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总结

合集下载

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

咏史怀古诗词1、《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咏史》唐·张九龄大德始无颇,中智是所是。

居然已不一,况乃务相诡。

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

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3、《咏史》清·龚自珍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4、《江城子·咏史》清·纳兰性德湿云全压数峰低。

影凄迷,望中疑。

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5、《咏史·郁郁涧底松》魏晋·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6、《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唐·陆龟蒙栉发凉天曙,含毫故国情。

归心一夜极,病体九秋轻。

忽起襜褕咏,因悲络纬鸣。

逢山即堪隐,何路可图荣。

7、《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8、《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

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鉴赏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优秀的文言文咏史怀古诗,这些诗歌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历史事件和传说中人物的崇敬,还有着丰富的文学意蕴。

在众多文言文咏史怀古诗中,以下是十大著名咏史怀古诗的简介和鉴赏:一、《苏武牧羊》《苏武牧羊》是司马迁所作,描写了苏武出虞后在紫荆谷牧养羊群的场景。

诗歌中苏武的形象,既有神武、国家大臣的强大的气魄,又有游牧民族的诗人和隐士的柔情。

整首诗把人物心境状态与自然风景融为一体,表现出诗人心中对苏武君之崇敬和赞美。

二、《东皇太一指璧》《东皇太一指璧》是屈原所作,记述了太一帝王在游历河洛时,发现一块璧时的故事,后被台汉五帝立为一位伟大的帝王。

这首诗把太一帝王的风采和他对天地万物的慈悲和统治能力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臣下敬仰君王这种贵族礼仪。

三、《搜神记》《搜神记》是苏轼所作,记述了吴传英搜神的故事。

这首诗的语言豪放,表达出吴传英精神的顽强和思想的灵活,以及他对神话中人物的敬畏。

四、《凤求凰》《凤求凰》是李白所作,讲述了凤凰降临的故事。

诗中的风格朴实、意象深远,表达了李白对凤凰灵动和传奇色彩的崇敬和惊叹。

五、《听蜀僧琴》《听蜀僧琴》是柳宗元所作,写了一个蜀僧老人在南山边吹奏琴和唱歌的场景。

诗中蜀僧把时代变迁和苦难变为乐趣,表达了对自由、对变迁的崇拜。

六、《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是李白所作,记述了去东京游览的故事。

这首诗除了表达诗人对古建筑美景的崇敬外,还把李白自身的多情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南乡子》《南乡子》是杜牧所作,描写了南乡子对家乡离别的伤感。

诗中融入了杜牧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怀仁,表达了古人追求梦想的热情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八、《登郊》《登郊》是白居易所作,描述了登上郊外高山的故事。

这首诗以白居易的个人感受为主,把自然和社会的层次,以及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得形象而真实。

九、《落花》《落花》是杜甫所作,描述了郊外落花的场景。

这首诗表达了杜甫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政治局势和社会现实的观察。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ppt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ppt

3、常用的表现手法
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物的无情 长久反衬人的悲情 短暂 ③今昔对比 ④虚实相生 ⑤用典 借古抒怀 借古讽今
⑥直抒胸臆
咏史怀古诗知识点归纳
• • • • •
吴兴杂诗 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 散作千溪遍万家。 深处种菱浅种稻, 不深不浅种荷花。
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历史人物和典故
何地 之情
咏史是为了抒怀: 对史实的看法 对自身的感慨 对社会现象的感叹
①缅怀前贤表达敬仰 ②追慕前贤建功立业 怀才不遇 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怆 其他相关感慨 借古抒怀 ③借古讽今感慨国运衰微 ④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 ⑤物是人非、人世沧桑,昔盛今衰的感慨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完整版)咏史怀古诗(最新整理)

咏史怀古诗一.点击概念⒈咏史怀古诗的含义: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或者发思古之幽情。

大多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2.解析概念: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容与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诗人们对历史的处理往往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使诗作文短意长、含蓄蕴藉,令人回味再三。

欣赏这类诗歌,我们往往要了解的是作者写了怎样的古人、往事,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

二.咏史怀古诗以唐宋为最,下面加以区别:(一)唐代咏史怀古诗论析:1.初唐咏史怀古诗:⑴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分较少。

⑵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

最具代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2.盛唐咏史怀古诗: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去的热切心态。

如王维《西施咏》《夷门歌》,李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慨。

如《蜀相》《八阵图》等。

3.中唐咏史怀古诗: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

此时的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弊,寄托怀抱。

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冠。

《乌衣巷》《金塞山怀古》都堪称传世名作。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思想感情 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
昔盛今衰的伤感 ,物事人非的沧桑; 借古讽今的感伤; 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
讽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 用典
答题方法 找准连接点
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诗人在诗中 表现出什么态度(体悟感情)
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
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赤壁、隋堤、马
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
妃祠、乌江亭、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
史之乱等。
咏史怀古诗小结
内容分类 怀人伤己 怀古伤今 理性反思
其二:碧草映阶,自为春 色——因游人行踪难至;黄 鹂隔叶,空作好音——因诗 人无心倾听。 渲染苍凉的气 氛,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总结:表现手法——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理想 匡扶汉室,一统天下 许身社稷,志在救国
付出 结果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统一大业未成 内心壮志未酬
拼尽全力,不遗余力
仕途坎坷终遭贬谪 志向未就壮志未酬
不同 协助先主立业开基 辅佐后主守成济美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 自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 亮的钦佩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 没有实现梦想的而表现出来的惋 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
诗类点击
咏史诗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 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关于咏史怀古诗

关于咏史怀古诗

关于咏史怀古诗
1. 《咏史》作者:高适(唐代)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 《咏史》作者:戎昱(唐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弼臣。

3. 《石头城》作者:刘禹锡(唐代)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 《乌衣巷》作者:刘禹锡(唐代)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5. 《泊秦淮》作者: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6. 《赤壁》作者: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杜牧(唐代)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8. 《题乌江亭》作者:杜牧(唐代)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主旨:诗人以古人自比,以诸葛自 况。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对诸葛亮的钦佩 与赞美之情,还包括因没有实现梦想的 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在对比中流露 出失落, 在同病相怜中感受共鸣。
4.(2016·全国乙)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惆怅,沧海桑田之感慨,自然永恒之慨叹。 • 对其它:(一些哲理思考)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用典 ①点化前人语句。 ②引用神话故事。 ③明用、暗用或反用历史故事。
使用典故,能用少量文字传递丰富思想,增 强诗歌表现力。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对比/反衬 (今昔对比、事物之间对比)通过昔日的繁盛
) • ——掌握术语,结合文本
鉴赏要点总结方法
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 一个连接点:关注作品中人、事与作者的际遇的连接
点 三条线索(主题思想)
怀人伤己 吊古讽今 理性反思
解读范例探寻方法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
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
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
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借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 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发了沧海桑田、 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2、忧国伤时型
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同情下层人民的 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 讽今,批判现实。

咏史怀古诗总结

咏史怀古诗总结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 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 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 世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衰的 感慨。 2、比喻。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为 非作歹;忧贤明的人不得重用,忧 国忧君。

1、登高游览,发昔盛今衰、时空流转、世事无常
怀古诗主题:
之叹——伤世

2、怀古伤己 ,抒志士壮志难酬之幽思
——伤己

3、托古讽今、曲意讽谏, 起忧愤讽喻之劝
——伤今(伤时)
这是常见的几种主题,当然也有评论古人、描
写战场、抒写个人见解。
乌衣巷
刘禹锡
石头城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越中览古
李白
评价本诗的思 想情感和艺术手法。 这首诗着重 渲染越宫昔日的 繁华,结句聚焦 在今日荒凉的遗 址,以强烈的对 比表达了昔胜今 衰的感慨,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贾生
李商隐
作者借贾生的历史故事生 发议论,其真正意图是什么?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咏史怀古诗
所谓咏史诗,是对具体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有所感慨而创作的诗歌;所谓 怀古诗,则是因登临古地、凭吊古迹, 追念往事,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②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甚至批判,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 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如: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借感 叹历史上六朝都因为淫逸享乐而相继覆亡来 讽刺并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 重蹈历史之覆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 担忧。
• (3)理性思考
(二)不同时期的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 1.初唐
• 以史为鉴,咏写故去朝代的兴亡,以告诫 当世君主,成为初唐咏史怀古诗的一个重 要主题。此类诗作多隐括史事,兴寄的成 分较少。此外,借史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 抱,也是初唐咏史诗的一大主题。最具代 表的是陈子昂《蓟丘览古》七首中的《燕 昭王》和《登幽州台歌》。
• (2)怀古伤今
• 古代诗人们常常以济世救人为己任,这就 使他们把目光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 生活上。他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 现实的关切或不满,希望能引起世人的警 戒。这类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 ①借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感 慨。如刘禹锡的《乌衣巷》,借东晋时南京 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昔日的繁华 鼎盛与今日野草丛生、荒凉残照的对比,抒 发了沧海桑田、历史兴衰更替的感慨。
• (5)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 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等。 • (6)常用意象:“堤柳堆烟”(能触发往 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玉树” (指《玉树后庭花》曲);明月、江水、归 燕(永恒不变的事物,见证历史沧桑);地 上的青苔、孤寂的残垣、无名的断碑、荒松、 古墓、落日、悲风、巢鸟(标示着昔日的繁 华与今日的衰败,充满悲秋的色彩)
• 诗人并不置身当中,而是站在历史的高度, 对历史作冷静理性的思考,独抒机杼,表达 自己对 历史事实的独特观点,启迪世人。如 唐代杜牧的《赤壁》,嘲讽了周瑜的成功只 是出于侥幸。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 使人耳目一新。
• 4.常用技巧
• 常用修辞:用典,双关(“诗”与“史”的 结合) • 常用抒情方式: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 伤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咏史”与 “言志”的结合) • 常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对比,反衬、联 想、想象(“古”与“今”的结合)
• ①对英雄的赞美,表达仰慕之情,希望自己能像 古人那样建功立业。如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 古》中借孙权和刘裕的英雄业绩表达自己对英雄 的仰慕以及北伐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决心。
• ②与古代英雄对比,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壮志难 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 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 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 “人生如梦”的感慨。
• 2.常见意象 •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 头城、台城)、姑苏、洛阳、汴京、江都 (今扬州)等; •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乌江 亭、潼关、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 宫、汴河、淮水等; •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乌衣巷、朱雀桥、湘妃祠、乌江亭、昭君墓、 陈琳墓、李白坟等; • (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 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三)代表作家
• 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 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 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 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 的咏史大家。
(四)鉴赏方法
• 1.常见标题
•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 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 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 《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 怀古》《咏怀古迹》
• 5.常规思路
• 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 咏史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先叙事写景,极 力铺垫;后议论抒情,点明主旨。还有一 些只叙述对比而不加议论,留有充分想象 发挥的空间,引发读者的思考。 • 鉴赏咏史诗常规步骤:
•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 史实、典故); •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 领悟感情); •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 巧手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 巧)
• 4.晚唐
• 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 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 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李商隐与 杜牧是晚唐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李诗主 要有《咏史》《楚吟》《过楚宫》《吴宫》 《汉宫》《隋宫》《马嵬》等;杜牧的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题乌江亭》《题 木兰庙》《赤壁》等是此时名作。
• 5.宋代
• 咏史怀古也是宋词中的重要内容。王安石 《桂枝香》(登临送目)感慨于六朝兴衰, 并转入对现实的忧虑。苏轼《念奴娇•赤壁 怀古》借咏怀周瑜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 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蕴涵着浓郁的历 史沧桑感,在写作上善于化用前人诗句。 • 南宋咏史怀古词多借古说今,抒发北伐抗金 的志向,风格慷慨悲壮。如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咏史怀古类诗歌
(一)概念
• 咏史怀古类诗歌是一种或以历史遗迹为依 托、或以古人事迹为题材来抒写作者某种 内在情志的诗歌体裁。这类诗歌,融合了 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体现着一种 时代的穿透力,读起来总会给人一种沧桑 旷远之感。咏史怀古类诗歌分为“怀古” 和“咏史”两个小类。
• 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 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 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 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 诗。——长于情景交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2.盛唐
• 盛唐咏史怀古诗寄托了诗人们对功名的热 望,表现他们积极进取的热切心态。如李 白《古风》其十《登金陵凤凰台》即此类。 杜甫的咏史诗借咏史抒发自己对社会的感 慨。如《蜀相》《八阵图》等。
• 3.中唐
• 中唐是咏史怀古诗的繁荣期,不但出现大 量作家作品,而且总体水平较高。此时的 诗歌多吊古伤今,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物的怀咏,或对历史古迹的凭吊,针贬时 弊,寄托怀抱。刘禹锡是此时咏史诗人之 冠。《乌衣巷》《西塞山怀古》都堪称传 世名作。
• 3.常见情感 • 咏史怀古诗所抒发的情感主要有如下几种: • (1)怀古伤己
• 当诗人追念的古人在身世与际遇上与诗人 自身有了某种相通之处时,就会触发诗人 对自身的感慨。这种诗触发点在古人,落 脚点却在自己,诗人是在借古人的酒杯, 一浇自己心中的块垒。根据诗人抒发情感 的不同,这类诗又可分为:
• ③与古代人物命运相似,同病相怜,拿古 人与自己类比,借对古人的不幸遭遇的同 情,感慨身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 怀才不遇的感伤。如:杜甫的《咏怀古迹 五首》(其三),杜甫一生 济世之志甚高, 但终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负。而昭君也是 因汉元帝昏庸,不辨美丑而远嫁异乡,流 离身死,徒遗长恨。二人的遭遇、经历、 处境,不无相似之处。诗人正是在抒写昭 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