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的水彩静物画创作

合集下载

试论水彩创作的艺术表现性

试论水彩创作的艺术表现性

意性与抒 情意味 ,这种奇妙的变奏关 系具有一种 自然 的灵动 之
美 。这 正 是 水 彩 画 的 个 性 特 征 和 艺 术 构 建 , 以 此形 成独 特 的 、 并 无 町替代 的水 彩 艺 术 。 2水 彩 艺 术表 现 上 的 形 “ ” 色 . 型 色
在现代水彩 画中, 水被赋予 了新一层 的意义 。它不仅仅是单 纯意 义上 的用 来调和颜色或渲染 内心 的感受 而是在此 基础上 ,
夜 曲》 般缓缓铺展 开来 ; 广东 、 广西 ( 陈朝生 ) 则凝 重 、 大 , 博 注重 肌理 的运用 , 皴洗 的技法 略为常见 , 他们强 调突出主观感受 , 不 受对象 细节变化 的牵制 , 合运用油 画笔 , 彩笔顺 、 、 、 综 水 逆 顿 挫 的用 笔 , 随性形 而变 , 涩笔 、 理 、 把 肌 色块 与概括 的造 型高度 融 合, 作品中蕴含着 强大的张力 ; 而海派水彩( 毅 ) 富有文人问 柳 在 的同时 以其 、洒脱 的艺术表现力将水彩变为更轻松愉 悦的轻音 乐 。可见 , 史文化 、 历 成长背景 、 价值 观认 知等差异 , 给我们呈现 了不 同感受 的水彩艺术盛宴 。这说 明水彩 画的发展 已进入更广
生 的 艺 术 表 现 力 ,可 以 是 “ 染 ” “ 洗 ” “ 触 ” “ 浊 ” “ 渲 、擦 、笔 、混 、 泼
色” “ 、点彩” 等技法应运而生 。 由此 , 的独 特性 、 水 多样性 为水 彩 艺术的多样性提供 了可能。画家根据 自己的审美意志 , 利用水 色
的流 而 色 彩 在 画 创
种别样美感 。对于水 彩画创作而言 , 我们应该一直以来秉承多视 觉、 广视野 的创作思维 。最终突破 了传统 自然思维方法的狭小视
野, 扩展 了思维空 间。我们进行水 彩画创作 的思维路径也变得多

试论水彩人物画的创作

试论水彩人物画的创作


深 入 生 活并 通 过 大 量 写 生 提 高 自身 的 绘 画
能 力
( 一) 真诚 的体 验 是审 美 能力 养成 的前 提 艺术 来 源 予 生 活 , 特 别 是人 物 画 的创 作更 注重
为主要 写 生对 象 , 时 间基 本控 制在两 小时 内 , 画 家和 模 特均 能保 持 良好 的状 态 。如果是在 远途采 风 中写 生, 就 需要 邀请 当地 的群 众作 为模特 , 如果语 言不 通 则要找 “ 翻译 ” 帮忙 。 当然 , 我们 不 会 贸然地 描 绘 一 个 人物 , 首 先这 人物 要 与画家 的 内心 产生共 鸣 , 从 而
智的。

水 彩 人 物 的写 生较 风 景 写生 更具 难 度 , 对大 自 然写 生不 受 时间 季节 的 限制 , 只 要身 心 准备 好 就 可 以 随时动 身外 出写 生 。而人 物写生 涉及 到模特 的准
备, 生 活 中 的人 物 写 生 多 以身 边 的 同事 、 朋友 、 家 人
关键 词 : 水彩 画 ; 中国文化 ; 神韵; 气韵 ; 写生 中图分类号 : J 2 1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3 ) 0 6 —0 l 4 9 —0 2
在各 艺术 门类 的 创 作 中 , 对 人 的描 绘 可 以追 溯
苦 就是 为 了走进 这 个 神 秘 纯 洁 的 民族 的生 活 , 接 近 他们 内心 的世 界 。我们 与他 们 同吃住 , 一起 转经 、 一
打动画家 , 同时画家对对象产生真诚的认知和感受, 这样的作品即使 只是写生 , 也必定是真实、 感人、 负 有 责任 感 的 。
在 采 风 的过程 中进行 大量 的速写 和色彩 人物 写 生, 对水 彩 人物创 作 的提 高起 到 了不可 替代 的作用 , 娴 熟 的写生 技 能势必 会 为创作 打下坚 实的基 础 。 二、 借鉴中国画的创作理念 . 达 到 中西 文 化 的

水彩手绘的艺术感悟和思考,

水彩手绘的艺术感悟和思考,

水彩手绘的艺术感悟和思考张蓬玲蔡娟摘要:“水彩”顾名思义,它给人的感觉有两种,一种是给人“水”的感觉,非常流畅和透明;另一种是给人“色彩”的感觉,各种不同的色彩,刺激我们的大脑,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就像世界是多姿多彩一样。

它以水为媒介,调和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在手绘的众多表现方法中,水彩画各种技法的运用是最为常见的,又因水彩工具材料、画种特点等因素,水彩手绘运用的范围不断拓展。

关键词:水彩手绘、书签插图一、水彩手绘的意义近几十年来,我国水彩画艺术迅速发展。

延续传统的水彩课程学习只会让水彩画爱好者产生更深的误解:认为水彩艺术的学习没有多少实际用途,这直接影响学习水彩画的热情和钻研的态度。

即使是在当今计算机高度发展的时代,水彩手绘表现仍然有很大的存在空间。

将“水彩手绘表现”作为专业创新性课程之一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和探讨,更有利于推行学校的“宽口径的办学理念以及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思想,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

二、关于水彩画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

它的表现技法丰富、表现方式多样,最常见的作画技巧是干画法和湿画法,留白等,比较特殊的技法有刀刮法、蜡笔法、喷水法、撒盐法等,每一种不同的技法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其次,水彩画的表现工具与水粉、油画相比更便于携带、方便。

因此水彩画除了在独立的画种上得以发展,在手绘表现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现在水彩画方向专业学习课程安排现状与水彩画发展、拓展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在水彩画课程上的安排绝大部分都局限于水彩静物、人像,专注培养我们绘画方面的能力,很少学校会将水彩手绘的学习加入到我们的课程中来,导致与社会实践需求相比,我们的专业学习显得有些单一。

其实,水彩手绘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服装设计、装潢、墙绘、室内装饰、插图插画等。

其实将水彩手绘加入到我们的课程当中,不仅对我们进一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一定的帮助,丰富我们的学习课程,更能激发我们在这一方面学习空间的热情。

水彩画形式与情感探究

水彩画形式与情感探究

水彩画形式与情感探究【摘要】研究色彩情感与水彩画本体语言的联系首先要了解他们的起源以及色彩的根本性质和运用。

例如色彩的相关理论、色彩情感的表达以及水彩画中色彩的情韵等。

最后对于熟练掌握和理解情感的运用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通过色彩的运用更准确直观的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意图,丰富创作的内涵。

【关键词】水彩画;形式语言;情感;探究第一章色彩及色彩表现“色彩”这个名词,初看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理解。

对物理学家来说,色彩是由光的波长所决定的。

对社会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来说,对色彩的理解和解释,与我们的文化密不可分。

对艺术史家来说,颜色在绘画上的发展和作用,可在艺术方面和技术方面进行追溯。

至于画家,色彩所提供的,是表达各种情感和难以言语的东西的一种工具,从而使艺术品的创造成为可能。

一、色彩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效应。

人对颜色彩感觉不仅仅由光的物理性质所决定,比如人类对颜色的感觉往往受到周围颜色的影响。

二、色彩表现(一)美感结构对于色彩美感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理性来把握,掌握色彩规律,使自己具有理性深度,为直觉的表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里讲的色彩美感结构主要包括色相关系、纯度关系、明度关系、面积关系、位置关系等。

(二)形式美规律艺术作品里的色彩是相互协调,在差异中趋向一致,小对比大统一的效果。

色与色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美感关系,美意个元素因与其它元素产生关系而不是孤立的存在。

(三) 直觉表现色彩的直觉表现,体现的是个性化的艺术创造。

这里的直觉,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不依赖严密的理性思考,不凭借先验的经验,不靠明晰的逻辑推理,对客观自然有一种直接感受和直接把握。

第二章流动的色彩形成水彩画独特的形式语言一、形式语言我们这里讲的形式语言是绘画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家借助某种特定的物质媒介,将个人的观念、表达为一种视觉形象的艺术,从而体现出人性精神与人文思想底蕴的文化活动。

二、水彩画形式语言特点水彩画作为艺术为一个独立的画种,有它特有的风貌和语言特性,是其它画种难以取代的。

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论水彩画朴拙美的艺境感受

拙” 风格传达 了画家敏锐 的观察力 , 现了 即心传 心的创作 趣 体 味和返璞归真 的生活态度 , 流露 出对我们平 凡生活 的热爱 , 以
及 对 少 数 民族 人 民 质朴 恬 淡 生 活 方 式 的 向往 。
是“ 自然” “ 、 平淡 ” 这是 中国历代诗人一种执着 的审美追求 , ,
古人 日,拙 , 巧也 ” 出 自《 文》 , 字 面意思 上看 , “ 不 ( 说 )从
“ 与巧是相对 的, 拙” 在生 活 中它 扮演 着拙 劣 、 粗糙 之 意 , 我 但 国古代伟 大的文学家 、 思想家 老子 曾经提 出过 “ 大巧若 拙 ” 的 说法 , 这恰恰又是拙 若 大巧 的意思 , 它似 拙而 非拙 , 陋而 非 似
陋 , 是 一 种 自然 浑 成 、 具 一 格 的美 感 。 它 被 后 人 引 申 到 哲 它 别 学 、 学 及 艺 术 学 等 方 面 , 拙 ” 着 丰 富 深 厚 的 内涵 , 是 一 文 “ 有 也
个重要的艺术理论 范 畴。大巧若 拙更 是一种 无上 的追 求 , 是 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体现 , 质朴 、 归真 、 冲淡 自然 、 内涵充 实是 它本性的流露 。人们 除 了涉及并 研究 各个层 面 的审 美层 次 ,
力 , 由于它这方面 的薄弱 , 正 也暗示 着它在这 方 面的优势 。水 彩画通过 “ 和“ 来表 现 , 多则 色薄 , 色透 亮且 画 面 水” 色” 水 颜
透 气 ; 少 则 色 浓 、 , 可 表 现 画 面 的 厚 重 感 。这 也 是 水 彩 水 干 这 画 “ 拙 ” 面 的呈 现 。 因 为 有 了水 的 应 用 得 当 , 会 产 生 正 朴 方 就 面的效果 , 面干湿 浓淡 丰富 、 看 , 有 生气 ; 用不 好 , 画 耐 富 若 就 会使物象 和画面散 、 、 硬都有 可 能。水彩 画 发展 至今 , 软 生 技 法 的 应 用 和绘 画 语 言 的 研 究 已 日趋 丰 富 和 成 熟 , 水 多 水 少 如 的 问 题 可 呈 现 虚 幻 朦 胧 飘 渺 的 景 象 , 可 先 在 已经 画 好 颜 色 也

感悟自然——水彩风景写生谈

感悟自然——水彩风景写生谈

画” “ 放在 了第二 位 , 完全忽 略了观察 的重 彩画 , 平时经常作静物 、 风景 、 人物 的练 习与创作 , 是水彩风景 把“ 放在 了第一 位 ,看” 但
写 生 依 然 是 我 的最 爱 。 是 由于 水 彩 画 的工 具 与 简 便 , 其 更 适 合 户 外 写生 。欧 洲 水 彩 画 使
要性 , 完全不知道写生的 目的是审美 的分析 和判断 , 思维 能力 是 当我们面对 自然 的广 阔视野 ,纷繁复杂 的内容 ,季节 的交
水彩画 自其产生形成 , 就有一重要 因素 , 写生性 ” 即“ 。特别 的训 练 。
的开山鼻祖 , 德国艺术 巨匠丢勒 ,5世 纪末 以水彩做 风景 、 1 动物 、 替 、阴 晴 的 转 变 … … 这 些 自然 界 的 千 变 万 化 ,我 们 怎 样 去 观
写 生 的 核 心 问题 是 如 何 去 观 察 , 个 “ 察 ” 是 简 简 单 单 这 的 兴 奋 和激 动 。我 每 天 都在 不 知 疲 倦 的作 的去 看 , 是 对 所 要 描 绘 的 景 物 做 l 主 观 的 分 析 与 取 舍 , 到最 使 而 叶 J 找
上 流过 的声音 , 还有 同伴们的欢 歌笑语 … …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深刻 的理解其 中的含义。在平时的教学中,
拿 自觉 不 自觉 得 就 如今 , 已 和 水 彩 画 结 下 了不 解 之 缘 , 且 深 深 的 热 爱 着 水 经 常 会 看 到有 些 学 生走 进 画 室 , 起 笔 来就 画 , 我 并
工具与材料 的简便 、 实用 , 品便 于保 管 、 作 携带 , 使其更适 合户外 表 现 对 自然 美 景 的感 悟 。纵 观 水 彩 画 发展 史 , 风景 画 占有 非 常重

水彩艺术本土化进程——浅析当代水彩静物作品艺术特征

水彩艺术本土化进程——浅析当代水彩静物作品艺术特征
1 . 1 干 画法
显然水彩的干画法和湿画法各有其 优势 , 而干湿结合 的画 法有助于将干画法和湿画法 的技法优 势相结合 , 画面可 以反 复 多层塑造 , 分量感 、 质感 强 , 画面往往 虚实结 合相得益彰 。艺 术 家灵活运用擦洗 、 流淌 、 干后 反复塑造等手法 , 强 化个 人绘 画语 言, 综合运用干湿结合技法 的水彩画作 品面貌更为 多样 化。王 肇 民、 黄增炎 、 陈海宁等画家是实践此类技法的早期代表 。 水彩画家陈勇劲是干湿结合 画法新生代 的代 表 , 作 品内容 以及手法都具有浓郁的中国风韵 。画面以极其精湛的写实手法 细致刻画物体 , 并且 主观减少 了过 分强调 水彩 画的“ 水 味” , 从 而 营 造 了 近乎 于 实 景 的真 实 视 觉效 果 , 充 分 发 挥 水 彩 画 干湿 结 合 技 法 的优 势 。 纵观 中国当代水彩艺术家的静物代表作品 , 我们不 难发 现 , 他们的艺术作 品拥有专业灵 活多变的艺术技巧 , 画面大 胆用色 , 灵 活 并 且善 于用 水 , 笔法生动 , 技 法 多样 因而 产 生 了 众 多 异 彩 纷 呈 的作 品 。 2 当代 水 彩 静 物 作 品 多样 化 的 艺 术语 言 苏珊 ・ 朗格认为 “ 语言是理 性思维 的符号形式 ” , “ 这 样一 种形式 , 就是 艺 术所 特 有 的形 式 , 也 是艺 术 的本 质 和衡 量 尺 度。 ” l 2 水彩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是 画家情感概念 的呈 现 , 创作 凝结 了画家对艺术 的个人 思考 , 通过个 人艺术语言表达 各 自的 艺术 内涵并不断追求创新 。总结当代水彩画静 物作 品, 画家在
当代 以湿画法为主的静物画代表画家有王涌 , 张小 刚, 黄幸 梅 等 。采 用 湿 画 法 进 行 创 作 的 画 家 将 水 彩 画 中 “ 水” 的韵味发 挥至极 。在王涌的代表性水 彩静物画著作 中 , 其 通过水 的湿度 变化使颜色恰如其 分的分布于画面中 , 并 随之产生 空间层次感 , 画面虚实相生 , 不注重 “ 实景” 而是更着 意于“ 虚境 ” 的营造 , 趁 湿运用 富有弹性的笔触 , 采用 国画的线条勾 画点染 , 画面一气合 成, 水色畅快 , 鲜明活泼 , 意境深远。

水彩静物工作总结

水彩静物工作总结

水彩静物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学习和实践水彩静物绘画。

这项工作让我深刻
体会到了绘画的魅力和技巧。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总结一下我的工作经验,分享一些技巧和心得。

首先,我发现水彩静物绘画需要耐心和细心。

每一幅作品都需要精心构思和细
致描绘。

我经常花很长时间来选择合适的静物和布景,然后仔细观察和绘制每一个细节。

这种耐心和细心是我在水彩静物工作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其次,我学会了运用水彩的特性来表现静物的质感和光影。

水彩是一种透明的
颜料,可以很好地表现出物体的透明感和光线的效果。

在绘画中,我经常使用水彩的透明叠加效果来表现静物的质感和光影,这让我的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

另外,我也发现了水彩静物绘画的乐趣和挑战。

每一次作品都是一个新的挑战,我需要不断地尝试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绘画的乐趣,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总的来说,水彩静物绘画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巧,也感受到了绘画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相信,只要保持耐心和细心,不断尝试和实践,我会在水彩静物绘画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我的水彩静物画创作
作者:宋蒙蒙
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水彩者,是谓水与彩之艺术。

水者,水彩之魂也。

水彩既具清透、畅达、活泼、轻快之特色,亦能表达厚重、沧桑、苦涩、神秘之效果,因着实喜爱,故潜心钻研,常探其画理,望有所成。

千年帝都,肇始夏周,青铜时代,源流悠远。

司马光诗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因常居于此,朝夕浸染,遂感悟青铜之璀璨。

食、酒、水、乐、礼、兵诸器,无不雄浑大气,沧桑厚重。

青铜陶俑等物,看似无情,但观其沧桑苦涩、神秘尊贵之态,恍若物我两化,取之,置于案头,参差错落,赖借天光日影,晦暗分明,勾其形,摹其影,以水彩表现,沧桑浑厚,极具其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作画追求意随笔运,泼彩豪放,骨法用笔,技艺并重,色调和谐,虚实相生。

偶然落笔不当,并非满盘皆输,若因势利导,必可反败为胜。

水彩贵不拘定法、率性而为,方可水色交融、气韵生动。

关键词:青铜物语;构成性;水色交融;不拘定法;技艺并重;韵律美;骨法用笔
静物画乃水彩画的重要题材,“画家的线条,是表现形态的基本要素”[1]是塞尚对静物画的思索;简约的造型,和谐的构图,灰色的调子,讲究韵律与节奏,是莫兰迪的静物风格。

凝练的笔法、厚重的色彩,博大雄浑、诗的境界,是王肇民先生对水彩静物画的追求;“古典
美”“构成美”,造型稳重而和谐,色彩丰富而含蓄,是刘寿祥先生水彩静物画的特色。

一、创作构思
对青铜器深入观察和研究之后,我决心画出一系列以青铜器为题材的水彩作品,同时我又多方面学习大师们对于静物画的表现手法和方式。

青铜器由青铜合金制成,其铜锈呈青绿色,构图之初定色调定为黄绿色。

创作分为三幅:第一幅主要由鼎和青铜爵组成,着重表达青铜爵的神秘与典雅;第二幅主要由西周兽面纹方鼎为背景,前面桌面上则三三两两陈列着各种青铜物件,前后的大小形成对比,再以强烈的光投射其上,增加其神秘感,以表达青铜器的厚重与沧桑;第三幅采用一张桌腿较长的条几作为依托,桌面上则集中陈列小件青铜器,使其参差错落,形成一定的韵律与节奏,表现青铜器的尊贵与浑厚。

二、素材收集
(一)素材来源
我多次赴洛阳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馆观察青铜器,筛选出可供创作和参考之用的器物30余件,多造型优美、气势雄浑,有食器、酒器、水器、礼器等。

我选取最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商周青铜器,以此来更好地表达出我对它们的感受,激发我的创作灵感,并赋予它们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二)深层含义
《左传·宣公三年》一文中指出:“铸鼎象物,使民知神奸。

”铸鼎不来盛装和祭祀,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象物”。

“物”是什么?傅斯年先生说:“物即图腾。

”“物者,方物,神物也。

”“物”也就是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如兽面纹铜方鼎上边的图案就是饕餮。

三、创作小稿
(一)画面的构成性
1.构图的构成性
构图乃作品成败之重要环节,前两幅作品我都采用大件青铜器作为背景,而前面桌面上则陈列上小物件,以体现出强烈的前后对比和空间关系,第三幅作品利用物体和衬布的不平衡分布打破了画面主体物四平八稳的感觉。

“关于构图,要以实为主,不但画面中心部分要安排妥当,画面的四个角,也要安排当[2]。

”谢赫六法有“经营位置”之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于“适当的比例”,柏拉图也认为形式美的本质是秩序、比例、和谐。

2.构成性的色彩关系
马蒂斯说:“只把色彩一个挨一个地摆在一起是不够的,色彩必须相互间产生反应……色彩只因关系而存在[4]。

”对于青铜器的色彩,我进行了精细入微的观察,发现了自己的色彩兴趣点,构建出了理想的色彩关系。

色彩是为绘画服务的,这三幅创作是同一题材、同一系列的,因此色调要保持基本一致,但又要加以区别。

青铜器铜锈颜色有暗红、青绿、黄绿等。

3.光影的构成性
霍华德·卡尔说:“没有什么比光更能给我灵感[5]。

”画面中有光的运用会使得画面更有生命力,更具魅力。

根据画面需要我对光进行了主观的处理,主要采用聚光的方法来体现光影的构成,我给画面中感兴趣的物体以强烈的光照,另一部分则相对处于阴影之中,使其形成对比。

三幅创作则动静结合,主体物部分采用散光,体现出静谧的气氛,下方用强光,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动态氛围,但是却有主次,突出主体物。

(二)韵律美
莫兰迪的静物作品有着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是因为他那丰富的灰调子,简约的造型,独特的绘画空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艺术思想,更重要的是他有意安排的物体布局韵律与节奏关系。

三幅创作我都特别留意物体的疏密关系和画面整体的节奏与韵律,如:第一幅创作我有意将其中两尊青铜爵紧靠在一起,而另一尊则独处于桌子的另一端,独特的布局使它们之间的对话更有意味,意在表达青铜器的神秘与沧桑、尊贵与典雅;第三幅创作桌面上的静物十分紧凑,是视觉的聚焦点,我有意抬高主体物,以此表达了我对青铜时代文化的崇敬之情,以一个朝圣者的灵魂来描绘青铜器的神秘及尊贵。

四、作创过程
(一)创作画稿及铺大色——意随笔运,不拘定法
马蒂斯说:“在开始动手作画前,一个人不可能十分完整地想象他要画的画,一件艺术品从来不会是预先创造出来的[4]。

”这便需要我们边画边调整。

水彩的魅力在于水色的无穷变化,作画时我在纸潮湿时泼入色彩,有时是几种色彩同时泼入,让他们相互碰撞以产生水色交融的效果,色彩在水中自由流动、扩散、扭曲产生各种纹理,美丽而又多变,这时画面会产生意外的效果,此时便要随机应变,化偶然为必然。

水彩的魅力就在于它会给你意外的惊喜,在恣意的水色中寻找偶然的乐趣,这是其他画种少有的特点。

(二)深入刻画
背景虚而前面桌面上的青铜器较实,因此,前面的十件青铜器要进行细致刻画,但又不可过于平均,于是我用浓重的颜色将其中的三件青铜器一笔盖上,看似将其三个抹掉了,但是,我用喷壶在其上喷洒大块的水珠,使其在上面炸开,形成了斑驳的纹理,这样不仅不拘谨反而更加生动,其他的几个青铜器我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以便与背景形成虚实关系。

同时我又注意每一小组青铜器的虚实变化,使它们不至于千篇一律。

作画总是这样,需要不断调整画面来达到理想的效果,我采用了大面积的泼色,以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同时又要注意不能破坏大的结构,现在用色略浓,因为需要覆盖前面的颜色,在此基础之上再进行大关系的刻画。

(三)创作整理——骨法用笔,艺技并重
骨法用笔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书法上指的是力量、笔力。

在画青铜器上的线条时,我总是拖泥带水没有力度,在鲍老师的指导下我感受到了骨法用笔的精髓,气沉丹田,运气于手腕,行笔刚劲有力、入木三分,画出来的线条凝练、刚劲、苦涩而厚重,在画青铜器上的纹饰中我对骨法用笔有了更深的体会,在作品将近完成时,画面中的青铜器物造型厚重沧桑,用色深沉苦涩,行笔遒劲有力、干净利落,达到了预期效果。

由此,我认为技与艺应当并重。

克利的作品有点彩式的肌理,米罗把绳子和沙子运用到作品中。

青铜器历经战乱与时光的摧残,形成了各种斑驳残破的纹理。

我首先采用喷壶在画面六成干时喷洒大小适中的水珠,让其炸开,形成斑驳的小点,又用干笔摧擦画面使其形成风雨侵蚀的痕迹,再
用砂纸打磨以形成沧桑残破的纹理,最后用干笔蘸色,散锋行笔制造肌理,以体现苦涩厚重之感。

五、创作感悟
水彩与水墨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去繁就简,凝练笔法,更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概括能力,做到每一笔都生动准确,真正达到“添一笔嫌多,减一笔嫌少”的境界。

当然,这十分不易,自古书画不分家,书法能锻炼我们对毛笔的驾驭能力,因此必须长时间地练习,以提高观察和概括能力。

莫奈、雷诺阿、莫兰迪、透纳、巴尔蒂斯的画将色彩的微妙变化发挥到了极致,我们如能把水色完美结合,必定能使水彩发挥出无穷魅力。

我们在静物创作中既要尊重物品,尊重自然,又要以自然为基础,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灵感,进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何政广.《塞尚》世界名画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王肇民.画语拾零[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
[3]赵勤国.色彩形成语言[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4.
[4]马蒂斯论艺术[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
[5]何政广.《伦勃朗》世界名画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通讯作者:赵培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