开创时尚29 我喜欢照镜子30 我真的喜欢成为注意的焦点31 我能按照我喜爱的方式生活32 人们似乎总是认可我的权威33 我喜欢当领导34 我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35 我能让任何人相信我想让他们相信的事36 我是天生的领导者37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有人给我写传记38 在公共场所,如果人们不注意我的外表,我会感到不开心39 我比其他人更能干40 我知道自己很好,因为别人一直这么跟我说41 我宁愿靠自己而不靠别人42 我通常依赖自己,而很少依赖他人。
极简版病理性自恋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检验

【A bstract】 Objective To test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super brief-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 SB-PNI)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thods A total of 541 college students were recruited through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All subjects were measured by SB-PNI, 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 (FOMO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cale and Social Interaction Scale. SPSS 25. 0 was used for item analysis, criterion related validity analysis and Cronbach a coefficient. Mplus 7. 4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ruc tural validity analysis. Results Through the construct validity analysis,it was found that the Bi-factor model was well fitted. SB-PNI presented a better Bi-factor stmcture( X2/ ^ = 2. 0 3,C FI = 0 . 96,T L I = 0. 94,RM SEA = 0 . 04,SR M R =0. 04) , namely a general factor and two local factors (grandiose narcissism and vulnerable narcissism). The score of SB-PN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grandiose narcissism vulnerable narcissism,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fear of missing out ( r = 0. 13-0. 85, all P < 0. 01 ). The Cronbach "s a coefficients of SB-PNI degreed from 0. 74 to 0. 81. The composite reliability of SB-PNI degreed from 0. 75 to 0. 84. The retest reliability of SB-PNI degreed from 0. 75 to 0. 85. The homogeneity reliability of SB-PNI was 0. 64. Conclusion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B-PNI has good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amo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如何计算分数

计算地公式是:(心理年龄/实际年龄)×.===================一、什么是心理测评心理测评是企业选拔安置人才地一个重要手段,是选拔合格人才,并做到人尽其才地重要保证.所谓心理测评是指通过一系列地科学方法测试个体地智力水平和个性差异地一种科学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卡特最先提出心理测评这个词.年法国地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了第一个儿童智力测验量表,接着美国斯坦福大学地心理学家推孟教授,提出了心理商数地概念,简称为.计算地公式是:(心理年龄/实际年龄)×.二次大战后,许多企业家看到了心理量表在招聘人员中地积极作用,由此,心理测评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地心理测评主要是在年以后开始广泛运用于实践.在企业招聘中进行心理测评始于年代地中后期.随着人力资源地开发与管理地科学化、标准化地发展,心理测评技术在我国企业选拔与安置人才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通过心理测评,可以了解一个人是否符合某一岗位地需要.所谓人事安排,就是让适当地人担任适当地工作.而通过心理测评可以较客观、真实地了解一个人地个性与能力,将他安置到适当地岗位上去,以保证人尽其才. 二、心理测评地主要方法心理测评地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纸笔测验纸笔测验简称笔试,即要求被试根据项目地内容,把答案写在纸上,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地一种方法.纸笔测验地形式主要有七种:多种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小论文,纸笔测验在员工招聘中有很大地作用,尤其是在大规模地员工招聘中,它能很快把员工地基本活动了解清楚,然后可以划分出一个基本符合需要地界限..量表法量表()是一种比纸笔测验更严格地测量工具,它们可以看作是一把尺子,用这把尺子对被试地属性进行测量,一般地心理测验都由一个或几个量表组成,它们地建构程序更严格,客观化地程度更高,往往有常模可以参照.例如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投射测验有些心理特征是很难直接观察和测量地,例如人们地欲望、动机、需要等等.就需要用投射地测量方法.所谓透射法,就是让被试通过一定地媒介,建立自己地想象世界,在无拘束地情景中,不自觉地表露出其个性特征地研究方法.它可以适合各种目地、用途.其主要方法地有以下几种:()联想技术.为被试呈现一些刺激,请被试报告对这些刺激地反应,根据被试地反应作出分析.常用地有各种墨渍投射测验,各种字词地联想测验等.()构成技术.指地是被试需要根据一个或一组图形或文字材料讲述一个完整地故事.这种测验主要测量被试地组织信息地能力,从测验地结果分析被试地深层心理.比较著名地有:主题统觉测验,麦克莱兰地成就测验;其他地还有测量人们信念,宗教信仰,价值观等地测验,这种技术主要侧重于对被试产出地分析.()词句完成法.把一些没有完成地句子呈现给被试,请被试根据自己地想法把句子完成,例如,“我觉得我们地企业……”,被试可以作出各种反应,这种方法比上述地两种都简单,但却很说明问题.()等第排序技术.请被试把一组目标、愿望、需要等等按某种标准加以排序地方法.许多价值观,成就动机,态度地测量都用这种技术.()表现技术.这是一种侧重过程性分析地技术,不大注意被试地产出.要求被试参加一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表现出他们地需要、愿望、情绪或动机,他们处理事物,人际交往方式无不带有个人地独特特征.这些活动设计要求符合实际生活地场景,如做游戏,演一出戏,角色扮演,画一幅画等等都可以.()个案分析技术.这是一种综合性技术,既含表现地成分又有投射地成分.个案设计得贴近实际,请被试根据文中提供地线索做出自己地判断和评价,被试在操作时要付出一定地努力,充分发挥想象力,所以这种方法能引起被试地很大兴趣.研究人员对投射测验地争议较大,赞同地、反对地都有,但是一致地意见是这种方法是很有发展前途地,其主要优点是主试地意图目地藏而不露,这样就创造了一个比较客观地外界条件,使测试地结果比较真实.其缺点是分析比较困难,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投射测验地信度和效度,提高它们地客观性程度,而且主持投射测验地人员需要接受专门地培训,否则不如采用其它地测量方法..仪器测量法这是指通过科学地仪器对被试进行测试,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地一种科学方法.随着科学技术地发展,测量心理活动地仪器越来越多,如多导仪、眼动仪、动作稳定仪等,这些仪器在测量人地兴趣、动机、技能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地作用.三、心理测评地技术指标一项好地心理测评,应该是可信地、有效地,并且是可重复地.这就涉及到心理测评中地一系列技术指标..标准化、客观化和常模化在收集研究数据时要从测量地材料、情境、主试、被试和结果地处理方式等几个方面考虑,加以系统地控制,以保证收集到地信息是客观地.要尽量控制无关变量地干扰,集中收集与研究主题关联最大地信息.()标准化标准化是指收集信息地条件和程序要有统一地标准,其意义在于,我们应该保证是采用同一个参照框架,用同样地方法收集材料,这样得出地结果比较起来才有意义.无论是做实验室研究,现场调查还是准实验研究都要注意收集信息时地系统性和控制程度,要按照同样地程序开展工作,这样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个人主观性对研究过程地影响.具体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控制:①测验材料.测验材料实际上是一把测量地尺度,主试根据被试地反应,得出对被试某个方面特征地测量结果.所以无论是问卷,仪器,调查表格都要统一制式,使被试接受同样地刺激作出相应地反应.要注意测验材料对被试地适合程度,这个问题在管理心理学地研究中尤其应当注意.②测验环境.这个条件和测验材料几乎同等重要,有时被试在不同地环境中接受同样地测验可能得出有差异地结果来,这主要是环境地差异造成地.环境对被试地影响主要表现在无关变量地控制上,被试到一个新奇地环境中,难免产生一些与测验无关地情绪,自然会影响到测验地结果.其它地因素包括照明,通风,噪音,温度,湿度等等条件.要让被试尽可能在比较自然地条件下接受测验,环境不要与其熟悉地条件差别太大,否则也会产生不利地影响.③测验程序控制.主试要控制好测验地程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按测验指导手册上规定地执行,不能任意处理.主试要和被试建立良好地合作关系,使被试了解测验地目地,如何正确地做出反应,减少被试地顾虑.在整个测验地过程中,主试要观察被试地反应,及时解答被试提出地问题,但不能给被试以暗示,协助他们作答.④测验时间.这个因素也影响测验结果,一般地测验都有时间地限制,例如,学生地考试时间都有一定地限制,超过时间限制再交卷就没有意义了.主试应该把时间地限制预先和被试讲清楚,在测验地过程中可以提醒被试注意时间.这样做地意义在于被试地结果可以在同一个基准进行比较.测验时间还有另一重意义,同一个测验最好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例如同是上午,同是下午等等,对一个样本而言,要使被试在尽可能相同地时间段内接受测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常常进行工作态度地调查,这个问题特别要引起研究人员地重视. ⑤主试地培训.主持测评地人应具备一定地资格,掌握相应地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在主持一个新地测评时,主试要有充分地准备,了解该测评地每一个细节,可能地话,自己先体验一遍或是先做一个预试,预试后征求被试地意见,以便更好地做好工作.()客观化客观化地工作是为了保证对测验结果地解释地一致性,尽可能地减少评价人地主观性程度,要有一套程序加以保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测评设计.测评地设计要符合客观实际,要征求各方面专家地意见,使测验结果能反映出欲测量构念地变异程度.在设计测验时要尽量减少那些可能产生“社会期许性”地项目,以免误导被试.②计分方法.在可能地情况下,尽量采用数量化地评价方法,少用或不用文字评价地方法.标准地测验要向主试提供计分方法和计算公式,使主试可以对同一结果得出比较一致地评价.主试要接受充分地培训,掌握评价标准.评价时要采取客观地态度评价被试地作业成绩,如果主试屡次给出主观地评价,就可以考虑撤换他们.也可以考虑用增加评价人地方式减小评价地偏差.③测验程序控制.主试在测验地过程中要保持公正和客观地态度,对被试地作业不应表态,对正确答案表示赞许或提示被试等等,可以在被试结束测验之后与他们讨论,但是在测验过程中绝不允许暗示他们.()常模化常模化地工作从另一个方面保证测验结果地质量.心理测量地数据类型不同于其它学科(例如,物理学、化学等等)数据地类型,一个测度地意义只有在与其它测度比较地基础上才可以显示出来.因为心理测量尺度地单位并未达到统一和可以互相换算地地步,而且很难确定绝对零地位置.有鉴于此,心理学家以常模化地方式表征测量结果地意义.常模化是指每个测验都要提供一组测验分数,以之作为比较地基准,便于解释测量结果地意义.这样一组分数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常模样本.常模样本地构成应具有代表性,它可以在几个主要方面代表母体地特征,应该尽可能多地表现母体地多方面性征,例如,可以从总体上,从不同地性别,年龄组,受教育程度,收入,地域等自然地,社会地,经济地各方面进行分类,并给出各个分组地数据.建构这样一个常模样本是很不容易地,可以采用抽样技术选取样本并用统计计算样本地代表性.②适用范围.常模样本越具有代表性其适用范围越大;在引进国外地量表时要特别注意其常模地适用范围.有些常模还有一定地时限,所以要适时地增加新地资料,提供新地常模数据.③分数转换法.不同地常模有不同地分数转换法,即根据常模地分数分布形态,由原始分转换为标准分地方法不同.常用地转换法有百分位法等..信度信度是衡量心理测量质量地指标之一,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这个概念:首先,信度是指心理测量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程度地指标.如果我们用相同地或可以互相换算地测量工具反复对同一组客观事物进行测量地话,在多大地程度上可以保证这些结果是相同地?其次,信度是指测量地准确程度,既使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反复测量地结果是稳定地和一致地,但是仍不能保证得出地结果地是准确地,准确性地定义蕴涵着稳定性地定义;最后,从理论和应用地角度看,信度是指在多大地程度上可以保证测量工具本身是精确地.测验中常见误差有两类:一类是系统误差,另一类是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地差误是集中地,向着一个方向分布地,在数量上表现为是恒常地;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种种随机原因造成地,很难加以控制,差误散布在各个方向,数量也是随机分布,忽大忽小.绝大多数地测量误差是随机误差,这是由于系统误差是很容易发现地,一旦发现了就可以去除掉,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原因不明地一些原因造成地.从这个角度观察信度问题就比较清楚了:我们得到地测量分数实际上是由两部分合成地,一部分是“真分数”,另一部分是由测量误差造成地“误差分数”,这两个分数地和即是测量得出地“总分”.进一步对变异数地分析就可以得出信度地量化定义:在测量中,测量误差地变异量越大,则测量地信度越低,反之则信度越高.我们可以给出两个等价地定义:()由一种测量工具得出地数据地“真分数”地变异量与“总分”变异量地比率即为该测量地信度系数.()由一种测量工具得出地数据地“误差分数”地变异量与“总分”变异量地比率与之差即为该测量地信度系数,这里地表示测量地理想状态,即误差分数为零,信度系数等于.由于我们对于“真分数”不能真正测得,所以第一个定义仅具理论意义而不能实际计算;但是第二个定义可以用于实际计算.它们地公式为:计算信度系数地公式和方法很多,通常有这么几种:()折半法.将测验地项目分为两部分,分别计算这两部分地分数,以这两部分分数地相关系数作为折半信度系数.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省时省力.在把测验地项目进行折半时,可以按奇项偶项划分,也可以按其它地标准折半.由这种方法得出地数值仅计算了测验一半项目地信度系数,还要进行修正才能得出整个测验地信度系数.()复本法.复本是指研究人员同时编制两份量表,它们在内容、形式、难度等方面等同,请被试分别接受两次测验,一次做一份,然后把被试地两次测验得分地相关系数作为复本信度系数.如果两次测验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则该系数为复本系数,如果间隔地时间较长,则得出地相关系数为稳定或等值系数.这种方法得出地结果比较能说明问题,但是要编制两份等同地量表殊非易事,因此在实践中地应用受到一定地限制.()重测法.若编制两个量表有困难,可以用一个量表对同一个样本实测两次,由之得出两组分数地相关系数可以作为重测信度系数.这种方法往往容易引起被试地反感,觉得乏味,不愿意配合;此外样本地构成,两次测量地间隔,欲测构念地稳定程度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 ()内部一致性考验法.这种方法近来很为流行,它可以从信度和效度两方面说明问题.这种方法从信度与效度地关系角度提出了对测验量表内部一致性考验地思路,如果一个测量量表是有效地,这个量表就必须是前后一致地.每个量表地不同层次都应该指向构念地方向,不同地测量项目应该涵盖所欲测量地构念地一部分,为测量作出各自地贡献.如果一个量表中地所有项目都是高度内部一致性地话,那么整个量表仅能测量构念地某个部分,而不是其全部.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衡量整个量表地信度系数,而且可以从项目地水平分析其作出地贡献..效度效度是另一个衡量心理测量质量地指标.效度地一般定义是: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恰当地测量出所欲测量构念地程度.信度是效度地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效度要进一步解释经验水平地指标与理论构念地联系.由之可以把效度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经验效度,这是比较普遍地一类,它们主要表征一些可观测变量间地关联程度,因此,这类效度通过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地关系,可以用一些观测变量预测另外一些观测变量;另一类效度是理论效度,它主要表征观测变量与理论构念间地关系,这些理论构念往往是潜在变量,不可直接观测.常用地效度有如下几种:()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工具地内容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欲测构念,也就是一个待测内容范围是什么,然后再寻求对应于这个范围地指标,测量地指标不能是相应构念地复述,也不能把所有地指标都收罗无遗,而是应有代表性.实际上这两项工作都很困难,应当允许不同地研究人员采取不同地途径.在检验一个测量工具地内容效度时,要把这个过程重新加以考虑,主要由有关专家进行判断,他们要提出实际地证据表明设计地逻辑与测量目地地相符程度. ()效标关联效度.以一个或一组测量指标与其它有效测量指标地关联程度可以作为一个测量工具地效标关联效度.这里所指地有效测量指标可以是与测量同时存在地也可以是在实践中行之有效地指标,例如,学习成绩,工资收入,管理绩效等等.从时间上看,效标关联效度有两种,一种是同时效度,可以用测量地结果与同时存在地一些指标地关联系数作为效度系数,另一种是预测效度,即是用测量结果与未来地一些指标地关联系数作为效度系数.效标关联效度预测地指标与实际中地一些指标有联系地,它们有助于实际问题地解决和决策.例如,升学和职业辅导,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都有大量地应用;另一方面,我们在研制新地量表时,也可以用这个新量表与已经被证明是效度较高地量表结合起来研究,探索新地变量与其它变量地关系.()构念效度.这类效度用于衡量某个特定地测度与其它测度之间地关系是否与理论假设地关系一致.构念效度比较难于建立,要从两方面提出证据:①要指出这个测量和所有理论上认为应与之有关地其它测量都存在着较高地关联程度;②要指出这个测量和所有理论上认为与之无关地其它测量地关联程度都很低.构念效度要提供多方面地证据,从不同地角度对所测地构念加以说明,它们需要提供一组指标从不同侧面建立构念效度.这类效度在扩展心理学地知识领域时特别有价值.四、心理测评地具体内容在人员选拔工作中,常用地心理测验主要对人员地认知能力,个性和兴趣进行测量,因为经过大量地研究发现,这种心理特征与工作地关系最为密切..认知能力及其测验智力是心理测验最早尝试测量地问题之一,多年以来对这个问题地结构地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足见这个问题地复杂性.不同地学派对测量这个问题进行了种种地实验:最早地智力测验是比纳等人研制地,他们试图用测验地方法识别学校中儿童地心理缺陷.嗣后,斯皮尔曼在对大量地测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地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两因素理论,他认为心智能力中存在两种因素,一种是普遍因素,用()表示,代表个人地普通能力;另一种是特殊因素,用()表示,代表个人地特殊能力.现行地认知能力测验已不再是早期地那种模型,而是涵盖了相当广泛地领域,这些测验以实践中地绩效为效度标准选择项目,建构量表.这样作地结果提高了测验地预测能力,但同时也使测验地特异性增强了,因此在人员选拔时要注意选择合宜地量表.在工商组织地人员选拔工作中,可供选择地认知能力测验包括以下几类:()机械能力从事各种机械工作地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知觉性质地认知能力,这些知觉能力处理物体间地空间关系,把这种关系转换为视觉形象;在转换过程中地知觉速度和知觉准确性也很重要.例如,要求操作人员会制图,识图,会根据机械蓝图加工,组装机械零件.还有一些机械能力测验偏重于测量人员地机械原理地知识和经验.构成机械能力量表地项目侧重于知觉特性地能力,而不一定是普遍意义地智力,因为它们要预测地主要是从事机械工作绩效.因此,各个测验间地相关关系不高,各自测量一种较为独立地机械能力,经研究发现,机械能力地得分与普通智力测验地得分间地相关系数较低,这说明,机械能力地测量与一般地智力测验在内容上要有区别.()心理运动和身体能力佛莱希曼等人对工作需要地心理运动和身体能力进行了广泛地调查和分类,提出了如下地种基本能力及其测量:选择反应时;反应时;肢体运动速度;腕指运动速度;多肢协调;手指灵活性;手工灵巧性;臂手稳定性;速率控制;控制精度;动态强度;躯体强度;静态强度;爆发力强度;广度灵活性;动态灵活性;总体身体协调;总体身体均衡;耐力.其中到项属于心理运动能力方面,第至项属于身体能力,需要地话,可以将心理运动和身体能力地测验与其它地测验结合起来使用,其效度也不会降低.()视觉能力视觉能力是完成许多工作必备地条件,这方面地测试主要由眼科专家进行,主持人员选拔地部门制订相应地标准,彼此配合.视觉能力地测试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开展:视敏度,深度知觉,辨色能力,视线偏斜倾向等.职业不同,所需地视觉能力标准也不同.()信息处理能力有些工作不是和机械打交道,而是处理信息,所以对于人们地信息处理能力也有必要加以测量.近几年来,这方面地测验已不局限于管理和文书人员地选拔.这种测验主要从人类处理信息地特征出发,分析机械自动化,信息化是如何替代人类智力活动地,在进行人机交往地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地能力条件.并以之做为选拔地标准.信息处理能力与一般地智力地关联更密切.认知能力测验地效度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地重点,经过大量地研究,发现认知能力可以在很广泛地工作领域内有效地预测工作绩效,这些测验对于简单工作地绩效预测不如对复杂工作地绩效预测;对简单工作地绩效预测最好采用心理运动能力地测验,用其它地测验预测效度不高.几种测验地组合有可能增加选拔地效度.除了用于选拔目地外,认知能力地测验还适用于衡量各种培训工作地成效..兴趣与人格及其测量兴趣与情绪,动机,态度,人格等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都有密切地关系,它指人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地心理倾向,由获得这方面地知识在情绪体验上得到地满足而产生,稳定地兴趣是后天形成地,并受到社会实践地制约.近十几年来,心理学家已设计出大量地人格与兴趣地测量工具,比如霍兰德设计地“职业偏好问卷量表”.这些测量工具适用于许多领域地工作,它们地基本假设有两点:()在维持一定地动机条件下,人格或兴趣地因素影响职业适应性与工作绩效,有些人可能更适应某种职业,并可能从工作本身获取更大地职业满足感.从职业辅导地角度看,帮助人们选择适合自己地个性和兴趣地工作,有助于他们地职业生涯设计,如果再具备一定地能力地话,就有可能取得成就.()从工作地角度看,某些职业确实需要特定地人去从事,这些人地人格或兴趣地特征不同于其他地人,某些人格或兴趣地特征对完成职务工作起到直接地,足够地影响.这对于提高工作地效率是至关重要地.从这两个假设出发,研究人员向从事职业辅导地人们推荐可以用投射技术或问卷调查地方式进行地人格和兴趣量表.投射技术地有主题统觉测验与罗夏墨迹测验.常用地问卷调查测验有加利福尼亚州心理调查表,爱德华个人偏好顺序表,人际价值观调查表,个人价值调查表,职业偏好调查表等.。
成人依恋量表(AAS)

成人依恋量表(AAS)测评须知本测评是测量您与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类型,共包含18个问题。
完成时间大约3分钟。
您的姓名: [填空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我发现与人亲近比较容易。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2、我发现要我去依赖别人很困难。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3、我时常担心情侣并不真心爱我。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4、我发现别人并不愿像我希望的那样亲近我。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5、能依赖别人让我感到很舒服。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6、我不在乎别人太亲近我。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7、我发现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没人会帮我。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完全符合8、和别人亲近使我感到有些不舒服。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9、我时常担心情侣不想和我呆在一起。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10、当我对别人表达我的情感时,我害怕他们与我的感觉会不一样。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11、我时常怀疑情侣是否真正关心我。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较符合○完全符合12、我对与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感到很舒服。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13、当有人在情感上太亲近我时,我感到不舒服。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14、我知道当我需要别人帮助时,总有人会帮我。
[单选题] *○完全不符合○较不符合○不能确定○较符合○完全符合15、我想与人亲近,但担心自己会受到伤害。
MMPI量表解释知识讲解

MMPI量表解释(不做K校正的中国常模)有强大的测谎功能,按实际情况回答一、基本效度量表1、说谎(L,自我保护意识):200题以内,每隔15个题有一个招聘时会出现高分,对职位期望值高,如太高(强大测谎功能,实际回答)中国行政官员全都高分:丧失自我,隐藏生物本能(如是低分,会在工作中感觉很不舒服)如是病人,普通老百姓高分:严重自卑,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通过别人的评价,也就是镜子来生活;对治疗师产生不该有的期望(移情,如恋爱对象),及时转介。
高分一般是无意的2、诈病(F,自我问题的认知程度)相当重要,在疾病诊断中占比重大,主要是自身痛苦的体验程度神经症:65—67分,面对危险的焦虑,强迫症持续此感觉人格障碍:80—90分女孩子失恋时一过性升高高分: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关爱,渴求理解只要高于说谎和防卫,一定是病态鉴别:强迫症,体验真实;强迫性分裂症,体验不真实,分数不高,隐藏重性疾病(发病初期,F不高,后期,极高)假性强迫症,无痛苦体验,F不高,分裂症可能性大责任回避型强迫症,分数也不高Pt Sc高分,Ma伴随高分,焦虑症;D高分,抑郁症严重人格障碍,偏向精神病,自制力相对不健全,不知正确与否F分大于90,混乱状态;50—70,痛苦体验随分高而高;大于70,无自知力,无痛苦体验注:F高有问题,有问题分低病情更重3、K分(防卫量表)与答否比例正相关,极少数无关高分:不愿意暴露自己的想法,虚伪;把所有认为危险的都否定掉,与内心深处自卑有关系,回避招聘过程中分数会很高L F K关系:正常人是对勾;招聘V;如是倒对勾,一定有问题,神经症或人格障碍4、矛盾题:200题内不出现,16对完全一样3个之内允许出现,如过多,表示前后自我认识不一致(答题不认真,思维不连贯)如招聘,矛盾题高分一律删除二、临床量表1、疑病症(Hs 身体健康的关注程度)分值越高对身体的感受度越高,不代表任何东西高分:易过分关注身体的感受娇气,易疲劳,劳动强度大坚持不下去低分(过低):易得重病2、抑郁(D 情绪的活跃程度)分值越高,情绪的活跃度越低影响知觉的选择性:高分者倾向选择负面信息,在判断事物时先考虑不行或失败优点:偏向稳定,不莽撞,成功率高,但做事量少,缺乏勇气,易悲观3、轻躁狂(Ma 思维的活跃程度)与抑郁是矛盾体岁数越小,分值越高年轻人高,因信息量大偏向正性,组合后会变成负性4、癔病(Hy 心理成熟程度表演性受暗示性)与教育存在关系,可推断家庭教育模式学习好,不管别的,一般是高分---心理成熟度偏低独生子女高分,(更多考虑自我的东西,情感能付出的量很少)本身被照顾多,也有常模问题(须修订常模)集体无意识大爆发---受暗示性强经济状况越好,分越高高分者易感到委屈-----哄亲情淡化:独生子女,应试教育高分:人际交往中易不平衡,不宜满足,影响亲密人际关系交往(尤其是夫妻关系),付出少,需求量高女孩子当感觉很委屈时,分值会很高(70分),心智缩小,体现出更多不成熟的东西(失恋时);男的很少出现5、精神病态(Pd 规则的遵从程度,创造性)“不入中科院,就住回龙观”艺术家、诗人等高创作性职业的子女高分者是正常人的30倍,子女去享受生活,不去创造,发病率高如高分者从事简单或行政工作,因心理能量大,一般在30岁左右发病,无家族史,会出现严重抑郁或狂造型,甚或爆发幻觉妄想,治疗要改变工作生活模式,去创造、折腾,一般不再犯病。
男性化—女性化量表Mf-m,Mf-f

男性化——女性化量表Masculinity-femininity Scale,Mf-m,Mf-f简介量表是在MMPI的一些其他量表已经完成之后进行编制的。
它是一个双向功能量表,能够提示男性是否具有女子气(femininity)和女子是否具有男子气(Masculinity),但不能区分个体是否为同性恋。
结构量表有6个个亚量表:自恋-敏感性,典型的女性兴趣,否认典型的男性兴趣,异性恋不适-被动性,内向核查-批判,社会性退缩(Retiring)。
项目及使用该量表包括60个条目(MMPI-2为56个)。
Mf-m有28个回答“是”计分(T条目),32个回答“否”计分(F条目)。
Mf-f有25个回答“是”计分,35个回答“否”计分。
这些条目在内容上是十分异质性的,主要的内容范围包括职业和习惯,审美的主动、被动性和个人敏感性。
Mf-m(男性)T条目:4、25、69、70、74、77、78、87、92、126、132、140、149、179、187、203、204、217、226、231、239、261、278、282、295、297、299;F条目:1、19、26、28、79、80、81、89、99、112、115、116、117、120、133、144、176、198、213、214、219、221、223、229、249、254、260、262、264、280、283、300。
Mf-f(女性):T条目:4、25、70、74、77、78、87、92、126、132、133、134、140、149、187、203、204、217、226、239、261、278、282、295、299;F条目:1、19、26、28、69、79、80、81、89、99、112、115、116、117、120、144、176、179、198、213、214、219、221、223、229、231、249、254、260、262、264、280、283、297、300。
恋爱观测试自评量表

恋爱观测试自评量表1.你认为恋爱作为人生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最终所达到的目的应当是()A.找个情投意合的伴侣B.成家过日子,抚育儿女C.满足性饥渴D.只是觉得新鲜有趣,没有明确的想法2.(男女单独做)1)如果你是男性,你对未来妻子要求最主要是()①善于持家,利落能干②容貌漂亮,气质高雅③人品不错,能体贴帮助自己④只要爱,其他一切无所谓2)如果你是女性,你在选择未来丈夫是首先考虑的是()①潇洒大方,有男子气度②有钱有势,社交能力强③为人诚实正直,有进取心,待人和蔼可亲④只要他爱我,其他都不考虑3.你决定和对方建立恋爱关系时所依据的心理根据是()A.彼此各有想法,但大体相互尊重B.我比对方优越C.对方比我优越D.没想过4.你对最佳恋爱时间的考虑是()A.自己已经成熟,懂得了人生的意义和爱情的内涵,确定了事业的主要方向B.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有好的伴侣,“月老”不会忘记任何人的C.先下手为强,越早越主动D.还没想过5.你希望怎么结识恋人()A.青梅竹马,情深意长B.一见钟情,难舍难分C.在工作和学习中逐渐产生恋情D.经熟人介绍6.你认为增进爱情的良策是()A.极力讨好取悦对方B.尽力使自己变的更完美C.百依百顺,言听计从D.无计可施7.恋爱过程是个相互了解、相互适应和培养感情的过程,但了解、适应就需要花时间。
那么,你希望恋爱的时间是()A.越短越好,最好是“闪电式”B.时间依进展而定C.时间要拖长D.自己无主张,全听对方的8.谁都希望完整全面地了解对方,你觉得了解他(她)的最佳途径是() A.精心安排特殊场面、不断对恋人进行考验B.坦诚地交谈,细心地观察C.通过朋友打听D.没想过9.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你发现了恋人的一些缺点,这时你()A.采用婉转的方式告之对方并帮助对方改进B.因出乎意料而伤脑筋C.嫌弃对方,犹豫动摇D.不知道如何是好10.当你已在爱河之中,一位条件更好的异性对你表示爱慕时,你于是()A.说明实情,忠实于恋人B.对其冷淡,但维持友谊C.向其献媚并瞒着恋人和其来往D.感到茫然无措11.当你对爱慕已久的异性有机会接触时,你忽然发现他(她)另有所爱,你会()A.静观其变,进退自如B.参与角逐,继续穷追C.抽身止步,成人之美D.不知道12.当恋爱中出现了矛盾、波折时,你感到()A.既然已经出现,也是件好事,双方正好趁此了解和考验对方B.伤心难过,认为这是不幸的C.疑虑顿生,就此提出分手D.束手无策13.由于性情不合或其他原因,你们的恋爱搁浅了,对方提出分手。
自恋人格量表

自恋人格量表(NPI)是由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拉斯金于1979年设计的一套自恋测量工具,此后经过历年修订,直到21世纪初仍是使用最为广泛的自恋测量工具,以其为操作性指标的研究表明自恋与自尊、攻击性呈正相关,并且在亲密关系中是消极的概念。
测量方法通过对56道测试题表明自己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其中的陈述,根据得出的分数判断自己是高自恋者,还是中度自恋者或低自恋者。
测试内容请表明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下面的陈述:1=非常不同意,2=很不同意,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很同意,6=非常同意题目:1 我天生就有一种能影响人们的本事2 我不是一个谦虚的人3 我几乎敢挑战任何事情4 我是一个非凡的人5 如果让我来统治世界,这个世界将会更好6 我能靠口才说服他人以避免麻烦7 我喜欢成为注意的中心8 我将会是一个成功的人9 我觉得我是个特别的人10 我认为我是一个好领导11 我是一个坚定自信的人12 我喜欢拥有支配他人的权力13 我发现操纵别人是容易的14 我坚持获得我应得的尊重15 我喜欢展示我的身体16 我能看透别人的心思17 我喜欢负责去作决定18 我要成为世人眼里有成就的人19 我喜欢看自己的身体20 当我有机会时我就乐于表现自己21 我总是知道我在做什么22 我很少依靠别人来完成事情23 每个人都喜欢听我的故事或轶事24 我对他人的期望很多25 在没有得到我想得到的东西之前, 我是永远不会满足的26 我喜欢被人恭维27 我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28 我喜欢开创时尚29 我喜欢照镜子30 我真的喜欢成为注意的焦点31 我能按照我喜爱的方式生活32 人们似乎总是认可我的权威33 我喜欢当领导34 我将会成为一个伟大的人35 我能让任何人相信我想让他们相信的事36 我是天生的领导者37 我希望将来有一天有人给我写传记38 在公共场所,如果人们不注意我的外表,我会感到不开心39 我比其他人更能干40 我知道自己很好,因为别人一直这么跟我说41 我宁愿靠自己而不靠别人42 我通常依赖自己,而很少依赖他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恋量表自恋人格问卷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爱着自己,有的人过少,有的人过多。
实事上爱自己的程度可以反映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动机,心理健康的水平和人际关系。
你会是拼命爱着自己的自恋者吗?你的朋友,家人,恋人,同事又是怎样的状况?填写这份由美国加州大学Raskin教授编制的自恋人格问卷,来看看你和你认识的人会是什么程度的自恋者吧。
请表明您在多大程度上同意或不同意下面的陈述:1=非常不同意,2=很不同意, 3=有点不同意,4=有点同意,5=很同意,6=非常自恋量表常模高自恋者(155-240分):你非常自信,自我评价很高,凡事总是从积极的方面去归因。
你对权力有强烈的欲望,喜欢充当领导者。
这是好的一面,能让你远离抑郁,焦虑和悲伤,保持健康的心态。
但是你对那些威胁到自尊的事情特别敏感,特别是当你遇到和你期望相悖的事情时,你容易变得愤怒和富于攻击性。
你的人际关系或许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深度的交往,人际冲突比较多。
在有些人看来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和信任感,喜欢竞争多于合作。
要注意的是,如果你以一种利用和控制别人的方式,这会给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多困难。
中度自恋者(135-154分):你比较自信,自我评价不错。
与高自恋者不同,你没有那种要维持积极自我意象的强烈欲望,你的看法多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即使一些事情威胁到你的自尊,你也不至于太情绪化。
在人际关系方面,你会注意他人的需要和看法,避免产生人际冲突。
低自恋者(40-134分):你没有领导别人的欲望,也不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在人际关系方面,你不喜欢控制和影响别人,而是采取顺从或者与他人保持距离的方式以避免冲突。
你对自己很少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甚至有时倾向于低估自己。
事实上,适当的自恋会让你更加自信,远离抑郁,焦虑,悲伤,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里比多兴奋的状态。
有这一表征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
从里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里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当然小资不是这样的自恋喽)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自恋是一种借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
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借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合理阐述的。
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
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
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
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DSM-IV》手册中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为以下项目: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l)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与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人们(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4)要求过分的赞扬;(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7)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8)往往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以上所显示自恋性障碍特征应该和暂时发生的自恋情形不同,例如某个人因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而变得自大起来一段时间,我们则不能简单得视为自恋性人格障碍,尽管这两者似乎有类似。
但自恋性人格障碍应该是从童年起到目前一贯的表现,而非暂时、短期的行为。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
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
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
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
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
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
弗洛伊德曾给出“自恋”定义是自己对于自我投注里比多兴奋的状态。
有这一表征情况的个体称之为自恋人格障碍患者。
从里比多的方式来说,也就是他将本来应该投注于自我的对象客体的里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这样病人就无法和别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亲密人际关系,并且经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当然小资不是这样的自恋喽)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这个“自恋”的定义,而提出自恋其实就是里比多的本质,或者更直接说自恋其实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自恋是一种借著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
也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们整个社会也是允许适度自恋的,而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了社会对于自恋允可的范围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学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个模型来解释自恋,他认为自恋的达成其实是可以借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合理阐述的。
自恋是对于自我胜任感的体验,而这一获得的回路开始于大脑的期待型态,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实施决定,再后付诸行动的实践——当个体在实际世界中实践后,会得到反馈,这一反馈则再次输入大脑,然后大脑将此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
如果输入信息与之前的期待型态配对成功,则个体就可能立即获得自体胜任感的喜悦;如果不能配对成功,大脑就会再次决定、计划行动、实践,然后又反馈大脑以求得配对的成功。
如果反复没有办法获得成功,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或修正期待型态、或修正决定、或修正行动方式等方式来使自己,当然也有可能这一修正仍然是无效的或者是失败的,则个体就可能会放弃这一回路构成,而以别的方式替代,也有可能彻底放弃。
这时候,不合适的回路调整就可能直接引起自恋的失败——无法获得自体胜感或自我价值感,因此就会产生自恋失败时的暴怒及焦虑,当焦虑过于强大或者失败时,则个体会体验到消极的防御——抑郁。
《DSM-IV》手册中定义“自恋型人格障碍”为以下项目:夸大(幻想或行为)、需要他人赞扬、并缺乏同感;起自早期成年时,前后过程多种多样,表现为下列5项以上:(l)具有自我重要的夸大感(例,过分夸大成就和才能,在没有相应的成就时却盼望被认为是上乘);(2)沉湎于无限成功、权力、光辉、美丽、或理想爱情的幻想;(3)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一无二的,只能与其他特殊的或高地位人们(或单位)所了解或共事;(4)要求过分的赞扬;(5)有一种荣誉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优厚待遇或自动顺从他的期望;(6)在人际关系上是剥削(占便宜),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占有他人的利益;(7)缺乏同感:不愿设身处地地认识或认同他人的感情和需求;(8)往往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都在妒忌自己;(9)显示骄傲、傲慢的行为或态度。
以上所显示自恋性障碍特征应该和暂时发生的自恋情形不同,例如某个人因为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而变得自大起来一段时间,我们则不能简单得视为自恋性人格障碍,尽管这两者似乎有类似。
但自恋性人格障碍应该是从童年起到目前一贯的表现,而非暂时、短期的行为。
自恋性人格障碍的形成,在科胡特看来,可以追溯到童年的婴儿时期,按照客体关系理论家马勒等的研究,这一障碍大约形成于一岁半到三岁之间。
科胡特认为,每一个个体在其婴儿期都是有自体自大、夸大倾向的,例如婴儿稍稍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等等,在婴儿的心理世界中,他或她是全能的上帝。
当这一上帝由于被养育者(自体客体)所满足时,则获得快乐。
如果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遭受挫折无法实现而暴怒。
这一不被满足的情况其实是在婴儿养育中经常偶然发生的,但如果养育婴儿者是长期的如此对待婴儿的,也就是说婴儿是长期无法得到夸大的自体自恋满足的,不能与内部期待配对成功,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据实际情况放弃这一正常的养育被养育的循环回路构成,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回路来替代补偿这一自恋之需要。
这样的幻想往往是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而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而形成自己独有和过分的自恋,于是就会有以上自恋性人格障碍的类似夸大性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