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的美学思考

摘要:“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文章从美学观点出发,对美学、环境美学及森林景观美学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的认识森林景观和它的美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美;美学;环境;森林;景观;

“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领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于乡村,人们都喜欢游憩于广博深谧的森林,去欣赏、体会森林景观那无与伦比的美学韵味。森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观点看,更多的是森林在特定区域内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有风貌与多元化的美学形态,所以在进行森林景观相关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所工作区域内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环境氛围和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貌。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进一步讲,森林景观美学讲求的不但是产出纯粹的美丽风景,更讲求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是以美为起点,对美学、环境美学、森林美学和森林生态景观营建等方面的综合深入的研究。

一.美学

在经典美学著作《美学四讲》中,作者李泽厚认为美学一词较正确的中文翻译应为审美学,意指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关于美学研究的范畴,东方与西方较为相似,东方为阳刚与阴柔之美,西方则为崇高与优美。关于“美”的字面意义,在《说文解字》中,“美”的字源包括“羊”和“大”(古人以羊长的肥大为美),体现出了农耕文明一种淳朴朴素的形而下的审美取向;而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羊”和“人”的说法(人载着

羊头跳舞为美,和原始祭典礼仪活动有关)(李泽厚),带有一定的社会性与精神性的形而上的审美取向。因而“美”既是具象的,也是抽象的,既是个别的,也是综合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却永远无法完全说清的神秘概念。“美感”是一种特有感受,是在审美过程中,人与被审美对象产生“情景交融”时,审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身体与心灵的完全自由愉悦的状态,这不但是一种生理性的刺激与满足,更是一种主体与客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激荡出来的一种和谐的韵律。

二.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一方面探讨关于环境美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研究美的环境的产生过程和在这一过程中人的作用以及人对于环境美的欣赏方式。环境美学是涉及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态学、建筑学及园艺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因此环境美学的研究是兼顾了科学与艺术的系统性研究,它既研究环境美的感受方式,即外界环境刺激如何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所形成的感觉系统为人所接收并使人产生特定的愉悦感;同时,环境美学也研究环境美的形式美规律及体验方式,即环境及环境要素的形态和结构在人的美感形成过程当中的作用机理及人对形式美感的体验方式与规律;除此之外,环境美学的研究范畴也包括环境象征美学,即研究环境对于人的联想意义的影响和人的经验对其环境认知和审美体验产生的影响及作用方式。探讨环境美学的意义就在于这能够指导我们去营建更加美好的环境,更有利于在人与环境之间构建理想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让人有环境归属感和认同感;而且,环境本身所蕴含的特色和文化特质也会对人产生影响,所以改善环境品质本身也就是在改善人的生活品质。对特定类型环境的美学分析,有助于对该种类型的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美学评价,以利于其美学品质的改善,对协调其与人之间的良性发展关系是有重要意义的。

三.森林景观美学

森林景观是森林及森林中的地形、水体、生物和气候等环境整体所形成的综合意象。森林景观美学是环境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森林景观的美学规律,美学价值及美化方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构建了森林景观的美学体系。自然美是人对自然事物

(如森林)进行审美所形成的美感体验;社会美是人对社会活动(如森林游憩)及成果进行审美所形成的美感体验;艺术美是人对文化成果(如赞美森林的诗歌和绘画)进行审美所形成的美感体验。作为一类特有的环境,森林景观美学的研究重心是森林,所以森林景观美的创造必须结合森林树木的生长规律以及林木的选择、搭配,林地的规划、保育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内在的功能性美学价值和文化性美学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的对森林景观的整体美进行全面的把握并进行综合的提升。

四.基于美学研究的森林景观规划设计思考

从审美的角度看,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一方面要营造出一种能让人感受到的充满生机的有机环境以烘托出审美的氛围感,另一方面要使森林景观具有特有的风貌特征以以加强其审美的吸引力和魅力。环境生态化,风格地方化,体验美学化,这三个方面是森林景观审美环境营建的核心内容,其中,风格又是其中的中心内容,它主要指的是某些事物所表现出来的为人所感受到的独有形式及意韵(比如某些歌手的歌曲风格,某些画家的绘画风格和某些建筑的独有风格等)。作为深层次的审美活动的产物,风格既包含了一定的象征性的美学意涵,同时也包含了一些形式美的组织原则。森林景观风格的象征性美学意涵主要体现在森林及森林文化的移情与联想上,如绿意盎然、风景如画、林森景邃等,而形式美的组织原则就包括了对比、调和、变化、统一、韵律、焦点、渐变、演替等。森林景观的风格地方化就是在对特定地域的森林景观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尽量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作为首要原则进行强调,使之具有原汁原味的本土化美学意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形式美的进一步组织与完善来强化其赏景的舒适性。这样营建出的森林景观才能令人印象深刻。过去我们在研究森林景观时,大多是基于景观心理认知方面的研究,比如在改善森林景观的视觉效果时,一般会采用提高相对光度、枝下高、植被覆盖率和形状比,降低立木密度、树干枝视率和灌木层植被率等方法。这些方法虽然在技术层面上操作性较强,但缺少了宏观性的景观美学方面的思考,往往不容易取得较为理想的景观效果,所以要以美学研究为基础展开规划设计并采用适当的技术手段进行相应的营建工作,这才是正确的森林景观经营之道。

从以往的森林景观美学研究成果看,“风景”和“游憩”是森林景观中的两个功能美

学因子,可作为规划设计的主要对象目标;“生机”和“自然生态”是森林景观中的两个表征性美学因子,可作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的表征标准,两个因子的值度越高,则景观美质就越好,比如生机盎然和生态优良往往成为我们评价一个良好林地的重要标准;“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两项形式美学因子,可做为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操作原则,两个因子越明显,则景观美质就越好;另外,“地被覆盖率”和“地下枯枝木率”这两项物理技术性因子对“多样性”和“统一性”两项形态美学因子分别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在营建森林景观的时候引起足够的重视。

五.结束语

我国森林资源丰富,在风景旅游资源中,森林景观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在倡导低碳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当下,进一步对森林景观进行系统性研究,加强其保护与开发利用是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的。作为森林景观系统性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从美学观点出发,说明美学、环境美学及森林景观美学三者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森林景观规划设计进行了相应的思考与探讨。希望本文能够有助于我国的森林景观及景观建设事业!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3.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林文镇.森林美学[M],台湾:淑馨出版社,1991

5.苏祖荣.森林美学概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完整版)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第八章、景观分析评价 景观规划与设计不仅营造满足人们活动、赏心悦目的户外空间,更在于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景观规划与设计通过对场地生态系统与空间结构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借助与基地潜力,是基于环境自我更新的再生设计。生态系统、空间结构、历史人文背景是场地环境所固有的属性,对其的认知是环境调查与评价的主要内容,切实把握场地特性,从而发挥环境效益、最大限度保护和节约资源。 一、景观分析评价的相关概念 (一)源起 (二)概念 (三)必要性及意义 (四)应用范围 二、美国主要景观分析评级系统 三、景观分析评价四大学派 (一)专家学派 (二)心理物理学派 (三)认知学派 (四)经验学派 四、景观分析评价的两大阵营 五、景观分析评价在中国的运用 六、景观分析评价理论前沿 一、景观分析评价相关概念 (一)起源 1、工业、能源、交通等事业的迅速发展,自然景观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2、从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产生一系列保护景观美学资源的法令:美国:1964年《野地法》,1969年《国家环境政策法》,1972年《海岸管理法》。英国:1968年《乡村法》 3、法令的制定,标志着景观美学资源与其他有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一样,具有法律地位; 4、但景观往往因为“不可捉摸”,缺乏价值的衡量标准而在法庭上受挫;这种现象最终刺激了科学景观美学研究的发展; 景观评估与评价——Landscape Assessment or Landscape Evaluation 时间:始于上世纪60年代 地点:以美国为中心展开 内容:主要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景观与风景园林的核心之一。 定义:是指对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等景观各方面资源的评价。从客观的意义上讲,而景观“视觉质量”则被认为是景观“美”(Beauty)的同义词,Daniel等人将其称为“景观美”——Scenery Scenic Beauty. 美国土地管理局,则将其等同于“景观质量”(Scenic Quality),并定义为:“基于视知觉的景观的相对价值”。 主观上讲,景观评价则表现为人们对“景观价值”(Landscape Value)的认识,Jacques认为景观的价值表现在“景观所给予个人的美学意义上主观满足”。 (二)概念 景观评价是指根据特定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某一景观的价值高低或者好坏程度进行判断的活动。景观评价的内容广泛而复杂,涉及评价对象的

森林文化与美学

1.举例说明文化与森林、森林文化的关系 2.举例说明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3.举例说明文明进步与森林兴衰的关系 4.举例说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 5.举例说明技术领域的森林文化 6.举例说明森林美及其感受 7.专业学习中的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现象、内容 8.林学与森林文化、森林美学 9.学习本课程的评课意见、建议和改进。 一、举例说明艺术领域的森林文化 艺术领域包罗万象,但归根结底来源与自然,森林作为自然的一大部分,其在艺术领域的作用不言而喻。森林文化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森林文化作为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以人为本,以物为载体,以情作浆,寓意其中,力求达到物随人意,人物相通的境界。这里所讲的“物”,不仅泛指森秫中的一切生物,而且还把与森林相连的山石泉瀑等森林自然景物也囊括其中。人类对森林的认识,最早是从对物的利用开始的,而后在相依相融之中。逐渐发展到以物拟人、喻物抒情的境地。因此,森林的人格化和人格化的森林,是森林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它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更多的是物的形态,如竹文化、花文化、茶文化、园林文化等等,同时,又赋予物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应该说,森林文化本身包含着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这种生活的积累与提炼,正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不竭之源。 中国文学艺术里面含有很多森林内容。我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三团演义》、《水浒》《红楼梦》等作品中的许多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森林和园林的环境。千姿百态的森林景观、花草树木成了他们笔下借物抒情的工具,并融人其名篇佳作之中。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是以草木花果作为传递感情之信物,如折杨柳以送捌,插莱萸以思亲,借餐草喻忘忧,托红豆寄相思等等;以飞禽走兽的啼鸣引发幽思愉悦之情,如猿啼凄凉、杜鹃啼血、鸳鸯戏水、莺歌燕舞等等。打开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可以看到无数文学艺术大师被雄奇秀丽的山林泉石之美所陶醉。他们的情感在森林之美、自然之美的熏陶之中得到净化与升华,创作出多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和流芳百世的水墨丹青。 森林给古代诗人墨客们提供了许多的灵气,使他们在豪气万丈的气魄中挥洒诗篇,或在森林的呵护下柔情蜜意、对酒当歌,靠森林中舒适的环境激发出他们的万丈诗篇,而这些诗篇又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李白、杜甫、苏东坡等诗人有许多的名句反映了森林和人的关系,“峨嵋天下秀”是因为峨嵋山林葱茏、线条柔和流畅,充分展示了树木构成的景观魅力。宋朝黄庭坚:“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反映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特征。宋之问的“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反映了洛阳颖川森林与人工建筑相融合的美妙景色。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勾画出了山林的清远渺深和诗人雅洁幽独的心绪。 森林是人们贴近自然、增长知识、修身养性、净化心灵最理想的场所。森林本身就是一部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教科书,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在森林里,可以从领略大自然的点点滴滴之中,接触到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以及景观学、造园学、生态学、仿生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也能得到美学、艺术、伦理、道德、宗教等方面的熏陶和享受,在启迪中感悟真谛。森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不仅影响着远古的农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第24卷 第4期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V o l.24 N o.4 2004年8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FOR ESTR Y UN I V ER S IT Y A ug.2004 Ξ[文章编号]1000-2502(2004)04-0082-06 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 (中南林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 [摘 要] 收集了大量的原文文献,综述了起源于德国的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发展和森林美学学科的创立过程;阐述了森林美学与各相关学科的关系;在归纳森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措施;分析了国内森林美学研究滞后的现状,指出了森林美学的理论和应用于当前森林经营大转折形势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林学;美学;森林美学;森林景观;景观规划;综述 [中图分类号] S727.5;S688 [文献标识码] A D evelopm en t of Fo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l ica tion i n Forest Landscape Plann i ng ZHON G Yong2de,LUO M ing2chun,YUAN J ian2qi ong (Schoo l of Touris m and M anagem ent,Central South Fo restry U niversity,Changsha410004,H unan,Ch ina) Abstract:W ith lo ts of initial docum ents co llected,the creati on and developm ent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o riginating from Ger m any,and its established p rocess as a subject,are all summ arized in th is paper.T he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fo rest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rned subjects is illustrated.T he p rinci p le of fo rest landscape p lanning is put fo r w ard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 ary of fo rest landscape elem ents.T he p resent situati on that the dom estic research of fo rest aesthetics has fallen beh ind is analyzed,and the p 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 licati on is expounded w ith a fundam ental change of the idea of fo rest m anagem ent. Key words:fo restry;aesthetics;fo rest aesthetics;fo rest landscape;landscape p lanning;summ arizati on “森林美学”,从词源上讲,是从德语Fo rstaesthetik一词而来的,这是个由Fo rst(森林)和A esthetik(美学)组成的复合词.但是德语中的Fo rst仅指用人工经营和培育的森林,即“施业林”.Fo rstaesthetik一词是v. Salisch于1876年开始使用的,1885年他创立了“森林美学”,正式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施业林美的学说(引自v.Salisch H.Fo rstaestetik,1911).Schw app ach认为v.Salisch的定义狭窄了些,他略作修改,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森林美的学说”[1],他使用的德语词汇是W aldaesthetik这个复合词,W ald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切林地和林木结合的森林有机体;既包括作为森林核心的施业林(林业的经营对象),也包括非施业林,还包括和森林相连的草地. 1 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与发展 森林美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国.以英式园林艺术为开端,它使得巴罗克时代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偏好的和常用的地貌形式和造型逐渐被自然形式所取代.这就是说,风景式园林的自然审美倾向引起了人们对森林美的注意.当时个别林主已开始有意识地美化自己的森林. Ξ[收稿日期]2004203214 [收稿日期]2004205212 [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中德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2D F000021). [作者简介]钟永德(1965-),男,湖南炎陵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从事森林生态、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丽多姿。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的美,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我对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的几点见解。 一、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景观葱郁美等方面。景区整体美也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 黄山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2.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山色田园尽收眼底,具有清晰美的特征。这种景象在雨过天晴时分也常见到。黄山花岗岩体与围岩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峻峭的山峰(花岗岩)和浑圆和缓的山丘(围岩) 两种截然不同的山色风光,其界线非常清晰,这也是一种清晰美。但黄山一年中有200 多天是笼罩在云雾之中,使黄山披上了一层面纱,若隐若现,具有模糊美的特点。这种模糊美具有内涵模糊、界限模糊和形态模糊等特征,使人具有身临仙境、幻境的感觉。 黄山清晰美具有雄壮磅礴之势,模糊美具有虚幻之妙。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多数情况下是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交织,具有动态变化特征。风起云涌,浩瀚无际,峰尖浮海,犹如孤岛,时隐时现,瞬息万变,故黄山古有“黄海”之称,分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和天海。黄山景观在清晰美和模糊美的协调下显得更美,如笔者在天都峰看到玉屏楼和光明顶人文景观呈现在云海之中,犹如天国风光,美妙绝顶。

景观评价

3.1.1评价的理论基础 对城市景观现状进行评价(评估),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工作。根据评价的着眼点不同,可以将城市景观现状评价分为三类: 1.体验性评价 着眼于市民对于城市景观质量体验的评价。其中可分为市民(或专家)对于城市景观体系的一般体验性评价和对于特定城市景观的视觉美感评估。其成果多为描述性的定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着眼于评价主体在城市生活中的适宜程度的评价。与之伴随的通常有一系列的技术性指标作为评价的标准。这些指标是长期以来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积累的经验值。 3.综合性评估 着眼于城市景观资源之整体价值评估,以确定城市整体风貌和发展方向。体验性评价和技术性评价通常都要在对于城市景观现状的综合性评价中运用到。这种评估的结果,大都是一系列的综合指数值。 评价必然地带有价值标准。在对城市景观现状评价中,评价所依据的价值尺度是至关重要的。以不同的价值标准来衡量同一城市的景观状况,其评价结果可能会有天壤之别。本次研究的价值标准除基本的视觉美感外,对构成城市景观整体风貌的各个侧面都纳入评价项目。以文章开篇所述“经营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为最基本的价值标准。具体的说,城市景观现状评价还包括4.景观美学质量评价 城市景观现状的美学质量评价是评价的核心。对其美学质量的评价,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为它不仅取决于城市景观物之客体,而且受评价者的审美观、审美情趣、甚至受审美时的心境、情绪等主观条件的深刻影响。现在,世界上景观美评价的学术流派主要有四派: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以及经济学派。其中专家学派以形式美评价为主,这也是景观美的主要体现。 5.景观现状价值评价 城市景观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还应进行资源性或其经济性的评价,作为产业,有规模和容量要求,还要考虑其可以进入性以及区位条件等。 6.景观影响评价 城市景观影响评价则是景观现状、评价中涉及内容最广的评价,目的是防止景观的人为破坏,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利用。景观影响评价中,首先要作景观影响因素的识别,也就是要搞清有那些人类活动会影响到景观现状;其次要进行景观

对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方法的综述

对森林公园景观评价方法的综述 风景评价是风景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风景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意义。文中全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风景评价及风景森林景观评价的研究进展状况和森林景观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风景评价研究的发展过程、评价学派及其在森林经营管理中应用最广的森林景观评价方法,亦即心理物理学派中的美景度评判法。 森林公园是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利用森林的各种功能,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度假、休憩、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森林景观不同于人文景观,是一种有规律的动态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木的生长及人类活动会按照一定的节奏发生相应的变化。森林景观是形成森林旅游环境的物质基础,在森林公园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管理,则应全面地对森林景观资源进行科学的评价。 风景评价是风景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在风景林抚育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风景林的发展与建设,许多地方的做法是将其它林种的林分经过抚育改造等管理措施使其朝着风景林方向发展,然而目前面临着管理使景观特征将如何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后将如何评价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说明管理措施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改进,因此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来对风景进

行评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外在该领域做了一些工作,下面将分别阐述。 一、国外风景评价研究现状 (一)风景质量的评价方法 在西方,相当于汉语的风景的景观一词最早出现在希伯来文本的《圣经》旧约全书中,它用来描写梭罗门皇城(耶路撒冷)的瑰丽景色,这时景观的含义也等同于英语中的景色“scenery”,均是美学意义的概念。有关景观的研究有记载的可追溯到1757年Edmund Burke 对景观美学的哲学研究。在林学方面,Gilpin在1791年发表了《森林风景与树林景观》,之后Marsh于1864年出版了《人与自然》一书,它在书中首次提出了利用分析手段(ana-lytical approach)来 描述风景。风景的价值特别是在美国1858年首建中央公园时得到重视,并且这种重视在1872年建造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约塞米蒂(Yosemite)国家公园及其它国家公园建设中得到加强。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以美国为中心开始开展了“景观评价”的研究,到了70年代该领域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并一直持续到现在。国外大多数学者认为风景主要是视觉意义上的景观。美国所做的“景观评价”也主要是就景观的视觉美学意义而言的。一般来说,景观评价(风景评价)是指景观视觉质量(visual quality)的评价。风景评价(景观评价)实际上是风景美学的研究中心,也是指导风景资源管理的基本依据。20世纪70年代前后国外涌现的大量风景评价的方法,其特点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

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国家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我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与方法,作为森林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已建和待建各级森林公园。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饮食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文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096——1996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3 定义 本标准彩下列定义。 3.1 风景资源 landscape resources 以景物环境为载体的,自然形成或人类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财富。 3.2森林风景资源 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 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3.3风景资源质量 landscape resources quality 风景资源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生态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 3.4森林公园forest pard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3.5权数weighted number 统计计算中,用来徇各变量在总体中作用大小的数值。 4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价 4.1评价原则 4.1.1以对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按风景资源的特性和相关程度进行分类、分级。 4.1.2 通过宣评价,进行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的综合性评定。

森林景观美学思考

森林景观的美学思考 摘要:“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文章从美学观点出发,对美学、环境美学及森林景观美学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人们进一步的认识森林景观和它的美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美;美学;环境;森林;景观; “环境”与“美”都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两者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关系。森林作为人类活动环境领域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无论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于乡村,人们都喜欢游憩于广博深谧的森林,去欣赏、体会森林景观那无与伦比的美学韵味。森林景观的审美价值,从美学的观点看,更多的是森林在特定区域内的自然与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特有风貌与多元化的美学形态,所以在进行森林景观相关规划与设计时,首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所工作区域内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环境氛围和独具特色的美学风貌。与传统的形式美审美方式不同的是,森林景观美学更加强调在自然、人工、地域、生态等多个方面寻求一种综合的美学平衡关系,进一步讲,森林景观美学讲求的不但是产出纯粹的美丽风景,更讲求对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的深层次思考,是以美为起点,对美学、环境美学、森林美学和森林生态景观营建等方面的综合深入的研究。 一.美学 在经典美学著作《美学四讲》中,作者李泽厚认为美学一词较正确的中文翻译应为审美学,意指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关于美学研究的范畴,东方与西方较为相似,东方为阳刚与阴柔之美,西方则为崇高与优美。关于“美”的字面意义,在《说文解字》中,“美”的字源包括“羊”和“大”(古人以羊长的肥大为美),体现出了农耕文明一种淳朴朴素的形而下的审美取向;而在有些学者的研究中,也有“羊”和“人”的说法(人载着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旅游景观美学特征与欣赏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全山面积1200km2 ,其中风景区面积154km2 . 以奇松、怪石、云海、温 泉“四绝”闻名于世,是世界级旅游胜地. 境内自然景观优美,景观类型丰富多彩. 人文景观荟萃,黄山文化绚 丽多姿. 景区特色明显,景点集中,吸引力大;旅游设施初具规模,有一定的接待能力;客源丰富,旅游前景广 阔,近年来每年接待游客约72 万人次. 正确理解和欣赏黄山的旅游景观,不仅对旅游者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宣传黄山,使黄山走向国际旅游市场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分析黄山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和旅游景观审美要素 的基础上,论述黄山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以便使旅游者更能领略黄山的风貌. 1 旅游景观美学特征 1. 1 宏观美与微观美相得益彰 黄山旅游景观宏观美包括山峰峻秀美,云海、雾凇、雪景奇特美,森林

景观葱郁美等方面. 景区整体美也 体现宏观美特征,全区共分六个景区. 温泉景区山水相映,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尤以水景引人入胜;玉屏景区 山峰雄奇,巧石玲珑,云海壮观,奇松多姿;北海景区风光绚丽,犹如盆景大观园;云谷景区茂林修竹,环境幽 静;松谷庵景区松林葱郁,古木参天,环境清幽,以水景著称;钓桥庵景区峰、石、潭、洞俱全,名寺(钓桥庵,翠 微寺) 典雅. 黄山旅游景观微观美表现在景点及组成要素上. 景点和组成要素一般具有拟人拟物的特点,形象逼真, 耐人寻味. 它们有各种组合,主要包括峰峰组合,山石组合,石石组合,石松组合,云松组合等,它们构成黄山主要自然奇观. 主要有钵盂天障(钵盂、紫石两峰间) 、冰雷报春(水帘洞) 、彩泼莲花(莲花峰) 、烟云万状、风壁涛声(天都峰东南面) 、云海万千(清凉台) 、黄岳宝光(天都峰) 、松趣万象(始信峰) 、黄海松涛,蒸蒸日上(狮子峰头) 、排云霞海(桃云亭) 、蟾宫玉树(莲花峰顶) 、石笋擎天(石笋石工) 、巧石天成,峰挂百练(雨后黄山) 、白龙腾飞(白龙桥、五龙潭、九龙潭) 、通天之路(天都峰南侧) 、西海幻境、月夜观潮(玉屏楼前) 、丹青秋色等(黄山 宏观常态美具有博大、粗犷、线条清晰,概貌全景的特点. 微观奇特美具有精湛、细腻、线条模糊,突出重点的特色. 宏观常规美映衬微观奇特美,微观奇特美使宏观美锦上添花,它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1. 2 清晰美与模糊美相互协调 黄山晴天,尤其是秋高气爽,天高云淡季节,登高远眺,一览众山小,远处

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 森林景观,作为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一个实体,为人类提供了一个景观富于变化的游慈场所,是建设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业的主要物质基础。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立地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森林景观。森林景观类型,是分析和研究森林景观的重要技术指标。 森林景观资源的质量评价是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是森林景观建设的依据。随着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如何进行森林景观的质量评价并利用评价的结果来指导生产实践已显得十分重要。 在研究景观、森林景观资源以及评价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选取内蒙古克什克腾旗黄岗梁林场境内的黄岗峰、大峡谷和狩猎场三个景区作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运用成熟的风景质量评价方法——心理物理学法,并采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判法进行评判并对得分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景区景观质量评价的数量化模型,并对不同专业水平评判者的评判结果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从不同专业水平评判者对选取样本的评判结果对比中得知,专家和大学生对于景观美景度的评判差异不显著。 在景观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建立景观要素与美景度的数量化模型,建模结果表明,黄岗峰景区的主要影响因子对美景度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生活型特征>林下植被覆盖率>林下层整齐度>树干形状>树木排列>斑块数目>郁闭度;大峡谷景区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山体陡峭程度>阴坡树木的排列>生活型特征>阳坡植被的覆盖率;狩猎场为:灌木丛的分布>生活型特征>草丛中花的比例>地形的起伏变化>森林的整体布局。从建模结果中还可以看出,生活型特征这个景观要素对于各个景区的美景度都是主要影响因子,但是,在每一个景区中,生活型特征的贡献又各不相同。然后根据各因子的不同类目对各景区景观美景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旅游经营策略。 森林风景资源与森林景观建设 一、森林风景资源概念 森林风景资源(Forest Landscape Resources)是指森林资源及其环境要素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相应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物质和因素。 二、森林风景资源作用 森林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吸引游客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开展森林游憩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客观存在。森林风景资源是森林公园的物质基础与依托,有着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对森林风景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是

浅谈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设计与经营

浅谈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的设计与经营 孙克南1赵小宇2宋平1 1. 河北承德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067000 2. 承德市林业局生态工程项目管理中心 067000 【摘要】植物景观规划是《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实践中往往更注重森林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和人文景观、建筑小品等的规划,而对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只进行原则规划,既不全面细致,又缺少可操作性。本文拟通过对森林景观及其美学原则的介绍,分析森林公园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森林景观的设计与经营的模式和建议,以期改善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 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森林景观设计经营模式 我国自1982年张家界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诞生以来,森林旅游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以承德市为例: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的承德市,以镶嵌在林区的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为依托,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基础,自1993年批建磬锤峰、木兰围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已相继建立了17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10处),总经营面积273万亩,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以上,社会从业人员达4600人,旅游收入过亿元。然而在实践中,对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及经营还存在着既不全面细致,又缺少可操作性等问题。 1 森林景观的相关概念 森林景观(forest landscape)是指以森林为基本实体,与周围环境所构成的视觉空间,包括外观(有形景物)以及内涵(无形景象)。森林景观由不同森林群落或森林植被类型为主体的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并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的地理实体,是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它包括各种类型的天然林、人工林、灌木林、疏林、草地、湿地、河流、农田、道路、居民点、矿区等景观要素类型[1]。 森林景观经营( forest landscape management)指对景观构成主体的森林,通过疏伐树木、割草、修枝、补植景观树种等措施,提升森林美的价值,并落实生态保育。经营是指经营事业的具体技法,森林景观经营是美学对景观做美的探求,应重视永续性、健全、丰美。因此,应遵循“注重森林生态系保育,不应大面积破坏森林”和“不断寻求增进森林的公益及生产功能”二项原则[1]。 2 风景林景观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专业人才,缺少应有的经营管理 我国的森林公园大都是在国有林场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的,而我国旅游业发展较晚,全国综合院校虽然基本上设置有“旅游管理”专业,往往由于毕业人数少、不懂与森林经营管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不愿到边远艰苦的林区工作,致使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因此,造成森林公园其经营管理者大多为林场原有的干部职工,他们缺乏必要的森林旅游

森林的美学内涵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6):781-786 Journal of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 森林的美学内涵 吴枝培1,王长金2 (1.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2.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摘要:森林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在利用森林的同时也对森林产生了崇敬心理,并以之作为审美对象。从文化传承、生态意境、社会意义、文学及美学意象等视角,就森林自然美所蕴涵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森林既是人们欣赏自然美的主要对象,更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要素,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证。参21 关键词:森林;森林美;内涵;意象;自然景观;森林文化;人居环境;比德 中图分类号:S7-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692(2008)06-0781-06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 WU Zhi-pei1,WANG Chang-jin2 (1.Chinese Depart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2.School of Humanity, Zhejiang Forestry College,Lin’an311300,Zhejiang,China) Abstract:As a very crucial element in hum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forest is closely linked with human’s existence.People start to show their respect to the forest during the process of exploitation and regard it as an aesthetic object.The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forest and its relevant issu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ultural inheritance,ecological environment,social significance,literature and aesthetic imagery,evidence of social development.[Ch,21ref.] Key words:forest;beauty of forest;connotation;imagery;natural landscape;forest civilization;environment of man’s residence;comparing the nature of one ratural object to a person’s moral 随着和谐社会的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生态文化和森林美学的研究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态文化以人类自身的生存过程和生态环境为对象,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生态效应。森林美学隶属生态文化,是关于森林美的学说。森林是以林木为主,包括与其相互作用的林地、其他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因素的有机总体。这些森林自然物的形象和属性,是构成森林自然美的物质基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森林美的形象性及其思想的、社会的人文内涵和美感反映,有过精辟的表述,是中国丰富的森林文化中的瑰宝。 1森林与生活,森林美的文化传承 中国是古老的农耕民族,对森林的认识和利用是先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提到的植物有100多种,仅在篇名中标出的木本科就有桃(《桃夭》《园有桃》)、棠(《甘棠》)、梅(《摽有梅》)、檀(《伐檀》)、刺榆(《山有枢》)、椒(《椒聊》)、赤棠(《唐风·杕杜》《小雅·杕杜》《有杕之杜》)、白榆(《东门之枌》)、杨(《东门之杨》)、棣(《常棣》)、桑(《隰桑》《桑柔》)、白桵(《域朴》)等等。 最能从植物生长及时序更替中体现先民生活规律的是《诗经·七月》。该诗讲的是农事与劳作生活, 收稿日期:2008-01-24;修回日期:2008-06-15 基金项目:浙江省林业厅重点资助项目(200703) 作者简介:吴枝培,教授,从事古典文学等研究。通信作者:王长金,教授,从事传统文化等研究。E-mail:zl-wcj@https://www.360docs.net/doc/37952631.html,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摘要:本文通过对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方法,以期对旅游资源景观的开发和改造有所帮助。 关键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 一、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因素 景观视觉美学是指景观视觉的美学价值对人的影响。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目的是针对开发活动对景观可能造成的美学影响程度做出预测,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景观的视觉美学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的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和主体因素。 不同的观赏位置对景观的审美评价是不同的,因为景观是立体存在于三维空间的实物。观赏距离将景观分为近景、中景、远景。近景是靠近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或按人的尺度,人的视野所看到的景物,如建筑立面的局部(细部)景观。中景是离观景点较远的位置所看到的景物,是一种比较客观的观赏方式。远景是远离观景点所看到的景物,在大视野内观赏到的景物及它周围的环境。观赏角度也就是我们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观赏角度通常分为仰视、俯视和平视。仰视会使人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会产生压迫感和震撼感。俯视则是人处于较高位置观赏下面的自然景观,会感觉豁然开朗,从而激发人心。平视是一种与景物相对接近的观赏方法,会使人处于一种平和的心态,产生享受安宁感和平感。 作为欣赏主体的人,往往因欣赏主体观赏目的、个人性格、兴趣爱好、知识背景、意志经历等的不同,从心理上对景观的欣赏不同;欣赏主体还因生活环境、社会角色、文化因素、经济收入等的不同,他们对于同一景观所感受到的美是不一样的。 二、景观视觉美学评价的指标体系 景观与环境的融合度越高,则景观敏感性就越高。因此,可以将色彩、形状、质感作为景观美学视觉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37952631.html,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美学评价 作者:冯慧灵刘柄麟张超胡晴汪欢江晔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第04期 摘要:以南京莫愁湖公园为例,利用问卷调查和美景度评价(SBE)法对公园内植物景观分类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发现:莫愁湖公园内各类花草树木种类繁多,植物景观的空间层次不明显,园内部分植物景观出现退化现象;园内评价较高的植物景观主要是植物种类较多、色彩丰富、长势良好、空间层次多样且分明的景观. 关键词:莫愁湖公园;植物景观;景观美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P 9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5137(2018)04-0507-06 Abstract: This paper mad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plant landscape classification in Nanjing Mochouhu Park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and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 metho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plant landscape.Besides,it proposed the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suggestion.The research found out that the plant types were multiple in Mochouhu Park and the spatial arrangements and layers were not quite apparent.Even more some plant sceneries appeared to deteriorate.The higher evaluations among the botanic scenery were mainly those with various plant types,rich colors,healthy growth,multiple and apparent spatial arrangements. Key words: Mochouhu Park; plant landscape; landscape aesthetic evaluation 0 引言 城市公园景观的特点与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 早.18世纪,英国就展开了自然式植物景观的研究,开始模仿植物在自然界的生长规律和形式,以期再现自然美[1]. Henderson[2]主张建造城市公园应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减少人工干预.Jekyll[3]强调让自然植物服从于规整的结构,把大自然中的灵感运用到植物配置中.Mcharg[4]认为植物景观应体现出环境保护的功能.Schwartz[5]开始注重自身的文化内涵. 我国对植物景观的研究成果颇多,杨柳青[6]对造景手法和植物的运用和形式都进行了探讨.徐德嘉[7]从古典园林植物景境配置的文化背景、植物材料的造园意义、植物材料的文化内涵,及配合植物生长习性、诗格、画意的造景手法方面,强调了古典园林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参考意义.周燕[8]研究了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科学设计方法,为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提供指引意见.李雄[9]对园林植物景观风格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

何谓景观评价

1.何谓景观评价?简述其特点和主要内容。 概念:景观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特点:(1)评价研究对象的特定性和针对性 (2)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和发展性 (3)评价指标和结果的时空尺度性 (4)评价指标的可调控性 主要内容:(1)景观质量现状的评价(自然和人文属性) (2)景观的利用开发评价或适宜性评价(比较与评估) (3)景观功能价值评估(货币化) 1)是通过评价景观的自然属性健康状况及视觉美学意义,对景观的保护和开 发提出建设性建议; 2)则主要通过对景观可能的若干利用方案进行适宜性评估,更多的是为了发 展生产的需要; 3)是景观资产评估的过程,实质上是对景观质量、景观生产价值进行综合并 货币化的过程,注重景观价值潜力的转化过程。 2.景观美具有哪些特性?其评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特征:景观美的多样性(世界的多样性) 景观美的社会性(与人发生关系) 景观美的可愉悦性(满足人的感官) 景观美的时空性(随时空变化而变化) 评价的基本原则:(1)直觉性原则(2)功利性原则(3)功能性原则 3.景观美学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试述各方法的主要步骤及其优缺点。 评价方法:(1)描述因子法:描述因子法(descriptive inventories)是通过对景观的各种特征或成分的评价获得景观整体的美景度值。 此法首先选择和定义一系列被认为与美景度有关的景观特征或构景成分;然后从这一系列构景要素上对每个具体景观作出评价。 记录每个景观中各种特征的存在与否,并统计其数目,在有的情况下,给每种特征赋予一个数值;最后将每个景观的构成特征与美景度联系起来。 有时只是单纯地对记录结果求和,有时则是综合各种特征或特征值,从而获得一个美景度指数。 优:此法的难点就在于所选择的景观特征要适用于多种不同的特征,同时又能充分地把多种不同的景观区分开来。Litton指出描述因子法不仅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景观评价,而且同时适用于规划或设计服务的景观评价。因此这种方法在景观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缺:一是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用者的专业知识和判断,以及依赖于所选择的描述性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相关性;二是这种方法难以直接将各种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表达出来,亦即很难建立起景观特征与美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 (2)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surveys and questionnaires)实际上是一种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它是通过向公众提问(可以是口头或表格等方式)汇总的结果来评价公众对景观的满意程度或可接受程度。 这种方法是建立在一个重要的但通常没有明确提出的假设之上,即受调查人所表达的对景观的喜好程度是与景观美关联的,即人们越喜欢的景观就是越美的景观。 优:在于把多数人的意见作为评价的标准,同时比较方便、经济,只需整理一套问题清单并做成问卷即可,不需要进行艰苦的野外工作和图片处理,对问题的选择不受森林资源现

景观美学与生态净化

景观美学与生态净化——长三角苗木的选择 长三角经济和生态(气候、土壤、水等)现状:长三角位于华东经济发达地区,以上海为龙头的江浙沪地区,主要指包括环上海、南京、苏州、宁波、杭州一个“之”字形卫星城镇区,是未来世界三大城市群之一;工业制造叶发达,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方财政雄厚;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空气湿润,风大,四季分明,绝对最底温度零下11度,最高温度42度;地势平坦,土壤中性偏碱,局部地区(上海、沿长江、沿杭州湾)中度盐碱,土壤透气性相对较差;地下水位较高,水网发达。 树种选择:常绿乔木:奥氏虎皮楠、猴樟、香港秀丽四照花、黄樟、大果山香圆、大叶竹柏、铁冬青、墨西哥落雨杉、台湾杉; 落叶乔木:乌桕、臭椿、榉树、银杏; 常绿灌木:金边六月雪、金叶女贞、无刺枸骨、蚊母、夹竹桃; 落叶灌木:无花果、矮紫薇、木槿、日本小檗、棣棠。 景观生态学是由两种科学的观点结合产生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的)。景观的概念引入生态学带来了新概念框架,发展成为一个由生态学、地理学、森林学、野生生物管理、城市规划等等多种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它的重要价值在于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新的基础理论和方法。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把这些生物与环境统一起来,构成为一个生态功能单位。实际上就是在生物群落的基础上加上非生物的环境成分(如阳光、湿度、温度、土壤、各种有机体或无机物质等)所构成的。 当前生态规划设计潮流是生态学为基础的规划设计思想方法。遵循自然生态规律与人居环境发展规律,以持续发展为目标。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自然生态过程与循环、共生、竞争等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人和社会协调关系、人和环境协调关系,维护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从而提高人类居住、工作、休闲、交流、健身、娱乐、美学及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质量。 要创作“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这是植物造景的一条基本原则。植物造景的种植设计,如果所选择的植物种类不能与种植地点的环境和生态相适应,就不能存活或生长不良,也就不能达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设计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也就难以成长发育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所以顺洁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发育,其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