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检+骨盆外测量
骨盆的测量方法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骨盆的测量方法,了解骨盆测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提高对骨盆形态、大小及功能异常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地点XX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实训内容1. 骨盆外测量(1)测量工具:软尺、直角尺、测量带子等。
(2)测量方法:①髂嵴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髂嵴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②髂棘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髂棘最突出点之间的距离。
③骶耻外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骶骨下缘的距离。
④大转子间径:被测者站立,两脚并拢,测量两侧大转子之间的距离。
⑤坐骨结节间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两侧坐骨结节之间的距离。
⑥耻骨弓角度: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耻骨结节下缘的直线与两侧大腿外侧缘的夹角。
2. 骨盆内测量(1)测量工具:骨盆测量器、阴道窥器、探针等。
(2)测量方法:①骶耻内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骶骨下缘的距离。
②坐骨棘间径: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探针测量两侧坐骨棘之间的距离。
③坐骨切迹宽度:被测者仰卧,双腿弯曲,使用阴道窥器观察两侧坐骨切迹的宽度。
五、实训结果与分析1. 骨盆外测量结果本次实训中,我们对多名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骨盆外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髂嵴间径:平均值为X cm。
(2)髂棘间径:平均值为Y cm。
(3)骶耻外径:平均值为Z cm。
(4)大转子间径:平均值为A cm。
(5)坐骨结节间径:平均值为B cm。
(6)耻骨弓角度:平均值为C°。
2. 骨盆内测量结果本次实训中,我们对多名女性受试者进行了骨盆内测量,测量结果如下:(1)骶耻内径:平均值为D cm。
(2)坐骨棘间径:平均值为E cm。
(3)坐骨切迹宽度:平均值为F cm。
通过对受试者骨盆测量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受试者的骨盆形态、大小及功能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骨盆外测量技巧及评分标准

骨盆外测量技巧及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骨盆外测量的技巧和评分标准。
骨盆外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用于评估骨盆的大小和形状。
准确的测量和评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制定适当的产房管理计划。
技巧以下是骨盆外测量的几种常用技巧:1. 骨盆宽度测量:使用测量带或卷尺测量两侧髂嵴间的距离,从而确定骨盆的宽度。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患者直立,放松臀部肌肉,并确保测量带水平放置。
2. 韦格纳角测量:通过测量髂嵴和耻骨联合之间的角度来评估骨盆的前后倾斜程度。
使用骨盆角度测量器或直尺,将其放置在髂嵴和耻骨联合之间的骨面上,并记录测量结果。
3. 结核角测量:该测量用于评估骨盆的横向倾斜程度。
使用骨盆角度测量器或直尺,将其放置在结节间隙上,并测量两侧骨面之间的角度。
4. 直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骨盆的各个部分的直径。
使用测量带、卷尺或骨盆测量器测量骨盆各个部分的直径,包括前后径、横径和斜径。
评分标准根据骨盆的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对骨盆进行评估:1. 骨盆宽度评分:根据骨盆的宽度测量结果,将其分为狭窄、适中和宽阔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2. 骨盆倾斜评分:根据韦格纳角和结核角的测量结果,将骨盆的前后倾斜程度和横向倾斜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3. 骨盆各部分直径评分:根据各个部分直径的测量结果,将骨盆各个部分的大小分为小、适中和大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结论通过使用准确的骨盆外测量技巧和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骨盆相关的疾病。
这些技巧和评分标准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育儿知识:孕期什么时候进行骨盆测量

孕期什么时候进行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是孕期必检项目,它分为骨盆外测量和骨盆内测量两项,测量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那么,什么时候骨盆测量最合适呢?骨盆外测量应该在第一次产检的时候做,按照规定,骨盆内测量应该有两次,在妊娠37-38周时,同时会伴随宫颈成熟度检查。
1、骨盆外测量时间
骨盆外测量应该在第一次产检时候做,也就是孕12周左右。
首次产检进行骨盆外测量,主要通过骨盆出口测量器测量孕妇的出口后矢状径,以间接了解骨盆的大小及形态。
2、盆骨内测量时间
按照规定,骨盆内测量应该有两次,检查过早的话,会因为盆腔内软组织不够松弛,从而影响操作和准确性,而且盆骨在后期会相应长大。
孕早期和中期无需做骨盆内测。
第一次骨盆内测量在妊娠晚期28-32周;第二次是在妊娠37-38周时,同时会检查宫颈成熟度。
孕晚期进行骨盆内测量主要通过中骨盆测量器依靠阴道测量坐骨棘间径,若坐骨棘间径过小会影响分娩过程中胎头的下降。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技术,用于评估和诊断与骨盆相关的疾病和损伤。
准确的测量操作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的不一致性,导致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存在差异。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以确保测量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标准涵盖了骨盆内外测量的各个方面,包括测量方法、仪器使用、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和结果解释等。
通过使用本评分标准,操作者可以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测量方法,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同时,该评分标准也可以用于培训新操作者,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操作技巧。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促进临床工作中骨盆测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在接下来的文档中,我们将详细介绍《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所涵盖的内容和具体操作要求。
通过准确使用和理解本评分标准,我们相信可以为相关临床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档解释了《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质量的标准。
它旨在确保测量操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
该评分标准考虑了测量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评分标准和结果分析。
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基本概念包括:技术要求:评估者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骨盆内外测量方法和仪器设备的使用。
操作步骤:评估者需要按照事先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测量,包括正确的仰卧姿势、标定参考点和测量仪器的放置。
评分标准:评估者需要根据测量操作的准确性、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和结果分析的可靠性对操作进行评分。
结果分析:评估者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包括测量值的准确性、相对误差的计算和结果的解释说明。
骨盆内外测量操作评分标准的准确应用将有助于提高测量操作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准备工作:在开始测量之前,确保骨盆测量仪器已准备好,并确保测量区域清洁和干燥。
骨盆外测量操作流程

骨盆外测量操作流程一、前言骨盆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大小和形状,为治疗和手术提供参考。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盆外测量的操作流程。
二、准备工作1. 准备好测量工具:通常使用直尺、卷尺、胶布等工具进行测量。
2. 确定测量位置:骨盆是人体的一个重要部位,需要确定测量位置才能进行准确的测量。
通常在耻骨联合处进行测量。
3. 做好消毒准备:在进行任何医疗操作前都需要做好消毒准备,以保证患者安全。
三、操作流程1. 让患者取下裤子或裙子,并躺倒在床上或检查台上,双腿自然分开。
2. 确定耻骨联合位置:耻骨联合是人体前下方两块耻骨连接处,通常位于阴道前壁下方或会阴部。
用手指轻轻按压该部位,感受到两块硬物相接即为耻骨联合位置。
3. 进行测量:取一条卷尺或直尺,将其放在耻骨联合上方,垂直于地面。
用另一只手将卷尺或直尺紧贴患者的腹部,使其平行于地面。
记录下测量结果。
4. 进行横向测量:将卷尺或直尺放在耻骨联合上方,水平放置。
然后从左侧到右侧测量患者的髂嵴间距离,并记录下结果。
5. 计算骨盆宽度:将纵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测量结果相加,即可得到骨盆宽度。
6. 记录测量结果:将所有的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治疗和手术过程中的重要参考。
四、注意事项1. 在进行操作前要仔细检查工具是否干净、完整,并做好消毒准备。
2. 在进行操作时需要与患者沟通,让其保持舒适和放松状态。
3. 测量时需要保证工具与患者皮肤贴合紧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4.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五、总结骨盆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操作,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大小和形状。
在进行操作前需要做好准备工作,确保工具干净完整,并做好消毒准备。
操作过程中需要与患者沟通,保证其舒适和放松状态。
最后需要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整理和归档。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结构及相关问题。
通过测量骨盆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盆内外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骨盆外部的测量,主要是测量骨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指标。
骨盆的长度是指从骨盆上缘到骨盆下缘的距离,宽度是指从左髂嵴到右髂嵴的距离,高度是指从骶骨尖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大小及形状。
其次是骨盆内部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盆内部的结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内部的骨骼、肌肉、脂肪和器官等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肿瘤、感染等问题。
骨盆内外测量还可以用于评估骨盆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测量骨盆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可以评估患者的骨盆底肌肉功能,进而指导相关的康复治疗。
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结构及功能情况。
通过这些测量指标,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测量方法的应用,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骨盆测量

(2)髂嵴间径:(intercristal diamerter,IC):孕妇取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Michaelis rhomboid)上焦。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与骨盆厚薄相关,EC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intertuberal diameter,IT):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也可以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则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径值﹤8㎝应加测出口后失状径;
(5)出口后失状径(posterior sagittal diameter of outlet):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骨盆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中点,另一手放于骶骨尖端处,即可测得出口失状径值,正常值为8~9㎝。此值不小能弥补坐骨结节间径值稍小。出口后失状径值之和﹥15㎝时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external):骨盆大小及其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的重要因素,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项目。测量骨盆有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骨盆外测量_091754607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①协助孕妇脱掉裤子并垫臀垫(3分),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 (4分)②检查者戴手套(2分),测量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外阴部,触到坐骨结节,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 (6分)。③查看数据 (2分)
17
耻骨弓角度:①维持上一步体位。(2分)②检查者戴手套,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 (6分)③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2分)
过程
60
协助孕妇平卧于检查床上,校对测量器。
6
髂棘间径 :①平卧棘外侧缘间的距离。(5分)③查看数据。(2分)。
9
髂嵴间径:①平卧位(2分)②测量两侧髂嵴外缘间的最宽距离。(5分)③查看数据(2分) 。
9
骶耻外径:①协助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5分)②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第五腰椎棘突下1.5cm处的距离(6分) 。③查看数据(2分)
8
操作时态度认真严谨,操作熟练、稳重,手法正确,效果好,操作顺序有条理、不慌乱。
6
整理患者床单及用物,医疗垃圾处理正确,规范洗手,记录。
6
总分
100
骨盆外测量评分标准
项目
分值
内容及评分标准
满分
得分
操作前准备
20
1.与孕妇沟通检查的目的。(口述即可)
6
2.了解、熟悉孕妇此次妊娠情况,既往病史及有无骨盆外伤或手术史
6
3.检查所需物品:一次性纸垫、一次性手套、骨盆测量器、卫生纸。
6
4.操作者正确戴好口罩、帽子。操作者手清洁和消毒,消毒洗手液洗手。
6
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检(包括四步手法、听胎心音)+盆腔模型骨盆外测量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四步触诊检查、产道检查、阴道检查、肛门指诊。
物品:皮尺、骨盆测量器、模拟人、手套、窥阴器等。
(1)腹部检查:孕妇排尿后仰卧在检查床上,头部稍垫高,暴露腹部,双腿略屈曲稍分开,使腹肌放松。
医师站在孕妇右侧进行检查。
视诊:注意腹形和大小。
腹部过大、宫底过高/腹部过小、宫底过低代表什么?
尖腹或悬垂腹提示什么?
触诊:手测宫底高度,软尺测宫高及腹围。
四步触诊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先露是否衔接。
前3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第4步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手法:医师两手置于宫底,测得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孕周是否相符。
然后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位。
胎头和胎臀触诊特点是什么?
第二步手法:医师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侧,另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从上到下进行。
如何分辨胎背和胎儿肢体?
第三步手法:医师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或胎臀,然后左右推动判断是否衔接。
判断衔接的标准?
第四部手法:医师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对胎先露的判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入盆程度。
听诊:胎心在靠近胎背上方的孕妇腹壁听得最清楚。
(2)骨盆测量
外测量: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形状。
①髂棘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
正常23-26cm
②髂嵴间径:孕妇伸腿仰卧位,测量两侧髂嵴外缘最宽点距离,正常25-28cm。
③骶耻外径:孕妇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由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到第五腰椎棘突下缘的距离。
(第五腰椎棘突下之找法:髂嵴后连线中点下1.5 cm,相当于米氏菱形窝顶点)。
正常为18-20cm
④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仰卧位,双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8.5~9.5cm 属正常。
⑤耻骨弓:两拇指指尖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拇指分别放在耻骨降支上面,测量两拇指间所形成的角度。
正常值为90度,小于80度为不正常。
内测量:孕妇取仰卧截石位
骶耻内径(对角径):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12.5~13cm。
检查者将一手食指、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食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另一手食指标记此接触点,抽出阴道内的手指,测量其中指尖到此接触点的距离。
测量时中指尖触不到骶岬上缘表示>12.5cm,此值减去1.5-2cm代表入口前后径(真结合径)。
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10cm(可容6横指)。
检查者一手食、中指伸入阴道,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的距离。
代表中骨盆横径。
骶坐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为坐骨棘与骶骨下段间的距离。
将阴道内的示指置在骶棘韧带上移动,能容纳3横指(5.5~6cm)正常。
(3)阴道检查:孕妇早孕初诊时应双合诊。
孕24周-36周做骨盆内测量,36周后应消毒后行内测量。
(4)肛门指诊:了解骶骨弯曲度,坐骨棘间径、坐骨切迹宽度、骶尾关节活动度、出口后矢状径。
确定胎先露部是什么,位置高低(以坐骨棘平面为标准)。
孕足月时进行宫颈评分(宫颈位置、质地、消退程度、开大程度、儿头高低位置)。
广州医学院实习生妇产科基本技能考核评分标准(产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