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人教版完美版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悦”读《西游记》 -- ---《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悦”读《西游记》----《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执教:向阳小学谭彩霞教材分析:《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会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近年来,我校大力推广“悦读越阳光”课外阅读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我们从读书方法、选择课外读物、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阅读经典名著是课外阅读的最高境界。
我们设想在小学阶段让学生都能感受我国的四大名著的魅力。
《西游记》这部著作人物角色性格分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各种版本的书籍、影视作品脍炙人口,学生对于《西游记》的故事是比较熟悉而且感兴趣。
基于这一点,我们先从《西游记》进行阅读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阅读其它的三大名著。
设计理念: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更是语文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以“大阅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大量阅读为主要途径: 1、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2、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学习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阅读《西游记》及其他文学名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学生汇报开展《西游记》阅读活动中的阅读情况,启发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途径收集、整理学习资料。
4、通过对《西游记》情节、人物等要素的品读,进而掌握阅读小说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2、通过感受人物形象和品位精彩情节,让学生初步掌握小说阅读赏析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前开展《西游记》课外阅读实践。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难点解释: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对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西游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勇敢面对困难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西游记》中的勇敢与智慧。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孙悟空的形象特点和作品寓意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其他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西游记》中勇敢面对困难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故事中的情节。
1.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讨论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3.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在讨论中取长补短。
最后,我要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和教学方法。在讲解难点时,是否表达得足够清晰?在引导学生讨论时,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启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些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1)深入理解《西游记》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启示,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难点解释:寓意和启示往往隐藏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如孙悟空的成长历程对现实生活中的青少年有何启示。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教案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让我意识到,在讨论中,教师应该适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提高讨论效果。
首先,我发现通过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在导入环节,我提出了一个与学生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大家思考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西游记》中的情节有何相似之处。这样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共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后续的学习中。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西游记》的情节和人物。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对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西游记》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这是一部描绘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神话小说,它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典情节。这个案例展示了孙悟空的勇敢和智慧,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情节理解和人物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第十一至二十回,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孩儿战孙悟空等经典情节;
3.第二十一至三十回,探讨女儿村、火焰山等神奇国度的寓意;
4.结合全书,讨论《西游记》中所体现的团结、勇敢、智慧、忠诚等品质。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西游记》,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人教版完美版

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课人教版完美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和技巧,增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阅读原文和欣赏电视剧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之处,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和技巧,增强阅读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___。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学生回答《西游记》。
二、猜故事激发兴趣老师:同学们都读过《西游记》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能否根据图片猜出这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
过渡语:虽然同学们所读的青少版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很多精彩的描述也被删减了。
而《西游记》原著在人物刻画、情节描写等方面则更加细致、生动。
这节阅读课,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原著。
三、指导阅读名著整书的方法。
1.读“薄”读书是讲究方法的,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怎么读?老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并适时板书。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主要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③采用浏览法、选读法阅读全文,把握大致情节。
老师解释道:我们通过观看前言后序、目录,通读浏览或选读,就能对这本书有大致了解,也就是将这本书读“薄”了。
但是,光读“薄”远远不够,要想感受到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将书再读“厚”。
2.读“厚”①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___与___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这段文字选自第七回,原著中的语言表达与我们现在还是有所不同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
老师出示原文,学生们自由阅读后,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一段的内容。
那时候,___拿起了他的如意棒,展现出了他的神威,然后一跃而起,站在佛祖的手心里,说道:“我要出去了!”他消失在一片云光中,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西游记》导读课(教案)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对重点难点的解析,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对古文语言和宗教文化内涵的理解仍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的需求,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最后,课程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测试,发现他们对《西游记》的基本情节、角色特点及寓意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领会这部名著的内涵,还需要他们在课后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因此,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并适时组织一些阅读分享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不断提高。
2.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指导学生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激发阅读兴趣。
3.发展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故事寓意等,培养独立思考、创新解读的能力。
4.增强审美与表现素养: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西游记》中角色、情节的喜好与看法,提高审美和表现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课本,缺乏独立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增加一些开放性的讨论话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作为一个引导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但从成果分享来看,部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仍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整理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为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课程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西游记》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2.《西游记》的主要角色: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3.故事概要及主要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著称。它不仅是一部冒险故事,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
2.案例分析:我们将通过分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了解他在团队合作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孙悟空的形象特点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多面性和团队合作的力量。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倾听和表达能力。有些学生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
最后,关于教学反思,我认为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举例:指导学生运用预测、推断、概括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阅读和生活中。同时,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帮助他们突破难点,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1.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鉴赏能力,感受《西游记》所展现的丰富想象力和独特艺术魅力;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西游记》课外阅读指导课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在八十年代,有一首歌曲非常流行,可谓是家喻户晓,男女老少都会哼唱。
大家想听吗?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来唱。
这首歌就是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今天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轻轻敲开《西游记》的大门吧!(板书:西游记)(二)、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哪些同学看过《西游记》这部电视剧?这部剧的主要人物是哪几个?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学生初步交流书中的主要人物,简单说说几个人物形象。
(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2、看来大家都喜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那你们对他一定很了解啦!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请听好:课件出示:(1)孙悟空的家在哪里?(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2)孙悟空的师傅是谁?(西牛贺州灵台方寸山的斜月三星洞内菩提祖师)……师:孙悟空就是大家的偶像,可这两个问题让大家有些为难,让我们看看《西游记》原著里是怎样介绍的:出示课件:第二回中,混世魔王说过:【你身不满四尺,年不过三旬,手内又无兵器,怎么大胆猖狂,要寻我见什么上下?】由此可见孙悟空身高不足4尺,以1尺=0.3米大略算一下,孙悟空身高约有1米2,不愧是猴子啊,真的很矮,而他的兵器金箍棒呢?出示课件:第三回中,【拿出外面,只有丈二长短,碗口粗细】,丈二长,竟然是孙悟空身高的三倍……,约有3.6米长,一层楼高,现在试想这样的场景,一个矮个子的猴子,挥舞着一根长度足有一层楼高的竹竿,可以说影视作品的孙悟空形象是导演在原著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
(三)、品评孙悟空形象过渡:通过刚才的两段文字,我们对孙悟空的身高及兵器有了初步感知,可孙悟空究竟是个怎样的神话人物,我们还需走进原著,在字里行间中品味体会。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西游记》阅读指导课

《西游记》阅读指导执教者: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永善小学冼柳燕【设计理念】《西游记》是中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
名著导读课关键就在老师的“导”,所以我们应该在“导”上下功夫,在“导”上做文章,课堂上应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充分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名著,并终生受益。
【学情分析】《西游记》这部经典巨著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
每个人都可以说出其中的几个故事,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已从其他媒体或各种渠道了解了相关的故事内容,也正是这样,往往忽略了对名著文本的阅读。
我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摸底测试,调查发现:部分同学家中有《西游记》,但很多是卡通漫画书。
就全体学生而言,真正能够认真阅读下来的很少,大致浏览的虽说不少,但也只知道不太多的故事情节,对人物、主题的了解还很不透彻。
因此,为了消除学生对名著只“看”不“读”的现象,我设计了《西游记》阅读指导课,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欣赏,提高其文学修养。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感情。
2、通过引导学生质疑,指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
3、通过欣赏电视剧片段,引导学生学会想象,体会原著的精妙。
【教学重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指导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激发阅读兴趣。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生带《西游记》、书签、教师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1、中国有四大名著,你知道是哪几部吗?欣赏《西游记》电视剧第一集片段。
出示以下文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阅读指导课(县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加强阅读名著的信心。
2、通过读原文练习说话,欣赏电视片段,体会原著的精妙,学生学会精读古典文言名著经典片段的方法,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懂得读古典文学原著的方法、技巧,增强阅读的信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课文《猴王出世》导入。
播放《西游记》主题曲,老师吟诵:“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这段描写选自哪一部文学作品?生答《西游记》
二、猜故事激发兴趣
师:《西游记》同学们都读过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能不能根据图片猜出这是西游记中的哪个故事。
过渡语:同学们所读的青少版语言通俗易懂,但好多精彩的描述也被删减了,而《西游记》原著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描写等方面则更加细致更为生动,这节阅读课,我们一起走进《西游记》原著。
三、指导名著整书阅读的方法。
1.读“薄”
读书是讲究方法的,拿到一本书,我们应该怎么读?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并适时板书。
)
①观看前言后序,了解写作背景、主要人物。
介绍作者、背景、人物
②观看目录,了解故事梗概。
这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③采用浏览法、选读法阅读全文,把握大致情节。
你看就这么简单,我们通过观前言后序,观看目录,通读浏览或选读,便对这本书有了
大致的了解,也就是将这本书读“薄”了,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就应该读薄,但光读薄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感受到书的精华,更重要的还要将书再读“厚”。
2.读“厚”
①现在老师出示《西游记》中“孙悟空与如来佛祖打赌,被压下五行山”的片段,这段文字选自第七回,原著中的语言表达与我们现在还是有所不同的,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一段的内容说一说。
出示原文。
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你看他一路云光,无影无形去了。
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
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
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
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宵宫尽是我坐也。
”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
”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
”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
选自《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指名说,相机引导理解“一路云光”“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
②读了这个片段,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③你有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大圣?
本领高强、性情顽劣……
④欣赏影视片段
俗话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对于一部文学作品,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西游记》也被搬上了银幕,我们就来看一看导演和演员们是如何演绎这部作品的。
边看边说,电视剧中表演者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等加以扩充,使得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了。
⑤总结方法
刚才大家在读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感受了人物形象,也可以继续想象扩充故事内容,这正是读经典片断的一种方法。
出示:细读:解疑,想象扩充,理解品味
无形之中,我们又将这本书读厚了。
四、感悟经典语言魅力
1.《西游记》中不仅有引人入胜的故事,还有许多传神的描写,精妙的语言,出示蟠桃
描写片段
2.读一读分析语言的精妙
将蟠桃的颜色味道生动形象的描写了出来,让人看见了文字就觉得这蟠桃的确鲜美无比,真是将物写活了,而且是以诗的形式呈现出来,也让读者赞叹,像这样的诗词在《西游记》中屡屡出现,比如对水帘洞、三星仙洞以及其他诸多山壑、环境、人物的描写、可见作者吴承恩可谓功底深厚。
五、总结拓展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几百年来,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的人物形象几乎家喻户晓,许多经典故事人人口耳相传,老师希望还没读完《西游记》的同学继续读下去,读完的同学不妨再多读几遍,正所谓“好书不厌百回读”。
或许每一次你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