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文言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孟子》两章必备知识点

《孟子》两章必备知识点

18《孟子》两章文学文言知识总结孟子名 __轲 ___,与孔子合称“__孔孟 ____”,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于孔子,有“_亚圣 __”之称。

战国期间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本课要注意句子节奏的区分,如:1.故曰,域民 / 不以 /封疆之界,固国 /不以 /山溪之险,威天下 /不以 /兵革之利。

2.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 /之至,亲戚 /畔之,多助 /之至,天下 /顺之。

3.以 /天下之所顺,攻 /亲戚之所畔,故 /君子 /有不战,战 /必胜矣。

4.舜 /发于 /畎亩之中。

5.故 /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 /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 /体肤,空匮 /其身,行 /拂乱 / 其所为,因此 / 动心忍性,曾益 /其所不可以。

6.人恒过 /而后能改,困于心 /衡于虑 /尔后作,征于色 /发于声 /尔后喻。

7.入 /则没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外国患者,国 /恒亡,而后知 /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知识点总结1、通假字:①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2、词类活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名作动,限制3.古今异义:池今:水塘、湖、护城河等古:护城河亲戚今:包含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和姻亲。

古:内外家属,包含父系家属和母系家属3、一词多义之①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②代词,代城环而攻之而不胜③到寡助之至 /多助之至④主谓之间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公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 吾知子之因此距我)而①并列而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②修饰环而攻之而不胜 / 夫环而攻之.③转折环而攻之而不胜 / 但是不胜者.④顺承委而去之 / 困于心衡于虑尔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尔后喻者①句中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②的人宜多应者③的原由但是不胜者④语气助词舍生而取义者也4.要点词汇时节:有益于作战的天气季节地利:有益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众望所归,上下团结城:内城;郭:外城然而不胜者:这样却是时节不如地利也:这...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委(放弃)而去(走开)之寡(少)助之至(极点)..不以封疆之界 / 不以山溪之险 / 不以兵革之利 / 以天下之所顺:依靠....故君子有不战:要么,或许.5、要点译句①时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知识点孟子二章是气节篇,总共包含了十七个小节,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一、物尽天择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孟子引用了这个现象,来阐述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认为,人也需要适应社会,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我们必须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才能够生存下去。

二、仁义论孟子认为仁义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他说:“仁者爱人,义者治人。

”这句话表明了仁爱和公正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之道。

他还强调了人之相互依存和宽容的重要性,只有人们互相帮助和宽容,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

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孟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道德品格。

君子以仁爱、公正和谨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小人则只关心个人利益,忽略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因此,孟子提出了君子的四种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人性本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他以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为例,指出了人性本善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在良善,才能够真正达到道德的标准。

此外,他还提出了“四端”和“八恶”的概念,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道德准则。

五、价值观孟子强调了人的非凡价值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自然资源,并且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

六、孟子的治国思想孟子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明王之治”,这两个思想是他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人民的需要为基础,以明明正正的王法为规范,通过好的教育培养政治和道德的理想公民,组建高效的政府来实现这个目标。

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孟子强调了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能自满自足,必须谦虚面对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谨慎行事,不要轻易拿出不可实现的承诺,确保自己的言行一致。

八、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提出了“教育有道”和“人非生而知之”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优秀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与练习答案

文言文《孟子二章》【原文】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2.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孟子两章(超全字词句复习归纳+问答梳理)

《孟子》两章一.课注一孟子,名,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和孔子并称。

《孟子》由孟子及其门人共同编写。

他提倡实行,南宋朱熹将《孟子》与、、并称为“四书”。

二、背默《得》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的主旨句是:。

3.日本某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的那句话:。

4.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

5.强调守方所具备的地利方面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6.强调在治国时地利和武力是不足恃的句子是:。

《生》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阐明人才经受磨练的益处的句子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正面论证,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国恒亡”的原因是:。

4.课文阐述要成就大业,必须经受一番苦难磨练的道理。

其中阐述在思想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在生活上受磨练的句子是:三、节奏划分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字词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七里之郭.:非不尖利:兵:革:兵革..委而去之:委:去: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寡助之至.:畔之:亲戚..亲戚畔.之:天下顺.之: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中:舜发.于畎亩..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士: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饿其体肤:其身:空乏..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动心忍性:其所不能:曾:曾益..:人恒过..衡于虑:衡: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拂: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五、翻译《得》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归纳《孟子》是我国古代哲学领域里的一本重要著作,被誉为“儒家经典之首”。

其中的第二章,是本书的开篇,称为“天下篇”,是孟子的政治思想的开始。

本文旨在对孟子第二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孟子的思想。

1. 人性本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即所有人的本性都有善良的倾向。

他说:“人之初,性本善。

” 孟子进一步阐述,只有在社会环境和个人身心受到损害时,人的本性才可能受到污染,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保持或恢复人的本性,以充分发挥人的善良品质。

2. 人可远大:孟子强调人的可远大,即人拥有相对独立的思维能力,可以超越动物的本能反应,根据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行动方式。

他说:“人能养生,且知止足,可以远大也。

”3. 人性不能自足:孟子认为,虽然人性本善,但人性不能自足,需要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

他认为,在恶劣的环境下,人的本性很容易受到污染,所以人需要接受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来纠正和巩固本性。

4. 道德观念:孟子的道德观念主要包括:仁、义、礼、智和信。

他把“仁”视为人性的本质,认为必须根据仁义来统治人民。

同时,他认为,智慧和信任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政治体系更加完善和稳定。

5. 经济观念:孟子认为,经济是国家必须重视的一部分,必须注重国家经济状况的发展,为了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需要制定有序的经济政策。

6. 政治观念:孟子的政治观念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要稳定且长久,必须通过德治来实现,因为只有通过德治,才能使政治体系更加完善和稳定。

7. 治国理政:孟子的政治理论强调正义和公平的原则。

他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管理者能够按照正义的原则来治理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变得繁荣和稳定。

8. 安全观念:在安全方面,孟子认为国家应该注重军事建设,强化边防防线,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必须建立和维护一个有力的军队。

9. 社会秩序:孟子认为,社会应该建立在和谐、公正和规范的基础上。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

《孟子二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知识点归纳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文学常识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师,因此把他和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为“亚圣”2、《孟子》:儒家经典之一,为孟子及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共7篇,计261章,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

二、注释:(1) 选自《孟子告子下》。

(2) 发,起,指被任用。

(3) 举,被举用,被选拔。

筑,捣土用的杵。

(4) 士,狱官。

(5) 大任:重大责任或治理国家的责任。

任,责任,担子。

(6) 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

苦,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痛苦。

(7) 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劳累。

劳,使……劳苦。

其,代词,他的。

(8) 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

(9) 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空乏,资财缺乏。

这里是动词。

(10) 行拂乱其所为: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为,所行。

(11) 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

(12)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13) 曾,通“增”,增加。

所,助词, (14) 恒:常常。

(15) 过:这里的意思是犯过失。

(16) 困于心:内心困扰。

困,忧困。

于,介词,在。

(17) 衡于虑: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8) 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9) 征于色:征验于颜色。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

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孟子二章的知识点总结《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别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两章必备知识点

《孟子》两章必备知识点

《孟子》两章必备知识点《孟子》是孟子所著的一本道德哲学著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经典之一、全书分为七篇,共51章。

以下是《孟子》中的两章必备知识点。

第一章-尽心篇1.心性论: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善良,人性的真谛在于具备良知,即心。

人的心有自爱、孝道、忠恕等伦理道德情感。

一个人的善与恶,可以通过观察其行为和态度来判断。

2.心性运用:人要发挥心性的力量,推动其实现,而不是任由其被动。

重要的是充实人的心灵,通过修养和教育来拓展心性,使之影响和改变个人行为和社会环境。

3.至善:孟子认为至善是指所谓道德真理,是理想的境界。

他提出了“至善至美”的观点,认为能够践行道德的人,就是达到了至善至美的境地。

4.人的完善过程:孟子认为人的道德完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通过修养、教育、实践来实现。

他提出了修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从自身到家庭、社会再到天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章-养生篇1.养心:孟子提出了养心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心灵健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通过自我约束、修养和培养正直的品德,可以使心变得安宁而不受外界干扰。

2.心体合一:孟子提出了心体合一的观点,即心灵和身体相互依存,互相影响。

心灵的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而身体的健康也可以影响到心灵的状态。

3.“心有所憾则生知,生知则息求,息求则心安,心安则养生。

”孟子认为,只有保持满足与安定的心态,才能养护身体的健康。

满足于现状,不再追求过度的物质欲望,才能获得真正的养生之道。

4.饮食调理:孟子提出了饮食调理的观念,主张适度的饮食,不过量、不过度。

他认为饮食应当适应各个季节的变化,根据不同体质的人进行调整,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总结:《孟子》两章主要介绍了孟子的人性观与养生之道。

他认为人的本性善良,心性是人性的核心,通过修养和教育可以拓展心性,实现人的道德完善。

此外,他还强调心体合一,认为心灵的状态影响身体的健康,提出了满足与安定的心态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他也关注饮食调理,主张适度、适时的饮食,倡导人们注重个体差异和和谐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文学常识。

<孟子二章>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是孟子及门人弟子所作,___________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_____________,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jí)的再传弟子。

2.重点字解释。

天时:地利:
人和: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池非不深也池:
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坚利:
委而去之委:去: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国: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
得道者多助得道者:失道者寡助失道者:
寡助之至寡:之:至:
亲戚畔之畔:天下顺之顺: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畎亩: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管夷吾举于士士:
百里奚举于市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是:
必先苦其心志苦:劳其筋骨劳:
饿其体肤饿:空乏其身空乏:
行拂乱其所为拂:乱:为:
所以动心忍性动:忍:
曾益其所不能曾:益:
人恒过然后能改恒: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法家:拂: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句子翻译。

①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
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译:
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译:
⑤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译:
⑦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译:
⑧夫子何命焉为?
译:
⑨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译:
⑩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译:
4.课文理解。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答:
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答: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哪一句?
答: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