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句式对比与翻译
英汉比较与翻译 第三章 英汉句法对比与翻译

1.3.2 英语主谓句的汉译
• 主谓句转译为汉语的话题-评述句没有规律可循, 但一般说来原句中会有些形容词,此时在译文中 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后,构成汉语的话题-评述句, 还有些被动语态的句子如果带有时间状语或地点 状语来修饰整个句子,在翻译时可将它们放在句 首成为话题。例如:
1. You don’t grow the grain you eat and you don’t make the clothes you wear. 你吃粮食不是你自己种的,你穿的衣服不是你自己做的。 2. One dialect is known to every linguist in this room. 有一种方言,这是屋子里的每位语言学家都懂得。
2.1.2 英汉定语的位置与翻译
定语是修饰主语和宾语的语法成分,说明事物的属性、类 别或特征。在英语里,单个词作定语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 前面,但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从句作定语 一般放在被修饰成分后面。汉语则不然,只要是定语一般 放在被修饰词前。因此,翻译定语时要根据各自特点作相
应的调整。例如:
1.3 “主语-谓语(SV)结构”与“主题评述(TC)/主题-话题(TR)结构”
• 1.3.1 汉语主题-评述/话题句的英译
很多汉语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 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而不是像英语那样有 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 (1)这个人他应该认识。(T:这个人;C:他应该认识) (2)身体,我一向很好(T:(我的)身体;C:一向很好) (3)钱,她有的是。(T:钱;C:她有的是)
2.2 英汉复合句的时间和逻辑顺序
• 2.2.1 英汉语复合句的时间顺序
在英语复合句中,表示时间的从句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也 可以放在主句之后,而汉语在建构句子时,喜欢将先发生 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所以,汉译英时,应该发挥英语 的优势,灵活调用各种手段组织句子。例如: 1. 圣诞节将至,此类项目多了起来。 As it is nearing the Christmas season, such programs have multiplied. (保持) 2. 他3岁时生了伤寒病,变成了聋子。 He became deaf after an attack of typhoid fever at three .(后 置)
第三章 英汉句式结构对比

英语
汉语
转换,省略,增 译和调整语序
形合
意合
例1:All was cleared up some time later when news came from a distant place that an earthquake was felt the very day the little copper ball fell. 过了一些时候,从远方传来了消息:在小铜球坠落的当天,确实发生了 地震。这一切终于得到了澄清。 例2: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例3:他不来,我不去。 If he won’t come here, I’ll not go there. 例4:不知苦中苦,哪知甜中甜? If you have never tasted the bitterness of gall, how can you know the sweetness of honey?
英语
汉语
转换
静态
动态
例1:In the cities, there were strict curfews, empty hotels, abandoned streets and office buildings, looters, trigger-happy patrols, and all the rest. 各城市都严格实行宵禁,饭店旅社都已人去楼空,大街小巷行人绝迹, 办公大楼门可罗雀,歹徒趁火打劫,巡逻队动辄开枪杀人,完全是一片兵 荒马乱的景象。 例2: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读书可以怡情养性,可以摭拾文采,可以增长才干。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英汉语⾔系统对⽐与翻译⼀、被动与主动(⼀)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体的需要。
(⼆)汉英多主动式原因1、汉语被动式的使⽤受到限制。
2、使⽤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被动式时,汉语可采⽤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5)“……加以/予以”式。
⼆、物称与⼈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英语常⽤⾮⼈称,主语汉语常⽤⼈称主语1、⽤抽象名词或⽆⽣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称代词“it”作主语。
代词“it”除了⽤来代替除⼈以外的⽣物或事物之外还⼴泛⽤作填补词expletive。
(⼆)英语常⽤被动式,采⽤物称表达法:汉语常⽤主动式,采⽤⼈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5、动词的弱化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7、动词连⽤是汉语的常态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成份9、汉语句⼦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被动与主动(Passive vs.Active) 被动语态在英语⾥是⼀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在某些⽂体中,使⽤被动句⼏乎成了⼀种表达习惯。
Baker 指出:“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
(⼀)英语多⽤被动式原因1、施事的原因。
⼈们表达思想的时候,通常使⽤主动句。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1. 语序的差异:
在英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而在汉语中,句子的语序是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或者是主语-宾语-谓语的顺序。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序来调整句子的结构。
例如:
英语句子:He ate an apple.
汉语句子:他吃了一个苹果。
2. 被动语态的差异: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通过在谓语动词前加上助动词“be”和过去分词来构成。
而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过使用“被”或“受到”等被动词语的转换。
例如:
英语句子:The house was built by my father.
汉语句子:这座房子是我父亲建的。
3. 主动与被动的强调差异:
在英语中,主动和被动的差异是通过动词的形式来表示的。
主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接受者。
而在汉语中,主动动词和被动动词的差异是通过句子的结构和上下文来体现的。
4. 掌握动宾结构的差异:
在英语中,动宾结构是指谓语动词后面直接跟着一个宾语的结构。
而在汉语中,动宾结构是需要通过一些连接词(如“给”、“让”、“叫”等)来连接动词和宾语的结构。
从主动与被动的角度来看英汉句式翻译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序、被动语态的构成、主动与被动的强调方式以及动宾结构的表达上。
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来进行调整和转换,以保证翻译的准确和自然。
实用英汉对比与翻译

第二章英汉句式结构对比与翻译一. 英文句式结构基本上为主谓结构,可以扩展为5种: 主+谓、主+谓+宾、主+谓+宾+宾补、主+谓+宾+间宾+直宾、主+系+表。
汉语中有部分句子与上述英文句子是对应的。
二. 中文句式结构(一)主谓结构。
(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二)主题—评述句1. 很多汉语句子是“话题性”很强的句子,即句子的前面是一个话题,后面是对话题的评述或陈述、描述。
如:他处境很危险;楼上住着个女工。
2. 其中话题跟后面的动词只是对这个话题所作的说明,不一定表示主语所指称的实体的行动或性质,或者后面根本就没有动词。
3. 结论:将此类句子翻译成英文时,需进行句式结构的调整,在整个句中找到可以在英文中作主语的词,然后再根据主语选择合适的动词,如果找不到主语,就需要添加主语,或将句子中动作的承受着作主语,变为英文的被动语态。
4. 主题—评述句可归纳为如下几种:⑴动作承受者作话题。
如:那件事我已经办好了。
⑵双话题。
如:我头疼。
⑶动词或动词短语作话题。
如:加入世贸组织利大于弊。
⑷从句作话题。
如:张三明天去美国,我觉得很奇怪。
⑸地点作话题。
如:桌上搁着一碗饭。
⑹时间作话题。
如:今天风和日暖。
(三)无主句1.即“非主语句”,一种是没有主语的,叫无主句,还有一种是由一个词构成的,叫独词句,如:火!注意!这种句子可以直译。
2.一般来说,无主句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⑴表达客观、科学、公正的语气。
汉语的一些科技材料或法律条文中往往使用无主句,目的是使表达的内容更科学、公正。
这种情况下,无主句要以为英文的主谓结构时,一般都转化为被动语态,也就是使用原文的宾语做主语,因为被动语态不强调动作的发出者,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语用效果。
如:要制造飞机,就要考虑空气阻力问题。
Air resistance has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 airplane is to be made.⑵表达不满又不失礼貌地语气。
句子翻译技巧(1)

汉译英:一定要为译句选择一个合适的主语,将 汉语原文中不明确的主语予以明确化。
薄薄的一本书他竟看了两个月。 It took him two long months to finish such a thin book. 我原来计划今年二月访问美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 感到扫兴。 It was a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had intended to pay to America in February.
英语中经常使用被动语态,尤其在科技语体中, 这是因为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更少主观色彩、 结构更简单,还因为不必、不愿或无从说出主 动者或强调受动者。 相比之下,汉语中被动语态使用较少,是因为 汉语往往将宾语提前作为说话的主题,通过词 汇的手段或词序的手段来表示被动。
英译汉被动句的翻译
译成被动句
Lulled by the gentle motion and soothed by the rippling music of the waves the babies soon fell asleep. 船儿轻轻摇荡,波声潺潺悦耳,孩子们不久就睡着了。
汉译英:先弄清楚各分句之间的关系,确定其类 别,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组织起来
a. 汉语用表示被动意义的词 b. 不用表示被动意义的词,汉语句子的结构本身可以 表示被动意义 c. 把谓语部分译成“是……的”
译成主动句
a. 用原句的施事者作主语 b. 补充施事者作主语 c. 译成汉语的无主句
1. He was seen to play ping-pong there.
有人看见他在那儿打乒乓球。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

从主动与被动角度看英汉句式翻译对比差异英汉语言中的句式有很多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差异是主动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
在英语中,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动词的结构上,而在汉语中,则主要通过动词的位置和句子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
首先看英语中的主动语态。
主动语态中,主语一般在句子的前面,紧接着是动词。
"She is reading a book."(她正在读一本书。
)这个句子中,主语"She"出现在第一位,动词"is reading"紧跟其后,表示主语正在进行的动作。
相比之下,汉语中的主动语态的表达方式较为灵活。
主语可以出现在句子的任意位置,而动词则一般出现在句子的中间或结尾。
"她正在读一本书。
"中,主语"她"出现在句子的开头,动词"读"紧跟其后。
接下来看英语中的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一般由助动词"be"加上过去分词构成,通常以"by"短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Tom."(这本书是汤姆写的。
)这个句子中,被动语态由助动词"was"和过去分词"written"构成,"by Tom"则表示执行动作的人。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一般通过句子的结构和动词的位置来表示。
被动句的结构为"被+动作的执行者+动词+其他成分"。
"这本书被汤姆写了。
"中,"这本书"是被动句的主语,"被汤姆"表示执行动作的人,"写"是动词,"了"是句子的标志性成分。
英汉两种语言在被动句的使用上也略有不同。
在英语中,被动语态常用于强调行为的承受者,而在汉语中,则多用于表达被动意义。
英汉句式对比及其翻译

结构松散 以意义的完整为目的 多个动词连用或 流水句 即使没有连接词,也能把句子本身的概念或关系表 达清楚
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1 形式主语it的翻译
it作为引导代词担任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或引导强调句时,其本身 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所以应当省略不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先行代词it 的省略
It is quite extraordinary how many different kinds and qualities of plastics there are. 塑料有那么多不同的种类的性质,这真是非常不同寻常的。
汉译英:把汉语原文线形铺排的动词分出主次,将某些动词非谓 语化处理,如采用从句、非谓语动词和名词化结构等,再将其纳 入一定的主谓框架中,变松散为紧凑。
参考文献
1 傅勇林 唐跃勤 科技翻译[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2 连淑能 英汉对比与翻译[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赵玉闪 吕亮球 科技英汉互译教程[M]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4 4 闫文培 实用科技英语翻译要义[M] 科学出版社 2008 5 王秉钧 郭正行 科技英汉汉英翻译技巧[M] 天津大学出版社
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英译汉:将形合转换为意合 去掉多余连接词,按汉语的语序特点,即 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组织句子,先发生的 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先说原因后说 结果。
汉译英:把意合转换为形合 分析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在译文中添加 连接词,并选用恰当的英语语法形式,如 关系词、讽刺、动名词和不定式等。
树形结构与线形结构的转换
英汉句式对比及其翻译
形合
意合
树形结构
线性结构
形合与意合的转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the earth, China plays in world
affairs a role that can only grow more important in the
years ahead.
-- Jimmy Carter
Trunk line: S + V + (O) Branches and sub-branches : Adverbials and attributes
• 这样的英语句子,结构显得过于松散了,变成汉式英语而非典型地道的英语句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 英汉句子的差异:形合与意合 • 这种差异在翻译中给译者带来一定的障碍。将一个重形合的
语篇译成重意合的语篇,最常见的错误就是将形合的特点迁 移(transfer)到重意合的语言中。 • 翻译中译者面临的困难很多,但句型结构的迁移是最大的障 碍。现在不少译者的译文充斥着英语的句法结构,甚至还美 其名曰“忠实于原文”,这种观念实在有害。
• 英语的结构性就很明显,如:
• It is a curious fact, of which I can think of no satisfactory
explanation, that enthusiasm for country life and love of
• Because there is a great distance and there are not enough transport facilities, the rural world is isolated. This isolation has become more serious because there are not enough information media.
学者范仲英说过:“一般来说,英语长句较多,而且 结构比较复杂,往往从句里含有从句,短语中又有短 语。宛如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树杈,有树枝。”
“汉语句子一般简洁明快,很少长句。恰似一根春竹, 一节之后又生一节,中间掐断无伤大雅。”
• 英语: • 一棵参天大树(学者范仲英说过:“一般来说,英语长句较多,而且结构比较复杂,
• If he does not come, I will not go. • I will not go unless he comes.
• 这句中两个动作之间的关系由一个连接词if/until明确表示出来,不可能有误解。 • 同样表达这个意思,汉语就完全可以不用任何表示关系的连接词:
• 他不来我不走。
• 就句子结构而言,英汉语言最主要的差异在于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 英语形合:句子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关 联词)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 汉语意合:词语或分句之间不用语言形式手段连接,句中的 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通过词语或分句的含义表达。
One Quotation:
• 这个例子充分说明英语客观性强,汉语主观性强。
• 难怪王力先生说:汉语是 “人治”的语言,而印欧 语系的语言是“法治的”。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 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 • “You don’t know, who know!
• 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 If you don‘t know, who knows?
• 具体说来,在英语句子结构中,主干结构,即主谓机制突 出,名词,尤其是抽象名词用得多,介词也用得多,表达 复杂思想时,往往开门见山,然后借助英语特有词汇关系 代词,进行空间搭架,把各个子句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 一串葡萄似的句子,主干可能很短,上面却结着累累果实。
• 西方人注重逻辑分析,惯于“由一到多”的思维方式;句 子结构一主语谓语为核心,统摄到各种短语和从句,由主 到次,递相叠加,结构复杂,形成树杈形句式结构。
往往从句里含有从句,短语中又有短语。宛如一棵大树,有树干,有树杈,有树枝。”)
• 一串葡萄, • 一串珍珠, • 一树荔枝
• ——形合语言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
英语句式
英语句式
英语句式
As a nation of gifted people who comprise about one-fourth
• 英汉语言句法差异悬殊,这和英语是屈折语 (inflectional language),而汉语是非屈折 语有关。
• 英语的语言形态丰富,被称为屈折语言或有 标记的语言(如用词根或词尾变化区别词类, 名词的数,不象汉语要由读者自己来体会。
• 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 because of distance and the lack of transport facilities, is compounded by the paucity of the information media.
• 本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语句子,看起来似乎很长,实际上是个简单 句,只有一个主语the isolation of the rural world,一个谓语is compounded。全句共有9个名词,用5个介词连接起来,而动词只有 一个。句子首先指出,农村社会处于一种与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然 后用介词短语说出原因:远离城市,交通工具缺乏,通讯工具不足。
•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 界隔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 得更加严重。
• 由于距离远,又缺乏交通工具,使农村社会与外界隔 绝,而这种隔绝,又由于通讯工具不足而变得更加严 重。
• 抽象名词有的译成动词,有的译成形容词,全句用了四个逗号,一个句号。这样就可以一层层、一点点地把事情交代清楚, 整句语气从容不迫,符合汉语的叙事方法。如果按照译文的结构来组织一句英语句子,那就是下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