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吻合技术(医学材料)

合集下载

卡雷尔和血管吻合术

卡雷尔和血管吻合术

卡雷尔和血管吻合术1912年,卡雷尔因血管吻合术的发明和完善以及他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的研究获得诺贝医学奖的殊荣,至今已有整整百年历史。

这100年来,血管吻合术对血管创伤出血、血管狭窄、血管瘤、血栓等的治疗,以及断肢再植、器官移植等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发明血管吻合术的,是法国医学家亚历克西·卡雷尔(Alexis Carrel)。

1912年,卡雷尔因此项重要成就以及他在器官移植领域进行的研究获得诺贝医学奖。

1873年,卡雷尔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个普通商人之家。

他4岁时父亲病逝,靠母亲从事刺绣工作以获得收益维持生活。

卡雷尔在家乡读完小学与中学后考入里昂大学,先后学习理科和医科。

1894年6月间,一个大型的艺术、科学和工业展览会在里昂举办,法国总统萨迪·卡诺(Sadi Carnot)作为首席贵宾由巴黎赶到里昂。

6月24日,总统在乘马车前往展览会场途中,突然被一名意大利歹徒用利刃刺进其下腹部,导致大出血。

总统当即被送到医院抢救,医师诊断为腹腔大静脉断裂。

但当时,医学上对人体血液学和输血的知识都很少,医师也未掌握完善、有效的血管缝合技术,导致参与抢救的医师、麻醉师及护士都束手无策,总统终因大量出血死去。

这件事给当时还是医学生的卡雷尔以极大的触动,他下定决心要努力探索卓有成效的血管吻合术。

1896年,卡雷尔进入里昂医院担任外科医师,并在里昂大学医学院讲授解剖学和实验外科手术。

此时,他对探索完善的血管吻合术一直念念不忘。

首先,他向从事刺绣工作多年的母亲咨询缝缀的基本要点和方法。

他母亲一方面把经验传授给他,同时让他向当地驰名的女刺绣师勒鲁迪埃请教。

一段时间后,他熟练地掌握了缝缀技巧。

与此同时,卡雷尔在从事医疗和教学工作的同时,进行血管缝合及器官移植的研究和动物实验。

他于1900年获得里昂大学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后,这些研究工作并未终止。

卡雷尔了解到,自英国医师兰伯(Lambert)1762年介绍早期的人体血管吻合术以来,若干国家的学者在为病人施行血管吻合术后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比如血管衔接处不平整、渗漏血管或狭窄;血管内产生血块、堵塞;血管感染发炎等。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流程和体会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流程和体会

显微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流程和体会方杰;张文龙;谢昌平【摘要】目的结合个人经验总结分析显微血管吻合技术的训练流程,为从事相关专科入门级医生提供学习参考.方法回顾个人学习血管吻合技术的步骤、步骤选材和操作方法,总结分析其训练目的和收获.结果经过系统循序的训练,可逐渐掌握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并逐渐熟悉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结论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是显微外科的基础,必须经过系统循序的训练牢固掌握,本文推荐的系统训练方法可较好掌握此项技术,适合相关专科医生参考学习.【期刊名称】《实用手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32)003【总页数】3页(P343-345)【关键词】显微外科;血管吻合;训练流程【作者】方杰;张文龙;谢昌平【作者单位】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 河北唐山 063000;芜湖仁济骨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 河北唐山 063000;芜湖仁济骨科医院, 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的基础,是手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整形外科、神经外科等相关专业医生的必备技能,掌握此技能需系统循序的进行训练[1-3]。

动脉血管富有弹性并具有一定韧性,静脉则较为柔软,选择何种材料既接近正常血管的特性,又取材方便,易于练习者获得,在练习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合适接近的材料有利于练习者建立良好的显微外科操作技能习惯和手感。

但有关系统的选材和练习方法鲜有文献介绍,结合本人经验予以总结分析报道,以供手显微外科入门医生参考学习。

1 显微外科发展现状及要求我国的手显微外科前辈们在世界显微外科的发展中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创造了很多历史。

1962年,陈中伟等首先报道了1例前臂断肢的患者再植获得成功,被称为“断肢再植之父”;1966年,杨东岳等开展了世界首例第2足趾移植再造手指;1985年于仲嘉等开展了首例手再造及在皮瓣方面的首创性工作,诸多成就奠定了我国手显微外科在世界上的地位[4]。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端端吻合法
图2
图3
或用显微镊挑起管壁45度,缝针呈45度刺入管壁进针。(图4、5)
图4
图5
或用镊挑起管壁60度,缝针呈30度刺入管壁。(图6、7)
图6
图7
缝血管对端时,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30度,缝针60度穿出管壁。(图8)
图8
或用镊轻压管壁与缝针拮抗成45度,缝针呈45度出针。(图9)
图9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photos/200710/16208.shtml
图17
以端端吻合血管缝合8针为例,说明缝合顺序。圆圈为血管横断面。管壁内数字代表钟表的时间,管壁外数字表示缝合顺序。(图18)
图18
在12点位缝合第一针。(图19)
图19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photos/200710/16208_2.shtml
在6点处缝合第二针。两针的线均留长,线端夹上线坠,以保持吻合管口有一定张力,便于以后的缝合。(图20)
图23
该文章转载自医学全在线:/photos/200710/16208_3.shtml
图20
在3点位缝第三针,继而牵拉第一针和第三针长线缝第四针,再牵拉第三针和第二针长线缝第五针。(图21)
图21
将血管翻转180度,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用前述方法缝合第六、七、八针。(图22)
图22
缝合完毕,剪除缝线,放松血管夹,观察通血情况及吻合口有无漏血。小的漏血以湿棉片轻轻压止血。(图23)
血管端端吻合法
血管缝合要注意边距等宽,一般为血管壁厚的1~2倍。针距以不漏血为适宜,缝合过密,增加创伤及缝线异物,缝合过稀则漏血,两者均增加血管栓塞机会。针距一般为边距1~2倍。(图1)
图1
血管吻合口的内壁要求光滑平整,内膜必须对合良好。管壁可有轻度外翻,绝不能内翻。故缝合时进针、出针都需特别讲究,每针缝合都要与管壁垂直。用显微镊挑起管壁30度,缝针呈60度刺入壁进针。(图2、3)

小血管吻合

小血管吻合

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和要求小血管吻合的手术原则和要求在60年代,小血管吻合手术的原则是从中型血管吻合手术借用的,虽然可获成功,但通畅率较低。

7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地开展科研工作,找出小血管吻合的规律,从而提高了术后通畅率。

目前口径0.3mm的小血管可获得95%以上的即时吻合通畅率。

其具体原则为:(一)无创伤技术吻合小血管必须非常重视无创伤技术,否则通畅率会降低。

不许用镊子钳夹待吻合的血管内膜和肌层。

小血管的外膜是唯一可以钳夹的组织。

一切操作包括解剖、剥离、处理小血管断端,安放合拢器,缝合等操作,均应在放大眼镜或手术显微镜下进行。

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地方,一律不准盲目进行操作。

(二)小血管两个断端相对的吻合口要准确地对合,不能有扭转、狭窄、外翻或内翻情况也就是说要求两断端对合时内膜对内膜,肌层对肌层。

这样的愈合瘢痕最少,通畅率亦增高。

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操作上要注意下列各点:1.两断端要在合拢器固定后,减张情况下作吻合手术。

2.剥离血管外膜尽量少或不剥。

主要切除覆盖在吻合口边缘上的外膜,以便清楚地暴露出吻合口进行缝合。

故剥离外膜时最好用脱手套的方式,将外膜拖向吻合口,然后在齐吻合口的水平切掉。

3.两断端的口径务求相等。

可用等直径的扩张器或扩张血管专用的镊子扩张。

遇到口径相差太悬殊时,可将吻合口斜切少许,或改行端侧吻合术。

4.选用细号的显微缝合针线。

5.一律用间断缝合法。

缝合时必须强调基本操作要正规,包括缝针与管壁互相垂直地进针;沿针的弧度出针;勿反复穿刺血管壁;用两等分法或三等法平均地安排好各针的位置,要求缝针数目尽量少,又要达到不漏血的目的。

一般2~3mm直径的血管缝12~16针;1~2mm缝8~12针;1mm以下缝4~6针。

6.注意每针线的边距。

缝动脉边距等于血管壁的厚茺。

缝静脉可以为管壁厚度的两部。

内脏的静脉壁很薄,可增加到3~4倍。

小血管吻合技术小动脉:边距(b)=血管壁厚度(a),针距较密小静脉:边距等于血管壁厚度的2~4倍,针距稍疏7.打结要在镜下用镊子操作,以外科结为好。

血管缝合器发展现状

血管缝合器发展现状

血管缝合器发展现状
血管缝合器是一种用于手术中将血管连接起来的器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血管缝合器也在不断发展。

目前,血管缝合器的发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机械缝合器:机械缝合器是最早出现的血管缝合器类型之一,它通常由两个夹具组成,能够将血管端高精度地连接起来。

机械缝合器具有操作简单、血管受损较少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心脏、血管等多种外科手术中。

2. 激光缝合器:激光缝合器利用激光束精确地熔合血管的两端,从而实现血管的连接。

激光缝合器具有无接触、无血管扭曲、速度快等优点,因此在微血管手术和眼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可吸收缝合器:可吸收缝合器是一种特殊的缝合材料,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被人体组织完全吸收和降解。

这种缝合器不需要拆线,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创伤,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目前,可吸收缝合器已经广泛用于心血管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中。

4. 进一步精细化和自动化:随着科技的进步,血管缝合器也在不断向着更加精细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一些血管缝合器可以自动调节缝合力度和缝合速度,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和效率。

同时,一些新型的缝合器也具备远程操作和无线控制的功能,使得医生能够在手术中更加灵活和方便地使用这些器械。

总之,血管缝合器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为医生提供了更加便捷
和高效的血管连接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相信血管缝合器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最新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最新显微外科手术之血管吻合术-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显微血管吻合是显微外科的技术基础,优良的血管 吻合是显微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经过半个多世纪 的努力,手工的显微血管吻合技术已成为显微血管 吻合“金标准”,得到广泛的普及,在显微组织移 植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人工缝合的方法也 存在固有缺陷,改良显微血管吻合技术成为显微外 科领域研究的重点。血管吻合技术作为显微外科的 核心,是决定显微修复与再造成败的关键,除了手 工缝合,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血管吻合技术 • (一)血管吻合夹是一种非穿透性的吻合装置,利 用专门器械,通过 6-8 枚吻合夹使血管断端实现吻 合,这种方法自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对其进行了报道, 是一种有前景的新型吻合装置。尽管得到了一定程 度的临床应用,但是该装置问世时间不长,尚无大 样本量研究证实其可靠性,且该装置价格昂贵,细 小血管吻合操作难度极大,暂不具备显微外科广泛 应用的条件。
• 于7-19因“外伤致左下肢疼痛出血2小时”急诊 入院。查体:左下肢辅料包扎干洁,肢端血循差 ,足背动脉无法触及,余查体不配合。收骨科急 送手术室行左下肢清创 血管吻合+VSD引流术, 术中见左小腿三头肌、胫后动脉神经挫裂伴大段 缺损,创口内泥沙污染明显,术后转ICU监护治 疗:1,重症监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舒 普深抗感染及罂粟碱,654-2,低分子右旋糖酐 ,前列地尔等支持对症等治疗 • 7-20拔气管插管后转入我科,高热,最高T38,8 美林退热。遵嘱予继续舒普深抗感染 • 7-21至23日持续高热 • 7-23生化:白蛋白26.8g/L; BRT:HB66g/L ; 输注 白蛋白营养支持
术前图片
血管神经吻合术后图片
诊疗计划
• 1.骨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心电监护、吸 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2.予抗感染、抗凝、改善血循、补液、营养、 等对症治疗 • 3.完善相关检查,注意观察肢端血循及足背 A搏动情况 • 4.密观病情变化及VSD 引流情况

血管吻合技术

血管吻合技术

第章: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方法Peirong Yu吻合前血管准备在显微镜下用弯刃的显微组织剪将供区和受区血管外周的疏松组织去除(图1),再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腔(图2),用显微血管扩张器轻柔的扩张血管内腔(图3)。

端端吻合最常用的端端吻合的方法有两种:180度和120度(图4)。

作者偏爱180度的方法,用9个零的尼龙线缝合。

大部分头颈部的动脉吻合只需要8针(图5)。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图4中第1,2针)。

然后在前壁的中间缝第3针。

之后在第3针的两侧各缝一针(第4,5针)。

此时将血管翻转,在后壁的正中缝第6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动脉的吻合。

管径在1.5- 2.5mm的动脉大多可以用8针完成。

静脉的吻合需要更多针才能完成,因为其管壁较薄(图6)。

也可用连续缝合(图7)。

但我们现在的端端静脉吻合都用静脉吻合器来完成(见下文)。

血管口径大于3mm的动脉可用120度的方法来完成。

先作等距离的3针缝合将血管壁分成等边三角。

然后在各边的中间缝一针,再在其两侧各缝一针即可完成,共12针。

有的只需9针。

端侧吻合端侧吻合的适应症是皮瓣的血管和受区血管管径相差悬殊,如两倍以上,或受区没有分支血管,只有颈外动脉或颈内静脉的主干。

吻合前先将血管两端夹闭,再在其间打孔。

动脉端侧吻合动脉端侧吻合前先在受区动脉的前壁打孔。

先用显微尖刀将动脉壁切开(图8),再用冠状动脉打孔器插入动脉内打孔(图9),一般孔的口径在2.0– 2.5mm左右(图10),与皮瓣的动脉匹配。

动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间断缝合(图11),也可行连续缝合。

静脉端侧吻合在静脉两端夹闭后,用显微镊子将静脉前壁提起,再用显微组织剪剪去小块前壁(图12)。

孔径的大小根据皮瓣静脉的口径,或略大于皮瓣静脉。

静脉的端侧吻合方法大多是连续缝合。

先在180度方向各缝一针,不要剪线(图13)。

然后分别连续缝合前壁和后壁(图14)。

静脉吻合器的应用Synovis公司生产的静脉吻合器(vein coupler)最近几年已成为最常用的静脉端端吻合方法。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0年5月 第6卷 第3期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 Vol.6, No.3, May 2020Abstract: Microsurgery is the basis of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The improvement of vascular anastomosistechnology determines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urgery. The innovation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instru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scopes and microsutures can improve the precision, speed and success rate of vascular anastomoses. On the basis of improving the vascular suturing technique, by inventing new anastomotic apparatus, materials and searching for new anastomotic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vascular anastomotic effect, 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vascular anastomotic technology from five aspects: suture, anastomat, adhesive, laser and tissue engineering.Key words: vascular anastomosis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application status血管吻合技术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彭 云 黄文贤 江 盼中国人民解放军77231部队医院急诊科,云南 临沧 677000摘要:显微外科是血管吻合技术的基础,血管吻合技术的提高决定了显微外科学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端端吻合术
一.吻合前处理
⑴分离血管断端:动脉两端需先适当分离,并将邻近关节保持于半屈位,以减少张力。

有时可以切断某些不重要的侧支,以增加主要动脉的长度。

年轻伤员健全的动脉可拉长2~3cm,以弥补缺损间隙,进行直接吻合。

⑵检查血流状况:按清创时预定的血管切除范围剪除损伤部分时,动脉近端应有活动性喷血。

如喷血不旺,应考虑近段仍有阻塞,可用塑料管插入动脉内吸引冲洗。

如仍不见效,则须再次切除一段。

如喷血旺盛,再用血管夹阻断血流。

同样暂时开放远端血管夹,检查动脉逆流是否良好。

远段如有血栓也须加以吸除,通畅后才可吻合。

⑶剥除血管外膜:用血管镊夹住血管断端外膜向外牵拉后剪去,以免在缝合时将外膜带入管腔而引起血栓形成;或用小剪刀细致剥离、剪除血管断端的外膜,慎勿损伤血管壁。

一般每侧端剥离外膜各0.5~1cm长[图1 ⑴⑵]。

⑷冲洗断端管腔:将两侧断端修剪整齐后,用0.1%肝素生理盐水(也可用0.5%普鲁卡因或3.8%枸橼酸钠液)冲洗两断端的管腔,冲出凝血块,以防止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图1 ⑶]
二.血管吻合法
常用的二定点缝合法比较简单,但三定点缝合法可防止缝到对侧管壁。

再根据血管的大小,选择间断或连续缝合法进行吻合。

一般直径在2mm以下者以间断缝合为佳;在2mm以上者,可用连续缝合。

连续缝合的止血效果较好,但如缝线太紧,则有可能使吻合口缩小。

缝线一般用4-0~8-0细丝线;小血管用8-0~11-0卡普隆线,以两端均连有无损伤性缝针者较合适;也可用头发,但须打3个结结扎。

⑴二定点间断缝合法:将血管两端的血管夹拉近,使血管对端靠拢后,上、下各作一定点缝合(位于血管截面的12点及6点位置),每针均应自血管内向外穿出,以免将残留外膜带入血管内而形成血栓。

两针同时在血管外侧结扎。

结扎时力求轻柔、稳定,慎勿撕裂管壁[图2 ⑴]。

然后在二定点线中间(位于血管截面的3点或9点位置)再缝一针[图2 ⑵],随即根据血管口径大小适当加针。

缝合时保持相同边距,一般为血管壁厚度的1-2倍,针距
一般为边距的1-2倍。

每缝一针结扎后,助手可轻轻提起缝线,以便下一针[图2 ⑶]。

前壁缝毕后,将两端血管夹向上翻转,按上法缝合血管后壁[图2 ⑷]。

缝合过程中,随时以平头针伸入管腔,用肝素液冲洗。

在缝合最后一针时,再度检视管腔,轻轻冲洗,以免凝血块留在里面。

后壁缝毕后,转回血管夹,使血管恢复正常位置。

如血管较粗,可作二定点外翻褥式缝合,使内膜外翻更为满意。

⑵三定点连续缝合法:操作技术基本上与二定点法相同,仅选点不同而已。

即在血管周径上先作等距离的三针定点线,牵拉各线即成等边三角形[图3⑴]。

先结扎后壁,再结扎前壁的定点缝线。

以后提起两个定点线,用无损伤针线连续缝合定点线之间血管的前1/3边。

缝到最后,将缝线与定点缝线打结[图3⑶]。

以同样方法缝合另一侧1/3边及后壁的1/3边。

三.吻合后处理
⑴松开血管夹:吻合完毕后,先松远端血管夹。

如吻合口有少许漏血,一般用纱布轻压几分钟即可停止,必要时可在漏血较多处补缝1~2针,但应尽量避免发生此类事情,以防止血栓形成。

吻合时应力求完善。

如已无漏血,随即开放近端血管夹。

⑵处理动脉痉挛:检查吻合口上、下方动脉的搏动情况和肢体远端的颜色、温度、脉搏。

如动脉有痉挛现象,可敷以2.5%罂粟硷液纱布。

如伤肢的血运不佳,可用普鲁卡因液作交感神经节或血管周围神经阻滞。

⑶处理并行静脉:并行静脉(尤其是股静脉和髂外静脉)如有损伤,应加以修复,以减少静脉郁滞。

如不便进行,则可于结扎后切断。

4.缝合伤口:⑴覆盖吻合口:缝合好的动脉和静脉不可裸露,必须用周围组织(最好用肌肉,也可用皮肤或皮下组织)很好地覆盖,可起保护和供给营养的作用。

缝合处附近有骨折时,要用肌肉将血管与骨折端隔开,以防骨痂形成而压迫血管。

⑵避免死腔:缝合时应避免遗留死腔,以防血浆潴留导致感染。

⑶引流、缝合:若伤口清洁新鲜,可行一期缝合,并从另一小切口放置引流条,但不可直接接触血管吻合处。

引流条须早日取出。

若伤口污染较重,皮肤必须敞开,5~10日后作延期缝合。

血管吻合的手术原则和要求
其具体原则为:(一)无创伤技术:吻合小血管必须非常重视无创伤技术,否则通畅率会降低。

不许用镊子钳夹待吻合的血管内膜和肌层。

小血管的外膜是唯一可以钳夹的组织。

(二)吻合口准确对合:小血管两个断端相对的吻合口要准确地对合,不能有扭转、狭窄、外翻或内翻情况也就是说要求两断端对合时内膜对内膜,肌层对肌层。

这样的愈合瘢痕最少,通畅率亦增高。

要达到这个目的,在操作上要注意下列各点:1.减张情况下作吻合手术。

2.剥离血管外膜尽量少或不剥。

主要切除覆盖在吻合口边缘上的外膜,以便清楚地暴露出吻合口进行缝合。

故剥离外膜时最好用脱手套的方式,将外膜拖向吻合口,然后在齐吻合口的水平切掉。

修剪吻合口边缘的血管外膜。

3.两断端的口径务求相等。

可用等直径的扩张器或扩张血管专用的镊子扩张。

遇到口径相差太悬殊时,可将吻合口斜切少许,或改行端侧吻合术。

4.选用细号的显微缝合针线。

5.一律用间断缝合法。

缝合时必须强调基本操作要正规,包括缝针与管壁互相垂直地进针;沿针的弧度出针;勿反复穿刺血管壁;用两等分法或三等法平均地安排好各针的位置,要求缝针数目尽量少,又要达到不漏血的目的。

6.打结要在镜下用镊子操作,以外科结为好。

线结要打得平正。

第一个线结的张力要适中,要求线结所形成的线圈的直径相当于血管壁的厚度,才不致绞窄血管断口的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