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

合集下载

第12课 国民革命

第12课  国民革命

三、国民革命的失败
1926年,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排斥共产党 并乘机攫取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主席、组织部长、国民革命 军总司令等职
1.蒋介石: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 上 海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武 2.汪精卫: 汉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提出“宁可妄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 结果: 号
国民党方面,少将军官以上的黄埔师生有255人,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 38人,中将159人。何应钦、李宗仁、 汪精卫、白崇禧、陈诚等人,均先 后在军校中担任过职务。 在共产党方面,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授衔时,10位元帅中,有5位出 身黄埔军校,10名大将中,3位出身黄埔。在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中担任 高级领导职务的有近40人出身黄埔。由此可见,黄埔军校对国共两党军队 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之所以说国民革命失败了,是因为北伐战争虽然打垮了旧的封建军阀,但却出现了 新的反动势力,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新军阀成为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利益的总代表,背叛了孙中山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 党员与工人群众。
北伐军首先在两湖战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之后转战孙传芳 部,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我们来思考一下北伐军为什么能 取得如此大的胜利?
(1)是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 (2)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3)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4)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 (5)共产党领导下的各地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 支持。 (6)苏联和共产国际的支持。

第11课.国民大革命(1924——1927)

第11课.国民大革命(1924——1927)

第11课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924年国共合作开始,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这一段时期称为国民革命时期)
1、黄埔军校的建立
背景: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时间:1924.5
地点:广州
目的:创建革命军,挽救民族危亡
领导人:孙中山、蒋介石、廖仲恺、周恩来等
办学方针:军事训练与政治教育并重
作用:为国民革命培养了大批人才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政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开始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叶挺独立团---“铁军”)
主要战绩:消灭吴佩孚、孙传芳主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北伐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1)国共两党合作
(2)北伐战略方针正确
(3)国民革命军广大官兵英勇杀敌,特别是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各地工农群众的支持
结果:失败
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建立反动的南京国民政府)
3、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时间: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政府
结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国民革命失败
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国家统一。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பைடு நூலகம்
孙中山逝世: ( 1925年3月12日)其 孙中山逝世: 1925年 12日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余致力于国民革命凡四十年,
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 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 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 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 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 共同奋斗。 共同奋斗。 --孙中山总理遗嘱 --孙中山总理遗嘱 孙中山革命最早始于何时? (1)孙中山革命最早始于何时? 孙中山在遗嘱中重申了什么思想? (2)孙中山在遗嘱中重申了什么思想?
帝国主义 大资产阶级 镇压、分化、 镇压、分化、 中国人民的敌人 破坏
参与斗争后被迫 民族资产阶级 退出统一战线 坚持斗争 孤军奋战 工人阶级 有条件地停止罢工
两面性
彻底的革命性, 彻底的革命性, 是主力军
省港大罢工: 省港大罢工:
(1)起因: 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 起因: (2)特点: 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特点: 时间最长、 (3)组织: 组织: 省港罢工委员会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广东革 命政府第一次东征 ②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 ③国民政府成立 ④国民政府实现了两广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 C、①②④③ 、 D、③①②④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又出现了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又出现了工 人运动的高潮,这一“高潮” 人运动的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 A、上海、广州等大城市是运动的中心 上海、 B、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 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革命
二、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表现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五卅运动 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国民革命》课件

《国民革命》课件

武装起义与斗争形式
武装起义
在国民革命时期,武装起义是一种重要的斗争形式。例如,南昌起义、秋收起 义等,这些起义为革命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斗争形式
除了武装起义,国民革命还采取了多种斗争形式,如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 等,这些斗争形式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为革命军队的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军事策略与战术运用
加强党的建设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国家长治久安 。
推动社会进步
积极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幸福安康。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国民革命》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国民革命概述 • 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 国民革命的经济基础 • 国民革命的文化基础 • 国民革命的军事斗争 • 国民革命的失败与反思
01
国民革命概述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国民革命是指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以推翻帝国主义 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为目的的革命。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革命的正确方向。
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获得革命的力量。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只有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从国民革命的历史经验中吸取教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推动国家发展进步。
背景
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斗争, 广东革命政权打倒了陈炯明,革命政府由广州迁回广州 ,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打 垮了吴佩孚、孙传芳两大军阀,革命势力从广州一直推 进到武汉、南京和北京,打倒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是,革命遭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日本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华北各省 ,伸向中国心脏地区。

国民革命--毛概

国民革命--毛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共产党要领导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 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 投降主义者在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强调“一切工作 归国民党”,对资产阶级采取“一切联合,否认斗 争”的右倾政策,以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压制工 农运动、牺牲工农根本利益的方法来维持国共合作。 1927年4月,在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已经十分明显的 情况下,反而和汪精卫发表联合宣言,要求工人不 要听信“国民党领袖将驱逐共产党,将压迫工会与 工人纠察队”等“谣言”,企图以此来拉住蒋介石。 实际上是为蒋介石涂脂抹粉、麻痹革命人民。蒋介 石叛变后,他又吹捧汪精卫是国民党左派的“中心 领袖”,更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革命高潮背景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全国革命形势日益高涨。 在南方,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统一广东的战争,肃 清了广东境内的大小军阀势力,成立了国民政府, 组建了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军。在北方, 由于国共两党的共同组织和发动,反奉倒段群众运 动此起彼伏。 与此同时,1925年5月爆发的全国规模的五卅爱国 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 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遵守 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在东北将原北京政府的红黄蓝白黑 五色旗改为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布拥护国民政府的 政治行动,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 1928年7月4日,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 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险恶。日本要 他实行"自治",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自由行动;南京 国民革命军则敦促他早日易帜,实现全国统一。由于张学良将 军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在当时全国各地高涨的反日浪潮推动 下,于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 府",以青天白日旗替换共和五色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 易帜"。张学良将军当天向全世界通电,宣布这一消息,维护了 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攫取中国东北的阴 谋。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国民革命》课件

《国民革命》课件

汪精卫
国民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是孙中山的得力助手,后成为国民政 府的重要官员。
冯玉祥
国民革命时期的重要将领,他曾率领军队参加北伐战争,为国民革命做出了贡献 。
THANKS
感谢观看
蒋介石
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他 领导了国民革命,推翻了北洋军 阀的统治,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
主要人物二
李大钊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国民革命时期积极推动国共合作,领导了北方 地区的革命运动。
周恩来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领导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为国民革命做出 了重要贡献。
主要人物三
革命的教训
独立自主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受任何外部势力的 干涉和控制。
组织建设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确保党的组织和纪律的 严格。
革命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革命策略,不固守过时的 理论和经验。
思想建设
加强思想建设,提高党员和群众的政治觉悟 和理论水平。
05
CATALOGUE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对当时的影响
《国民革命》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国民革命的背景 • 国民革命的发展历程 • 国民革命的影响 • 国民革命的经验教训 •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 国民革命人物介绍
01
CATALOGUE
国民革命的背景
政治环境
01
02
03
北洋军阀统治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 军阀逐渐分裂为直系、皖 系、奉系等派系,互相争 斗,使政治陷入混乱。
军阀割据
各地军阀势力割据一方, 导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 制减弱,国家四分五裂。
外国列强侵略
外国列强在中国争夺势力 范围,加剧了国内政治的 动荡。

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
何为国民革命?
是在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 进行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人民 大革命。
对于国民党来说,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胜利 果实,从此,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孙 中山进行了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的斗 争,但屡战屡败。 孙中山感到国民党丧失革命勇气, 需要加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中共建立后,领导工人运动,掀 起了第一次工运高潮,但经过“二七 惨案”被北洋政府的残酷镇压后,工 人运动跌入低谷。
(1)根据材料一,写出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成果: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大量军事人才; 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北伐的目的 是什么?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结果是什么?试分析造成这种结果 的原因。 结果:北伐战争胜利了。原因:国共合作, 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人民群众的支持; 北伐军广大将士英勇作战。
3.据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中共党 员人数由6万人减至1万人。原因是(D ) A.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 B.长征初期的巨大损失 C.国民党反动派围剿根据地 D.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6.小明在历史课上,这样感慨:“这次会议上, 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坐在了一起,三民主义 重新焕发了生机。”这次会议是指(C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徐 向 前
叶 剑 英
陈 毅
林彪
聂荣臻
国民革命歌
• • • • • • • • •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 努力国民革命! 齐奋斗,齐奋斗!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 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课件

《国民革命》课件
农村金融的改革
国民革命时期,政府还对农村金融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农 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融资渠道。
财政金融的改革
财政制度的改革
在国民革命时期,政府对财政制度进 行了改革,建立了新的税收制度,加 强了对财政的监管和管理,为国民经 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货币制度的改革
国民革命时期,政府还对货币制度进 行了改革,推行了法币政策,统一了 货币发行和管理,稳定了物价和币值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背景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局面。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在中国继续进行统治,广大人民迫切要求进行改革。在这样的背景下, 国民革命应运而生。
国民革命的发展历程
• 兴起阶段: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后,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广东革命政府决定出师北伐,打倒军阀,统一中国。到 1927年3月仅三个月时间,国民革命军便从广州打到武汉、南京和上海,打垮了军阀势力,革命势力从广州推进到长江流域 。到1927年6月,武汉政府的北伐军与北方国民军会师中原,革命势力便发展到黄河流域,席卷大半个中国,给帝国主义和 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以沉重打击。到1927年6月,武汉政府的北伐军与北方国民军会师中原,革命势力便发展到黄河流域 ,席卷大半个中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以沉重打击。席卷大半个中国,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 统治以沉重打击。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 华民国,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变革奠定 了基础。
民主思想的传播
民主思想的起源
民主思想起源于西方,强调人民主权、自由平等和法治等理念。
民主思想的传播途径
民主思想通过知识分子、媒体、教育等多种途径传播到中国,逐渐 被人们所接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国民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时间:
课时累计: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

3、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结构】结合教材整理:一、自主学习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

时间年 (会议)的召开。

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
志着。



黄埔
军校

建立
时间:地点:
全称:
校长:政治部主任:
意义: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时间:年
对象:三个军阀,战略方针:


主战场
主要战役
结果
胜利
原因
国共团结合作;北伐方针正确;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
工农运动的有利配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失败标志:、
南京
国民
政府
的成

时间:1927年4月建立者:
性质:代表、利益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回答:(1)斯指什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它创办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
(3)它创办的作用或是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在学习了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与合作破裂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四、拓展提升
材料补充:
北伐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国民革命的功绩有三点.第一,请说话,它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推进,使四个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大联合,
爱国力量大凝聚. 中共直接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空前的广泛和深刻,出现了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中心,同工农运动形成革命的整体,使大革命的风
暴席卷中国大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这场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给了帝国主义和城乡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第三,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
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去吧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更多
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又军阀被打垮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

中国人民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
发生改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联合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第二,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国内外反动势力
的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使革命力量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第三,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
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
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蒋介石汪精卫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
抵抗,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国民大革命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是一惨痛的失败和血的代价换来的。

最根本的一点是: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即党指挥枪。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列强的入侵,激起了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剧变。

先进的知识分子痛于外患之凭陵,清廷之腐败,国亡之无日,认识到非革新不足以图存,然手无权柄可探,遂致力于办报,籍报纸传播其主张,以言论觉天下。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材料二: 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8 47 39 85.9%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有识之士倡创办报刊的原因和目的。

(2)对材料二反映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业的主体 B.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传媒业的发展
C.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形成 D.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之一
(3)材料三中的图一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它创刊于哪一年? 创办地点在哪里?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4)材料三中的图二是创办于上海的一家印刷机构,它的名称是什么? 创始人是谁?后来此机构的业务中心由印刷转到出版,它主要出版一些什么样的书籍?
(5)请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图三、图四所宣传的主要思想及其主要作用。

(6)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报刊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巩固训练】
1.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为北伐战争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的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抗日军政大学 C.云南讲武堂D.黄埔军校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担任北伐军总司令的是()
A.蒋介石 B.叶挺C.冯玉祥D.周恩来
3.1927年成立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哪个阶级利益的政权? ()
A.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 C.大资本家D.大地主阶级
4.北伐战争中的主要战场是在()
A.湖南、湖北B.江西、江苏C.福建、浙江D.广东、广西
5.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①张作霖②袁世凯③孙传芳④吴佩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北伐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垮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B.推动工农运动的发展C.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D.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7.“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文中所指这所学校的创办者是() A.蔡元培B.李大钊C.陈独秀D.孙中山
图一8.北伐的主要对象中,盘踞在最北面的军阀是()
A.张作霖B.孙传芳C.吴佩孚D.段祺瑞
9.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实现了“饮马长江”的誓言,其最主要原因是()A.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B.国共两党齐心协力C.人民群众支持配合D.北洋军阀不堪一击
10.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
A.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C.消灭了孙传芳、吴佩孚的主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1.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这首诗是在描写 ( ) A.火车 B.汽车 C.电报 D.电话
2.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 A.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B.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3.1898年,袁世凯向慈禧太后进贡一辆奔驰牌轿车。

不料,慈禧仅试坐一次就把它打入冷宫,弃露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但坐在慈禧前面,而且还和她“平起平坐”,有伤“体制”,最终被闲置起来。

这一事件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慈禧太后生活简朴 B.汽车的引进受到中国上层社会人士的普遍抵制
C.汽车的使用在中国受到封建意识的阻碍 D.汽车的推广受中国经济发展的制约
5.1872年,有人作诗云:“见闻历历备于此,读之可惊复可喜。

费去十文买一纸,博古通
今从此始。

”诗中所提的“纸”是 ( ) A.传单 B.信件 C.报纸 D.书籍
7.罗兹曼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一书称:“1905年是新旧中国的分水岭。

所谓的“分水
岭”指的是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来看,所谓
的“分水岭”指的是 ( ) A.京师大学堂的成立 B.科举制度的废除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11.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出:
“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

……
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

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这项变革倡导了 ( )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
助的观念
【教学反思】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