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历史

合集下载

故宫的历史故事

故宫的历史故事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代表。

故宫的历史悠久,蕴藏着许多精彩的故事,下面将为您讲述故宫的一些历史故事。

话题1:故宫的建造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决定在北京兴建宏伟的皇宫。

从1406年开始,历经14年的时间,明成祖命令30多万工匠和百姓参与,修建了故宫宏伟壮丽的建筑。

故宫的总占地面积达到了724,400平方米,共有980多座建筑和8700多间房屋。

这些建筑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部是皇帝和后妃的居住区,外部是官员和其他宫廷人员的工作和居住区。

修建故宫所用的材料均为上乘之选,建筑风格典雅独特。

红墙黄瓦的建筑群落巍峨壮丽,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话题2:毁火与修复故宫历经了数百年的岁月洗礼,曾多次遭受战乱的破坏。

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焚毁了故宫的大部分建筑物。

火灾中损失惨重,许多建筑被夷为平地,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

清朝政府随后展开了修复工作,历时数年才完全恢复。

修复过程中,历史文物保护专家们对故宫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和修复。

他们严格按照原貌进行修复,连那些精美细腻的壁画和彩绘也尽量保持了原样。

新修复完的故宫重获辉煌,成为人们书画名作、珍稀文物和历史遗迹的宝库。

话题3:慈禧太后的居所慈禧太后是清朝晚期的重要人物,她在故宫设立了许多私人宫殿和花园。

其中最著名的是乾清宫和寿康宫,成为她处理政务和居住的地方。

乾清宫是慈禧太后从光绪帝那里夺权后修建的。

它是一个广场式建筑,主体建筑呈砖木结构,风格独特。

乾清宫内沿用了明朝宫殿的建造手法,恢复了明代的正殿制度,展示了慈禧太后的统治权威。

寿康宫是慈禧太后晚年居住的地方,它是一个以大型庭院为主的建筑群。

寿康宫是慈禧太后的私人天地,她在这里享受着宁静的晚年生活。

慈禧太后在乾清宫和寿康宫过着奢华而封闭的生活,这也是她对故宫的最后贡献。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

故宫知识点归纳总结导论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

作为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故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建筑宏伟庄严、宫殿布局精致,珍藏着大量文物和艺术品。

本文将从故宫的历史、建筑特色、收藏文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历史沿革1. 宫殿的兴建故宫的兴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在位时,经过14年的筹建,于公元1420年建成。

之后,故宫成为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2. 故宫的转变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清朝灭亡,故宫成为博物院,对外开放。

这标志着故宫从封建王朝的皇宫变成了具有文化遗产保护和展示功能的博物馆。

3. 故宫的保护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成立。

1961年,故宫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建筑特色1. 整体布局故宫建筑以紫禁城为中心,东西宫、内外城三大部分组成。

整体呈南北走向,占地约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廷建筑群之一。

2. 建筑风格故宫建筑取大成王府的风格,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其特色包括九龙壁、太和殿、乾清宫等。

3. 艺术装饰故宫的艺术装饰讲究色彩斑斓、线条优美的特点。

宫殿内外壁绘画、雕刻、篆刻等艺术形式应用广泛,色彩鲜艳且富有变化,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三、文物收藏1. 丰富的藏品故宫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金银器、铜器、贵重木器等,其中也包括故宫收藏的文物。

2. 文物特色故宫的文物以其精美、瑰丽、珍稀、完整而著称于世。

收藏文物中包括了全国乃至全世界无法复制的珍贵玉器、瓷器等。

结语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宏伟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物收藏而备受瞩目。

故宫的保护与保存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责任,同时也是对世界文化遗产的贡献。

故宫历史典故

故宫历史典故

故宫历史典故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群的代表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之一。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故宫承载着丰富的典故和传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一、传说典故1. 北京故宫的建筑师郭璞相传,故宫的建筑师郭璞是一位天才的建筑师,他在设计故宫时充分考虑了地势、气候等因素,使得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富有中国特色。

郭璞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传奇人物,他的设计理念和建筑技巧至今仍然被人们所赞颂。

2. 故宫的龙椅龙椅是中国皇帝的专用宝座,也是故宫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相传,龙椅是由一位名叫杨贵妃的美人所设计,她用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创造了这个独一无二的宝座。

龙椅的雕刻精美细致,寓意着龙的权威和皇帝的尊严。

二、历史典故1. 故宫中的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它曾经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重要典礼和祭祀仪式的地方。

太和殿的典故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封神演义》中,故宫的太和殿被描述成神仙们举行大会的场所,充满了神秘和神奇的色彩。

2. 故宫的角楼故宫的四角楼是其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

相传,故宫的角楼是由一位叫做杨贵妃的美人所设计,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才华创造了这个独特的建筑风格。

角楼的设计精巧,既保持了建筑的稳定性,又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三、历史典故的影响1. 故宫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对后来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宫的建筑风格和布局成为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典范,许多后来的宫殿建筑都受到了故宫的启发。

故宫的建筑风格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故宫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和文物,包括瓷器、绘画、书法等,这些文物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化遗产,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素材。

故宫的文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和学者。

北京故宫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北京故宫的历史简介和资料

北京故宫的历史简介和资料一、前言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之精华,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故宫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分多个层次、多个角度,全面介绍北京故宫的历史背景、建筑概况、历史事件等相关资料。

二、历史背景2.1 北京故宫的建立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1406年至1420年),当时明成祖朱棣决定将国都由南京迁至北京,并下令修建宫殿以作为皇帝的居所。

经过多年的建设,故宫于1420年完工并开宫,成为明成祖朱棣及后世几代明代皇帝的宫殿。

2.2 明代故宫的特点明代故宫的建筑风格延续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特色,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朝代的建筑元素。

故宫按照中国古代宇宙观的设计理念,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布局,分为外朝和内廷两个部分。

外朝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和接待外宾的场所,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的居住区域。

三、建筑概况3.1 故宫的总体布局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故宫以太和殿为中心,向两侧延伸出一系列的大殿、殿堂和宫阙,呈现出庄严肃穆的气势。

整个故宫由前门(午门)、正门(东华门)、后门(神武门)和两翼门组成,构成了独特而庄严的宫殿布局。

3.2 故宫的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精华,并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宫廷建筑风格。

故宫的主要建筑都采用黄色琉璃瓦作为屋顶材料,红色作为建筑外墙的主体颜色,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

宫殿的主要构造材料是木质结构,整个故宫的建筑都采用斗拱和檐柱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斗栱结构,使建筑更加坚固和稳定。

3.3 故宫的建筑细节故宫的建筑细节非常精细,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工艺水平。

宫殿的柱子上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屋顶上装饰着精美的琉璃瓦和铜瓦,尽显尊贵和华美。

每个宫殿的内部都布置着精美的壁画、雕刻和镶嵌工艺,展现了中国古代绘画、雕塑和工艺的独特魅力。

北京故宫的介绍和历史背景

北京故宫的介绍和历史背景

北京故宫的介绍和历史背景北京故宫: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北京故宫,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之一。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丰富的历史内涵吸引着无数的游客。

故宫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经过多个朝代的不断扩建和改建,最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规模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故宫最早的建筑可追溯到明朝的建文年间,明成祖朱棣在这里建造了自己的皇宫。

随后,明成祖的儿子明仁宗继位,将故宫正式作为明朝的皇宫。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故宫继续被用作皇宫,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扩建和改建。

清朝时期,故宫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宫殿,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故宫也随之结束了它的封建时代。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

整个故宫建筑群占地面积达到了约72万平方米,有大约9000间房屋。

故宫的主要建筑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外朝,另一个是内廷。

外朝是宫殿建筑的主体,包括了三大殿和六大院,是举行重大国事和宴会的场所。

内廷则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其中最著名的建筑是乾清宫和午门。

故宫内还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故宫博物院的收藏,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文物博物馆之一。

博物院内收藏了大约180万件文物,包括了绘画、书法、陶瓷、玉器、珠宝等各种艺术品。

这些文物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宏伟的宫殿建筑,也是中国古代皇权制度的象征。

在古代,皇帝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的权力和地位超过一切。

故宫作为皇帝的居所,见证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兴衰和变迁。

故宫内的建筑、文物和历史故事都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

如今,故宫已成为了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人们可以在故宫中感受到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

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无数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让人们对中国古代的辉煌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关于北京故宫的介绍资料

关于北京故宫的介绍资料

故宫,又称为紫禁城,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典范之一。

下面更详细地介绍一些关于北京故宫的资料:1.历史背景:北京故宫的修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6年-1420年),是明成祖朱棣(即永乐皇帝)下令修建的。

故宫后来成为明朝皇帝的正式宫殿,并在明朝末期和清朝继续使用。

2.建筑规模: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故宫的整体布局为南北走向,由外城、内城和紫禁城三部分组成。

外城包括大门、建筑群和后宫,内城是故宫的核心,包括主要的宫殿和花园,而紫禁城则是内城中的禁止一般人进入的区域,供皇帝及其家族居住和办公。

3.建筑风格:故宫的建筑风格以古典宫殿建筑为主,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工艺和宫廷建筑艺术。

宫殿建筑严格遵循对称和层次分明的原则,注重色彩的运用。

黄色是主要的建筑色彩,象征着皇权和尊贵,而绿色被用于建筑的屋檐和栏杆,与黄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4.文化遗产:故宫内收藏有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绘画、瓷器、玉器、钟表等,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和工艺的精华。

其中最著名的文物包括故宫瓷瓶、故宫画院藏画和故宫文物图书馆等。

故宫内的文物反映了明清两代的宫廷生活和文化,也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5.参观与保护:故宫于1925年对外开放为博物院,现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为了保护和修复故宫的文化遗产,北京故宫博物院开展了一系列的修复和保护工作。

在保护方面,故宫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定期巡检、环境控制、文物修复和人员培训等。

同时,限制参观人数和设立保护区域,以减少对建筑和文物的磨损和损坏。

故宫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展示了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辉煌和庄严。

其宏伟的建筑、珍贵的文物和悠久的历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探索。

故宫不仅仅是一座宫殿建筑,更是一座载满历史和文化的宝库,为人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皇家生活和艺术的机会。

故宫的建筑和文物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故宫 历史背景 基本现状

故宫 历史背景 基本现状

故宫历史背景基本现状故宫,又称紫禁城,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背景,见证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变迁,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故宫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明朝,明成祖朱棣在1406年决定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宫,作为帝王的居所和政治中心。

修建工程于1407年开始,历经14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明成祖在1420年选定这里为皇宫,并迁都北京,故宫开始正式兴建。

明朝末年,中国发生了动荡的历史事件,明朝的统治逐渐衰落,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清朝皇帝顺治在此时将紫禁城作为新的皇宫,并进行了一些扩建和改造。

清朝的统治者将故宫作为政治和文化中心,举行各种重大仪式和庆典。

故宫的基本现状是经过多次修复和保护,如今已基本保持了明清时期的原貌。

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

整个建筑群由正殿、次殿、后殿、宫殿、庙宇和庭院等组成,共有大约9800间房屋。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华,具有浓厚的宫廷气息。

故宫的建筑按照严格的规划和布局,体现了古代中国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

整个建筑群呈南北走向,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有三大殿和六大院,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銮殿、午门和太和殿。

内廷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有三大殿和六十多座宫殿,其中最重要的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

故宫的建筑工艺精湛,充满了艺术价值。

它的屋顶采用黄琉璃瓦,檐口和脊兽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

宫殿内部的装饰也非常精美,有大量的壁画、彩绘和雕刻,展示了中国古代的绘画和雕塑艺术成就。

故宫还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钟表、珠宝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今,故宫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博物馆,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故宫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故宫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故宫历史文化背景介绍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和俄罗斯克里姆林宫)。

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经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故宫的建筑布局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的布局设计。

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左右对称,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后寝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大宫殿为中心,占地面积约7万平方米。

整个故宫建筑群由南向北依序排列在三个广场上。

现已开放的区域包括午门外御河东侧的午门广场和太和殿前的广场以及东华门内东侧的东、西六宫等。

此外,故宫还有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乾清门为界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内廷以乾清门为界分为东六宫和西六宫。

乾清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从这里可以进入皇帝办公和生活的地方。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故宫历史
明故宫区位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即位称帝,以应天府为南京,开封为北京,并于次年在凤阳兴建中都城。

由于人力物力全被集中于中都城池和宫殿的兴建,因此南京宫殿的扩建工作再度终止。

此后数年间只对已有宫殿进行了必要的维修。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放弃营建中都的计划,集中力量修建南京。

此次修建,增设了午门左右两阙,在奉天门左右增加了东西角门,并增建文华殿、武英殿等建筑。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再次增建,在皇城外增设宫墙, 以新墙之内为皇城,原皇城改称宫城。

在宫城前建造了端门,承天门,金水桥, 形成"T"字型广场,向南直抵1373年建造的洪武门。

广场东侧为五部(刑部在皇城之北的太平门外),西侧为五军都督府。

南京故宫修建时注意了风水的问题,以紫金山的富贵山为靠山,但是由于选址的局限,内廷部分是在被填平的燕雀湖上建造的,虽然采用了打入木桩,巨石铺底,以及石灰三合土打夯等方法加固地基,但日久之后仍然出现地基下沉的问题,宫内容易形成内涝,排水不易。

同时宫城离外城过
近,战时不易防卫。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京师,建文帝出逃,马皇后在宫中自焚死。

朱棣即位后仍居于南京皇宫中,但同时下令以北平为行在,准备迁都。

永乐十八年(1420年),
北京宫殿建成,次年朱棣迁都北京,此后南京宫殿不再使用,但仍作为留都宫殿,委派皇族和内臣管理。

崇祯十七年(1644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权。

此时的明故宫内大多殿宇已经坍毁无存,南京太庙也早已被焚毁,朱由嵩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了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

清灭南明后,改南京为江宁,将明皇城改为八旗驻防城,设置将军及都统二衙门于明故宫中。

康熙年间,曾取明故宫石料雕件修建普陀山庙宇。

太平天国攻陷南京后,没有使用明故宫作为宫殿基址,而是在城中另择新址营建新宫,此间拆取明故宫大量石料和砖瓦。

至太平天国灭亡时,明故宫的宫殿和宫墙已基本无存。

中华民国时期,曾计划以明故宫地区为中央行政区,但由于财力和战争的原因,该计划没有全部实现,只是在明故
宫遗址范围内修建了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资料陈列馆。

1929年修建的中山东路从明故宫遗址中穿过,将其划为南北两部。

至民国后期,明故宫已成为一处小型机场。

编辑本段建筑形式
南京明故宫复原图
明太祖朱元璋攻取集庆(南京)后,改集庆路为应天府。

朱元璋为做皇帝,“命刘基等卜地定作新宫”,最终选定这块地当“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风水宝地。

相传朱元璋征发军民工匠20多万人,填燕雀湖“改筑新城”。

工程始于公元1366年,历时一年建成,壮丽巍峨,盛极一时。

这座朱元璋的宫殿,由皇城与宫城两部分组成,合称皇宫。

皇城在外,围护着宫城。

据当今学者考证,皇城范围东起今南京机电学校与南京博物院以西一线,西至竺桥、逸仙桥以东,南到光华门,北至佛心桥一带。

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里,周长9公里,呈凸字形。

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正对着都城正阳门(今光华门);东南为长安左门,外为长安街(今八宝街);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
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

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

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北为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明故宫遗址公园
沿着明故宫内的南北中轴线,由南向北,对皇城与宫城作一次巡礼。

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门进,到承天门中间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桥,名“外五龙桥”,桥下就是外御河。

在洪武门至外五龙桥之间的御道两侧,是明朝中央官署区。

御道西侧是高级军事指挥机构,包括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锦衣卫、旗手卫、钦天监等;御道东侧是中央高级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以及翰书院、詹事府、太医院等。

在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了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再向北走就到了午门。

进入午门,又有五座石桥,称“内五龙桥”,桥下为内御
河。

过了桥就是奉天门,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

三大殿的东侧有文华殿和文楼,西边有武英殿和武楼,统称为“前朝”五殿。

奉天殿,就是人们常说的金銮殿,是朱元璋举行重大典礼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

后来北京故宫的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就是模仿奉天、华盖、谨身三殿建造的。

三大殿之后,是皇帝与后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名叫“后廷”。

处在中轴线位置上的是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左有柔仪殿(东宫),右有春和殿(西宫),两殿相对。

东北角为东六宫,西北角为西六宫。

在春和殿西侧还有御花园。

“前朝”与“后廷”相结合,组成“朝廷”。

整个明故宫,殿宇重重,楼阁森森,雕梁画栋,万户千门,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曾作为明初洪武、建文、永乐三代皇宫,长达54年之久。

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明故宫才正式结束王朝皇宫的使命,但仍由皇族和重臣驻守,地位仍十分重要。

编辑本段建筑分布
简述
南京皇城图
整个明代皇城区,位于南京城的东部,是以皇城与宫城为主体、以一系列建筑旨在突出皇权“神圣”为内容、以全国最高中央行署机构为大明王朝核心区域(只有“三法司”在太平门外),也是明初南京城的核心所在。

明南京皇宫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成为后来兴建的北京皇宫的母版。

明南京皇宫由内宫城和外皇城两部分组成,均坐北向南。

明故宫复原图
编辑本段宫城
宫城,又称大内、内宫,俗称紫禁城、紫垣,是朱元璋起居、办理朝政、接受中外使臣朝见以及皇室成员居住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