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莎豆全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陕西靖边油莎豆主要成分分析

陕西靖边油莎豆主要成分分析

陕西靖边油莎豆主要成分分析闫军;杜静;李聪;陈邦;申烨华【摘要】对陕西靖边引种油莎豆的一般成分(水分、灰分、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还原糖、非还原糖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脂肪酸、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陕西靖边油莎豆富含淀粉、非还原糖和粗脂肪,约占78%;油莎豆油含有12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16%,其中油酸含量高迭74.20%,可作为生产油酸的原料;油莎豆蛋白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丰富;其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Na> Mg>K>Ca>P>Fe>Zn>Mn>Cu.因此,陕西靖边油莎豆可以作为提取淀粉、糖和油脂的优良作物,具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适宜在陕北毛乌素沙漠地区推广种植.【期刊名称】《中国油脂》【年(卷),期】2016(041)003【总页数】4页(P85-88)【关键词】油莎豆;一般成分;脂肪酸;氨基酸;矿质元素【作者】闫军;杜静;李聪;陈邦;申烨华【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沙漠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醇醚及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沙漠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醇醚及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沙漠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醇醚及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西安 710069;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沙漠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醇醚及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成与天然功能分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市沙漠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醇醚及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西安 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22;TQ646检测分析油莎豆又名油莎草(Cyperus esculentus),原产于非洲地中海沿岸,是一种优质、高产且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经济作物。

一种多用途的新兴油料作物油莎豆

一种多用途的新兴油料作物油莎豆

一种多用途的新兴油料作物油莎豆油莎豆(Camelina sativa),又称亚麻菜,是一种新兴的多用途油料作物。

它是一种古老的冬季耐旱植物,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

油莎豆的种子含有高蛋白和高油脂,适合用于生产食用油、饲料、生物柴油和化妆品等。

在近年来,油莎豆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其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油莎豆的种植条件较为宽广,可以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

它的耐旱性和耐寒能力比较强,可以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减少了对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油莎豆还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增加了产量和经济效益。

因此,油莎豆被广泛认为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作物,对环境友好。

油莎豆的种子富含油脂和蛋白质,种子中的油脂含量可以达到30%以上。

这种油脂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ω-3和ω-6脂肪酸,具有较低的饱和脂肪酸含量。

这种低饱和脂肪酸含量对于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可降低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油莎豆油是一种较为健康的食用油,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此外,油莎豆还可以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和化妆品。

油莎豆油中的脂肪酸成分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柴油原料。

与传统石油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对环境更友好。

油莎豆油还可以用于化妆品的生产,具有抗氧化、抗皮肤衰老等功效,受到女性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油莎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油莎豆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产量有限。

相比于传统的大豆和菜籽油料作物,油莎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油莎豆的种植技术仍然不够成熟,对于栽培要求较高。

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提高油莎豆的种植效益。

综上所述,油莎豆是一种多用途的新兴油料作物。

其种植条件宽广,既可以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地,又能适应低温环境。

油莎豆的种子富含高蛋白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可以用于生产食用油、饲料、生物柴油和化妆品等。

尽管油莎豆面临一些挑战,但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对于改善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油莎豆

油莎豆

油莎豆(Cyperus esculeut us L.)为莎草科,莎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非粮经济作物。

油莎豆茎叶丛生,分蘖力极强,茎三棱形,由叶片包裹而成,植株高可达100厘米。

单叶互生,叶片狭长。

它原产于非洲地中海地区,我国于1960年引进,现在北自内蒙、新疆,南至广西、江苏等20多个省区零星种植。

1 油莎豆的种植技术及引种油莎豆生长快,产量高,播期长,效益高。

从3月初至7月均可播种.可单种.也可以与其它作物如玉米进行套种,既可抑制杂草,防止水土流失。

肥地改土,又可增加经济效益。

油莎豆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易种易管,播种、管理、收获、晒藏与花生相似。

油莎豆的种植过程主要有六个方面,分别是种子处理、选地与整地、适时播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和收获与贮藏。

由于油莎豆的适应性广、根系发达、分蘖再生力和抗逆性较强,目前已引种到甘肃省静宁县、广西钦北地区和新疆南疆地区,且引种的油莎豆产量与引种地产量大体相当,同时,运用耕层置换法在沿海的盐碱地也种植了油莎豆,产量可观。

此外,油莎豆的机械化生产已普及。

杨冬冬等设计了一种气吸式油莎豆精量铺膜播种机,大大提高了油莎豆的播种质量。

油莎豆收获机如76-2型、湘隆-77型及三级分选式油莎豆收获机的研发,将油莎豆进行充分筛选,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对节省农工农时和降低投入具有重大意义。

2 油莎豆的成分油莎豆以块茎繁殖为主,产量高,出油率髙且环境适应能力极强。

油莎豆的出油率可达到32.5%到38.7%,是花生的2倍、油菜籽的4倍。

因此,油莎豆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油莎豆块茎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脂肪占20%~30%,淀粉占25%~30%(其中支链淀粉占66%,直链淀粉占24%),糖15%~20%(其中蔗糖占90%,葡萄糖和果糖占10%),蛋白质占3%~10%,富含17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以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等。

油莎豆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有效成分,主要酚类、有机酸、生物碱、萜类、蒽醌、甾类等物质。

油莎豆油营养成份分析

油莎豆油营养成份分析

油莎豆油营养分析油莎豆油与花生油`橄榄油·山茶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表:虎坚果油的特性1 、从上表能够看出虎坚果油含有大量油酸、亚油酸(当日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因化学分解而再次被阻碍增大) ,其比例组成超级接近人体所需的4:1的比例组成,优于其他三种油品。

油酸(OA)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具降低高血脂症患者血脂水平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1999年有专家报导:膳食脂肪供能为34%,其中OA等MUFA 供能18%~21%的膳食,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血压(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维持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降低。

因为LDL不但含大量的甘油三酯,并为携带胆固醇的要紧载体。

故血浆中LDL浓度高,被以为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而HDL,它含甘油三酯少而含蛋白质高,估量它在血中浓度高有爱惜作用。

亚油酸(LA)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它是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脂肪酸(EFA),它不能为机体合成,必然要从食物中摄取,是目前唯一被确信的EFA。

尽管亚麻酸(ALA)、花生四烯酸(AA)也有必需脂肪酸的活性,但在机体内可由LA合成。

缺乏LA时,线粒体的渗透性改变,发生肿胀现象,在细胞膜的磷脂中,其脂肪酸的组成也改变,因此也阻碍细胞膜的功能。

LA又是脂类和胆固醇代谢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运转方面。

实验动物假设长期不给予含LA的膳食,其肝脏就会异样大量的堆积胆固醇、磷脂和甘油三酯等。

缺乏LA对某些细胞的形成受阻碍。

例如精细胞的生成受干扰,以至引发动物不育。

LA是具有激素样功能的前列腺素的前体,故LA摄入量的多少能够直接阻碍前列腺素的合成量,而前列腺素是不是正常,对机体有多方面的阻碍[5]。

多不饱和脂肪酸又可分为ω-3脂肪酸(要紧为亚麻酸)和ω-6脂肪酸(要紧为亚油酸)这些是人体所必需的且人体又不能自身合成的脂肪酸。

因此也叫做必需脂肪算,据世界医学界数十年对人体的必需脂肪酸的研究证明:当人体的必需脂肪酸含量ω-3脂肪酸和ω-6脂肪酸的比例为1:4时,各类疾病很难入侵人体。

《油莎豆茎叶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范文

《油莎豆茎叶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范文

《油莎豆茎叶酚类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篇一一、引言油莎豆(Youtashadou),又称为芝麻豆,因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潜在的药用效果,近来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在众多研究领域中,对油莎豆茎叶中酚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尤为重要。

酚类物质在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它们不仅是植物的重要代谢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的重要成分。

因此,对油莎豆茎叶中的酚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其药用价值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油莎豆茎叶酚类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油莎豆茎叶中酚类成分的提取主要采用传统的溶剂提取法,通过不同极性的溶剂对油莎豆茎叶进行提取,得到含有酚类成分的提取物。

随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酚类化合物。

通过光谱分析(如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等)和质谱分析(如核磁共振、质谱等)等手段,对提取出的酚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结果表明,油莎豆茎叶中主要含有黄酮类、花青素类、苯丙素类等多种酚类化合物。

三、油莎豆茎叶酚类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1. 抗氧化活性:油莎豆茎叶中的酚类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研究表明,油莎豆茎叶提取物对多种自由基(如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等)具有较好的清除作用。

2. 抗炎活性:油莎豆茎叶中的酚类成分能够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炎症反应的进程,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油莎豆茎叶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模型动物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

3. 抗菌活性:油莎豆茎叶中的某些酚类成分对多种细菌、真菌等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油莎豆茎叶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有望在食品保鲜、防腐等方面得到应用。

四、结论通过对油莎豆茎叶中酚类成分的提取与鉴定,以及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我们发现油莎豆茎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开发潜力。

其酚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于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营养健康型食用油(廿六)油莎豆油

营养健康型食用油(廿六)油莎豆油

营养健康型⾷⽤油(廿六)油莎⾖油营养健康型⾷⽤油(廿六)油莎⾖油油莎⾖对于我来说并不陌⽣,早在上世纪七⼗年代我就知道了,只是没有见过,听同事说吃起来挺⾹的。

前⼏天,在附近的⼩商店⾥看见了虎坚果油,很稀奇。

回家⼀查才知道,原来就是油莎⾖油。

油莎⾖就是虎坚果,⼜名铁荸荠,地下核桃等。

外⽂名为tigernut,chufa等。

虎坚果原产于⾮洲及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当地常见的野⽣物种。

⾃200万年前开始,⾮洲的原始⼈类便以虎坚果为⾷⽽⽣存。

虎坚果是适合⽣长在沙地的莎草科,⽲本科⼀年⽣块茎类植物,适应性极强。

虎坚果性喜温润,耐旱、耐涝、耐贫瘠、耐盐碱,在沙质⼟、⽩浆⼟、盐碱地、⿊⼟及荒地⼭坡等低、中、⾼肥⼒⼟地上均可种植,尤其适宜沙壤⼟。

其块茎⽣长于地下,呈圆形或椭圆形⾖状,略⼩于花⽣,⽆硬壳,可直接⾷⽤。

其含油率⾼,亩产量远⾼于其他油料作物,号称"油料之王"。

我国先后于1952年和1960年从前苏联和保加利亚引进虎坚果。

由于虎坚果的适应性强,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漠、沙滩、滩涂地、盐碱地、丘陵、⼭坡、林间均可⽣长。

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龙江,北京、河北、河南、湖南、⼭东、四川、新疆、内蒙、云南、陕西、宁夏等20多个省市都有种植。

只是那时我在远郊区的⼭⾥,根本不知道罢了。

虎坚果是⼀种优质、⾼产、综合利⽤价值很⾼的油料、粮⾷多⽤新型作物,⼜名汕莎草,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

该品种适应性强,产量⾼,⼀般亩产鲜⾖1000千克,⼲⾖500千克,种1亩油莎⾖相当于7~10亩油菜。

叶⼦针形细⽽长,株⾼1⽶左右,⽣长旺盛,分蘖⼒强,地下结块茎。

话是这么说,可是⼏⼗年的时光过去了,为什么市场上、⽹络上、媒体上始终难见⼀⾯呢?油莎⾖油可与橄榄油相媲美,它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很⾼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营养价值丰富且⾼的蛋⽩质和氨基酸。

油⾊清澈微红,⽆沉淀,浓⾹⽆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

油莎豆油营养成分分析

油莎豆油营养成分分析

油莎豆油营养成分分析
以下是参考内容:
油莎豆油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植物油,从巴西传入中国,并在近几年得
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油莎豆油口感清纯滑顺,颜色米黄,非常适合煎、炒、拌、沾等多种烹饪方式。

与普通食用油相比,油莎豆油更加健康,是营养
学家给人们推荐的更为健康的替代品。

油莎豆油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其中有一定的脂肪酸,如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芥子酸、花生酸等,以及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等,
可以帮助人体补充多种营养成分。

脂肪酸:油莎豆油的主要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其中大部分是棕榈酸。

棕榈酸是一种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降血压、抗炎等作用,可以有效抑制血液中胆固醇的沉积,还可以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心脏
病的发病率。

它还可以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对预防儿童乳牙护理有一定
的辅助作用。

芥子酸:油莎豆油含有一定的芥子酸。

芥子酸拥有抗氧化、抗着色力、抗炎等作用,还可以帮助改善血脂代谢异常,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
脑血管疾病,还能改善体内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油莎豆有效成分分析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油莎豆有效成分分析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油莎豆有效成分分析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油莎豆是一种富含油脂的植物,其油脂含量高达40%以上,并且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油莎豆油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因此对油莎豆有效成分分析及油脂提取工艺研究的需求日益迫切。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油莎豆进行有效成分分析和油脂提取工艺研究,以探究油莎豆油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并为油莎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3.1有效成分分析
通过对油莎豆的化学成分分析、多酚类物质分析、氨基酸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等多方面的研究,分析油莎豆的营养成分和保健成分,并探究不同生长期、不同环境等因素对其成分的影响。

3.2油脂提取工艺研究
利用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乙酸乙酯提取等不同方法对油莎豆油进行提取,并比较不同方法的提取率和油脂质量,确定最佳提取方法。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油莎豆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油莎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其他富含油脂的植物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莎豆全成分分析陈星1陈滴2刘蕾1(长春大学吉林省农产品加工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1(吉林大学药学院长春130023)2摘要本文研究分析了油莎豆的基本成分和功能性有效成分。

油莎豆基本成分蛋白质、脂肪、糖、淀粉、水分含量分别为8.00%、26.50%、23.35%、23.21、7.00%。

通过对油莎豆有效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得知,油莎豆中含有有机酸、甾类化合物、萜类被检出,黄酮、蒽醌、酚类、香豆精、内酯、强心甙未检出,对油莎豆糖进行的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分析结果表明:油莎豆糖分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未见有其他糖类。

气相色谱仪分析油莎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油莎豆油脂中油酸是主要成分,占52.57%,其次是棕榈酸20.39%和油酸20.10%。

油脂中维生素E含量为0.15%,甾醇含量为0.53%,说明说明油莎豆油脂是不干性油,油脂中营养成分较高。

关键词:油莎豆全成分Cyperus esculentus whole component analysischen xing1 chen di2liu lei1(Changchun University in Jilin Province focus on the process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biotechnology laboratory, Changchun 130022) 1(Jilin University School of Pharmacy, Changchun 130023) 2Abstract It has studied and analyzed basic ingredients of cyperus esculentus and its active ingredients with functions. Basic ingredients in cyperus esculentus are protein, fat, sugar, starch and water with their contents 8.00%, 26.50%, 23.35%, 23.21% and 7.00% separately. This result is similar to the report in document data. Fro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active ingredients of cyperus esculentus, we could get that it has been detected that cyperus esculentus contains organic acid, steroid and terpenoid, but flavone, anthraquinone, phenols, coumarin, lactone and cardiac glycoside have not been detected.TLC and HPLC results on thin layer of cyperus esculentus sugar have shown: Cyprus esculentus sugars are mainly divided into cane sugar, glucose, fruit sugar and raffinose, other sugars have not been detected. GC analysis of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yprus esculentus: Which explains that nutrition in cyperus esculentus oil is rather high. Seeing from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 of cyperus esculentus oil, oleic acid content could reach 52.57% to an extreme, next is hexadecano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with contents more than 20%. In which content of vitamin E is 0.15% and content of sterol is 0.53%, That explains that oil in cyperus esculentus is not dry oil, which is with good inoxidizability.Keywords Cyprus esculentus All components油莎豆又名油莎草,是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价值很高的草本油料作物,原产于非洲,因适应性强、产量高、油质好、喜光好气、耐旱、耐酸碱,目前世界各地都有栽培[1],油莎豆也是美化、绿化环境的观赏植物[2]。

油莎豆适应性极强,在我国南北各地的沙滩、山坡、丘陵、林间均可种植,抗旱耐涝,省工省肥。

经北京、河北、湖南、山东、四川等地试种,一般亩产750~1 000千克,出油率一般为35%左右,品质优于菜籽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

油色清澈微红,无沉淀,浓香无异味,0℃以下不冻,可作精美菜肴的调料油,符合国家食用油标准,是当今植物中较有发展前途的新型油料作物之一。

鉴于目前国内外对油莎豆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油莎豆中有效成分还不清楚,学术文章在这方面很少,市场上还没有油莎豆的相关产品,为了更好地开发油莎豆种植,使农民增收就必须开展油莎豆的深加工综合利用的研究,以生产产品带动农民种植。

为此更深入的研究探讨油莎豆的有效成分,对其进行深加工综合利用,生产优质保健的新产品,因此对油莎豆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开展油莎豆有效成分研究在开辟新型可再生能源方面、在医药应用方面、替代油脂方面以及其他成分的科学研究方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原料油莎豆国家大豆深加工研究中心农场种植1.1.2 仪器与试剂气相色谱Agilent 6890N GC;高效液相色谱Japan SHIMADZU LC-10ATVP;旋转蒸发器RE-52AA (上海亚容生化仪器厂);电子天平(德国sartoriu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201 (日本岛津);硅胶G薄板100×200mm (青岛海浪硅胶干燥剂厂);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1.2 方法1.2.1 大宗基本成分分析对原料组成基本成分油脂、蛋白质、糖、淀粉、水分进行了分析。

水分:按GB/T 5009.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法—直接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3]。

蛋白质:取油莎豆粉碎,粒度控制在85%通过80目筛,混匀。

称取油莎豆粉0.20g,按GB/T 5009.5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法测定蛋白质含量[4]。

油脂:取油莎豆粉碎,粒度控制在85%通过80目筛,混匀。

称取油莎豆粉2.00g于滤纸筒内,按GB/T 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法测定脂肪含量[5]。

糖:蒽酮比色法[6]淀粉:旋光法[7]1.2.2油莎豆有效成分提取及定性分析油莎豆有效成分别用乙醇和石油醚提取,并对提取液按文献方法进行定性分析[8]。

1h70%乙醇,再加入等量石油醚1.2.3油莎豆粉碎(过80目)浸泡、打浆、过300目筛,浆液沉淀1h ,离心分离淀粉。

滤渣加10倍水,900C,提取1h ,离心,浆液浓缩成糖浆。

选取标准糖样品: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半乳糖、木糖、鼠李糖、甘露糖和油莎豆糖浆进行薄板层析,鉴定油莎豆糖的成分组成[9]。

糖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定性分析仪器:Japan SHIMADZU LC-10ATVP ,监测器:SHIMADZU RID-10A工作站:CLASS VP色谱柱:TSK-GEL TYPE:G3000PWXL 7.8(ID)×30.0cm(L)流动相:0.7%Na 2SO 4溶液标样顺序:果糖 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1.2.4脂肪酸组分定量分析按GB/T 17377—1998方法用气相色谱测定[10-11]。

色谱柱:DB —WAX 30m ×0.25mm ×0.25mm 。

1.2.5 油莎豆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定量分析维生素E按文献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2]。

植物甾醇按文献采用磷硫铁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定[13]。

2 结果与分析2.1大宗基本成分分析结果对原料组成基本成分油脂、蛋白质、糖、淀粉、水分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见表1表1 油莎豆原料中基本成分含量有效成分含量% 方法蛋白质 8.00 凯氏定氮法可溶性糖 23.42 蒽酮法脂肪 26.50 索氏提取法淀粉 23.24 旋光法水分 7.60 重量法该检测结果与文献资料报道结果相近。

2.2油莎豆有效成分定性分析结果对乙醇和石油醚提取有效成分定性鉴定,结果见下表2。

对其他具有保健功效成分的定性鉴定得知,有机酸、甾类化合物、萜类被检出,黄酮、蒽醌、酚类、香豆精、内酯、强心甙未检出。

表2 有效成分定性鉴定结果有效成分定性鉴定结果方法黄酮未检出三氯化铝蒽醌未检出碱液试验酚类未检出三氯化铁有机酸检出溴酚兰试验甾类化合物检出醋酐浓硫酸萜类检出醋酐浓硫酸香豆精未检出偶合反应内酯未检出偶合反应强心甙未检出碱性苦味酸2.3糖的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定性鉴定结果油莎豆糖通过硅胶G薄板层析,计算各标准糖和样品的Rf值,结果表明油莎豆糖分主要有蔗糖、葡萄糖、果糖、棉子糖。

结果见图1、表3层析板 1 层析板 2图1 油莎豆糖薄层层析图谱表3 油莎豆糖的层析Rf值名称层析板 1—Rf值层析板 2—Rf值结果蔗糖 0.29果糖 0.42棉籽糖 0.15葡萄糖 0.36 0.32半乳糖 0.37 0.21鼠李糖 0.52木糖 0.42甘露糖 0.31样品点 1 0.16 0.13 样品点 1—棉籽糖样品点 2 0.30 0.25 样品点 2—蔗糖样品点 3 0.39 0.34 样品点 3—葡萄糖样品点 4 0.42 0.43 样品点 4—果糖根据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分析得知:油莎豆糖类主要成分为蔗糖、葡萄糖、果糖。

未检出麦芽糖。

Minutes 0.0 2.5 5.07.510.012.515.017.520.0V o l t s0.000.010.020.03V o l t s 0.000.010.020.035.2365.9399.0409.80712.33013.289Detector Atesttsy080321888Retention TimeDetector A test tsy0803218图2 油莎豆糖类高效液相色谱图2.4脂肪酸组分定量分析结果采用Agilent 6890GC 气相色谱仪,测定了油莎豆油脂中脂肪酸组成,结果见表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