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一(2)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学习培训记录
2018年1月12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2月9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3月16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4月13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5月11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6月15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7月13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2018年8月10日
注:发主记录可另附纸,会后经整理与本纸合订一件。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8篇]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8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ecd2f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57.png)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第一篇职业卫生培训记录层次:□公司(厂、处)、□分公司(车间)一、职业病概念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各国法律都有对于职业病预防方面的规定,一般来说,凡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疾病才能称为职业病。
在生产劳动中,接触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粉尘气雾,异常的气象条件,高低气压,噪声,振动,微波,X 射线,γ射线,细菌接触粉尘,霉菌;长期强迫体位操作,局部组织器官持续受压等,均可引起职业病,一般将这类职业病称为广义的职业病。
二、职业危害因素来源1、粉尘:采掘、运输及提升等各生产过程中均能产生粉尘。
根据不同性质的矿山,粉尘性质不一样。
2、噪声:采掘、运输、提升、通风、排水、压气、破碎等生产过程中均可能存在。
3、振动:产生振动的常用工具有凿岩机、气锤等、砂轮机、抛光机、电锯等、风钻、手摇钻、钻孔机等。
4、高温、高湿: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达85%以上,通风又不畅,就形在成湿热环境。
5、化学毒物:井下存在的硫化氢和放炮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以及根据矿山的性质存在的化学毒物如铅、锌、锰及其化合物等。
6、生物因素: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各种细菌、霉菌和真菌,人体寄生虫等。
三、职业危害后果可导致的法定职业病,如矽肺、手臂振动病、噪声聋、硫化氢中毒、氮氧化合物中毒、二硫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等。
四、防护方法1、工程防护:1)防尘通风防尘、湿式作业、喷雾洒水、水封爆破、除尘设备等。
2)防毒通风防毒、洒水防毒3)防噪选用低噪设备,设减振垫、隔声装置等。
4)防振控制振动源、减少作业时间.2、个体防护按照行业标准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根据具体情况配备特殊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噪耳塞、自救器、防振手套等。
职业危害培训记录

培 训 人
地 点
会议室
时 间
培训课时2学时项目源自称1、职业病防治中,劳动者应尽哪些义务?
2、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培训内容:一、在职业病防治中,劳动者应尽哪些义务?
在职业病防治中,除用人单位要履行其应有的义务外,劳动者也有责任履行下列义务:
1、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
2、什么是职业禁忌症,常见的职业禁忌症有哪些?
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他人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如少数健康的劳动者在接触三氯乙烯约2—3周可出现全身药疹样皮炎和肝脏严重损害,这种对三氯乙烯特别敏感的状态就决定他们不适宜从事接触三氯乙烯作业,这就是三氯乙烯职业禁忌症。接触某种职业危害因素亦可导致劳动者原有的疾病加重或其他的健康损害。如有肺部疾病的劳动者从事接触粉尘工作可使其肺部病情加重,或更容易发展成尘肺病;有心血管疾病的工人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或者接触强噪声作业时易诱发心脏病发作;有精神病史。
d)享有卫生防护权,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预防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e)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f)享有拒绝违章作业权,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作业。
g)享有参与决策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h)享有工伤社会保险权。
i)享有赔偿权,对职业危害造成的健康损害有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
7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记录

7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记录职业健康安全是每个企业和员工都应该重视和关注的重要方面。
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我们公司每年都会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
下面是关于这一培训教育的记录。
日期:20xx年xx月xx日地点:公司会议室参与人员:全体员工培训内容:1.职业健康安全的重要性:培训开始时,我们重点强调了职业健康安全对员工和企业的重要性。
只有员工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注意职业健康安全也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关怀和保护。
2.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中,我们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职业病,如噪音聋、尘肺病等,并详细讲解了预防职业病的方法和措施。
例如,员工应戴上耳塞或防噪音耳机来防止噪音聋,戴上口罩或空气过滤器来防止尘肺病等。
3.安全操作规程:我们强调了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并对员工在操作时应遵守的规程进行了详细讲解。
这包括回避危险区域,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掌握急救常识等。
4.灭火器使用培训:为了加强员工的火灾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我们特别请来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灭火器使用培训。
培训中,员工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并对不同类型的火源选择了合适的灭火器。
5.应急预案演练:培训的最后,我们组织了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员工在模拟的火灾场景中,迅速疏散到指定地点,并采取相应的自救和救助措施。
培训效果和总结:通过这次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育,员工对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他们掌握了一些常见职业病的预防方法,学会了正确使用灭火器和应对火灾的方法,掌握了自救和救助的基本技巧。
同时,员工们也对公司的重视和关怀心存感激,愿意为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了巩固这次培训的效果,我们将定期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知识的复习和更新培训,确保员工能够保持对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的高度警觉和认识。
我们也将积极引进先进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经验和方法,不断提升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
结语:职业健康安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内容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内容
记录一:职业卫生意识培训
在这次培训中,我们深入讨论了职业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各种职业病的预防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了职业卫生法规政策、职业病防控知识以及职业病防治技术。
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加深了我们对职业卫生问题的认识,增强了职工对职业卫生的重视和自我保护意识。
记录二:职业卫生检测技术培训
这次培训主要介绍了职业卫生检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我们学习了各种职
业危害因素的检测方法,包括有毒有害气体、粉尘、噪音等。
通过现场演示和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职业卫生检测的技能,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记录三:应急处置演练
在这次演练中,我们通过模拟职业危害事故现场,学习了应急处置的流程和方法。
我们模拟了火灾、泄漏、中毒等不同类型的职业危害事故,锻炼了我们迅速、有效的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这次演练,提高了我们的应急响应能力,确保了职工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正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结语
通过以上培训,我们深入了解了职业卫生的重要性,学习了职业卫生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提升了我们的职业卫生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应用所学知识,做好职业卫生防护工作,为保障职工健康、促进生产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

起到隔热和屏蔽作用的有防护服装、口罩、帽、手套、防护面具、隔音器等。例如,根据接触职业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可以分别装备防尘、防酸碱腐蚀、防高温辐射和防放射性物质粘污的防护服装等;根据噪声的频谱和强度可装备内耳或外耳隔音器等,用以减小劳动者直接接触或受污染的程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6.勤洗手,洗脸,下班后应冲凉,讲究个人卫生。
个人防护用品有哪几种类型,各起什么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危害的综合措施中,属于第一级预防部分,当劳动条件尚不能从设备上改善时,还是主要防护手段。在某些情况下,如发生中毒事故或设备检修时,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可起到重要的防护作用。
个人防护用品有防护服装、防护鞋帽、防护手套、防护面罩及眼镜,隔音器,呼吸防护器,皮肤防护剂等。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记录
教育、培训
课题
教育、培训
组织部门
日期
教育、培训
地点
起止时间
教育、培训
内容概述
鉴于职业病易防难治的特点,职业病防治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维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生产发展,本公司员工须注意以下几点:
1.员工应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2.车间,班组员工在作业前应按不同工种的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口罩、防毒面具、围裙、胶鞋等)
3.不得在作业场所吸烟,解渴喝茶水或用膳前,应先洗手消毒,搞好个人清洁卫生,
4.接触有毒有物质的岗位人员,下班后不准穿工作服回家进食堂用膳,下班时应脱下更换并经常清洗,防止第三者感染。
5.上下班时必须清理打扫生产现场,确保生产区域整洁卫生。
职业病培训记录

职业病培训记录
职业卫生培训记录
单位:(盖章)主要负责人:日期:
培训主题:职业病防治法
培训时间:2015年5月6日
培训地点:车间会议室
培训人:周游
一、职业病的定义
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劳动者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适用《职业病防治法》的单位
职业病防治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
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如医疗卫生和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实验室)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必须遵守该法律。
监督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也必须遵守该法律。
此外,其职业病防治活动也应参照该法执行有关规定。
三、为什么需要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
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培训,让他们了解各种有害因素对人的危害,提高防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四、本公司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要求
1.职业病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符合职业卫生标准。
2.有与职业危害防护相适应的个体防护用品和工程防护设施。
3.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岗位应设置警示标示和中文警示说明。
4.有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须配备相应的急救用品和设施。
5.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
参加培训人员签名:
1.
2.
3.
4.
5.
6.
7.
8.
9.。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
记录人:培训人:日期: 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培训人:日期: 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 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
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培训人: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培训人:日期: 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培训人:日期: 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日期:日期:
职业健康培训记录表
记录人: 培训人:日期: 日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金沙县禹谟镇大沟煤矿2013年度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1月23日上午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的基本概念1、职业卫生职业卫生原称为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是研究生产劳动中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因素等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规律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及作业环境、防止职业危害的侵袭预防职业病的发生,以达到保护和增进劳动者的健康、提高劳动者的能力为目的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和控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
2、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指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产环境3方面。
(1)生产工艺过程,指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工序进行连续作业的过程,它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的变化而改变。
(2)劳动过程,指在按生产工艺所要求的各项生产中,从事有目的和价值的职业活动过程,它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的比例等。
(3)生产环境,指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大自然环境。
3、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要素或重要条件,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2月23日下午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生产性粉尘的危害、职业中毒。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1、生产性粉尘的定义生产性粉尘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并能够长时间浮游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它是污染作业环境、损害劳动者健康的重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引起包括尘在内的多种职业性肺部疾病。
2、生产性粉尘的致病机理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不同,对人体的危害性质和程度亦不同。
在卫生学上有意义的粉尘理化性质有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荷电性、爆炸性及粉尘的化学成分等。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粉尘吸入量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
一般只有5UM以下的细粉尘能进入泡导致慢性肺脏疾病。
粉尘进入肺泡,后肺泡内的巨噬细胞视粉尘为导物将其吞噬,导致一系列复杂的机体反应,促使肺组织纤维化,使受影响的肺泡逐渐失去换气功能而“死亡”。
当有大量肺泡失去换气功能时,最终会导致尘肺病患者会感觉胸闷、呼吸困难,长时间发展还可产生许多并发症,如肺气肿、感染、肺结核等,病人最终因呼吸困难合并并发症而死亡。
一般认为,尘肺的发生和发展与作业人员所接触粉尘的时间、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生产场所粉尘的浓度和分散度、防护措施以及劳动者的个体条件等因素有关。
劳动者一般在接触粉尘5~10年才发病,有的可长达15~20年。
接触高浓度、高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也有关1~2年发病的。
尘肺发生的机理是由于粉尘进入肺组织后,引起肺泡有防御反应,成为尘细胞。
尘肺发生的基本病变是矽结节的形成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增生,主要引起肺纤维化改变。
窒息性气体可分纯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
3、纯窒息性气体窒息性气体是指经吸入使机体产生缺氧而直接引起窒息作用的气体。
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两大类:(1)纯窒息性气体:本身毒性很低或属惰性气体,但由于它们的存在可使用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使肺内氧所分压下降,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从而导致机体缺氧窒息作用的气体。
如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水蒸汽等。
(2)纯学窒息性气体:是由于吸入能对血液或组织产生特殊的化学作用,使血液运送氧的能力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从而引起组织缺氧或内窒息的气体。
如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
职业中毒:指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由于是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与所从事的作业密切相关,所以称为职业中毒。
职业中毒的类型:指侵入人体的生产性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
按发病过程可分为3种类型:1)急性中毒:是由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所致的职业中毒。
多由于生产事故或违反操作规程所引起。
2)慢性中毒:是长期小剂量毒物进入肌体所致的职业中毒。
绝大多由具有蓄积作用的毒物引起。
3)亚急性中毒:脂介于以上两者之间,在短时间内有较大量毒物进入人体所产生的中毒现象。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3月28日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在存在威胁生命安全或者身体健康危险的情况下,有权通知用人单位并从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危险现场撤离。
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依据前款规定行使权利,而取消或者减少劳动者在正常是享有的工资、福利待遇。
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1、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2、获得职业卫生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3、了解工作场所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4、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5、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6、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
禁止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权在正式上岗前从用人单位获得下列资料: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特性、有害成分、预防措施、教育和培训资料。
2、有毒物品的标签、标识及有关资料。
3、有毒物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4、可能影响安全使用有毒物品的其他有关资料。
5、劳动者有权查阅、复印其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有权按国家《工伤保险条例》有规定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有,其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患职业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保证劳动者享受工伤待遇。
用人单位无营业执照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其劳动者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患职业病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给予劳动者一次性赔偿。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由原用人单位对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承担的补偿责任;用人单位解散、破产的,应当依法从其清算财产中优先支付患职业病的劳动者的补偿费用。
劳动者除依法享有工伤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的规定,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4月20日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
1、粉尘防治技术措施: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或降低职业危害,是预防尘肺最根本的措施。
湿式作业:这是一种相对经济又简单实用的防、降尘措施,如采用湿式凿岩、井下运输喷雾洒水、煤层高压注水等,可在很大程度上防止粉尘飞扬,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
2、密闭抽风除尘:对不能采取湿式作业的场所,应采用密闭抽风除尘的方法。
如采用密闭尘源和局部抽风相结合,可防止粉尘外溢。
3、个人防护和个人卫生:在作业场所的防、降尘措施难以使粉尘浓度降至国家卫生标准所要求的水平时,可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作为辅助防护措施,如在粉尘浓度高的环境有防尘口罩。
此外,还应注意个人卫生,经常进行身体锻炼,注意营养,增强个人体质,提高防病能力。
噪声危害的控制技术措施:1、控制噪声源: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技术措施,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从根本上解决噪声危害的一种方法。
可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代替发出强噪声的机械。
2、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吸声材料装饰在噪声源的内表面,吸收辐射和反射的声能,可使噪声强度降低;消声是降低动力性噪声的主要措施,用于风道和排气管,常用的有阻性消声器和抗性消声器;隔声是利用一定的材料和装置,将声源或需要安静的场所封闭在一个较小的空间中,使其与周围环境隔绝起来。
3、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噪声作业应避免加班或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否则容易加重听觉疲劳,故应适当安排工间休息,休息时应尽量离开噪声环境,使听觉疲劳得以恢复。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5月15日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窒息性气体。
凡含碳的物质燃烧不完全都可产生一氧化碳。
如井下的爆破作业和发生火灾。
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因大量吸入该气体而引起,多为急性中毒,是我国目前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急性职业中毒。
同时,它也是引起意外生活性中毒死亡人数最多的毒物。
一氧化碳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是对血液和组织产生作用,致使氧气在体内的运送及组织对氧气的利用发生障碍,导致机体缺氧而发生内窒息,从而损害全身各组织系统和各种器官。
1、接触反应:接触一氧化碳后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
一旦脱离中毒环境,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迅速消失。
2、轻度中毒:可出现剧烈头痛、头昏、眼花、呕吐、烦躁、走路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等症状。
脱离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可逐渐轻直至消失,身体可完全恢复。
3、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面色潮红、多汗、脉搏快、浅至中度的昏迷等症状。
及时将中毒者搬离现场,并予以积极抢救,可逐渐恢复,一般不留后遗症。
4、重度中毒:呈深昏迷或植物人状态,瞳孔缩小,牙关紧闭,大小便失禁,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可并发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等。
经抢救,多数可恢复健康,但也有少数患者呈植物人状态。
还有少数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者经抢救复苏后,大小便失禁,帕金森症表现,失明、失语或出现继发性癫痫等症状,此称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
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环境中,必须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和报警装置。
职业病防治培训记录时间:2013年6月15日地点:职工会议室主持人:徐继文培训内容:测尘管理一、通防区队必须在矿总工程师的领导下,定期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工作。
二、通防区队要配齐测尘人员,测尘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具有一定的通防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三、通防区队要成立粉尘化验室,配足配齐粉尘测定设备。
四、测尘设备进货后必须经矿有关人员鉴定,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建立健全测尘月报表,记录台帐,并保存入档备查。
六、每半月对井下所有产尘点进行一次全面测尘,井下产尘点应包括生产工序的全过程,每月对井上下产尘点测定一次,不得漏测、假测。
七、粉尘浓度的测定主要包括粉尘(亦称全尘)与呼吸性粉尘。
总粉尘是指从生产环境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后能沉积在不同区域的粉尘粒子的总和;呼吸性粉尘是指粉尘中可吸入人体肺泡区的粉尘。
八、测尘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及《测尘工岗位责任制》。
九、采样地点应接近作业人员的操作部位及呼吸带附近,并按规定采集平行样品。
十、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的测定,采样工作由矿总工程师组织进行,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