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缝报警常见故障处理
辊压机故障判断及处理

辊压机常见故障及其处理办法1 / 11辊压机辊面的使用寿命与现场的使用,操作有密切的关系,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加强日常管理,在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保证过饱和喂料2.严禁硬质金属进入辊压机3.辊面产生剥落以后,不论面积大小,一定要及时补焊4.必须严格控制物料大小:95%≤45mm/max≤75mm2 / 11第一部分:辊系部分一辊压机辊缝过小1.检查进料装置,斜插板是否开度过小,进行调整2.检查侧挡板是否磨损3.检查辊面是否磨损,辊面磨损会影响物料料饼的成型,成品量会减少二.轴承温度高1.检查轴承用油脂的牌号,油脂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是否适用于辊压机3 / 112.检查加入轴承的油脂量是否过多或过少3.检查轴承是否已经磨损,轴承温度还有可能是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物料不均或进了大块硬质物体引起轴承振动损伤4.检查冷却水:进水温度和回水温度三.辊压机振动大,扭矩支撑振动大1.检查喂料粒度是否过大2.检查辊面是否有凹坑3.检查主轴承是否损坏4.检查减速机轴承和齿面是否损坏4 / 11四.辊压机压力波动较大1.检查氮气囊的压力2.检查循环负荷是否过大,物料中细粉过多5 / 11第二部分:减速机部分一减速机温度高1.检查供油量是否符合要求2.检查过滤器是否有杂质3.检查供、回油的温差,冷却器的冷却效果4.检查冷却水5.检查高速轴轴承是否损坏6 / 11二.减速机振动大,声音异常1.检查高速轴轴承是否损坏2.检查减速机内部齿轮齿面是否磨损3.检查进辊压机的物料粒度是否过大4.检查减速机的扭力支撑的关节轴承5.检查辊面6.检查辊压机回油过滤器中是否有金属杂质7 / 11三.减速机油系统常见故障1.减速机冬季运行声音大,油粘度高2.减速机运行声音增大,过滤器堵塞3.冷却换热器漏水造成油水混合四.减速机拆卸1.要定期用力矩扳手柠紧螺栓8 / 11第三部分:液压部分一液压部分不能加压1.检查各阀件是否有DC24V电源2.检查加压阀及减压阀,快泄阀是否有泄漏3.检查齿轮泵是否完好4.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9 / 11二液压系统不能保压或压力不稳1.检查加压阀及减压阀,快泄阀是否有泄漏2.检查蓄能器的氮气压力3.检查溢流阀是否漏油4.检查辊面是否有凹坑,辊面受损引起周期性波动5.检查喂料量是否不均匀或太少,以及进料溜子上的棒阀没有全部打开10 / 11辊压机故障判断及处理第四部分:其他部分一.电机部分1.电机空转电流表摆动,声音异常,检查电机转子动平衡,检查转子线圈短接点2.电机在运行中出现啸叫,检查转子是否扫膛3.电机前后轴承温度高,检查轴承是否缺油脂4.电机未启动完毕就跳停:检查是否违规操作带料启动,严禁带料启动11 / 11。
辊压机异常情况的处理

常见问题及处理
1.辊缝、压力不稳:原因物料粒度不均匀、液压系统保压不好、辊
子失圆
2.辊缝偏差:原因
3.干油故障报警:分配器报警、油位报警
4.辊压机喂料跳停:冲击大
5.下料溜子堵塞:原因
6.运行中跳停:振动没屏蔽大、异物超电流、极限辊缝(限位挡块
不合适)辊偏、轴温偏差、减速机温度高、减速机油流故障
7.压力与辊缝不对称:原因
8.压力异常偏高:原因氮气囊烂回油缓冲箱冒油
9.安全注意事项:断电卸压至零压维护:拆卸小心、阀件不能磕
碰、不能污染、站立合适位置。
辊压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例案分析

辊压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例案分析辊压机是一种常用的金属加工设备,用于对金属板材进行压制和成型。
在使用过程中,辊压机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对辊压机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辊压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1.辊子松动:在使用辊压机时,辊子的固定螺栓可能会松动,导致辊子不稳定,影响成型效果。
处理措施:首先,需要关闭电源,使用扳手或扳手将辊子固定螺栓进行紧固。
然后,使用手摇辊子,确认辊子转动是否平稳。
2.辊子磨损:辊子是辊压机的主要工作部件,长期使用会出现磨损现象,从而影响辊压机的加工效果。
处理措施:定期检查辊子的磨损情况,发现辊子磨损严重时,及时更换新的辊子。
更换辊子时,应按照设备要求进行调整和安装。
3.压力过大:辊压机在工作过程中,压制力过大会导致金属板材变形或破裂。
处理措施:首先,检查压力表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
如果压力过大,可以通过调整辊子间隙或降低加工速度来减小压力。
4.电机故障:辊压机的电机是设备的核心部件,如果出现电机故障,将会影响整个设备的正常运行。
处理措施:检查电机是否正常运转,有无明显异常声音或异味。
如果发现电机故障,可以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松动,电机是否过热,并及时维修或更换电机。
5.润滑不良:辊压机的润滑系统对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润滑不良,将会导致设备的摩擦增加,加剧机械磨损。
处理措施:定期检查润滑系统,确认油液是否正常,并及时进行润滑油更换和清洗。
同时,保持辊压机的清洁,防止灰尘和杂质的进入,影响润滑效果。
二、辊压机故障的案例分析1.案例一:辊子松动故障描述:辊子在运转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晃动和松动,产生噪音。
处理过程:首先关闭电源,使用扳手将辊子固定螺栓进行紧固,然后使用手摇辊子,确认辊子转动是否平稳。
处理结果:辊子松动的问题得到解决,设备正常运转,噪音消失。
2.案例二:压力过大故障描述:辊压机在工作过程中,金属板材发生明显的变形和破裂现象。
精轧工作辊换辊系统常见故障分析l

a -
b 1
a 1
b
a
30%
b 1
b PE01 YVH S 1/1-6 PE01 YV H S 2/1-6 PE 02 YVH 1/1-6
a PE03 YV H 1/1-6
b
-
0
P T
P T
P T
T
+
+
1
1
0
30%
1
OS
P E01 B S 4/1-6 I S co llapse clo se R oll gap
故障7 故障7 出入口导卫、擦辊器不到位 1、检查导卫现场实际位置及接近开关信号 2、检查擦辊器现场实际位置及压力开关显示压力值 3、必要时可先捅阀动作设备保证换辊 故障8 故障8 提升轨道 在推辊前要确认是否上升到位。 检查现场没有动作,要确认接近开关信号是否正常、机上阀台的电磁 阀的信号是否正确。如果接近开关信号正常、电磁阀已经得电,可以 在现场有人确认的情况下手动捅阀先换辊,然后再检查阀头和电磁铁, 如果手动不能捅动就要更换电磁阀;
精轧自动换辊系统 常见故障及处理办法
精轧机自动换辊分为四个阶段: 精轧机自动换辊分为四个阶段: 1、换辊前准备阶段 2、换辊前设备停机阶段 3、换辊阶段 4、换辊后设备恢复阶段
换辊前准备阶段
换辊过程: 换辊过程: 1、换辊小车从初始位置E1(磨辊间)把新辊推到精轧机前 的换辊平移盖板上(E7)(平移盖板位于飞剪侧); 2、换辊小车后退到位置E6,平移盖板向卷取机侧平移; 3、换辊小车前进到位置E11;
故障3 故障3、CVC窜辊不到位
1、换辊模式自动时序CVC窜辊不到位:确认工作辊处于平衡状态后, 可再次切换模式,重新执行自动时序; 2、长时间轧机内没有轧辊(检修恢复时),某一个CVC液压缸位置不 正确:在CVC窜辊处于手动或自动模式时,强制位置设定为0动作液压 缸:Nx_RS_WR_REF(G2) 3、如果出入口两侧位置一致且位置值在1mm内,可考虑封点操作
辊压机常见故障处理

【技术】辊压机常见设备故障及解决方法2014-05-08 中建电商水泥备件网辊压机常见故障一:现象:辊压机跳停原因:(1)辊缝间隙极限开关动作急停(2)左、右侧辊缝超高高限急停(3)左、右侧压力超高高限急停(4)压力差超高高限急停(5)辊缝差超高高限急停(6)主电机电流超高高限急停(7)主电机电流差超高高限急停调整与处理方法:(1)检查物料中是否含有大块度物料,是否超过辊压机允许进料粒度;(2)检查金属探测器是否漂移导致入辊压机物料中含有金属铁件导致辊面损伤;(3)检查辊压机进口溜子处所装的气(电)动闸阀是否开关灵活。
(4)榆查进料装置是否开度过大;(5)若进料装置开度合适,可适当减小进料溜子上棒条闸门开度;(6)打开辊压机辊罩检修门检查是否有物料堵塞情况;(7)检查侧挡板是否与电流高的辊轴有擦碰现象;(8)检查进料调节板是否与电流高的辊轴有擦碰现象。
(9)检查辊面花纹是否磨损,测量动定辊直径,若已磨损,进行辊面堆焊。
常见故障二:现象:辊缝过大原因:(1)仪表显示辊缝过大(2)在新喂料量不变的情况下恒重仓荷重逐渐下降,循环提升机电流增大调整与处理方法:(1)、控制物料粒度(2)、适当减小辊压机进料装置开度,从而使辊缝减小,通过量减少。
常见故障三:现象:辊缝过小原因:(1)仪表显示辊缝过小(2)辊压机频繁纠偏(3)循环风机风门维持不变的情况下,仓压逐渐上涨,循环提升机电流减小(4)物料粒度太细,物料水分高。
调整与处理方法:(1)适当加大辊压机进料装置开度,若辊缝无变化,停机时进行以下两项目检查:(a)检查侧挡板是否磨损,若己磨损,则更换侧挡板;(b)检查辊面磨损情况。
(2)增大物料粒度,降低物料水分。
常见故障四:现象:辊缝变化频繁原因:(1)位移传感器显示(2)辊压机频繁纠偏(3)辊压机辊面磨损不均。
(4)料仓料位不够,下料不连续并有偏料现象。
(5)辊压机左、右压力不稳。
调整与处理方法:(1)检查辊面是否局部出现损伤,若己损伤应修复。
辊压机常见问题及处理

辊压机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及常规处理办法为节约水泥生产成本,做好节能降耗,公司在水泥粉磨系统中配置了辊压机系统。
辊压机的稳定运行对提高磨系统产量,降低水泥生产成本能够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为提高辊压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加强辊压机日常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现对辊压机在使用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及常规处理方法进行了梳理,供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参考。
一、辊压机辊面的使用寿命与现场的使用、操作有着紧密关系,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加强日常管理,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1、在运转过程中必须保证辊压机的饱和喂料。
2、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除铁器和金属探测仪的正常使用,严禁硬质金属进入辊压机内部。
3、一定要保证每星期清理、外排一次恒重仓,其目的是将富集在循环系统里面的铁渣,游离二氧化硅等进行外排,不让其加快对辊面的磨损。
4、辊面产生剥落后,不论面积大小一定要及时补焊,否则会对基体造成损害,为后期进一步修复造成麻烦。
5、严格要求进入辊压机的物料大小应按照说明书中所示执行95%≤45mm/max≤75mm。
6、进入辊压机的物料温度应≤100℃。
二、要经常对辊压机进行检查维护,排除运行隐患,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效率,各子项常见故障主要有:第一部分辊系部分一、辊压机辊缝过小1、检查进料装置开度,是否开度过小,物料通过量过小造成,应调整到适当位置。
2、检查侧挡板是否磨损,侧挡板若磨损,将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时还能造成跳停,应时常查看。
3、检查辊面是否磨损,辊面磨损将严重影响辊压机两辊间物料料饼的成型,严重时还会引起减速机和扭力盘的振动,应尽快修复。
二、辊压机辊子轴承温度高1、检查用油脂牌号,用油脂的基本参数、性能和使用范围,检查是否能够适用于辊压机的工况,不适则应该立即给予更换适用的用油脂。
2、检查加入轴承的油脂量,轴承用油脂过少则润滑不足,造成干摩擦,引起轴承损伤和高温;用油脂过多,则轴承不能散热,造成热量富集造成轴承温度高,引起轴承损伤,应按照说明书中用量加注。
辊分日常故障及处理方法

辊分机日常故障及处理方法一、辊分机日常故障1. 轴承温度过高。
有可能是润滑不良,如轴承外部的润滑油由于轴承安装倾斜位置不对而淌到轴承内部,所以选用的润滑油要适合、质量要好、润滑脂要定期更换;有可能是轴承内圈与轴配合过松或外圈与轴承孔配合过紧,造成轴或轴承的磨损,这时就要对轴或轴承进行修理或更换;也可能是轴承本身质量有问题,如轴承内外圈滚道有缺陷、淬火不好等,要更换质量好的轴承。
2. 机器震动较大,滚分辊松动或两轴不在同一中心线上。
应检查各滚动体的运行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现象应立即停机修理,使两轴在同一中心线上;另外还要检查偏心轴块的紧定螺丝和偏心轴的偏心距离,如果偏心距离不合格则要重新制作,如果是紧定螺丝松动则要上紧螺丝。
3. 成品表面有压痕或划伤。
这可能是由于滚珠、垫片或挡圈有缺陷或松动,或滚柱松动,这时要检查滚柱是否松动,挡圈、垫片、滚珠是否松动或有缺陷,并进行相应处理。
4. 滚分机负荷过大。
可能是给料过多过快,不均匀,这时应调整给料量和给料速度。
5. 轴承损坏。
轴承在装配或使用中由于操作不当、保养不及时、轴承本身有问题等会造成轴承的损坏,应更换新的轴承。
6. 齿轮打坏。
可能是两轴不在同一中心线上、两轴的转速不等、轮齿的模数和齿数不等、机器突然停车造成齿轮损坏等,应检查两轴转速、齿数、齿高等是否相等,并进行相应处理。
7. 轴断裂。
可能是铸造时存在缺陷、工作面没有加工、工作中受到大的冲击力等造成轴断裂,这时要检查各部分是否存在缺陷,工作中是否受到过大冲击力等。
二、辊分机日常故障处理方法1. 分散剂用量不当有些塑料的凝聚倾向本来就大,如果生产中添加的内外润滑剂平衡不当、塑化不均,很易引起分散相凝聚。
在这种情况下应减少配方中的润滑剂量,尤其是内润滑剂的用量。
润滑剂用量一般不要超过0.5%。
有些塑料如ABS等在成型加工时必须要加入一定量的润滑剂以降低熔体的粘度,改善熔融加工性能。
但润滑剂是一把双刃剑,在降低熔体粘度的同时它也会将有效成分析出并聚集于熔融塑料的表面。
辊压机常见故障保护跳停分析及处理

辊压机常见故障保护跳停分析及处理1、辊压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作为生产设备最主要的功能是完成工艺要求,很好的满足生产需要,但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也非常重要,这不仅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能节能、降耗,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辊压机的电气系统检测保护及相应处理相当重要。
以下就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系列辊压机所做的常见故障保护跳停作以分析。
1.1 动/定辊故障分析及处理⑴ 左/右辊缝大故障根据经验,通常我们把动辊相对定辊移动40mm位置定为辊缝极限位,当辊缝达到极限位后,限位开关发出信号或程序里面出现响应信号,辊压机跳停。
原因:是辊压机气动闸板阀刚开启时料柱对辊子冲力大,液压系统来不及纠偏造成辊缝过大跳停。
处理:①调整斜插板位置,是下料产生的冲击力适当,避免过大冲击力;②设定辊压机左右两侧的初始压力,不能太低,一般7Mpa 左右,且避免初始下料压力大卸荷情况出现;③避免较大、较硬的物块进入,超过辊压机粉碎能力,导致辊缝过大现象。
⑵ 左右辊缝差大故障一般当辊缝差大于4mm时,辊缝较大的一侧自动加压,如果不能纠偏,当辊缝差大于8mm时称重仓气动阀关闭,停止下料纠偏;辊缝差大于10mm辊压机跳停。
原因:①称重仓没有稳定料柱,使称重仓失去靠物料重力强制喂料的功能;另外插板阀开度等造成料偏;②物料粒度不均,内有较大颗粒物料,细料下卸过快;③液压缸左右压力不一致,压力小侧被物料撑开;④侧挡板螺栓松,导致一侧下料过快;⑤有铁块或其它金属进入。
处理:①保证称重仓的料位,使插板调节阀左右一致,并适当增加液压缸的初始压力,使物料不致于轻易撑开辊缝,下料过快,不能形成足够料压导致料偏;②对于物料颗粒可在物料进入称重仓前增加筛网,对其进行筛选,较小物料可直接进磨机,较大物料排外或其它处理;③对于压力不均衡现象,首先保证最低工作压力7Mpa左右,低于7Mpa自动加压,但加压增加1~1.5Mpa停止,以保证满足工作压力同时左右压力尽量均衡,另外应检查左右液压缸是否频繁加压,如果是检查液压元件④;定时检查侧挡板螺栓,防止松;⑤在称重仓前边工艺添加除铁器和金属探测仪,以保证铁块或其它金属不能进入辊压机料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列辊缝设计意义)
设计程序: 根据下列因素优化轧辊计 算 鼓肚应变与变形 不对中应变 凝固计算 等级和速度范围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列辊缝设计意义)
2、必要性——二冷辊列是铸机的脊梁 (颈椎——足辊区、腰椎——矫直区?) 1)结晶器出口铸坯坯壳薄、钢水静压力大; 2)坯壳冷凝收缩,发生尺度变化; 3)坯壳高温蠕变,发生形变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辊间距/ 辊缝设计的依据)
例: 钢的线收缩—结晶器与辊缝锥度设计依据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钢铸态热膨胀特性)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钢铸态热膨胀特性)
不同钢种热膨胀率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三。凝固收缩与铸坯缺陷和辊缝工艺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缩孔、疏松、中心线缩裂 固态收缩——减轻内部疏松程度,但也是热应变、 热裂纹的根源 其中 1)液态收缩可以被连续充填的钢水所补偿;(中低 碳钢约1-2%) 2)固态收缩是辊缝收缩的依据(至室温约7-8%, 其中线收缩率约2%) 3)中心凝固收缩是强收缩辊缝或设定轻压下辊缝的 依据。(约3%)
板坯宽面冷却不均匀(喷 嘴布置、选型、喷淋状 态)
板坯角部过冷 对弧精度问题 扇形段结构刚度与变形 辊子工作状态问题(变 形、磨损、转动不良) 定期检修及辊缝标定!保 证设备热状态 使用抗变形长寿新型冷却 方式辊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一、 扇形段线外维修台辊缝控制 扇形段在上线之前,应该先在线外维修台完成夹紧缸传感器的安装和标定工作。
一。辊间距设计依据 ——鼓肚应变、辊 不对中应变与机械总 应变的综合控制 二。辊缝设计依据 —跟进坯壳冷却的线收缩 —补偿铸坯凝固末端固液糊状区的凝 固体积收缩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钢凝固与收缩的特点)
一。凝固方式:逐层凝固(裂纹敏 感)、糊状凝固(粘结漏钢敏 感)、中间凝固
1、 传感器安装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图二 传感器的安装方法
首先要拆开油缸上传感器的 保护罩,用扳手夹住传感器 的根部将传感拧紧,不能拧 传感器的头部,否则将损坏 传感器。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图三 传感器的编号方法
根据图纸和传感器的安装说 明书,正确的连接传感器的 电源线和网线,并正确的设 定好DP地址。注意线外维 修台的所有DP网线应该连 通,没有放扇形段的,机旁 箱的选择开关打在“短接” 位。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4、 上线准备 初始化完成后,点击“机旁”,人工降扇形段降 到最低点。将电器插头拔下,将插头盖子盖好。 将液压管拔下,将管帽盖好。检查所有的传感器 接头、液压阀的接线盒的密封是否完好。将所有 的电缆用石棉布包好,将所有的电缆接头、电缆 管接头用密封胶、密封泥封好。检查冷却的管路 是否完好。以上所有检查工作完成后将扇形段调 出放好。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板坯连铸基础辊缝设计与动态轻压下辊缝控制特点、作用效果)
基于钢凝固收缩特性和高温力学特性的辊缝设定——拉速相关性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板坯连铸基础辊缝设计与动态轻压下辊缝控制特点、作用效果)
影响辊缝控制实际作用效果因素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各种扇形段的DP地址
DP地址表:
编号 1
2
3
4
位置 左入口 右入口 左出口 右出口
扇形1#段
2
3
4
5
扇形2#段
6
7
8
9
扇形3#段
10
11
12
13
扇形4#段
14
15
16
17
扇形5#段
18
19
20
21
扇形6#段
22
23
24
25
扇形7#段
26
27
28
29
扇形8#段
30
31
32
33
扇形9#段
二。凝固收缩特点 (1)液态收缩: 从浇注温度到凝固开始温 度之间的收缩。也称过热收缩. (2) 凝固收缩: 从凝固开始到凝固终止温 度间的收缩。凝固收缩.(热收缩与相变收缩) (3) 固态收缩: 从凝固终止温度到室温间 的收缩。(热收缩,还可能包括相变收缩 或膨胀)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辊间距/ 辊缝设计的依据)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缝控制技术发展)
三。远程可调辊缝技术 —液压辊缝远程在线可调 —辊缝按指定曲线设定 —浇注过程辊缝恒锥度 —用于薄板坯近终形连 铸。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缝控制技术发展)
四。动态辊缝技术(图、movie)—未来方向和主流技术! —液压辊缝控制技术 —辊缝远程动态可调 —动态辊缝锥度 —辊缝跟进铸坯凝固收缩 —适合分钢种和断面远程在线调节辊缝 —动态轻压下基础技术,可跟进铸坯凝固终点、 通过变锥度对凝固末端轻压下控制铸坯内质。 ——可调辊缝、动态辊缝技术实质上都是一种铸与轧耦合技术,但带液 芯的轻微轧制中铸坯变形几乎没有纵向延伸!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辊间距/ 辊缝设计的依据)
一。辊间距设计依据 ——鼓肚应变、辊 不对中应变与机械总 应变的综合控制 二。辊缝设计依据 —跟进坯壳冷却的线收缩 —补偿铸坯凝固末端固液糊状区的凝 固体积收缩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辊间距/ 辊缝设计的依据)
基础辊缝主要依据钢坯凝固线收缩 强制收缩辊缝或动态轻压下辊缝工艺设计依据: 1)自然收缩基础辊缝 2)凝固末端糊状区的体积收缩 3)凝固末端加速凝固区的位置与长度 4) 凝固进程、表面温度双目标控制 5)钢热塑性与凝固前沿的极限应变 6)铸机结构相关的其它附加应变、热态有效辊缝 合理设计轻压下辊缝明显改善铸坯中心致密度 控制末端鼓肚是控制中心偏析的关键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列辊缝设计意义)
3、作用 1)夹持控制坯形作用 2)铸流导向作用 3)拉坯、弯曲、矫直作用 4)控制铸坯内质作用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列辊缝设计意义)
4、辊列设计不当/对弧不良后果(图) • 铸流不畅、铸坯机械应力应变大,导致行坯不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2、 电磁阀校验 扇形段的四个夹紧缸,每个缸都有一个电磁阀, 分别控制液压缸的抬起、压下。检查电磁阀的得 电状态,可以按画面中的“阀校验”按钮,弹出 一个窗口,用鼠标按住窗口中的按钮,查看现场 中相应的电磁阀,看是否亮灯或是否有磁性,松 开鼠标,电磁阀失电。检查所有的电磁阀,直到 都工作正常。
其中,辊列、辊缝乃至辊型的设计与过程控制技术是连铸技术升级的设 备基础;而对钢凝固高温热特性的深入认识是科学制定连铸新技术工艺 参数的关键。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提纲)
1. 铸机辊列与辊缝设计的意义 2. 铸机辊缝控制技术的发展 3. 辊间距/辊缝设计的依据 4. 连铸过程钢凝固与收缩的特点 5. 钢铸态热膨胀特性
辊缝报警常见故障处理
不锈钢事业部炼钢:徐岩
目录
1
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2 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3 辊缝报警处理步骤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引言)
当前常规连铸,如同早期的模铸,只是钢水向钢材转化技术发展过程中 的一个阶段性技术。
从节能、降耗、增效、降低排放角度来看,铸轧一体化近终形生产技术 是未来连铸的发展目标!连铸向凝固过程温度、变形、乃至固态相变复 合控制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提纲)
6. 板坯连铸基础辊缝设计与动态轻压下辊缝控制 7. 特点、对板坯内质的改善效果 8. 影响实际辊缝作用效果的因素
一、连铸辊缝设计与控制技术——工艺角度的认识 (铸机辊列辊缝设计意义)
1、铸机辊列与辊缝特征 辊列 辊缝 辊间距 合理的辊列/辊缝设计有助于控制铸坯的变 形、裂纹,中心偏析、中心疏松以及中心 线裂纹,也有助于避免高强度热轧板材分 层、保证Z向性能。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扇形段将来上线后使用的位置(1#~11#), 必须与在工作站的画面上输入的对应扇形 段段号严格一致,按回车,画面上就会显 示出相应的DP地址。如下图四中显示的2 段地址为6、7、8、8和10段的地址为38、 39、40、41。每个段的各个传感器的DP 地址都在程序中定义好了,不能随便修改, 必须严格按照定义好的地址来设定网络地 址。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二、 扇形段线上辊缝控制 扇形段夹紧缸的规定:面向铸坯流向,从第一段入 到第十一段出,左边的两个缸为左入和左出,右边 的两个缸为右入和右出,传感器和电磁阀也是按这 样定义的。
二、泰钢扇形段辊缝控制
1、 线上传感器标定 由于扇形段在线外存放一段时间后,以及在吊运过程中,初始值会有 小的变化。而且扇形段在线上的工作状况和线外不同,为此,必须在 线上重新修正。当线上的扇形段由160mm厚度变成200mm厚度时, 必须将所有的扇形段重新测量辊缝,如果超出目标值大于0.15mm, 需要在线修正。 当将扇形段安装好后,首先要检查传感器、液压阀的接线、保护,各 个接口处的密封是否完好,否则必须重新防护,否则将造成非常严重 的后果。当一切就绪后,接好电缆和液压管,准备将扇形段初始化或 修订。 扇形段从线外吊到线上,需要重新初始化或修订,方法有两种。在轻 压下维护画面中。
34
35
36
37
扇形10#段
38
39
40
41
扇形11#段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