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验证过程中地偏差处理

制药企业验证过程中地偏差处理
制药企业验证过程中地偏差处理

制药企业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处理

制药企业进行验证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测试结果与验证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对于同一个不一致,不同的原因处理方式亦不同。对偏差进行分类管理,以不同的方法和流程区分对待,一方面能达到降低质量风险的目的,另一方面企业的偏差管理体系会更加系统、科学、高效。

根据各国GMP相关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制药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开展验证活动,以保证整个生产过程受控。而验证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与验证目标不一致的情况。对于这种“不一致”,只有基于一套完善的偏差管理体系来支撑,才能真正达到准确处理与风险控制的效果。

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发生

偏差系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引自ICH Q7,原文为:Deviation - Departure from an approved instruction or established standard.)。因此偏差发生的前提是已经预先定义了规则,偏差管理的基础是有效的,足以控制生产过程和药品质量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

验证活动是按照被批准的验证方案来实施的,在这份验证方案中,必须清楚地界定关键系统属性和参数,以及相关的可接受标准。在验证执行过程中,任何与可接受标准的偏离,都属于偏差的范畴,如未按照方案

执行,出现了不符合既定可接受标准的结果等。对于出现的偏差,必须真实地记录在报告中,并根据偏差管理的程序作出对应的处理,最终在所有的偏差已被关闭或者其影响可接受时给出验证成功的结论。

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分类

我们应该注意到,验证本身即是证明预先提出的程序或标准是否可以被确认的一个过程,即使导出了与预期不一致的结果,也不能说明验证对象(设施设备、仪器或系统)会对产品质量等造成影响(无论影响大小)。验证过程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是“提出标准或标准程序——实施验证或确认——得出结论——重新审视标准——验证对象修改或预期标准调整——再次验证或确认”的一个螺旋前进或上升的过程。

具体来说,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即验证是在证明方法或者程序是适用的,是通过先设立一个理论上的标准,在经由一系列验证活动,最终建立或确定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区别于正常生产的状态,正常生产中的标准是确定的或者是已被验证的。而验证过程中的“标准”是一个预设的标准,是正常生产标准的初始值、理论值或经验值,经过验证之后,这个“标准”才被最终确定为正常生产的标准。

在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一部分是对已确定标准的偏离,一部分是对正在建立的标准的偏离。已确定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已批准的操作规程、验证所用仪器设备、对物料的标准、对环境的要求等。正在建立的标准,比如设备本身未经过确认的属性(已经过确认的属性为已确定的

标准)、设备运行的方法与能力、清洁设备的方法等。对这两种不同标准的偏离,将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分为了两类:常规偏差和验证偏差。换言之,常规偏差是对已确定标准的偏离,除了验证过程中的某些情况,主要发生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于已验证的对象,如清晰明确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

尽管任何企业都无可避免地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偏差,但这类偏差理论上是不应该发生的,制药企业应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合理的文件系统和充分的人员培训来最大限度地预防偏差的发生。正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中的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而验证时发生的常规偏差,GMP附录《确认与验证》中亦有明确的要求:“企业应当在报告中对确认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彻底调查,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对于验证偏差,是对不确定标准的偏离或不符合。比如设备在进行安装确认(IQ)时,PID图纸与实际情况有差异,此时的图纸是设计的“标准”,不是经过确定的最终标准,因此这种差异是对不确定标准的差异。又如洁净区的更衣程序,验证过程中发现当前的程序不满足微生物限度的要求,由于此时的程序是不确定的,因此造成的不符合要求的结果也属于对不确定标准的偏离(这种不确定标准是双向的,即验证对象的不确定和接受标准的不确定)。GMP附录《确认与验证》中这样描述这类偏差:“当验证结果不符合预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时,应当进行记录并分析原因。企业如对原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进行调整,需进行科学评估,

得出最终的验证结论。”该条款不仅给出了验证偏差的范围,也给出了应采取的行动。

对比GMP中这两类偏差的描述,可见对于常规偏差和验证偏差的管理要求不同,其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验证偏差与常规偏差的区别

发生的原因不同

验证偏差是由于验证对象本身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为验证对象未经过确认或验证,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符合既定的验证目标值的情况。比如贴标机运行能力的验证,在URS中,贴标机的运行能力需求为不低于250 瓶/min,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说明为300 瓶/min,于是方案中的可接受标准设计为300 瓶/min,而验证时只能达到280 瓶/min,这种偏离的原因显然是方案中的标准是厂商设定的、共性的、理想状态下的目标值,而验证的结果才能真实地反应出这台设备的实际能力。

常规偏差发生的原因很多,更加复杂,并且往往需要调查才能找出根本原因。验证过程中发生的常规偏差,可能是用于验证的方案不适用,比如使用了错误版本的方案;可能是测试所用的仪器不符合条件,比如超出了校准有效期或者在有效期内但是出现了超出计量范围的异常值;可能是物料不满足要求,比如使用了错误批号的物料或者未被放行的物料;可能是人员操作不规范,比如未按照要求取样造成样品受到污染等。这些引发偏差的原因或简单或复杂,或单一或多重,归根结底都是可以规避的,都是“可以不发生”的。

处理方式不同

验证偏差需要记录和解释,必要时采取措施达到一致,如通过科学评估对原先设定的可接受标准进行调整,或者通过调整验证对象使两者一致。比如在“发生的原因不同”一节中贴标机运行能力验证的例子,发现运行能力达不到目标值,先记录偏差,再分析原因是设备本身的属性达不到验证目标,需要采取的行动是首先评估280 瓶/min是可以满足车间对生产能力要求的,因此将验证方案中的300 瓶/min的标准重新定义为280 瓶/min。此时的280 瓶/min是经过验证的标准,当设备投入生产后再出现达不到生产能力的情况时,该偏差便属于常规偏差,是偏离了已确定标准的偏差,处理方式需按照常规偏差的管理程序进行。

常规偏差首先要对其影响性做出初步判断,根据其对质量的影响进行分类,如归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或是微小偏差。对于微小偏差,比如在使用之前发现仓库发送了错误的物料,仅需要记录和解释,并且及时更换物料修正错误。对于中等偏差和关键偏差,应调查其发生的根本原因,再评估偏差造成的影响,并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批准后完成纠正行动,最后完成偏差报告。

对于常规偏差的处理,需要一套完整的偏差管理体系来支撑,对不同分类的偏差采取对应的处理流程。例如,水系统进行性能确认(PQ)第一阶段时发现某用水点微生物超标,由于第一阶段的水尚未用于生产,因此不需要执行生产产品相关的紧急措施;由于微生物超标会影响未来产品质量,因此该偏差归类为关键偏差;此时需成立偏差调查小组进行根

本原因的调查,并且评估偏差的影响,调查原因和评估影响可采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利用风险分析工具(如鱼骨图、失效模式影响分析(FMEA)等)得出结论。基于结论,需采取纠正措施来消除偏差的影响,并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相同的偏差再次发生以及执行后续的跟踪程序等。

不同类别的偏差处理流程如上图所示。

发生的概率不同

对于任何全新的验证对象,验证偏差为独立事件,只会单次出现,因此验证偏差的处理不需要预防措施。

常规偏差是基于某些原因发生了不该出现的偏离,有可能会再次出现,需在影响评估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并需要通过预防措施来降低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降低风险,达到风险控制的目的。

关于验证过程中出现的验证偏差和常规偏差,下面将会用两个实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偏差实例分析实例一

某设备用户需求(URS)中要求其温度精度不大于0.5 ℃,根据厂家文件描述,该设备可控制精度为0.1 ℃,因此验证方案中要求其温度精度不大于0.1 ℃,验证时发现该设备只能达到0.2 ℃的精度。

首先记录偏差,并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

如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是这台设备本身达不到验证目标,该偏差即属于验证偏差,应按照验证偏差的处理方式去处理。此时应采取纠正措施,或

者升级验证方案,或者改变设备硬件,最终需使两者一致,进而关闭偏差,完成整个验证过程。

如果出现偏差的原因是温度探头损坏,而又因为超出校准时间所以没有被发现,导致验证结果不准确,即设备实际是可满足方案中的精度要求,但测试结果不满足要求,该偏差即属于常规偏差。此时需对偏差进行分类,再执行对应的流程。纠正措施是维修并立刻重新校准温度探头,并且重新验证;预防措施是对计量管理部门提出提前校准的控制要求,包括升级标准操作规程(SOP)、使用软件定期提醒等。

实例二

进行烘箱或灭菌柜的满载热分布时,出现温度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首先记录偏差,查找原因。如发现是由于布点时人员操作不规范,探头直接接触到了腔体金属部分,导致导热异常,属于常规偏差,处理方式首先进行影响评估,再现场纠正,重新摆放抬头,使之只能接触装载物而不接触金属腔体,最后提出预防措施,例如对探头摆放进行更为标准化的培训等等。

如果造成偏差的原因是满载时放置的物料太多或者摆放方式不合理,即是由于装载量或装载方式的不确定引起的,属于验证偏差。纠正措施为更改验证方案,使用新的装载量或装载方式重新进行热分布验证。重新验证时或许依然不能达到要求,就需要多次调整多次验证最终确定其装载量与装载方式使其温度分布均匀,才能完成此次验证。

经过验证的装载量和装载方式是已确定的标准,如果设备使用一年后进行再验证时发现满载热分布不均匀,此时的偏差为常规偏差,需按照常规偏差的处理方式进行调查、风险分析、纠正预防措施等。

实例对比结论

常规偏差产生于一个已经合规的系统或设备,理论上这类偏差是不应该发生的,应评估偏差对人员安全、产品、环境、质量体系等的影响,并基于这些影响进行纠正措施(CA)和预防措施(PA),即需要现场第一时间的纠正和长远的预防。其目的在于减少同类偏差发生的概率,降低质量风险。

验证偏差产生于一个未经过验证的系统或设备,这类偏差的处理通常只是陈述事实,并且进行纠正,不需要预防。其目的是如何从偏差状态中恢复,以继续验证的实施。如果对于验证偏差,仍然规定需要实施预防措施,则会占用大量资源,甚至得出不可能完成的行动项。

比如在上文中的“实例二”,装载方式问题,基于该设备是首次引进的新设备,URS只对腔体体积做了要求,且设备满足这一体积要求。如果在下次类似设备验证中保证装载方式不发生产生偏差,则需要的预防措施为:在下次采购前,必须列出该腔体一次使用时所有需要装载的产品或工器具数量、大小、形状,且将上述物品全部在设备制造前就送至设备厂家,由厂家在设计确认(DQ)时就拟定具体的装载方式,且对设备进行非标制造。很明显,上述预防措施几乎是不现实,定制化非标设备的价格也不是标准设备所能比拟的,因此虽然理论上行得通,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费用,并不合适,也没有效率。

总结

验证过程中产生的偏差,一部分属于验证偏差,一部分属于常规偏差。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偏差管理体系,以区别处理这两类偏差,既能最科学、经济地达到验证目的,又能降低质量风险,实现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的目标。

执业药师继教2019年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与答案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国际上用药错误研究不包含()方面的问题 A.不合理用药 B.人的疏失 C.无意的违规 D.不正确的行为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先进用药安全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 A.技术性问题 B.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C.患者安全至上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暂无 3 . 文化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工作的氛围,就是组织内人们的() A.行为方式 B.技术性问题 C.知识水平 D.自觉性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个人的疏失往往是错误或事故的起因,而不良的()未能起到阻隔、拦截和屏蔽的作用,最终使得错误起因变成事故 A.系统 B.流程 C.工作条件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传统的用药安全文化认为()

A.用药错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B.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程序减少错误发生 C.药错误很罕见 D.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暂无 6 .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类为首选方法,具体包括() A.基于知识的错误 B.基于规则的错误 C.基于行动和记忆的错误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7 . 药物相似的包装外观或标签,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A.C 级 B.B级 C.D 级 D.A 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处方错误(患者或医嘱),但在发药或给药前被发现;或调配错误,但是 在发给患者前或护士给药前被发现,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A.E 级 B.A 级 C.C级 D.B 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9 . G 级错误的正确描述是() A.患者住院时间因该事件而延长 B.造成永久性伤害 C.需要治疗以挽救生命 D.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偏差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范围: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设备异常等情况,包括生产全过程中的偏差和实验室偏差。 责任人:生产部所有人员、物料部所有人员、质量管理部所有人员、生产副总经理、质量受权人。 常见的 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活动和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2.5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3.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

小偏差。 3.1关键偏差:违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或国家法规,危机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3.2中等偏差: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返工、重新包装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操作规程事件。 3.3微小偏差: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临时性调整。 4.偏差的种类(以下仅为举例,包含但不仅限于): 因动 在水系统中发生影响产水质量的错误行为。 4.12检验及预防维修:设备仪器校验不能按计划进行,或在校验过程中发现计量结果超出要求范围;预防维修未按计划准时进行或在预防维修中发现设备关键部位问题影响已生产产品质量的情况。 4.13包装缺陷:包装设计印刷缺陷。 4.14客户投诉:涉及生产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投诉。 4.15文件记录缺陷:使用过期文件;记录不规范;文件丢失等。 4.16未按规程执行:违反批准的规程、生产指令。

三废处理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 目录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编辑本段图书信息 书名: 制药工业三 废处理技术作者:王效山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4月ISBN: 9787122076014 开本:16开定价: 68.00 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在分析制药工业三废综合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生产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当前我国制药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常用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可供从事制药、化工、环境保护管理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药学、制药工程、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使用。 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基本概念1 1.1.1 水资源、水污染的定义和分类1 1.1.2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分类2 1.1.3 固体废物的定义和分类6 1.2 环境保护法规与三废处理7第2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10 第2章制药工业废水处理2.1 制药废水处理概述10 2.1.1 制药废水及其分类10 2.1.2 制药废水的

基本特性13 2.1.3 制药废水处理的名词术语13 2.1.4 制药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15 2.1.5 制药废水处理的工程设计25 2.1.6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与进展28 2.1.7 制药废水处理后的达标排放46 2.2 发酵及生物工程类制药废水处理技术53 2.2.1 发酵类制药生产概况54 2.2.2 发酵类制药废水的特性54 2.2.3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56 2.2.4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66 2.2.5 发酵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总结与展望104 2.2.6 生物工程类制药废水处理106 2.3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技术109 2.3.1 化学合成类制药生产概况110 2.3.2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的特性116 2.3.3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17 2.3.4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125 2.3.5 药用辅料生产废水处理138 2.4 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技术139 2.4.1 提取与中药类制药生产概况139 2.4.2 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的特性142 2.4.3 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42 2.4.4 提取与中药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145 2.5 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处理技术164 2.5.1 混装制剂类制药生产概况165 2.5.2 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的特性166 2.5.3 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处理工艺设计170 2.5.4 混装制剂类制药废水处理工程实例172 第3章制药工业废气处理179 3.1 制药工业废气处理的主要方法179 3.1.1 吸收法180 3.1.2 吸附法184 3.1.3 催化转化法189 3.1.4 燃烧法190 3.1.5 冷凝法192 3.1.6 生物处理法192 3.2 制药工业生产中各种废气处理技术194 3.2.1 含硫化合物废气处理194 3.2.2 含氮氧化物废气的处理202 3.2.3 含氯及氯化氢废气的处理205 3.2.4 处理制药工业废气的发展210 第4章制药工业废渣处理214 4.1 制药工业废渣处理概述214 4.1.1 废渣的收集、运输和贮存214 4.1.2 危险废渣的收集、运输和贮存217 4.1.3 废渣的预处理219 4.1.4 废渣处理的方法222 4.1.5 废渣的资源化231 4.2 无机物废渣的处理技术233 4.2.1 中和法234 4.2.2 氧化还原法234 4.2.3 沉淀法235 4.2.4 化学浸出法237 4.2.5 吸附法237 4.2.6 离子交换法238 4.2.7 化学稳定化法的重要应用238 4.2.8 无机物废渣处理应用实例239 4.3 化学合成药物产生废渣的处理技术253 4.3.1 热解254 4.3.2 好氧堆肥化257 4.3.3 厌氧发酵技术262 4.3.4 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渣处理应用实例264 4.4 发酵生产药物产生废渣的处理技术276 4.4.1 发酵废渣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对策277 4.4.2 复合菌发酵乳酸废渣生产蛋白质饲料279 4.4.3 利用发酵法丙酮酸产生的废渣制备超微碳酸钙279 4.4.4 抗生素生成过程中的废渣处理280 4.4.5 发酵生产药物废渣处理应用实例281 4.5 中药废渣的处理技术290 4.5.1 中药渣的主要来源及化学成分290 4.5.2 出渣间药渣的处理291 4.5.3 药渣的综合利用处理291 4.5.4 中药药渣焚烧和堆肥方案投资分析298 4.5.5 中药废渣处理应用实例300 第5章制药工业三废综合处理312 5.1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的改造工程——实例:上海市第十五制药厂污水处理工程313 5.1.1 工程概况313 5.1.2 工艺流程313 5.1.3 工艺设计参数及特点314 5.1.4 运行

偏差处理规程Deviation-Procedure

1.目的 为偏差的处理提供规范程序,使所有的偏差得到有效的调查和评估,适当的行动方案得到批准并实施。 2.范围 适用于与原料、产品、工艺过程、程序、标准、厂房设施、环境控制、计量校准,以及与质量相关的涉及GMP和SOP执行的所有偏差。 3.定义 3.1偏差: 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原料、产品检/化验结果超标、产品储存 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器 械相关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程序、指令不相符的意外/偏差事件。 3.2偏差的分级: 严重(Critical): 违反QMS质量方针或国家法规,危及产品安全及产品 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 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重大(Major): 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在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造成返工、回制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SOP的事件。 次要(Minor):不会影响产品质量,或临时性调整。 3.3偏差的种类(举例): 3.3.1检/化验结果超标:原料、中间品、成品过程检验/化验结果超出标准。 3.3.2IPC缺陷:中控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 3.3.3混淆:两种不同的产品/不同版本/同种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种/同批而用不同 的包材的产品混在一起。 3.3.4异物(有形):在原辅料、包装材料、成品或生产包装过程中发现的异物。 3.3.5潜在的污染:如不能正确清除,可能导致产品的污染。 3.3.6过期的物料/设备:中间体/半成品超过程序规定的储存期限;使用了超出校验 期的设备。 3.3.7设备故障/过程中断:因设备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威胁,生产中断; 因动力原因(停电、汽、气、水)导致流程中断。 3.3.8环境:与器械生产相关的空调系统、厂房设施的防尘捕尘设施、防止蚊虫和其 它动物进入设施、照明设施的故障,以及洁净区尘埃粒子检测超限,生产车 间人员、空气、地面、墙面环境监测环控指标超限、温湿度控制超限、压差 超限等偏差事事件。

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诊断技术研究

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诊断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08T10:01:50.6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作者:杜俊杰 [导读] 摘要: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已经成为了目前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制药企业的发展和需要。 深圳市蓝清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409 摘要: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制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处理已经成为了目前制约医药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往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制药企业的发展和需要。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医药企业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力度,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废水处理效率和质量的稳步提高。本文主要是就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医药工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积极的建议。 关键词:污水处理;制药废水;技术诊断 引言 虽然医药工业近些年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已经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药物品种种类的繁多,导致医药企业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会是要各种不同的原料,所以导致医药工业废水组成的复杂多变。那么怎样才能提升这类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其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是目前社会各界所关注的主要问题。而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制药工业由于其采取的生产工艺的不同而产生的废水也不同,而废水种类的不同那么应该采取的处理方式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生物制药废水的种类及特点 发酵类生物制药主要是利用微生物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分离、提取以及纯化等步骤完成整个制药的过程。而这类制药企业所生产的药物种类主要有维生素类、有机酸类、酶类、抗生素类等药物。 1.1生物制药废水种类 1.1.1主生产过程排水 这类排水主要的都是一类废水,而在这其中则包括了废滤液、废母液、容积回收残夜等。而这类废水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浓度相对较高、酸碱性和温度的变化不是十分的明显,另外药物残留也是这类废水最主要的特点,虽然废水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其污染物的含量却非常高,是整个医药工业废水中处理难度最大的废水。 1.1.2辅助过程排水 在进行此类废水的处理时,必须对其处理工艺、处理设备、循环冷却水系统、去离子水设备等的使用予以充分的重视。由于此类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低,且废水量相对较大,因此其已经成为了医药企业实现节水目标的重要方式。 1.1.3冲洗水 这类废水主要是由于设备、地面等医药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清洗所产生的。而在这其中过滤设备清洗所产生的废水含有的污染物较高,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将会成为重要的污染源;而树脂柱的清洗不仅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同时由于在初次清洗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的污染物含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其也是一类废水的一种。 1.2生物制药废水 (1)医药企业的废水具有排水点多、数量大。浓度低等特点,适合于采取清污分流的方式进行排放和处理;(2)针对高浓度废水所进行的间歇性排放,必须设置相应的收集与调节装置;(3)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浓度相对较高,像废滤液、废母液等废液浓度一般都在104mg/L以上;(4)C/N比低。为了确保发酵过程满足微生物刺激代谢所提出的要求,必须将发酵的比例控制在C/N为4∶1左右,才能确保废发酵液中的BOD/N保持在1-4之间,但是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其与废水处理微生物营养所提出的要求就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而这不仅会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同时也增加了处理微生物废水压力。(5)含氮量高。医药企业所产生的生产废水主要是以有机氮或者氨态氮的形式存在的,如果发酵废水处理效果不理想的话,那么将会对COD的去除效率产生严重的影响。(6)硫酸盐浓度高。在医药生产的过程中硫酸铵是最重要的发酵源,如果在生产的过程中大量的使用硫酸铵和硫酸的话,那么将会导致医药废水中硫酸盐浓度的迅速提高,而这也会对废水的厌氧处理效率产生不良的影响。 2制药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的诊断技术 (1)混凝沉淀技术 在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混凝沉淀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废水的处理过程中,这一方法作为操作非常便捷的污水处理手段,在深度处理医药废水的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而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性较低的分离状态,使其整天呈现出絮团状或者絮凝体状。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废水中有机毒物的色度和浊度,同时也为最终的固液分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际对比医药废水混凝沉淀的研究过程中,可以看出,混凝沉淀工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比如,在实施医药废水处理时。经过研究混凝沉淀数据的比较就可以发现,如果将混凝剂的最佳标准控制在120mg/L的投加量的话,那么此时其PH=8,t=25s,同时将CODcr浓度控制在38至90之间,就可以将废水的去浊率提高到89%。但是,在由于这一工艺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其对于毒性溶解的作用相对较低,无法有效的清楚废水中存在的微生物原体,所以导致了废水处理效率的降低。 (2)活性炭吸附技术 活性炭属于一种多孔的吸附材料,其表面所具有的巨大的空隙结构,具有极强的吸附能力。在利用其进行医药废水处理的过程中,对于降低废水的色度、臭味、毒副产物、重金属等效果非常的显著。在利用三级活性炭进行医药企业的二级生化出水的实验后发现,其虽然可以有效的将出水后的化学需氧量浓度降低至40mg/L以下。但是由于活性炭处理技术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这一技术目前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3)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经过省市级的迅速发展之后,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这种方法不仅操作非常的简单,而且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目前在医药废水处理中使用的膜分离技术主要是采取反渗透、微滤的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最终达到提升废水处理

偏差处理规定

一、目的 1、确保在生产和与质量相关的程序中出现的偏差被记录、调查并评估其对产品的影响,同时对所采取的措施进行记录及执行。 二、范围 1、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和与质量相关的程序中出现的一切偏差。 三、职责 1、本公司全体人员。 四、内容 1、偏差的等级: 1.1 严重偏差:严重的违反GMP,由于使用了不适当的方法和控制手段,会导致危及产品的安全和功效。检查失败会导致产品召回/停产/严重投诉; 1.2 重大偏差:指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和功效,影响产品质量,在批准继续生产之前需要采取矫正措施; 1.3 次要偏差:指不会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功效,但是会对外观上产生影响。其中包括细微的文件不符合,会导致外观投诉或订单延迟。 2、偏差类型: 2.1 与生产工艺有关的偏差:在生产或QC检验过程中发生的与下列文件或规定不相符的偏差: 2.1.1 已经批准的批生产记录; 2.1.2 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体、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标准; 2.1.3 生产过程控制标准。 2.2 与生产条件有关的偏差:与设定的生产条件不相符的偏差: 2.2.1 水、电、气(汽)的正常供应; 2.2.2 设备的正常运行; 2.2.3 计量器具的校验; 2.2.4 环境控制结果; 2.2.5 安全与环境方面条件。 3、偏差处理的原则: 3.1 任何偏差都应评估其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考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 3.2 任何偏离预定的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情况均应有记录并立即报告管理人员及品质部,应有清楚的解释或说明,非次要偏差应由品质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处理意见;严禁隐瞒不报偏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行为偏差生的转化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所谓行为偏差生,是指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两者均差的学生。具体表现为:思想品德不高尚,缺乏爱心、责任感和义务感;心理健康不健全,言行不能统一,叛逆性过强;行为习惯不良,自由散漫,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辅导,将对孩子的发展和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才能转化行为偏差的行为呢?我们应该找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当代小学生行为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 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可以说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尽管家长文化程度高低并不与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目前家长整体文化素养较低而导致教育子女失当这一点却是不容置疑的事。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是: (1)、父母自身素质太差,家风不正。一种是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少家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差,滥交不良朋友,说话做事不注意场合身份,作风不正,行为不轨,这往往是孩子形成不良品行的温床和染缸。另一种是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教育不一,特别是隔代教育,使孩子感到行为无准则可依,是非观念模糊,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致使孩子长期放任自流,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受坏人勾引而变坏。 (2)、对子女期望过高。不少家长观念陈旧,以家长的“思维方式”要求孩子达到规定目的,殊不知当孩子的能力,自身愿望达不到家长“定式”时,就反过来影响学习,行为上更出现偏差。

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

儿童用药错误常见类型及案例分析 作者: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02-12 第A-11 版:综合字数:282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王晓玲 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将其定义为:合格药品在临床使用及管理全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可以防范的用药不当。可见,用药错误可发生在医疗行为的任何环节,并且,不管该错误是否导致不良后果,一旦行为发生即可判定为用药错误。与成人患者一样,儿童用药错误也可发生在处方、转抄、调剂、给药等多个环节。但由于儿童在疾病的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人不尽相同、儿科医疗服务不足、儿童专用药稀缺、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严重不足、儿科用药“成人化”及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等原因,儿童患者可能更易发生用药错误。 给药剂量错误 剂量计算错误 临床医师在开具处方环节,需熟悉本专业儿童常用药物的用法用量,能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来准确地计算给药剂量。不正确的年龄计算方式如“虚岁”,不规范的体重单位如“斤”等均易导致剂量计算错误。另外,需要注意超重儿童按体重计算给药剂量时可能超过儿童用量上限,造成超剂量给药。 例如,一名10岁患儿,体重70kg,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师处方头孢氨苄25~50mg/(kg·d),按体重计算即为600mg/次,一日4次。由于患儿超重,按体重计算出的一次用量已超过成人剂量(500mg/次)。药师审方时发现,拦截了该处方并及时与处方医师沟通修改给药剂量,未造成不良事件。 处方书写错误 医师处方时要确保医嘱书写清楚,不使用不规范、不明确的缩写,例如,应写“每天一次”而不是“q·d”,后者可能被误认为“q·i·d”(一天四次),或被误认为“0·d”(右眼)。使用规范的药物剂量单位如“mg”,而不写剂型单位如“片”或“瓶”。在小数表达时,使用引导零如“0.5ml”,而不使用末尾零如“5.0ml”,因为有可能误读导致10倍的过量用药。“units”(单位)应拼写出全名,例如,10单位胰岛素,不缩写成“10u”,后者可能被误看为“100”。 给药剂量错误 医师处方正确,药师调配无误,依然可能发生实际给药剂量与医嘱不符的用药错误,为给药剂量错误。 由于市售药品缺乏适宜儿童规格,儿童用药常需要一次甚至多次稀释,稀释药品所涉及的计算和注射器精确量取,是发生用药错误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注射剂复配和给药过程中,护士可能出现剂量计算错误、注射液量取错误、给药速度错误等。一项研究收集了配制后注射器药液并测定其中药液浓度,发现7%的注射器药物浓度超出规定浓度50%。此外,依从性差,据服、漏服或擅自加大剂量,也属于给药剂量错误。 例如,一名1岁5个月“川崎病”患儿,医师处方阿司匹林泡腾片40mg,每日一次。药师常规交代将阿司匹林泡腾片0.1g/片溶入50ml水,一次服用20ml。但给药过程中,因患儿不配合,母亲每次喂药不足5ml,实际给药剂量不足医嘱剂量的1/4,病情控制不理想。 给药品种错误 给药品种错误,意即给予患儿与治疗无关或不适宜的药物,包括儿童禁用的药物、患儿疾病症状与药物适应证不符的药物、医生处方时错开缩写名相同的药物或错误品规的药物、药师调配错误药品、护士或者监护人给药品种错误等。 一品多规药品、缩写名相同的药品易发生给药品种错误 因儿童期包含从新生儿到18岁青少年,临床用药需要“一品多规”。例如,阿司匹林有50mg

适用的偏差处理记录表格

偏差调查申请表 一、偏差情况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负责人/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二、偏差调查申请的审批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偏差调查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差管理员/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为偏差生帮扶计划清单

行为偏差生帮扶计划 五年级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帮扶“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既成人又成才,特拟定不良行为学生帮扶计划: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好一支帮扶队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切实做好帮扶转化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创建和谐校园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容 1.狠抓教学质量,以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问题学生的转化。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的生命线,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狠抓教学常规,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建立良好的帮扶转差工作领导集体,形成帮扶工作网络。教师都应参与到青少年德育工作中来,形成各职能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立体帮扶网络。 3.狠抓帮扶转差工作队伍建设,尤其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帮扶工作中要做到“定人员”“定措施”“定目标”,作好帮扶记录,要从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生活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确保帮扶对象有较明显的进步。 4.构建家校沟通平台,确保家校交流渠道畅通,整合资源,做好问题帮扶转化工作。 5.设立家长开放日,全面开放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健全老师家访,家长制度。老师、家长共同“会诊”,找到问题学生“病因”,“对症下药”,务求“药到病除”。充

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听取家长委员会对学校帮扶转化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6.整合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领导问题学生。充分利用校报,宣传橱窗、广播站、黑板报作为宣传阵地,对问题学生进行正确领导;利用班会、晨会、升旗仪式对问题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利用演讲、征文主题班会趣味游戏等诸多形式,鼓励问题学生找亮点,重塑其信心,从而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轨道。 三、具体帮扶步骤 1.建立帮教档案。及时填写不良行为教育方案。 2.掌握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在较短时间要熟悉帮扶对象的思想、学习、性格等方面的优缺点。 3.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做到每节课至少提问每个“问题学生”一次,给他们更多的发言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即使他们答错了,也要以鼓励代替批评。 4.每周调研一次,从与其他学生交流的中间获取一些有关问题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了解掌握问题学生的进步状况,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信心。 5.每周至少与问题学生亲切交谈一次,了解他们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存在的现实困难和问题,并给予耐心、细致地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促使他们进步。 6.每两周与问题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一次,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在假日里的家庭表现,与家长达成共识,

偏差处理 相关记录

偏差处理实施通知单 发放人:发放日期:年月日偏差编号: 偏差主 要内容 相关部门实施内容 部: 鉴于以上偏差的发生,需你部配合完成以下偏差处理的实施: 实施结果 (相关部门填写) 部门负责人:日期:年月日

偏差事件处理报告 偏差编号: 第一步:基本情况 偏差发现时间:偏差发现地点: 发现环节:设备名称、编号: 物料名称、批号、规格、数量: 其他: 偏差范围: □外来异物□潜在污染□包装缺陷□校验/预防维修□混淆 □未按规程执行□旧版包材、零散物料□物料/设备□人员失误□检验结果超标□文件记录缺陷□设备故障/过程中断□环境 □客户投诉□其他 偏差描述: 描述人:日期: 第二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部门负责人签名:日期: 第三步:偏差分类(质量部QA填写) □次要偏差□主要偏差□重大偏差 质量部QA:日期: 第四步:偏差调查与评估 偏差处理委员会成员:

偏差调查情况记录:(偏差发生部门填写)参与调查 人员 调查期限自至 15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如果没有完成,请注明原因: 调查范围调查情况人员方面 设备方面 相关物料 操作方法 环境方面 结论 备注:未涉及到的方面则不用填写

偏差处理委员会判定结果:(质量部填写) 偏差处理委员会成员签名: 日期: 偏差处理委员会调查情况:(若不需要偏差处理委员会调查,不用填此栏) 偏差处理委员会成员签名: 日期: 第五步:纠正、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追踪 纠正措施内容执行人执行日期完成情况追踪有效性评估 第六步:偏差处理报告的审批 偏差处理报告审批意见: 质量部负责人签名:日期:

偏差处理登记台帐 品名批号发生时间偏差编号简要内容处理情况处理人处理时 间 备 注

药学三废处理技术

制药工业三废处理技术 ——案例分析 题目:制药厂的三废处理简述 院系:药学院 专业:药物制剂 姓名:xxxx 班级:12药剂2班 学号:1234567

目录 1.摘要---------------------------------------------1 2.哈文药厂三废处理案例-----------------------------3 2.1废水-----------------------------------------4 2.2废气-----------------------------------------4 2.3废渣-----------------------------------------5 3.三废处理的方法简介-------------------------------5 3.1制药工艺中废水的处理---------------------------5 3.1.1制药工业废水的种类------------------------5 3.1.2制药工业废水处理的方法--------------------6 3.2制药工艺中废气的处理--------------------------8 3.2.1废气处理的综述----------------------------8 3.2.2有机废气的处理方法-----------------------8 3.3制药工艺中废渣的处理--------------------------9 3.3.1废渣的种类------------------------------9 3.3.2废渣处理的方法--------------------------9 3.3.3废渣处理的原则--------------------------9 4.总结------------------------------------------10 5.参考文献---------------------------------------10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行为偏差学生个案分析 ——宋达的“困惑” 新洲区第四中学张峰 人如璞玉,不琢不能成器。老师对学生的指引和帮助,苦口婆心地说教,甚至是当面指责,都是对学生的雕琢。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把握好“雕琢”的力度和分寸,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成为光亮的美玉。因为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我们老师应该如何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帮助他们成功呢?学生的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教导。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垫脚石,老师能帮助他们站得更高、看的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因材施教。 对于班内行为偏差的学生,其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对他的“雕琢”更需要我们有独到的眼光和过人的能力。他的教育和转化非常考验班主任老师的心智。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这些学生的教育,我相信“坚持就是胜利”。 以下是我对我班宋达同学的个案分析: 一、个案基本资料 宋达,男,1995年8月6日出生,家住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村。其父常年在武汉建筑工地开货车,家境富裕。宋达是家中独子,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学时在当地读书,成绩突出。小学毕业后,父亲把他转到武汉鲁巷中学读书,以为离自己近些能够管住,并希望他能够有更好的表现。七年级到八年级上学期,他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但由于父母并没有对他严加管教,他开始和那些行为有偏差的学生接触,变得调皮顽劣,不听老师的训导。八年级下学期,他变了,上课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讲,成绩一塌糊涂。在八年级暑假补课时学会了抽烟,接触的人更复杂。今年参加中考,成绩位置值为46.3,转到我校高一年级就读。第一次月考成绩174分,年级排名1020名。 父母对宋达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三次与其父母联系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他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自身的工作,家长对宋达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有时甚至是比较放任的。 二、问题行为概述 1、军训期间在寝室抽烟,后被老师发现,改为在学校厕所抽烟。影响恶劣。 2、生活习惯不好,晚上就寝睡不着,白天上课睡不醒。多次在寝室休息时大声唱歌,说话,影响他人休息。据寝室管理员反映,曾在晚上1 l:30和寝室同学打闹。 3、该生上课经常走神,下课时,则表现得“生龙活虎”。 4、开学二十天内上课迟到8次,在教室睡觉17次,自习时和他人说话27次,经多次劝诫不改。 5、言语行为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比较成熟。经常说脏话,毫无羞耻之心。 6、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不服学校老师的管理,有抵触情绪。 三、心理特质及分析

偏差处理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一个偏差处理的规程,以便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2职责 责任人: 公司各部门按本文要求做好偏差的上报工作并参与偏差的调查和处理过程。 质量部现场QA纠正微小偏差,组织偏差调查的开展,监督处理结果的落实。 质量部偏差管理员负责偏差的编号、汇总管理。 质量部部长对偏差调查报告予以批准,并监督偏差管理的各个环节。 3总则 偏差发现后应立即报告(24小时之内),在30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处理,如时间不够要打延期报告 偏差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系统通过唯一的编号进行有效链接,保证可追溯性。 4定义 偏差: 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紧急措施:

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 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纠正(本文亦表述为纠正行动、纠正活动):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如: 降级、返工、销毁、重新包装、重新贴签等。 纠正措施: 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根源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 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流程 5.1分类 偏差的分类: 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微小偏差是指经发现后可以采取措施立即予以纠正、现场整改,无需开展深入调查即可确定对产品质量无实际或潜在的影响,也无需采取大量人员强化培训、修订文件/程序等进一步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偏差。 中等偏差是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实际或潜在影响的偏差。 关键偏差是指已经或可能对产品的质量产生严重后果的偏差。 5.2偏差发生识别

微生物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艳制药1092 1091604211 摘要本文概述了制药废水的主要类型,制药工业废水的特点,并且针对这些特点主要介绍了制药废水处理中采用的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以及新型处理法。通过详细介绍可以从中看出不同处理技术存在的优缺点。通过分析不同方法对废水处理的有效程度,从而进行综合制药废水工程化。其中包含了对此项工程的建设,通过了解水质及废水处理工程技术改造状况来进行设计。鉴于对水资源的珍惜,对废水再生回用工程进行了介绍。最后对制药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制药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废水处理工程 Title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shenyan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ypes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and aimly introduces the adoption of biological treatment technique, physical-chemical treatment and new treatment method. Through detailed presentations, merits and demeri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 techniques will show up . The effectivenes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can be analyzed by complementary experimen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hereby engineering of comprehensive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ill be implemented. That contains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then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ndition for design. In view of cherishing water resource, wastewater recycle system is introduced. At last, it presents the prospects of the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Key words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iques of Wastewater,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jects

执业药师继教2019年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及答案

用药错误案例分析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 10 题,每题 10 分) 1 . 国际上用药错误研究不包含()方面的问题 ? A.不合理用药 ? B.人的疏失 ? C.无意的违规 ? D.不正确的行为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2 . 先进用药安全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就是() ? A.技术性问题 ? B.医务人员的认识水平 ? C.患者安全至上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3 . 文化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工作的氛围,,就是组织内人们的() ? A.行为方式 ? B.技术性问题 ? C.知识水平 ? D.自觉性 我的答案: 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4 . 个人的疏失往往是错误或事故的起因,.而不良的()未能起到阻隔、拦截和屏蔽的作用,最终使得错 误起因变成事故 ? A.系统

? B.流程 ? C.工作条件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5 . 传统的用药安全文化认为.() ? A.用药错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 B.通过简化和标准化程序减少错误发生 ? C.药错误很罕见 ? D.以上都不正确 我的答案: 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6 . 基于心理学理论的分类为首选方法,具体包括() ? A.基于知识的错误 ? B.基于规则的错误 ? C.基于行动和记忆的错误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7 . 药物相似的包装外观或标签,有.可能造成差错的发生,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 A.C级 ? B.B级 ? C.D级 ? D.A级 我的答案: 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8 . 处方错误(患者或医嘱),.但在发药或给药前被发现;或调配错误,但是在发给患者前或护士给药前被发现,属于用药差错分级的() ? A.E级 ? B.A级 ? C.C级 ? D.B级

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偏差处理管理制度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产品生产全过程中出现偏差的处理程序和要求。通过实施本制度确保能有效识别并及时报告、记录、调查、处理偏差,控制偏差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本制度适用于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以及设备异常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版 《药品GMP指南》质量管理体系分册 《药品GMP指南》口服固体制剂分册 3. 职责 3.1质量受权人: 3.1.1 决定偏差所涉及的物料或过程的处理方法。 3.1.2负责确认相关偏差纠正措施实施的效果。 3.1.3 负责偏差处理程序的批准。 3.1.4 负责对关键偏差、中等偏差进行终审。 3.1.5负责对发生的关键偏差及时报告总经理。 3.2 质量监督员 3.2.1负责对偏差进行编号,建立偏差台账,并对偏差进行汇总分析汇报,对相关文件记录及时归档。 3.2.2参与评估偏差的风险等级,调查偏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3.2.3 负责跟踪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2.4 负责立即纠正微小偏差。 3.3偏差发生部门: 3.3.1偏差发现人负责及时、如实报告偏差。 3.3.2 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采取应紧急措施。 3.3.3 偏差发现人、偏差发生部门负责人协同质量监督员调查偏差的根本原因。 3.3.3执行纠正及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3.4偏差涉及的相关部门: 3.4.1配合调查偏差的原因。 3.4.2提出处理意见及纠正措施,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文件。 4.管理内容: 4.1 定义: 4.1.1偏差:是指偏离已批准的程序(指导文件)或标准的任何情况。包括任何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异常情况,如物料、产品检验结果超标;物料、产品存贮异常;设备故障;校验结果超标;环境监测结果超标;客户投诉等;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或已批准的标准、规程、指令不相符的意外或偏离事件。 4.1.2紧急措施:本文所指的紧急措施是指为了不使偏差继续扩大或恶化的方法。常见的紧急措施包括:暂停生产、物料或产品隔离、物料或产品分小批、设备暂停使用、紧急避险及恢复正确状态(如工艺参数偏离后调整为规定指标范围内)等。 4.2偏差处理的原则: 4.2.1各部门负责人应确保所有人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4.2.2出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并按偏差处理的程序进行,严禁隐瞒不报偏差及产生原因或未经批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的情况。 4.2.3偏差调查应彻底,确保根本原因被识别和采取的纠正措施正确,并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4.2.4在偏差的根本原因被识别和纠正活动被确定之前,相关产品不得放行。 4.2.5 每年至少对偏差进行一次趋势分析,以推动公司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4.3 偏差的分类:根据偏差的性质、偏差的范围大小、偏差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以及是否影响患者健康和影响注册文件等因素,将偏差分为关键偏差、中等偏差、微小偏差。 4.3.1 关键偏差:违反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政策或国家法规,危机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