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青玉案

合集下载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加赏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是着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周汝昌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可谓豪杰了。

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

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

若说好,就好在想象: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

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星雨。

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给。

其间“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总之,稼轩此词,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后片之笔,专门写人。

他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金缕缠就的春幡春胜。

这些盛妆的游女们,行走之间,说笑个不停,纷纷走过去了,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

这么些丽者,都非主人公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皆无。

忽然,眼光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侧,分明看见了她,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这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的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却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

——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彻悟:那上片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片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写,倘无此人在,那一切都没有意义与趣味。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片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片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作品原文:青玉案⑴·元夕⑵东风夜放花千树⑶,更吹落,星如雨⑷。

宝马雕车香满路⑸。

凤箫声动⑹,玉壶光转⑺,一夜鱼龙舞⑻。

蛾儿雪柳黄金缕⑼,笑语盈盈暗香去⑽。

众里寻他千百度⑾,蓦然回首⑿,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⒀。

作品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作品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

青玉案元夕 赏析

青玉案元夕 赏析

《青玉案·元夕》赏析《青玉案·元夕》为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青玉案·元夕》赏析这首词的上半阕写正月十五的晚上,满城灯火,尽情狂欢的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一簇簇的礼花飞向天空,然后像星雨一样散落下来。

一开始就把人带进“火树银花”的节日狂欢之中。

“东风夜”化用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宝马雕车香满路”:达官显贵也携带家眷出门观灯。

跟下句的“鱼龙舞”构成万民同欢的景象。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凤箫”是排箫一类的吹奏乐器,这里泛指音乐;“玉壶”指明月;“鱼龙”是灯笼的形状。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

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这人)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宋词名篇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宋词名篇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宋词名篇鉴赏: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介绍《青玉案·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创作的一首爱情词。

辛弃疾以其豪放的词风和真挚的感情表达而闻名于世,这首词也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将对《青玉案·元夕》进行鉴赏,探讨其艺术特点以及与辛弃疾其他作品的联系。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

他擅长写词,且以抒发爱国情怀和个人遭遇而闻名于世。

辛弃疾能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使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个人风格。

词形结构分析初步理解《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描述了主人公思念远方佳人并寄托了对佳人幸福生活的祝愿。

词牌音韵《青玉案·元夕》的词牌是“青玉案”。

辛弃疾巧妙地运用了七绝的形式,使这首词在音韵上更具韵律和美感。

词的结构整首词分为四个节奏明快、气势磅礴的句子。

这种写法突出了主人公内心的激情和冲动,同时也使整首词富有旋律感。

修辞手法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广泛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增加了表达的层次和力度,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内容分析对景入情《青玉案·元夕》以描写元宵节夜晚为背景,通过对景入情来表达主人公思念远方佳人的情感。

作者通过描述温暖明亮的室内环境、装饰华丽的床榻和琴书,以及外面喧闹而美丽的繁华场景,营造出浪漫而热烈的氛围。

情感交融辛弃疾巧妙地将主人公对佳人的思念与节日喜庆的氛围相结合,使情感更加真挚和深刻。

他把佳人吹起的灯火比作明月,象征着主人公内心中那份耀眼的思念。

祝福与期待在词的最后一句,“自缘身在最高楼”,辛弃疾表达了自己距离佳人千里之遥的遗憾。

然而,他依然以美好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结束了这首词。

这种积极向上的情绪给读者带来了希望和力量。

辛弃疾其他作品联系《青玉案·元夕》与辛弃疾其他作品有许多共同之处。

例如,在很多作品中,辛弃疾均以豪放而激情四溢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对故乡、家族和个人事业的痴迷与挣扎。

青玉案最出名的十首诗

青玉案最出名的十首诗

青玉案最出名的十首诗《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 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送伯固归吴中》 - 苏轼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

《青玉案·绿槐烟柳长亭路》 - 惠洪绿槐烟柳长亭路,恨取次、分离去。

日永如年愁难度。

高城回首,暮云遮尽,目断人何处。

解鞍旅舍天将暮,暗忆丁宁千万句。

薄衾孤枕,梦回人静,侵晓潇潇雨。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青玉案·望秋月》(佚名,但采用青玉案词牌)炎光退去商风劲,叶黄落,枝都净。

自古文人多寄咏,凋零而已,萧疏将更,且待来年盛。

毋需为此生心病,尽晓秋光月如镜。

万物良宵蟾影映,嫦娥欢舞,吴刚赞庆,岂不添灵性?《青玉案·观秋荷》(同样佚名,青玉案词牌作品)秋晨漫步逢清露,不经意、当珠误。

独去荷池循旧路,红花无觅,碧波如故,一片萧疏驻。

时令难违已迟暮。

冷雨霜风无所惧。

叶花虽败,藕茎将寤,只待春风护。

《青玉案·吟秋居》(北宋,贺铸体,虽非贺铸原作,但风格相近)身居闹市如幽处,却道是、无烦絮。

陋室三间慵固护,铁皮衣柜,粗纱袜裤,尽日悠闲步。

时光荏苒炎蒸去,瑟瑟商风入门户。

似火红椒窗外树,凝神烹茗,沉思觅句,日日诗词赋。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辛弃疾|注释|翻译|赏析|讲解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青玉案·元夕》由辛弃疾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首词写与情人的约会。

先写元宵灯节的繁华热闹,表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

接着写约会。

先描写女儿们节日盛装和欢欣可爱,然后在众多人群中到处寻找她。

一转身却见她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

这位佳人,表现出沉稳和矜持,遗世而独立。

实际上,她是词人所追求之审美理想的化身,也是词人自己节操的写照。

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1.元夕:旧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2.花千树:形容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3.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4.宝马雕车:装饰华丽的马车。

5.凤箫:箫的美称。

6.玉壶:比喻明月。

7.鱼龙舞: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

8.句子解释:“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9.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女子。

10.千百度:千百遍。

11.蓦然:猛然、突然。

12.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13.暗香:本指梅花,这里借指美人。

【翻译】就如东风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

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

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

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

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2023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年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完整文档)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

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注释:⑴青玉案:词牌名。

“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星,指焰火。

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

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

亦可解释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

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突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阴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

我国古代有元夕观灯的风俗。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

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

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其体会是可信的。

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全诗解析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全诗解析

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1. 青玉案,一含黄金簇。

解析:这两句直接揭示了元夕当晚的气氛,置身于青玉案前,案上堆满了黄金,显示元夕的盛大和繁华。

2. 星桥鸣笛,此夜无人长醉。

解析:元宵之夜,人们在星桥上吹笛,高歌,欢聚一堂,不愿长时间陶醉。

3. 人事全忘,赏心乐事共谁同。

解析:这里表现了辛弃疾对人世间的变幻无常,和他多感的不满。

4. 时节书长信,不得见、寄红豆蓝桥上。

解析:在这里,诗人借元宵佳节寄托了怀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不仅仅是思念亲人,还能从中感受到辛弃疾的独特情感。

5. 屈指西风几时来?冬雁哀鸣夜夜天。

解析:在这两句中,诗人写出了对久别亲人的怀念之情,表现了“屈指西风几时来,冬雁哀鸣夜夜天”的扼腕感慨。

6. 都念青青同期竹,且共鞠躬尽白前。

解析:在这两句中,诗人情不自禁地回忆起过往的情景,用“青青同期竹”的意象来表达永不变更的友情和情谊。

7. 这一番心思只万重,一句“付明月晓风”。

解析:这一句简单明了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寄托和愿望。

8. 抬手欲香盘中酒,却似浓香动客魂。

解析: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元夕之夜的心情,浓香动客魂,表现了他内心矛盾的情感。

总结:从整体上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中所表现的情感,大都与他想家之情有关。

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十分深厚。

在这首诗中,辛弃疾通过元夕之夜的景象,寄托怀念之情,营造出一种愁肠百结、激荡人心的情感氛围。

通过对诗的解析,我们更能深刻理解辛弃疾这位文人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境界。

《青玉案元夕》是辛弃疾的经典之作,通过诗歌的形式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

这首诗以元夕之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诗句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寄托和愿望。

元宵佳节,花灯璀璨,喜气洋洋。

繁华喧嚣中却掩藏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和思念。

他独自一人立于青玉案前,青玉案中的一含黄金簇映衬着这个独立而孤独的身影。

星桥上琴声鼓荡,人们欢聚一堂,却是无人长醉。

人事全忘,赏心乐事共谁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苦苦搜寻, 的心上人却不在这些快乐的人群中间。词人苦苦搜寻, 几近绝望。 几近绝望。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只见自己 的意中人正娉娉婷婷,淡泊安静地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 的意中人正娉娉婷婷,淡泊安静地站在灯火稀少的地方! 在如醉如痴的热闹欢乐中,这位女子是如此不同寻常。 在如醉如痴的热闹欢乐中,这位女子是如此不同寻常。 那人”为什么落落寡合? 那人”在想什么? “那人”为什么落落寡合?“那人”在想什么?词人通 那人”寄托什么?全词至此戛然而止, 过“那人”寄托什么?全词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一 大片思索想象的空间。 大片思索想象的空间。 王国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 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境界也。 此第三境界也。”...
3、“那人”的象征意义:安贫乐道、坚 、 那人”的象征意义:安贫乐道、 持操守的人生态度和品格节操。 持操守的人生态度和品格节操。 4、作品主题 、 梁启超: 自怜忧独, 梁启超:“自怜忧独,伤心人别有怀 抱。” 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 政治上遭排斥、受冷落的失意与不平; 政治上遭排斥、受冷落的失意与不平; 不愿同得势者同流合污的态度与节操。 不愿同得势者同流合污的态度与节操。 总结: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失意, 总结:表达了作者虽在政治上失意,却 不肯同官场得势的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态度和 节操。 节操。
四、表现手法 1、比兴象征: 、比兴象征: a.用元夕的两种场景象征两种不同的政 . 治环境: 治环境: 主和派得势的政治环境, 主和派得势的政治环境,主战派失意的 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 b.用元夕的两种人物象征政治上的两种 . 人物: 人物: 主和派:志得意满,追逐权势; 主和派:志得意满,追逐权势; 主战派:冷落失意,坚持操守。 主战派:冷落失意,坚持操守。
青玉案
元 夕
辛弃疾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 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诠释
“东风夜放花千树”:春风徐来,鳌山绛树上,灯似花开,彩光 东风夜放花千树” 春风徐来,鳌山绛树上,灯似花开, 东风夜放花千树 灼灼,美目炫神。 更吹落、星如雨” 词意又翻进一层, 灼灼,美目炫神。“更吹落、星如雨”,词意又翻进一层,写焰 花怒放,如流星殒雨,缤纷灿烂。地上火树银花,空中曳光流彩, 花怒放,如流星殒雨,缤纷灿烂。地上火树银花,空中曳光流彩, 立体、动态的色与光辉映成繁丽的图景。 立体、动态的色与光辉映成繁丽的图景。 宝马雕车” 转而写游人。策马驰车,遗香满路者, “宝马雕车”:转而写游人。策马驰车,遗香满路者,豪门富户 意得兴浓观灯来也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进一步渲染元夕狂欢的 热烈气氛。 “动”、“转”、“舞”三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 热烈气氛。 三个动词, 声与光使人眼花缭乱的分化与组合,进而由灯之欢舞推想到耍灯、 声与光使人眼花缭乱的分化与组合,进而由灯之欢舞推想到耍灯、 观灯之上的酣狂忘情。 观灯之上的酣狂忘情。 “蛾儿雪柳黄金缕” :元宵灯节是难得的允许妇女出游的日子, 蛾儿雪柳黄金缕” 元宵灯节是难得的允许妇女出游的日子, 所以她们都着意妆饰。 所以她们都着意妆饰。 “笑语盈盈暗香去”就是写女子们活泼姣好的神态。 笑语盈盈暗香去”
2、对比反衬: 、对比反衬: 两种场景的对比:热闹-冷落; 两种场景的对比:热闹-冷落; 两种人物的对比:主和派-主战派。 两种人物的对比:主和派-主战派。 用前者反衬后者。 用前者反衬后者。 五、复习题 1、分析“那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分析“那人”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分析作品的主题。 、分析作品的主题。 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 4、背诵全词 、
一、原文解析 二、内容总结 1、上片:元夕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 上片:元夕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 2、下片: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心情。 下片: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心情。 三、主题解析 1、“那人”的特点:厌弃繁华,自甘寂 那人”的特点:厌弃繁华, 寞。 2、作者的经历:抗金英雄,壮志难酬。 作者的经历:抗金英雄,壮志难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