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位业内人士对基因检测的看法(完整资料).doc
基因检测观点

基因检测观点基因检测观点:探索基因奥秘,了解个体健康引言:基因是构成生物个体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其承载着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奥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健康管理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本文将从基因检测的意义、应用领域、优势与限制等方面,探讨基因检测的观点。
一、基因检测的意义:基因检测是通过分析个体遗传物质中的基因序列,以了解其遗传特征和相关疾病风险的检测方法。
基因检测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遗传信息,预测潜在疾病风险,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措施,提前预防和治疗疾病,实现个体化健康管理。
二、基因检测的应用领域:1. 遗传病筛查: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家庭了解是否携带遗传病基因,为夫妻生育提供重要参考,避免遗传病的传播。
2. 个体健康管理:通过基因检测,可以预测个体在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为个体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定期体检等。
3. 药物反应性预测: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和选择适合的药物,减少不良反应和提高治疗效果。
4. 基因研究:基因检测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的遗传数据,有助于深入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三、基因检测的优势:1. 个性化定制:基因检测能够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根据个体基因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风险。
2. 提前预知疾病风险: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提前预知个体患病的风险,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减少疾病的严重程度。
3. 促进科学研究:基因检测为科学家提供了大量的遗传数据,有助于深入研究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四、基因检测的限制:1. 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复杂:基因只是影响疾病风险的一个因素,环境、生活习惯等也起着重要作用。
基因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完全预测个体的疾病风险。
2. 道德伦理问题:基因检测涉及到个体的隐私和家族的遗传信息,需要谨慎对待,以免引发道德伦理问题。
理性看待基因检测

理性看待基因检测只需一根头发、一点唾液或者一滴血,就能预测人体罹患癌症、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近年来,基因检测发展迅速,而乔布斯、吉丽娜?朱莉等名人的经历,更使它扬名一时,悄然成为我国高端体检以及医学诊断等领域的新热点,且价格不菲。
有些宣称个人全基因测序的体检项目,收费高达数万元。
日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通知,“紧急叫停”基因测序产品临床应用。
从基因检测走向市场以来,人们对它的质疑就没有停过,基因检测到底能不能预测疾病,其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呢?我国规范基因检测据了解,像网友顾女士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数据显示,在国内做过这项检测的孕妇已经超过40万人次,据统计,大约避免了4 000个“唐娃娃”(即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
目前,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已由实验室研究演变到临床使用。
业内人士透露,包括产前基因检测在内的基因测序相关产品和技术,属于当代前沿产品和技术研究范畴,涉及伦理、隐私和人类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以及医疗机构开展基因诊断服务技术管理、价格、质量监管等问题。
70年代开始掀起研究热潮从上世纪50年代DNA被发现后,人类对自身的理解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要求投入大量经费研究疾病治疗,其中包括一种基因遗传病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引发科学界的基因研究热潮。
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被誉为生命科学领域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人类基因组是人类生命的核心,在不断的进化中,基因的变异决定了人种的多样性、个体间的差异乃至人类除外伤以外的各种疾病,几乎包含着人类生命的全部奥秘。
为破解这些奥秘,美国于1990年正式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
16年后,美国和英国科学家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
现在当我们再从基因表达水平发现任何新的异常,都可以很容易地在基因组中克隆出相应的基因,并确定其在染色体的位置,以及它与周边已知基因的关系。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使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和歧视。
首先,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泄露个人隐私,因为基因信息是独特的,可以用来识别个人身份。
一旦这些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
其次,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导致歧视,例如在就业、保险等方面。
这种歧视会对个人造成严重的伤害,违反了个人权利和尊严。
因此,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权利,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名人名句,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因为基因而歧视任何人。
”这句话表明了基因歧视的严重性,也呼吁我们要保护个人权利和尊严。
经典案例,2013年,美国一家基因检测公司被曝光出售用户基因信息给第三方,导致用户隐私受到侵犯。
这个案例表明了基因检测可能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首先,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及早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特征,指导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健康水平。
因此,基因检测是一种有益的健康管理工具,不应该被禁止使用。
名人名句,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沃森曾经说过,“基因检测是未来医学的重要方向。
”这句话表明了基因检测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也呼吁我们要支持和发展基因检测技术。
经典案例,一位患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过基因检测发现自己患有乳腺癌基因突变,及早进行了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成功避免了患病的风险。
这个案例表明了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为了人们的健康,不应该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技术的使用有其利弊,但在保护个人隐私和权利的前提下,应该允许合法、规范的基因检测使用,以促进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首先,基因检测的使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
随着科技的发展,基因检测可以揭示个人的健康状况、遗传疾病风险等敏感信息,一旦这些信息被滥用,个人隐私将面临严重侵犯。
正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找到一种平衡,既能让人们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又能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严。
”因此,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是必要的。
其次,基因检测的结果可能会导致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
一旦知晓自己患有遗传疾病的风险,个体可能会面临长期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被用来歧视个体,影响其就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
正如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说,“法律和公正是社会的基石,没有它们,社会将陷入混乱。
”因此,为了避免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是有必要的。
最后,基因检测的结果可能会被滥用,影响社会稳定。
一旦基因检测结果被用于非法用途,比如犯罪调查、种族歧视等,将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正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权利就是所有人的权利,一个人的自由就是所有人的自由。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正,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的使用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心理压力和社会歧视,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首先,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遗传疾病风险,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比如,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患有乳腺癌的遗传风险,可以提前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病变,从而降低患病的可能性。
正如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沃森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因此,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
通过基因检测,科学家可以了解不同人群的遗传特征,从而研究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疗效等,为医学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首先,基因检测存在着严重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对个体基因信息的获取和使用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权,甚至导致基因歧视。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指出,“我们不能让基因信息成为歧视的工具。
”因此,为了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避免基因歧视的发生,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是必要的。
其次,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很多研究表明,基因检测结果可能存在误差,甚至会导致误诊。
著名科学家霍金曾经警告过,“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因此,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最后,基因检测的商业化趋势可能会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很多公司为了谋取利润,可能会夸大基因检测的益处,导致公众不必要地花费大量金钱进行基因检测。
同时,一些人可能会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进行基因检测,从而造成医疗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因此,为了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存在着严重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准确性和可靠性有争议,商业化趋势可能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因此,我们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以保护公民的隐私权和避免基因歧视的发生,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首先,基因检测作为一种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预防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著名遗传学家门德尔曾经说过,“了解自己的基因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因此,基因检测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不应该被全面禁止。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特征,指导个性化健康管理。
很多研究表明,个性化健康管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著名医学家希普曾经指出,“个性化健康管理是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
”因此,基因检测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不应该被全面禁止。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首先,基因检测的使用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一旦个人基因信息被泄露,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造成严重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正如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的,“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隐私,因为如果我们不保护我们的隐私,我们将无法保护我们的自由。
”因此,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其次,基因检测的结果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和情绪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给个人带来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比如,有研究表明,一些人在得知自己患有遗传疾病的基因检测结果后,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因此,为了保护个人的心理健康,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最后,基因检测的结果可能会被用于歧视个人。
一些雇主、保险公司等机构可能会根据个人的基因检测结果来做出歧视性的决策,这将严重损害个人的权益。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的,“歧视是一种丑陋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
”因此,为了防止基因检测结果被用于歧视个人,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的使用存在着严重的隐私泄露风险、心理健康问题和歧视问题,因此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反方观点,不应该全面禁止使用基因检测。
首先,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遗传状况,有助于预防和治疗遗传疾病。
比如,一些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患有哪些遗传疾病的风险,从而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
因此,基因检测的使用对个人健康有积极的意义,不应该全面禁止。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
通过基因检测,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比如,一些基因检测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新的遗传疾病基因,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此,基因检测的使用对科学研究和医学进步有积极的意义,不应该全面禁止。
最后,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遗传特征,有助于个人发展和生活。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检测是不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检测是不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禁止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
首先,基因检测存在着伦理道德问题。
人类基因是生命的密码,基因检测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甚至可能导致基因歧视。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因为基因而歧视任何一个人。
”这说明基因检测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平等。
其次,基因检测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基因检测结果而产生焦虑情绪,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名人霍金曾经说过,“基因检测可能会给人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这说明基因检测可能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基因检测的准确性也存在着问题。
一些研究表明,基因检测的结果并不总是准确可靠的,可能存在误判和错误。
因此,基因检测可能会给个人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烦恼。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的禁止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
基因检测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带来心理压力和焦虑,同时也存在着准确性的问题。
因此,应该禁止基因检测,以保护个人的隐私和心理健康。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的禁止不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
首先,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特征,预防和治疗一些遗传性疾病。
名人乔布斯曾经说过,“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延长生命。
”这说明基因检测对个人的健康和生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加科学的生活方式选择。
通过基因检测,人们可以了解自己的遗传特征,选择适合自己的饮食和运动方式,从而更好地保持健康。
因此,基因检测对个人的健康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基因检测可以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通过基因检测,科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基因的特点和变异,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加精准的方法。
因此,基因检测对医学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基因检测的禁止不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
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预防疾病,做出科学的生活方式选择,同时也可以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检测是不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基因检测是不是一个重要的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基因检测是一项具有潜在危险的技术,应该被禁止。
首先,基因检测可能会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
一旦个人基因信息被泄露,可能会被用于歧视、剥削或其他不当用途。
例如,2018年底,一家基因检测公司被曝出售用户基因数据给保险公司,从而影响用户的保险购买权利。
其次,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对个人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得知自己患有遗传性疾病而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此外,基因检测结果可能会影响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甚至会引发家庭矛盾和社会歧视。
因此,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心理健康,基因检测应该被禁止。
反方观点:基因检测是一项有益的技术,不应该被禁止。
首先,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疾病风险,从而采取预防措施,及早干预,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有些遗传性疾病如乳腺癌、卵巢癌等,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大大提高治愈率。
其次,基因检测还可以帮助人们选择更适合自己基因特点的健康管理方式,比如制定更科学的饮食计划、运动方案等。
最重要的是,基因检测有助于科学研究,可以为医学科研提供大量宝贵的数据。
因此,基因检测是有益的,应该被允许。
名人名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这句话告诉我们,了解自己的基因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案例:2013年,美国一名女性接受了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患有遗传性乳腺癌的风险很高。
在医生的建议下,她选择了预防性乳腺切除手术,成功避免了患病的可能性。
这个案例表明,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人们及早发现疾病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某一位业内人士对基因检测相关认识
人体和几乎所有生命体(某些RNA病毒和朊病毒除外)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DNA,好比是一本完整的蓝图+施工手册。
从受精卵开始,生命体就从这套手册选择不同的章节搭建不同功能的细胞,并让它们执行相应的功能。
每个人的这套手册都略有不同(大多数就是前述的SNP),这些不同之处定义了人种、皮肤头发眼睛颜色等所有性状,也定义了对疾病的敏感性。
上述三个公司代表的基因健康咨询产业,说白了就是试图找到一些与疾病相关的SNP位点,检测它们的状态,然后计算出一个概率,最后交到被检测者的手里。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个原理上面:首先什么样的SNP位点是真的与疾病相关的?其次它的相关性到底有多少?
前一个问题基本是靠大规模的关联性分析,其实是个统计学的概念。
打个最极端的比方,找一千个身高2米的小明,再找一千个1米4的小明,假定他们的人种、营养这些背景都一致,然后找一个SNP位点(假定这个位点有A、B两种状态),在这两千人里面看一看有多少人在这个位点上是A,多少人是B,如果1000个高个子在这个位点上都是A,而1000个矮个子都是B,那么我们就可以比较肯定地说这个位点与身高的相关性非常强,一个婴儿刚生出来,就检查到他这个位点是A状态,那他长大后就有很大的几率长成高个子。
但这是非常理想非常极端的假设,实际上只有很少量单基因疾病(比如某种先天性耳聋)有这样斩钉截铁的结论,身高、体重、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都是几百种基因相互纠结、再加上环境因素累加影响,再加上时间因素,才会表现出最后的差异。
所以现在的人类遗传学里面,其实大家都是在尽可能地加大统计的人群,尽可能地寻找人种和背景条件一致的人群,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研究的统计力和概率的有效性。
即使如此,不同的研究小组之间出来的结论也往往千差万别,而且由于他们选取的统计人群样本是不太会互相共享的,这种结论也就很少有条件由其他小
组独立地重复核实。
到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些基因遗传咨询公司给出的报告差异这么大。
首先,他们选择的SNP位点可能来自于不同研究报告的结论,这些结论有的经过反复的检验,形成了金标准,但是还有一些并没有那么的靠谱;其次他们采用的检测技术和分析方案各有不同,同一个SNP位点的同一种状态,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也许就会出现不同的概率;最后他们在给出报告的时候,对人种、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的考量方式不同,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概率。
那么现在基因检测里面有没有特别有临床意义,值得一做的呢?有!试列几个:
1.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2突变,其重要性已经被很多研究反复证实过,算是不多的可靠位点了。
但是Angelina Julie是不是应该马上动刀切掉,个人意见是不以为然,实际上不如加强早期筛查,改善生活方式。
2. 癌症化疗药物的耐药基因,其中大多数都是经过大量临床实验验证的,针对特定癌症、特定药物,其关联性是比较高的。
在确定化疗方案之前先选择相关药物耐药基因进行筛查,可以有效提高化疗方案的成功概率。
3. 通过采集母体血液进行胎儿染色体异常疾病(如唐氏综合症)无创筛查,准确率已经达到羊水穿刺等传统方法相同的水平。
基因检测具体实例
1)文章提到的基因检测,其实确切的说是direct to consumer genetics testing (直接面向用户的基因检测)。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过检测某些基因位点(这里不是对基因(组)进行测序)然后对一些常见病风险进行评估,给出一个患病的百分比,然后用户根
据检测结果,在日后的生活中对饮食,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方面进行预防和干预。
这种检测,个人认为更具“娱乐”性质,不太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为什么呢?首先给出一个百分比就是一个很难解读的结果。
比如,患二型糖尿病的风险26%,相比于平均人群的风险24% 高出2个百分点,这个2个百分点之于一个个体而言意义几乎为零。
其次,评估风险的疾病大部分是一些常见病。
不同于罕见病(大多数是单基因或少数基因造成,且基因型和疾病表型的关系比较简单明了)的是常见病大多数是多基因,以及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成,致病机理也相对复杂。
目前,通过GWAS研究找到的和常见病相关的基因位点(具体方法原理参见火焰之河的回答里面关于2米小明的例子),很多只是证明的相关性,但是对造成疾病的作用(effect)有多大,有的还没有很好的功能性实验的证据。
所以说,对常见病的患病的风险评估本身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前的基因检测也只能做到靠大量的数据统计计算一个百分比的程度,生物学意义和临床意义都不大。
2)这种直接面向用户的基因检测其实是基因检测发展到近期,努力市场化的一个产物。
但是这并不代表基因检测的全部应用。
很多消费者其实不了解基因检测的应用,错误的认为基因检测就是用来预测疾病风险的,这样误解加上new york times上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基因检测“不靠谱”的错误印象。
事实上,基因检测还大量运用在临床检测方面(不同于直接面向用户的基因检测,这样的服务可以称作面向医生/病人的基因检测),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具有临床意义的基因检测。
个人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将基因检测使用在确切的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医学检测更实际,也更加“靠谱”。
那么临床上如何应用基因检测的呢?这里举几个例子
本人工作的地方是美国一家大学附属医院下面的独立实验室,主要提供罕见病的基因检测。
这里检测的大部分样本不是来自于“健康人群”,而是来自于病人的。
这些病人因为出现某些罕见病的症状,去看医生,然后医生根据身体检查,做一些基本
的检测,怀疑某种罕见病。
于是,为了帮助确诊,医生将病人refer 到实验室做基因检测。
向我上面提到的,罕见病一般是单基因或者少数基因的突变造成的疾病,并且基因和疾病的关系比较明确,所以这类针对罕见病的检测,一般不会检测整个基因组,而只是针对可能的一个或几个致病基因进行深度的测序和分析。
一旦找到明确的致病基因,那么该疾病的诊断便可以确立。
再加上大部分罕见病也是遗传病,所以基因检测的同时,还为病人及家属提供遗传咨询服务,比如显性隐性的遗传概率多大;父母能否生育正常的孩子;病人将来生育遗传疾病给下一代的概率多大,等等之类。
关于罕见病,目前还有个应用就是:有少数的病人患了病后,根据临床症状连医生都没办法确切地知道是什么疾病,通常这个叫做undiagnosed disease(未确诊的疾病)。
这样的病人现在有一个选择,就是做全基因组或者全外显子组测序,试图通过这样的基因检测,找到致病基因,然后把基因以及已知基因的功能和临床症状联系起来,看看能不能试图找到治疗方案。
目前美国有实验室和公司都有提供这样的服务,也的确有病人通过这样的基因检测最后确诊了疾病,并且得到有效的治疗。
不过这个技术目前更多使用在比较棘手的病人身上,因为测序尤其是数据的分析和解读非常困难且耗时,需要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做。
基因检测目前还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在指导靶向药物的使用。
比如病人患了癌症,可以对其癌变的组织进行检测,察看是哪个突变基因造成的癌症。
肺癌白血病等都有针对某一个突变基因的靶向抗癌药物。
如果病人刚好携带那个突变的基因,便可以使用对应的靶向药。
这样的治疗不同于化疗,对病人的伤害比较小。
但临床上有时候是和传统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但是,目前的靶向药物不多,如果病人即便得了癌症,但是不携带靶向药物针对的突变基因,那么靶向药物就起不到作用。
同样还是癌症,最近有研究发现对于癌症的划分可以不再遵循发病的器官,比如乳腺的癌变就是乳腺癌,结肠的癌变就是结
肠癌。
而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可以把癌症按照致病的突变基因来划分。
比如两个不同的病人,一个乳腺癌,一个宫颈癌,看似不同的疾病,但是可能是同样的基因突变造成的,且癌变组织里的其他分子特征都非常类似。
那么这种情况下,可以把用于该突变基因的靶向药物同时使用在不同的癌症病人身上。
这种做法已经在一些临床案例中证明有效的。
去年大概CNN还是某个知名媒体就报道了一个神奇的案例,那个病人患白血病,不断地化疗但是复发,后来通过基因检测和基因表达谱的检测,找到异常基因是一个经常造成肾癌的突变基因。
于是医生大胆地把治疗肾癌的药物用在这个病人身上,结果白血病治好了。
药物基因检测。
这个在临床上也有应用。
因为每个人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是不同的,这个主要是由体内药物代谢的酶决定的。
为了防止不良药物反应,主要针对病人代谢药物的基因进行检测,根据不同的基因型,来给病人特定剂量的药物。
比如用于针对抗血栓药物的warfarin(华法令)的药物基因检测,目前比较广泛应用在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