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B3三).

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B3三).
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B3三).

专题21 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B3三)

一.课标要求: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较轻,纵贯近几年的高考对概率要求降低,但本讲内容使新加内容,考试涉及的可能性较大。

预测高考:

(1)题目类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

(2)本建考试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的求值问题,我们要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处理。

三.要点精讲

1.随机数的概念

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任何一个数的机会是均等的。

2.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1)利用函数计算器可以得到0~1之间的随机数;

(2)在Scilab 语言中,应用不同的函数可产生0~1或a~b 之间的随机数。

3.几何概型的概念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5.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

(1)设线段l 是线段L 的一部分,向线段L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线段l 上的点数与线段L 的长度成正比,而与线段l 在线段l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线段l 上的概率为:

P=l 的长度/L 的长度

(2)设平面区域g 是平面区域G 的一部分,向区域G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g 上的点数与区域g 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区域g 在区域G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g 上概率为:

P=g 的面积/G 的面积

(3)设空间区域上v 是空间区域V 的一部分,向区域V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v 上的点数与区域v 的体积成正比,而与区域v 在区域v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V 上的概率为:

P=v 的体积/V 的体积

四.典例解析

题型1:线长问题

例1.一个实验是这样做的,将一条5米长的绳子随机地切断成两条,事件T 表示所切两段绳子都不短于1米的事件,考虑事件T 发生的概率。

分析:类似于古典概型,我们希望先找到基本事件组,既找到其中每一个基本事件。注意到每一个基本事件都与唯一一个断点一一对应,故引例中的实验所对应的基本事件组中的基本事件就与线段AB 上的点一一对应,若把离绳AB 首尾两端1的点记作M 、N ,则显然事件T 所对应的基本事件所对应的点在线段MN 上。由于在古典概型中事件T 的概率为T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总的基本事件个数,但这两个数字(T 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总的基本事件个数)在引例1中是无法找到的,不过用线段MN 的长除以线段AB 的长表示事件T 的概率似乎也是合理的。

解:P (T )=3/5。

例2.(磁带问题)乔和摩进行了一次关于他们前一天夜里进行的活动的谈话。然而谈话却被监听录音

机记录了下来,联邦调查局拿到磁带并发现其中有10秒钟长的一段内容包含有他们俩犯

罪的信息 然而后来发现,这段谈话的一部分被联邦调查局的一名工作人员擦掉了,该工

作人员声称她完全是无意中按错了键,并从即刻起往后的所有内容都被榛掉了试问如果这

10秒钟长的谈话记录开始于磁带记录后的半分钟处,那么含有犯罪内容的谈话被部分或

全部偶然擦掉的概率将是多大?

解析:将3O 分钟的磁带表示为长度为3O 的线段R ,则代

表10秒钟与犯罪活动有关的谈话的区间为 r,如右图所示,10

秒钟的谈话被偶然擦掉部分或全部的事件仅在擦掉开始的时间

位于该区间内或始于该区间左边的任何点。 因此事件r 是始于

R 线段的左端点且长度为326121=+的事件。因此,02.090

23032

)(====的面积的面积R r r p 。 例3.假设车站每隔 10 分钟发一班车,随机到达车站,问等车时间不超过 3 分钟的概率 ? 解:以两班车出发间隔 ( 0,10 ) 区间作为样本

空间 S ,乘客随机地到达,即在这个长度是 10 的

区间里任何一个点都是等可能地发生,因此是几何概率问题。

要使得等车的时间不超过 3 分钟,即到达的

时刻应该是图中 A 包含的样本点,

p=的长度的长度S a =10

3= 0.3 。 题型2:面积问题

例4.投镖游戏中的靶子由边长为1米的四方板构成,并将此板分成四个边

长为1/2米的小方块。实验是向板中投镖,事件A 表示投中阴影部分为成功,考

虑事件A 发生的概率。

分析与解答:类似于引例1的解释,完全可以把此引例中的实验所对应的基本事件组与大的正方形区域联系在一起,既事件组中的每一个基本事件与大正方形区域中的每一个点一一对应,则事件A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就与阴影正方形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我们用阴影正方形的面积除以大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事件A 的概率是合理的。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用引例1的方法验证其正确性。

解析:P (A )=(1/2)2/12=1/4。

例5.(CB 对讲机问题)(CB 即CitizenBand 市民波段的英文缩写)两个CB 对讲机持有者,莉莉和霍伊都为卡尔货运公司工作,他们的对讲机的接收范围为25公里,在下午3:0O 时莉莉正在基地正东距基地30公里以内的某处向基地行驶,而霍伊在下午3:00时正在基地正北距基地40公里以内的某地向基地行驶,试问在下午3:0O 时他们能够通过对讲机交谈的概率有多大?

解:设x 和y 分别代表莉莉和霍伊距某地的距离,

于是400,300≤≤≤≤y x

则他俩所有可能的距离的数据构成有序点对(x,y),这里x ,y 都在它

们各自的限制范围内,则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构成的集合即为基本

事件组对应的几何区域,每一个几何区域中的点都代表莉莉和霍伊

的一个特定的位置, 他们可以通过对讲机交谈的事件仅当他们之间

0← S →10

的距离不超过25公里时发生(如右图)因此构成该事件的点由满足不等式

2522≤+y x 的数对组成,此不等式等价于62522≤+y x 右图中的方形区域代表基本事件组,阴影部分代表所求事件,方形区域的面积为1200平方米公里,而事件的面积为

()462525412ππ=??

? ??, 于是有41.090

2480062512004/625====ππp 。 例6.(意大利馅饼问题)山姆的意大利馅饼屋中设有一个投镖靶 该靶为正方形板.边长为18厘米,挂于前门附近的墙上,顾客花两角伍分的硬币便可投一镖并可有机会赢得一种意大利馅饼中的一个,投镖靶中画有三个同心圆,圆心在靶的中心,当投镖击中半径为1厘米的最内层圆域时.可得到一个大馅饼;当击中半径为1厘米到2厘米之间的环域时,可得到一个中馅饼;如果击中半径为2厘米到3厘米之间的环域时,可得到一个小馅饼,如果击中靶上的其他部分,则得不到谄饼,我们假设每一个顾客都能投镖中靶,并假设每个圆的周边线没有宽度,即每个投镖不会击中线上,试求一顾客将嬴得:

(a )一张大馅饼,

(b )一张中馅饼,

(c )一张小馅饼,

(d )没得到馅饼的概率

解析:我们实验的样本空间可由一个边长为18的正方形表示。右图表明R 和子区域r 1、r 2、r 3和r,它们分别表示得大馅饼、中馅饼、小馅饼或没得到馅饼的事件。

01.032418

)1()()(2211====ππ的面积的面积R r r p a ; 03.0324318)1()2()()(2

2222==-==πππ的面积的面积R r r p b ; 05.0324518

)2()3()()(22233==-==πππ的面积的面积R r r p c ; 91.0324318

)3(324)()(2244==-==ππ的面积的面积R r r p d 。 题型3:体积问题

例7.(1)在400毫升自来水中有一个大肠杆菌,今从中随机取出2毫升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大肠杆菌的概率。

解析:由于取水样的随机性,所求事件的概率等于水样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即2/400=0.005。

(2)如果在一个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里有表面积达40平方公里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如在这海领域里随意选定一点钻探,问钻到石油的概率是多少?

解析:由于选点的随机性,可以认为该海域中各点被选中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因而所求概率自然认为等于贮油海域的面积与整个海域面积之比,即等于40/50000=0.0008。

例8.在线段[0,1]上任意投三个点,问由0至三点的三线段,能构成三角形与不能构成三角形这两个事件中哪一个事件的概率大。

解析:设0到三点的三线段长分别为x,y,z

右端点坐标为x,y,z ,显然1,,0≤≤z y x

。这三条线 段构成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

x z y y z x z y x >+>+>+,,。

在线段[0,1]上任意投三点x,y,z 。与立方体

10≤≤x ,10≤≤y ,10≤≤z 中的点),,(z y x

边长为1的立方体T 中均匀地掷点,而点落在

x z y y z x z y x >+>+>+,,区域中的概率;这也就是落在图中由ΔADC ,ΔADB ,ΔBDC ,ΔAOC ,ΔAOB ,ΔBOC 所围成的区域G 中的概率。由于,1)(=T V 2

11213131)(33=???-=G V , 2

1)(/)(==∴T V G V p 由此得,能与不能构成三角形两事件的概率一样大。

题型4:随机模拟

例9.随机地向半圆0y <

解析:半圆域如图

设A =‘原点与该点连线与x 轴夹角小于/4π’ 由几何概率的定义

2221142()12

a a A P A a ππ+==的面积半园的面积112π=+。 例10.随机地取两个正数x 和y ,这两个数中的每一个都不超过1,试求x 与y 之和不超过1,积不小于0.09的概率.

解析:01,01x y ≤≤≤≤,不等式确定平面域S 。

A =‘1,0.09x y xy +≤≥’则A 发生的充要条件为01,10.09x y xy ≤+≤≥≥不

等式确定了S 的子域A ,

故:

0.90.10.9()(1)A P A x dx x ==--?的面积S 的面积 0.40.18ln30.2=-=

例11. 曲线y=-x 2+1与x 轴、y 轴围成一个区域A ,直线x=1、直线y=1、x 轴围成一个正方形,向正方形中随机地撒一把芝麻,利用计算机来模拟这个试验,并统计出落在区域A 内的芝麻数与落在正方形中的芝麻数。

答案:如下表,由计算机产生两例0~1之间的随机数,它们分别表示随机点(x,y )的坐标。如果一个点(x,y )满足y ≤-x 2+1,就表示这个点落在区域A 内,在下表中最后一列相应地就填上1,否则填0。

1.几何概率是考研大纲上要求的基本内容,也是近年来新增考察内容之一;

2.有关几何概率的题目难度不大,但需要准确理解题意,利用图形分析问题。本讲将着重介绍如何利用图形解决几何概率的相关问题;

3.学好几何概率对于解决后续均匀分布的问题有很大帮助。

4.关于几何概型:

(1)我们是就平面的情形给出几何概型的,同样的方法显然也适用于直线或空间的情形,只需将“面积”相应地改变为“长度”、“体积”;

(2)几何概型并不限于向平面(或直线、空间)投点的试验,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无限多个等可能的基本结果,每个基本结果可以用平面(或直线、空间)中的一点来表示,而所有基本结果对应于一个区域Ω,这时,与试验有关的问题即可利用几何概型来解决。

高考文科数学核心考点总结

高考文科数学核心考点总结 导读:本文高考文科数学核心考点总结,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文科数学核心考点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

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一是考查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直观图与三视图;二是考查空间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是考查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求空间角等(文科不

高中数学第一轮复习 第21讲 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人教版] 高三新数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讲座21)—几何概型及随机模拟 一.课标要求: 1.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包括计算器产生随机数来进行模拟)估计概率,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类认识随机现象的过程。 二.命题走向 本讲内容在高考中所占比较轻,纵贯近几年的高考对概率要求降低,但本讲内容使新加内容,考试涉及的可能性较大。 预测07年高考: (1)题目类型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 (2)本建考试的重点内容几何概型的求值问题,我们要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概率模型处理。 三.要点精讲 1.随机数的概念 随机数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任何一个数的机会是均等的。 2.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1)利用函数计算器可以得到0~1之间的随机数; (2)在Scilab 语言中,应用不同的函数可产生0~1或a~b 之间的随机数。 3.几何概型的概念 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4.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5.几种常见的几何概型 (1)设线段l 是线段L 的一部分,向线段L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线段l 上的点数与线段L 的长度成正比,而与线段l 在线段l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线段l 上的概率为: P=l 的长度/L 的长度 (2)设平面区域g 是平面区域G 的一部分,向区域G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g 上的点数与区域g 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区域g 在区域G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g 上概率为: P=g 的面积/G 的面积 (3)设空间区域上v 是空间区域V 的一部分,向区域V 上任投一点.若落在区域v 上的点数与区域v 的体积成正比,而与区域v 在区域v 上的相对位置无关,则点落在区域V 上的概率为: P=v 的体积/V 的体积

人教版数学高一-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精品教案

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材分析 1.几何概型是不同于古典概型的又一个最基本、最常见的概率模型,其概率计算原理通俗、简单,对应随机事件及试验结果的几何量可以是长度、面积或体积. 2.如果一个随机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并且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那么该试验可以看作是几何概型.通过适当设置,将随机事件转化为几何问题,即可利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四、学情分析 五、教学方法 1.自主探究,互动学习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七、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1基本事件的特点 ①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 ②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1.2古典概型 1.2.1古典概型的概念 我们把具有:①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②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为古典概型. 1.2.2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如果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n 个,即此试验由n 个基本事件组成,而且所有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相等,那么每一个基本事件的概率都是 n 1 ,如果某个事件A 包含的结果有m 个基本事件,那么事件A 的概率()n m A P = . 1.3几何概型 1.3.1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实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A P 1.从长度为1,3,5,7,9五条线段中任取三条能构成三角形的概率是( ) A . 2 1 B . 10 3 C . 5 1 D . 5 2 2.甲、乙、丙三人随意坐下一排座位,乙正好坐中间的概率为( ) A . 12 B .13 C . 14 D .16 3.袋中有白球5只,黑球6只,连续取出3只球,则顺序为“黑白黑”的概率为( ) A . 11 1 B . 33 2 C . 33 4 D . 33 5 4.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们的六个面分别标有点数1,2,3,4,5,6),骰子 朝上的面的点数分别为X ,Y ,则1log 2=Y X 的概率为( ) A . 6 1 B . 36 5 C . 121 D .2 1

高中数学例题:用随机模拟的方法求几何概型问题的概率

高中数学例题:用随机模拟的方法求几何概型问题的概率 例.在长为12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作正方形,利用随机模拟法试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与81 cm 2之间的概率. 【思路点拨】正方形的面积只与边长有关,此题可以转化为在 1.2 cm 长的线段上任取一点M ,求使得AM 的长度介于6 cm 与9 cm 之间的概率. 【解析】 (1)用计算器产生一组[0,1]内的均匀随机数a 1=RAND . (2)经过伸缩变换,a=12a 1得到一组[0,12]内的均匀随机数. (3)统计试验总次数N 和[6,9]内随机数的个数N 1. (4)计算频率1N N . 记事件A={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与81 cm 2之间}={正方形的边长介于6 cm 与9 cm 之间},则P (A )的近似值为1()n N f A N . 【总结升华】 用随机数模拟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中事件A 及基本事件总体对应的区域转化为随机数的范围.用转盘产生随机数,这种方法可以亲自动手操作,但费时费力,试验次数不可能很大;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举一反三:

【变式1】用随机模拟的方法近似计算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切圆面积,并估计π的近似值. 【解析】 (1)利用计算机产生两组[]10, 上的均匀随机数,RAND b RAND a ==11,. (2)进行平移和伸缩变换,()25.0,2)5.0(11*-=*-b b a ,得到两组[]1,1-上的均匀随机数. (3)统计试验总次数N 和点落在圆内的次数1N )数)的点((满足b a b a ,122≤+. (4)计算频率N N 1即为点落在圆内的概率近似值. (5)设圆面积为S ,则由几何概率公式得4S P = . ∴ N N S 14≈,则N N S 14≈即为圆面积的近似值.又∵2S r ππ==圆.∴N N S 14≈=π即为圆周围率π的近似值.

高考文科数学复习题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第二节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考纲要求]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3.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 4.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 突破点一 古典概型 [基本知识] 1.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都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2.古典概型 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1)有限性: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2)等可能性: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A 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基本事件的总数 . [基本能力]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适宜条件下,种下一粒种子观察它是否发芽”属于古典概型,其基本事件是“发 芽与不发芽”.( ) (2)掷一枚硬币两次,出现“两个正面”“一正一反”“两个反面”,这三个结果是等 可能事件.( ) (3)从市场上出售的标准为500±5 g 的袋装食盐中任取一袋,测其重量,属于古典概 型.( ) (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 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13 .( ) 答案:(1)× (2)× (3)× (4)√ 二、填空题 1.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2 5 2.若某公司从五位大学毕业生甲、乙、丙、丁、戊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机会均等,则甲或乙被录用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9 10 3.袋中有形状、大小都相同的4只球,其中1只白球,1只红球,2只黄球.从中一次随机摸出2只球,则这2只球颜色不同的概率为________. 答案:5 6 [典例](2018·天津高考)已知某校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分别为240,160,160.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去某敬老院参加献爱心活动. (1)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多少人? (2)设抽出的7名同学分别用A,B,C,D,E,F,G表示,现从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承担敬老院的卫生工作. ①试用所给字母列举出所有可能的抽取结果; ②设M为事件“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求事件M发生的概率. [解](1)因为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人数之比为3∶2∶2,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7名同学,所以应从甲、乙、丙三个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中分别抽取3人,2人,2人. (2)①从抽取的7名同学中随机抽取2名同学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B},{A,C},{A,D},{A,E},{A,F},{A,G},{B,C},{B,D},{B,E},{B,F},{B,G},{C,D},{C,E},{C,F},{C,G},{D,E},{D,F},{D,G},{E,F},{E,G},{F,G},共21种. ②由①,不妨设抽出的7名同学中,来自甲年级的是A,B,C,来自乙年级的是D,E,来自丙年级的是F,G,则从抽出的7名同学中随机抽取的2名同学来自同一年级的所有可能结果为{A,B},{A,C},{B,C},{D,E},{F,G},共5种. 所以事件M发生的概率P(M)=5 21. [方法技巧] 1.求古典概型概率的步骤 (1)判断本试验的结果是否为等可能事件,设出所求事件A; (2)分别求出基本事件的总数n与所求事件A中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 (3)利用公式P(A)=m n,求出事件A的概率.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练习题

1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计60分。请把选择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1.同时向上抛100个铜板,落地时100个铜板朝上的面都相同,你认为对这100个铜板下面情况更可能正确的是 A.这100个铜板两面是一样的 B.这100个铜板两面是不同的 C.这100个铜板中有50个两面是一样的,另外50个两面是不相同的 D.这100个铜板中有20个两面是一样的,另外80个两面是不相同的 2.口袋内装有一些大小相同的红球、白球和黒球,从中摸出1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0.42,摸出白球的概率是0.28,那么摸出黒球的概率是 A .0.42 B .0.28 C .0.3 D .0.7 3.从装有2个红球和2个黒球的口袋内任取2个球,那么互斥而不对立的两个事件是 A .至少有一个红球与都是黒球 B .至少有一个黒球与都是黒球 C .至少有一个黒球与至少有1个红球 D .恰有1个黒球与恰有2个黒球 4.在40根纤维中,有12根的长度超过30mm ,从中任取一根,取到长度超过30mm 的纤维的概率是 A .4030 B .4012 C .30 12 D .以上都不对 5.先后抛掷硬币三次,则至少一次正面朝上的概率是 A .81 B . 83 C . 85 D . 8 7 6.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3.0=A P ,则当( )时一定有()7.0=B P A .A 与B 互斥 B .A 与B 对立 C.B A ? D. A 不包含B 7.在第1、3、4、5、8路公共汽车都要停靠的一个站(假定这个站只能停靠一辆汽车),有一位乘客等候第4路或第8路汽车.假定当时各路汽车首先到站的可能性相等,则首先到站正好是这位乘客所需乘的汽车的概率等于 A.21 B. 32 C.53 D.5 2 8. 某小组共有10名学生,其中女生3名,现选举2名代表,至少有1名女生当选的概率为 A.157 B.158 C.5 3 D.1 9. 从全体3位数的正整数中任取一数,则此数以2为底的对数也是正整数的概率为 A.2251 B.3001 C.450 1 D.以上全不对 10. 取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是. A.21 B.31 C.4 1 D.不确定 11. 已知地铁列车每10 min 一班,在车站停1 min.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是 A. 101 B.91 C.111 D.8 1 12. 在1万 km 2的海域中有40 km 2的大陆架贮藏着石油,假如在海域中任意一点钻探,钻到油层面的概率是. A.251 1 B.2491 C.2501 D.252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三 习题:第三章3.3几何概型

第三章 3.3 几何概型 3.3.1 几何概型 3.3.2 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A 级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几何概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几何概型是古典概型的一种,基本事件都具有等可能性 B .几何概型中事件发生的概率与它的位置或形状无关 C .几何概型在一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结果有无限多个 D .几何概型中每个结果的发生都具有等可能性 解析:几何概型和古典概型是两种不同的概率模型. 答案:A 2.有下列四个游戏盘,将它们水平放稳后,向上面扔一颗小玻璃球,若小球落在阴影部分,则可中奖,小明要想增加中奖机会,应选择的游戏盘是( ) 解析:A 中奖概率为38,B 中奖概率为14,C 中奖概率为13,D 中奖概率为1 3. 答案:A 3.在400毫升自来水中有一个大肠杆菌,今从中随机取出2毫升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则发现大肠杆菌的概率为( ) A .0.008 B .0.004 C .0.002 D .0.005 答案:D 4.在2016年春节期间,3路公交车由原来的每15分钟一班改为现在的每10分钟一班,在车站停1分钟,则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是( ) A.110 B.19 C.111 D.9 10 解析:记“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为事件A ,则A 所占时间区域长度为1分钟,而整个区域的时间长度为10分钟,故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 (A )=110 . 答案:A

5.在腰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内任取一点,则该点到此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距离小于1的概率为( ) A.π16 B.π8 C.π4 D. π2 解析:该点到此三角形的直角顶点的距离小于1,则此点落在以直角顶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14圆内.所以所求的概率为14 π12 ×2×2=π8 . 答案:B 二、填空题 6.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内随机抽取一点,则该点在三棱锥A 1-ABC 内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P =VA 1-ABC VABCD -A 1B 1C 1D 1=1 6 . 答案:1 6 7.某人对某台的电视节目进行了长期的统计后得出结论,他任意时间打开电视机看该台节目时,看不到广告的概率为 9 10 ,那么该台每小时约有________分钟的广告. 解析:60×??? ?1-910=6(分钟). 答案:6 8.有一根长度为3 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的两段的长度都不小于1 m 的概率是________. 解析:从每一个位置剪断都是一个基本事件,剪断位置可以是长度为3 m 的绳子上的任意一点. 如上图,记“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 m ”为事件A .把绳子三等分,于是当剪断位置处在中间一段上时,事件A 发生.由于中间一段的长度等于绳长的1 3,于是事件A 发生的概率 P (A )=13 . 答案:1 3 三、解答题 9.一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 m 、宽20 m 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 m 的概率.

2020高考数学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第六节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第十一单元 第六节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一、选择题 1.在区间[0,3]上任意取一点,则此点坐标不大于2的概率是( ) A.13 B.12 C.23 D.79 【解析】 依题意,此点坐标不大于2的区间为[0,2],区间长度为2,而区间[0,3]的长 度为3,所以此点坐标不大于2的概率是23 . 【答案】 C 2.(精选考题·宁波质检)在长为10 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P ,并以线段AP 为边作正 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 cm 2与49 cm 2之间的概率为( ) A.110 B.15 C.310 D.25 【解析】 点P 的区域长度为10 cm ,所求事件构成的区域长度为6 cm 到7 cm ,其长度 为1 cm ,∴P =110 . 【答案】 A 3. 如图是一半径为2的扇形(其中扇形中心角为90°),在其内部随机地撒一粒黄豆,则它落在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 A.2π B.1π C.12 D .1-2π 【解析】 扇形面积S =14×π×22=π,弓形面积S 1=π-12×22=π-2,∴P =π-2π =1-2π . 【答案】 D 4.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内,射线OT 落在60°角的终边上,任作一条射线OA ,则射线OA 落在锐角∠xOT 内的概率是( ) A.13 B.14 C.15 D.16 【解析】 OA 等可能地落在平面内,构成区域为(0°,360°),所求事件区域为(0°, 60°),∴P =60360=16 . 【答案】 D

5.在长方体ABCD-A1B1C1D1内任意取点,则该点落在四棱锥B1-ABCD内的概率是( ) A. 1 2 B. 1 3 C. 1 4 D. 1 5 【解析】不妨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c,则该点落在四棱锥B1-ABCD内的概率为 P= VB1-ABCD VABCD-A1B1C1D1 = 1 3 abc abc = 1 3 . 【答案】 B 6.平面上有一组平行线,且相邻平行线间的距离为3 cm,把一枚半径为1 cm的硬币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上,则硬币不与任何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是( ) A. 1 4 B. 1 3 C. 1 2 D. 2 3 【解析】如右图所示,任取一组平行线进行研究,由于圆心落在平行线间任一点是等可能的且有无数种情况,故本题为几何概型.因为圆的半径为1 cm,所以圆心所在的线段长度仅能为1 cm,所以P= 1 3 . 【答案】 B 7.ABCD为长方形,AB=2,BC=1,O为AB的中点,在长方形ABCD内随机取一点,取到的点到O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 π 4 B.1- π 4 C. π 8 D.1- π 8 【解析】如图所示,点构成的区域为长方形ABCD,所求事件构成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 分,∴P= 2- π×12 2 2 =1- π 4 . 【答案】 B 二、填空题 8. 右图的矩形长为5,宽为2,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阴影部分的黄豆数为138颗,则我们可以估计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 【解析】 S 10 = 138 300 ,∴S=4.6. 【答案】 4.6 9.

古典概型,几何概型深刻复习知识点和综合知识题

知识点一:变量间的相关系数 1.两变量之间的关系 (1)相关关系——非确定性关系 (2)函数关系——确定性关系 2.回归直线方程:∧ ∧ ∧ +=a x b y ?? ??????? -=--=---=∧∧====∧∑∑∑∑x b y a x n x y x n y x x x y y x x b n i i n i i i n i i n i i i ,)())((1 2 21 121 例题分析 例1:某种产品的广告费x (单位:百万元)与销售额y (单位:百万元)之间有一组对应数据如下表所示,变量y 和x 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x (百万元) 2 4 5 6 8 y (百万元) 30 40 6 50 70 (1)画出销售额与广告费之间的散点图;(2)求出回归直线方程。 针对练习 1、对变量x, y 有观测数据理力争(1x ,1y )(i=1,2,…,10),得散点图左;对变量u ,v 有观测数据(1u ,1v )(i=1,2,…,10),得散点图右. 由这两个散点图可以判断( )

(A )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正相关 (B )变量x 与y 正相关,u 与v 负相关 (C )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正相关 (D )变量x 与y 负相关,u 与v 负相关 2.在下列各图中,每个图的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的图是( ) (1) (2) (3) (4) A .(1)(2) B .(1)(3) C .(2)(4) D .(2)(3) 3. 下表是某小卖部一周卖出热茶的杯数与当天气温的对比表: 气温/℃ 18 13 10 4 -1 杯数 24 34 39 51 63 若热茶杯数y 与气温x 近似地满足线性关系,则其关系式最接近的是( ) A. 6y x =+ B. 42y x =+ C. 260y x =-+ D. 378y x =-+ 知识点二:概率 一、随机事件概率: 事件:随机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确定性事件: 必然事件(概率为1)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 (1)必然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必然事件; (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 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不可能事件; (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 的确定事件; (4)随机事件:在条件S 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 的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的概率(统计定义):一般的,如果随机事件 A 在n 次实验中发生了m 次,当实验的次数n 很大时,我们称事件A 发生的概率为()n m A P ≈

2017高考新课标2文科数学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 文科数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2,3}A =,2{|9}B x x =<,则A B = A .{2,1,0,1,2,3}-- B .{2,1,0,1,2}-- C .{1,2,3} D .{1,2} (2)设复数z 满足i 3i z +=-,则z = A .12i -+ B .12i - C .32i + D .32i - (3)函数sin()y A x ω?=+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 .2sin(2)6 y x π=- B .2sin(2)3 y x π=- C .2sin()6 y x π=+ D .2sin()3 y x π=+ (4)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 .12π B .323 π C .8π D .4π (5)设F 为抛物线2:4C y x =的焦点,曲线(0)k y k x =>与C 交于点P ,PF x ⊥轴,则k = A .12 B .1 C .32 D .2 6 - 3 π

(6)圆2228130x y x y +--+=的圆心到直线10ax y +-=的距离为1,则a = A .43 - B .34 - C .2 (7)右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 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8)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A . 7 10 B .58 C .38 D .310 (9)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的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2x =,2n =,依次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的s = A .7 B .12 C .17 D . 34

3.3.1—3.3.2 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3.3 几何概型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00至9: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 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 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 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还是几何概型。

331—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3.3几何概型 331 —3.3.2几何概型及均匀随机数的产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 (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__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__积) (3 )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4)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5 )掌握利用计算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6)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概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 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二、重点与难点: 1、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2、利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 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2、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在概率论发展的早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只考虑那种仅有有限个等可能结果 的随机试验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有无限多个试验结果的情况。例如一个人到单位的时间可能是8 00至9: 00之间的任何一个时刻;往一个方格中投一个石子,石子可能落在方格中 的任何一点……这些试验可能出现的结果都是无限多个。 2、基本概念:(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 )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 (3)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例题分析: 课本例题略 例1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知识网络】 1. 理解古典概型,掌握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会用枚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 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2. 了解随机数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思想;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 特点和意义;了解测度的简单含义;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 【典型例题】 [例1](1)如图所示,在两个圆盘中,指针在本圆盘每个数所在区域的机会均等,那么两个指针同时落在奇数所在区域的概率是 ( ) A . 4 9 B .2 9 C .23 D .13 (2)先后抛掷两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它们的六个面分别标有点数1、2、3、4、5、6), 骰子朝上的面的点数分别为X 、Y ,则1log 2 Y X 的概率为 ( ) A . 6 1 B . 36 5 C . 12 1 D . 2 1 (3)在长为18cm 的线段AB 上任取一点M ,并以线段AM 为边作正方形,则这个正方形 的面积介于36cm 2与81cm 2之间的概率为 ( ) A . 56 B . 12 C .13 D . 16 (4)向面积为S 的△ABC 内任投一点P ,则随机事件“△PBC 的面积小于3 S ”的概率为 . (5)任意投掷两枚骰子,出现点数相同的概率为 . [例2]考虑一元二次方程x 2+mx+n=0,其中m ,n 的取值分别等于将一枚骰子连掷两次先后出现的点数,试求方程有实根的概率。 [例3]甲、乙两人约定于6时到7时之间在某地会面,并约定先到者应等候另一个人一刻钟, 过时即可离去.求两人能会面的概率.

几何概型中利用计算机随机模拟试验

课例:几何概型中利用计算机随机模拟试验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第一中学数学组冯国柱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概率》中“几何概型”的第二课时《3.3.2均匀随机数的产生》。本小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几何概型的基础上,是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又一方法,学习本节对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概率知识,对于培养学生自觉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均匀随机数的概念; (2)掌握利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的方法; (3)会利用均匀随机数解决具体的有关几何概型概率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可以培养学生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利用计算机产生均匀随机数并运用到概率的实际应用中; 难点:把实际问题中事件对应的区域转化为随机数的范围。 四、学法分析:通过对本节例题的模拟试验,认识用计算机模拟试验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体会到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可以产生大量的随机数,又可以自动统计试验的结果,同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试验,可以对试验结果的随机性和规律性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教学用具: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回顾:(复习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和特点为以下分析解答例题提供理论基础。) 【教师活动】

复习提问:(1)什么是几何概型?(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是怎样的?(3)几何概型的特点是? 【学生活动】 回答老师提问:(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 (A )=积) 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构成事件A ; (3)几何概型的特点: 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 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2、问题提出:(通过一系列设问,引起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我们在古典概型中我们可以利用(整数值)随机数来模拟古典概型的问题,那么在几何概型中我们能不能通过随机数来模拟试验呢?如果能够我们如何产生随机数?又如何利用随机数来模拟几何概型的试验呢? 3、例题分析:(通过亲自实践,引起学生思考,增强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试验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教师活动】 例1 某人午觉醒来,发现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的概率. 分析:假设他在0~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但在0到60分钟之间有无穷多个时刻,不能用古典概型公式计算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通过几何概型的求概率公式得到事件发生的概率.因为电台每小时报时一次,他在0到60分钟之间任何一个时刻打开收音机是等可能的,所以他在哪个时间段打开收音机的概率只与该时间段的长度有关,而与该时间段的位置无关,这符合几何概型的条件. 解:设A={等待的时间不多于10分钟},我们所关心的事件A 恰好是打开收音机的时刻位于[50,60]这一时间段内,因此由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得P(A)=

高中数学几何概型

第6讲几何概型 一、选择题 1.在区间[-2,3]上随机选取一个数x,即x≤1,故所求的概率为() A.4 5 B. 3 5 C. 2 5 D. 1 5 解析在区间[-2,3]上随机选取一个数x,且x≤1,即-2≤x≤1,故所求的 概率为P=3 5. 答案 B 2.如图所示,半径为3的圆中有一封闭曲线围成的阴影区域,在圆 中随机扔一粒豆子,它落在阴影区域内的概率是1 3,则阴影部分的 面积是() A.π 3 B.π C.2π D.3π 解析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且圆的面积S′=π·32=9π.由几何概型的概率, 得S S′= 1 3,则S=3π. 答案 D 3.(2015·山东卷)在区间[0,2]上随机地取一个数x,则事件“-1≤log1 2? ? ? ? ?x+ 1 2 ≤1”发生的概率为() A.3 4 B. 2 3 C. 1 3 D. 1 4 解析由-1≤log1 2? ? ? ? ? x+ 1 2≤1, 得1 2≤x+ 1 2≤2, 解得0≤x≤3 2,所以事件“-1≤log1 2 ? ? ? ? ? x+ 1 2≤1”发生的 概率为3 2 2= 3 4,故选A. 答案 A

4.(2017·东北师大附中检测)若将一个质点随机投入如图所示的长方形ABCD 中,其中AB =2,BC =1,则质点落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的概率是( ) A.π2 B.π4 C.π6 D.π8 解析 设质点落在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内为事件A ,则P (A )=阴影面积长方形面积 = 12π×121×2=π 4. 答案 B 5.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 内随机取一点P ,则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的概率为( ) A.π12 B.1-π12 C.π6 D.1-π6 解析 设“点P 到点O 的距离大于1”为事件A . 则事件A 发生时,点P 位于以点O 为球心,以1为半径的半球的外部. ∴V 正方体=23=8,V 半球=43π·13×12=2 3π.∴P (A )=23-23π2 3 =1-π12. 答案 B 6.已知△ABC 中,∠ABC =60°,AB =2,BC =6,在BC 上任取一点D ,则使△ABD 为钝角三角形的概率为( ) A.16 B.13 C.12 D.23 解析 如图,当BE =1时,∠AEB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BE (不包含B ,E 点)上时,△ABD 为钝角三角形;当BF =4 时,∠BAF 为直角,则点D 在线段CF (不包含C ,F 点)上时,△ABD 为钝角

必修五第十三章概率13.4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必修五第十三章概率13.4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测试题 2019.9 1,画一个程序框图,输入一个整数,判断其是奇数还是偶数. 2,设计一个计算997531??????的算法,并画出它的程序流程图 3,、观察下面的过程,回答问题: 因为406116002006+?=; 38234061600+?=; 241382406+?=; 221524382+?=; 212224+?=; 011222+?=, 所以21600,2006>=< (1)上面的计算求的是什么? (2)根据上面的例子归纳出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4,一般来说,一个复杂的流程图都可以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结构; 5,一般地,对于树状结构图,下位比上位________,上位比下位 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流程图,若输入的值为-5时,输出的结果是__________. 7,如图是数学中的一算法流程图:

则其表示的数学算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以下现象是随机现象的是 ( ) A 、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必会沸腾 B 、走到十字路口,遇到红灯 C 、长和宽分别为a,b 的矩形,其面积为 D 、实系数一次方程必有一实根。 9,有下面的试验1)如果,那么;2)某人买彩票中奖;3)3+5〉10;4)在地球上,苹果不抓住必然往下掉。其中是必然现象的 有 ( ) A 、1) B 、4) C 、1)3) D 、 1)4) 10,有下面的试验:1)连续两次至一枚硬币,两次都出现反面朝上;2) 异性电荷,互相吸引;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结冰。 其中是随机现象的是 ( ) A 、1) B 、2) C 、3) D 、 1)3) 测试题答案 0100C a b ?,a b R ∈a b b a ?=?00C

高考文科数学练习题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时跟踪检测(五十九)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1.(2019·长沙长郡中学选拔性考试)长郡中学要从师生推荐的参加讲课比赛的3名男教师和2名女教师中,任选2人参加讲课比赛,则选取的2人恰为一男一女的概率为( ) A.25 B.35 C.13 D.23 解析:选B 从3名男教师和2名女教师中任选2人参加讲课比赛,基本事件总数为10,选取的2人恰为一男一女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为6,故选取的2人恰为一男一女的概率 为P =m n =610=35 .故选B. 2.(2019·合肥质检)某小组有男生8人,女生3人,从中随机抽取男生1人,女生2人,则男生甲和女生乙都被抽到的概率为( ) A.16 B.18 C.112 D.124 解析:选C 某小组有男生8人,分别记为M 甲,M 2,M 3,M 4,M 5,M 6,M 7,M 8,女生3人,分别记为W 乙,W 2,W 3.从中随机抽取男生1人,女生2人的基本事件为(M 甲,W 乙,W 2),(M 甲,W 乙,W 3),(M 甲,W 2,W 3),…,(M 8,W 乙,W 2),(M 8,W 乙,W 3),(M 8,W 2,W 3),共24个,男生甲和女生乙都被抽到的基本事件为(M 甲,W 乙,W 2),(M 甲,W 乙, W 3),共2个,所以男生甲和女生乙都被抽到的概率为224=112 .故选C. 3.(2019·广西五市联考)在{3,5}和{2,4}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数组成一个两位数,则这个数能被5整除的概率是( ) A.12 B.13 C.14 D.16 解析:选C 在{3,5}和{2,4}两个集合中各取一个数组成的两位数有:32,34,52,54,23,25,43,45,共8个,其中能被5整除的两位数有:25,45,共2个,故所求概 率P =28=14 ,选C. 4.(2019·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勾八步,股一十五步,问勾中容圆,径几何?”其大意: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8步和15步,问其内切圆的直径为多少步.现若向此三角形内随机投一粒豆子,则豆子落在其内切圆外的概率是( ) A.3π10 B.3π20 C .1-3π10 D .1-3π20 解析:选D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82+152=17, 设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8-r +15-r =17,解得r =3. ∴内切圆的面积为πr 2=9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