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外测量法
骨盆外测量学习.pptx

THANKS
第14页/共15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5页/共15页
小于8cm则应加测出口后矢状
径。
第9页/共15页
第10页/共15页
坐骨结节间径
第11页/共15页
01 询问和观察孕妇有无不适 02 协助孕妇离开检查床 03 记录检查后各项值,是否
正常,若异常进一步方案
第12页/共15页
பைடு நூலகம்
2.试述第五腰椎 棘突下定点方法
1.四条径线正常值、 定点标志
3.坐骨结节间径小于 8cm,应再测量哪 条径线
第3页/共15页
第4页/共15页
骨盆外测量
双手持测量器末端沿 两髂嵴外侧循行,测得 其最大距离为髂嵴间径 正常值25—28cm
2、测髂嵴间径
第5页/共15页
第6页/共15页
骨盆外测量
(1)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 左腿屈曲;
3、测骶耻外径
(2)双手持测量器末端,左手端
放在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
氏菱形窝上角),右手端放在耻
骨联合上缘中点;
(3)测量其间距离为骶耻外径:
正常值18—20cm
第7页/共15页
第8页/共15页
测骶耻外径
骨盆外测量
4、测坐骨结节间 (1)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 径
手抱膝,暴露会阴;
(出口横径)
(2)检查者双手持测量器末端,测
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
(3)正常值为8.5—9.5cm,若
医患沟通
简单自我介绍 简洁询问病史 介绍操作目的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有不适,请其配合
准备 六步洗手法,准备检查工具 请孕妇取仰卧位
第2页/共15页
骨盆外测量技巧及评分标准

骨盆外测量技巧及评分标准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骨盆外测量的技巧和评分标准。
骨盆外测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用于评估骨盆的大小和形状。
准确的测量和评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诊断和治疗相关疾病,以及制定适当的产房管理计划。
技巧以下是骨盆外测量的几种常用技巧:1. 骨盆宽度测量:使用测量带或卷尺测量两侧髂嵴间的距离,从而确定骨盆的宽度。
注意在测量过程中保持患者直立,放松臀部肌肉,并确保测量带水平放置。
2. 韦格纳角测量:通过测量髂嵴和耻骨联合之间的角度来评估骨盆的前后倾斜程度。
使用骨盆角度测量器或直尺,将其放置在髂嵴和耻骨联合之间的骨面上,并记录测量结果。
3. 结核角测量:该测量用于评估骨盆的横向倾斜程度。
使用骨盆角度测量器或直尺,将其放置在结节间隙上,并测量两侧骨面之间的角度。
4. 直径测量:这种测量方法用于确定骨盆的各个部分的直径。
使用测量带、卷尺或骨盆测量器测量骨盆各个部分的直径,包括前后径、横径和斜径。
评分标准根据骨盆的测量结果,可以使用以下评分标准对骨盆进行评估:1. 骨盆宽度评分:根据骨盆的宽度测量结果,将其分为狭窄、适中和宽阔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2. 骨盆倾斜评分:根据韦格纳角和结核角的测量结果,将骨盆的前后倾斜程度和横向倾斜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3. 骨盆各部分直径评分:根据各个部分直径的测量结果,将骨盆各个部分的大小分为小、适中和大三个等级。
具体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临床需求确定。
结论通过使用准确的骨盆外测量技巧和评分标准,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评估和管理骨盆相关的疾病。
这些技巧和评分标准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的内容
骨盆内外测量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骨盆结构及相关问题。
通过测量骨盆的各项指标,医生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骨盆内外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骨盆外部的测量,主要是测量骨盆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指标。
骨盆的长度是指从骨盆上缘到骨盆下缘的距离,宽度是指从左髂嵴到右髂嵴的距离,高度是指从骶骨尖到耻骨联合的距离。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大小及形状。
其次是骨盆内部的测量,主要是通过影像学检查来观察骨盆内部的结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CT和MRI等。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骨盆内部的骨骼、肌肉、脂肪和器官等结构,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骨折、肿瘤、感染等问题。
骨盆内外测量还可以用于评估骨盆的功能状态。
例如,通过测量骨盆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可以评估患者的骨盆底肌肉功能,进而指导相关的康复治疗。
骨盆内外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骨盆的结构及功能情况。
通过这些测量指标,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希望通过这些测量方法的应用,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骨盆测量

(2)髂嵴间径:(intercristal diamerter,IC):孕妇取耻外径(external conjugate,EC):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五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第五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Michaelis rhomboid)上焦。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骶耻外径与骨盆厚薄相关,EC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侧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intertuberal diameter,IT):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膝。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也可以用检查者的手拳概测,能容纳成人横置手拳则正常。此径线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长度。若此径值﹤8㎝应加测出口后失状径;
(5)出口后失状径(posterior sagittal diameter of outlet):为坐骨结节间径中点至骶骨尖端的长度。检查者戴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骨尖端,用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骨盆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中点,另一手放于骶骨尖端处,即可测得出口失状径值,正常值为8~9㎝。此值不小能弥补坐骨结节间径值稍小。出口后失状径值之和﹥15㎝时表明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骨盆测量
骨盆测量(external):骨盆大小及其形状对分娩有直接影响,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的重要因素,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时必不可少的项目。测量骨盆有外测量和内测量两种。
骨盆外测量的实验报告

骨盆外测量的实验报告骨盆外测量的实验报告引言:骨盆是人体骨骼系统中的关键部位之一,它承载着身体的重量并连接着下肢和躯干。
骨盆的大小和形状对于人体的运动功能和姿势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测量骨盆的尺寸和形态对于临床医学和人体工程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骨盆外测量的方法,对骨盆的尺寸和形态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三维扫描仪对受试者进行骨盆外测量。
受试者被要求站立在扫描仪平台上,保持自然站姿,并将双手自然垂放在身体两侧。
扫描仪通过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受试者骨盆表面的三维数据。
通过对扫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骨盆的尺寸和形态数据。
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多位受试者的骨盆外测量,我们得到了一系列有关骨盆尺寸和形态的数据。
首先,我们测量了骨盆的宽度和长度。
结果显示,男性的骨盆宽度和长度普遍较大,而女性的骨盆则相对较小。
这与生理性别差异和生殖功能有关。
其次,我们观察到骨盆的前后倾角度也存在差异。
男性的骨盆倾角较小,而女性的骨盆倾角较大,这可能与骨盆的生物力学特性和生育过程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骨盆的形态特征也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受试者的骨盆呈现出较为平坦的形状,而其他受试者的骨盆则呈现出较为凹凸的形状。
这些形态差异可能与个体的遗传背景、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骨盆形态相关的特征。
例如,一些受试者的骨盆前后宽度比较接近,而其他受试者的骨盆则呈现出前窄后宽或前宽后窄的特点。
这些特征可能与个体的运动模式、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骨盆外测量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方法,用于研究骨盆的尺寸和形态。
通过对骨盆的测量和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体的运动机制和姿势控制。
这对于康复医学、人体工程学和运动训练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骨盆尺寸和形态与运动能力、姿势控制和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以提供更好的康复和训练方案。
结论:本实验通过骨盆外测量的方法,对骨盆的尺寸和形态进行了研究。
骨盆外测量培训流程及考核标准

骨盆外测量培训流程及考核标准操作步骤评分(分)一、医患沟通 1. 简单自我介绍。
0.25 12. 简洁询问病史。
0.253. 介绍操作目的。
0.254. 告知患者操作中可能有不适,请其配合。
0.25二、准备 1. 洗手、准备检查工具0.25 0.52. 请孕妇取仰卧位。
0.251.5 6三、实施操作 1.测量髂前上棘间径:(1)确定站位朝向(2)确定测量点位置(3)汇报正常值1.52. 测量髂嵴间径:(1)确定站位朝向(2)确定测量点位置。
(3)汇报正常值1.53. 测量骶耻外径:(1)确定站位朝向(2)确定测量点位置。
(3)汇报正常值1.54. 测量坐骨结节间径:(1)确定站位朝向(2)确定测量点位置。
(3)汇报正常值四、操作后处理 1. 询问及观察患者有何不适。
0.25 12. 协助孕妇离开检查床。
0.250.53. 记录检查后各项值,是否正常,若异常进一步方案。
五、提问提1-2个问题 1.5 1.5合计10骨盆外测量相关知识复习1.产前检查应常规性骨盆外测量,能间接判断骨盆大小及其形状。
2.查髂前上棘间径及髂嵴间径体位取伸腿仰卧位,骶耻外径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坐骨结节间径取仰卧位,两腿向腹部弯曲,双手抱双膝。
3.前三条径线测量的是测量点骨质外侧缘,最后一条径线测量的是骨质内侧缘,所以只有坐骨结节间径测量的是骨盆的真正径线。
4.骨盆外测量的意义:初步估计胎儿是否能经阴道分娩。
5.需掌握各条径线的正常值。
6.关于出口后矢径及耻骨弓角度:(1)当坐骨结节间径小与8cm时应加测出口后矢径。
(坐骨结节间径至骶骨尖端的长度),两者之和大于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
(2)两手拇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在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所得的两拇指间角度为耻骨弓角度。
正常位90度。
骨盆外测量的方法

骨盆外测量的方法
骨盆外测量方法检查者面向被检者外阴部,触到坐骨结节,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骨盆外测量是指坐骨结节出口横径,测量方法是协助被检者呈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全屈。
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两坐骨结节内缘间的距离,通常正常值为8.5~9.5cm。
若无骨盆测量器,可用检查者拳头置于两坐骨结节间,可容一拳时,估计此径线大于8.5cm,属于正常,当出口横径小于8cm时应测后矢状径。
骨盆外测量时需向被检者解释操作的目的,同被检者取得合作。
骨盆外测量目的是评估骨盆大小及形状,对于怀孕女性用来判断胎儿能否阴道分娩。
需要注意测量时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暖和遮挡被检者,且测量数据要准确。
骨盆外测量操作方法

骨盆外测量操作方法
骨盆外测量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工具:卷尺或软尺、身高表、一张横放的平板。
2. 被测者站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手自然垂放,向前看。
3. 使用身高表测量被测者的身高并记录。
4. 身高表放在被测者身下,与被测者的肛门齐平,平板垂直放置于身高表的旁边,使得被测者的两腿分别搁在平板上。
5. 使用卷尺或软尺,测量被测者的骨盆宽度,即从最宽点的上缘测量到另一侧最宽点的上缘。
6. 将记录下来的身高数据除以2,再减去测量得到的骨盆宽度,即可得到骨盆外宽度的数据。
7. 记录数据,最后伸直身体并松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骨盆外测量时,被测者需要穿着薄而贴身的衣物,如紧身裤、运动短裤等。
同时,操作过程需尽量准确,若被测者体态不佳,可能会影响
测量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盆外测量法
external pelvimetry,four maneuvers of Leopold
【操作目的】
骨盆大小及形状是决定胎儿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故骨盆测量是产前检查不可缺少的项目。
骨盆外测量虽不能直接测量骨盆内径,但可以从骨盆外测量各径线的比例中,间接判断骨盆的大小及形态。
【方法与步骤】
1、孕妇排空膀胱取伸腿仰卧位,测量者站立于孕妇右侧。
首先了解和观察骨盆有无畸形或外伤骨折史
2、备好检查床、骨盆外测量仪,使用骨盆测量器测量以下四个径线。
(1)髂棘间径:孕妇仰卧位,双腿伸直,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嵴间径:孕妇仰卧位,双腿伸直,测量两髂嵴最宽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1、2两径线可间接了解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
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第5腰椎棘突下相当于米氏菱形窝的上角,或髂嵴后联线与脊柱中线交点下1.5cm处,此径线能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是骨盆外测量中最重要的径线。
骶耻外径值与骨质厚薄相关,此值减去1/2尺桡周径(围绕右尺骨茎突及桡骨茎突测得的前臂下端周径)值,即相当于骨盆入口前后径值。
(4)坐骨结节间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抱双膝。
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5~9.5cm。
也可用检查者拳头测量,若其间能容纳成人拳头,则大于8.5cm即属于正常。
此径线直接测得骨盆出口横径长度。
若此值<8.5cm时,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
(5)耻骨弓角度:5耻骨弓角度、耻骨弓角度
⑴协助孕妇呈仰卧位,两腿弯曲。
双手紧抱双膝。
⑵用左右两拇指尖斜着对拢,放置于耻骨联合下缘,左右两拇指平放于耻骨降支上面。
⑶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并记录,正常值为90°。
小于80度为不正常。
此角度能反映骨盆出口横径长度。
检查完毕,协助孕妇整理衣裤,整理用物,放回原处。
【注意事项】
1.注意人文关怀,与孕妇沟通清楚取得同意,解释操作目的,以取得合作。
2.动作轻柔熟练。
注意保暖和遮挡病人。
检查毕,帮助孕妇整理好衣服,根据需要协助其起身。
3.测量数据要准确详细记录,作出结论及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