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两首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古诗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B. 《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 “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D.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也有杂言。
答案:D解析:《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但并非没有杂言。
《诗经》中也存在一些三言、五言或更多言的句式。
2. 下列对《离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一首长篇抒情诗。
B. 《离骚》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
C. 《离骚》中“香草美人”是诗人自喻,象征高洁的品格。
D. 《离骚》的创作背景是屈原被流放后,对楚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答案:D解析:《离骚》的创作背景并非屈原被流放后,而是在屈原被疏远、失宠之时。
屈原在诗中表达了对楚国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但并非在流放之后。
二、填空题1. 《诗经》中的“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2. 《离骚》中,屈原自比为“______”,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答案:香草美人。
三、简答题1. 《诗经》中的“风”、“雅”、“颂”各有什么特点?答案:《诗经》中的“风”是各地的民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和人民的情感。
“雅”是宫廷乐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多用于宴会、祭祀等场合,内容较为庄重,体现了一定的政治和道德观念。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主要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内容庄严肃穆,体现了对祖先和神灵的崇敬。
高一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词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答案:A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王之涣B. 张九龄C. 李白D. 杜甫答案:B3.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昌龄B. 李商隐C. 杜牧D. 李贺答案:B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出自哪首诗?A. 《春江花月夜》B. 《将进酒》C. 《登金陵凤凰台》D. 《望岳》答案:A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B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哪首诗?A. 《静夜思》B. 《月夜忆舍弟》C. 《春望》D. 《登高》答案:B7.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王维B. 杜甫C. 李白D. 李商隐答案:D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首诗?A. 《登鹳雀楼》B. 《望岳》C. 《春望》D. 《将进酒》答案:B9.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哪位诗人的名句?A. 王维B. 李白C. 杜甫D. 孟浩然答案:B10.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哪首诗?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夜洛城闻笛》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40分)11. 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2. 李白的《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诗词试题及答案

高一诗词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不是出自李白的《将进酒》?A.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答案:C2. 《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作者是谁?A. 杜甫B. 李白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A3.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苏轼B. 李清照C. 陆游D. 王安石答案:C4. 下列哪一项不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答案:C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首诗?A. 李白《静夜思》B. 杜甫《月夜忆舍弟》C.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 王之涣《登鹳雀楼》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 《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 《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 《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 《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6. 《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诗两首习题及答案

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撑(zh ong )着凄(q i )清B. 彳亍(ch ich u )颓圮(p i )c.河畔(p n青荇 ( x i ng )D.斑斓(I 岔)似(s i )的2. 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 —个/ 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 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X k b 1 . comC “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 “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 填空。
(1)徐志摩,笔名 __________ , _______ 。
被认为是 __________ 诗派的“盟主” ,著有 ________ _等诗集。
(2)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 ___________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____________ (3) 轻轻的我走了,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阅读与品味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 5〜7题。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 招摇 ;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 做一条水草!5. 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6. 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7.你怎样理解“招摇” “甘心”二词? 新 课 标 第 一 网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 8〜9题。
(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p eng )徨巷(xi n g )道凄婉( w o n )迷茫(meng ) 荡 漾 ( y n ng ) 长篙(g a o )沉 淀 ( d i ng ) 泥(n 1)古()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高一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诗两首练习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雨巷练习1、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D.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2、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3~4题.一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二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4.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5.对下列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偶成戴望舒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1945年5月31日A.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B.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冰结、窒息的生命力C.诗歌第一节写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给出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D.诗歌多次出现“重到”“再看见”“再听见”“重开”等字眼,隐含有生命循环的悲观意味.阅读臧克家的诗老马,完成6~7题.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一九三二年四月6下面对诗句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表现老马心甘情愿背负沉重的压力.B.“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中的“扣”字写出了老马负荷过重,力不能支的痛苦.C.“眼里飘来一道鞭影”,“飘”字看似很轻,实际上是沉重欺压,有“扬起来”狠狠抽下的意思.D.“它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表明老马希望看到苦难的尽头.7对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马象征着贫苦的农民,作者通过写老马,实际上写出了30年代农民的悲惨命运.B.全诗充满了哀怨的气势和凄楚的情调,饱含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愤恨.C.作者以悲愤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D.作者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典型的镜头,逼真地刻画出老马的形象,朴素中见坚守,平淡中见深远.参考答案1.C应为象征派2.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3.幽僻阴沉、郁闷4.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着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5.D6.A不是“心甘情愿”7.C同情的感情再别康桥练习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道B.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 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4.填空.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着有________等诗集.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再别康桥运用的表现手法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的心境.B.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C.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像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D.全诗四行一节,诗行排列错落有致;每句字数基本为六七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每节押一韵,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感.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6~8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6.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文阅读题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若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凉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飏,飞飏,飞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飏,飞飏,飞飏,——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他的衣襟,贴近他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9.给加粗字注音翩麓10.诗人把自己比作雪花,借此去追求 .11.文中反复出现“飞飏,飞飏,飞飏”表现出一种的执着.12.“她”是诗人美的理想的代称,那么最后一句“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如何理解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3~15题.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沙扬娜拉13.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的神态.14.“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CA.zhǎng-chēng B.méng-máng D.dìng-diàn sì-shì2.B应在“自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3.D格律诗讲求格律、押韵4.1云中鹤南湖“新月派”志摩的诗猛虎集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5.B这首诗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有比喻:“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彩虹似的梦”;有拟人:“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有顶针:“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有反复:“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没有借代6.运用了比喻和移就、拟人.移就是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手法.“荡漾”本是描写水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艳影”.新课标第一网7.第一节韵脚是ang;第二节韵脚是ao;分别为娘、漾、摇、草.8.“招摇”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甘心”深刻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念.9.piān lù10.自由、美好11.坚定、欢快、轻松自由12.诗人愿化作雪花,自由地毫无拘束地飘舞在空中,去追寻永恒的东西.他借雪花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欢乐,一旦追寻到美好的东西,就再也不会放弃. 13.柔媚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14.不矛盾.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15.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高一上册语文古诗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上册语文古诗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属于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是: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答案:A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李白C. 苏轼D. 王维答案:C二、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
” 出自《滕王阁序》,作者是王勃。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_________,_________。
” 是《将进酒》中的名句,作者为李白。
答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的主要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答案:《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著名诗作,主要内容是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请简述《春望》一诗的创作背景及其主题。
答案:《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翻译题1.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答案:国家虽然破碎,但山河依旧存在;春天的城池里草木茂盛。
2.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决心要登上最高峰,从那里俯瞰所有的山都显得渺小。
五、默写题1. 请默写《登鹳雀楼》的全文。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请默写《江雪》的全文。
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六、分析题1. 分析《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句的意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这句诗通过“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琵琶声的清脆悦耳,如同珍珠落在玉盘上发出的声响。
这不仅增强了音乐的美感,也体现了诗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古诗高中测试题及答案

古诗高中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杜甫的《春望》?A.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D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张九龄D. 杜甫答案:C3.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A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的是什么?A. 美丽的女子B. 明亮的月亮C. 珍贵的玉石D. 华丽的服饰答案:B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之涣D. 孟浩然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答案:王维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夜雨寄北》。
答案:李商隐8.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静夜思》。
答案:李白9.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无题》。
答案:李商隐10.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相思》。
答案:王维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1.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案:太阳依傍着西山慢慢沉没,黄河向着东海滚滚流去。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12. 将下列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抬头仰望明亮的月亮,低头沉思遥远的故乡。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3. 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感慨。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

高一古诗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对《诗经》中“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赋:直接陈述事物,铺陈、排比B. 比:类比,以彼物比此物C.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D. 兴:先言所咏之词以引起他物2. 《离骚》中“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一句,表现了屈原的哪种情感?()A. 对个人命运的哀叹B. 对国家命运的忧虑C. 对个人遭遇的愤懑D. 对社会不公的控诉3.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对偶B. 拟人C. 夸张D. 排比4. 《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观点?()A. 宇宙的永恒B. 人生的短暂C. 世事的无常D. 历史的变迁5. 《游褒禅山记》中“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句,反映了作者的什么思想?()A. 勇于探险B. 崇尚自然C. 追求真理D. 重视实践6.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对酒的热爱B. 对山水的向往C. 对官场的厌倦D. 对人生的感慨7.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表现了作者的什么精神?()A. 个人主义B. 爱国主义C. 享乐主义D. 悲观主义8. 《陈情表》中“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A. 对祖母的感激B. 对祖母的愧疚C. 对祖母的依恋D. 对祖母的怀念9.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表现了诸葛亮的什么品质?()A. 忠诚B. 勇敢C. 智慧D. 谦逊10. 《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什么样的生活状态?()A. 贫穷落后B. 富足安康C. 与世隔绝D. 和谐美满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______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诗两首测试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撑(zhǎng)着彷(páng)徨
凄(qī)清巷(xiàng)道
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
颓圮(pǐ)迷茫(méng)
C.河畔(pàn)荡漾(yàng)
青荇(xìng)长篙(gāo)
D.斑斓(lán)沉淀(dìng)
似(sì)的泥(nì)古
2.下面四项中,诗歌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B.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D.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3.下面是关于“新诗”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诗歌的主流是“新诗”。
B.“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
C.“新诗”打破了近体诗严格的格律束缚,创造了很多新样式,语言上运用现代白话。
D.“新诗”不必讲究格律,不必讲究押韵。
4.填空。
(1)徐志摩,笔名________,________。
被认为是________诗派的“盟主”,著有________等诗集。
(2)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________;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
(3)轻轻的我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阅读《再别康桥》中的两节,回答5~7题。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5.这两节诗运用了哪些修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写出两节诗的韵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怎样理解“招摇”“甘心”二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雨巷》的开头和结尾两节,回答8~9题。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8.诗一开始用“悠长”“寂寥”的雨巷表明了居住地的________,以细雨表现了________的天气特点。
9.结尾重复了开头,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把“逢着”改为“飘过”,又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特征。
拓展与创新
10.“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白居易的诗以语言浅近著称,意境显露,但这首《花非花》,却颇有些朦胧味儿,诗中表达了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学了戴望舒的《雨巷》,你也来谈谈《花非花》的朦胧之美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完成11~13题。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11.作者以凉风吹拂下的颤动的水莲花作比,是为了突出其________的风致,进而刻画女郎________的神态。
12.“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一句中,“蜜甜”和“忧愁”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最后,诗人用“沙扬娜拉”(日语,意谓“再见”)作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天,我们感受了徐志摩的离情别绪,其实,离别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它会超越历史,不觉来到我们身边。
月假结束,要与父母告别;高中毕业,要与同学分别;出差在外,要与亲人离别。
你最喜欢怎样的告别情感和告别方式?让我们把动人的离别留下来,一起分享好吗?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歌词赏析
下面是由黄磊演唱的《再别康桥》的歌词,从这一艺术层面再来感受徐志摩的诗,你一定会有新的体味。
挥挥我的衣袖从你的裙下过
频频我在回头时刻柔荡心波
匆匆河水不休轻轻招一招手
康桥桥下流过追寻明天下落
爱情总是太快坠入水里漩涡
瞬间已不存在爱去时我沉落
伸手慢了一拍我在康桥这头
只剩回忆可待望着桥下河流
轻轻挥一挥手却只化作水草
作别西天云彩停在原地飘游
随着缘分游走一眼就能明白
爱来时我自由一生都要牵绊
我在康桥那头我是为你存在
誓愿化作水流你是为我而来
参考答案:
1.C(A.zhǎng-chēng B.méng-máng D.dìng-diàn sì-sh
ì)
2.B(应在“自头”后断开,而不是在“我的”之后)
3.D(格律诗讲求格律、押韵)
4.(1)云中鹤南湖“新月派”《志摩的诗》《猛虎集》(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3)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5.运用了比喻和移就、拟人。
移就是把用来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用来修饰乙事物的修辞手法。
“荡漾”本是描写水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艳影”。
6.第一节韵脚是ang;第二节韵脚是ao;分别为娘、漾、摇、草
7.“招摇”写出康桥对诗人的欢迎态度;“甘心”深刻写出了诗人对康桥的永久眷念。
8.幽僻阴沉、郁闷
9.形成回环叠唱的效果;表明了追求理想的坚贞与执著这种追求的虚幻与迷惘,反映了诗人当时复杂、矛盾。
10.“花——非花,雾——非雾”,先就给人一种捉摸不定的感觉。
“非花”“非雾”均系否定,却包含着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花似雾。
这里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喻之物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夜来者”春梦也,虽美却短暂,于是引来一问“来如春梦几多时”;“天明”见者朝霞也,虽美却易幻灭,于是引来一叹“去似朝云无觅处”。
一连串比喻环环相扣,反复以鲜明的形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意,
朦胧含蓄。
11.柔媚欲言又止、含羞带笑、娴静与纯美
12.不矛盾。
女郎处在将要分别、不忍分别、又只好分别的复杂的情绪交织之中,她不能一味沉默,只好把万千浓情蜜意化做一声声的“珍重”,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爱慕敬仰之意;诗人与这位温柔多情的日本女郎在交往中已经结下了真挚的友谊,即将分别,顿生“忧愁”。
13.用“沙扬娜拉”作结,不仅点题,而且把女郎的声声嘱咐,殷殷叮咛的眷恋心情,传达出来,这是深情的呼唤,也是美好的祝愿。
14.略。
返回首页
购买相关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