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规划和设计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规划和设计

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森林生态系统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旨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和增强森林的生态功能,并创造出美观和宜人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森林生态系统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

一、引言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进行科学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对于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重要性1. 保护生物多样性:科学的景观规划可以帮助保护和增强森林中的生物多样性。

通过合理设置保护区、生态通道和生境恢复等手段,可以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维持物种的繁衍和迁徙。

2. 水源涵养和土壤保持:合理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可以降低林地水源的蒸发,减少水土流失,增加地表水的渗入和保持,保护水源地的稳定性和水质。

3.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好的景观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一个宜人的环境,满足人们的休闲需求和心理愉悦感。

此外,通过教育和解释,使公众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森林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原则1. 生态保护优先:景观规划和设计应以生态保护为首要原则,保留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2. 多样性和连通性:通过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建立生态通道,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迁徙,提高生物多样性。

3. 适宜的尺度和比例:根据具体的森林生态系统,确定适宜的尺度和比例,保持景观的自然属性和生态过程。

四、方法1. 立足于科学调查和评估:通过对森林特征、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状况等的调查和评估,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潜力,为景观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合理的目标:根据调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合理的景观目标,明确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重点和优先事项。

3. 确定适宜的模式和结构:依据目标和森林特征,确定适宜的景观模式和结构。

例如,根据森林类型和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的植被组合和景观配置。

4.注重过程管理:景观规划和设计不仅关注结果,还应注重过程的管理。

森林美术ppt课件

森林美术ppt课件

线条的粗细与方向
通过改变线条的粗细和方 向,可以表达不同的视觉 效果和情感氛围。
线条的节奏与韵律
通过有规律的线条排列或 自由流畅的线条,可以创 造出节奏感和韵律感。
空间处理技巧
透视法
利用线性透视法,通过线条的延伸和交会,营造 出远近和深浅的空间感。
明暗关系
通过明暗对比,可以强调或减弱物体在空间中的 位置和重要性,增强空间层次感。
质感
1 2 3
质感的表现方式
在森林美术中,质感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作品的真实感和触感,可以通过笔触、色彩、光 影等手段来表现质感。
质感与情感表达
不同的质感可以引发不同的情感反应,如粗糙的 表面可以让人感到粗犷和原始,光滑的表面可以 让人感到细腻和高雅。
质感与主题表达
质感还可以用来表达主题和情感,如通过表现树 木的粗糙纹理来表达其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
PART 03
森林美术的表现手法
具象表现
具象表现是森林美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逼真的形态、色彩和质感 ,将自然界的森林美景再现于画面之中。
具象表现注重对自然细节的刻画,追求真实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森林之中 ,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
具象表现的代表作品包括许多优秀的风景画、静物画和动物画等,这些作品通过精 细入微的笔触,将自然界的形态和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力和创造力的艺术世界。
意象表现
意象表现是介于具象表现和抽象表现 之间的一种表现手法,它通过运用象 征、暗示和隐喻等手法,来表现自然 界的森林美景。
意象表现的代表作品包括许多寓意深 刻的绘画和雕塑等,这些作品通过独 特的艺术构思,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 哲理和思考的艺术世界。
意象表现注重对自然内在精神的挖掘 和表达,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暗示,让 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感受到自然 界的内在美和力量。

中山陵风景区的森林美学评价与风景林规划

中山陵风景区的森林美学评价与风景林规划
e u t s o ta r so e ta s tc n S n I — u oe m a e b e e r s n o e ryf u r s l h w h tte g  ̄ e ffrs e t eisi u rfs n Ma s lu h v e n d c a ig frn a l o r s h o h 丑 e e d c d ssn e 9 3. S e i o s ln i g i i p ra h b ih t e t e r f frs e te c i e a e ic 1 6 c nc f r tp a n n s a man a p o c y wh c oy o o t a sh t s s e h h e i
维普资讯
第 5卷
第 2期
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l 社
Ju a o B i gF r t n e i S c c n e) or l f e i o s yU i r t o i S i cs n j n er v sy( a e l
a p id it u tia l o s n g me t sse . Co ie p le n o s san e fr tma a e n y tm b e mb n d t rcie o c nc f rs ln i g i u h p a tc fs e i o tpa n n n S n e
L n - a g,XI IMig y n ONG a - u r,YANG i —o g,L U J Xin q a t Jn s n I I
( oe eor s n ni n et o eeo af g F r t nv sy 1 0 7 F r t suc dE v om n C lg sR ea r l fN n n oe r U i rt ,2 0 3 ,P.R.C / ) i sy ei h a n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首先,园林树木可以提供自然美感。

园林中树木的繁茂、郁郁葱葱的绿色给人们带来了自然之美的感受。

树木的形态、树冠的延伸以及树枝的错落有致,都可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比如一排整齐的行道树,可以营造出一种纵向的连续感,给人一种舒适和自然的感觉。

在园林设计中,合理利用不同树种的高低错落以及树冠的形状等特点,可以打造出层次丰富、绚丽多彩的景观。

其次,园林树木可以营造出季节变化的美感。

不同树种的叶色、开花时间以及果实成熟度等都有所差异,使得园林树木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春天可以欣赏到桃花、樱花等各种花卉的盛开美景;夏天可以享受到树荫的清凉和鲜绿的景致;秋天则是红叶满园、金风送爽的美景;而冬天虽然树木呈现出荒凉的形象,但依旧能给人带来静谧和宁静感。

这些季节性的景观变化,使得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园林树木还可以营造出空间的美感。

在园林中,树木的布置和树林的分布都可以通过起到遮挡和分隔的作用,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感受。

比如利用树木的高矮差异和树冠的遮挡作用,可以营造出广场、庭院等开阔空间的私密感,提供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

同时,通过合理利用树木的位置和布局,还可以创造出园林的美感。

比如在园林中设置几株高大而独立的树木,可以使整个园林分成几个小空间,使得园林显得规划有序、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悠然自得和自由舒展的感觉。

最后,园林树木还可以为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改善功能。

树木的繁茂枝叶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而且树木的根系可以有效地固定土壤,减缓土壤的水土流失,对于防止滑坡、防洪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树木还能够调节气候,降低温度,减少紫外线的照射,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总之,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仅能够创造出美丽的景观,还能够带来季节性的变化和美感,同时还能够营造出空间的美感和提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功能。

因此,在园林设计和建设中,园林树木的选择、种植和养护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现状与展望

森林景观美学评价现状与展望
学 概 括 。
个 区 域 的 总 体 特 征 ” 。 随 着 西 方 经 典 地 理 学 、 地 质
第 一 作 者 简 介 :庄梅梅 (9 7 18 一),女,硕 士研究 生:研 究方 向
为城 市 林 业 。
森林 美学 ( r s sh t s是研 究森林 “ 的价 值 ” f et t ei ) o e c 美
[] 马云, 1 王勤, 王肩 钊等. 洋葱根尖细胞有 丝分裂制 备方法 改进研
究 [] 新 乡 学 院 学 报 , 0 9 2 () 5 — 6 J. 2 0 , 6 5 :4 5 . [] 余 玲 , 1 荣 , 建 峰 . 麦 、黑 麦及 小 黑 麦 的 耐 盐 性 研 究 [] 2 Ⅱ增 朱 小 J.
森林景 观( rs ln sa e乃是 森林与 周围环境所构 f et a dc p ) o 成的视觉映 射 ,包括 外观 ( 有形景物 ) 内涵( 形景 象) 及 无 。这 种 由景 观所 带来的视 觉满足 ,称之 为美感 ,而美 感经验是 人 人 皆 有 的 感 动 记 忆 。 美学 (sh tc ) 由特 定对 象 引发人 类感知 、思 维活 et eis是 动 ,产生 的情感和 情绪感 受 ,是 人类审 美和艺术 实践 的哲
点 和 应 用 情 况 ,指 出 森林 景 观 美 学 评 价 有 可 能 在 融 合 既 有 方 法 的 基 础 上 ,借 助 数 字 图 片编 辑 和 景 观 可 视 化 技 术 的
深 入 研 发 ,逐 步 发展 定 性 描 述 与 定量 分析 相 结 合 的 综 合 评 价 体 系, 为合 理 评 价 森 林 景 观 提 供 技 术 准备 。 关 键 词 :森 林 景 观 ; 美 景度 ;景 观 评语 ,主要用 来描述 地壳 的地质 、地理和 1 do m) a 地貌 属性 。景观生 态学 的产生使 景观的概 念发生 了革命性 的变化 。德 国著名学者B c wad 一步 发展 了系统景观思 u h l进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法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法在森林公园,通过森林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域景观设计元素营造各种不同的体验空间或氛围,使⼈们获得丰富多样的体验感受。

⼀、视觉设计景物⾸先通过视觉感观进⼊到主体的体验世界,那么,符合视觉上的审美规律便是资源体验特性的⾸要组成。

⾃然景物以它的总体形态和空间形式形成特有的形象美,勾起想象,形成联想体验的基本要素。

1、⽂化景观⽂化景观是通过⽅⽅⾯⾯的元素来吸引⼈。

⽂化景观有时是有形的载体,有时是⼀种⽆形的精神、⽓氛等。

在体验设计中,进⾏⽂化景观设计,主要是特化、强化、异质化,让享受者在不同的⽂化环境与氛围中享受⽂化的熏陶。

2、环境景观对于旅游地⽽⾔,环境景观是旅游审美体验的主体,包括地貌景观、⽣物景观、⽓象景观、天⽂景观等。

在设计中,作为设计者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挖掘、提炼、提⾼、命名、解译、展⽰任务。

在这⼀系列规划设计⼯作中,必须熟知游客⼼理、民族⽂化,做到雅俗共赏。

尤其把环境(物质的)与⽂化道德伦理(精神的)结合起来,使游客在享受审美体验的同时,也能享受教育体验与娱乐体验。

3、视线⾛廊要使游客保持⼀个美好的感觉,有些地⽅需要贯通,有些地⽅需要遮蔽,但总体是形断神不断。

具体为在传统设计中的线路组织,要让游客在游览、体验过程中有⼀个完整的体验过程,犹如⾳乐史诗般,有序、起迭、渐变、⾼潮、尾韵等完整的符合⼼理审美要求的景廊系列。

⼆、听觉设计“何必丝与⽵,⼭⽔有清⾳”,流⽔潺潺使⼈感到平和舒畅;“蝉噪林愈静,鸟鸣⼭更幽”,使⼈感受到寂静的存在;“三尺不消平地雪,四时尝吼半空雷”的瀑布轰鸣声,使⼈感到情绪激昂。

声景元素,包括⾃然界所具有的声⾳和⼈⼯之⾳。

⾃然界的声⾳如:风声、⾬声、瀑布之声、流⽔的声⾳、⾍鸟鸣叫的声⾳、鸡⽝鸣吠的声⾳;⼈⼯之⾳如:⼈⼯处理的假⼭之中的流⽔的声⾳、各种噪杂的声⾳、寺院钟声、公园背景⾳乐及⼈本⾝发出的声⾳。

1、反噪⾳景区最⼤的声⾳,除了⾃然界的声⾳外,就是游客的声⾳,⼆者都有可能成为噪⾳。

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森林景观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森林景观面临着破坏和退化的问题。

因此,开展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工作势在必行。

二、目标确定。

1. 提升森林景观的生态功能,增强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2. 提升森林景观的观赏性和游憩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休闲。

3. 促进森林景观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实施方案。

1. 生态修复。

针对森林景观的破坏和退化问题,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是关键。

首先要进行土壤改良和植被恢复,引入适宜的树种和植物,重建完整的生态系统。

同时,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森林景观的生态环境。

2. 观赏设施建设。

在森林景观中设置观赏设施,如观景台、步道、休息亭等,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

合理规划设施的位置和布局,使其融入自然环境,不破坏原有的生态景观。

同时,加强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保持设施的整洁和安全。

3. 生态教育。

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向公众宣传森林景观的重要性,引导人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组织生态讲座、户外活动等,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参与森林景观保护和改造。

4. 生态旅游开发。

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资源,开展生态旅游开发,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开发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项目,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森林景观的经济价值。

同时,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和管理,保护森林景观的原生态环境。

四、实施保障。

1.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保障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和社会资金,确保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工作的资金需求。

3. 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森林景观保护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和监管工作。

五、总结。

森林景观改造提升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精心实施,才能实现森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

浅谈森林公园的人工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森林公园的人工植物景观设计

彩上 ,也表现在功能 区建设 完成后植被景观恢复

1 缺 乏具有 实力的风景 园林规划人才 . 2
和人才的再培养
近 几年 ,少 数 森林 公 园 引进 的 园林 专业人 才 ,由于在 生态 学 、景 观学 、植 物 造景 学方 面
1 人 工 植 物 景 观 设 计 中存 在 的 问题 分 析
资源 、生物群落及物种 的 自然状态 ;提供 游憩 、
流 、实践的机会 。无法从优秀 的人工植 物景 观工
科普教育的机会。但是现在 的许多森林公 园在建 程作 品中吸取营养 ,设计 出完好 的作品 。 设恢复后 的人工植物景观与 自然景 观存在 严重失
13 人工 植 物景 观设 计 模式 化 、城 市 .
工植物景观规划意识 。具有实用 性的设施 固然重
而使人 工景观达 到 “ 源于 自然 ,高于 自然 ”的效
果 ,与森林景观 和谐 相配 。
要 ,但园林绿化是基建 与森林景 观形成对立统 一 的有 效柔 和点 ,没有 园林 绿化 ,所 有 的亭 台楼 阁
3 结束 语
总 之森林 公 园的人 工植物景 观设 计是重要而
研究和实践较少 ,以致无法灵 活地 进行人 工植 物
景观设计和施工 ,往往把 园林绿化 工程做 成植树
森林公 园管理 目标是保 护具有 特色的 自然景 造林工程 ,降低 了艺术性 。而有的单位在人才再 观 ,维持历史 、文化遗迹 的风貌 ;维 持现 有 自然 培养方面重视不够 ,缩减 了员工 调查 、学习 、交
以上原因 ,给森林 公园造成 了一定 的负 面影 括 、简约 的思维 ,才过 渡到理性认 识 中去 ,最后 响 ,虽然游赏者仰慕 的是 整个 的森林 景观 ,但其 以此为基础指导完成园林人工植物景观设计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 第4期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V o l.24 N o.4 2004年8月JOU RNAL O F CEN TRAL SOU TH FOR ESTR Y UN I V ER S IT Y A ug.2004 Ξ[文章编号]1000-2502(2004)04-0082-06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钟永德,罗明春,袁建琼(中南林学院旅游与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 要] 收集了大量的原文文献,综述了起源于德国的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发展和森林美学学科的创立过程;阐述了森林美学与各相关学科的关系;在归纳森林景观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和措施;分析了国内森林美学研究滞后的现状,指出了森林美学的理论和应用于当前森林经营大转折形势下的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 林学;美学;森林美学;森林景观;景观规划;综述[中图分类号] S727.5;S688 [文献标识码] AD evelopm en t of Fo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l ica tioni n Forest Landscape Plann i ngZHON G Yong2de,LUO M ing2chun,YUAN J ian2qi ong(Schoo l of Touris m and M anagem ent,Central South Fo restry U niversity,Changsha410004,H unan,Ch ina)Abstract:W ith lo ts of initial docum ents co llected,the creati on and developm ent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o riginating from Ger m any,and its established p rocess as a subject,are all summ arized in th is paper.T he relati onsh i p betw een fo rest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rned subjects is illustrated.T he p rinci p le of fo rest landscape p lanning is put fo r w ard on the basis of the summ ary of fo rest landscape elem ents.T he p resent situati on that the dom estic research of fo rest aesthetics has fallen beh ind is analyzed,and the p 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 ry of fo rest aesthetics and its app licati on is expounded w ith a fundam ental change of the idea of fo rest m anagem ent.Key words:fo restry;aesthetics;fo rest aesthetics;fo rest landscape;landscape p lanning;summ arizati on“森林美学”,从词源上讲,是从德语Fo rstaesthetik一词而来的,这是个由Fo rst(森林)和A esthetik(美学)组成的复合词.但是德语中的Fo rst仅指用人工经营和培育的森林,即“施业林”.Fo rstaesthetik一词是v. Salisch于1876年开始使用的,1885年他创立了“森林美学”,正式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施业林美的学说(引自v.Salisch H.Fo rstaestetik,1911).Schw app ach认为v.Salisch的定义狭窄了些,他略作修改,把森林美学定义为“关于森林美的学说”[1],他使用的德语词汇是W aldaesthetik这个复合词,W ald在这里表示的是一切林地和林木结合的森林有机体;既包括作为森林核心的施业林(林业的经营对象),也包括非施业林,还包括和森林相连的草地.1 森林美学思想的由来与发展森林美学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的德国.以英式园林艺术为开端,它使得巴罗克时代园林和景观建设中偏好的和常用的地貌形式和造型逐渐被自然形式所取代.这就是说,风景式园林的自然审美倾向引起了人们对森林美的注意.当时个别林主已开始有意识地美化自己的森林.Ξ[收稿日期]2004203214 [收稿日期]2004205212[基金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中德合作森林可持续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编号:2002D F000021).[作者简介]钟永德(1965-),男,湖南炎陵人,副教授,硕导,博士,从事森林生态、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研究.1.1 森林美学的先驱者V on Carlow itz 、von L angen 、D uham el du M onceau 、von Zan th ier 和摄影家T runk 就森林美化问题撰写了有关林业专业和造林的文章.他们共同把森林在国民经济评价中的美学价值和自然资源价值放在同等的位置[2](引自v .Carlow itz H .C .Sylvicu ltu ra oeconom ica oder H au s w irth liche N ach rich t und natu rgem aessige A nw eisung zu r w ilden B aum 2Zuch t ,1713;v .L angen J .G .B erich t vom 12.03.1745.In :M o so r’s Fo rstarch iv ,B d .14,S .149,1793;D uham el du M onceau H .A bhandlung von B aeum en ,Stauden und Staeen und Staeuchern …T eil 3:Ho lzsaat und 2Pflanzung ,1763;T runk J .J .N eues vo llstaendiges Fo rstleh rbuch ,1789).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早在1795年,森林美学就出现在位于哥塔(Go tha )附近的W alterhau sen 林业学校的教学计划中,以“利于其培养的林业工作者”(引自v .Bo rch W .D ie A esthetik i m W alde ,1824).19世纪初,在Co lbert 经济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个与以上几乎相反的观点——认为从总体上说森林太多了.一些林业工作者也赞成这种观点.Pfeil 认为:“我们国家(德国)拥有比实际需要更多的森林.”[3]von H azzi 认为:“与其留下这些大面积的干枯的森林,不如有更多欢唱的农地和居民区.”(引自v .H azzi J .Katech is m u s der bayerischen L andesku ltu rgesetze ,T eil 2:W elcher von Ho lzgruenden oder Fo rstw esen ,V erkauf der Staats w aldungen handelt ,1806.)德国变卖森林和随之的森林采伐很快结束了.在这期间,大约在19世纪上叶,H .von Co tta 因为他的森林美化和林业景观抚育理论而崭露头角.在实际应用中,如林业建设,他指出,森林不一定非得提供木材,而且要认识到它的景观文化作用.他的“每一个森林实现的特别的目标,在林业建设中都应该考虑”的观点为现代森林规划奠定了基础(引自v .Co tta H .D ie V erb indung des Feldbaues m it dem W aldbau oder die B aum feldw irtschaft ,1819;v .Co tta H .A nw eisung zu r Fo rstein rich tung und A b schaetzung ,1820).H undeshagen 在他的林业知识体系中将森林功能的价值变化系统化,他将森林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同等看待.“土地的美和画境的外部视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含有草地、牧场、水系、农田、花园和居住区的或大或小的森林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森林都从形式和色彩上呈现出其主导性和可爱,并从远处就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效果.”[引自H undeshagen J .C .Encyk lop aedie der Fo rstw issen schaft (2.A uflage ),1831.]H undeshagen 的这个表述到现在还可作为森林景观抚育的理论基础.19世纪中叶,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和快速工业化的开始,人们对森林逐渐偏爱起来.人们为了森林的美而到森林中去和观察森林.V on der Bo rch 的《森林中的美学》可以看作是奠基性的文章,该文中不但总结了已经发表的关于森林美化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为这些思想的实现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建议,甚至还有费用、保护和描述等的有关说明.比如von der Bo rch 希望通过预留和采伐来创造观景点,以此引导自然爱好者对美丽景观的视线.同时他还关注森林中文物、遗迹和石峰群以及有趣的地质类型的保护和展示,通过透视和保留古树营造画意的森林景段.他认识到了森林和水系的交互变换对景观的积极作用,湖泊、池塘、河流和瀑布边可环视的树丛同保持小径、水坝一样可造就美丽的森林景观.von der Bo rch 已经开始反对林中单一化的笔直的道路,认为至少应该通过路边的绿化给单一的树种带来变化(引自v .Bo rch W .D ie A esthetik i m W alde ,1824).V on Koen ig 的《造林诗》是森林美学和森林景观抚育理论的另一块奠基石[4].1849年,他出版了他自己编写的教材《森林抚育》,该书有大量的关于森林和景观美化的章节(引自Koen ig G .W aldpflege ,1949).1.2 森林的广义效益和森林文化观F .Judeich (1828-1894)是德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他把森林纯收获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仅指木材的收获量和经济效益,广义的还包括森林的防护功能、美化效果等社会效益,这就打破了森林效益评价的狭隘眼界.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德国著名森林经理学家、林务官v .B au r (1830-1897)很重视森林美的意义,他探讨了森林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疗养的作用.他谈到森林对德国建筑的影响、取材森林的德国绘画及森林音乐,分析了森林与诗歌的关系,认为一个真正的林学家应该具有诗人的素质[1].2 森林美学的创立森林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由德国林学家v .Salisch (1864-1920)于1885年创立的.v .Salisch 出生于名38第4期 钟永德等: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48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4卷门望族,毕业于林业学校,做过短期林务官,28岁时辞职回家经营家族的领地.他在波斯太尔建造官邸、教堂,购买了大片森林并亲自管理.他在该林区700hm2的林地上,实行了独特的间伐法,进行美化试验.1885年,在继承前人森林美学思想和总结自己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森林美学》一书,并在柏林出版,它标志着森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引自v.Bo rch W.D ie A esthetik i m W alde,1824).V.Salisch的《森林美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基础理论,即森林美论.这一部分以13章分别论述了森林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森林美学史料和美学家们关于美、美感的理论,还研究了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关系,着重分析了森林美的各种构成因素.这一部分可看作狭义的森林美学.下篇是森林美学理论的应用,即森林美的创造,用26章详细说明了结合森林施业内容进行美化的各种方法.有人把这一部分叫作“森林艺术”.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份量上看,该部分在其学说体系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 森林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3.1 森林美学与林学的关系森林美学和林学有着直接的关系.森林美的创造必须和林木的生长发育规律及林业的各种技术措施相结合.例如在造林规划设计、林道设计,树种选择、混交方式,森林抚育和采伐方式,森林保护以及林副产品的利用等林业经营措施中都应当把美的原则和林木的自然规律及经济利益要求统一起来.在森林美学史上,很多人认为森林美学属于林学范畴,是林学的一个辅助学科或基础学科.这是不全面的.森林美学的创始人v.Salisch 也把它作为林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而建立了森林美学体系.但是,森林美学和林学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林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管理和利用规律的,森林美学是研究人们关于森林的审美规律及根据这些审美规律如何创造森林美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3.2 森林美学和其它学科的关系森林美学是应用美学的分支学科.基础美学给森林美学以方法论的指导,森林美学是基础美学理论的应用.森林美学还和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有关系.审美过程中的感觉、知觉、想象、联想、认知、理解、情绪、情感等问题都是心理现象.所以,美化森林必须考虑人们的审美要求;森林经营管理既是经济行为也是伦理行为;进行森林美的建设,开展森林旅游和疗养又涉及许多社会学的问题.人们是否喜欢和接受这种休养方式,这牵涉到经济、政治、时代、文化传统、社会审美宣传指向等问题;森林对人类的作用、人对森林的审美感受能力、人对森林的感情,都要通过宣传教育和森林审美实践来体现.有的国家从儿童开始就进行有关森林知识和森林审美的教育,且将城市紧靠森林,如德国和法国.教师常把孩子们带到森林中,使孩子没从小就热爱森林、并对森林产生强烈的情感.4 其它国家和地区森林美学的发展状况在美国,林肯总统于1864年签署法令,将优胜美地山谷(Yo sem ite V alley)和美利坡撒大树林(M ari po sa B ig T ree Grove)划归加利福尼亚州管理,以供"大众使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此度假和游憩";1872年,美国国会在怀俄明州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森林美学的代表性思想是景观重建.深受植物学家H en ry Cow les影响的Jen sen,从1918年设计芝加哥哥伦布公园的"草原河"到1936年设计伊利诺州春田林肯纪念花园,一直致力于景观重建.植物生态学家Edith A.Roberts和景观设计师E lsa R ehm ann合著的《Am erican P lan ts fo r Am erican Garden s》(1929),提出了重要的生态观念,提倡根据植物的自然种群关系将乡土植物配置一起,并列出景观设计可以使用的乡土植物的种类.20世纪70年代,中西部长草草原(T al1grass P rairie)区中几个不同的基地显示出植物种群的重建可能带来的生态和美学潜力,这包括威斯康辛州由D arrel G. M o rrison设计的住宅和企业园区,密苏里州堪萨斯市机场入口的道路(F ren M arkham and A ssociates,1973),以及高速公路局在中西部进行的一些公路旁草原重建.在东北部,A ndropogon A ssociates以落叶林和东部草原为范本进行了一些生态规划及设计服务[5].Jam es.T.W alters于2000年指出,游憩潜力和美学是紧密相关的森林特性.对于许多游憩活动而言,一块美丽的森林是一个重要的游憩理由.例如,在一块没有吸引力的林地中,野营地可能不会经常有人光顾.因此,森林美度的管理是管理游憩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保护森林的美学价值,能为游客提供游憩机会(引自Jam es .T .W alters .M oving Tow ard Su stainab le Fo restry :strategies fo r Fo rest L andow ners ,2000).我国大陆在引入德国经典林业经营理论的同时,并没有把森林美学作为整个林业经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给予相应的重视.我国大陆这方面的中文文献屈指可数,2000年吕忠义在《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的探讨》一文中对森林美学的应用稍有涉及[6],郑小贤的《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介绍了森林美学发展的基本历程[7].北京林业大学的森林经理学科博士点中设立了森林文化与森林美学研究方向.这些是我国大陆森林美学研究的星星之火.这与同在亚洲的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我国大陆森林美学还刚刚起步.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森林旅游业蓬勃发展.这对森林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森林经营者在提供木材的同时还肩负着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性;维护或发展森林中特别重要的或稀有的生态环境,保持和发展作为景观组成部分的森林的独特性、多样性和美,以提高疗养者森林体验质量的责任.而与之相适应的森林美学方面的研究显得滞后.因此,森林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森林景观的规划5.1 森林景观的构成要素景观的特性由土壤、水、植被及其结构的共同作用决定.景象取决于形式、线条、色彩和结构.森林经营措施对景观的干预作用,除了对生态产生影响以外还对森林景观产生影响.一幅景观图像由形式、线条、色彩和结构4个因素决定.每一幅景观图象中,不同的元素起着不同的作用.(1)形式主要由地貌类型决定,不同的下垫面形式决定着森林景观的整体视觉效果.(2)景观中存在着自然的线条,如山脊、林缘和海岸线等,通过人类的干预又出现了新的线条,比如公路、铁路、土地利用界、分界线等.(3)尽管形式、线条和结构类似,色彩可使不同物体得以区分.色彩的强度取决于观察者所处的位置.遥远的色彩一般被蓝雾所淡化,而近景中的色彩则表现得非常突出.色彩的对比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秋季温带森林的冷杉、落叶松和山毛榉混交林所呈现的多彩景观,以及色彩相对单调的亚热带森林在春秋季节的色彩变化,都是色彩对比的结果.(4)可见的结构取决于物体间的距离.近距离观察一棵树,可显示出树叶的结构;相反,几百米以外可观察其主枝;几千米以外只可见其整个树丛或林分.太多的或陌生的结构出现在一幅景象时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干扰作用.5.2 森林景观规划的原则森林景观规划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森林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提高景观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美,以及如何在森林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和维护这种森林景观,包括设计针对自然平衡稳定、发展以及自然和景观的多样性、独特性和美所应该采取的所有措施.这些措施涉及现有人工林和天然林的经营管理和新造林地从造林设计到采伐更新的所有环节.不同的环节应有不同的具体措施,但总的说来,应遵循森林美学理论中的如下5个原则.(1)近原生性.近原生性是林分管理和造林追求的目标,它可以从总体上提高森林景观的作用.对于天然林,需要规划一套模拟天然林森林生态系统的经营措施;就造林而言,立地条件分析、林地清理、树种选择和配置及造林施工等方面都应按照拟生造林和森林美学理论的要求来营造一个近原生的森林生态环境.(2)非公园性.在分析森林美学和园林学的关系时,指出了二者在风景规模、构景内容、美的特征、景观意境以及审美感受和功能作用上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森林景观规划措施的非公园性.相对于整体上规则的城市环境,森林景观应给人提供一种完全不同的体验并具有尽可能的原生性.(3)景观多样性.多样性是生态学所追求的目标,也是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保障.森林景观的多样性可以从总体上提高人们的体验值,根据各种不同的立地条件,营造各种类型的小面积森林,可以提高景观的多样性.(4)独特性.森林中的珍稀动植物种群和值得保护的小生境能够提高森林景观的独特性,在规划时应该尽量保护.同时古木大树可以提高森林的吸引力,应该尽可能地保持较高的古木大树的成分.58第4期 钟永德等: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68中 南 林 学 院 学 报 第24卷(5)生态平衡性.这应该是森林经营的总原则,在造林和林业的所有技术措施中应得到重视;人为干预措施的介入不能超越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能力.对于森林体验来说,公路、采伐措施和居民区以及其它非自然的干预,往往会降低森林的体验值.5.3 森林景观规划的措施5.3.1 造林的景观规划措施造林涉及树种选择、树种配制以及森林经营类型的确定.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森林景观.造林行为意味着大面积的景观设计,除了森林经营和生态的要求以外,还应该注意造林措施对景观结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不同结构森林的和谐共存是景观特异性的保证.由此可以总结出森林结构的一般要求:按照立地条件来选择树种;避免笼统的形式和强烈的对比,保持和发展柔和的过渡;避免单调的结构.值得提倡的是自然森林经营(拟生造林)这一种特别的经营形式.这种源于森林永续经营思想的经营方式可构造一种异龄的、有级差的、由多种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组成的混交林.通过适地适树的、近自然的树种选择和经营类型的选择以及尽可能的不使用人工干预措施,保证了林分的安全性和生产率.总的说来,只要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通过几十年的按照自然森林经营原理经营,这些森林将会呈现为多样和富于变化的森林.特别是其丰富的木材储量将会给人以自然性的第一感觉.5.3.2 抚育的景观规划措施森林为幼林和中林时都难于形成高体验值的森林景观.天然林同样如此.因此抚育间伐措施应该尽早和经常地实施,不能是大强度的和粗放的.在幼林抚育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1)早期的混交调节,应保护近原生、适合当地立地条件树种的混交;(2)注意保护稀有种;(3)尽量避免夏季的枯黄现象,特别是在视觉显著的位置,可以通过避免在夏末秋初的抚育及使用除草剂等措施来保证;(4)防止大面积过密的林分,至少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地被物的生长;(5)培育有活力的、冠形良好的树木;(6)维护和保持有益的下层及中层林木以及稀有树种和所谓的伴生树种;(7)有选择性的干预优先于粗放的方式(如成行的间伐);(8)传统的抚育间伐的原则即“尽早——适度——经常”,可以避免粗放的干预,从景观抚育的角度出发同样是值得提倡的;(9)间伐材的运输要保护土壤和林分.5.3.3 森林更新的景观规划措施根据不同的更新方式,森林的更新对景观产生明显的或几乎难于觉察的改变.比如在一片采伐迹地上重新造林的可见性就远大于成林下的预先更新.为了给景观一种有益的效应,其更新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1)不采用粗放简单的皆伐(如大面积、几何形状的)方式;(2)尽量使用群团状至小面积式的采伐方式;(3)避免采伐线长且直;(4)采伐迹地与地貌形式要协调;(5)至少应创造时间性有吸引力的视觉效果;(6)保持和保护自然形成的稀有的景观元素(如山脊线和岩石)、独特的孤立木和树丛以及林内的人文景观.大面积的森林更新总是难于完全避免的,比如因为成片的森林火灾、风倒、雪压、病虫害等造成森林破坏时,改造不稳定森林、或将不适地适树的针叶林改造为适合立地条件的阔叶林,就要求大面积的更新采伐.以下措施可以明显地减轻对景观的影响:(1)保留合适的树木或树丛;(2)分时段保留成熟林斑块;(3)通过类似森林永续经营的方式,保持视觉效果的变化;(4)保留或引入速生先锋树种.5.3.4 林道的处理林道开发分割了森林并将森林和公共道路网相连接.它们不仅仅为林业企业服务,也使森林中的休闲成为可能.林道的细部开发包括运输支道、集材道以及碎石道、步行道、马道、抚育道等道路的开发.如果有必要在现有的道路系统中增建道路,在选线时要注意道路和自然地形地貌的相适应,尽量避免大型的切坡和填洼.在有自然和人文保护点和其它珍贵的有自然及科学价值的地点,有珍稀的自然环境、突兀的岩石、泉水、湿地或者景观特异的地方如有明显的树丛或美丽的草地,应该使道路引向或经过这些地方.林道也应该经过林分稀疏的地方,便于对开畅景观的观赏,一方面可维持森林的宁静,另一方面可实现对远处开畅景观的体验.从美学的角度提倡道路硬化采用卵石或出自粗卵石的石块作为承载层.黑色的路面(沥青)出于技术上的考虑只应用在特殊的地段(如陡坡).林道的修建和维护应该采用亲和土壤的材料.护坡要和自然坡面形式很好地协调,并提供自然进化的可能,只在有水土流失的坡地上种植乡土的灌木树种.另一重要的措施是通过诸如保留明显的树丛或者美化了的树木和灌丛渐次地将林道和公共交通网连接起来.通过林道建设同样可以创造新的景观,比如通过林道修建同时营造水坝而出现水体景观等.在道路上应该保持对这片小型水体的通视性,造就魅力独具的景观对比.通过道路建设造成的林缘可使视野拓宽,可能造就新的非常有吸引力的观景点.5.3.5 林缘的处理在山地和丘陵,特别是在视野开阔对景观有决定意义的位置,森林的结构对观察者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平地和视野受到限制的地方,对观景者来说,决定体验最重要的是林缘,此时林缘给森林游憩者的体验远大于整体的森林结构.以下处理是构建高质量林缘的有效措施:(1)植物类型尽可能多;(2)根据主要树种及其不同的位置,应使林分到道路的距离达到几米(向阳面大于背阴面),由此形成的空间有利于路边草本和灌木的生长,可形成从草本、灌木到乔木树种的平缓过渡的林缘;(3)事先规划的人工林缘可以大大改变人工林给人的简单印象;(4)树木排列不要与道路成直角相交或平行于山坡线,显眼坡上的斜向排列以及路缘区域的植物不规则配置可以明显减少人工和简单的印象;(5)在流动和静止的水系边,对于生长后期严重郁闭的树种与岸边至少保持10m 的距离,这对以后沿水系出现典型的水边植被有利,使得作为景观活性要素的水系将会清晰可见.6 结 语随着人们对于森林需求的多样化,森林在提供木材之外,其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健身疗养场所和审美对象的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林业工作者应该转变观念,顺应潮流.中国的林业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大转变,森林多种效益的提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如何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森林,重新认识和协调人与森林的关系,是林业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如上所述,森林美学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大陆可以说还刚刚起步.所以让更多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了解森林美学,应用森林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参 考 文 献][1] A rbeitsk reis Fo rstliche L andespflege .W aldlandschaftspflege ,H inw eise und Empfeh lungen fuer Gestaltung und Pflege des W aldes in derL andschaft (2.A uflage )[M ].L andsberg L ech :ecom ed ,1994.2-3,24-26.[2] v .Zanth ier H .D .Kurzer system atischer Grundriss der p rak tischen Fo rstw issenschaft [J ].A llg .oeconom isches Fo rstm agazin ,1764(4).[3] Pfeil W .U eber die U rsachen des sch lech ten Zustandes der Fo rsten und die allein moeglichen M ittel ,ihn zu verbessern ,m it besondererR ueck sich t auf die P reussischen Staaten [M ].F reistadt :Zuellichau ,1816.[4] Koenig G .Poesie des W aldbaues [M ].B reslau :Fo rstl .Co tta 2A lbum ,1844.[5] 俞孔坚,刘冬云.美国的景观规划设计专业[J ].国外城市规划,1999(2):1-9.[6] 吕忠义.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技术的探讨[J ].华东森林经理,2000,14(1):1-9.[7] 郑小贤.森林文化、森林美学与森林经营管理[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2):93-95.[本文编校:伍敏涛]78第4期 钟永德等:森林美学的发展及其在森林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