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在身外

合集下载

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

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

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
古籍中对动作功夫的描述主要分为两个方面:武术和医学。

一、武术方面:
古籍中对于动作功夫的描述多从武术的角度出发,强调身法和技击的配合。

例如《武经总要》中提到:“武当太极,以意运身,身传于术。

”此处指出太极拳行动要以意志牵引,将身法与技击熟练地结合起来。

《金刚经》中也提到:“身心无碍,聚精会神。

”即要使身心没有阻碍,集中精神。

另外,古籍中还有很多关于身法的描述。

《武经总要》提到:“身体应该轻捷灵活,如蜻蜓点水般。

”说明身体要具备灵活的机动性。

《五轮书》中也提到:“以身承击,以腰发力。

”强调身体要能够承受来自外部的冲击,同时利用腰部的力量进行反击。

二、医学方面:
古籍中的医学著作也对动作功夫有所描述,主要涉及到锻炼身体和保养健康的方法。

例如《黄帝内经》中提到:“运动者,身有余气则血行;血行则脏腑无所不利。

”强调通过适度运动可以保持气血的充盈与流畅,对脏腑功能起到促进作用。

此外,古籍中还有对于某些动作有具体的功效描述,如《千金方》中提到:“打击面颊可以疏液,按压关节可以消肿。

”说明一些特定的动作能够产生特定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古籍对动作功夫的描述主要强调身法与技击的结合,以及对身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影响。

汝果欲成诗 功夫在诗外作文

汝果欲成诗 功夫在诗外作文

汝果欲成诗功夫在诗外作文
哎呀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写诗可真是一件超级有趣的事儿呀!就像我们平时玩游戏一样好玩呢!大家都说“汝果欲成诗,功夫在诗外”,刚开始我还不太懂这是什么意思呢。

有一次上语文课,老师让我们写一首诗,我就抓耳挠腮呀,不知道该从哪儿开始。

我就想,这诗咋这么难写呀!后来老师就跟我们说,写诗可不能光在那想诗句呀,得去生活中找灵感呢!这就好比我们想要做好一道菜,不能光想着怎么调味,还得先去找到新鲜的食材呀,对不对?
我就开始观察身边的一切啦。

我看到天上的白云,就想它们像不像棉花糖呀;看到地上的小花,就觉得它们好漂亮呀,像小精灵一样。

哇,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可以写进诗里的东西呀!
有一天,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公园里玩。

我们看到一只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我突然就有灵感啦,我回去就写了一首关于小鸟的诗呢。

这时候我才真正明白“汝果欲成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的意思。

写诗不仅仅是坐在那里苦思冥想诗句,而是要多去体验生活,多去感受大自然,多和小伙伴们玩耍,这样才能有好多好多的灵感呀!就像我们要想考个好成绩,不能光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得平时就好好学习呀!
所以呀,同学们,我们要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多去发现那些美好的东西,这样我们才能写出超级棒的诗来呀!你们说是不是呀?。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中,武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不仅仅是一种身体技能的训练,传统中国武术更是一门深邃的哲学思想体系。

通过武术,中国人体验到了生命的本质和宇宙的奥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武术哲学思想。

1. 功夫的本质:内外合一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合一的原则。

内在修炼体现在呼吸调节、意念集中和内力的培养上,而外在修炼则体现在身体的柔韧性、力量的发挥和技术的运用上。

武术家通过内外合一的修炼,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这种境界不仅仅是在武术技巧上的体现,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

2. 柔中有刚:阴阳平衡传统中国武术注重阴阳平衡的原则。

柔中有刚,刚中有柔。

武术家在实战中,既要有柔软的技巧,又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力量。

这种阴阳平衡的理念不仅仅适用于武术,也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武术中,武术家通过阴阳平衡的修炼,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3. 心境的修炼:内功的重要性传统中国武术强调内功的修炼。

内功是指修炼武术者内心的修养和境界。

武术家通过内功的修炼,培养出坚定的意志力、集中的注意力和平静的心态。

内功的修炼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武术技巧的水平,更是为了达到身心的和谐与平衡。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真正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哲学思想。

4. 和谐共生:自然之道传统中国武术强调与自然之道的和谐共生。

武术家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规律,从而学习到自然之道。

武术家通过模仿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发展出了独特的武术技巧和招式。

通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武术家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从而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统一。

5. 修身养性:道德伦理的追求传统中国武术注重修身养性的追求。

武术家通过武术的修炼,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道德伦理。

武术家注重礼仪、尊重他人、坚持正义和勇往直前。

通过修炼武术,武术家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6. 修行的境界:道家思想的体现传统中国武术体现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中国功夫ppt课件

中国功夫ppt课件

02
中国功夫的基本功与特点
中国功夫的基本功
01
02
03
04
力量训练
中国功夫注重通过各种方式来 训练力量,如石锁、举重等。
柔韧性训练
通过身体的柔韧性训练,使身 体各个部位更加灵活和协调。
耐力训练
通过长跑、游泳等方式来提高 身体的耐力。
速度训练
通过短跑、跳跃等方式来提高 身体的速度。
中国功夫的特点与优势
器械搏击
器械搏击是中国功夫中的 一种实战应用方式,利用 兵器进行攻击和防御。
街头格斗
街头格斗是中国功夫中的 一种实战应用方式,利用 自身技能和周围环境进行 攻击和防御。
04
中国功夫的文化内涵与传 承
中国功夫的文化内涵
1 2 3
哲学思想
中国功夫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 、八卦易经等,强调内外兼修、以柔克刚、运用 阴阳对立统一等哲学观点。
分析中国功夫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
发展现状
中国功夫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 传播和发展,成为了一种受到普 遍欢迎的健身方式和文化现象。
影响
中国功夫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多方 面的影响,包括对人们健康观念 的影响、对世界体育文化的影响 以及对影视产业的影响等。
对中国功夫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预测
展望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不 断提升,中国功夫将在国际舞台上发 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世界文化 交流的重要载体。
中国功夫的未来展望
01
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和传承中国功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日
益凸显。未来,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来保护和传承中国功夫。
02
教育普及
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中国功夫知识,培养更多的青少

中国武术理念

中国武术理念

中国武术理念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理念不仅包括武技的技术层面,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道德和文化观念。

以下是中国武术的一些重要理念:1.内外兼修:中国武术强调内外兼修,即在锻炼外在武技的同时,同样注重内在气质的培养。

内功的修炼包括呼吸法、动静功夫等,目的是培养身体的内在力量和耐力。

2.以柔克刚:武术中普遍强调“以柔克刚”的原则。

通过灵活的身法和巧妙的技巧,能够化解对手的强势,使之失去平衡。

这体现了一种以巧妙技艺和智慧来战胜对手的思想。

3.以和为贵:武术追求的不仅仅是胜利,更是和谐。

武术理念中常强调避免冲突和暴力,强调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4.道德观念:中国武术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道德观念的体现。

武者要遵循武德,包括忍让、谦虚、尊重他人等道德规范,追求道义高尚。

5.以身教为主:传统中国武术注重师德和师风,师傅通常以身教为主,通过言传身教,传承武术精神和文化内涵。

6.气的运用:武术强调“气”的运用,即内力的调控。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内功,使体内气血畅通,以达到身心和谐、力量的最大发挥。

7.天人合一:武术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即将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

通过武技的修炼,武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的规律,体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8.不拘泥于形式:武术注重自由灵活的应变能力,不拘泥于形式。

灵活应变、变化万端的理念使武者能够在实战中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总体而言,中国武术的理念是多层次、多元化的,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多种哲学思想,强调身心的协调与和谐,追求的不仅仅是技术的熟练,更是道德、智慧和内在力量的全面提升。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
小时有功夫的绕口令是小时候有功夫,可不肯练功夫,大时没工夫,工作无效果,我们正年少,要下功夫练功夫,练成一身好功夫,长大工作有成果。

绕口令的寓意是指年轻时要下工夫,到老年时才有所成就。

其他有关功夫绕口令
功夫你还差得远,你还不够老练,我的爱埋伏十面,挡不住我的自恋,你凭什么暗恋,必杀技叫做失恋,不管你优点缺点,对手戏你都没有资格入选。

正背面都是标签,我的爱在眼前最新鲜,功夫你还差得远,小心一点,和我较量太危险,我保证不打脸。

随便你七十二变,破绽太明显,你的爱怕不怕被考验。

小时有工夫,不肯练功夫。

大时没工夫,做事却马虎。

我们正年少。

要下工夫练功夫。

练成好功夫,方能不失误。

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外讲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意念足。

艺不轻传、不妄泄。

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

文讲八法,武讲八势。

宁叫筋长一寸,莫叫肉厚一分。

教师见教师,手快打手迟。

文以凭心,武以观德。

先看一步走,再看一伸手。

教师一伸手,就知有没有。

我来谈谈意拳的基础功法--张鸿诚

我来谈谈意拳的基础功法--张鸿诚
无独有偶,著名太极拳家王培生先生(本文执笔张鸿诚1950年开始拜他为师)和著名形意拳家李天骥先生(张鸿诚1950年开始拜他为师,也同时开始师从姚宗勋先生学习意拳),众所周知,这两位老先生都不是专门练意拳的。但是他们多次见到过王芗斋先生的实际表演和练拳。他们二位先生在谈起意拳时,可以实际作出意拳的各种动作,惟妙惟肖,形神兼备,远非一般练习意拳的人可以比拟的。至于他们二人和王芗斋先生相比之下功力如何,那是又当别论的。原因在于他们二位有着深厚的传统武术基本功夫,才能有此效果。
我来谈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拳的基础功法--张鸿诚
目前大部分练习意拳的拳学爱好者,一提起意拳的基本功几乎无不曰:“站桩、试力和摩擦步”。这一观点虽然很正确,但是并不全面。因为这不属于练传统中国武术的基本功。问到什么是“意拳的基础功”时,大多数人就瞠目结舌、不知所云了。其实,意拳的基础功就是武术的基本功。因为意拳是传统武术的拳种之一,虽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拳种,有其存在的特殊性,但是,作为传统中国武术之一,它也具有传统武术所具有的共同性。
武术既然是一项体育运动,那它就具备了体育运动所要求的各项训练。如力量、耐力、速度、反应(灵敏)、柔韧、协调等方面,用以培养自身的可塑性和随意性。训练时要利用场地和器械进行体力和体能的培训。这一点规律已经有王芗斋祖师和姚宗勋宗师的拳学实验经历可资借鉴。在练习意拳初始之时,要经过手法(尤其是手型)、身法、步法、腿法、眼法、跳跃和平衡的严格训练,使练习者在练习意拳时的分散的力量成为一个整体,如同使零部件成为标准件。唯其如此,才能从规范中去用“意”来体验意拳的真髓。经过塑形、重劲、求意、雕风几个步骤,达到会、好、精、绝、化的目的。最近几年,部分练习意拳的人可能进步较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不重视或者没有进行过基础功的训练。

刻苦练武术的名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刻苦练武术的名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刻苦练武术的名句1.行万里路,不如练武术2.刀剑无眼,人有眼,更需练武3.匠心独运,磨练武术技艺4.一日不练,胆气日减5.少壮不努力,老大练武术6.努力练习,坚韧不拔7.磨练耐力,掌握武技8.磨刀不误砍柴工,练武不误战场上9.日日练功,技艺日渐精进10.创造无限可能,只需踏实练武11.攻无不克,功练不怠12.刀剑交错,拳招绵绵13.拜师学艺,莫辜负时光14.武术修炼,不断突破自我15.武道之路,需继续不懈16.练武如登山,每爬一步都在成长17.以武会友,以技立身18.踏实练武,成就自我19.木已成舟,武已成形20.虚心学习,持续练习21.苦练武术,方能造就高手22.一日不练,隔日偷懒23.功夫在细节,详情决定成败24.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超越自己25.内修心气,外练强身26.勤奋如磐石,坚韧不拔27.武术乃刚柔并济之道28.砥砺自身,才能乘风破浪29.不懈努力,方能成为大师30.身经百战,方能成武林豪杰31.只有苦练,才有非凡的表现32.练武不求速成,只求踏实进步33.武者修身修心,方能得道得武34.耐得住寂寞,方有胆量迎接挑战35.锲而不舍,方能臻于完美36.拳拳到肉,方显武者本色37.坚持不懈,方可成就伟业38.磨砺自己,不畏艰难险阻39.不要把练习当成负担,而应当当成荣耀40.修身养性,方能得道成仙41.壮者不断,狂者终困。

42.悟入剑道,探索武魂。

43.匹夫之勇,无坚不摧。

44.锲而不舍,精进不止。

45.独孤求败,剑心独止。

46.习武如修行,志在高远。

47.拳拳以福,剑剑以德。

48.身强力壮,气吞山河。

49.德才兼备,武艺纵横。

50.仗剑天涯,刻苦以武。

51.不屈不挠,悟道求真。

52.德配武才,身心兼修。

53.锐气如虹,剑光如电。

54.威震四方,名动天下。

55.谨慎行事,善待他人。

56.刀剑无眼,行事须谨。

57.虚心学武,反求诸己。

58.以武明德,以德运武。

59.勇往直前,武者无敌。

60.心静如水,剑意如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庆珂:功夫在身外
采访孟庆珂老师是在一个非正式的采访场合,一个朋友的办公室,喝喝茶,聊聊天,言语之间透着对武术的酷爱。

在他的学员们看来,孟庆珂不善言谈,但他说起武术特别是太极的时候,很容易把你带到一个环境。

1966年,孟庆珂出生在德州武城的一个武术世家。

8岁开始,跟祖父学习家传武技《佛门禅拳陀螺功》,从那时起,孟庆珂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至今已有42年。

>>>师从张联恩却险些辍学
时光荏苒,习武30年的孟庆珂先后学习了《八极拳》《太极拳》《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一、二路》《太极剑法》。

2004年,听人说太极大师张联恩要来德州教拳,孟庆珂兴奋的几个晚上没有睡好。

工薪阶层的他,微薄的收入除去家庭开支已经是捉襟见肘了,学费的问题让他在兴奋之余又犯了难。

在朋友的资助下,凑齐了学费,开始和张联恩学拳。

这个难得机会让孟庆珂百般珍惜,对张联恩老师教的每个动作都是反复的揣摩,然后反复的训练。

在学习了推手后,进入学习拳法和基本功法的时候,是按照每个套路收费的,而且基本功法要笔套路贵一倍。

孟庆珂不想再给朋友添麻烦,他选择了放弃。

“两天后,张联恩老师托学生找到我,问我为什么不去练拳了,我只好实话实说,没有钱继续交学费了。

”孟庆珂回忆说,张联恩老师知道后告诉他,先学着,其它的以后再说。

擦干了激动的泪水,孟庆珂更加的珍惜和张联恩在一起的日子,学习上比其他的学员要努力很多。

孟庆珂回忆,那时候,有条件的学生都会请老师吃个饭,但他没有那个条件,唯一请老师一次是在自己家里,请老师吃了一顿羊肉馅的饺子。

也就是这顿饺子,更准确的说是孟庆珂艰苦训练的精神打动了张联恩老师,没有拜师宴,一个头磕在地上就算真正的拜师了,孟庆珂成了张联恩唯一一个免费授拳的徒弟。

>>>春催桃李,有我一片花香
在张联恩老师的指导下,孟庆珂学先后学习了《陈氏太极实用拳法》《推手训练功法》《推手实战功法》等太极拳法。

在孟庆珂看来,勤学苦练出真功,勤能补拙。

孟庆珂告诉记者,开始习武并没有想到今天会收徒教拳,只觉得能强身健体或者防身自卫就可以了。

“用一句文人的说法就是,我中庸之俗未脱,想一生与世无争。

”孟庆珂说,就连各级别的比赛他也没有参加过。

一天,在和一位拳友切磋后,拳友说:“老孟,你这么好的身手为什么就不能收徒授权呢?你要知道我们练拳的目的不仅仅是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的武术文化发扬光大,要让下一代年轻人也能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拳友的一席话点醒梦中人,孟庆珂开始了授拳之路。

“形容老师的贡献和成绩都说是桃李满天下,我教授拳法做不到桃李满天下,春催桃李,有我一片花香就行了。

”孟庆珂笑着说。

“在外国,中国的武术被称作‘功夫’,作为功夫的武术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有很多人因为爱上了功夫,最终爱上了中国。

”孟庆珂说,武术核心是技击性,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太极拳尤为如此,没有一个动作是多余的,没有一个动作是虚的。

>>>一招制敌,征服了韩国学员
跆拳道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流行的一项技击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但一方的手臂被拿住,肩膀被压住时,多半就会向另一方认输了。

在这种情况下,太极如何化解呢?这也是一位韩国学员给孟庆珂出的一个难题。

今年年初的一天,一个和孟庆珂学习太极拳的学员带着一个韩国人找到孟庆珂说:“孟老师,这位韩国的朋友想和你学习太极拳?”。

孟庆珂表示谦虚的说:“我也是在学习阶段,哪有能力教韩国的朋友啊。


这位韩国人用流利的汉语告诉孟庆珂说,他叫李启善,是一个商人,在中国生活了十三年了,最近一段时间经常看孟老师练拳,所以想学习太极拳。

李启善在和孟庆珂学习太极拳的日子里,又介绍了几个韩国的学员。

也就是在后来的几个学员中,有个学员给孟庆珂出了一道难题。

“那位学员是专程从韩国来的,人高马大的,很壮。

”孟庆珂说,最重要的是他也是在韩国教拳的老师,对中国武术也很精通,初次见面就出了难题。

“在搏击中,如果一方的手臂被拿住,肩膀被压住时,用太极怎么化解?”韩国学员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孟庆珂。

孟庆珂问韩国学员,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韩国的跆拳道怎么化解?韩国学员说,用另一只手拍三下地,表示认输了。

孟庆珂看了看韩国学员,不慌不忙的说:“可以试一下吗?”就在韩国需要把孟庆珂的胳膊拿住,压住肩膀快要贴着地时,孟庆珂用了一招太极拳的“七寸靠”,体重一百八十多斤的韩国学员的身子被弹出去了一米多。

韩国学员从地上爬起来,掏出一个很厚的信封说:“老师,这是我的学费……”
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孟庆珂老师,练武是不是要有强健的身体,找到一个好的老师,加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可以成为像你一样的武林高手?他微笑着说:守正、定神、执念,习武,功夫在身外。

【相关链接】张联恩,1952年3月1日,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从1970年5月1日,拜随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代著名大师洪均生先生,习练陈氏太极实用拳法,至1996年恩师逝世,达26年不辍。

从1978年始,张联恩以传授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为职业,先后任济南武术馆首任职业教练、山东大学武术协会教练、解放军济南军区俱乐部武术教练、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教练等职业,现在仍以传播陈氏太极实用拳法为职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