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概述

翻译概述
翻译概述

第一单元翻译概论

巴别塔典故

5据《圣经·创世纪》,创世之初,普天之下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耶和华对人类的骄傲感到恼怒,于是使人们的语言变得互不相通,从而在造塔的人们中间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只好放弃了造通天塔的狂妄打算。而那个建通天塔(Babel)的地方后来就被称为巴比伦城(Babylon)。

5巴别,希伯来文是“变乱”的意思,巴比伦文则是“神的门”的意思。由于“巴别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内涵,使人们常常以此作为某种解释性的典故来利用。一方面作为试图通往天堂的路径,逼近上帝,因此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另外,由于故事中上帝对人类语言的变乱,则可用以体现人类语言之间的理解偏差,以及人类为寻求共同理解而不断追求的路途,许多人就把翻译比喻为一种建造巴别塔般的英雄事业。

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7689758.html,/asiapan/archives/2005/10/post_208.html

1.1 翻译的目的

5从上述巴别塔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得出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

5在高度信息化的后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在规模、频率和速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球化的概念日渐清晰。在这个过程中,翻译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景象。

5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并不陌生,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

5翻译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翻译指语言与语言、语言与非语言之间的代码转换和基本信息的传达。狭义的翻译指一种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内容忠实地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5季羡林先生在谈到翻译的目的时曾说:“翻译对于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其作用是不可忽视的。英国的汤因比说,‘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存的。’我

本人把文化(文明)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问题是,既然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是一个发展过程,那为什么中华文化竟能成为例外呢?为什么中华文化竟延续不断一直存在到今天呢?我想,这里面是因为翻译在起作用。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若拿河流来作比较,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5思考题

5请大家一起想想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翻译?你曾经接触过怎样的翻译工作?

1.2 翻译的分类

5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翻译进行以下分类:

5分类的角度类型

5按翻译主体的性质来分: 人工翻译、机器翻译

5按工作方式来分: 口译、笔译

5按翻译的材料来分: 文学翻译(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和实用翻译(包括科技、商务、新闻、法律等资料的翻译)

5按处理的方式来分: 全文翻译、摘译、编译、节译、改译、综译

5按翻译技巧来分: 直译、意译、音译

5按翻译原则方向来分: 异化翻译、归化翻译5按翻译的目的来分: 交际翻译、语义翻译

5按翻译的效果来分: 显性翻译、隐性翻译

1.3 翻译史简介

5人类古代的翻译活动大都与宗教的发展密切相关。西方的翻译是从翻译《圣经》开始的,而中国的翻译则始于佛经的翻译。在这一点上两者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西方翻译史

5高潮时期、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5第一次:公元前3世纪中叶

5罗马文学家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德斯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得诞生和发展

5第二次:公元4~6世纪

5哲罗姆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经》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文学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5第三次:公元11~12世纪之间

5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5第四次:公元14~16世纪

5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顺从民众的意愿,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用17年的时间翻译了《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英国的查普曼则用18年时间翻译了《伊里亚特》和《奥德赛》。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以语言通俗、优美和流畅而闻名于世,被视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对现代英语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第五次: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5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第六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

5(1)翻译范围从传统的文学、宗教作品扩大至其他领域,尤其是科技、商业领域;(2)翻译成为一项专门的职业,不仅文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事翻译,而且还有一支力量雄厚、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队伍承担各式各样的翻译任务;(3)兴办高等翻译教育,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打破传统方式并发展机器翻译。

中国翻译史

5主要阶段特点以及主要代表人物

5两汉至唐宋的译经时期:

5伴随着佛经的翻译传入,印度的哲学、文学艺术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翻译活动以宗教传播为主。鸠摩罗什、真谛和玄奘被称为“译经三大家”。

5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时期: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测量法义》等书,标志着中国译著的方向性转变。西方几何、测量、算学、农业、水利、机械、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书籍被翻译成汉语,使这些知识在民间得以传播。

5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的西学翻译时期:

5代表人物是林纾和严复。林纾不懂英文,是由他人口述给他听,然后由他笔录整理出来。这些译作可读性强,使中国读者接触到西方文学作品,同时也打破了章回小说的旧格式,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5严复的译作多为西方政治和经济学说,向国人介绍西方进步思想,因此他又被称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其主要译著有《天演论》、《原富》等。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翻译标准,流传至今仍

为许多译者所推崇,足见其强大生命力。

5五四运动至建国前时期,我国的翻译活动为马列主义和世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譬如马列主义经典《共产党宣言》、世界文学名著《莎士比亚剧本》(梁实秋译)和苏联文学作品《死魂灵》、《毁灭》等。该时期译作的典型特征是以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

5建国初期到文革之前的东西方文学翻译:

5重点是译介西方的文学作品,译文质量普遍较高,涌现出一大批名著名译。

520世纪70年代至今:

5本次翻译高潮方兴未艾,在规模、范围、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大大超过了50年代。翻译队伍逐渐壮大,翻译领域百花齐放,包括社科、科技、军事、外交、贸易、法律、文教、卫生等领域。这是全球化时代来临的结果。信息爆炸、知识爆炸,同时也就是翻译爆炸。

5课外调研活动

5在中国翻译史上,你最喜欢哪一位翻译家的作品?为什么?你读过他的哪一些翻译作品?然后到图书馆找出该译作的原著,仔细研读一两章,并按照你目前对翻译的认识来评价译作。

1.4 翻译的标准

5翻译的标准之争由来已久,“文质之争”、“直译意译之争”、“归化异化之争”,不一而足。

5让我们看看译学前辈怎么说:

严复:信、达、雅

鲁迅:宁信而不顺(直译)vs. 赵景深:宁错而务顺

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原则“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化”(等化、浅化、深化)

林语堂:音美、意美、神美、气美、形美郭沫若: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朱光潜:译者“须设身处地在作者的地位,透入作者的心窍,和他同样感,同样想,同样地努力使所感所想凝定于语文”。

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可以说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与“化境”。

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1)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2)翻译标准既是多元的,又是一个有机的然而变动不居的标准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最高标准是最佳近似度。最佳近似度是一个形同虚构的抽象标准,真正有实际意义的是一大群具体标准;(3)具体标准中又有主标准和次标准的区别;(4)多元翻译标准是互补的。奈达(美国):动态对等:译文读者或译入语听众对于译文或译语的反应,要和原文读者或原文讲话听众对于原文或原讲话的反应进行比较,如果大体一致,就是质量上乘的译文。

泰勒(英国):翻译三原则:(1)要将原作的意思全部转移到译文上来;(2)译文应当具备原作的风格和文体;(3)译文和原作要同样的流畅。

英语翻译概论

翻译概论 Warming-up exercise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s 1 You are what you think 2 Your abilities count, but the belief that yo u can succeed affects whether or not you will. 3 It’s a pattern of thinking learned at your mother’s knee. I翻译的定义 1.Translation is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即“将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替换为与之对等的另一种语言的篇章材料”。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用另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它是一门科学,具有描述性;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它具有创造性。

II翻译原则或标准:严复理论 1 信(truthfulness/faithfulness):忠实原文(对原文的思想不歪曲也不要任意增减;对原文的风格不随意改动,即粗糙的不译成高雅,口语体不译成书面体) 2 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译文应该按照译语的语法和习惯来遣词造句;译文避免生搬硬套,应该通顺流畅) Eg . John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 约翰值得信赖。他忠诚而正直(守规矩)。 3 雅(elegance):文字古雅/ 切(closeness) 总之,做英译汉时,按中国人的说话思维方式,把内容用通俗的汉语顺畅地表达出来;反之亦然。 1. It therefor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at, if students are not to waste their opportunities, there will have to have much more detailed information about courses and more advice.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第1 课绪论--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 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 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 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 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 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 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 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

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 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 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 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 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 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 和张培基 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Steiner) 翻译是沟通各族人民的思 想,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国际斗争的 必要武器。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 门学科。(张培基等)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英语翻译——笔记整理及单词概述

考研翻译重点词汇 Abstract n.摘要,概要,抽象 adj.抽象的,深奥的,理论的 Accelerate vt.&vi.(使)加快,(使)增速, n.接受速成教育的学生 Account (1)看法,认识 (2)解释,说明 Account for 占…(多大)比重; 解释, 说明 Achievement n.成就;成绩;功绩,达到;完成 Acquire vt.得到,养成,vt 获得;招致,学得(知识等),求得,养成(习惯等),捕获, Action n.作用,动[操]作,行动,机械装置[作用],(小说等中的)情节 Activity n.活动,活动的事物,活动性,机能,功能 Actually adv.现实的,实际的;目前的;明确的,有效的 Additional adj.增加的,额外的,另外的 Advance vt.&vi.(使)前进,(使)发展;促进, vt.提出 Advantage n.利益,便利,有利方面,有利条件;优点;优势, (网球等)打成平手(deuce )而延长比赛后一方先得的一分(攻方所得称 advantage in ,守方所得则称 advantage out ) Agree vi.一致;相合同意,赞成约定,允诺,答应,相宜,调和,符合,和睦相处 Almost adv.几乎,差不多,差一点;将近 Amount n.量,数量,数额,总额,总数 vi.合计,共计 An immense amount of … 大量 An amount of … 一些 A certain amount of … 某些 Analogous 与…类似, 与…相似 And 而, 然而 Apply … to … ≈ lie with 存在于,发生于 Approach vt.&vi.接近,走近,靠近; vt.接洽,交涉;着手处理; n.靠近,接近,临近 Appropriate adj.适当的,恰当的; vt.挪用;占用;盗用 Argue vt.&vi.争吵,辩论; vt.坚决主张,提出理由证明,说服,劝说 Arise vi.&link v.呈现;出现;发生; vi.起身,起来,起立 As 译为 (1) 像, 如 ; (2) 作为 As … as (比较的两者要一致) = not so … as 译成:“… 和 … 一样 ” As is mentioned above 如上所述, (如上所示,如图所示---作文可以写) Aspect n.方面,方位,朝向 Assert vt.声称,断言,维护,坚持 Assume vt.假设,认定, 臆断,猜想,假装,担,担任,就职 Attempt n.尝试,企图vt.尝试,企图 Augment vt.增加,提高,扩大; n.增加,提高,扩大 Availability n.可用性,有效性,实用性 Base n.基础,底座,基地,根据地 vt.把…建立在,以…为基础 Behavioral adj.动作的,行为方面的 Big bang 大爆炸理论 Branch n.树枝,枝条,支,分科,分系; vi.出枝,树叉 Breakthrough : 突破 Break prison (监狱)越狱 Break out v. 爆发 Out break: n. 爆发

翻译理论概述

第一章翻译理论概述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二、中国翻译简史三、中国翻译理论四、翻译的基本原则五、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一、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Definitions given by Chinese scholars:●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代汉语词典)●翻译是将一种文字之真义全部移至另一种文字而绝不失其风格和神韵。(吴献书,194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翻译的实质是语际的意义转换。(刘宓庆,1990)●翻译的定义应该是:“将一种语言传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 (蔡毅,1995)●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王克非,1997)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沈苏儒,1998)● 翻译应当把原文的本意,完全正确地介绍给中国读者,使中国读者所得到的概念等于英俄日德法┅┅读者从原文得来的概念。(瞿秋白)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样。(泰特勒,1790)●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

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 ation 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 According to Newmark translation is “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2001a:7.美国现代翻译家、语言学会主席尤金奈达(EugeneA Nida)1969年所下的定义:Nida in sists “…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Nida1969: 53。(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Translation Translation in fact has three distinguishable meanings for this word. It can refer to: 1 translating: the process to translate the activity rather than the tangible object 2 a translation: the

翻译理论简答题

《实用翻译教程》习题库 简答题 第一章导论 1.翻译课的目的是什么? 2.决定翻译质量的因素有那些? 3.翻译课的性质是什么? 4.为什么学习翻译理论? 5.实用翻译理论主要解决那些问题? Keys: 1.翻译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也就是把原语所表达的信息材料,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并达到较高的翻译质量。 2.外语水平.汉语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态度 3.翻译是技巧有时科学,进行翻译教学应该是有理论,又有实践,二者紧密结合。 也就是又讲理论,掌握翻译规律;又作大量练习,获得技能技巧。 4.翻译理论就是研究和探讨翻译固有的内在规律,发现翻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并寻求解决途径。翻译理论就是帮助翻译工作者了解翻译规律,解决翻译过程中 遇到的各种困哪问题。翻译理论的可贵在于它的实践性,在于用来指导翻译实践, 提高翻译质量。为提高翻译水平而学习,这就是学习翻译理论的目的。 5.性质问题.标准问题.翻译过程中遇到大的各种实际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 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翻译质量。 第二章什么是翻译 6.人们交流思想有哪几种情况? 7.解释语内交流.语际交流? 8.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 9.翻译的定义? Keys: 6.语内交流.语际交流.信息传播 7.语内交流是指在同一语言内部进行的交流。语际交流是指操不同语言的人.通 过翻译进行的思想交流。 8.翻译是思想交流的桥梁(使不懂原语的人,能通过译文而懂得体现在原文信息中 作者的思想.意图.观点和所不懂的思想感情)和接力(使原文信息能传播的更远, 能传播到更多的人那里)这就是翻译是翻译的目的和功能。

9.翻译是人类交流思想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使通晓不同语言的人能通过原 文的重新表达而进行思想交流。翻译是把一种语言(即原语)的信息用另一种语 言(即译语)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能得到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得到语原文 读者大致相同的感受。 第三章翻译的性质 10.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11.翻译的特点是什么? 12.翻译过程中的困难有那些? 13.翻译的两大通病是什么? Keys: 10.写作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心中有数,自己决定”。包括:写什么.给谁看.用词结构和表现手法. 11.1人云亦云.2不容更改.3先理解,后动笔.4克服原语的干扰 12.1理解的困难.2读者不同.3.两种语言表达方式不同.4材料步熟悉 13.翻译症和马虎翻译 第四章翻译与对等 14.对等有那些形式? 15.为什么说翻译实际上就是对等问题? 16.什么是灵活对等? 17.什么是意义对等? 18.什么是风格对等? 19.为什么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翻译时坚持形式忠实的? Keys: 14. 1.词的对等 2.短语句子的对等 3.形式对等 4.灵活对等 5.意义对等 6.风格对等 15.对等就是指不同语言对同一事物的描述。翻译是将SL表达的事物用TL重新表 达一遍,这实际上是用两种语言SL与TL表达同一事物,这两种语言对同一事 物的表达就是对等。因此,翻译实际上就是对等问题。 16.灵活对等就是翻译时考虑的不是词的对等,而着眼于句子甚至段落的对等。在形 式和意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主要考虑意义,不受原文形式的束缚和影响,把原 作的意思灵活的表达出来。 17.只要求思想内容与原文一致,在意义上没有增删更改的现象,叫做意义对等。 18.风格对等指翻译时光是意思相同还不够,还有尽量保持原作风格。 19.1.形式忠实有时也能起到表达原意的作用,而不去考虑在更多情况下不能表达原

翻译概述

翻译教程:翻译概述(1) | 发布时间: 2010年6月26日 翻译概述(1) 一、学科特点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范存忠:"漫谈翻译"《翻译理论与技巧》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p.80), 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谭载喜:《奈达论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p.10)。翻译虽为个体所承作,却是一种社会活动,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内涵。就前者而言,翻译经过千百年来各国翻译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在语言学、文学、文化、心理学、人类学、哲学和教育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理论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和语言转换模式。随着科学的日益进步,这种体系和模式正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 就后者而言,翻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会难免走弯路。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正如Steiner和张培基所说的那样:Translating it is that openeth the window, to let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翻译概述

翻译概述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要求: 1.至少到课(Attendance)12次 2. 作业、发言: 二选一 3. 出席期末考试 翻译课的目的: 翻译技巧、技能:匠人,只能糊自己的口 翻译视野:工程师,小康生活 翻译的人生境界: 顿悟,带来的人生境界的提升, 翻译家、译论家、艺术家 内圣外王 1、沟通漏斗 2、请列举5 - 10名古今中外翻译家及其译作 3、翻译有多少义项?

巴别塔:翻译起源的神话 语言与翻译的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答案:上帝是翻译的本体。 结论:翻译依然神圣。Translation: still holy. 一.翻译的定义(Definitions to translation) 金圣华:翻译就像一座桥,桥两端,气候悬殊,风光迥异。两端之间,原隔险峻山谷,湍急溪流。两旁的人,各忙各的,世代相传,分别发展出一套不同的习俗风尚以及语言文化来。 有一天,这不同的文化习俗的人,忽然想要跟对岸打个招呼。怎么办?要渡过峡谷,不得不起一座桥…… 1.Peter Newmark: Translation is the rendering of meaning of a text into another language in the way that the author intended the text. 2.Eugene Albert Nida: Translation is translating meaning. 3.王宏印:翻译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的活动,就是把用一种语言构成的文本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的再造出来的活动。因此,无论是口译或笔译,翻译都是一种精神产品的再生产过程,是通过翻译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完成的。因而,翻译是沟通人类的思想感情、传播知识文化、促进文明进步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4.许钧定义: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5.Lawrence Venuti: Translation is a process by which the chain of signifiers that constitutes the source-language text is replaced by a chain of signifier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which the translator provides on the strength of an interpretation. 在现代的话语语境中,本质、结构、同一、真理享有殊荣,是形而上学思维的绚丽之花;后现代时代,个体、差异、语言则成为思想王冠上的明珠,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 (Dy namic Equivale nee)/ “功能对等” (Fu nctio nal Equivale nee) 尤金? A ?奈达(Eugene A.Nida )(1914-2011),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 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学家,他到过 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最有影响的著作是1964出版的《翻译的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ee of Translating ),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 slation ),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 A ?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的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文化,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例女口 ,英语成语“ spring up like mushroom 中“ mushroom 原意为 “蘑菇”,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的成语和理解的意象是“雨后春笋”。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 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

西方翻译理论

一.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早期北美翻译学派) Development: ①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began to study the human’s brain function in the translation . ②It also put forward the nature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ranslation ③It purposed many questions about epistemology which made a difference in the translation study and practice. ④It also doubt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evaluation. ⑤The scholars in NATW subverted many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school and expressive form. ⑥It believed that translation is a kind of literary criticism. While opening up new perspectives, the general approach as practiced in the North American Translation Workshop might be characterized by a theoretical naive and subjective methodologies that tend to reinforce whatever theoretical values individual translators hold. 1.I. A. Richards Richards is a critic, linguist, poet, founder of New Criticism. He is often labeled as the father of the New Criticism, largel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his first two books of critical theory, The 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ractical Criticism. Richards’s initial premises remain intact: he still believed that the field consists of texts containing a primary body of experience that readers could discern; with the proper training, a consensus could be reached regarding what that experience might be. Richards’s aims were threefold: (1) to introduce a new kind of documentation into contemporary American culture; (2) to provide a new technique for individuals to discover for themselves what they think about poetry; (3) to discover new educational methods. 2. Ezra Pound Ezra Pound’s theory of translation focused upon the precise rendering of details, of individual words and of single or even fragmented images; Pound’s theoretical writing fall into two periods: an early imagist phase that, while departing from traditional forms of logic, still occasionally contained abstract concepts and impressions; and a second late imagist or vorticist phase that was based on words in action and luminous details; Pound's emphasis was less on the "mean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or even on the meaning of specific words. Instead, he emphasized the rhythm, diction, and movement of words; Pound supposes that we can have a creative translation besides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翻译概述

第一单元翻译概论

巴别塔典故 5据《圣经·创世纪》,创世之初,普天之下人类同操一种语言。出于骄傲,人们想建一座通天之塔。耶和华对人类的骄傲感到恼怒,于是使人们的语言变得互不相通,从而在造塔的人们中间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只好放弃了造通天塔的狂妄打算。而那个建通天塔(Babel)的地方后来就被称为巴比伦城(Babylon)。 5巴别,希伯来文是“变乱”的意思,巴比伦文则是“神的门”的意思。由于“巴别塔”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内涵,使人们常常以此作为某种解释性的典故来利用。一方面作为试图通往天堂的路径,逼近上帝,因此可以用来表示一种对权威的挑战,无所畏惧的勇气;另外,由于故事中上帝对人类语言的变乱,则可用以体现人类语言之间的理解偏差,以及人类为寻求共同理解而不断追求的路途,许多人就把翻译比喻为一种建造巴别塔般的英雄事业。 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37689758.html,/asiapan/archives/2005/10/post_208.html

1.1 翻译的目的 5从上述巴别塔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得出翻译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信息。 5在高度信息化的后现代社会中,各种高科技手段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在规模、频率和速度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全球化的概念日渐清晰。在这个过程中,翻译的重要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体现,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形势下,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出现了空前活跃和繁荣的景象。

5到底什么是翻译?这是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人们对翻译并不陌生,因为它时刻都会发生。比如,一个不懂粤语的东北人和一个广东人交谈时出现了语言交流的障碍,这时有一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帮助他们进行解释和沟通,那么这个(既懂东北话又懂粤语的)人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翻译。翻译的涵盖面很广,除了方言之间转换,还有将古汉语用白话文来解释,将汉语意思用少数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等都属于广义的翻译范畴。由此可见,你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扮演翻译的角色。

翻译理论概括

翻译理论 尤金·奈达の“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1914-2011),美国著名の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1943年获密歇根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の工作,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0年退休后任顾问。奈达是一位杰出の语言学家,他到过96个国家,在一百多所大学做过讲座,来中国有13次之多,直至2003年,奈达89岁高龄时,仍到非洲讲学。 尤金最有影响の著作是1964出版の《翻译の科学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其次要数《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系与查尔斯·泰伯合著(1969)。 奈达理论の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の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の对等。为使源语和目の语の之间の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の角度出发,根据翻译の本质,提出了著名の“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の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の信息”(郭建中,2000 , P65)。奈达有关翻译の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の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の对等,翻译传达の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の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の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の,形式其次”(郭建中,2000 , P67)。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の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の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の四个方面,作为翻译の原则,准确地在目の语中再现源语の文化内涵。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の三个步骤。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の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不同の文化,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の完美の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の,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の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 化の目の。例如,英语成语“spring up like mushroom”中“mushroom”原意为“蘑菇”, 但译为汉语多为“雨后春笋”,而不是“雨后蘑菇”,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为熟悉の成语和理解の意象是“雨后春笋”。第三,如果形式の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の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课程论文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课程名称:翻译概论 学号: 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12月30日

目录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1) (一)、佛经翻译 (1) (二)、西学翻译 (2) (三)、五四时期的翻译 (2) (四)、抗战建国以来的翻译 (3) 二、西方翻译理论概述 (3) (一)、翻译学科的创立 (3) (二)、翻译三原则 (4) (三)、归化异化翻译理论 (4) (四)、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4) (五)、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5) (六)、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理论 (5) (七)、功能翻译理论 (6) (八)、多元系统理论 (6) (九)、翻译规范理论 (7) (十)、改写理论 (7) 三、重要翻译理论对比 (8) (一)、鲁迅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比较 (8) (二)、严复与泰特勒翻译理论比较 (8) (三)、归化异化与直译意译的比较 (8) (四)、奈达与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比较 (8) 四、总结 (9)

翻译概论课程综述 摘要:本文以课程内容、翻译理论原作以及相关研究文献为依据,综述了课程中涉及到的国内外重要的翻译理论,并对其中几个翻译家及其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关键字:翻译理论综述比较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urse content, some original works about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this thesis sums up the major translation theori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volved in the contend of the course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 ranslation”, and makes comparisons between several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ir translation theories. Keywords: translation theories, summarization, comparisons 一、我国翻译理论概述 国学大师季羡林认为,中华文化好比一条长河,正是得益于翻译,才保证了河水没有枯竭。“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我国的翻译历史按时间顺序和译著类别可以分为五个时期: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到清的科技翻译,清朝到民国的西学翻译,五四时期的翻译及建国以来的翻译。 其中佛经翻译就是从“印度来的水”,西学翻译就是从“西方来的水”,对我国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补充和促进的作用。 (一)、佛经翻译 佛经翻译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安士高和支谦。安士高于翻译的经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可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也是将禅观带入我国的第一人。支谦在《法句经序》指出“名物不同,传实不易”。支谦“翻译不易”的观点在翻译历史上具有史论价值。 第二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道安和鸠摩罗什。道安提出“案本而传,不令有损言游字”,主张直译。同时,他的“五失本,三不译”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具有译论价值。所谓“五失本”是指1、经文乃外语,其词序由汉人看来是颠倒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翻译概论参考答案

在理论层面上,对翻译过程进行过比较有系统的研究,这些研究有别于一般的 经验总结,其目的在于通过对翻译过程的多角度的考察,对翻译过程中所涉及 的各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有进一步的认识,进而为处理这些矛盾提供理论依据; 同时对整个翻译过程的步骤进行科学的分析,从理论上探索可行的翻译之路。 主要有以下几种倾向: 1 选取某一角度对翻译过程的某种特征进行研究。 2 对翻译过程的全面考察,并借助某种理论,对其进行模式化探索。 3 对翻译过程的理论概括与理性剖析。 通过梳理和总结众多翻译家及翻译研究者对翻译过程的经验性或理论性的认 识,我们对狭义的翻译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尽管不同学者研究的侧重点、 所借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各有不同,但他们对狭义翻译过程的认识从本质上来 说是一致的。也就是:狭义的翻译过程是译者将出发语文本转换成最终的目的 与文本的过程,而译者的理解与再表达是这一过程的两个基本步骤。在这两个 步骤中,理解总是先于表达,它是一切翻译活动的前提。对原文本理解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译文的质量。 三.试分析“复译”现象产生的原因。 从文本的生成,传播的生命历程来看,首先遇到的便是“时间”与“空间”。 一个文本的生命,既有时间意义上的延续,也有空间意义上的拓展。而无论是 时间上的延续还是空间的拓展,“语言”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现出来。语内 翻译所涉及的原语与译入语之间主要是时间上的差距,而语际翻译,除了时间 上的差距之外,还要面对不同空间或文化语境中所使用的不同语言。从理解层 面上说,从前不可译的因素在新环境下可能变得可译,从表达层面上说,旧译 本的语言可能变得不可理解甚至不可接受,这一切都召唤着复译的产生,以推 动文本的生命继续发展。正是这种不断延续的翻译,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复译” 现象。 四.试阐述为什么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意义的再生。 加拿大的维纳和达尔贝勒在《法英比较修辞》一书中明确指出:“译者总是 从意义出发,在语义的范围内进行所有的转换活动。”也就是说,“意义”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也有一句著名的言论:“翻译,即译意”。此外,古今中外众多翻译理论家在对翻译作出定义时,都 把原文的意义的传达当作翻译的根本任务。于是,我们可以这么说:“意义” 是翻译活动致力传达的东西,是翻译的核心和根本。 五. 简述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与传统语言意义观的不同之处,并分析索绪尔的 语言意义观给翻译活动带来的启示。 1. 传统语言意义观 传统语言意义观即“语言为分类命名集”的观点。这一观点是相当普遍的,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种语言观有着悠久的历史。将语言视作是“分类命 名集”的观点首先强调了指称和概念的一一对应,有一个事物,就有一个与之 对应的名称。其次,这种语言观也暗示着指称和概念。由传统语言观,我们可 以得到以下结论:语言的不同,只是外在的语言符号的差异,或者说只是“名” 的差异。正是在这种语言观和语言意义观的影响下,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 内,字对字、词对词的的翻译方法被许多翻译家当做最可信、最可靠且最可行 的翻译方法,当做对原文忠实的根本保证。 2. 索绪尔的语言意义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