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

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原文阅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文/梁实秋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1921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洪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件ppt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 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 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 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 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 国少年,与国无疆!
《箜篌引》 《桃花扇》
悲勇者牺牲
忧
国
哭国家衰亡
忧 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失地收复
2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本文的情感表达有什么特点?
1. 直接表达 如开篇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 无限的敬仰之情…… 2. 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 这篇动人的演讲…… 3. 完全含蓄的表达 看不到任何表达心情的语句。如本文的标题 以学生的辈分称其为先生,这本身就是表达一 种敬爱和爱戴。……
一
开场白(4) 演讲内容(5-8)
次
演
演讲效果(9)
讲 三、高度评价
(第10段)
第二课时
1 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梁任公先生的演讲,同 时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
讲演稿
大师形象
分 开场白
析
人 演讲内容
物
形 演讲效果
象
选取的韵文
认真细致、有才华、 有修养
稳健而潇洒、卓 越不凡
谦逊、自信、风 趣 开朗直爽
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 将奈公何!
《古今注》:“《箜篌引》者,朝鲜 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也。子高晨 起刺船,有一白首狂夫,被发提壶, 乱流而渡,其妻随而止之,不及,遂 堕河而死。于是援箜篌而歌曰:’公 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 公何!’声甚凄怆,曲终亦投河而死。 子高还,以语丽玉。丽玉伤之,乃引 箜篌而写其声,闻者莫不堕泪饮泣。 丽玉以其曲传邻女丽容,名曰《箜篌 引》。”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6篇)篇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是一篇生动而又饱含深情的记人叙事的散文。
本文通过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作为学者的梁任公先生独特的魅力和崇高的品质。
文章篇幅短小,辞约意丰,对任公的敬仰之情化于叙述描写之中。
文章开篇介绍梁启超,中间讲述梁任公演讲的过程,结尾评价梁启超,期间穿插了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文章似浅实深,平实的叙述中蕴含丰厚的文化韵味。
二、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语文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第三单元学习写人记事的散文。
该单元的教学目标是透过对人与事的描写,仔细揣摩人物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
看作者如何在人物描写中体现对人物品行的评价,如何在叙事中表现或隐或显的情感倾向。
据此,我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三维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方法与过程目标:品味文章典雅、隽永而朴实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悟梁任公的真性情和爱国情怀,唤起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散文这一文学体裁已比较熟悉,文章结构的把握,线索的梳理及作者情感的体会都不是难事。
不过由于学生缺少一定的文学积淀,任公演讲中引用的诗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任公忧国忧民的情怀不易被学生所体察。
不过,如果课堂上学生的知识积累被调动,爱国情感被触发,他们定会对梁任公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本文重点放在对先生演讲中旁征博引的诗句的理解上,以此来体会先生忧国忧民的情怀。
难点在《箜篌引》的理解和赏析上。
同学们这首诗比较陌生。
因此,我引导学生先学习《桃花扇》、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初步领会梁任公的爱国情怀,再结合任公的经历进一步赏析《箜篌引》,这样就相对容易了。
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难点,因为这是体察人物个性、情操的关键,也是使学生通过文本受到人文熏陶的关键。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及原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收录于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案范文以及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文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重点剖析第四段和第八段。
2.适当补充课外资料,如《箜篌引》和《桃花扇》原文,激起学生想象的情感,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更好的体会人物讲演时的形象和性格。
二、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从课外搜集梁启超事迹,让学生讲述,学习梁启超先生的优秀的性格、气质和修养,以全面了解他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体会作者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的。
难点:学习记叙中加入作者自己的评论和感受的写法。
【学生活动设计】本文虽说语言风趣而又带情感地刻画出了梁任公的个性,但要让学生有深切体会必须细细品读,抓住细节分析文章。
所以应先让学生默读感知人物形象,再圈点筛选主要段落语句,进行讨论评析,了解梁启超的讲演特点及其性格特征。
最后让学生表演性范读,以淋漓尽致地表现人物的性情。
讲授结束后,让学生展示交流自己所找的材料,以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方法】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教学用具】生字词卡片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
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A 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B 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ù)戌(xū) 叱咤(zhà) 莅(lì)临迥(jiǒng)异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蓟(jì)北(2)回答思考问题A 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 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①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启超在徐志摩、陆小曼婚礼上的训词: 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作过 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 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 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你 要尽妇道之职。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 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 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以后要痛自悔悟, 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 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 话。但是他们却没有给作者 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 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梁任公演讲特点
开场白: 独特(谦逊、自负) 声音: 沉着有力,洪亮又激亢(沉稳 ) 内容: 丰富有趣(博闻强识 学识丰富) 表情: 成为表演 (感情丰沛) 肖像: 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光芒四射 (潇洒自信) 语言: 旁征博引(风趣、博闻强识) 动作: 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梁启超的子女:
他们中的许多人后来都成为杰出的人才。 1、梁思顺(令娴)(1893年-1966年),长女,诗词研究专家。 2、梁思成(1901年-1972年),长子,著名建筑学家,1948年3 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林徽因。 3、梁思永(1904年-1954年),次子,著名考古学家,1948年3 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 4、梁思忠(1907年-1932年),三子,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 校官,因病早殇。 5、 梁思庄(1908年-1986年),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 6、梁思达(1912年-),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7、梁思懿(1914年-1988年),三女,从事社会活动。 8、梁思宁(1916年-2001年),四女,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9、梁思礼(1924年-),五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

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作的一篇著作。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必修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课文解读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自1919年至1929年,晚年的梁启超告别了官场,远离了政治,除了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讲学和开展一些有限的文化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在天津的饮冰室著书立说。
]大约在民国十年①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①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①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②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①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发动的推翻戊戌新政的宫廷政变。
1898年,即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戊戌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变法,引起顽固派的忌恨。
十五日,慈禧太后将支持变法的帝党翁同稣开缺回籍,并命荣禄署直隶总督。
九月二十日,维新派被袁世凯出卖。
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旋又捕杀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等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通辑康有为、梁启超,罢免维新派官员陈宝箴、江标、黄遵宪等数十人,废除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令。
戊戌变法失败。
②云南起义: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伪造民意,宣布接受帝位,改次年为洪宪元年。
12月25日梁启超联络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在云南通电反对,组织“护国军”讨袁,次年出兵四川、贵州和两广,时称护国之役,又称云南起义。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1段简述演讲的一些背景,为写演讲作铺垫。
作者先以梁任公的政治声望来衬托他的学术声望,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
高一语文必修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旁批:
1. 记忆力惊人,讲演之生 动,引人入胜。——柯尧 2.敲头的动作非常生动形 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写出了梁任公的博闻强记, 又写出了他对演讲的投 入。——无名氏
也跟着他欢喜.
Hale Waihona Puke 原文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 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 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 有时叹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 《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 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 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 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 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 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 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梁 实 秋
大师笔下的大师
梁启超(1873——1929年) 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 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 “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 匠” 之称。
任公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 为。1895年与康一起发动“公车 上书”。1898年与康一起领导了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 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1912年 回国。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 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 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 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旁批:
1.足见梁任公演讲技艺逼真、深 刻、高超,侧面衬托出他的才华 横溢。——柯丹丹 2.写出梁任公朗诵技巧之高超, 流露出作者对他的无比敬佩,给 他留下深刻印象,以致二十余年 都不能忘记。——费学凌 二十年后还记得先生朗诵的诗, 可见讲演之精彩。 四句之诗活化了先生一生写照, 心存救国之理想。
师总结:
梁实秋(1903—1987), 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 一多创办新月书社,主编 《新月》月刊。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一教学课件: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方法点拨
找、读、品、评
评点大师 作旁注
示例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 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 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
描外貌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 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 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 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 就是梁任公先生。
睿智、朴实、 学者的外表 潇洒、自信、 学者的
“可是也有一点喽。”
自负
摹动作
细节描 写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 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 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眼睛 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 潇洒、自信、生动、有趣
演讲时的动作神态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 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 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 套地背诵下去了。
品人
……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 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 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杜甫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忧国忧民 ?
任公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品人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 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 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 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胜如花】 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 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十七年忧国如 病,呼不应天灵祖灵,调不来亲兵救兵;白 练无情,送君王一命。伤心煞煤山私幸,独 殉了社稷苍生,独殉了社稷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xxkw 学科网
梁实秋
作者简介:
• 梁实秋(1902-1987),中国散文家, 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北京人,1949年 后任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 成就:散文集《雅舍小品》 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 • 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
梁启超(1873-1929)
zxxkw
2、梁启超演讲有何特点?找出这 些描写的语句,作些旁注。
开场白—— 声音 —— 内容 —— 表情 —— 语言 —— 动作 —— 独特(谦逊又自负) 沉着有力、洪亮而又激亢 丰富而有趣 成为表演,酣畅淋漓 生动有趣、旁征博引 手舞足蹈
3、梁启超的形象如何在文 中得到完美展示的?
正面描写 :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均在演讲中发生)
zxxkw 学科网
感受人物:
梁启超在创作
梁启超蜡像
整体感知:
1、字词正音 戊戌(wùxū)叱咤(chì zhà)风云 莅校(lì)精悍(hàn) 激亢(kàng) 箜(kōng)篌(hóu) 酣(hān)畅 蓟(jì )北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问题探究:
1.梁启超的这次讲演成功吗? 何以见得?
明确:相当成功,听众深受感染,留下深刻的 印象。 依据:“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 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能留下深刻的印 象。”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 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 下沾巾了。” “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 好。”
课堂小结:
• 这篇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 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 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 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作者 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 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 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化在 叙述描写中。
zxxkw
辛亥革命后,梁启超回国,先后入阁任司 法总长、币制局总裁和财政总长,特别是组织 策划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在战 争中发挥了“一支笔强于十万雄兵”的巨大作 用。 1918年,梁启超感愤于军阀的黑暗统治, 离开政界,转而专注于学术和教育事业,组织 共学社、讲学社,受聘南开大学,主持清华大 学国学研究院,与王国维、赵元任、陈寅恪等 合称为清华四导师,担任京师图书馆、北京图 书馆馆长,此外,还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 在学术研究方面获得较大成功,对中国历史文 化研究非凡的成就,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 者。一生著述宏富,达一千四百万字,结集为 《饮冰室合集》。
• 梁启超(1873——1929年)字卓如,号任公、饮冰 室主人,广东新会茶坑村人,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有中国近代 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匠之称,他的一生,经历了晚 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 两个方面。 梁启超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四岁便在开始 学习中国古代典籍,有“神童”之称,十二岁考中 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1890年梁启超师从康有为, 求学于万木草堂,接受维新变法思想。先后倡导、 发动公车上书,通过强学会、《时务报》等积极宣 传维新变法理论,参与和领导了“戊戌变法”运动, 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杰出代表,推动中国历史前 进。戊戌政变后,他东渡日本,并创办《清议报》、 《新民丛报》,广泛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 想和社会学说,影响和启迪了整整一代人。
侧面描写:别人对他的看法。
4、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 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习:
• 模仿本文写作手法,描绘一个熟悉的教师。要 求如下: • A.叙述简洁,思路清晰 • B.描写生动,语言流畅 • C.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 D.不得出现教师的姓名、学科 • 附本文的写作手法: • A. 在事件(一件事情)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 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 • B.在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