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合集下载

国内外12大著名城市综合体汇总

国内外12大著名城市综合体汇总

1、法国拉德芳‎斯作为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拉德‎芳斯的知名‎度可想而知‎。

拉德芳斯位‎于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集商务、购物、生活和休闲‎于一身。

建有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众多知名企‎业纷纷在此‎筑起了摩天‎大楼;广场上的电‎子音乐喷泉‎,是人们散步‎、纳凉、欣赏音乐的‎好地方。

庞大的资源‎互相影响、相互作用。

拉德芳斯已‎具备小型城‎市的基本功‎能,它带给人们‎的不仅是一‎站式的完备‎生活,更成为巴黎‎次中心区,享誉世界。

拉德芳斯不‎仅仅是一堆‎冰冷高层建‎筑的集合体‎,而是充满了‎人文、艺术。

这里蕴藏了‎法国人情有‎独钟的浪漫‎,集合了现代‎化建筑在世‎界城市综合‎体发展中树‎立了一点典‎范。

总体设计体‎现了现代未‎来城区的多‎能设计思想‎,周边通达度‎超高的环形‎告诉公路对‎于相对拥挤‎的巴黎来说‎,这里无疑是‎逛街行人的‎天堂。

传承了法国‎人精神的凯‎旋门也是该‎综合体的一‎大亮点。

在拉德芳斯‎新区内最早‎落成的“新工业和技‎术中心”也极具特色‎。

拉德芳斯功‎能区划分轮‎廓清晰,庞大而又繁‎杂的资源互‎相补充、互相作用,现在的拉德‎方斯已具备‎小型城市的‎基本功能,它给人们提‎供了商务、居住、办公等一站‎式的完备生‎活,它也一跃成‎为巴黎的次‎中心区。

2、日本六本木‎六本木新城‎位于东京闹‎市区,是日本目前‎规模最大的‎都市再开发‎计划之一。

其中摩天大‎楼地上53‎层,地下4层,内有东京凯‎悦大酒店、森美术馆、六本木新城‎T OHO影‎城等设施。

雅虎、乐天、活力门等众‎多日本知名‎企业总部位‎于此;露天广场外‎观上,有着圆形巨‎大遮雨蓬,具有强烈的‎聚集导向作‎用的多功能‎露天娱乐场‎所。

广场上的活‎动以世界性‎的娱乐节目‎为主流,每次光临都‎会遭遇不同‎的刺激和新‎奇。

日本六本木‎是日本东京‎港区的一个‎区域,位于东京日‎比谷沿线,以西方人聚‎集而闻名于‎世。

六本木新城‎作为一座紧‎凑型城市,是在旧城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的。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

地下空间案例整理
新城建设中在高层设置了2处直升机起降坪,可用作空中救援。同时在建筑群的2层规划设置了47座空中连廊(已建13处),仅是部分缓解了高密度开发带 来的交通问题。地下空间的建设弥补了地上交通设施的不足,充分的人车分离; 2)地下空间采用低碳环保科技手段
建设真空垃圾收集、集中供冷、喷雾降温等环保能源系统,实现节能减排,提升环境品质。 3)地下空间为市民提供绿色公共开放空间
商业、办公、文化娱乐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结合主要交通设施建设,多分布在主干道和 轨道交通线两侧,强调公共空间与地下轨道站域的连通,打造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战略发展 基地。 3)综合管廊与地下市政智能化运营
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比较齐全, 除雨水管道外其余9种管线的干管都被纳入综合管廊,上下水、 供电通信和垃圾收集系统等连接到每座建筑。高投入换来了基础设施的高效能和安全可靠性。 综合管廊运作全部采用信息化管理,每一个出入口及管廊内都装设了大量感应器和探测器, 管线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东京国际展示场(连接东京临海新交通线) 丰田大型综合展销中心(含地下)
案例借鉴 上海虹桥枢纽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
项目规模:总用地面积约1.4km² 地上建筑总量158万m² 地下公共服务设施开发量约为18.4万m² 地下停车设施规模为57.6万m²
项目简介:位于上海都市圈重心,上海市区与长三角 地区交通衔接门户。 上海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联动 长三角。 交通特点:大规模停车集中在高峰时段到发, 要求 停车系统具有较高的集散能力。 设计理念: 1)支援城市活动、引导经济发展、体现功能人性化、 实现环境生态化 ; 2)打造国际一流的现代化地下城,支援枢纽交通功能 的高效发挥 及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3)地下一层,地下步行网络;地下二层,停车环路系 统;地下三、四层,轨道交通系统。

优秀办公楼案例

优秀办公楼案例

优秀办公楼案例1.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一座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超高层办公楼,高度达到632米,共有128层。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闻名,外观呈现出流线型的造型,象征着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金融中心的地位。

该建筑内部拥有豪华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

2. 纽约帝国大厦纽约帝国大厦是美国纽约市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建于1931年,高达443.2米。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装饰和石材外墙而著名,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一。

帝国大厦内部设有豪华的办公空间和商业设施,吸引了众多国际企业入驻。

3. 伦敦金融城伦敦金融城是英国伦敦的金融中心,拥有众多优秀的办公楼。

其中,一座代表性的办公楼是“Gherkin”(瓜子塔),它是一座40层的圆柱形建筑,高度达到180米。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高效的办公空间而受到赞誉,吸引了许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4.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大厦新加坡滨海湾金沙大厦是一座由三座摩天大楼组成的综合度假胜地,包括豪华酒店、赌场、购物中心和办公楼。

其中,办公楼拥有现代化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企业入驻。

该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著名,成为新加坡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5. 多伦多皇家银行广场多伦多皇家银行广场是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一座高层建筑群,包括两座办公楼和一座豪华酒店。

其中,办公楼内部设有现代化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该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高效的办公环境而受到赞誉,成为多伦多市的地标之一。

6. 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香港中环国际金融中心是香港中环地区的一座高层建筑群,包括两座办公楼和一座豪华酒店。

其中,办公楼拥有豪华的办公空间和设施,吸引了许多国际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

该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而闻名,成为香港的地标之一。

7. 西班牙马德里四塔西班牙马德里四塔是马德里市的一座高层建筑群,包括四座摩天大楼,分别是西班牙银行总部、希尔顿酒店、地标大厦和塔伊沃大厦。

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Defense)

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Defense)

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Defense)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 Defense)提要:首屈一指的经典建筑是位于拉德芳斯最西端的“大拱门”,俯瞰整个区域,它实际上是卢浮宫——协和广场——凯旋门中轴线向西延伸的终点。

整个建筑是个立方体世界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巴黎拉德芳斯(LaDefense)首先我们不得不提到世界上首个城市综合体——法国拉德芳斯(LaDefense)。

它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是世界上第一个诞生的城市综合体,至今他仍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在当地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设计师——普雷克森(johanottovonSpreckelsen)时间——1958年类型——城市综合体特色——现代、前卫、全方位的覆盖各种城市功能。

这儿几乎都是世界跨国公司的据点,整个区域相当特别的建立在平台上,交通系统整体地下化致使我们几乎看不到一辆汽车。

(一)拉德芳斯城市综合体的诞生拉德芳斯的规划始创于上世纪50年代于800公顷的地面上,至今已形成巴黎近郊最具现代化的都会景观,是世界第一个诞生的城市综合体。

(二)拉德芳斯的由来拉德芳斯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普法战争后人们在高地上树立起一组雕像,提名“拉德芳斯”,意为“保卫”。

而新建成的拉德芳斯给巴黎这座古城带来了浓烈的现代气息,也是现代巴黎的象征。

(三)拉德芳斯的规划拉德芳斯规划用地80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供12万雇员使用,共容纳1200个公司。

最终在不断的改进之下,设施齐全、与环境相和谐的拉德芳斯区一举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

(四)拉德芳斯的交通系统拉德芳斯是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都在此交汇。

其四周是一条高高架起的环行高速路,裙楼中间是一个巨大的广场,上面有花坛、小品、雕塑等等,但没有任何车辆行驶,因为该广场也建在空中,底下是公路、停车场和公共汽车站。

巴黎拉德芳斯

巴黎拉德芳斯

拉德方斯区位于巴黎市的西北部,巴黎城市主轴线的西端。

于1958年建设开发,全区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共12万雇员使用,共容纳1200个公司。

截止到1992年,国家已投资160亿法郎。

目前已建成写字楼247万平方米、其中商务区215万平方米、公园区32万平方米、法国最大的企业一半在这里,共10家;建成住宅区1.56万套,可容纳3.93万人,其中在商务区建设住宅1.01万套,可容纳2.1万人;在公园区建设住宅5588套,可容纳1.83万人;并建成了面积达10.5万平方米的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成为欧洲最大的商业中心;成为欧洲最大的公交换乘中心,RER高速地铁、地铁1号线、14号高速公路、2号地铁等在此交汇。

建成67公顷的步行系统、集中管理的停车场设有2.6万个停车位,交通设施完善;建成占地25公顷的公园,商务区的1/10用地为绿化用地,种植有400余种植物,建成由60个现代雕塑作品组成的露天博物馆,环境的绿化系统良好。

优美的环境而后完善的设施每年吸引约200万游客幕名而至。

拉德方斯区交通系统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是仅有的。

拉德方斯的规划和建设不是很重视建筑的个体设计,而是强调由斜坡(路面层次)、水池、树木、绿地、铺地、小品、雕塑、广场等所组成的街道空间的设计。

拉德方斯的主轴线有很强的凝聚力,特别是巨门建成后,全区面积大为改观,从此,拉德方斯有了中心,有了标志,有了精神支柱,增强了其吸引力。

巨门建成之前都认为拉德方斯离巴黎市区远,景观平淡,缺乏吸引力;而巨门建成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认为该区非常值得到此一游。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

巴黎拉德芳斯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

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

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

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城市形态演变分析

城市形态演变分析

• 规划的主要内容:
• 1. 疏解城市中心区人口。 • 2. 利用城市近郊区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 • 3. 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
新城。 • 4. 建设发展区域性交通运输系统。 • 5.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1000个工程项目――大量分布在巴黎郊区
巴黎的分区规划
大巴黎框架结构
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
1200平方公里扩大到2300平方公里的预测.规划者制定了
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来自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延的加剧
改变先前的中心 放射状布
局,以遏制城市 化蔓延的加剧
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 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 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
拉德芳斯街区:建设成为 一个综合区,并建造一个 新的巴黎-里昂间高速火 车站和西环路
克利希苏布瓦区:建 造成为一个综合区
特色和经验借鉴
• 规划要及时调整行政区划 • 通过建立副中心和新城,实现区域平衡整体
发展 • 重视绿化和交通建设促进区域健康发展 • 建立相应的城市规划机构,制定法规和经济
措施 • 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注重巴黎与周围地区的联系及整个国家的趋
于平衡
感谢您的关注!
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 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
主要交巴通黎线近路郊的原走有向基决础定较了好城的市地发点展建的立形了态9个布新
局.建的议商将贸新、的服城务市、建交设通沿副重中要心交:德通方干斯线、布圣局德
,形成纳城、市博发尔展加轴、线博.比在尼郊、区罗和士新尼城、市凡化尔地赛区、
内新建弗多利功泽能、城伦市吉中和心克,雷打特破伊现以有实的现单巴中黎心市布内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

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剖析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在连接城市、区域乃至国际间的人员流动和物资运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综合交通枢纽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衡量一个城市交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其布局设计的合理性、便捷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流畅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通过对国外典型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实例的剖析,总结其设计理念和经验教训,为我国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我们将从枢纽的选址、功能定位、交通组织、空间布局、换乘设施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成功背后的设计逻辑和实践策略。

通过对这些国外典型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优秀的综合交通枢纽往往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有效连接城市内外交通二是功能定位明确,能够满足不同出行需求的多样化服务三是交通组织有序,能够实现各类交通方式的顺畅衔接四是空间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空间使用效率五是换乘设施便捷,能够为乘客提供快速、舒适的换乘体验。

1. 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性综合交通枢纽在现代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交通集结点,更是连接不同交通方式、实现交通流转换的关键节点。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的顺畅与否,以及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出行难等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能够集散大量的客流和货流,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快速转换,从而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交通的整体效率。

综合交通枢纽的布局设计对于城市空间的高效利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布局设计,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网络结构,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节点,其设计和建设往往能够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空间的优化和拓展。

综合交通枢纽还是城市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城市设计案例研究——以巴黎拉德芳斯新区为例摘要: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与美国纽约、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并列为四大世界级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关键词:城市设计拉德芳斯新城巴黎,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及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早在2000多年以前还是一个以西岱岛为中心、占地面积仅仅为0.5平方千米的渔民小村镇,经过时代变迁,现在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独有的非凡的城市建设规划艺术在世界城建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随着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城市改造永远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城市改造主要有两条途径可走,一是改造旧城区,增高新建筑,增加建筑空间。

二是合理规划,另建新城区。

巴黎城市改造两条路都走,不仅对老城进行改造还在原来的荒野上建成一个新城区——拉德芳斯区。

巴黎城市改造,改造出一个举世瞩目的新区,并一举成为巴黎主要的商务区,是各国学习的楷模。

1.设计意图从19世纪开始,巴黎城市规模发展迅猛,人口急剧增长。

60年代初,巴黎大区的面积尽管仅为法国领土面积的2%,而人口却占了19%,法国大型的工商企业集团总部的70%设在巴黎地区。

政府设置了一个城市规划研究中心来负责就巴黎大区的规划问题向政府提供咨询。

1965年该中心提出巴黎大区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在巴黎外围设立城市副中心,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新城的概念和卫星城的计划,以平衡城市布局,分散居住人口,解决用地压力,并都付诸了实施。

2.拉德芳斯新城目前,这些规划中城市副中心和新城都已相继建成并具一定规模,使巴黎的经济结构与基础设施布局得到了重新组合,扭转了经济生活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地状况,缓解了市中心所面临的各种压力。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拉德芳斯新城的建设,这座现代化的巴黎郊区卫星城被称为巴黎的“曼哈顿”。

拉德芳斯区将艺术和视觉效果充分结合,加上现代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体现出法国现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和震撼,世界许多建筑业人士都来拉德芳斯区观摩。

2.1拉德芳斯设计理念拉德芳斯区原是巴黎西郊一片僻静的无名高地。

早在1929年9年组织的一场设计竞标中,勒·柯布西耶提出了人车分流解决交通问题,通过建设高层建筑留出大面积公共空地的构想,这一构想构建了未来拉德芳斯规划的雏形。

1958年,为了保护巴黎古城的风貌,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倡议在拉德芳斯另辟新城用于兴建现代化的巴黎。

因此法国政府决定在拉德芳斯建立一个商务中心区,作为与巴黎传统风貌形成鲜明对比的法国现代化的窗口。

这不仅能较为完善地保护巴黎老城,也意味着一座新城建设的开始。

拉德芳斯规划用地750公顷,先期开发250公顷,其中商务区160公顷,公园区(以住宅区为主)90公顷。

规划建设写字楼250万平方米,供12万雇员使用,共容纳1200个公司。

他们对拉德芳斯CBD进行改造,确保人车分离,与环境保持和谐。

拉德芳斯区的总体规划体现了现代和未来城区的多功能设计思想,设计师把拉德芳斯广场和新区的代表建筑——大拱门(图1)建在象征着古老巴黎的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和和协广场的同一条中轴线图1 大拱门上,这条轴线始自卢浮宫,经杜伊勒花园、协和广场、香榭丽舍大道、凯旋门到拉德芳斯,让现代的巴黎和古老的巴黎遥相呼应,使巴黎变得年轻有魅力,既体现了巴黎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使之具有浓烈的现代气息。

拉德芳斯新区与凯旋门、协和广场、卢浮宫处于同一轴线上并非巧合,这条轴线的设计起源于1640年,策划人是当年凡尔赛花园的设计者勒诺特,轴线起点为卢浮宫,从杜勒伊花园到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直到今天的大拱门,每百年向西强力扩张一段,两旁逐一建起历史性建筑。

300年前法国人就有了城市规划的概念,为未来发展留出充分空间,后人也心有灵犀,在轴线重点建造了新凯旋门这个传世之作。

2.2新区建筑在长达30年的建设过程中,拉德芳斯从一个空旷的环形交叉路口转变为一座占地160公顷的高楼林立的新城。

建筑风格充满时代感,体现了新现代主义的设计理念,反映了新现代主义建筑在法国的迅猛发展。

主要建筑有:大拱门由丹麦建筑师奥·斯普雷卡森设计,位于拉德芳斯轴线的末端,是一个长、宽、高均为110m的巨大图2 大拱门方框体,简洁而纯净,不仅仅因为它的巨大体量,它的形式本身暗示了几何体永恒的纪念性,并具有“窗”或“大门”的多重性寓意(图2)。

“门洞”里是一个开敞的覆盖广场,悬挂着浮云般的篷索,结合光影的变幻,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大拱门在几何性、高技术和对光的利用方面体现了新现代主义的 特征。

新区内最早落成的新工业和技术中心极具特色。

这座建筑外表如一个巨大的倒扣的贝壳 ,只由三个支点支撑,整座建筑内部没有一根立柱。

最初作为展览馆,1989年被改为多功能商业综合体,体现了现代机器美学精神(图3)。

四季商业中心和汽车展览馆,通过几何形的变化组合,在空间布局、内外装饰和用光用色方面颇具特点(图4)。

拉德芳斯汇集了四代高层建筑,分别展现了从1960年代至今的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其中不乏CNIT 、大拱门这样的经典之作。

建筑的分布打破了沿传统城市路网布局的概念,在历史轴线两侧的12个街区内部进行了不规则组合。

东西向贯穿全区的历史轴线由40公顷硬质铺地和少量花园绿地组成。

点缀其中的雕塑、喷泉、小品多达80件,充分地体现了拉德芳斯的文化特色和艺术气息。

巴黎的老城区街道普遍窄,加上两侧高楼林立,几乎挤瘦了天空,也少有绿化空间,但老城区又都是有保留价值的文物古迹级的建筑,不易拆除。

拉德芳斯区楼与楼之间都留有加大空间,中央围出一块视野开阔的广场,周围建筑大都是几何图形外观:大台阶似大型购物中心,大圆球状的世界最大全景电影放映管,世界贸易中心召开万国博览会的CMT 巨型展场,半个足球场大的反扣贝壳······这里的45座现代建筑错落有致,精致多样,令人深感法国人不计经济成本的建筑架势和建筑魄力。

拉德芳斯是老城边的新城,是古典建筑旁的现代建筑,丝毫没有触动老城的古朴,又给老城注入活力,创造了巴黎现代化的生活环境。

拉德芳斯是欧洲最大的办公区,这里还是繁华的商业区和居民区,有3个大超市、250家中小型商店和大约4万居民。

为避免拉德芳斯的大城市空心化,白天有人晚上变成空城,以及避免破坏城市生活节奏的平衡,步美国一些城市图3 新工业和技术中心 图4 四季商业中心的后尘,法国规定,城市办公室与住宅的面积比例要恰当,限制办公楼建设的配额。

2.3交通设计拉德芳斯在交通设计上也别具一格,行人与车流彻底分开,互不干扰,这种做法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地面上的商业和住宅建筑以一个巨大的广场相连,而地下则是道路、火车、停车场和地铁站的交通图5 屋顶花园网络。

高架交通、地面交通和地下交通三位一体。

地面交通有火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地下交通又分为浅层地铁、深层地铁,将拉德芳斯与巴黎市中心区紧密连接起来。

地面层与城市公交、机动车干线对接,地面二层建成一个超大的屋顶花园(图5),屋顶花园为纯粹的公园及步行系统,通过屋顶平台及天桥将各栋大楼步行出入口进行对接,感觉上更像地面一层;地下一层与地铁对接;地下二层与铁路快线对接;整体上交通为4层的立体组织架构。

在新区设有多个大面积的地下停车场,道路两侧看不到沿路停放的车辆。

这跟老巴黎车满为患、道路两侧停满了大小车辆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此外,穿过巴黎市区的1号地铁线已经延伸到大拱门广场,A线深层地铁也从新区的地下通过,大大方便了居民和员工的出行,据说,85%的上班族乘公交车或地铁。

2.4拉德芳斯地区现有问题拉德芳斯的发展在1990年代末达到顶峰。

汇聚了2500家企业,为15万人提供了就业场所,成为欧洲最大的CBD。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德芳斯地区的建筑和公共设施日趋陈旧。

交通运载能力严重饱和,CBD竞争力受到挑战,拉德芳斯存在以下问题:(1)与周边地区关系被割裂;(2)内部系统过于复杂;(3)功能趋于单一。

2..5.1与周边地区的关系被割裂为了建设拉德芳斯CBD,原有的环形交叉口被拆除,周边一些低矮平房和贫民窟被清理。

可以说,这是一座建设在空地上的新城。

除了那条著名的历史轴线外,拉德芳斯的设计几乎没有考虑原有的城市肌理。

因构建立体交通系统而设计的架空平台与周边地区的正常地面有十多米的高差,这使得周边居民步行进入拉德芳斯必须借助仅有的几个电梯人口或是过街天桥,而机动车通行路径也十分复杂,大量的立交桥和单行线降低了空间可达性。

拉德芳斯东南侧紧邻塞纳河,但是滨水地带被公路占据。

连接巴黎的大桥是公路铁路桥,行人不能通过。

如此独天得厚的自然条件没有被利用实在是一大遗憾。

这些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商务区功能上的一些问题。

尽管拉德芳斯与巴黎市中心有快速的公共交通连接,但是其商务活动似乎与周边的两个市镇格格不入。

2.5.2内部系统过于复杂拉德芳斯独特的设计理念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城市体验:传统的街道、街区不复存在。

平面的城市布局变为多层的立体空间。

当人们惊叹于壮观的历史轴线。

高大眩目的摩天大楼的同时。

也开始抱怨地下空间组织的混乱,尺度的不人性化。

空间的不可辨识性。

为了实现彻底的人车分流。

拉德芳斯被构建成一个“千层糕”的立体系统。

每个层面都被定义了特定的功能。

然而,一个简单的事实似乎被忽略了——人们可以很快地从乘车者转变为步行者。

从步行者转变为驾车者。

当需要完成这些角色转化时,过于理性的分层系统往往让人需要绕远穿过一些“第三空间”(部分专家在拉德芳斯“城市性”研究中将拉德芳斯分为三类空间:架空平台上的步行空间为“第一空间”,地下交通专用层面为“第二空间”,除此以外的连接“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部分为“第三空间”)。

而这些“第三空间”比较隐蔽、狭小,甚至不安全,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表面上看起来,拉德芳斯纯几何化的构图为其使用者提供了很高的可辨识性,其实不然。

一些步行者在很远处就可以看到目的地的建筑,但接近目的地时却被行人不能通行的车行道挡住去路;一些司机则因为在单行环路上进错入口而被迫绕行,甚至找不到目的地……巨大的空间尺度也让迷路的人叫苦不迭,绕道找路耗费了人们大量时间。

工程师们曾试图用12个街区的划分帮助人们建立一个标识系统。

然而,这一划分既不以路网为依据,也没有其他规律可循,实用性很差。

许多在拉德芳斯工作多年的人也不知道公司所属的街区。

总的来说。

复杂的立体系统、非常规的建筑布局形式以及不明确的标识系统共同导致了空间的低可识别性。

2..5.3功能趋于单一拉德芳斯除了拥有30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之外,还建有60万平方米的住宅,20万平方米的商业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