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
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3课时《物质的比热容(1)》导学案

第13课时第十二章第3节物质的比热容(1)【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2.能够用比热容的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3.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活动方案】活动一:探究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1.提出问题:根据P43提供的实例,为什么海水和沙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呢?2.猜想与假设:3.实验设计:⑴如何才能使沙和水温度升高?⑵用什么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哪个吸热升温快?理解:在加热方法相同情况下,加热时间的长短可表示。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5、分析与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
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想一想: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有别的方法来比较沙和水吸热升温快慢吗?活动二:阅读理解P45正文部分与“一些物质的比热容”。
(1)比热容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的比热容常用符号_____来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_____(3)水的比热最大,为4.2×103J/(kg·0C)。
物理意义:(4)比热容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它与物质的种类、物质的状态有关;与质量、变化的温度、吸收热量的多少无关。
交流讨论: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了吗?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许多现象与此特点有关。
请举二例,并能进行简单的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例:北方春天的晚上,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止秧苗冻坏;道理:水的比热容大,在夜间放热时,降温较慢,使秧田里秧苗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冻坏。
比热容(导学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系列(人教版)

第3节比热容(导学案)【学习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 通过比热容的实验,体会控制变量的方法在实验中的作用。
3.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感受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 会进行简单的吸、放热计算。
【学习重点】1. 比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2. 热量的计算。
【学习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 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选填“相同”、“不相同”)。
2.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我们用到了转换法:①升高相同的温度时,通过比较长短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②加热的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的快慢来判断物体的吸热能力。
3. 比热容:①比热容是用来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②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③单位:,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4.影响吸放热的因素:物质的、、。
计算物质吸热的公式:Q吸=;计算物质放热的公式:Q放=.【合作探究】探究一、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思考】以烧水为例,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有哪些事例支持你的猜想?【猜想与假设】(1)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有关。
例如把水烧开时,水的质量越大,加热时间越长。
(2)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有关。
例如烧水时,水的温度越高,加热时间越长。
(3)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物质的 有关。
例如加热质量相等的水与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的时间不等。
【思考】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呢?【设计实验】(1)实验方法:该实验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进行探究①控制变量法:探究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时,应该控制两个量不变,每次实验只能改变一个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_导学案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3物质的比热容_导学案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概念: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定义,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比热容的特性:让学生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温度变化、吸放热多少无关。
3.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保暖材料、汽车水箱等的选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比热容的概念,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2. 掌握比热容的特性,能够分析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实例。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的理解,比热容特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比热容的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为什么冬天暖气里要用水而不用其他液体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比热容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及其单位。
3. 实验演示:进行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比热容的特性。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与比热容相关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比热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热容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3. 比热容的特性七、作业设计情景:某同学在冬天用暖水袋取暖,暖水袋里装有2kg的水,初始温度为50℃,经过一段时间后,水温下降到30℃。
问:暖水袋中的水放出了多少热量?答案:根据放热公式Q放=cm(t0t),其中c为水的比热容,m为水的质量,t0为初始温度,t为末温度。
实例:汽车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将这些热量转移走,发动机可能会过热而导致损坏。
因此,汽车发动机里要用水作为冷却液,以吸收和转移发动机产生的热量。
13.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导学案 2

12.2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 了解比热容概念,知道比热容的单位及单位的物理含义2. 会查比热容表。
能根据物质的比热容解释简单的物体温度变化和吸放热问题。
3. 理解利用比热容计算热量的公式,并能用它解决简单热量变化问题。
4. 经历科学探究物质比热容的过程,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39——P43)完成下列问题1.热量总是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为止;两物接触时,高温物体热温度,低温物体热,温度(放、吸;升高、降低).2.相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加热时间长,吸收热量多,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有关。
3.同一块铁,把它的温度从20℃升高到200℃需要吸收的热量要比从20℃升高到100℃需要吸收的热量(多、少),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4.讨论思考:取相同质量(500g)的沙和(500g)水,在相同的太阳下照射,要使温度都升高 5℃,需要照射的时间长,猜想物体吸收热量能力(多少)与有关。
三、合作探究1: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种类是否有关1.设计实验:根据前面我们的生活经验已经知道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和有关,我们要探究物体吸热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需要控制和相同,这种方法叫。
(1)你认为要验证你的猜想,需要测那些物理量,需要那些器材?(2)热量不易直观的看出来物理量,可通过相同酒精灯加热长短表示放热的多少?2.进行实验:在书中P40页的实验中,水和煤油的质量均为500g初温都是20℃,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给水和煤油加热,一边记录时间,一边观察温度计示数当煤油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的时间为1min,而水的温度升高到50℃时需要2min,将有关数据填入下表:物质质量m/g 初温t1/℃末温t2/℃加热时间t/min 吸热多与少水煤油回答下列问题:a数据记录表格中的通电时间代表哪个物理量?b水和煤油的温度分别升高了多少?∆ t油= ∆t水=c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吗?,若不相同哪个吸收的热量多3.得出结论: 1、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相同、不同),这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有关。
12.2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

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主备:周海芹审核:初三物理备课组一、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
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会查比热容表。
2.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3.经历设计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建立比热容概念的过程。
4.能计算有关物质的比热容、温度变化或吸放热等简单问题。
三、重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利用水比热容大的特性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会进行热量的计算。
四、课堂教学【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探究物质的比热容1.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阅读课本P32页)(1)烧水时,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有怎样的关系?请用你的生活经验来支持你的观点。
(2)是不是所有物质的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他们吸收的热量就相等呢?2.实验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有关(阅读课本P32—P34)(1)研究方法是什么?如何研究?(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测量仪器?(3)怎样知道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的多少?(4)如何设计实验表格?(5)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并思考,通过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3.物质的比热容(阅读课本P34)(1)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的物质吸热能力不同,为了描述这一特性引入了一个物理量,叫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它的单位是什么?读作什么?(2)小组讨论并展示:观察“常见物质的比热容”的表格,你获得什么信息?(至少3个)(3)水的比热容是多少,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4)小组讨论并展示:在生活中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有什么?五.课堂练习1.早春季节为了保护田里的秧苗不受冻,傍晚时向田里多灌一些水,这是因为水的()A.密度B.比热容C.热量D.温度2.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收的热量多,物质的比热容越大B.开水的比热容比温水的比热容高C.一杯水比一桶的比热容小D.比热容与质量、温度高低、吸收热量多少无关3.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请你解释这种昼夜温差较大的原因?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的烧杯在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⑴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2课时】一.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二):热量的计算(阅读课本P35页)1.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表达式是什么?2.公式中每一个字母表示什么物理量?并写出它们相应的单位?例1:把质量为500g的铝块从15℃升高到9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写出完整的解题步骤)(3)小组交流讨论:①若将例1的“升高到”改成“升高了”答案还一样吗?写出解答过程。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第十二章第三节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质单位质量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量的度量。
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其中,c表示比热容,Q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m表示物质的质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3.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表示物质温度变化的难易程度。
比热容越大,物质温度变化越困难;比热容越小,物质温度变化越容易。
4. 比热容的应用:水的比热容较大,因此在调节气温方面有重要作用;汽车发动机中使用水作为冷却液,也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2. 掌握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能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比热容的概念的理解,比热容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计算公式,比热容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夏天,我们在炎炎烈日下行走,为什么感觉很热,而冬天,我们在寒冷的天气中行走,为什么感觉很冷?2. 理论讲解:介绍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的物理意义,比热容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以水的比热容为例,讲解比热容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一定质量的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5. 实验操作:请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板书设计1. 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2. 比热容的计算公式:c = Q/(mΔT)3.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4. 比热容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比热容的计算公式,计算一定质量的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
答案:一定质量的水在吸收或放出一定热量时,温度变化的大小为ΔT = Q/(cm)。
2. 请分析一下,为什么汽车的发动机中使用水作为冷却液?答案: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有效地降低发动机的温度。
13.3比热容导学案_(第一课时)

加热吋间/晶0打2*3口第三节比热容导学案(第一课时)预案:预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知道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课前导学】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_________________ 热,温度 ______ ,低温物体热,温度______ ,热量的单位是___________ 。
2、同温度的一壶水和半壶水,要加热到沸腾,______________ 吸收的热量多,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 有关;把同一杯水加热到50C比加热到100C需要吸收的热量 ________________ 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___ .3•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食用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A. 水吸收的热量多 B.食用油吸收的热量多C.水和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一样多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导案【学习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3、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比热容的定义、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吸放热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引入,运用比热容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用具】烧杯,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火柴,手表(秒表),玻璃棒,温度计,水,沙子教学活动:一、情境导入:(略)二、活动13.3 .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猜想:_______ (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需要的器材:(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可以用(填仪器名称)来获取。
4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

4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1.2物质的比热容导学案编号04课题:物质的比热容(第一课时)班级:姓名:【温故知新】(四)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五)分析与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子比水需要的时间(长/短)。
由此可知,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吸收的热量(多/少)。
这说明: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相同/不同)。
怎样才能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差异?物理学中用来比较各种物质的这种性质. (1)比热容的定义: .的某种物质升高(降低)℃所吸收(放出)的叫做这种物质的。
用符号表示、定义式(2)比热容的单位:,读作 .查表可知:水的比热容:,物理意义: .的水升高(降低)℃所吸收(放出)的是。
(3)从比热容表中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相同/不同)。
所以,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
比热容只和物质的、物质的有关,而和物质的质量、体积、温度、气压、吸放的热量等均无关!(4)思考讨论:①一滴水和一盆水的比热容谁大? .②把一根铁丝截为长短不同的两段,哪段铁丝的比热容大? . 320℃的铝块和80℃的实心铝球的比热容是否相同?○4水和冰的比热容是否相同?○5一杯水倒掉一半后,对于剩余的半杯水,下列不发生变化的是( ) ○①水的沸点②水的体积③水的密度④水的比热容⑤水的熔点⑥水的质量 A.①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⑤ 实验后的思考:(1)实验中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所采取的研究方法是 . (2)玻璃棒的作用:。
(3)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水比沙子升温快,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4)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5)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容(大/小)的升温快;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比热容(大/小)的吸收的热量多。
11、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 ______热,温度 ____,低温物体 ____热,温度 _____,热量的单位是 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物质的比热容
【观察思考】
现象:中午的沙滩,沙子很烫,海水却很凉;
傍晚时,沙子变凉了,海水却很温暖。
猜想:中午,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傍晚,沙子放热降温比水。
思考:这有可能是不同造成的。
【实验探究】
一、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属性
(一)猜想
不同的,吸收热量后,温度升高的快慢。
不同的,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的快慢。
(二)实验设计
1、利用给水和沙吸收热量
2、利用测量温度。
3、利用记录时间。
4、为了水和沙受热均匀,应不断。
(三)控制变量
1、应选用种物质。
2、应使水和沙吸收(相同/不同)的热量.
3、实验中应控制水和沙的相同。
4、把握变量:
(四)如何比较吸热的多少
1、如果加热方法完全相同,那么就能反映的多少。
2、用来显示,这种方法称为。
(五)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设计
(六)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七)利用图像分析
1、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温快。
方法:吸收热量,比较,
的升温快。
2、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吸热多。
方法:升高温度,比较,
的吸热多。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的。
4、物理学中用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这个比值称为。
5、比热容的大小是由决定的,即:比热容是的一种物理属性。
二、比热容——
1、单位:,符号,读作;
2、比热容的大小等于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所吸收
(放出)的。
3、C水=4.2×103 J /(kg·℃)表示:质量为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
时,吸收(或放出)的为。
4、比热容表。
单位:J/(kg·℃)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
①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②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比热容。
三、解释现象
1、太阳照射下,沙滩比海水烫:相同的沙和水,吸收的热量,由于沙的比热容,温度升高得。
2、傍晚,沙子比水凉:相同的沙和水,放出的热量,由于沙的比热容,温度降低得。
方法:相同条件下,比热容小的升温 (快/慢);或比热容小的降温。
3、用水装入热水袋取暖:由于水的比热容,降低相同温度,水放出的热量。
方法:相同条件下,比热容大的吸热(多/少);或比热容大的放热。
4、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剂:水的比热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另一方面,由于水的比热容,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冷却效果好。
四、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吸热计算公式: ;放热计算公式:
2、例题:在20℃室温下,烧开一壶5kg的水,需要多少热量?
3、实际烧开这壶水需要提供的热量要大于计算结果,为什么?。